科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4:49: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学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学管理论文

篇1

1.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研究图纸及相关建设技术要求之后,参与施工人员需要在工程动工之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科学组织人员,合理安排工序,科学设计结构,恰当材料设备选用,规范质量标准等。通过技术交底,明确工程质量要求,比对自身技术实力,分析风险范围,开展针对性方案设计,明晰施工安全问题。

1.3相关部门协调方面建筑企业内、外部协调性直接影响建筑造价和建筑工期。因此,建筑施工管理方式应化粗放式为精细化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具体工作内同,明晰责任也义无,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流畅性。此外,建筑管理部门应与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建筑管理上提升主动性,力求部门将有机配合,管理到位。

1.4安全预控工作安全管理是建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建筑管理人员要加强工地现场研究,针对风险因素科学调研,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尽量做好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补救工作。另一方面,建筑子系统多,工作量大,部分建筑企业为保证工期进度,大量应用未经相关培训人员,给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到来隐患,因此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切实将安全管理视为重要管理内容,落到实处。

2施工阶段的科学管理

2.1施工人员管理庞大的施工作业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各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质量意识、技术水平、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最终构成建筑的基因。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科学组织并充分发挥建设人员的群体素质,将直接对建筑工期、建筑质量、建筑安全的控制产生影响。一方面,建筑项目部可以通过内、外部人力市场综合考察和录用施工人员,并坚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技术教育和培训,预先严格考核防微杜渐。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刺激施工人员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内在潜能和自控水平,最终有利于科学化建筑管理目标的有效达成。

2.2材料设备管理建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生产活动,其材料设备的控制对工程总质量有直接影响。首先,各类原材料、半成品、结构件等施工材料物资,是建筑最基础的物质形态,最终转化为建筑物质实体,故对建筑的管理离不开施工材料的管理。应遵循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条例规定:物资材料应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须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并进行复验。其次,建筑中需用到运输、起重、检测检验、计量工器具等机械,只有对这些相关设备进行有机、有序、协调使用,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工期和质量。所以,应科学展开设备调集、采购和选型工作,根据施工要求和标准,做好施工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和检测,并根据工具体作业需求控制好设备性能参数,确保其精度和安全性。

2.3施工技术管理当前,国内建筑总分包市场并不完善,总包、分包单位多处于不同层次,存有技术水平差异。因此,在构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机系统时,要全方位分析差异性的存在,科学分配资源,规范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标准,合理管理各环节、各工程部分的施工技术。同时,打破分包合同的局限性,将整体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贯彻到各部门、各环节,形成统一负责的树状管理体系。此外,各层次的各施工单位在各施工阶段应进行同步协调,加强协调配合工作,相关人员的调度工作。

2.4施工环境管理建筑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包含既有环境因素和后发环境因素。既有因素即建设前已经存在的客观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地质、水文、气象、周边建筑等方面,这些既有的因素一般难以消除和避免,在施工前应科学、全面做好施工地点环境考察,避免后期工作陷入被动。其次后发环境因素,即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天气、气象变换因素,如,风、雨、雾、热、冷等,需要管理人员注意天气信息,及时根据气象资料进行预测和分析,强化施工措施,或者落实人员、器材,各方面做好防范,消减消极环境影响,以免延误工期、增加成本、影响质量和产生事故。

3竣工验收的科学管理

3.1验收检查科学化在多高层建筑工程竣工后,最主要的管理工作为技术评价,涵盖对建筑的工程进度、安全措施落实、建筑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要以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比对竣工建筑度量结果。另一方面,判断竣工建筑是否达标,如果验收不合格,则必须及时探讨针对措施开展补救,如有必要则需重新返工,直到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2完善工程技术档案施工技术档案是施工整过程的原始记录,更是工程设计检验、技术考核、质量验收的文件依据。施工技术档案应详记录工程验收、设计变更、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竣工图等,其中,竣工图应在建筑各部分子系统完成后,分阶段科学绘制,总工完成后,严格按程序交付建设单位,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档案馆备案。

4建筑科学管理的发展展望

4.1建立科学管理组织建筑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都离不开有力的组织保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防控体系,分工合理,权利明晰、责任明确使建筑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其次,建筑管理工作组织的有机整合。长期以来,我国建筑管理工作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个人,管理相对混乱、无序,因此建立统一的建筑管理组织是管理协调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形成合力、向心力,才能抓好建筑管理。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可见建筑管理划为三个层次:决策层负责建筑管理规范、条例的制定;执行层执行具体的筑管理;监督层对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进行评估和监督

4.2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全面、完整、快捷的信息,是高效率建筑管理的基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为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条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建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繁琐的建筑管理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处理,提高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为科学建筑管理贡献力量。

4.3重视建筑管理文化建设大力进行建筑管理文化建设,提升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意识、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素养、创新管理思路,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在工作自觉地执行建筑管理的制度。同时,发扬其他建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加到建筑管理中来,为建筑管理建言献策,形成广听意见、广纳建议的科学化建筑管理文化氛围。

篇2

第一,正确的思想理念。由于办公室工作人员肩负辅助全馆进行管理与改革的重任、肩负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重任,办公室人员必须具有开拓精神,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观念,总结经验,使得工作不断完善发展。另外办公室人员还需要有效的运用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以及整合,为全馆的各项决策提供参考。

第二,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办公室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该是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升自我素养的内在需求。一个称职的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有较高的责任心,要积极开展工作,并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负责到底。在工作中要敢于直言、大胆批评、任劳任怨,对人对事要热情诚恳,并具备较强的事业心。

第三,丰富的学科文化知识。相较其他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更注重多学科文化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学科文化建设的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建设上要注重学科文化的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对丰富的学科文化知识,要对高校学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高度的敏感性,才能够正确的抓住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重点,并正确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第四,较强的的管理才能。需要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较强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预见性的应变能力,才能够将全馆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知人善用,团结协作,集中大家的智慧创设出融洽的群体工作环境。

二、利用科学设岗以实现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科学管理的目标

管理科学的管理方法之一就是科学设岗,目标管理。由于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特殊的工作性质,效率不等岗位不一,因此要根据办公的任务与职能进行详细的调查后定制出合理且具体的实施方案,设立必要的具体岗位,要做到具体的任务、考核方法以及奖励标准,做到一人责任一人包干的科学管理体系。利用科学设岗实现真正的岗位目标管理,推动员工提高责任心与工作效率,使得在岗人员能够清楚的知道自身需要干什么以及如何干才好。

三、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

就是现代化管理目前图书馆事业正在快速地由现代化自动服务型代替传统手工服务型,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这样根本性的改革,必定会使得高校图书馆出现深刻的革命。它不仅需要图书馆情报建设自动化,如书刊采购、流通、编目等系统、连续出版物的管理系统以及检索查询系统的数字化等,另外更要求图书馆行政管理不可避免的出现自动化趋势。因此自动化与现代化的图书馆办公室行政管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要使广大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准确以及最完整的信息需求,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软件、设备以及手段等。而有目标、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引进合理的操作性高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管理手段正是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任务。如何对于计算机这一现代工作需要充分利用,让其能够为图书馆业务、现代人事管理等自动化服务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成功可能性,是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无可回避的问题。想要在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业务以及人事管理等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并不是简单地改变办公手段,其本质是高校图书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质的飞跃,更是现代化办公室的明显标志,是建立新时期新型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环节。

篇3

二、依法办园,落实责任抓管理

我园按照“依法办园,以德立园”的原则,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标准》,使教师深入理解“依法从教,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规范自身言行,做到“专心奉献幼教,爱心对待幼儿,热心服务家长,静心自我反思”。成立幼儿园师德工作考核小组和家长监督小组,对教师进行有效监督,并将教师平时表现与年末考核挂钩。完善幼儿教师、兼职保健医生、炊事员工作职责及幼儿接送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各职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目标管理、机构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严格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规范管理,有效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强化素质,奋进互学提水平

为了建设一支“眼中有孩子,热情又细心”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研自培”等培训方式,促使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投入经费1.2万元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西部教师转岗,骨干教师、园长跟岗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简笔画及键盘等各类培训,参培率达到100%。还邀请进修学校的教研员每学期来园指导教研活动。2013年12月,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哈尔滨市蓝天幼儿园的两位优秀教师应邀对我园的管理、保育教育等方面工作给予指导。为了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园要求教师树立“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坚持利用每周五时间进行园本培训,提高教师钢琴、简笔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技能。还组织开展了“我的幼儿园,我该怎么办”“我和幼儿园同成长”教师演讲以及各种基本功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宽松、和谐、合作、创新的工作氛围,激发了教师爱幼儿园、爱工作、爱幼儿的热情。通过培训我园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保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篇4

(二)注重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如期进行一是全面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完成了41家预算的账务清理及财务档案移交工作,顺利转轨。二是建立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采用“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渐进式做法,先试点再推开,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97个,财政零余额账户7个。

(三)注重建立考核体系,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操作建立了预算单位、银行、支付中心“三位一体”的监督考核体系。制定了《预算单位集中支付工作考核暂行办法》、《银行业务综合考评暂行办法》、《支付中心工作人员综合考核暂行办法》,加强了对预算单位、银行、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规范了工作行为,切实提高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效能意识、服务意识、全局意识,保证资金安全准确支付。

(四)注重完善支付制度,助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入一是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加强对公务支出过程的监控,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预防腐败现象。二是建立健全财政国库动态监控运作机制。监控每一笔财政资金支付的详细交易记录,及时核实预警疑点,迅速纠正查实问题,及时通报违规情况,真正形成事前事中有效监控、事后跟踪问效的资金支付使用监控模式。

(五)注重建设信息系统,支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快速上线一是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了预算指标管理、国库支付管理、单位核算管理、资产管理、公务卡管理、动态监控等一体化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标准统一、数据共享。二是平台实现了财政内部各业务及系统之间、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财政与同级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了技术支撑。

(六)注重建设绩效机关,助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妥推进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干部管理。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紧围绕“规范支付、热情服务、保障有力”工作目标,制定了内部考勤制度、学习制度等八项管理制度,严格防范和杜绝“庸懒散慢拖瞒”行为的发生。二是提高办事效率,规范业务流程。三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四是创新活动形式,创建高效机关。

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成效

我区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起点高、基础实、措施有效、运行有序,取得一定成效,2013年,共办理业务35884笔金额37.7亿元(不含统发工资)。真正做到了“管钱的不拨钱,拨钱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实现了收入一个“池子”,支出一个“口子”,有效提升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体现了单位支出的计划性各单位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等财政部门划拨的资金到账后才能支出,而是按照批复后的部门预算填报“月度用款计划”安排本单位的支付项目。

(二)强化了国库的资金集聚功能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使部门预算的财政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都集中在财政国库。改革时预算单位共上缴资金10101万元,2012年计划结余16568万元。

(三)促进了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机制上杜绝了无预算指标的拨款,约束了预算单位自行调剂项目资金,维护了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促使各预算单位重视和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规范了财政部门预算的执行国库集中支付以部门预算为基础,遵循“预算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付”的操作原则,对每一个预算项目实行精细化控制,确保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减少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

篇5

2用电检查中对窃电的科学管理措施

2.1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窃电行为窃电行为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对其行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违约形式,要根据具体的窃电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行为发展、性质的状态来看,要充分运用其法律的手段来严格打击这种恶劣的行为,避免这种行为对社会带来更大的伤害。首先,在供电企业进行用电检查的过程中,要与公安部门共同协作一起进行检查的行动,确保及时有效准确地收集窃电证据,以保证在案件处理中,可以通过这些有力的证据对窃电者进行追缴电费,有效地降低了电力企业的损失,并降低了对社会造成的公害。其次,对于窃电行为情节的严重性,利用法律的手段来追究窃电者的相关责任,不仅要求窃电者补齐相应的电能费用,同时也应让窃电者得到相应的处罚,有效地打击非法窃电的行为,而且,可以起到杀鸡儆猴对其他有窃电想法人员的教育和震慑的作用。

2.2通过检查法加强管理对窃电行为的管理,要从用电检查方面上来做好科学的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用电检查的工作,确保用电检查质量,并从检查的过程中来发现是否存在窃电的行为。例如,可以通过直观检查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人员的感觉器官来对电能计量表以及连接线、互感器等设备的检查,检查得更加直观;仪表检查的方式,电能计量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压、电流以及相位等,对于这些,可以通过采用电压表、电流表以及相位表等对其进行测量,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操作测量仪表,从而实现对电能计量表使用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是否出现问题等,当然,为了避免发生误差需要工作人员要对电能计量表的各项系数熟悉地掌握,或通过记录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对电能计量表的认识;电量检查的方式,主要是对用电用户的用电设备容量进行调查,再结合检查的电能计量表的电度数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差距较大,说明可能是电能计量表存在窃电的行为,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从而实现对窃电的有效管理。

2.3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在用电检查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对窃电行为的有效管理。首先,要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将用电营业管理系统软件配备到硬件设备上,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对计算机工作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计算机设备可能会受到环境的湿度、温度等的影响,尤其是人为的影响,计算机用电营业管理系统可以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处理,能有效地分析出用户用电的具体情况与电能计量表之间的差异,而一旦出现故障的话,势必会对电能计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计算机工作区的管理,尤其是在一些无人区域,避免出现设备被盗的现象。

2.4建立电力故障的应急网络,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当今窃电行为屡见不鲜,不仅对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对附近区域的电网造成破坏,使得电网无法实行正常的供电运行,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应急网络,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加强对电网的科学管理。用电检查不仅要对用户的电能计量表进行检查,还有一些区域可能存在窃电的行为,如,变电所、线路等,为了保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要加强对用电检查的科学管理,同时,要制定电力故障的应急网络,避免窃电行为对设备、线路造成的破坏,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及时地对其进行抢修,同时,要对该电力事故的引发原因进行追查。另外,在用电检查的过程中,还有注意以下问题:在对用户进行检查时,要注意礼貌,否则会对电力企业的声誉造成影响;对现场进行用电检查时,要注意设备检查的细节性;不能光采用定期检查,否则窃电者会掌握检查规律,并及时地避开相应的检查期限,可以与突击检查进行结合;如果用电检查是处在夜间时,检查人员要注意做好安全保障等。

篇6

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理解偏差,把多媒体教学简单理解为计算机加投影幕布,对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不熟,课件制作简单,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课堂一旦出现设备小故障时就束手无策,必须等技术人员解决才能继续讲课,从而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发挥。

1.2设备安全问题

硬件安全:多媒体教室一般配置的设备有计算机、投影、幕布、中控、功放等,整套设备值上万,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如安保措施不到位,容易发生设备被盗事件。因而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比较严格,教师和学生借用手续繁琐,影响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发挥。另外,多媒体教室设备老化等故障(如投影、灯泡损等),也会影响教师正常教学。软件问题:主要是计算机本身的操作系统漏洞,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另外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一般只安装基本应用软件,不允许老师自行安装软件,这就会影响部分老师的教学需求,降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性,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

1.3设备维护问题

多媒体教室设备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更新,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专款用于日常设备维护保养,而办学经费相对短缺,造成了很多学校实际维护经费非常少,很多设备超龄使用,这也影响多媒体教学实际效果的发挥。

二、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科学管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

2.1定期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适应不断更新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解决多媒体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二是加强使用人员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达到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更好的提升教学目的。

2.2加强管理,确保设备安全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现多媒体教室全方位开放,而又不担心多媒体设备安全问题。一是做好统计教师使用软件需求,提前安装相关软件工作保证教师能正常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二是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监控功能,确保多媒体教室设备安全。三是每天巡查发现隐患时及时给予处理,保障多媒体教学的正常进行。

篇7

首先,要重视构建并不断完善财务内部的组织构架,先进行专业的分工,然后在分工完成之后进一步完成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另一方面,要对监督与检查等制度进行不断的健全,将组织结构作为基础,进而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强制与检查的模式,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出现工作错误或者是失误,同时也能够对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贯彻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的责任制,依次为管理的中心来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提高专业素质,从而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在组织结构上实现内控目标的一致性。同时,要针对一些重要的领导建立责任倒追机制,经过对一些问题进行追溯能够有效的提高领导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在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的行为等多个方面开始自我反省和重视,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上的违规违法的行为。还要在财务内控方面建立奖罚制度,将组织结构作为基础来构建一个财务内控奖励与惩罚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并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对于或者是出现的违规违法的行为,要对该人员进行惩罚,从而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财务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与会计相关的委派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企业财务内控在独立性,抗干扰能力加强,可以降低基层人员的干扰程度。对于财务内控人员的选择上要谨慎行之,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操守,并让这些会计人员参与到委派会计之中,从而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规范财务内控的行为

首先,财务内控人员要清楚本企业目前收支的整个审批流程,要了解财务内部控制在审批过程中的权利限制、所管辖的范围。负责的责任人以及审批的程序,从而确保整个审批过程中的有效开展和完成。在此过程中,各个企业或者是单位要设计制定出具有系统性的、可操作的以及规范性较强的一些会计报表、会计账薄的登记上账以及会计凭证的编制等过程,从而从各个方面有效的实现对财务内部的控制与规范。在此过程中,各单位或者是企业应该将原始记录的管理制度以及计量验收等制度作为财务内控所要重视的工作中的重点,同时应该将这些工作逐渐转变为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工作环节,这是高效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的落脚点,是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成效的关键措施。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会计人员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工作培训,培训主要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并进行一些新的知识和新规定的教育,了解当前会计制度的改变,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培训工作人员对于一些会计证书真伪以及相关会计凭证真伪的辨认能力,有一个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不但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还能够在财务内控过程中顺利的开展和实施。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内容,这样不但能够跟上现代化社会的步伐,还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使工作人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要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思想道德的构建,这是一位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客观条件,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在工作过程中才能遵纪守法,在构建财务内控的过程中恪尽职守,廉洁公正。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还应该采用责权制度,这样能够将责任与风险有效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头上,对于出现的过失和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能够进行追究,并为今后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起到警示的作用。最后,要重视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在平时的员工培训过程中要对员工的责任心进行培养,这是实现财务内控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企业要重视这方面的构建,并在日常的员工工作过程中进行健全和提高。

(四)建立财务内控的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需要一个健全、合理和科学的评价机制,这是财务内控过程中进行良好循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工作评价机制,从而能够避免工作的腐败化,通过公开透明的工作奖励和精神鼓励来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士气。其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内部监督,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舆论来高效的完成这一目标,从而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健全,从而保证财务内控的顺利开展。在其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评价机制,不要只做表面工作。最后,在对财务内控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实行奖罚机制,通过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对考核方案进行全方面的审核,从而做出成果并进行评价。通过科学的奖罚机制不但能够有效的对财务内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还能够根据具有层次性的评价机制保障财务内控的顺利开展。

篇8

2.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勤工助学学生是来自学校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针对他们既是读者又是管理员的双重身份,作为管理员,他们不仅能熟练地使用图书馆,同时能更好地做好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吸引更多的学生使用图书馆,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在引导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作为读者,他们对读者更了解,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发现和理解读者的需求,更清楚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适不适合读者,这对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更适合他们的服务提供了可信赖的依据,有助于图书馆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读者采取个性化、多元化、学科化的服务策略,促使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3.有助于培养勤工助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勤工助学岗位为勤工助学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他们既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克服工作和学习两不误的双重压力,这使他们比其他同学的心理素质更好、更强,在对事情的规划上更全面、更周到;同时,在工作中通过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强化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教育,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与技术含量,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为他人服务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他们在和图书馆管理员共同工作过程中,可以得到馆员言传身教的帮助,吸收馆员好的工作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积累自已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些都是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财富。

二、勤工助学科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备用数据库勤苦助学岗位是由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组成,每年因勤工助学学生毕业就会使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缺少学生,同时也有少数勤工助学学生因学习任务重而无法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所以每学期开始时勤工助学岗位都会出现大量的空缺,针对学生还未到学校报到,突然要招聘出现空缺岗位的勤工助学学生并让其正式上岗,成了图书馆的一个难题。为了不影响图书馆正常的工作安排,必须建立勤工助学备用数据库。根据学校参加勤工助学的相关规定,让贫困学生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选择各岗位的预备勤工助学学生,在对图书馆岗位出现饱和的情况下对其实行动态的管理,随时掌握其现状及动态,防止因勤工助学学生的忽然离岗而造成岗位空缺的情况。

2.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勤工助学学生是联系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是提高勤工助学学生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工作成效等进行考评,确定优秀、良好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公布考评结果。对工作突出而被评为优秀的勤工助学学生,图书馆应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颁发证书,同时应将其表现告知院系和上报学校,由学校对其进行通报表扬,达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对不合格者进行批评教育,如实在严重者,除扣除一定的工资金额处,取消其勤工助学的资格。

3.建立勤工助学档案回访制度勤工助学档案是反映成员在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中的详途径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宏观政策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国家政策,对学生明确就业方向,选择就业目标上有着指导的作用。行之有效的心得交流和讲座可以请有代表性的毕业生深入班级近距离地与大一新生进行交流,内容可以围绕“A.已毕业生刚进大学时的心态;B.自己的大学生活;C.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剖析;D.毕业后的状况;E.现在的感想;F.以后的打算。”等方面。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自己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明白来到大学不是奋斗的结束,而是奋斗的开始,进入大学之后不能松懈,而是要继续奋斗。

篇9

2.完善措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如果不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完善“造血机制”、形成“内生热量”,就不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博士后培养方面,一是选准项目。研究院从发展战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课题研究方向,并邀请指导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在项目的选择、确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保证研究成果能够产生比较明确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是建立博士后例会,开展博士后沙龙活动。为了及时掌握博士后的课题研究和业务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例会,汇报研究进展、交流业务信息、共同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注重提高博士后群体的业务能力和知识体系。举办博士后沙龙,做阶段性研究成果演示,同时邀请院外专家做专题讲座、同行业的博士后进行成果交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政策讲解。三是鼓励博士后参与各类高层次的学术论坛和研讨活动。组织博士后积极参加高层次论坛。比如绿洲论坛和“生态经济与张掖转型跨越”等各类高级研修班,提高学术水平。四是加强日常考核和激励约束。确定博士后在站研究的工作任务和考核要点,按季提交书面汇报材料并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奖励挂钩,根据年度考核情况,给予差别化的年终绩效奖励;定期考核不合格予以警告或退站处理;违反行内考勤制度按文件有关规定处理;博士后研究成果得到专家组考核通过给予适当奖励;申报各类课题成功获批给予一定比例配套经费资助;参加生态科研部门课题研究受到好评给予适当奖励。

3.院地合作,实现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在中科院寒旱所和水涵院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主要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祁连山中段典型季节性积雪流域、水源涵养区大野口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流域产水能力与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关系、亚高山灌丛特征与生态水文过程的关系等,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SCSD期间论文8篇,取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认定成果2项。与此同时,在单位内部产生了“鲶鱼效应”,促进了人才素质的提升。博士后人才引进,使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学习氛围开始活跃,形成了“博士后向科技人员学业务经验,科技人员向博士后学前沿知识”的良性机制。一批业务骨干主动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视野。在博士后工作站的配合下,研究院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正在快速推进,在地方科研院所群体中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部分地方科研院所到我院了解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情况,明确申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想法。此外,在站博士后积极建言献策,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宜居宜游”绿洲论坛会议为契机,广泛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索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交流也提高了自身学术水平,开阔了眼界。

篇10

1.艺术类实验室需要能够满足高校艺术专业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创新性等要求;

2.需要具备激发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功能,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的阵地;

3.需要适应艺术专业随机性特点,为艺术专业各个方向的学习、创造提供条件;

4.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纽带,充分发挥场地作用,提高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对试验场地的价值挖掘。

二、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现状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改革,高校艺术类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艺术类实验室也逐渐建立起来,然而在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问题。我国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起步的时间较晚,在实验室组织机构、师资力量、管理人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现代化高校艺术教学需求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内涵的拓展,是现阶段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中主要的问题之一。

2.设备。高校艺术类专业包括动画、动漫设计、艺术设计等社会热门专业,每年各大高校这类专业都在扩招,学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导致原有的实验室设备不能满足艺术专业教学需求。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由于资金不到位,无法引进更多的实验室设备,供艺术类专业教学使用;另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新生,更加侧重与对人员的管理,忽视了设备管理,从而严重影响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以及管理水平。

3.管理问题。在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方面,具体问题包括:第一,由于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使用的时间较短,缺乏管理的经验,同时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并且懂管理、高技术的管理人员缺乏;第二,在管理手段上往往套用理工类实验室的管理手段,导致管理滞后;第三,在现行的高校岗位制度以及岗位利益分配制度体系下,教师往往是政策与利益的倾向者,所以很多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不愿意留在实验室中,影响实验室整体的师资力量。

三、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

针对现阶段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做好艺术类实验室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水平。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全面的规划过程,应该本着科学发展观原则,保证实验室建设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结构性的矛盾。在建设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本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具体的情况,包括资金情况、规模等,有计划、分层次的实施规划建设。在实验室设备器材选购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器质量,根据教学需要选购合理的设备型号、数量等,不但需要满足高校艺术类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不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提高实验室队伍质量。艺术类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展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实验室教学队伍发展的前提。在当今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的探索阶段,必须根据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个性特征、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实事求是地及时建立和改善与课程结构和实验师生水平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在设备管理方面,不仅要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更需要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设立设备管理责任制,提高设备管理的质量。

3.加强安全管理,创建良好而定实验室教学环境。艺术类实验室中各类设备、仪器等都离不开水电等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用水、用电安全管理,同时做好设备防盗、防火等一系列工作。实验室使用人员需要做好使用日志,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实验室进行通风透气、开关投切检查、测温等专项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定期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证实验室有一个安全、卫生的良好环境。同时,教室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并锻炼学生处理实验室突发事件的能力。

篇11

关键词:行政管理演变科学化走向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展开,对日常行政的指挥、监督、控制成为强烈的必需,科学化管理的需求日益上升。实践证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务效率与质量。因此,对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管理的演变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科学化的。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工业化时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泰罗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科学管理是由组织、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等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这使人们对科学管理开始关注,特别是现代行为科学的诞生,为管理注入了新的心理因素,而系统论的发展,为系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此时,以梅奥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管理不仅仅是追求有序化、合理化,同时也追求人的需要的满足,而且谋求管理的整个系统功能的优化。这就是管理的科学化问题。

现代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首先是从流行程序管理变为倡导目标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明确行动的目标,且交代每一个行动的操作步骤,而目标管理仅需对被管理者明确目标及其工作要求,具体步骤由被管理者、操作层次的人自行解决。当然,不同的被管理者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序性管理是过于落后了。

其次,从单一管理发展为分层管理。系统论中的结构——层次——功能理论开始在管理中发挥作用。不同人员结构的系统(单位)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层次的管理者仅仅关注战略性决策,而日常程序性决策都授权于低层次管理者操办。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径不一样,其控制力、监督能力也不一样。

再次,从刚性管理发展为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硬性行政命令约束,管理思维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权变。而柔性管理认为管理存在弹性,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管理者注重对管理“柔性”因素的控制如管理风格、沟通、文化等。

第四,从无风险管理发展为危机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被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的对称即所谓的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表扬的手段、树立典型的效应来带动一批人前进,不谈忧患,不提危机,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过度,产生惧怕心理,影响工作及效率。危机管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其独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说明危机管理具有独特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危机管理似乎有演变为一种经常性管理模式的趋势。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管理中强调“最好的软件公司离真正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有这种危机管理技能的运用,微软公司才会日益强盛。

不仅仅是管理模式在变,而且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如鲶鱼效应和木桶原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兴起等。鲶鱼效应是指在一批沙丁鱼的远途运输中,如果掺入几只凶猛的鲶鱼,反而会使沙丁鱼的死亡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了逃生的竞争,使沙丁鱼游动频率增高,从而生存力增强。同样,在管理中,如果多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则会使单位的生命力愈加旺盛,这破除了传统的“一山难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只由几十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容量取决于最短一块木板。这给管理者的启示是:面对被管理者的差异与管理环节、问题的差异,其实是最薄弱的那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麻烦与致命伤。因此,一名优秀管理者应从最薄弱环节改进入手,去提升整体的管理绩效。只有经常性检查,经常性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贯彻才会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现代管理科学还告诉管理者,如何将自己所管理的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的管理认为,被管理者一次充电,受益终生,知识、才能运用只须储备一次,便可应付全部的挑战。而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带领组织成为持续学习型的组织,摆脱单纯的模仿,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具有共同的愿景,一个单位、组织才会生机勃勃,不断发展,不断拓展成长空间,不断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二、现行行政管理的误区剖析

当前,一些人戏称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甚至将其作为管理的金科玉律。这其实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现,是明显的认识误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管理将贻害无穷。

首先,将开会布置任务,理解为可替代科学决策,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会海”连绵,管理者开了会就等于任务布置了,事情完成了,长此以往,落实工作成为顽症。而没有落实的政策、措施等于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无从体现。

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仅仅是收费吗?把管理权限混同于单项财权行使、赚钱的所为,这是将管理极端简单化的表现。的确,好的管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管理不是为了收费了事,这是管理导向的错误,会造成管理可有可无,机构形同虚设,人浮于事,最终断送了事业。

再次,协调就是喝醉,这是将管理极端庸俗化的表现。当然,协调是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平衡,对各方倾向、意见进行妥协,但决不是一喝了事。管理既要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使二者利益、愿望与目标等大体相一致。做到上下同心,形成组织的凝聚力。要协调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最终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也要协调管理者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还要协调被管理者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达到1+1>2的系统功能效应。还有一种管理误区就是一味多订制度,认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从而导致规章多如牛毛,有否贯彻执行则无人问津。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文山”现象,管理者须签阅大量的文件,哪有时间、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实,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了管理,有了制度,只是为管理准备了一些基本前提、准备了一些条件,这只是管理的开始,实际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觉执行这些规章,是需要监控、需要调研的,这都是管理的题中之义。制定过多的规章等于没有规章,因此规章过滥也会影响管理的效能。

三、新时期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走向

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一项正确而充分的决策,有赖于准确而充分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动力机制去刺激决策付诸实施。传统的管理以领导者“拍头脑决策”为主,凭经验、凭主观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决策的动力机制,健全为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办公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是决策系统与操作系统的衔接环节,是落实决策的重要一环。制度、决策的落实在于执行,它涉及到办公环节的启动,传达贯彻、督办决策的实施到位。传统管理中的这些环节都已齐备,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现代管理就是要借助于办公自动化技术,成倍地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事中、事毕都存在可测性与可控性,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能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

篇12

二、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

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尤其是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分析研究,在操作以及研讨中加深理解,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笔者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活动,而是将相关教学难点以专题研究、操作分析等形式进行突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学成效更为显著。例如,教学“能源”部分的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事先搜集了生活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能源,并简要叙述各种能源的运用情况。这样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电能、风能、太阳能等均有涉及,相互交流汇报之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给予了学生表达的机会,让课堂教学更为活跃。

三、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拓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开展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调研中验证理论知识和巩固理解效果,这也是深化科学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笔者在教学中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自主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例如,在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本地区生态平衡状况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了解影响生态平衡的主要方面,尤其是过度工业化发展所造成的失衡,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也形成了学生绿色环保与低碳生活的理念。笔者还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生态农场进行参观,听取农场主介绍场内绿色循环生态产业模式,学生增长了见识,也领略了生态高效农业的微平衡效应。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写出的建议、调研文章以及心得体会各具特色,深化了学习理解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