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0 14:49: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机械效率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机械效率教案

篇1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具和媒体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生: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小组回答。

师: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动动脑

师: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生:讨论回答。

五、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板书设计】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猜想

篇2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练习组装滑轮组和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进一步了解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找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认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增强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这个实验从组装滑轮组到测出各个物理量,要进行的活动和记录的数据都较多,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探究课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较难的一节课,所以学生在做实验时大部分不懂得怎样做,应该做什么。所以教师可以先将实验的过程大概地描述一遍。有些同学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同学们要分工合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由浅入深,步步引导。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多媒体与黑板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设计:1.通过例题复习上一节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教师提供一些辅助器材)。2.学生思考与讨论课文中的三个思考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本组的实验计划;然后组装滑轮组并选择实验器材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实验完毕,提问学生三个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解说,最后使学生掌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4.让同学提出在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并全班讨论解答,同时让同学们做二个实验:A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至同一高度,其机械效率是否一样?B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到同一高度,其机械效率是否一样?5.从实验中分析怎样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和总结;最后布置作业。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篇3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87-0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近年研究显示,血尿酸(serum wricacid,SUA)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着相关性[3-4],提示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或独立的预报因子之一。笔者通过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WHO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的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标准进行诊断,即静息状态下经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测定,血压值或测定所得的平均值均超过正常(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140mm Hg)。全部病例均能够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伴有性低血压、心动过速;除外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者;或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入组8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65.3±6.5)岁;病程1~14年,平均(4.3±1.6)年。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2~74岁,平均(64.8±6.9)岁;病程1~13年,平均(4.7±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片80mg,每日1次,空腹或餐前口服。治疗组:在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H19991083]5mg,每日1次,空腹或餐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血压达标率及血尿酸水平。诊所血压达标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制定的降压目标,计算诊所血压达标率。血压达标标准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26例,

2.3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体内产生嘌呤后,会在肝脏中再次氧化为(2,6,8-三氧嘌呤),有20%来源于含嘌呤或白的食物,其余的80%由体内合成或核酸分解代谢产生;2/3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通过消化道和汗液排出。当机体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和(或)肾脏等排泄障碍均可引发血中尿酸水平增高。实验研究表明,血尿酸可能通过炎症物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及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导致高血压的发生[5]。与此同时,高血压状态下微血管病变能够致使组织缺氧,增加血乳酸水平,使肾脏清除尿酸减少,且能增加尿酸形成过程中的次黄嘌呤、腺嘌呤以及酶等底物。高血压的发病随着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有研究报道,高血压和肾脏本身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时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6]。

目前,已证实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提起拮抗剂,它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使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被阻断,使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被抑制,从而产生降压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峤,金文,王妍芳.缬沙坦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61-362.

[2] 张德太,宋斌,张科,等.长病程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多指标检测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9):1934-1935.

[3] 张华,毕海宁,施文贺.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52-253.

[4] 曾晓琼,刘淘真,史俊敏,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贵州医药,2007,31(5):446-447.

篇4

1 采用启发讨论式相结合课堂教学手段

启发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即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根据笔者总结,启发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教师介绍工程背景,引出需要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思考问题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对工程背景认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教浅,所以引导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学生讨论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后,教师再给出教案中的解决方案;最后,根据解决方案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解决方案的优劣,这就将启发教学转换为讨论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由于工程问题的解决往往都有利弊两方面,因此,由学生主动去权衡所提出解决方法的利弊,能使学生置身于工程实践中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适合讨论式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深度并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且便于学生分组讨论。例如,齿轮泵的泄漏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当学习齿轮泵液压泵的结构和原理后,教学过程如下:(1)介绍齿轮泵的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的成因,工程使用中对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的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减小齿轮泵泄漏;(3)提示可通过减小齿轮泵运动件的间隙来减小泄漏量齿轮泵;(4)教师给出教案中减小泄漏的措施―― 浮动轴套方案和齿顶密封方案;(5)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齿轮泵泄漏措施的利与弊;(6)教师分析和总结解决措施所采用的知识点。

实践证明,这种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工程问题的意识,在知识点应用上,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教学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液压元件和液压基本回路这两部分内容知识的衔接性很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液压元件实物模型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在多媒体教学课中、事先制作了大量的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动画文件,可以对液压基本回路进行动画演示,并对典型的液压元件工作原理进行演示。同时,在讲授液压元件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幻灯片、动画和实物模型拆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讲解齿轮泵时,可以通过幻灯片的三维模型向学生展示齿轮泵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有个大致的印象;再通过动画文件演示齿轮本工作时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工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现场拆解齿轮泵,使学生学习和拆解齿轮泵过程中感受液压元件实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液压传动技术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液压元件的掌握和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 开展专题讲座教学

液压传动中,知识点多而杂,比如控制阀的教学,从功能上可分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每一种功能的液压控制阀从工作原理和结构又有很多种,并且随着液压传动技术与电控技术的相结合,一些新的液压控制阀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如梭阀,比例控制阀得等,教师可以在液压阀讲解完毕后,利用课外时间以开设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控制阀的教学。例如,对于方向控制阀,从传统的单向阀、换向阀讲起,拓展到梭阀结构及工作原理,接着介绍通过比例电磁阀控制方向和流量的原理及相关应用,这样做占用时间少、信息量大,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补充作用,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回路的认知和掌握

为了加强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可借助自己所从事的技术项目[2],向学生介绍技术项目中的液压系统,分析其工程任务要求和工作原理,使得学生能够把液压系统知识和生产中的具体工程任务需求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引导学生进入生产实践环节,涉足相关的技术研究。例如,笔者在讲解液压蓄能器时,尝试结合正在做的科研课题,给出工程需求的实践情景和提示,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所学习的蓄能器,柱塞泵知识进行思考,通过老师对课题中液压回路的分析,提高学生掌握蓄能器,柱塞泵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液压技术的认知和掌握。

5 通过工程案例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