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1 05:18: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舞蹈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舞蹈是一门集音乐、美术、雕塑、戏剧等因素的综合艺术,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反映。而舞蹈活动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不仅能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生活,还是一种能够将教育、精神、情感、智慧、身心等融合发展的载体。所以,舞蹈教育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越来越具有较为突出的位置。舞蹈教育也因此发挥着自身的诸多功能和独特作用,而成为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舞蹈教育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第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舞蹈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又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因为,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尽沧桑和不断衍变,伴随着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舞蹈先于人类其他艺术形式,因为它采用的不是什么器具,而是每个人永远随之携有的,说到底是所有器具中最有力的和最敏感的身体本身。而人体动作就是生命的本质所在,无论舞蹈艺术的发展形式会把明显的动作因素提炼到何等极致,无论它会变得多么高深、多么抽象、多么复杂,动作仍是它的根基。舞蹈家邓肯认为:“凡借助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因此,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动作不是自然形态或者单纯生理状态,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彩的动作。舞蹈从本质上说,它的领域是无限的,正如傅毅在《舞赋》中曾写到:“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就充分说明了舞蹈不仅具有政治功能和教化作用,而且还有愉悦功能。舞蹈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并不从属于其他艺术门类也不是附属品,优秀的舞蹈作品在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要真正地走进舞蹈世界,还需要教育的引领。
应该讲,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教育都是给人以智慧的教育。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早就强调了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教育的构成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它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从接受学的视角来看,受教育者则是接受影响的主体,教育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接受程度。而舞蹈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类知识潜能,丰富文化艺术情感,增加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工具。所以,舞蹈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提升人性、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塑造人的灵魂、构建人的精神家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活动。正是通过教育,“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所以,舞蹈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舞蹈教育的多元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说:“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要保证身体健康强壮和精力,因为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就像犹太哲学家斯皮尔伯格所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着一种命运。”求知能改变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但是通过教育效果会更明显。据史书记载,“人文”二字出自《周易·贲》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人文是为了教育。因为,人文教育就是一种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知识的核心是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哲理,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人文教育以人为中心,它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整个精神世界的关系。舞蹈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通过美的舞蹈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内在品格和外在形体的统一和谐,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内心的资源;其次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环境中具有价值的手段使用这些资源;再次是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因此,舞蹈教育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知道,舞蹈离不开诗的意境,音乐的节奏。在《礼记·乐记》里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古人认为,所谓诗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声音,舞蹈表现它的外在形象。三者都根源于人的内心,然后乐器随之演奏。在今人所称之诗歌、音乐、舞蹈,在古代被称为诗、乐、舞。诗有理性内涵,乐和舞则重感性韵味,有广泛的情感外延,它们三者在早期的自然组合表现内心情感,也是情理的有机融合,至今仍在沿用。特别是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日益密切,因为二者都是源于人类生命律动的本性,是人们为了尽情宣泄生命的力量和情感而创造的。舞蹈是情感生活的形体的比拟,音乐节奏和旋律作为一种情感的力的表现,通过舞蹈的解释,会更完美。音乐虽然可以脱离舞蹈独立表演,舞蹈却不能离开音乐。所以,我们在舞蹈教育中,应将舞蹈教育和音乐教育融会贯通,通过舞蹈音乐善于表达激感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更好地理解舞蹈教育的深层意蕴。
第三,舞蹈教育的丰富性。其实,“教育”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教育是一个评述用词。说某人是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在称赞他,说他具有某些可贵的品质。一个教育过程一定要成为使人产生这些可贵品质的过程。”教育意味着价值引导,它以培养“可贵品质”为职责。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教育的意义。比如舞蹈这种从原始走进现代的艺术形态,作为对人类生产劳动、生活方式、、民情民风、伦理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就意味着舞蹈教育不能仅在舞蹈的狭义范围内做文章,而需要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前瞻的文化视野和更广阔的知识导航。所以,舞蹈教育绝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而是应将技能包含于综合的教育体系之中,即通过舞蹈教育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欢快活泼、轻松优美的舞蹈节奏和音乐旋律中,激发想象力、增强创造力、丰富文化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情感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吸纳,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支撑起的和谐完善的全面教育。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大成智慧者不是单纯智力和技能的培养,而是集身心全面发展之大成者。”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有学问,而且还要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确切地讲,舞蹈教育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也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如从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到建国初期的《荷花舞》,以及前几年创作的原生态舞剧《云南映像》,还有2005年春节文艺晚会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舞蹈《千手观音》,2006年轰动春节文艺晚会的皮影舞蹈《俏夕阳》等。还有最近在国内外演出市场火爆、被舞蹈界专家看好、观众叫座的原创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它把舞蹈与武术、现代元素与传统故事、世界流行艺术形式与河南地域文化以及舞美、灯光、音效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以情动人、以舞感人,去表现中华民族优秀舞蹈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精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联系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精品,进行有目的的讲解分析,通过生动鲜明抽象与具象的研究,使学生闻其声感其情,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开发潜能,悟出灵性。让多元的舞蹈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舞蹈教育的活水源泉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实践,将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找出更加有效地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复合式人才的发展途径。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二、技巧在非职业舞蹈教育中的地位与运用
形式更是体现中国舞蹈特有的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同样,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技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再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这句话说明了“技为艺而存在,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即强调了技巧的运用对于艺术的重要性。中国舞蹈中的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巧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必须合理地运用才能体现出舞蹈独特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由于舞蹈艺术表演是一项技艺双修,学习与表演兼顾的教学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顺利开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点滴渗透原则,是指舞蹈艺术表演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渗透对舞蹈表现力的的培养训练。坚持这一原则不仅符合该学科教学特点,而且较好的适应了受教者学习舞蹈艺术表演的认知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激发兴趣原则,对于艺术表演的产生激发舞蹈受教者的学习兴趣,引发表演激情。协调发展原则,舞蹈艺术表演不仅是受教者个体学习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创造发展的过程,所以,舞蹈艺术表演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要均衡协调发展。
二、舞蹈艺术表演内容的设置
首先,舞蹈教育要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传统舞蹈教育,只要重复前人的经验就够了,那种教育不但不需要创造性变化,就是有些微变化都是不允许的。现代舞蹈教学,要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运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法,要讲究学习效益。对现代受教者来说,不断重复少量的知识与技能是断然不可接受的。在我们初登国际舞赛时,了解我们的老专家俄国芭蕾的前辈古雪夫指出,虽然,我们可以完成一些规定项目,但我们的选手显然没有其它方面知识的帮助,明显的是缺少音乐与文学修养,因而我们创作的人物缺少一定的内涵与深度。所以,我们要用综合知识培养舞蹈艺术表演人才,这样在舞蹈教育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面向全体舞蹈受教者,学习舞蹈艺术表演的内容主要包括:舞蹈艺术表演的基础、舞蹈艺术表演的技能技巧以及舞蹈艺术表演的审美体验等。
1.舞蹈艺术内容表演基础理论。它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舞蹈教育而进行的,理论对于实践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巨人”之一的达・芬奇曾经形象的比喻道“热忠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那里航行。实践永远应当建立在正确的理论上,透视学就是正确理论的向导和门径,没有它,在绘画上一事无成。科学是将帅,实践是士兵,最大的不幸是理论脱离实践。”这些基础理论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专门讲授的,也可以在舞蹈欣赏和舞蹈艺术表演教学实践中加以贯穿,所以舞蹈表演的预期目的就是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科内部各项教学内容的渗透,协调,又要搞好各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交融。
2.舞蹈艺术表演的技能技巧。舞蹈艺术表演的技能技巧是舞蹈受教者及演员进行表演的手段,是他们运用舞蹈语言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能力体现。它包括眼睛、面部、肢体等训练。⑴人们通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等,均贴切反映出眼睛在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中起的重要作用。在艺术表演中,眼睛表演技巧举足轻重。《明心签》中说:“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行,古人曰‘眼灵睛用力,面壮心中生’。”说明了面部表情一刻也离不开眼睛的主导作用。用维吾尔族舞蹈为例:眼睛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就“挑(上声)眼来说,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力。舞蹈艺术表演中眼睛的运用技巧是在坚持不懈对艺术追求中,逐渐学习掌握才会纯熟运用的。⑵舞蹈艺术表演中,面部表情始终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观众欣赏舞蹈,就是“观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鉴其貌。”所以,根据舞蹈表现内容,脸上要会表现春、夏、秋、冬。这种技巧取于舞蹈教育中艺术功底及表演审美特征的培养才能具体把握,它是一个舞蹈受教者以及未来的舞蹈演员艺术修养与美感经验的集中体现。⑶舞蹈受教者在学习艺术表演时要学会组织和创作动作。从欣赏角度来看,受教者是通过自己的身体――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86-02
随着我国社会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舞蹈艺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人体文化形式,表现了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不仅能够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还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它可以将生活中美的一切集中地体现出来,给观看的人们传达美的讯号,帮助人们提升认识和领悟美的品位。因此,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舞蹈是最有效的载体形式之一,如果美育中缺乏了对于舞蹈的教育,那么美育也就变得不再完整。由此可以说明,舞蹈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其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一、美育的概念
吕艺生先生是著名的舞蹈教育学家,它曾经给美育定义为:“美育还可称作美的教育和审美教育及美感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概念,以及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项教育活动。”随后,张念宏又在出版的《教育百科辞典》对美育的概念作了进一步地阐明,其认为在美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审美教育来树立审美观,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具有美学价值的元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是要让学生通过美学教育,来培养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情。最后是通过美学教育来培养学生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总而言之,美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基础,从而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并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息视角上的教育观念。此外,美育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包括对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的认知和教育;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指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比如音乐、舞蹈和戏剧等。现如今,我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舞蹈也被列为美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可以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艺术的真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塑造了完美的体型,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培养了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从而在思想和感情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审美观。
二、舞蹈教育所表现的美育功能
1.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所谓真正的舞蹈艺术,其最终需要的就是舞者能够为其全身心投入自己整个肢体,由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舞者真挚的情感。这和传统中常讲到的舞蹈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再代表着所谓的“头脑简单和四肢发达”,而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是艺术手段,可以将舞者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得以充分地表达。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舞蹈的这个过程中,动作可以带着他们很好地去感知这个世界,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大多数的舞蹈都是用抒情的方式进行演绎,这样可以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内容和情感用最真实的方式表现出来,其舞蹈形象的塑造过程主要是依靠一些概况程度较高的手法,由此也就赋予了舞蹈具备特殊的审美属性。因此,将舞蹈艺术看做是一种别样的生命情调也不为过。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来感知整个世界,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
2.提高学生审美艺术的能力。如前文所述,舞蹈要求舞者将整个肢体投入其中,那么舞蹈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方面的教育,在教授过程中,主要是对肢体语言进行训练,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律动感,增加对乐曲中节拍的敏感性,通过舞蹈学习,不仅能够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健,还能使自己具备更好的形态美。那么为了迎合舞蹈教育的教学宗旨,只要是舞蹈学习者,不论专业与否,都必须在学习之前进行一些有关形体方面的训练,其训练目的就是希望舞者可以很好地协调肌肉和力量之间的杠杆关系,从而使自身的协调力与耐力达到统一。舞者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舞蹈最内在的美感。所以,舞蹈教育不仅可以使人的美感得到良好的培养,还能使学生对艺术所产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激发学生创造艺术的能力。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要求舞者将自己的思维以及情绪得到充分地放松,让人脑与舞蹈动作的表现实现近乎完美的配合和统一,舞者可以将自己的心灵通过舞蹈动作来释放。学生通过接受这种舞蹈教育,使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得到激发,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创新思维。因为在舞蹈的教育过程中,舞者必须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发挥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发挥想象力,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舞者必须放松心态,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使艺术思维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得到相应地提高,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由于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它更能够实现将人们内而外的全面素养得到提升的功能。
4.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舞蹈艺术是一门培养人们综合素质的艺术,它紧紧围绕着情感活动,在教育过程和形式等方面还具有一种可以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的美育功能。所谓健全人格,其主要包括三个点:一是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并拥有积极的自我态度;二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协调好自己与世界或者是他人之间的关系。在舞蹈的基础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的身体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爆发力,还要求学生能够有合适的速度和控制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训练是日积月累的,比如说学生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需要采取压腿和耗腰等一些较为枯燥的训练方法。而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这个训练过程常常会伴随疼痛,这都需要学生具备超乎寻常的耐力。此外,当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吃苦精神以及坚定顽强的意志力的时候,舞蹈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在同班级学生中客观地认识自我,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伤痛的时候如何将自我态度调整为积极的。
三、如何发挥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1.逐步完善舞蹈教育的课程体系。针对舞蹈教育来说,在西方国家很早就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相关课程体系,其中有一些国家还对舞蹈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立了一些标准,此外还对舞蹈教育提出了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实施路径。在西方的很多国家的高等院校内,已经将舞蹈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将其设置成为一门必修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从而向着艺术教育中的现代化潮流逐步迈进。因此,我国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当今舞蹈教育的发展,寻找我国舞蹈教育现存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现在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为舞蹈教育制定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在高等院校中将其设为必修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或者开设一些相关的舞蹈课程,使我国的舞蹈教育课程体系能够逐步完善起来。
2.为学生多举办一些与舞蹈教育相关的知识讲座。要想让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还需要给舞蹈学习者提供一些与舞蹈相关知识讲座和培训。要想真正的融入到舞蹈的世界,如果只是具备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以及舞蹈基础功底,那还差得很远。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自己良好的审美观和较高的舞蹈意识修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与舞蹈相关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丰富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通过举办舞蹈知识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传播舞蹈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检视自己,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舞蹈意识修养。
3.为学生提供舞蹈艺术的实践机会。在舞蹈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还应该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舞蹈的实践机会。比如可以举办一些与舞蹈教育相关的大型文艺晚会,如“舞林大会”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与舞蹈有关的各种艺术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善于使用各种教育平台,主动承担起培养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除此之外,作为舞蹈教育的相关教学工作者来说,就更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职责,对舞蹈教育在美育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的审美素质教育提供最为坚实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英国的培根在其《论说文集》中曾提到:“至上之美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结合而成的――把美的形象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由此可见,只有内在和外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为此,相关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当今社会教育的时代潮流,通过舞蹈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这对学生提高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钟诚诚,罗美霞.浅谈大学美育中的舞蹈教育[J].大众文艺,2012,(23):232-233.
[2]柳文杰.浅谈舞蹈的美育功能[J].大众文艺,2013,(18):146-148.
[3]林碧芸.浅谈舞蹈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3,(4):17-18.
[4]吴跞尧,侯珏.浅谈舞蹈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J].才智,2013,(24):59-59.
[5]陈炯伶.试论大学生美育背景下的舞蹈教育[J].音乐大观,2014,(7):176-176.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教育方法与益处
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舞蹈教育,首先要知道舞蹈对当代每个学生都是有益的,确如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说,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舞蹈教育自身的丰富内容,而且有利于全体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能够开发感知力、理解力与辨别力等各种潜能,从具体“益处”上,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标准加以阐解。舞蹈教育有益于学生理解人类舞蹈活动中所积累的古今经验,特别是创造性经验,如人类祖先在最早的动作组合中,就知道将各种不同元素动作组合起来,形成不同的结构,当代学生在重复这种创造时,实际上就是在学习如何将各种事物中的不同元素进行组合与排列,它将是导致创造与发明最简单的思维基础与思维方式。舞蹈教育提供的思维方式,是意象性的,是从具象到抽象最终形成动作符号的动作思维,这种动作思维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既走向实践,也走向逻辑,它是人的思维从低到高的演习过程,它有助于人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认识自己,也认识各种事物。舞蹈思维所产生的肢体动作,是从内在意向进行的过程,也是形成形象的过程,这种外化即舞蹈艺术中讲的即兴舞蹈过程,即自然地通过即兴进行表现的过程,舞蹈的这种肢体表现,即人的情感、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用舞蹈学习来提高人的表现欲望,学会一种表达与沟通方式,如果采取的方式适于学生,调动人潜在的游戏冲动,那么教育目的将会是潜移默化的而非灌输的,这也是艺术教育舞蹈所追求的根本教学方法。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艺术,它最便于非词语流,这使舞蹈在人类早期语言文字还没有发明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语言文字发明后,舞蹈这种社会功能虽然已经大大降低,但要知道,直到今天人类的交流仍有大半是通过意会而非语言文字所能沟通的,人体表情仍担负着大量的交流任务,动作与表情可以理解许多没有标准的答案,这证明,虽然人类语言已成为主要交流工具,但有大量事物仍不是用语言文字可以说清,倒是人体动作与表情可以意会,舞蹈学习的这一益处仍不可能的。
在中专舞蹈教育中,如何使得学生在中专学习生活中,加强对舞蹈基本知识与技巧的掌握,以具备最基本的舞蹈表演素质,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今后的高考,使得舞蹈来丰富自己今后的生活与精神,这是中专院校舞蹈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中专舞蹈教育进行了分析。
1.发展中专舞蹈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对于中专生来说,尽管学生对舞蹈有着一定的喜爱,但是对于舞蹈的认识并不全面,这种喜爱还不能称之为兴趣。因此,在中专舞蹈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中专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首先要加强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开始学习舞蹈的主要动机,只有对舞蹈有兴趣,学生才会去想学它,才会乐意、主动地去接受舞蹈课程的学习。在中专学生学习舞蹈的教学开始,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为主,在教学时,要选择易学、有趣的舞蹈,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并没有舞蹈学习的基础,因此,在中专舞蹈教育中,一开始对于动作的专业性,教师不用特别强调,让学生在最初学习舞蹈的时候,可以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去学习,去感受舞蹈的美好。教师要善于去鼓励学生,找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从而让他们有信心可以学好舞蹈,进而加强对兴趣的培养。在舞蹈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舞蹈表演艺术家的成功经验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他们对舞蹈浓厚的兴趣。
另外,对于舞蹈学习来说,它其实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过什么苦,对于舞蹈艰苦的训练往往不能坚持到底,更没有对舞蹈学习有一个坚定的思想准备。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舞蹈训练的艰辛,才能使得学生始终怀有一颗学习舞蹈热情的心,更好地投入到舞蹈的艰苦训练当中,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对舞蹈的喜爱,才能更好地提升中专舞蹈教学效果。
2.加强对舞蹈教学手段的丰富
在进行中专学生舞蹈教育时,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点及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所喜爱的舞蹈形式与种类,从而更加丰富培训手段,也使得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中专舞蹈教育中,有些学生可能接受过一些简单的舞蹈教育培训,这样对老师教授的舞蹈动作接受能力就较强,而有些学生并没有舞蹈基础,那么其接受能力可能就比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些情况的了解与分析,更好地对学生展开舞蹈教育。另外,在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时,在内容上要注重动作与形式的相结合,教师要寻求形式上的变化,从而使得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在进行舞蹈训练时,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知道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更好地对教学进行改变与推进。第三,加强对于舞蹈教学计划的拟定,使得学生接受更加规范的舞蹈培训动作,可以在系统的舞蹈培训中,通过相对应的动作学习,来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与发挥。
3.在中专舞蹈教育中加强对道具的运用
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对道具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会舞蹈创作者的思想。舞蹈道具是创作者接触比较多的物品,他们可以通过道具对其以往的舞蹈中的使用而发掘出更多的内涵,从而把道具更深层次地运用到新的舞蹈中来。舞蹈是一种综合型的艺术,它需要音乐、灯光、服装的辅助,而通过道具的使用可以更加精准地表达出舞蹈作品的意义。在中专舞蹈教学中,加强对舞蹈道具的运用与融会,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从而使得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进而使得舞蹈教学效果得到大大地提升。
4.不断提升对舞蹈技能技巧的训练
中专舞蹈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技巧的训练时,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训练。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舞蹈技能技巧的掌握,并在舞蹈训练中更好地对这些技能技巧进行运用,在训练时可以借鉴体操、杂技等的技巧训练手段,对教学进行合理的改造,给学生增加一些新的舞蹈练习。舞蹈技能技巧的练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各个身体部位的锻炼,从而使得学生的舞蹈灵活性、弹跳性得到改善与加强。另外,在舞蹈技能技巧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舞台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多参加一些表演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从舞蹈理论知识、课堂练习走向实践,真正地去参与表演,体会表演,更好地体会舞蹈的魅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舞台的适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克服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在中专舞蹈教育中,要不断加强舞蹈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自身要求的提高,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促使自身的形态、表情、舞姿方面不断提高,从而使得中专学生可以在教师身上看到更加专业的舞蹈示范动作。
参考文献:
当今时代,经济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满足于单一模式,而是要具备创造思维能力的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优秀素质,美育不可偏废,艺术教育是必为的。”(《李岚清音乐笔谈》)。随着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视,舞蹈教育不断发展,成为今天学校素质教育里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舞蹈是与生俱来的。从出生时的手舞足蹈开始,生命就有了他的活力。身体的本身是不能与情感、知识、社会所分离的,舞蹈教育正好把这些都结合起来,构成人的完整性。中国当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在《说舞》中谈到:“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热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便是节奏的动,或更准确点,有节奏的移易地点的动,所以它只是生命机能的表演。”
一.舞蹈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形象美
舞蹈表现的是人的肢体。经常进行舞蹈锻炼,有效力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儒家认为人的内在精神状况是通过外部的形体表现出来的,而强健的身体,优美的动作,更能影响人的心灵世界。古希腊人通过舞蹈训练人的力量素质和健美人的肢体。大学生经常学习缺乏锻炼,通过进入舞蹈团训练,能使其心脏、肺脏及身体肌肉强化,使肌肉富有弹性。它还能使人的关节柔软,更加灵活、协调,使人的神智及身体活泼起来。舞蹈还对身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很大的益处。
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最早提倡和发展普及舞蹈教育,他们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普遍设立了舞蹈课,美国的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基本认识。因为舞蹈是一种运动,是一种比体操更完备的体育课程,初期将其列入体育范畴,无疑与体育课相结合。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是动作更加准确。现在从我国高校舞蹈社团的课程教学设置的目的来讲对学生可谓强健身躯、塑造体形、注重协调、开发气质。例如另外,采用芭蕾基训能够科学塑身,拉长肌肉线条,使大学生更挺拔直立,伴随着美妙的钢琴音乐去健身塑形时更加开发了学生对美的享受与表现。气质也是一种形象美的表现,即内在的气质通过外在形体表现出来,同时内在气质也支持外在形体表现更加完美。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气质的消极方面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它具有可塑性,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手段,锻炼出优美的形体,高雅的气质使真正的形体美达到内在的高雅气质与外在的健美形体结合起来的完美的境界。
二.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的能力。舞蹈社团的课程不仅是技能训练,更注重以感官认识世界,提升大学生的智能。即以人为本,十分重视人的感官和感觉的下意识训练,通过人体运动作为教育手段去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感官并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升人体的知识智能,为迎接未来的知识更替准备好智能载体。舞蹈训练中,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必然会精力集中,提高注意力,做到训练有素动作敏捷。通过身体语言来描述和模仿大自然中诸如白云、流水、动物等事物和现象更加培养了大学生的想象思维。当跳舞时身心得到释放,创造性思维奇想就会产生于这种愉悦自由自信的心灵空间。
三.舞蹈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功能
首先,大学生在象牙塔与社会接触较少,随着舞蹈社团与社会的接触,大学生的单一个体通过了解社会逐渐发现自身不足。他们开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补充课堂同时提高了生活技能。而适当的受挫,也利于大学生明确方向,积极奋进,获得真正参与社会所必需的思想观念,形成与社会相适的思想模式、行为模式。
儿个人经验,又强调人类艺术遗产对幼儿审美和创造的催化作用。
因此,更新观念,重视发展幼儿舞蹈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舞蹈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幼儿舞蹈教育,使幼儿舞蹈能够不断繁荣发展。
二、创设环境,引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近几年来,笔者摸索着进行舞蹈教学,发现要想使幼儿尽快地进入角色,就要从
幼儿的兴趣入手。首先,让幼儿观看各种风格及形式的舞蹈。笔者为此收集了许多风格及模式的幼儿舞蹈节目,在幼儿进行活动区活动时,便在音乐区中用电视播出,这样就吸引了许多幼儿前来观看。有时,孩子们看到兴奋时还跟着一起手舞足蹈着,尽管动作不标准,不正确,但这已经是兴趣的开始了。接下来,笔者用照相机捕捉着他们的舞姿,冲洗出照片后挂在墙上,孩子们又一次地争先恐后观看。从此,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在电视机前模仿着节目中的动作。在闲暇之时,还可以看见他们在互相交流,互相比赛谁学的动作多呢。
三、幼儿舞蹈教育的误区
过分重视舞台演出及舞蹈比赛,追求难度、时尚感及成人观众迎合度;过分要求舞蹈编排中的难度动作;重视舞台表演训练而不重视舞蹈的基础训练;
为了避免误区,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如下:
选择引人入胜的教材,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1.音乐是舞蹈的灵魂。2.舞蹈的内容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3.舞蹈的动作应是幼儿容易模仿的,强度不大,而且充满趣味性;也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由浅入深的安排舞蹈动作,从律动开始,通过简单的基训,舞步、舞蹈游戏、小组合直至完整的舞蹈小品。
4岁――律动为主,简单的舞步、舞蹈游戏和简单的基训为辅。
5岁――舞步可多一些,增加一些训练的运动量,舞蹈游戏与小品相结合。
6岁――地面训练、步伐组合和表演性小舞蹈。
四、采用正确的教授方式及步骤,增进舞蹈训练的效果
1.教学中应抓住舞蹈关键特征。
2.准确的动作示范。
3.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
节奏训练:2~3岁――律动小曲进行单一的拍手,踏步。
5岁后――训练幼儿自动在一个音乐节奏上,随音乐旋律变化而改变节奏。
基本训练:基本控制训练;动作训练:上肢脚手脚配合。
感情训练:眼睛,要能够随着动作所指而移动,能在空间利用假设目标而转动。
教师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我在教舞
蹈时总是要把动作和表情统一起来,避免把动作与表情分开的做法。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应有其相符合的情绪。舞蹈前我首先要给孩子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都便于孩子理解。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要求孩子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动作幅度大一点,眼睛亮起来。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我引导孩子根据情节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
真正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是5周岁~6周岁。这个时期的幼儿,大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而且节奏理解会明显一些。对于舞蹈的表演会很充分。如果2~3岁的幼儿学习舞蹈,只是锻炼对音乐的反映,四肢的协调。4岁,才会有方位的认知,而且有时候也不是很明显。比如说,左右,前后,站,坐,趴,躺,很多幼儿不能够分的太清楚。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19-01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它符合人类身心需要的本质特征,具有愉悦身心、健美肢体、联络情感和团结群体等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增长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同时陶冶他们的性情和品格,通过长期的舞蹈训练,可以使幼儿拥有匀称的体型、高雅的气质,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家霍尔特.特里说:“对身体来说,舞蹈可以强身健体,纠正错误姿态,调整肌肉,加强动作的准确性。在情感方面,舞蹈队幼儿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儿童的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如果要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蹈,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结过人。”霍尔特.特里从人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三方面高度概括了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我认为,正规的舞蹈教育,对培养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都能起积极作用。
1.1 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教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小朋友们必须记住它的律动、流动路线、节拍、内在感情,并将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这对幼儿而言,没有高度的指向和集中式不可能完成的。对幼儿从小进行这种正规、持续、反复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高度注意的习惯。这种注意力的培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2 有助于提高幼儿记忆力。小朋友们在学习舞蹈时不仅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律动,记住每一舞剧所表现的情感。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是无法完成一个舞蹈、一部舞剧中的若干舞段的。而一堂舞蹈课与一堂文化课相比,舞蹈所需的记忆远大于文化课。因为音乐的节拍是变化的,舞蹈的动作时变化的,舞蹈的情感是变化的,必须记住它的变化过程,记住那些瞬间的定格。孩子们在舞蹈课上得到的这种锻炼无疑对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是有促进作用的。
1.3 促进幼儿思维健康发展。比如,舞蹈老师要教孩子们表演小猫,问孩子们小猫是怎么叫的,孩子们回答:喵喵喵;问小猫是怎么走路的,孩子们就学小猫轻轻的走。而此时舞蹈室里根本就没有小猫,孩子们是动用日常的生活知识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肢体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孩子们运用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多次反复训练,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2.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
幼儿舞蹈是舞蹈艺苑中的一支鲜艳的花朵,它除了舞蹈艺术具有的特性外,又有它自身的个性与特点。突出表现在活泼、天真、夸张、有趣。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看,他的另一个特征是“小”,既时间短,内容不能复杂,结构简单;其次是“浅”,太深了,悬念多了,孩子们看不懂,这就要求舞蹈不要太长,要短小精悍,活泼有趣,有一定的简单情景。
2.1 幼儿舞蹈的直观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是通过人们的眼睛来进行审美感觉的。这就决定了舞蹈作品中的情景和人物心理状态、情感,都必须通过舞蹈形象直接表现出来。由于幼儿正处在生长的阶段,大脑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思维特点是形象和具体的。比如当你设计闭上眼睛,靠在双合掌上,孩子们就知道这是娃娃的睡觉;当你张开双手在身体两旁上下起伏,孩子们就会想想这是小鸟或蝴蝶在飞翔。因此,幼儿舞蹈语言的形象是直观的,抽象的内容和形象是幼儿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2.2 幼儿舞蹈的模仿性。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他们感兴趣的都要去学,学习的一种突出形式就是模仿。模仿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如:用双手向下按两下比作浸泡毛巾,两手握拳向相反方向转动比作绞毛巾,双手在两前绕圈比作洗脸;他们还喜欢模仿各类动物,如:小鸟飞,小鱼游,青蛙跳,小鸭走等。幼儿舞蹈活动中想象与联想所揭示的知识性内容就是模仿所提供的,因此幼儿舞蹈具有模仿性。
3.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收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使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1 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幼儿由于年龄特点,骨骼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凹胸,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还有利于他们的气质、风度。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3.2 促进幼儿勤动脑,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比如大多数少儿舞蹈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仿,形成教一个、知一个、教三个、知三个的填鸭式教学状况。
二、少儿舞蹈教学的本质及原理
少儿舞蹈教学训练的本质是训练良好的形体和气质,掌握一些基本舞蹈技能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和表演能力。少儿舞蹈包括技能基础、韵律基础及表演基础。技能基础训练以能够完成各种规定动作的身体潜能训练为主。韵律基础训练以动作的形态和节奏的协调作为基本要素,因此,要符合舞蹈动作形成当中的时空要素的结合规律。动作基础训练关系到律动进行过程中如何体现音乐性的问题,因此,要符合节奏和旋律的形成规律。表演基础训练主要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为主。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少儿舞蹈教师的任务是唤醒学舞者的潜力,促使其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内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比如新的学生来了,跟大家一起跳“手拉手拍拍手”的舞蹈游戏。事先不告诉怎么跳,只是跟着感觉一起跳,跳完了,所有的新生都很激动,觉得很好玩,而且非常自信:我能行。又比如跳中国舞,让学生跟着老师跳,并比划着用右手“写”出一个“我”字来,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我”字“写”完时学生兴趣大增,马上感悟到点与线的关系,从而举一反三,写出别的字,继而让她们按照节奏随意地作出大的造型,变化到小的造型,左边的、右边的、高的、低的等动作变化,使她们懂得这种造型之间的变化过程,就是舞的过程,也就是对舞蹈的初步认知与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们动脑筋,主动学习。并且通过动作连接的训练,打好即兴表演的基础。
三、少儿舞蹈教育主要任务
1、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舞蹈艺术是以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而存在的。少儿舞蹈表演,首先要有一个灵活、协调、匀称的外部形体。通过基本功和形体训练,充分开发孩子们蕴藏的运动潜力,最大限度地延长孩子肢体线条,增强孩子们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扩展他们的舞蹈范围,为以后有丰富的舞蹈表现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一个简单的擦地动作,该怎么站,怎么擦,使什么劲,到哪压着收回等,教师都应交代清楚。同时通过动作示范,加深孩子们的感知印象,严格按训练步骤去做,准确地掌握好每一个动作。但其过程单调而又艰苦,少儿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形象的语言,温和而关注的目光,都会给他们带来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在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中,除了有灵活自如的形体之外,还必须具备掌握各种不同风格、动律的舞蹈的能力,这是舞蹈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然而,业余的舞蹈学习,孩子不可能掌握很多舞蹈内容。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其在短期内尽快地掌握到更多风格各异的舞蹈动律,以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演,是我们每一个舞蹈老师所面临的难题。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先从一个个民间舞的“开法儿”(即启蒙)教起,然后再进行单一动作组合的教学。我认为,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单一舞种教学活动模式,从众多的舞姿中提取那些动律特征最明显、舞蹈性最强的精华部分,重新组合起来教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不但能很快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现,而且还能在舞蹈中深化其动律特点,加快提高其外部形态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内部情态的培养。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于情”。教师要启发孩子的情感,首先自己要被舞蹈所感动,然后,再用有情感的语言和动作去启发、打动孩子们。舞蹈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和对孩子们的耐心。感染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当孩子们开始学舞蹈的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喜欢才可能做到最好,教师对舞蹈的热情无论在课上或课下都会有不经意的流露,这能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向往和喜爱,使他们在充满希望、充满乐趣的环境中汲取舞蹈的知识,诱导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为他们在舞蹈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高校舞蹈课程能够顺利发展下去的保障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要有专门的经费来让学校的教师进修或者是培训;要从外界引进舞蹈专业人才;创造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特点,对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应该给予奖励,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当前舞蹈专业教师缺乏,所以应当加快舞蹈专业教师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表演经验,强化教师的业务水平。高校舞蹈教师不仅要能够表演,还要把自己的经验能够传授给学生们,要具有熟练的讲解能力,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水平。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