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9: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资管理系统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我国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上出现的漏洞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的施工和建设、检修和维护、运行和调整等方面,是供电系统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准确发挥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设备被运用到供电系统当中,这在完善供电系统工作性能,提升供电系统工作效能上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尽管我国部分供电部门在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但在现代物流思想、施工物资管理体质上做得并不完善、并不科学,没能从根本上改善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在施工设备设施的调配和建设上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和设施本身具有的功能,没能使供电系统在建设和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由于这种粗放的管理体制的缺陷,在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一些检测和维修部门在相关设备的配备上,出现严重的缺失,造成当遇到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设备,使问题不能被及时的解决,从而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人员素质上的严重问题尽管在需要电能作为基础能源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电力供应系统的发展态势却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来,供电系统在物资管理上出现了很严重的人员素质的问题,使得电力供应系统的发展脚步迈得十分迟缓。一些供电企业的人员,由于在系统物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物资的采购和调配上,没能把握住市场运行的动向,不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使其尽管在供电系统的运营商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却没能受到满意的效果。类似的,一些物资采购人员,为了从采购资金中榨取些许利润,或者是为了照顾关系,在采购供应渠道的选择上,选择那些质量差、价格低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从模样上看似乎满足供电系统的运行要求,但其在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是没有保障的。另外,一些工作人员在对投入工作中的供电设施设备在管理时,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在出现的问题的处理上,也未能做到及时有效,从而给供电企业和用电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3.1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在使用性能和操纵性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运用到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中后,信息和资源的传递、分析、处理的速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发展走向了一个信息化的道路。就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参考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管理上各方面的优势,供电系统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其实在早期的供电物资管理上,就已经出现了管理信息化的萌芽,只是在近十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的运用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信息化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够照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其他行业中运用的形势,要根据供电系统物资管理的特点,设计制造出有效的信息化系统。这个信息化的系统在内容上不仅要包括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同时在操纵方面也要尽量设计得便捷。
3.2系统管理人员的培养在对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物资管理的人员的选配和培养上,不仅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上,要对技术人员做出一定的要求,同时在思想道德品质上,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在供电系统物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科技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管理技术和设备要做及时的了解,并根据供电系统具体需要和企业的经济状况对这些新技术和设备进行必要的引进,以提升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工年龄结构不合理。对现有人员数据的统计,35岁以下的人员偏少,35--50岁以上的人偏多,人才梯队残缺,表现为公路人才严重“断档”。公路体制改革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公路部门需要的人员难进来,进来后留不住;不需要的人员退不出去,造成人员老化。由于论资排辈思想的影响,以及用人机制的问题,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充当公路养护管理第一线的骨干,他们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随着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显得力不从心,管理效率低下。
2、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首先,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2003年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后,人才大多集中于机关管理岗位,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其次,表现在层次结构上,以初、中级层次人才居多,高层次人才较少。公路系统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员占总人数的80%,研究生仅占总人数的3%,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6%,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再次,人才分布不够合理,在22名高级技术人员中,处本级16人,在10名研究生学历人员中,处本级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有3个县(市、区)公路处空白,高级技术人员有2个县(市、区)公路处空白。这样的人才比例既不能满足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也不能适应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能够在重大行业管理及其他方面有新思路、创造性、先导性的人才较少,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尤其缺乏。
3、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对科技与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人才的交流调动更趋频繁。由于许多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岗位,且学习方向单一,形成目前单技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状况。对公路行业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人才的交流、调动和使用带来很大限制,也制约了公路事业的顺利发展。
4、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公路行业大多数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上,仍把人员作为是单位的生产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依然存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人力资本理念。一方面仍然坚持以物为中心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不到位,主要精力侧重于抓管理抓建设,认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次要的、从属的,甚至是浪费时间、精力与财力的;另一方面,把人当作生产的一个要素、一个静态的生产要素来管理,忽视了劳动力在生产要素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忽略了劳动力的五种需求中的高级需要,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需要;不尊重人的个性、特长,更不注意主人翁地位,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很大压抑,造成行业缺乏应有活力。
2、缺乏科学的选拔机制。现行的选拔制度仍沿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计划经济色彩较浓,极不适应现代部门良好发展所要求的择优录用制度。人员选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公开民主机制,缺乏法制化规范和科学操作程序。人员选用受论资排辈影响较大。
3、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对职工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反馈办法。考评标准不规范,制定的考核标准各不相同,致使考核标准不规范、未量化,实际考评难以操作,考评结果准确度不高,考评客观上流于形式。考评方法单一,在人员考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将考评方法综合运用,不能有效的激发职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导致职工积极性不高。
4、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相对于目前公路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而言,公路系统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是十分不够的。虽然引进了高层次的人才,但是对人才只管使用,较少考虑技能培训的再学习,使人才的潜能难以调动和持续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现有的培训形式单一,重理论不重实践,重形式不重时效,忽视现有人员的年龄、心理特征、工作需求、发展需要,造成培训低效。这样没有给公路人才创造再学习的“充电机会”,时间久了,知识不能更新,而且也不能形成一种浓郁的科研氛围。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把人力资源管理摆上重要日程。公路行业作为服务型行业,要严格履行好公路行业公共管理服务的职责,必须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保证。为此,公路行业应该切实把人力资源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人才管理和培养力度,创造公路行业人才成长的融洽氛围。要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入手,在创造公路行业良好成长环境和健全优化培育机制上下功夫,切实把培养人才作为人才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来抓,且要抓好落实工作,努力做到“培养一人,得益一方”。同时,要突出重点,在改善各专业不同年龄层次结构的同时,着力把培养公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公路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整个培养的重点。交通部近年来提出“三个服务”的要求,号召全行业创建“创新型”、“服务型”行业新形象,各级公路部门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在运行机制上不断深化,公路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明显加强。
2、立足长远,合理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省交通厅公路局“强基工程”的要求,市级以上公路机关管理人员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县级公路机关管理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同时,围绕“加快建设,服务发展”的思路,切实做好镇江公路行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必要的公路系统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公路行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协调好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路政执法等条口工作人员的比例。
3、严把入口,把好人力资源引进关。根据镇江公路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引进学历层次相当的人才,使人力资源恰到好处的合理使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镇江公路处在引进人才时就作出必须达到本科学历的规定;近年来,又根据新时期公路发展形势需要,重点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除了引进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以外,对一般性管理服务岗位,通过“人事”、合同聘用等形式,招聘一些对口的大中专年轻人才,形成学历、年龄合理的学术梯队、技术团队。在引进人才时,合理配置新招聘的人才的专业比例。既要有学习公路、土木、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又要引进一些经济、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4、不拘一格,建立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建立选人用人新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引入科学的定性定量的人才测评手段,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按岗设人,促进结构合理。要从根本上打破人才终身制,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消除冗员。
在中原大化仪表公司是一家省属大型企业分支单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公司下在发生着日益的变化,职工流动速度在加快,工资增减幅度在加大,员工,职称,绩效评定等信息也随之越来越多 ,作为工资管理和发放单靠传统的手工处理已显得力不从心,手工发放需要反复进行抄写,计算,不仅浪费时间,还常因抄写不慎出现张冠李戴,或者由于计算疏忽,出现工资发放错误的现象.同时工资的发放具有较强的时间限制,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正是这种重复性,规律性,时间性,使得工资管理的计算机化成为可能.
使用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不仅能够保障工资核算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工资数据库对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上级财务部门的核算与账务处理.从而提高工资管理发放的效率,实现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二、计所达到的要求,技术指标,预计的技术关键,技术方案和主要实验研究情况
1、预计达到的要求:
此系统要求做到设计合理,便于使用,易于操作;界面友好,容错性高,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查找出所需的职工工资资料,提高工作效率.
2、技术指标
(1)开发环境:visual foxpro6.0
(2)运行环境:windows9x/windowsxx
3、技术关键:
采用foxpro编程思想,利用其强大而完整的功能开发这样一套职工工资管理软件,其主要技术有:foxpro数据库技术,新类的设计与应用,系统容错性的处理,组合查询技术的实现等.
4、技术方案和主要实验研究情况:
(1)开发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2)职工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与实现
(3)职工工资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三、课题研究进展计划:
9月28号:毕业设计选题
10月10号:开题报告撰写
10月19号:对开题报告进行改进
10月29号:对系统整体设计
11月15号:中期报告
12月21号:论文撰写
12月28号:系统检查
1月4号: 论文答辩
四、现有在条件,人员(姓名,职称)及主要设备情况
已有软件: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winxx平台
设计人员:樊利清
主要设备:计算机(intel pentium 4)一台,激光打印机 一台
五、参考文献
(1)开发使用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数据库系统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个人电脑实用基础教程 宁杭出版社
(4)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基础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5)数据结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