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环保办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2-10 14:19: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林业环保办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林业环保办工作计划

篇1

1.集镇主、次干道两厢及临街房屋屋后;

2.园永干线公路及连接线周边;

3.大溪河、宝山河岸100米范围内;

4.集镇近期建设控制区域;

5.各村(社区)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范围内严重影响规划实施和居民生产生活品质的违法建设及利用违法建设从事生产、仓储、加工等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环保的生产经营场所;

6.各级领导交办督办的工作任务。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建设规划办 国土所 城管办

综治办

林业站 水管站 派出所

项目交通环保办 安监站

工业经济办 各村(社区)

按照镇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配合的拆违控违工作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和部门联动配合机制。按照拆违拆旧全年工作目标,划分拆违控违工作责任区,建立网格化考核机制和联点考核责任制,由镇拆违控违领导小组负责工作调度、督办,实施片区清零,确保拆违拆旧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年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具体职责分工:

建设规划办和城管办负责集镇规划区(含规划控制区)范围内日常巡查和拆违控违工作;

国土所负责集镇规划区外日常巡查及拆违控违工作和集体土地上一户多宅旧宅拆除工作;

项目交通环保办负责公路两侧150米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日常巡查及违法建设管控,拆违控违协助工作;

水管站负责大溪河、宝山河等重点流域沿岸100米建筑控制区内日常巡查及违法建设管控,拆违控违协助工作;

安监站、工业经济办负责集镇范围内企业内及周边建设的日常巡查及违法建设管控,拆违控违协助工作;

林业站负责占林地建设审批把关和木材加工企业违法建设的管控,拆违控违协助工作;

综治办、派出所负责拆违控违工作的维稳和处突工作,依法处置阻碍执法威胁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等违法行为;

各村(社区)负责对所属网格辖区内所有建设行为进行监管和把关,所有历史存量违法建设的摸底造册,拆违拆旧房屋的文字图片信息收集,掌握拆违当事人思想、行为动态,积极化解相关矛盾。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拆违拆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各村(居)民委员会,各部门要严格落实拆违控违第一责任人主体单位的工作责任,加强日常控违巡查,完善控违工作机制,对新增违法建筑实施动态拆除和“零指标”管理,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二)精心组织,营造氛围。以建筑工地围挡宣传标语、村务公开栏、单位黑板报、召开例会、短信飞信微信群发新媒体发送讯息等各种形式定期向各村(社区)、市直驻镇单位、各企事业单位

篇2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控制增量,削减存量,落实责任,综合推进,搭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平台,确保完成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4.5%。

(二)辖区内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上年减少1.0%以上,辖区内排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较上年减少9.6%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上年减少1.9%以上。

(三)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四)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按时关闭相关企业或生产线。

(五)认真落实《湖北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落实减排项目,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在9月底前完成超标排污的企业治理工作。

(六)深入推进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工作,依据产业政策和排放标准,于年底前关闭辖区内应关闭的小水泥生产企业;加强对科研攻关的黄姜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或未达标排放的黄姜加工企业,禁止经营性生产,违者依法关闭;加强对已关闭黄姜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和污染物排放未达标的黄姜加工企业,禁止建设或恢复生产;严格环境监管工作。

(七)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一级排放标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费征收达到相应标准。

(八)依法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餐饮和养殖等污染企业,切实控制面源污染,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大的农业活动。

三、工作职责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刚性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抓国家产业转移机遇、增强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县发改局牵头,县环保局、经济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园区办、招商局、安监局配合,负责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负责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规定,指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县建设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发改局、物价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做好新型墙材的推广工作,并依据上级政府有关规定,按程序逐步关闭县内粘土砖厂;负责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保证工程质量,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并保持正常运营;制定污水处理费征收方案,按程序批准后实施。

县环保局牵头,县科技局、园区办配合,负责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管理,督促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和省市监测平网。负责创艺皂素公司“年产300吨皂素联产2000吨乙醇”科研攻关项目的指导,督办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负责黄姜加工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防止黄姜加工废水超标排放。

县安监局牵头,县经济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全县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安监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全县非煤矿山整治和开发工作,保障全县煤矿和非煤矿山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率。

县发改局牵头,县工商局、林业局、水务局、农业局、教育局、卫生局、环保局、龙坝乡、中峰镇配合,负责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其中县发改局负责做好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协调、督办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作职责;龙坝乡政府负责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项目建设的实施、督办和协调工作;中峰镇政府负责做好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陆域一级保护区围栏内耕地的停耕工作;县水务局负责在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设立围栏、界桩和警示牌,负责对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日常监管,防止水源污染;县卫生局负责加强对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医疗经营单位医疗废水、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依法取缔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直接污染水源的餐饮业;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制定、修订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县工商局负责对已取缔或关闭的企业做好工商营业执照的变更或吊销工作;县教育局负责督办龙坝学校建设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县林业局要对竹溪河水库饮用水源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计划;龙坝乡政府、中峰镇政府、县农业局负责禁止水源区范围的农户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大的农业活动,切实控制面源污染。

四、保障措施

篇3

2.编制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将其纳入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制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期间全市各县区都要建立1-2个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并取得明显的经济、环境效益。由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3.将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建立市、县(区)污染防治基金和监督管理能力专项经费。由市发展计划委、市财政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4.认真实施《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各项污染物控制在省下达的总量目标之内。由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二、生态保护与建设

5.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以年3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省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为指导,组织实施食品环境安全工程、水环境安全工程、蓝天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品牌,力促生态农业和生态产业初具规模;、、沭阳三县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县继续巩固建设成果,确保年全市及各县基本达到全国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指标,并于年以市、县为单位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由市环保局、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工程。启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计划,编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健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成土地权属,完善办公、保护、科研、宣教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年实现湿地自然保护区升级目标。由县政府、市环保局负责。

7.生态功能区创建工程。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编制南水北调东线调水通道及调蓄水库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年建成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年前建成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全市受保护国土面积达到10%以上。由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水产局、市林业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8.市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发挥3443亩核心区的带动作用,加快示范区内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示范区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加强生态农业项目的引进,改变园区现有的种植和栽培模式,逐步向有机农业转变,实行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畜禽粪便通过沼气肥田的沃土计划,把示范区建成“上无黑烟、下无污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园。由示范区管委会和、城区政府负责。

9.园林城市创建工程。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以上,全面达到《省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并申报省级园林城市。由市建设局和、城区政府负责。

10.国家级、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程。“”末,建设市级生态农业示范村5个,生态农业示范县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1个。全市建成省级或市级绿色社区20个、环境优美乡镇4个、生态村10个。由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11.秸秆综合利用及资源化工程。强化秸秆禁烧的管理,杜绝夏收、秋收留高茬收割作业,积极发展食用菌生产,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养畜技术,实施秸秆过腹还田。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发展利用秸秆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手工艺品等产业,促进秸秆资源化。“”期间各县推广秸秆养畜示范点不少于3个,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由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经贸委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12.农药、化肥减量化,畜禽粪尿资源化工程。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17种高毒高残留农药,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等品种不得使用或限制使用甲胺磷、久效磷等28种农药;积极推广优质栽培技术,改革种植制度,通过合理轮作,减轻病虫危害;建立健全病虫测报预报网络,制定主要病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提高防治效率;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建设畜禽沼气池1000个,进一步提高畜禽粪便处理和综合利用率。“”末全市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50%以上,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分别低于3.0、280公斤/公顷,畜禽粪便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达90%和50%以上。由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13.节水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在农业上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作为节水高效农业的核心,重点发展防渗渠道,扩大节水工程控制面积,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推进2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园建设,进一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工业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节水工业生产技术以及中水回用技术,不断提高工业重复和循环用水量,创建节水型工业;推广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技术,开展城市中水回用试点工作,进一步发挥水价调节作用,用市场机制促进和实施节水工作,创建节水型城市。至年全市单位GDP耗水控制在400立方米/万元以下。由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物价局、市建设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14.省级嶂山森林公园建设工程。重点保护马陵山丘陵地区森林资源,适当发展经济林和花卉苗木,同时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森林旅游、观光和康复疗养,建成花木生产区、观赏果园区、生态林景区、田园景观区、休闲健身区、中心娱乐区以及微型高尔夫景点、婚庆景点、花卉广场、盆景园等,年森林公园面积发展至11平方公里。由现代农业示范区、市林业局和政府负责。

15.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严格管理猎捕工具,严禁猎捕野生鸟类、蛙类,使鸟类种数有所增加,种群不断扩大;对“两湖”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放流,确保鱼类种群不断增殖;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等措施,围网养殖面积不得超过“两湖”水面的10%。由市水产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渔业管理委员会和、县、县政府负责。

三、环境综合整治

16.流域暨南水北调东线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年前,完成市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截污导流工程、市区城南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2.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3万吨/日)、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5万吨/日)、洋河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万吨/日)、沭阳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3.0万吨/日),市区污水处理率达60%、各县城污水处理率达40%以上。由市水务局和各县政府负责。

17.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市区段综合整治,实施、市区段两岸截污工程,取缔沿河两岸排污口,将、建设成为优美的景观。强化船舶管理,强制安装油水分离器,对所有船只排放的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置,逐步改善水质。继续巩固、西整治成果,并向两端延伸,重点实施河道疏浚、水土保持、生态林建设等工程。由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交通局和、城区政府负责。

18.实施河道的清淤整治工程。用5年时间,将全市县级河道和乡级骨干河道全面疏浚一遍,完成土方5921万方,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河道引排能力,使城乡水环境质量与实现全面小康相适应。由市水务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19.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按照“一区多园、三级联动”的总体思路,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编制和实施园区环境保护规划,整体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县(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市经贸委、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0.蓝天工程。继续扩大市热电厂、市热电总公司的供热管网覆盖面,在供热范围内,强制淘汰中小型燃煤锅炉,加强执法管理,坚决取缔存在安全隐患、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型燃煤锅炉,抓好烟尘控制区建设,确保全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始终保持在100%。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文明施工,渣土密闭运输,减轻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全面实施机动车尾气年检、抽检和路检制度,加强摩托车总量控制,对尾气不能达标的机动车禁止上路行驶;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使用,“”末中心城市气化率达90%、县城镇达到85%。由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市公安局、市供电总公司、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环保局、质监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1.宁静城市工程。市区建成区全面实施机动车禁鸣管理,加强对工业、建筑施工、文化娱乐噪声的管理,建设环境噪声达标区,“”末,全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0%以上。由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文化局、市城管局、工商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2.城市垃圾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工程。完善曹集小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末,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按照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对生活垃圾进行机械化分拣,配套建设生物有机堆肥项目;在市经济开发区北区建设市域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对全市工业及医疗等危险废物实行集中安全处理。由市城管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3.禁磷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由市环保局、市经贸委、工商局、质监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4.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用三年时间实施新一轮农村改水、改厕工程,让目前还没有吃上安全卫生饮用水的144万农民群众吃上自来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0%以上。由市卫生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5.清洁生产推广工程。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制定全市清洁生产促进办法,在排污费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推动清洁生产全面开展,切实加强清洁生产和节能审核监测能力建设,将清洁生产审核列入政府考核目标。“”期间,全面完成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开展第一、第三产业清洁生产审核。由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6.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程。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配合全省建立和完善各类地方环境标准化体系,形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广实施;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区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期间,省级开发区、风景名胜区要全部通过ISO14000认证,重点出口生产企业全面开展ISO14000认证。由质监局、市环保局、市开发区管委会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四、生态产业发展

27.工业化推进工程。全面实施“工业突破”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结构,抢占市场,加速扩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在15%以上;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注重引进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以资本总量的大提升促进区域发展的大跨越;积极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系列招商活动,定期组织“名酒节”、“螃蟹节”和“花卉苗木节”,把丰富物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的环境推介出去,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由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委组织部、市各招商引资责任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8.杨树产业工程。以“空中看、森林盖大地”的城乡绿化为目标,积极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围绕“沿路、沿河、林网、四旁、荒地、湖区”六大重点抓好植树造林,在扩张杨树资源总量的同时,加快全市由林业资源大市向杨树产业大市的转变,力争3年内,培植3-5个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外向型加工企业。培育和发展林业市场,建成规模较大,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木材、板材、家俱集散地。由市林业局、市经贸委、市发展计划委、市外经贸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9.花卉苗木产业工程。积极扩大盆景、盆花数量,壮大常绿苗木、草坪生产规模,尽快提高花卉苗木的品质档次,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精、珍花卉苗木品种,到年全市花卉总种植面积达30万亩。由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30.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业化工程。“”期末,全市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60万亩,创建绿色食品品牌10个,有机食品基地5万亩。培育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企业化运作实现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形成多种形式的基地与市场之间产销衔接的纽带。由市农业局、市水产局、市环保局、市经贸委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31.水产业工程。抓好渔业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增加特种水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名特优新产品以及二、三产业和外向型渔业的比重。到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70万亩,其种水产养殖60万亩;稻田生态养殖面积达70万亩,水产品总量达20万吨,渔业增加值达15亿元。由市水产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32.生态旅游产业工程。生态旅游资源要以“古、水、酒、湿地”为开发利用的重点。在突出“古”方面,搞好游览区和风景区的旅游景点建设,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性发掘和文物的保护,规划并着手修建市古墓公园,建设市级博物馆;在突出“水”方面,根据不同水体的主次功能,统筹兼顾,在保障其主功能的同时,开发利用其旅游功能,要围绕、、、风景区,开发建设生态旅游资源;在突出“酒”方面,融游览、参观与购物为一体,推出独具特色的酒文化旅游项目;在突出“湿地”方面,开发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由市旅游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五、机制创新

33.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集中力量每年为群众办几件有影响的实事;制定生态建设工作任务,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政绩考核制度。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市委组织部负责。

34.政府对本行政区环境质量负责制度。制定和签订第四轮市、县(区)长环保目标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逐年对照考核,通报考核结果。由市政府办公室、市环保局负责。

35.督促各县(区)在进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由市建设局、市土管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环保局负责。

36.推行工业项目进园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行产业分类管理,实施污染集中控制。市经济开发区和、县、县、城区新引进的化工类项目要全部进入市经济开发区北区建设。由市环保局、市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37.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生态保护产业化进程。尽快调整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逐步实行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收费制度。按“保本赢利,逐步到位”原则,在年城镇污水处理费平均调至0.80元/吨的基础上,于年逐步平均调整到1.10元/吨,为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资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立多元化污染防治筹资渠道,实现污染治理社会化融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由市发展计划委、市物价局、市水务局、市城管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38.严格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政绩考核制度,环保政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由市委组织部负责。

39.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发〔〕7号文件的情况进行督查督办。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环保局负责。

40.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所属部门的环保工作行政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41.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进程。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将环保宣传列入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和“四五”普法活动,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各级党校要将环境保护列为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由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司法局、市委党校、市环保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42.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定期环境质量状况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情况,继续实行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市环保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篇4

(二)完善项目前期审批联动机制。各审批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时限内提速完成审批工作;对上报市及市以上审批的项目,相关对口的职能部门要联动负责审核上报,并负责与对应上级审批部门的全程跟踪联系、沟通衔接及催办等工作,直至审批事项完成办理。县发改局要负责完成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程序的报批(核准);县国土局要负责完成土地预审、项目用地等程序的报批;县建设局要负责完成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等程序的报批;县环保局要负责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程序的报批;县水利局要负责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等程序的报批;县林业局要负责完成林地使用等程序的报批;其它涉及的县级部门要负责完成其相关程序的报批。

(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管理。每年9月份,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及时向县发改局(前期办)组织申报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在编报计划时必须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业主、责任单位及目标任务。县发改革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上级投资政策导向,编制年度项目前期计划,报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计划目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加强项目前期经费预算化管理。为确保完成项目前期年度计划目标,县财政根据年度项目前期计划的任务,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专项安排前期经费。使用时,各业主提出前期经费申请,经发改部门审核,由县财政部门核拨前期经费;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项目前期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项目前期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二、充分认识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是指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开工建设前的准备过程,包括课题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评估和地质岩土勘察等方案的编制及审批(核准、备案)。它既是不同的具体的复杂的项目论证环节,又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审批程序。

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深化项目前期工作是保证项目科学、客观、严格决策,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投资决策水平,确保投资效益的需要。在当前,扎实、超前地做好项目前期,对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广泛吸引各方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尽快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乡镇、各部门必须从抢抓发展机遇、扩大投资需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出发,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支撑、工作靠项目落实”的观念,深刻认识项目前期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抓好落实。

三、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督查与考核力度

篇5

一、从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石油钻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支持延长石油就是发展*经济”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加快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石油工业的决定》和《关于建立与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协商沟通机制的意见》,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和坚实保障。特别是在石油钻前工作方面,各有关县区、乡镇政府和市、县区有关部门、油田股份公司、油气勘探公司各厂、部和各级钻前工作人员,坚持特事特办,抓早动快,提前超额完成了各项钻前任务,为顺利进行油气勘探和采油生产创造了条件,为延长石油集团实现原油采炼双双突破千万吨目标,成功跨入国家千万吨级大油田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年度的钻前工作,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坚持抓早动快,全面完成新修井场和道路任务,为石油生产单位赢得了钻井、采油时间,促进了延长油田股份公司原油计划任务完成。二是新修井场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共完成新修井场3470个,超额完成4%。三是各县区积极支持油气勘探工作。在各县区的有力支持下,勘探区域不断扩大,天然气勘探扩大到六个县区,油田勘探扩展到洛川、黄陵南部两县。四是井场绿化成效显著。植树1852万株,种草23300亩,绿化油区道路4144公里,油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为了进一步摸清家底,做大做强石油工业,最近市政府与延长石油集团共同组成调研组,对*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生产及资源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延长石油集团在原油生产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稳产、增产任务艰巨,压力很大,不仅对企业发展形成制约,也严重影响地方企业发展。一是资源严重匮乏,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在开采方面采取“先肥后瘦”的办法,使剩下的资源品位越来越差,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在西部石油富集区,与中石油资源争议已到寸土必争的地步,争取余地很小。东部延川县、南部宜川县、富县有一些区块,但勘探程度低,开发难度大,技术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资源成为我市石油发展最大制约因素。二是油田递减较快,新井递补和老井挖潜任务艰巨。去年延长油田在*境内油井数为54991口,原油产量达到869万吨,油田综合递减率为12.9%。按此推算如果不打新井,*年原油产量将递减112.12万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储采比警戒线为14,当储采比达到10时,油气产量一般会进入递减阶段。由于可采储量不足,经计算*境内*年储采比为9.7,预计*年达到9.5,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储量,降递减上狠下功夫。三是林地、水资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城镇、煤矿等各种区域难以进入实施开采,极大地限制了油气的勘探开发。志丹县仅存最大一块全部为林区,富县85%为林区。子长采油厂资源面积只有702.5km2,但是煤炭规划区就占了235km2。四是由于利益关系一些县支持“老八矿”力度不够,征地布井进展十分缓慢。五是一些部门、单位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存在乱收费、多收费、重复收费等现象,干扰和阻挠钻前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现象对钻前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延长石油的快速、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油工业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仍然必须依靠石油工业。钻前工作是原油产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钻前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原油产能计划目标的实现。因此,做好石油钻前工作,对于实现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完成全年原油生产和油气勘探计划,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各县区和各级有关部门都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勘探开发、钻井采油顺利进行。

二、加大工作力度,坚决保证钻前工作顺利进行

*年市政府办下达延长油田股份公司新布井场2833个,油气勘探公司新布井场98口。石油钻前工作涉及到资源利用、土地征用、占用林地、环境保护以及对群众补偿等许多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石油钻前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中、省有关政策规定,加大工作力度,做实做细相关工作,努力化解矛盾,解决具体难题,保证钻前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目前钻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特事特办,为石油钻前工作大开绿灯

长期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延长石油发展给予了特殊照顾和大力支持,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要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一是在办理各种手续上坚持特事特办。涉及石油钻前工作的各级土地、林业、退耕、水利等部门,都要把支持石油钻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简化程序,及时、高效地办理石油钻前工作中的各种手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二是在难以进入的资源区块上坚持特事特办。我国是资源饥渴国,石油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市是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的能源型城市。无论是国家需要,还是*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石油工业。林地草地、水资源保护、农耕地要在最大限度减少植被破坏,减少污染,少占良田的基础上,实施保持性开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与企业共同制定方案,对这些特殊区块,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开采。油煤重叠区域必须相互协商,互不干扰,共同开发,决不允许限制石油开发。三是在有争议区块和不确定区块勘探上坚持特事特办。延长油田公司已经决定,在争议区块和资源不确定区块勘探开发不受计划资金限制。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给予大力支持,大开方便之门。四是在支持天然气勘探开发上坚持特事特办。天然气是我市继石油之后的又一重要资源,潜力巨大,据油气勘探公司预测,我市天然气开发完全可达到年产800万吨油气当量,等于现在石油产量近1倍。各级各部门必须全力以赴,象支持石油勘探开发一样支持天然气勘探,提供优质服务,力争使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

(二)完善石油土地审批会商制度,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据了解,目前在征占用土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涉及部门较多,审批程序繁杂,时间长,涉及审批的各相关部门衔接不够紧密。市上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实施石油土地审批会商制度,今后,石油企业要于每年11月前将下一年度征地布井计划,包括井位数量、井位坐标、占用土地性质等情况报市石油协调办,由市石油协调领导小组召集各相关部门会商,综合考虑水源保护、耕地保护、林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安全等因素,确定布井计划,下达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石油企业依据下达计划,按规定程序向市县有关部门申报打井计划。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下达计划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市上下达的征地布井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由县区石油协调办与企业协商沟通,报市石油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调整。各石油企业必须按下达计划实施井场建设,县区和部门不得在计划任务之外审批安排布井。市石油协调办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及时落实到位。这个办法已对长庆油田公司推行。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维护市政府下达任务的权威性,全市一盘棋,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各个企业的征地布井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石油钻前政策措施,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

去年为支持延长石油发展,市上抽调有关部门深入到各县区、采油厂对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共查出了20多项不符合规定的收费,调查组当即责令县区政府牵头负责予以整改。钻前工作中出现的巧立名目收费,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等,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且也助长了不正之风,必须坚决制止。一是由市石油协调办牵头,商市直有关部门,对原钻前工作有关政策规定和收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实行全市统一标准,促进全市石油钻前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实行奖励政策。以前,为促进钻前工作,各石油企业都给县、乡、村支付一定的石油协调费,这在调动各方积极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有一定的负作用。一方面,这些收费不符合中、省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属清理对象;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不正之风,加重了企业负担。经与油田公司初步协商,今后将以规范化的奖励替代支付石油协调费和提成行为,对完成钻前任务好的市县部门、乡镇、村委会及相关人员,按照完成时限、数量给予公开奖励。这次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已明确了奖励数量和办法,今后要根据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三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精神,除中、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外,市、县、乡各级各部门都无权出台任何收费项目、标准。要做到符合规定的有关费、税一分不少的如数缴纳,不符合规定的乱收费、多收费、重复收费一律取消。今年市上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重点抽查,再出现乱收费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全额退回,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这方面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

(四)坚持石油开发与环保、安全并重,全面提升油区环境生态保护和安全保障水平

石油生产是高污染、高危险行业,做好安全、环保等工作非常重要。一是各石油企业要深刻汲取去年长庆油田发生的“8.29”原油泄漏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夯实责任,完善制度,坚决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各企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把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层层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责任人;要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和环保投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特别是危险性大的天然气井、油气管道等,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安监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严密防范事故发生。二是要逐井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因地制宜,因井制宜,尽量少占耕地、少破坏植被。某种意义上讲,宁愿多花一些钱,加大一些工程量,也要少占耕地,少破坏植被。能打丛式井,就不要建单井,修筑油区道路宜弯则弯,不一定非要截弯取直,能在山边、路边、河边建设的,就不要占良田。不能只考虑企业方便,不顾群众利益和对生态的破坏。三是各石油企业要切实抓好“污水回注、清洁文明井场建设、生态恢复”三大工程建设,加大石油污染治理力度,按照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标准,落实环保措施,努力建设文明井场、生态井场、环保井场,确保实现百分之百达标。

(五)加大协调力度,妥善解决钻前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石油企业要按有关政策规定,及时足额落实对农民群众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不能以任何理由拖欠、克扣、挪用对农民的补偿资金。二是要把油田开发与促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石油企业要统筹兼顾,尽量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和当地乡村建设的需要,尽量减少油田开发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和造成的不便。凡是承诺给群众办的事项,一定要落实兑现,以此来赢得广大群众的配合与支持。三是要做耐心细致的协调工作,努力排除对钻前工作的影响和干扰。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目标责任书中已经明确,各县区、乡镇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对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要及时协调沟通,妥善解决,绝不能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过激行为。对于矛盾较为突出或带有一定普遍性、县区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由市、县区和企业共同协商解决。对于个别不顾大局,采取极端措施干扰破坏工程建设、造成较大损失的人员,要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和手段,坚决打击,确保钻前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确保石油钻前任务的圆满完成

首先,要层层落实责任。各县区政府都要按这次会议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和市上下达的钻前工作计划,认真抓好落实工作。要夯实责任,将钻前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到村、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各有关部门都要密切配合。各级国土资源、林业、退耕、水利、环保等部门,都要从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积极支持服务好钻前工作。

篇6

一、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作联动机制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后扶办”负责日常事务。县发展改革、财政、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畜牧、水务、扶贫、卫生、文化广电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后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积极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渠道不乱,作用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合力加快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移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县后扶办要建立和完善日常协调机制。及时通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范围、现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安排等相关资料,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定期或不定期收集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情况,将各级各部门投入的资金和完成的工作量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并适时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

二、拓宽投资渠道,整合公共资源,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合力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投入,切实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市上统筹下达的库区基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0.5厘电价加价资金等移民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县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水利建设项目的资金优先用于投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县民政部门要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优先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三)县发展改革、财政、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畜牧、水务、扶贫、卫生、文化广电等部门在安排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土保持、扶贫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完善、空心村整治、农村社会服务、污水与垃圾处理、土地整治、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学前教育、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新农村建设、农户万元增收等涉农项目资金时,按照不低于涉农项目年度投资计划10%的比例,优先向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逐步缩小和消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差距。

三、突出项目扶持,创新管理模式,鼓励移民参与项目建设

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以投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为主,以解决当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提高移民等农民群众收入水平为重点,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及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等民生项目为主攻方向,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优先实施符合相关规划、前期工作基础较好的项目。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协作联动机制

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后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后扶办”)负责日常事务。县发展改革、财政、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畜牧、水务、扶贫、卫生、文化广电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渠道不乱,作用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合力加快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移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县后扶办要建立和完善日常协调机制,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及时通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范围、现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安排等相关资料,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定期或不定期收集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情况,将各级各部门投入的资金和完成的工作量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并适时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

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积极与县后扶办沟通衔接,在编制专项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时,结合《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资金可能,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纳入专项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并在每年12月20日前向县政府和县后扶办报送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二、拓宽投资渠道,整合公共资源,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合力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投入,切实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市上统筹下达的库区基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0.5厘电价加价资金等移民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县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水利建设项目的资金优先用于投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县民政部门要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优先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三)县发展改革、财政、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畜牧、水务、扶贫、卫生、文化广电等部门在安排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土保持、扶贫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完善、空心村整治、农村社会服务、污水与垃圾处理、土地整治、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学前教育、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新农村建设、农户万元增收等涉农项目资金时,按照不低于涉农项目年度投资计划10%的比例,优先向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逐步缩小和消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差距。

三、突出项目扶持,创新管理模式,鼓励移民参与项目建设

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以投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为主,以解决当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提高移民等农民群众收入水平为重点,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及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等民生项目为主攻方向,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优先实施符合相关规划、前期工作基础较好的项目。

篇8

二、组织机构

成立*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纪检组长

*县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县城乡规划局局长

成员: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县农办、县国土资源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畜牧食品局、县农能局、县爱卫办、*镇、*镇、*镇、*乡、*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和建设局,由县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原则

结合灾后农村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农房修缮加固,确保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顺利开展。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环境治理与创造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条件,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基础配套设施,保护林盘资源,培育农村支撑产业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类引导,节约土地,扎实有序地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治理,试点村要达到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特色突出、生活舒适,充满活力的村庄。

五、治理内容

(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结合当地实际,修建符合要求的村内主干道和户通道路,完善供排水、能源、通信、电力等基础,修建村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治安联防室、便民商店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配套路灯、绿化、健身等附属设施;广电、通讯、电力安装规范,进村入户。

(二)治理农房院落。在开展“两池六改”和“六清四化”工作的基础上,拆除乱搭乱建房屋和残垣断壁,统一围墙、建筑风格,清洁墙壁,整理屋瓦,清理院外林盘,填埋粪坑灰池;柴草农具杂物分类整齐堆放,做到院外风格一致,院内整齐干净,室内清洁卫生。农房重建的设计风格要与川西民居风格一致,与周边建筑协调统一。

(三)整治村容村貌。以治理“脏”、“乱”为重点,推行柴草农具入户进屋措施,治理乱堆乱放现象;改变家禽满村放养习惯,改为院内圈养,解决村户院落粪便满地问题;修建垃圾池、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清运制度,改变房前屋后堆放垃圾的不良陋习;疏浚沟渠河道,清淘堰塘垃圾淤泥,建设生产、生活污水沉淀过滤和净化设施,实现水流干净清亮,村容整洁清爽。

(四)民居建设。对试点村内的木质穿斗结构、小青瓦坡屋面、三合或L型布局为特征的传统农家院落采取维护、修缮措施,对风貌不协调的农居要按照当地民居风格进行调整,要做到与当地的古建筑风貌、人文环境和地域特色相一致,与历史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的农耕文化气息。

六、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4月25日至2009年5月25日

在已确定农村环境治理试点村的基础上,做好试点村的调查摸底工作,明确治理目标和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同时进行宣传动员,全面部署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9年5月26日至2009年11月30日

按照治理目标、内容和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规划设计方案,根据各试点村的治理工作计划,缓急有序地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在2009年11底顺利完成。

(三)验收考核阶段:2009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15日

县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形式对5个乡镇试点村的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考核。

七、工作措施

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任务重、综合性强,各试点村乡镇要紧紧围绕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加固实际,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注重实效;相关部门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充分尊重农村实际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使治理试点村的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整合力量,组织专家分析并解决治理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各试点村乡镇为试点村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治理试点工作的落实,每月底前将治理工作进展情况书面报送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四结合”。

1.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加固相结合。以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加快试点村道路、沟渠、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鼓励受灾群众在原有宅基地和房屋上重建和维修,避免异址建设,占用耕地。

2.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农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相结合。对试点村内已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要配套完善道路、沟渠、垃圾池、沼气池、通信等基础设施,满足社区功能要求,提高其环境承载能力和居住凝聚力。

3.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林盘资源保护相结合。对试点村内已纳入规划保护的林盘,一是要加强聚居型林盘道路、供水、排污、电力、能源、通信和卫生等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提升林盘内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二是要保护生态型林盘的树木和植被,禁止砍伐、移栽和买卖林盘内竹林、树木,挂牌保护古树名木,维护林木树种的多样性,治理林盘周边的河流、沟渠,保护林盘整体的“田园风光”景观和生态系统。

4.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各试点村要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立足自身地域条件、资源特点和产业布局等实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地处城镇、风景名胜区周边及河流沿岸等生态环境较好、林盘规模较大、传统民居保存较好的村庄,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农耕文化资源,通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环境、卫生、房屋的治理,增强接待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体验农耕文化气息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对其余村庄要积极探索,整合现有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适宜小型化生产的庭院经济、苗圃园艺、反季节蔬菜、水产牲畜养殖、中药材等特色生态农业,并加以科学规划和引导,不断凝聚产业力量,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使农村经济逐步走向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把握治理重点,突出治理效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综合性强,各试点村乡镇要从灾后农房重建、修缮加固实际出发,把握轻重缓急,明确治理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推进,从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密切的路桥沟渠、拉圾清理、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突出治理成效,解决与农民利益密切联系的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缺乏问题,使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为争取农民积极参与治理打下基础,提供动力。

(三)协调部门分工。相关部门从自身职责出发,在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有序推进治理各项工作。

县规划和建设局牵头抓好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试点工作,协调试点村乡镇与部门之间相关事宜,为试点村镇房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试点村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的指导协调工作;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村庄人居环境规划方案的编制审查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村庄道路修建、路标设置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河沟堰塘等水利设施和农民饮用水水源规划建设工作;

县农能局负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使用的指导工作;

县畜牧食品局负责畜禽、水产养殖的技术指导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经费落实和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污染源治理和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指导监督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绿化树种选择栽培的指导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对试点村卫生院提供业务指导。

县旅游局负责试点村内乡村旅游、农家休闲开发规划指导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县爱卫办负责改水、改厕、改圈、改厨的卫生达标和灭“四害”的指导工作;

县农办负责对试点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业务指导。

篇9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上级在农村的现有政策,广开言路,广开思路,寻找适合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形式,完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强化监督,开创新的局面。

二、农业农村工作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增。我镇共种植水稻20000余亩,玉米10000余亩。突出双季稻生产,共有四个示范片,面积800亩,并多次邀请市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对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进行指导。目前,全镇农作物长势良好,并已有针对性地加入农业保险,估计粮食产量比往年会略有增长,玉米长势良好,没有发现玉米粘虫病。

(二)蔬菜种植有新突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好城郊“菜篮子”工程,我镇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在巩固传统菜农散户种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坪江村蔬菜种植的发展和壮大,上半年由于蔬菜大多是北方品种,品种涉及20个,面积50亩,但由于市民了解较少,销量差,经过一年的宣传,预计下半年会较好。

(三)水利工作进一步加强。我镇始终坚持“农业发展,水利优先”的原则,着眼于长远规划,侧重抓好落实。今年已突出抓好了山塘水库灌溉沟渠疏竣,欠坑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高枧片安全饮水工程和田心矿山水厂建设等正在逐步实施。尽管今年已遭遇几次强降雨侵袭,防汛压力比往年大,但我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包干责任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靠前指挥,派专人值守重点水库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实现了不垮一堤一库、平安度汛的目标。

(四)林业发展态势良好。我镇始终把林业工作摆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推进“生态”建设。全镇退耕还林工作已通过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验收,退耕还林补偿款发放到位。在植树节前夕,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人人参与植树,共建美好”植树活动,义务植树100亩,树木成活率均在85%以上。森林防火期间,我镇利用宣传车广泛宣传林地保护和森林防火常识,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10000份,同时,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厉打击意外纵火行为,火灾发生率较往年有所下降。

(五)畜牧业呈恢复性增长。在发展畜牧业方面,我镇坚持走“科技致富、规模经营、市场运作”的路子,大力推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养猪场已列入标准化示范场项目。扎实做好了全镇动物防疫、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针对我市上半年出现的H7N9禽流感,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遵照市委市政府指示办事,加强哨卡值班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共扑杀家禽4500只。半年来,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养殖户逐步增多,现存栏牲猪比去年同期增长10%左右。

(六)沼气池建设顺利开展。沼气池建设是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但是,随着该项工作的逐年推进,全镇有条件建设沼气池的农户已基本建成,任务完成难度增加。我镇今年的沼气池建设任务为40口,为确保任务如期完成,年初已将任务明确到人,并安排专人负责,严格奖惩,另根据完成情况奖励农户1600元/口,截至目前,已完成12个,估计11月底前可全部竣工。

(七)农村公路建设有新进展。全面铺开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司双公路3.914公里即将开工建设,江姐6公里组道正在施工中,预计12月完工。

(八)一事一议扎实推进。今年市政府共分给我镇指标5个,通过我镇的争取,现已9个项目落户我镇,目前已全部签订施工合同,预计12月份完工。

(九)国土工作井然有序。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打非控违”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国土整理项目积极争取,现高枧、山背、杨梅三村土地整理项目已确定,10月动工,预计2014年3月完工。

三、民营工业企业工作

我镇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水、煤炭、粘土、矿石等资源丰富,是我镇快速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凭借这一优势,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促进了新型工业的稳步推进和节能减排的进行。

(一)今年上半年,全镇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2.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亿元,工业增加值8500万元元,工业实缴税金2000余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其中技改投资2000余万元,招商引资项目3个,引进资金预计将达3000万元。

(二)工业格局突破单一模式,实现冶炼、煤炭、水电、建材、化工和竹木加工等多个行业的共同发展,数目达到23家,安排就业2000余人,极大地推进我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为提高我镇企业发展质量,加大环保力度,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检查,从而促使企业主环保意识增强,加大了环保资金投入,加强了技改力度,如,中科兴业能源有限公司和勒石铸钢厂共计投入200余万元进行了设备环保改造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四、维稳工作

我们按照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以固本强基为重点,积极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通过抓领导、抓网络、抓排查等措施强势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确保了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排查,取得良好效果,我镇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二)联创走访工作扎实,今年我镇下大力气对全镇移动、固定电话进行摸底,共掌握五千三百多个群众电话,走访过程中,广大干部与民警面对面耐心细致地与群众交流,为省市民调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继续对重点稳控对象实行五包一管理,做到每周与对象进行一次交谈,与对象交朋友,想尽办法为对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今年上半年我镇无一人赴省进京上访。

(四)认真落实好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今年我镇实行定期排查和重大节假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排查15次,发现矛盾25起,因为情况掌握及时,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民生工程

根据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民政工作“调压减震”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民政工作职能,使民政工作为推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充分发挥作用,解决弱势群众生活问题,为构建和谐新安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项培训,增强党性认识和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使站属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廉洁自律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全力塑造了民政干部队伍为民、务实、清廉、公道的良好形象。

2、深入群众,规范化管理。我镇民政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对各类优抚对象、低保户、五保户、弱势群体、特困户逐户进行排查摸底,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每个民政对象的真实情况,切实落实好“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死亡人员及时取消”的动态管理机制。

3、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程序。结合我镇民政工作实际,对民政站工作职能、工作人员行为以及对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项民政业务进行了规范,制定了《民政工作站工作流程》、《临时救助流程》、《大病医疗救助流程》等十余项工作制度并统一制作上墙。

六、社会事业发展

(一)夯实计生基础。

一是立足于早,狠抓责任落实;二是抓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三是抓处罚,树立风清气正的生育观;四是抓督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全镇基层基础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教育卫生事业得到全面巩固。

教育方面,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一是中心小学新建大门及80平方传达室,二是中心小学、双田九年制学校食堂改建项目共160万成功立项,三是双田九年制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申报立项成功,首期投入30万;各项中心工作进展顺利:一是省二项督导评估工作顺利完成,二是中小学入校率均达100%,三是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2%完成年初预期目标。

医疗卫生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医德医风建设;二是以医药体制改革为契机,全面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三是强化安全,创平安医院;四是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医疗人员业务水平。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我镇文体卫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文体卫站进行了全面开放;对全镇的民间文艺、工艺、风俗进行了整理、登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呼啦圈比赛、庆祝岳飞诞辰910周年庆典活动等,在市“六·四”丝弦比赛中我镇选送的节目获得二等奖。

七、组织纪检工作

先后深入开展了学习十精神、创先争优、分类定级、三进六访等十项活动。

(一)在全镇32个支部、13个部门单位中开展“三进六访”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暨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相继出台了《村干部问责管理办法》、《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编制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手册》,联合市直单位联创人员和本镇群众工作队员共178人开展大走访,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1)全面清查计划生育工作底子,(2)开展好联创集中走访和民情恳谈会,全面做好综治民调和稳定、矛盾调处工作,(3)摸清特困户等特殊群体的底子,全面做好民政救助等惠民工作,(4)结合村级实情,协助村里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完成村级为民办实事工作,(5)抓好安全生产、控建拆违、打非治违工作。通过联系服务基层群众,更好地掌握了基层实际,学习群众经验,自觉改进作风,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共走访群众近2000余人次,收集问题230个,征求意见建议42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7件。

(二)以“作风建设年和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对镇中学、民政所、卫生院、计生办、林业站、畜牧站、国土所等单位进行了1次执法检查和3次行风作风督查,查处问题15个,受理并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和作风建设方面的投诉4起,对1名机关工作人员和3名站所工作人员进行了诫勉谈话和批评。把加强制度建设贯穿活动始终,制定下发了《首问责任制》、《群众工作制度》、《机关干部管理制度》、《领导带班和接待日制度》、《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手册》等,打造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站所业务集中办公,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和流程。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来,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乡镇财力严重不足,运转困难;二是社情复杂,维稳压力较大;三是经济发展不快,加快发展难度大;四是少数干部工作不实,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面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制订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2013年各项目标工作任务。

201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镇将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在做好日常事务的同时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克难攻坚,全面完成2013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继续狠抓监督检查,确保廉政入脑。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整治纪律教育,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的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中心工作上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2、狠抓农业农村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全面完成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关注民生,确保各种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4、招商引资,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充分利用我镇丰富的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落户镇。

篇10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作联动机制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后扶办”负责日常事务。县发展改革、财政、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畜牧、水务、扶贫、卫生、文化广电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后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积极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渠道不乱,作用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合力加快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移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县后扶办要建立和完善日常协调机制。及时通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范围、现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安排等相关资料,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定期或不定期收集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情况,将各级各部门投入的资金和完成的工作量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并适时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

积极与县后扶办沟通衔接,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编制专项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时,结合《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资金可能,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纳入专项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并在每年12月20日前向县政府和县后扶办报送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二、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合力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投入,切实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市上统筹下达的库区基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0.5厘电价加价资金等移民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县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水利建设项目的资金优先用于投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县民政部门要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优先纳入低保范围。

(三)县发展改革、财政、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畜牧、水务、扶贫、卫生、文化广电等部门在安排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土保持、扶贫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完善、空心村整治、农村社会服务、污水与垃圾处理、土地整治、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学前教育、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新农村建设、农户万元增收等涉农项目资金时。优先向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逐步缩小和消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差距。

三、突出项目扶持。鼓励移民参与项目建设

主要以投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为主,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以解决当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中存在突出困难和提高移民等农民群众收入水平为重点,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及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等民生项目为主攻方向,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优先实施符合相关规划、前期工作基础较好的项目。

篇11

一、指导思想

实施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从治理青山绿水、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宏伟目标,把改善生态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实施殡葬改革这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殡葬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调整充实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殡葬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能作用;各镇乡(街道)、村(居)相应成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殡葬改革工作机构,切实解决基层在实施殡葬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村(居)作为基层一线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殡葬管理员,从而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殡葬改革工作网络和管理体系。

(二)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殡葬改革工作的指导,市殡葬管理机构要加强督查和管理。镇乡(街道)主要领导要对本辖区殡葬改革工作负总责,镇乡(街道)、村(居)殡葬管理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骨灰有序流动和公墓、骨灰楼(堂)的管理工作,杜绝本辖区土葬、“二重葬”、旧墓翻新等殡葬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骨灰有序流动管理,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市、镇乡(街道)、村(居)殡葬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骨灰有序流动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稳步实施新修订出台的《xx市骨灰有序流动暂行规定》。要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核准手续,方便群众办事,确保骨灰安葬、安放落实到位。

四、加快公墓及骨灰楼建设,不断夯实殡葬改革基础

市规划、民政等部门要尽快制定出台《xx市公墓及骨灰楼建设规划》,按照xx群众殡葬习俗观念,遵循建设公益性公墓为主、骨灰楼为辅的原则,合理布局建设公益性公墓及骨灰楼。骨灰楼建设按5000-10000人口配置,姓氏宗族复杂的村(居),可视情况适当放宽。为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推广森林公园与公益性公墓相配套建设的模式,先选择在xx、xx、xx等条件较好的镇乡(街道)作为建设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开。今后建公益性公墓和骨灰楼原则上由镇、村集体投入,市财政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市殡葬管理部门和镇乡(街道)、村(居)要加强对公墓及骨灰楼的管理,帮助公墓及骨灰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公墓及骨灰楼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殡葬法规政策,严格收费标准,提供优质服务。不得弄虚作假,为丧属提供假证明,或调包骨灰,违者按《xx省殡葬管理办法》及《xx市殡葬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罚。

五、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殡葬改革舆论氛围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殡葬改革方针政策,宣传殡葬改革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及时报道专项治理典型事例,曝光顶风作案违规行为,努力营造“专项治理势在必行、殡葬改革利国利民”的良好舆论氛围。专项治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要严格掌握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要注意工作方法,以说服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整治乱建坟墓工作。倡导文明的骨灰处理方式,如推广花葬、海葬、树葬、草坪葬等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新葬法,树立文明、健康、节俭的丧葬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打击破坏殡葬改革的违规行为

(一)整治清理乱埋乱建坟墓。市政府重新划定禁坟区(即“三沿五区”)具体范围为:沿高速公路、省道、县(市)道两侧山地;沿河流主干道两侧山地;沿铁路两侧山地;耕地、林业保护区;城市公园、旅游区(旅游规划区);文物保护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区)及水源保护区。严禁在禁坟区内新修或翻修坟墓,禁坟区内已出现的水泥、石头坟墓要予以清理。

(二)查处遗体土葬、骨灰“二重葬”、新建坟墓和旧墓翻新等违规行为。各镇乡(街道)、村(居)要加大遗体土葬、骨灰“二重葬”、新建坟墓和旧墓翻新的监控、查处力度,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对遗体异地火化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土葬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顶风作案的采取挖棺强行火化。对骨灰“二重葬”、新建坟墓和旧墓翻新要坚决取缔。宣传、效能办、民政、公安、文明办、国土、规划、林业、环保、卫生、交通、科技文体、民宗等部门要通力配合,坚决杜绝殡葬违规行为,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篇12

(一)结合素质培训工程,启动三级培训计划

1、成立创业青年培训基地,启动县级培训计划

今年团县委继续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在服务青年增收成才工作中,与县劳动局合作,成立了创业青年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根据青年所需,开展实用、丰富、多层次的创业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青年的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为广大青年搭建创业增收平台。近期,团县委将举行创业青年推进会,会上将为创业青年培训基地揭牌,将举行首期创业青年开班仪式,对现已报名要求参加培训的80名农村青年进行培训。

2、努力实现部门联动,启动镇级培训计划

在团县委整体部署安排下,各乡镇团委加强与乡镇社保所、计生办、农发办、经发办、林业站、民政科等职能科室所的联系沟通,发挥共青团组织协调优势,借助相关部门专业职能的优势,广泛开展“新农民大讲堂”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青年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促使农村青年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此外,在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注重青年典型的培养宣传工作,通过对优秀青年典型的地宣传,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农村青年,更为有效的发挥典型带动引领作用,从而在广大农村青年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进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取得实效。

3、积极发挥村官作用,实施村级培训计划

07年,团县委要求各乡镇团组织充分利用好494名村官,80名服务基层志愿者这一庞大队伍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发挥其智力资源优势,组织其参与新农民大讲堂活动,在全县各行政村中广泛开办“村官大课堂”,启动村级培训计划。一方面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围绕文明礼仪、常用英语、法律常识、卫生防疫、生殖健康、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在青年中心、业余党团校、村委会等宣传阵地定期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青年进行培训,帮助其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推进农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通过举办“村官大课堂”,为大学生村官和首都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成员搭建展示才华、发挥作用的平台,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锻炼,让其成为未来农村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二)拓宽工作方式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形式

1、开辟“新农民大讲堂网上论坛”

团县委充分利用*共青团网站的宣传优势,在网站上开辟“新农民大讲堂网上论坛”,搭建工作交流平台,青年可结合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对课程安排、授课内容进行论证,以便最广泛的争取青年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形成工作良性互动,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2、开办“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大讲堂”

以团县委为主体集中开展“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大讲堂”活动。组织县内奥运会、残奥会赛会申请人、城市志愿者、服务基层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及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奥运政策、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语言翻译、医疗救护等方面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为志愿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月10日、14日,团县委集中2天,对全县335名“好运北京”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志愿者进行培训,大力宣讲奥运,传播奥运知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并就赛场突发事件处理、急救常识等相关内容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圆满完成测试赛志愿服务工作。

3、深化“青春之音”广播站活动

06年,*县“青春之音”广播站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团县委继续深化此项工作,组织大学生村官及服务基层志愿者利用各村集体广播,宣传科学文化、文明礼仪、政策法规、北京奥运等方面知识,丰富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年的知识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贡献力量。

4、举办*县第23届青年文化节

在青年文化节期间,团县委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全面深化*县“迎奥运、讲文明、知荣辱、树新风”活动,弘扬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辟提高青年农民文明素养的新渠道。

二、2008年新型农民培养工作计划

(一)继续实施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计划

继续组织各基层团组织在15个乡镇中广泛开展以政策知识普及、素质培训、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

(二)启动“技术骨干乡村行”活动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协调各培训单位,整合社会资源,组织一批青年技术骨干,下到乡镇农村、下到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讲解并实际操作有关养殖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及技术,提高农村青年科技致富的能力,有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三)启动“青年创业讲师团”巡回报告行动

由于受到传统体制和旧的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及农村青年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思路狭窄,创业勇气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年创业行动的顺利实施。为此,团县委将组织我县资深专家学者及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创业青年成立青年创业讲师团,并在适当时机下乡进村举行巡回报告,以积极先进的青年创业成功典范进行现身说法,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自觉走创业之路,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步伐贡献青年才智。

(四)深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