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0: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治疗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习技能 ①确定是否需要紧急转诊,确定治疗方案;②对需要紧急转诊的病人确定转诊前的紧急治疗;③向患儿母亲解释转诊原因;④书写转诊单。
危重患儿须紧急转诊到有条件(有病床、有设备、有能力治疗)的医疗卫生机构。转诊前给予推荐的紧急治疗。若没有条件转诊,或患儿家长拒绝转诊,也要给予相应治疗,督促家长按时给药,并给予食物和液体。
确定是否需要紧急转诊
一般需要紧急转诊的严重疾病 重度肺炎或极重症、重度脱水、重度迁延性腹泻、极严重的发热性疾病、重度麻疹并发症、乳突炎。
此类患儿应在给予必要治疗后立刻转诊。但如果病症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为“转诊”,表明转诊是必要的,并不紧急,如重度迁延性腹泻的治疗。分类仅为重度脱水的患儿,可能出现与脱水相关的一般危险症状(嗜睡、昏迷、不能喝水),如有条件,可将患儿先留在卫生站治疗并观察。
其他严重问题的转诊 评估和分类中并未包括患儿所有的问题,若患儿出现卫生站不能治疗的病症(如严重腹痛、昏迷等),须转诊。
案例分析
例1 璐璐,2岁,女孩,无一般危险症状、体温37.5℃、有耳痛、耳道中有脓液。母亲说今天才发现耳道流脓。
分类为急性耳部感染。因没有一般危险症状和其他严重分类,不需要转诊。
例2 于辉东,4个月,男孩,无一般危险症状但有咳嗽和胸凹陷。
分类为重度肺炎或极重症,需要紧急转诊。
例3 李明,7个月,女孩,嗜睡、腹泻伴有重度脱水,无其他重度分类。
在卫生站给予静脉输液治疗,若补液成功且不再有嗜睡,不必转诊。
紧急转诊前的治疗
若患儿需要紧急转诊,应迅速确定并给予所需的紧急治疗。
给予适宜的抗生素。
给予维生素A。
预防低血糖(包括喂母乳、喂牛乳或给糖水)。
对高热(≥38.5℃)或乳突炎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等解热镇痛药。
用金霉素、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膏(若出现角膜混浊或眼流脓)。
给口服补液盐,这样母亲在去医院的路上可以给孩子少量多次喂服。
以上所列治疗可以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如细菌性脑膜炎、角膜破裂或低血糖所致的大脑损伤,因此是紧急治疗措施。其他的治疗措施因可以防止病情恶化,也十分重要。
不要给予非紧急的治疗,如用无菌棉签吸干耳道消毒或口服铁剂等,以免耽误转诊。
案例分析
例5 王红,15个月,女孩,无一般危险症状,体温39℃,颈项强直,无其他表现。
分类为极严重的发热性疾病,须紧急转诊。转诊前应给予:
适宜的抗生素(首剂)。
预防低血糖。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首剂)。
此时,不要给予非紧急措施,比如用安全疗法减轻咽痛和咳嗽、咨询和评估喂养问题等。
许多严重疾病在转诊前需给予首剂抗生素。若患儿出现不能喝水、呕吐、惊厥或昏迷等危险症状时,无法口服药物或母乳,此时应给予肌注青霉素或头孢唑啉。若患儿能够饮水,可在医院内给予口服补液盐(ORS)或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
转诊
转诊有以下4个步骤。
建议母亲带患儿转诊。
若母亲拒绝,分析原因,帮其解决实际问题、减轻顾虑。比如,告诉母亲医院有条件(医生有经验、药品和设备比较先进)缓解或治愈患儿的病症,帮助母亲安排交通工具等。若母亲仍然拒绝转诊,可在门诊进行治疗,具体措施见下一期患儿治疗内容。
书写转诊记录,让母亲交给医院的医务人员。内容包括:患儿姓名、年龄、转诊日期、时间、患儿疾病描述、转诊原因(与严重分类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已给予的治疗、相关信息,如疾病的早期治疗和需要的免疫接种、医生姓名和门诊名称。
转诊途中应给予母亲的指导:若医院较远,多给1剂抗生素,根据治疗表中所列的治疗间隔指导何时喂服;注意给患儿保暖;继续母乳喂养;若患儿有轻度或重度脱水,少量多次喂服ORS液。
转诊单可以参考下列“转诊记录”。
转诊记录举例
转诊单
2007.5.7 11.00AM
紧急转诊到XX县医院
王x,18个月
转诊原因:重度脱水
重度麻疹并发症
也有咳嗽,无呼吸增快,无胸凹陷
已给的治疗:维生素A 20万U
QRS液,母亲在路上少量多次喂服
需要接种麻疹疫苗:未给予
医生:季刚
对不需要转诊的患儿确定治疗方案
示教及指导 根据评估和分类,确定每一分类的治疗方案;列出每一项治疗方案;给予正确的喂养指导;何时复诊及何时立刻复诊。
对所有不需要转诊的患儿,都需要告诉母亲何时复诊及何时立刻复诊,复诊可以缩写为“F/up”,若复诊有几个不同的时间,医生需要确定最早的、确切(指不包括“假如”等内容)的复诊时间。
立刻复诊 对所有不需要紧急转诊治疗的患儿,都需要指导母亲何时立刻回来复诊。使用母亲可以理解的当地语言,教会母亲辨认需要立即复诊的体征。
何时立刻复诊见表1。
需要注意的几种情况 应该列出每一疾病或分类所需使用的抗生素,如治疗肺炎、痢疾均需使用何种抗生素。
有些治疗可以用于几种疾病或分类。例如,维生素A可以用于麻疹和营养不良。若患儿同时有这些疾病,只需要在记录表中将维生素A列出1次即可。
有手掌苍白或血红蛋白2岁,并在过去6个月内未使用过甲苯咪唑,可以给予1剂甲苯咪唑以治疗可能的钩虫或鞭虫感染。对于出生后15天~2岁的孩子,给予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同时也需要记录非紧急但需通过转诊作进一步评估的内容。例如,对持续>2周的咳嗽,或持续>5天的发热,可以记录“转诊以进一步评估”的内容。告诉母亲尽快带孩子去做评估,但转诊并不紧急,在转诊前应完成必需的治疗。
索拉非尼
单药治疗 索拉非尼(多吉美)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不但可以阻断RAF/MEK/ERK通路介导的信号传导,还可以抑制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包括与促新生血管有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2.VEGFR-3)、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受体β(PDGFR-β)、与肿瘤生长相关的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以及与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等。因此,索拉非尼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既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又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间接抑制肿瘤生长。
两项重要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为索拉非尼应用于肝癌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索拉非尼被证实在晚期ALD患者中应用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研究发现,索拉非尼可用于肝细胞癌肝移植后的患者。最近,欧洲药品评价局(EME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先后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美国癌症综合网络(2008版)也正式推荐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用药。
联合用药 索拉非尼不仅有效,而且安全耐受性好,因此很多学者浓度联合其他药物以期更大临床获益。一项索拉非尼与阿霉素(ADM)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Ⅰ期临床研究,初步显示出两药联合是安全有效的。
Shen报道了一项索拉非尼联合优福定(UFT)治疗亚洲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发现,UFT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ALD或许能增强索拉非尼的疗效,并且毒副反应并不比单用索拉非尼多。
另一项索拉非尼联合5-FU (持续滴注)治疗晚期ALD的初步研究,结果证明,索拉非尼联合5-FU是可以耐受的,毒副反应是可以预测并控制的。
舒尼替尼
舒尼替尼(索坦)也是一个多靶点作用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靶向作用于PDGFR-a,PDGFR-β、VEGFR 1~3、KIT、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1型(CSF-IR)和RET,从而阻断了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生长。
Brivanib
Brivanib也是一种选择性的多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阻断VEGFR-2和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化,抑制VEGF和FGF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双重作用。Brivanib初步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或许其能成为继索拉非尼后肝癌治疗的另一个选择。
ABT-869
ABT-869是一种作用于VEGF和PDGF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的Ⅱ期临床研究。
PerifoSine
PerifoSine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的具有多重信号传导通路阻断作用的多靶点抑制剂,Ⅱ期临床试验1次/日口服耐受性较好,每周1次大剂量口服毒性较大。最常见的1~2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相关反应及疲乏。3~4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痛(12%)、转氨酶升高(10%)和疲乏(10%)。显示出该药在晚期ALD患者的临床获益。PerifoSine联合索拉非尼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
小结与展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77-01
脑瘫即为脑性瘫痪,主要是因为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者是大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脑瘫患儿会存在感知、认知、交流等行为障碍,同时正常的肢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部分患儿会出现癫痫[1]。我院对收治的49例脑瘫儿分别采用了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的98例脑瘫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7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为21.74±3.6个月;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为6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为20.98±2.7月。上述患者中存在痉挛型脑瘫、混合性脑瘫、弛缓型脑瘫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患儿实施穴位按摩并采用Bobath法、Vojta法、上田法协助患儿进行肢体训练来改善患儿的血液循环,让异常反射得到有效控制,并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活动从而提高患儿的康复水平。观察组患儿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通过适宜程度的物理加热以及电流对患儿进行相应的刺激,以此来控制异常反射,同时让患儿的正常神经反射功能得到有效的刺激,以此对患儿进行姿势矫正并对患儿的肢体功能活动能力进行强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P
2 结 果
通过表1可以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而言脑瘫改善情况更优,这说明了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脑瘫患儿一般会出现肢体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枢神经的正常调控出现了失常。脑瘫患儿智力较为低下并存在感觉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甚至可能会出现癫痫。造成脑瘫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大脑血管疾病以及局部性创伤都有可能会引发脑瘫[2]。脑瘫包括了很多类型,如痉挛性偏瘫、痉挛性四肢瘫、痉挛性双瘫、不随意运动型以及共济失调型等。
在脑瘫儿的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康复训练一般有着一个较长的周期,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可以让脑瘫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3]。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对患儿进行穴位按摩,这样可以改善患儿的局部血液循环并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协助患儿进行肢体被动训练,让患儿的不良姿势得到改善,从而促进患儿正常的功能性活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将逐步改善,这样就会让皮质肢体活动投影区产生新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兴奋灶,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兴奋灶也会越来越稳定,这对于患儿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的作用[4]。
综合康复训练方法不仅仅涵盖了上述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还对患儿进行了适宜程度的物理热、电刺激,以此来对强化患儿的肌肉反射作用,从而让患儿大脑皮层的局部兴奋灶得到强化,以此来促进患儿的康复[5]。
在我院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对患儿提早进行康复训练将能够带来更好的疗效。提早进行康复训练能让患儿的治疗时间得到更多的积累,并且患儿年龄越小,他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也就越大,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更有利的引导,这样将大大地提高受损中枢神经元细胞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综上,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于脑瘫儿的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若患儿能够提前进行治疗,其康复水平将得到大大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婧,赵桂英,史茜,底国琴.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01):122-123.
[2] 王红石.脑瘫康复门诊综合治疗小儿脑瘫42例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04):234-238.
艾滋病是一种全世界医学界高度关注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病死率较高[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其临床疗效好,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是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和AZT+3TC+奈韦拉平(NVP)[2]。国内关于两种方案的疗效研究从未间断,但目前尚无明确研究结论表明两种方案的临床比较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8例,均为初诊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FV组和NVP组,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方法EFV组患者给予AZT(石家庄制药四厂生产,批号20120101)30mg+3TC(石家庄制药四厂生产,批号20120111)150mg+EFV(石家庄制药四厂生产,批号20120112)600mg治疗。NVP组患者给予AZT(石家庄制药四厂生产,批号20120101)30mg+3TC(石家庄制药四厂生产,批号20120111)150mg+NVP(石家庄制药四厂生产,批号20120112)200mg治疗。两组患者临床药物用量均参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推荐用量。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计数、病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荷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荷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高于治疗前,病毒载荷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1-115-03
DOI:10.11876/mimt201701046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方案多种多样,以药物、微波[1]、LEEP刀[2]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方案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不同治疗方案均存在其优势及缺陷。本研究就慢性宫颈炎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标准:1)经白带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参照《妇产科学》中相关标准确诊慢性宫颈炎[3];2)年龄≥18岁且有性生活史;3)随访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2)已出现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3)合并滴虫、支原体、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病变。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260例患者入选,药物治疗组(n=89),微波治疗组(n=95),宫颈电环切除(LEEP)手术组(n=76)。三组患者年龄、宫颈糜烂程度、病变类型、并发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组患者接受爱宝疗浓缩液(德国百克顿药厂)治疗,于月经干净后3~7 d内实施治疗,使用窥镜充分暴露并消毒宫颈,擦除宫颈表面及阴道分泌物,以棉球蘸取爱宝疗浓缩液并贴敷于宫颈病变部位,持续5 min,每隔2~3 d治疗1次,根据患者宫颈糜烂程度设置治疗次数:轻度、中度:7~10次,重度:10~15次。微波治疗组使用TJSM-92M微波治疗仪(天津市赛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功率65~70 w,自糜烂面中心至糜烂部位外沿2 mm辐射凝固一周,治疗深度0.2~0.4 mm,各部位停留时间2~3 s,待探头下组织呈黄白色凝固变性即可。手术治疗组操作方案参照文献[5]。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治疗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时间;治疗效果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6]:痊愈:宫颈糜烂面消失,创面完成上皮化且形态正常、表面光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宫颈糜烂面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并发症减轻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宫颈糜烂面较治疗前缩小不足50%或进一步增大。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病变类型、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年龄、创面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以P
2 结果
微波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均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均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方案治疗轻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微波治疗中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约为35%,占宫颈疾病的比例高达95%,常见于分娩、流产、宫颈术后或性传播疾病急性感染后,具有不易治愈、病程迁延的特点[7-8]。药物治疗采用的爱宝疗浓缩液主要成分为聚甲酚磺醛,是一种强酸性液体,可在不影响正常鳞状上皮的前提下,作用于坏死宫颈病变组织,促进组织凝结、排除,同时,该药物还具有对抗细菌、滴虫、霉菌功能,对控制阴道炎症亦具有积极意义[9]。Liang等[10]发现,爱宝疗浓缩液还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对患者糜烂创面的早期愈合有着促进作用。但该方案的弊端亦同样明显,包括需反复治疗、起效慢等[11],因此本研究药物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均低于另外两组。
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微波治疗主要借助微波电极接触病变组织,于短时间内产生局限性高热,造成病变组织单层柱状上皮破坏、脱落,在阻断细胞膜连续性的同时不会对周围脏器组织造成损伤[12]。该方案的局限性在于治疗深度不足,对重度增生组织的切除效果不够理想[13]。本研究结果示,微波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低于药物治疗组,但高于手术治疗组,即考虑与微波治疗对深部增生明显糜烂组织的清除力度不足有关。
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将LEEP刀用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4]。LEEP可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波,于接触组织时瞬间释放大量热能,达到完整切割病变组织的目的,较微波治疗而言,LEEP切除更为彻底、热损伤更小,能够完成深部组织的切除,但该方案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往往较慢[15-16]。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虽然LEEP治疗术后恢复较慢,但能够更早地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终止阴道排液,说明随着LEEP治疗手段的不断成熟,其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患者疗效影响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药物、微波、手术三种方案治疗轻度慢性宫颈炎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中度慢性宫颈炎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效果不及微波、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可确保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预后质量。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慢性宫颈炎病变程度,选择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轻、中度慢性宫颈炎患者而言,实施微波治疗能够保证早期恢复与治疗效果的平衡,若患者为重度慢性宫颈炎,应及时实施LEEP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与进展。
参 考 文 献
[1] Singh N, Arora A. An extreme case of chronic cervicitis mimicking cervical cancer and causing third-degree prolapse[J]. J Gynecol Surg, 2014, 30(6): 380-382.
[2] 霍艳芬,董国英.LEEP刀联合高效单体银妇用抗菌凝胶治疗中重度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4):35-37.
[3] 顾美皎. 临床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 Tang X, Gao Z, Li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ocused ultrasound versus microwave therapy for cervical ectopy: a meta\analysis[J]. J Evid Based Med, 2015, 8(2): 61-74.
[5] Zhongxing S, Guilan L, Jia C,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ervical ectopy[J]. Complement Ther Med, 2015, 23(6): 816-820.
[6] 刘玉娟.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应用基础研究[D]. 重c:重庆医科大学, 2006.
[7] Gorgos L M, Sycuro L K, Srinivasan S, et al. Relationship of specific bacteria in the cervical and vaginal microbiotas with cervicitis[J]. Sex Transm Dis, 2015, 42(9): 475-481.
[8] 王涛, 张晨, 安瑞芳. 慢性宫颈炎的治疗进展[C]// 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性医学学术会议. 2011.
[9] Stoll P, Jaeger J. Gyn?kologische Untersuchung in der Praxis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Krebsvorsorgeuntersuchung[M]. Springer-Verlag, 2013.
[10] Liang H, Fu M, LIU F M, et al. 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cervical MVD measurement in the detect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4, 18(14): 1979-1984.
[11] Dalgic H, Kuscu N K. Laser therapy in chronic cervicitis[J]. Arch Gynecol Obstet., 2001, 265(2):64-66.
[12] Salvi A, Gupta S, Agarwal P,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Large Loop Excision of Transformation Zone (LLETZ) in Management of Cervical Lesions[J]. Int J Biomed Adv Res, 2016, 7(1): 5-11.
[13] 林珍云. 高频聚焦超声治疗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局部微环境的影响[D]. 杭州:浙江大学, 2007.
[14] Guo X, Hao Y, Kamilijiang M, et al. Potential predictive plasma biomarkers for cervical cancer by 2D-DIGE proteomics and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J]. Tumor Biol, 2015, 36(3): 1711-1720.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的黄疸反而更加深,皮肤瘙痒,还出现了恶心、上腹胀痛、胃口大减,人体逐渐消瘦,只得再求助于医生,接受手术治疗。医生打开他的腹腔,发现原来发生在胰头部的癌组织已经广泛转移,无法作手术根治。不久,王老师就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一种疾病常有多种治疗方案。例如肺结核除了必须采用正规的抗癌药物治疗,必要时还可作肺叶切除术;肢体烫伤时既可敷药物后作消毒包扎,也可采用暴露疗法。任何方案都要考虑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首选哪种方案,至关重要。癌症的治疗方法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及中药治疗等。癌症的首选治疗方案更是重要,往往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如果首选方案不当,难免会延误病情,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淋球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加,从而导致淋病的治疗难度增加。为探讨我地区淋病治疗方案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淋球菌的耐药性,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我所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探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科室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单纯性淋病6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3例,女200例;患者病程1—9d,平均3.2±1.2d。对患者进行男性尿道分泌物或者女性宫颈管内分泌物涂片或进行淋球菌的检测且满足《现代性病学》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患者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均为阴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前1周未进行任何抗生素的使用;患者可积极配合治疗,并按时进行检查;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无对抗生素过敏。排除标准:孕妇、妊娠期妇女,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全身衰竭的患者;对患者进行淋球菌培养提示为阴性的患者,未能按照规范进行观察以及失访的患者。根据患者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构成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对实验组患者采用2010年美国疾控中心淋病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卫生部推荐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7d并随访1个月,在治疗7d后对其进行淋球菌的检查,在接受治疗期间,禁止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性生活,其具体治疗方案见表1。
1.3 疗效观察
从患者接受治疗开始,每日进行复查,并对其主观症状如尿道疼痛感、烧灼感以及其程度、排尿困难情况、有无尿道分泌物、尿道口红肿等体征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并在术后1-3d进行淋球菌镜检,每周随访1次,随访4次。
1.4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文献报道,对其进行疗效评价:(1)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消失,对淋球菌培养以及镜检均提示为阴性,随访4周无复发。(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体征以及镜检、培养提示有一项未能恢复正常,或者对其进行4周随访提示有一项为阳性。(3)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有改善,但不明显,其中有两项及以上未能恢复症状,或者对患者进行4周内随访发现有两项出现阳性。(4)无效: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无好转,或者症状、体征有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 结果
2.1 对本研究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患者有8例出现注射区疼痛,3例出现恶心。对照组患者有7例出现注射区疼痛,2例出现恶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
3 讨论
淋病是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2005年全国性病监测点报道的发病情况发现其占性病的发病率之首,而且Clark研究认为淋球菌可导致附睾炎、盆腔炎等疾病,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现阶段研究证实淋病可促进HIV的传播。
口腔修复是口腔疾病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重要的口腔治疗环节,对整个治疗过程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本文结合笔者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患者常见的口腔修复情况,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探讨了口腔修复各环节的综合治疗方案,为口腔修复在治疗水平和美学修复水平的综合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口腔修复的治疗护理
患者牙体缺损和牙列缺失需要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口腔修复前应根据患者口腔实际状况及相关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口腔修复治疗的实际经验探讨口腔修复治疗的综合方案。
1.1 修复前口腔处理工作 经过口腔环境的全面检查和诊断后,根据治疗方案对患者口腔进行修复前处理工作,首先应去除患者口腔内的不良修复体。将患者口腔中对口腔组织有负面影响、丧失原有功能且无法进行整改的修复体去除1。
拔出无法保留的牙齿。天然牙及经根管治疗的牙根利于义齿的稳固和支持,并能防止牙槽骨的吸收,另外牙周膜具有良好的本体感受和生理辨别能力,能传输受力信号和辨别食物体积大小、方向,但对于以下情况需要拔除:牙槽骨吸收达到根长2/3以上,牙松动达3度;残根、残冠大面积缺损达龈下,无法利用牙冠延长术或正畸牵引等获得生物学宽度要求;残根、残冠缺损虽位于龈上或齐龈,但牙根短,无法利用桩核修复或无法用于覆盖基牙;严重干扰修复进行的错位牙、移位倾斜牙、阻生牙;位于正常曲线或颌弓之外的牙齿,影响到颞下颌关节运动,对修复无帮助并且有妨碍,且影响咀嚼功能;对于个别孤立牙的去留应根据孤立牙的牙体、牙周健康情况,牙冠的形态、位置、部位、慎重地予以考虑2。
修复前牙周治疗。修复前对牙周进行清洁治疗、系统治疗、手术治疗。牙齿清洁是清除牙齿的牙结石及牙菌斑;对于牙周炎患者应进行牙周的系统治疗;对于外伤或龋齿等导致的患牙边缘位于龈下很深要求暴露边缘或者重新建立生物学宽度的情况需要进行牙冠延长术;对于露龈笑、牙龈线不协调等要求进行美观修复时需要进行牙龈美学手术。
龋齿患者根据其牙髓状况针对性进行根管治疗和充填治疗。患者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炎症、溃疡等问题的,应进行修复前治疗,义齿性口齿眼患者应彻底停戴旧义齿,并消除患者炎症。
调磨患者长牙、不均匀磨耗牙尖、边缘嵴和创伤性咬合。
1.2 修复前外科处理 修复前进行合理的口腔外科处理,保证口腔软组织良好的形态结构是镶牙成功的关键。对患者口腔组织萎缩、增生及尖锐的骨尖、明显的骨突、骨嵴形成过大的组织倒凹,增生的软组织、松软黏膜组织等,进行外科处理。
1.3 口腔修复治疗 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牙体缺损一般采用充填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牙体缺损严重的患者应进一步采取嵌体、全冠等修复治疗。
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采取固定义齿、种植义齿、覆盖义齿治疗。对于全部牙齿缺失患者,可先后进行下颌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普通总义齿治疗,上颌采取普通总义齿、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固定义齿治疗。
1.4 修复治疗整体计划 口腔修复和护理的整个过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和有序衔接,包括修复前的准备、修复需要的条件、修复体的类型、修复的预后等:
首先应明确患者具体要求及治疗目的。对患者治疗要求和目的进行合理性分析,严格根据口腔修复和护理原则进行分析,对治疗要求不合理的患者耐心说服;采集患者病史及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析,尽量选择符合患者状况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之后,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针对患者口腔状况及可以采取的修复方式、各种修复方式的实际状况、进行口腔修复之前及之后的工作、可能发生的意外、修复费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
确定并告知患者修复治疗中使用的修复材料类型、治疗过程、就诊次数及相关要求,让患者对整个修复治疗过程有详细的了解,为实际修复治疗中患者和医生的良好配合打下基础。
2 口腔修复美容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口腔修复治疗中的美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口腔修复治疗应在医患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兼顾口腔形态生物力学原则和形态美、社会美原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口腔美学修复。
2.1 口腔保健 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需要进行口腔保健,常见的口腔保健采用超声波洁牙。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泽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的再沉积。但因龈上牙石常常与浅的龈下牙石相连,口腔保健过程应同时去除龈沟内,即约是龈缘下3mm内的牙石,对再深层的龈下牙石,则需以后做龈下刮治3。
2.2 口腔美容手术 常用的牙齿矫正手段是“正畸治疗”,治疗中应正确移动牙齿,用力均匀,保证牙骨及软组织不受影响。
洁牙是一种很好的牙齿保健手段,亦是治疗牙周病的首要措施,通过定期的洁牙,不但可以彻底清除牙齿上的菌斑和结石,令牙周组织保持健康,防治牙周病,而且,洁牙时容易发现细小的不易觉察的牙病,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4。
进行牙齿美白,将化学氧化性漂白药物放在牙齿表面或内部,与牙齿发生化学反应使牙齿本身的颜色变白,或用物体粘附在牙齿表面遮盖牙齿本色,使患者口腔更美观。
总之,口腔修复是口腔医学和医学美学相结合的治疗过程,不仅通过专业的口腔修复诊治技术修复和增进患者口腔健康,还注重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体验,维护患者口腔健美,口腔修复治疗应在医患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兼顾口腔形态生物力学原则和形态美、社会美原则,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提升治疗水平的同时,带给患者更好的口腔修复体验。
参考文献
[1] 万新明.美容牙医学在口腔修复门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52.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4.048.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本文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4月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患者145例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方法的选择,探讨临床表现,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5例(145眼),患者年龄5~82岁,平均38.4岁,男92例,女53例。经过治疗145例患者基本痊愈,现将临床分析与治疗汇报如下。
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1临床表现
发病前常有飞蚊、闪光感,以后突然视力下降,视物遮挡,范围逐渐扩大。眼底检查可见到脱离的视网膜和视网膜裂孔。陈旧的视网膜脱离可以出现线状或膜片状视网膜下膜,也可以在裂孔附近发生视网膜囊肿。
1.2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根据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裂孔的存在。
1.3治疗方案及原则
1.3.1视网膜脱离行复位手术。
1.3.2单纯的视网膜裂孔和脱离范围小者,可以行激光光凝封闭裂孔。
2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2.1临床表现
2.1.1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时视力下降,或脱离区波及黄斑区时视力下降合并视物变形。
2.1.2检眼镜下可以看到伸入玻璃体腔内的膜状或条索状物,部分患者合并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呈帐篷形,其顶端有玻璃体腔的牵拉物。
2.2诊断要点
根据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检眼镜下看到帐篷样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前或玻璃体腔的纤维膜、血管膜或机化物,可做出诊断。
2.3治疗方案及原则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引起视方下降时,或脱离范围逐渐扩大,则应行手术治疗。根据眼底情况行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除术。
自从剖宫产被广泛应用以来, 就一直是采用子宫下段术式。这样的手术方式造成的妊娠位置是位于子宫峡部, 以正常的判断标准来说, 这种切口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此类病症的罕见性, 在发病的初期容易被误诊, 出现诊断延误的情况, 因而在治疗时给病例带来很大的痛苦, 有情况严重者, 甚至会出现阴道流血或者子宫破裂。
1 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病原因
有资料表明, 胚胎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 是产生切口妊娠的发病因素。还有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后, 对伤口的处理不当, 导致愈合效果差, 留下了瘢痕。再有就是有的患者有过多次刮宫的情况, 导致子宫内膜严重受损, 给孕卵在瘢痕裂隙或者其附近生长发育的机会。虽然不一定会侵入子宫下段肌层, 但是会把子宫的裂隙撑大。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切口愈合不好造成的这样情况的发生。总之, 这类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虽然不高, 但是引起发病的因素有很多种。有相关的妇科专家表示, 对剖宫术后切口的缝合不当、方法简单、采用的缝线质量都有可能会给以后的切口妊娠埋下隐患。
2 对切口妊娠的诊断标准和症状
医疗条件的提高, 为准确诊断出切口妊娠提供了可能。超声学的发展, 也为切口妊娠的早期判断提供的标准和理论上的支持。上个世纪90年代初, 就有理论对切口妊娠的超声影像提供了早期的判断标准。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发展, 这一判断标准经过实践和深入发展, 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主要包括:①通常情况下, 患者就会有停经的现象。②阴道出血, 但是一般都是较少的出血量, 也有小部分患者出血量大。③腹痛, 因为切口妊娠在中期或者晚期会因为子宫破裂出现严重的腹痛。
3 对切口妊娠的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切口妊娠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对这类病症的治疗方式还没形成统一的标准。即使是在妇科方面非常专业的医生, 对切口妊娠的认识也不是很深, 所以对此病的治疗也缺少受到业界一致肯定的办法。现在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3. 1 手术治疗 首先, 是采用子宫切除手术, 医生对于此类患者, 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案就是立刻采取手术, 将子宫切除, 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出血, 保住患者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只是不得已的才会选用的, 因为这样并非绝对的安全, 而且导致患者永远失去生育能力, 无疑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所以一般不建议采用这种治疗方案, 只是针对那些年龄稍大或者情况危急者选用此手术。其次, 是对被损害的子宫进行修补, 此类方法只能用于对紧急情况的处理, 比如阴道出血过大、包块内见妊娠声像等等。采用这种方式最大优点, 就是可以不切除子宫, 损伤也相对较小, 与切除子宫相比, 风险会小很多, 减小患者的心里负担。
3. 2 保守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为了保住子宫, 保住患者的生育能力。如今,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考虑, 医生对切口妊娠的治疗大多会建议采用这种方法。采用的主要方式, 一般包括以下两种。①选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氟尿嘧啶等药物主要治疗后宫腔镜下清宫。主要针对那些没有生命危险的, 而且出血量不大或者是没有出血的患者。其中甲氨蝶呤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 对二氢叶酸还原具有高度的亲和力, 与其结合后阻止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后者在嘌呤、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起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 使脱氧尿苷酸不能形成脱氧胸苷酸, 使DHA生物合成受阻, 而嘌呤核苷酸、RNA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也因此受阻, 从而抑制滋养细胞的生长与繁殖, 破坏绒毛, 使绒毛组织坏死、脱落、吸收。对于如何正确的使用这类药物, 在医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 使用的方案也有没有统一, 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其他药物的使用也是指使用于切口妊娠情况轻微的患者, 为了实现保留子宫的目的, 多采用的治疗方式。②就是子宫动脉栓塞术, 采用这种方式治疗, 见效非常快, 可以达到为患者迅速止血的目的。但是这种治疗方法, 需要的费用较大, 一般患者都承担不起, 而且对操作者的要求严格, 有的医院的设施条件根本达不到进行这类治疗方式的条件要求。
总之, 一旦被确诊是切口妊娠, 就必须立刻采取治疗并终止妊娠。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医生也应该结合患者的发病特点、年龄、收入水平、医院的医疗条件, 为患者选择最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蓉, 曾文洁.削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综合治疗.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15(3):123-124.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多发病?常见病,由于老年人全身及呼吸系统器官的功能退行性变,基础肺功能储备不足,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1-2],所以老年人支气管哮喘在一定程度上较普通哮喘难以诊治,特别是在急诊室所见的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例更是如此[3],一旦发病则易导致危重型哮喘发作,预后不良,病死率高?为探讨老年性支气管的有效治疗方案,笔者选取我院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老年性支气管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62-82岁,平均67.21±4.42岁?患者均有明确的哮喘病,哮喘的诊断均符合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组2008年的诊断标准,发病原因详见表1?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21例,接触烟雾?煤气?花粉等异性过敏原10例,运动后发作3例,其他原因3例?并发症:合并慢支肺气肿24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5例,肾功能不全6例,高血压14例,电解质紊乱18例,其他(肺炎?肺部真菌感染?尿路感染等)13例?
1.2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 包括:①为患者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②氧疗:患者均给予吸氧治疗,以2L/min的速度,持续低流量吸氧,一般控制在35%以下,对于缺氧明显又无酸中毒的患者可适当增加氧流量?抗生素治疗?首先根据临床经验,为患者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进行治疗,③并尽快给予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以便选择有效的药物?④给予钙剂等对症及支持治疗;⑤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安抚其情绪,增强其克服疾病的信心?(2)药物治疗 ①茶碱类药物?给予氨茶碱(5 mg/kg)在2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随后按0.5-1.0 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或口服控释茶碱维持)?并在输注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血中浓度,以便维持较好的浓度?②β2受体兴奋剂治疗?给予舒喘灵2.5 mg,每20 分钟一次,持续1 小时,多采用雾化吸入,此后该为2 h吸入1次,持续数小时,直至病情缓解?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80-160 mg/d),3 天后减量,1周左右逐渐停药?或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0mg/d),并逐渐减量,直至停药?④机械通气治疗? 对于症状特别重的患者,出现神志改变?呼吸肌疲劳?严重缺氧及全身衰竭等症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时间在4-12 d?采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通气,具体参数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及随时的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进行调整?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老年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分析 经抗感染?激素?β受体激动剂以及机械通气等治疗12 小时后哮喘缓解23例,不缓解10例,死亡3例?其中17例经无创正压面罩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病情到缓解?3例经无创正压面罩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病情不缓解,改用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缓解?3例高龄危重病情的患者,直接给予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治疗,但因同时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肺部真菌感染?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的81岁?82岁?85岁三位高龄患者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各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死亡3例(8.33%),均为80岁以上高龄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的患者,这是因为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为常见,再加上广普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常容易合并肺部真菌等混合感染,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预后很差,病死率高?总之,对于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要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合理的用药及机械通气等治疗以及准确评估病情等手段提高急性重症哮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与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丽.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52-53.
[2] 何权瀛.改变现有医疗服务模式以控制支气管哮喘[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22.
对于病情发生变化,且较为复杂时,建议基层医生尽快将患儿转诊至上级医院,不要麻痹大意,导致病情进展至无计可施才开始转诊,贻误治疗时机。
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效果不佳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作用,阻断血栓素A2的生成,进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减少血小板的凝集;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起效慢,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不明显,因此推荐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
亚洲人种用药具有特殊性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70-120 mg/(kg·日),连续服药2周后,减量至5~10 mg/(kg·日),直至病程的5~8周。考虑到亚洲人种对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明显,且耐受性较差,有学者提出,不完全性川崎病急性期的标准剂量是口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40-60 mg/(kg·日),当患儿退热2—3天后降低剂量至2~6 mg/(kg·日),直至病程的5~8周,诊断发现无冠状动脉病变时即可停药,对于仍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则需要持续用药。
停药或减量指征当红细胞沉降率和冠状动脉正常化,则可以作为停药的指征。若患儿确诊时已经停止发热,也无全身性炎症的临床表现,只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
免疫球蛋白是首要治疗药物
临床应用3种方案①400 mg/(kg·日),连用5天;②1g/(kg·日),连用2天;③单剂2g/(kg·日),10—12小时输入。迄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仍是唯一肯定的能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药物,且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剂量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呈负相关。
可能有帮助的临床用药经验Newburger等采用单次给药,免疫球蛋白剂量为2g/kg,治疗效果优于分次用药,能加快急性期症状的消失,且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几率更小。有报道显示,1g/kg与2g/kg免疫球蛋白对预防和控制急性期炎性反应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无明显差异,但疗效均优于400 mg/(kg·日),故目前临床上多使用1g/kg和2g/kg。最新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并非越早越好,而恰当的时机为发病1周内,并且在10天内使用对治疗均有效果。病程>10天,只要患儿仍持续发热,或存在检查有全身炎性反应,仍可使用免疫球蛋白。
目前,已经有共识对首剂免疫球蛋白无效的患儿可再次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但再次用药的最佳剂量仍待商榷。约3%~5%的无反应型患儿再次使用免疫球蛋白后仍持续发热,对此类患儿尚未有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给药方案为第3种(通常为2g/kg)联合糖皮质激素。
激素治疗有争议
皮质激素具有高效抗炎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性炎症。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普遍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不完全性川崎病。也有人认为由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存在血小板异常升高,处于高凝状态,使用皮质激素会促进冠状动脉扩张、激活凝血功能进而引起血栓形成,提高了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因此不建议常规应用激素治疗。
推荐最佳剂量静滴甲泼尼龙20mg/(kg·日)用3天,热退后降至2 mg/(kg·日),14天后减量停药,也可直接口服泼尼松10 mg/(kg·日),发热消失后逐渐减量停药,用药3~5周。
治疗中的药物调整
在阿司匹林一免疫球蛋白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较高的患儿,可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他汀类或氯吡格雷,也可应用双嘧达莫、维生素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