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0: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卫生室档案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卫生室档案管理

篇1

(一)对档案管理不重视

目前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的管理人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对管理工作的态度也以应付居多,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等事物性的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档案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检查就行了,档案管理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卫生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二)档案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目前绝大多数卫生院都制定了较为健全的院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考核标准却较少,没有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档案制度不健全,在的各项管理中,卫生院制定了医疗、药品、预防保健、行政后勤等各种管理制度,而涉及到档案管理的却很少,在各级的目标管理中,一般也未将档案管理纳入考核中。对档案缺少科学的分类管理,管理模式和手段比较落后,部分档案资料缺失现象严重,应该形成的重要档案没有形成,为今后的提供利用留下缺憾。档案收集效率不高:在卫生院管理中,各级卫生院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医疗、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制度,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三)缺少专业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

由于较多的卫生院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因此,在很多的院中没有设立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招聘兼职人员进行简单的管理。兼职人员流动性较强,不仅给工作交接带来麻烦,也不利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出于各种原因,卫生院通常会为医疗技术人员提供大量的机会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进行继续教育,却很少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这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的、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他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都停滞不前,无法更上社会和卫生院的前进步伐,自然无法满足卫生院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是卫生院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脚步,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为卫生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使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因此,卫生院应该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对档案管理重要性学习,在平时也要注意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整体的档案管理意识。另外,院领导要把档案管理纳入卫生院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与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卫生院档案管理的意义,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使全院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卫生院日常工作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二)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是卫生院发展的见证,它从各方面客观、全面地反映卫生院了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工作,同时档案对于卫生院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如在卫生院的改革、建设文明行业,提高医疗质量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我们要制定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卫生院首先要制定相对可靠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制度的内容做到熟记在心,以此来改变档案人员随意、懒散的工作作风;有关领导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另外,还要将档案管理纳入卫生院发展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紧密联系卫生院的发展战略,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只有领导足够重视和支持,把档案管理纳入发展规划,才能把卫生院综合档案管信息化落到实处。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篇2

0.引言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的重要工作,人事档案材料涉及每个事业单位员工的基本信息,通过人事档案的调取,事业单位能够判断是否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升迁、加薪。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也能够有效反映单位的人力资源状况,其管理是否规范、高效也决定着档案资料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尤为重要。

1.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1.1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企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用人也采取合同制的方式吸纳优秀人才,在事业单位的长期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人员的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成为事业单位了解人才状况、实施人才调动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规范化、高效化的人才档案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人事材料的使用率,第一时间掌握所需要的人事材料;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能够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一旦工作中需要查阅就能够按照流程快速地找出相关资料,减少查阅时间,提高查阅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确保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实施。

1.2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发展状况

人事档案记录了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个流动过程,能够见证事业单位每个时期的人员情况,反映事业单位当时的发展状况。事业单位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由薄弱到雄厚的,而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其人员流动以及规模也会不断扩张,从侧面也就反映了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这是事业单位的潜在资本,对于事业单位进行人才培训,筛选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1.3规范人事档案有利于优化人才选择机制,吸纳人才

首先,人事档案记录了每个人员的入职、发展、升迁、离职等基本情况,对于事业单位筛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事档案记录,事业单位能够判断自己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这样在招聘新人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就会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招聘,有利于人才的吸纳;其次,通过人事档案,事业单位能够发现现有人才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这样就能够根据这些问题开展集中化的培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事业单位还能够根据人事档案记录对人员进行岗位调动,对表现良好,能力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升迁,对表现不好,能力一般的进行再次培训,对不思进取,影响恶劣的人员进行开除,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规范化管理意识薄弱,缺乏高效的档案管理意识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尽管事业单位的规模以及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人事档案的管理方面却没有提高,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重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疏忽漏洞现象,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没有顺应科技发展的要求更新档案管理设备,这些都是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所引起的。

2.2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管理存在不规范性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性的工作,因此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会形成惯性,一旦养成固定的管理习惯再想改变就比较困难。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影响较深,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档案管理基本依靠人工完成,办事效率低,难以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另外,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档案的安全保密、档案借阅、原始档案的备份等环节都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规章制度,因此档案管理也十分不规范。

2.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规范化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从单位内部选择的,没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经验和基础,根据事业单位需求而进行的档案管理,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规范性不高,尤其是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的加大,对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高,但是很多事业单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补充,这也加剧了管理的混乱。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比较简单,没有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依据,档案人员编制较为随意,这些都是影响档案管理规范化不能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3.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3.1重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宣传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管理意识

实现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做好档案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档案的宣传教育讲解,提高内部人员的重视度,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档案工作的收集和利用工作。首先,可以丰富档案信息的收集渠道,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收集体系,以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为主,做好每个部门人事档案的信息整理和完善,建立高效的人事档案收集渠道;其次,建立档案材料的联动机制,将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信息纳入到档案信息的收集中,如工资、工作时间、家庭情况、学历、职称、奖罚状况等,只有如此才能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最后,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2优化档案管理机制,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岗位责任划分、工作内容要求、部门协作、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公布,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确定档案管理的主要人员,并由负责人对档案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召开档案管理规范化会议,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人员的升级等确定一个较为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机制,保障档案实施的规范化运行;再次,做好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要求各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做好协调,确保档案材料收集的准确性、档案资料使用的便捷性、档案借阅的安全性等;最后,责任落实到位,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高效性。

3.3提高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的规范化操作水平

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只有确保这个过程规范化才能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工作是长期的,贯穿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整个时期,因此提高资料收集、整理的规范性尤为重要,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对信息收集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拓展信息收集渠道,根据人事特点及时有效地收集一手资料,对于资料不全或者信息不足的档案做好备注,后期进行完善和补充;其次,对材料的收集过程以及材料的整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再次,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便于档案的查找和使用;最后,根据事业单位要求以及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对档案管理标准和信息收集范围进行确定,不断完善和补充档案信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做好档案统计分析,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3.4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篇3

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繁多,人员资料复杂,这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档案用来详细记述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社会经历、品德表现等资料。很多相关部门会根据人事档案作为选拔、培养、使用人员的依据。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在进步一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校对、整理、归纳等比较枯燥、烦琐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但是,多年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瑕疵,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先发现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出对策对症下药。

1、基础设施不完善

现在人事档案由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一直以来很传统的纸质版人事资料,另一种是随着多媒体出现的电子档案。每个地方的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地方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彼此是不相互干涉的。各个部门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联系和交流,使得规模化、通用化的管理软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为了完善相应的电子录用档案的基本配备设施也是不齐全的,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等,基础仪器不够,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限制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2、管理标准忽视对教师的管理

没有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标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没有标准来作为目标和依据,那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可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做事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根据部门自身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管理,跟其它部门都是互不干涉,每一个部门的管理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就无法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也就不可能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

3、人事档案利用水平较低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人事部门人事工作提供相关的材料,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在之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内容资料是比较安全和保密的。因此,面对这种档案不轻易被调处理使用得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人事档案就不太重视,忽视其根本的重要性。人事档案本来就是为各级部门服务的,它可以保存很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的重要来源,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事档案利用率低下,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摆设,人事档案服务使用意识差,认识不到其重要性。

4、管理的方式相对落后

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档案管理的方式也是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录用工作还是手工、半手工操作,虽然也利用计算机将纸质版变成电子档案,但是也只是保留人事人员的在基本信息,缺乏系统的管理与操作,对于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未有真正的提高。而且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很好适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改进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校对、整理、归纳等比较枯燥、烦琐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但是,多年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瑕疵,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1.1完善基础设备设施

基础设备完善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制度与机制。人事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必须能够使各级地方部门都能够实现共享。每个地方的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地方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彼此是不相互干涉的。各个部门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联系和交流,使得规模化、通用化的管理软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完善相应的电子录用档案的基本配备设施,使基本设施配备齐全,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等,基础仪器充足,就不会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限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1.2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标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没有标准来作为目标和依据,那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可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做事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处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对策下药,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要结合目前实际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要灵活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根据部门自身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管理,跟其它部门都是也要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

2、重视人事档案利用

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内容资料是比较安全和保密的。因此,面对这种档案不轻易被调处理使用得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人事档案就不太重视,忽视其根本的重要性。人事档案就是为各级部门服务的,它可以保存很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人事档案服务使用意识要提高,认识到其重要性。管理者可以放宽档案中某些不重要信息,以便为需要的人员提供方便。人事档案中人员的基本履历、职称、工资等都是可以开放的,加大对人事档案的开放程度,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这都可以使人事档案发挥自己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保管和重视的思想意识,从而发挥人事档案的最大价值。

3、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关键是确保事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法规和安全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规范借阅机制,保证档案信息的存储安全与使用安全。其次,从人员上保证安全。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增强信息保密安全意识及安全使用技能。最后,存储上保证安全。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要在物理上分开存储,数字档案的存储和档案的使用也尽量在物理上分开。

4、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机制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需要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如果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很难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档案管理人才机制,必须从上而下的对档案人事部门的各级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教育,改变他们对档案管理不重视的思想。首先,需要各级员工都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作用,支持和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事业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人员设备,而且要把人事档案管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针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新人多、兼职多的现状,力求实用,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步骤。

5、完善管理机制,灵活处理人事档案

处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对策下药,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要结合目前实际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要灵活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管好、用好档案材料,不要让档案成为摆设,要利用好人事档案,发挥人事档案在识人用人中的基础作用,善于利用档案材料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灵活的处理人事档案,对人事档案的内容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开放和查阅。

三、结论

人事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依据。制度改革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明白人事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工作中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的改革——西安交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例析[J].西安学报,2013(03)

[2]辛秀慧.江苏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制度存在状况问题调查报告[A].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3)[C].2013

篇4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事业单位进行人才聘用和选拔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资料信息。但是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都会因为自身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观念落后、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而出现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单位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想改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找一条便捷有效的管理途径来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理平。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特征分析

(一)多样性特征首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资料集结了各部门员工的基本资料和各种资历认证材料等;其次,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集结了整体员工队伍的具体工作信息、岗位晋升信息以及奖惩记录等;第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包括整体员工队伍的薪金待遇、福利待遇、社保资料等信息;最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的载体形式十分多元化,如:纸质载体、影音录像、磁盘、照片图像等。(二)阶段性特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具体可以分三个关键阶段,因此,其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首先,档案形成阶段。即单位所有员工基本档案信息的形成,主要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基本资料和入职资料等;其次,档案发展阶段。即单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积累形成的档案信息,如:职位调动、职位发展、各项考核业绩等资料信息;最后,离职退休阶段档案。即单位所有离职和退休职工的资料信息。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单位的更好发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单位的更好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因为通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领导层才能对每位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的培训计划和工作调动计划等。另外,由于人力资源档案信息中详细记录员工的日常工作业绩和工作情况,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为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做到人尽其才,不断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整体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达到最大化。

(二)有利于更好的调动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岗位调动时,都会充分考虑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与能力等因素。而人力资源档案中,既包含员工的个人信息,也对其以往的工作表现及各项业绩考核等有着详细的记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能够更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其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三、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待更新在当前快节奏的时展中,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变革创新,一些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时常处于忽视的重视的状态中,在实际管理时,依然按照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来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降低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使得档案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大打折扣。而且对于单位的持久发展以及员工的可持续发展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现如今,一些事业单位虽然整体发展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处于待提升、待完善的状态中,不仅所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而且对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规划设计也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抱着随意的态度来进行,很难在工作中发挥出自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使得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大大日渐降低。

(三)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由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所以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但实际上很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都很难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所以使得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和影响。

四、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的相关管理策略

(一)强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认知为了最大化提升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关键任务就是要不断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层对该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仅要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纳入到单位可持续发展决策中,而且还要对该项管理工作给予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队伍。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的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合理规划设计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内容目前,各级事业单位在开展人员招聘工作时,都会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来进行层层考核。一旦录用还要对员工开展岗前培训以及综合能力等项目的培养。而这些环节中所形成的资料信息都可作为人力资源档案资料来进行收集和整理归档。另外,员工入职后的业绩考核、工作表现等相关信息也要作为人力资源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归档,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而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在现有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补充与完善,使其能够达到一定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其次,要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的简洁性和双向性,使之在单位领导层与基层员工等管理方面能够发挥出真正的实效作用,这样才能突显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为单位的持久稳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再次,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样才能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一定的约束作用,从而更好的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使之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档案管理中,全面确保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最后,要根据人力资源档案实际管理情况,构建相应的升级达标考核机制,以便可以定期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进而及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规范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使其整体管理水平达到最大化。

(四)加大人力资源档案资料收集力度档案资料的收集是开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条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够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对相应的人力资源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及时归纳整理,坚决抵制不符合要求的人力资源档案材料进入到归档工作中,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从而为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更好的促进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加强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便可以最大化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不仅要对该项管理工作给予正确的认识,而且还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系统等,以便可以及时准确的对人力资源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鉴别、整理、归档存储,进而最大化保障信息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另外,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作用,将纸质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资料转变成丰富立体的文字资料、图片、声像等数据,并将其纳入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这样才能便于管理人员的查阅和调用,提高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篇5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07-02

在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卫生防疫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础部分。在乡镇卫生防疫工作中,档案管理始终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必须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具体分析,并且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 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各省、市、地区的卫生防疫部门相比,乡镇在卫生防疫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多方面的弊端和问题,这也是导致乡镇卫生部门实际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要相求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模式、观念、方法的创新,否则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卫生防疫事业的长期发展。综合分析我国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档案资料不全

在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中,由于受到历史原因、技术条件、基础设施的限制,客观增加了基础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难度,导致大量宝贵的原始档案资料遗失,这对于区域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内多数乡镇卫生防疫部门都存在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弊端,特别是处于偏远地区的卫生防疫部门,普遍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导致档案管理部门形同虚设。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既不符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也难以适应基层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从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管理经验的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实施。

1.3 对于建档的认识不足

目前,国内多数乡镇卫生防疫部门未能认清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建档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档案资料难以及时、准确、完整的进行整理与归档,严重影响到档案资源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部分乡镇卫生防疫部门仅是将档案的建档工作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项内容,未能在建档初期形成有效的监测材料和分析报告,这也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效率大打折扣的主要因素。

1.4 档案的实际利用率较低

由于国内乡镇卫生防疫部门的硬件条件普遍较差,难以将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合理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多数部门仍然采取手工进行档案收集、整理、录入、检索等工作,这必然导致档案的实际利用率较低,而且影响到档案资源的实际价值,对于我国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2 加强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乡镇卫生防疫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卫生监督、疾病控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乡镇卫生防疫档案不但是国家档案的基础组成部分,而且是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宝贵资料,因此,必须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加强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的管理。在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的管理在工作中,一定要深入贯彻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而且要适时提高基层卫生防疫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法制观念,以推动我国卫生防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1 加快卫生防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在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配备专业的设备的人员,而且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和制度,这也是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的主要途径。在乡镇卫生防疫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一定要注重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上级管理部门应尽量调配足够的资金,而且要指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乡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保证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检索等均实现信息化操作的基本要求。

2.2 加强管理机构的高效化

乡镇卫生防疫部门档案管理机构的组建必须设定明确的目标,而且要保证管理任务清楚和渠道畅通,否则难以保证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和质量。为了提升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必须实现信息管理、计划管理与责任管理的相互协调,并且逐步构建完善的基层卫生防疫档案管理网络。一般情况下,乡镇卫生防疫部门的综合档案室应配备2-3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各科室要配备1名档案员,并且制定严明的考核制度,以满足工作的基本需求。

2.3 严把建档质量,系统规范立卷

在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以及上级管理部门颁发的工作标准和考核规定,严把建档质量,系统规范立卷。为了保证建档质量和立卷规范,乡镇卫生防疫部门要以科室为单位,广泛收集和整理各种资料和文献,并且按照规定进行档案的归档与分析,以真实、客观反映区域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发展趋势。

2.4 进一步拓宽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渠道

在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中,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思路和模式,而且要在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开展卫生防疫的咨询和宣传服务,从而进一步拓宽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渠道。乡镇卫生防疫档案必须服务于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等基础工作,而且要加快档案资料的共享,尤其是在对区域卫生防疫工作进行调查时,基层卫生防疫部门要及时提供确凿、真是的档案资料,这是促进卫生防疫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我国卫生防疫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基层组织的乡镇卫生防疫部门必须认清自身肩负的职责,逐步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是促进区域卫生防疫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防疫部门整体管理水准的重要考核项目。同时,在乡镇卫生防疫档案管理工作中,还要注意相关制度的科学制定与严格实施,以保证档案管理的实际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工作人员档案管理观念薄弱

档案资料对于事业单位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制定事业单位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然而,目前大多数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本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档案部门投入的资金、精力、人力、物力等都相对较少,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薄弱,不能高效的完成规定的任务,也不能保证本单位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终导致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很好的实施,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

(二)专业人员缺乏

档案管理工作在各单位的干部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领导都没给予重视,导致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不强,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缺乏,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职能的发挥。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代接轨,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引进档案管理中。但由于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思想意识落后,受传统规章制度的影响,很难将计算机与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结合,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现信息化,这样既增加了工作量,还不能对档案工作进行有效查询。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对材料进行装卷、整理,注重外在形式的管理,而对于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却不是很在意,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在本单位中配备了计算机,但这些计算机也只是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打印工作,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数据库,更不能及时对人事资料进行查询,无法真正发挥计算机的职能。另外,我们单位虽然也建立了电子数据库,但是由于软件功能低下,不能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整理、筛选,分类、汇总,因而无法有效的将电子数据库与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结合,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三、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有效性的途径

(一)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意识

为了提高我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真正地将档案管理工作加入到本单位日常工作中来,从而为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次,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现代化的操作手段。这就要求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人员选拔时一定要严格。另一方面,为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让他们时刻对知识进行更新,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只有让档案管理人员掌握了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促使档案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增加硬件投入,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相结合,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电子档案是信息时代下纸质档案的新发展,数字档案是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再现过程,但由于各地区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数字档案建设很多还都不完善,影响了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的发展。如果硬件投资到位,将会把工作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既解放了劳动资源,保护了纸质档案的完整性,又方便了档案查询、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单位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篇7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我区共有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人事档案一千余卷,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是对职工档案进行信息翻阅、抄录、核对、装订、制表、清洁等工作,这种纯手工的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弊端,如效率低、保管周期长等。另外,随着时间的延续,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给查找、存储、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困难,而使用计算机管理医院的人事档案就不同了,其优点在于速度快、精确度高、贮存量大、功能多、通用性强,可以及时给领导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人事信息,为全区的人员编制、人员调整、人员配置、人员开发、人员使用、人员培训、人才的中长期规划等诸多方面提供可靠、详细的资料,这些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是卫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1)应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可提高人事工作质量和效率。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既可以避免手工抄写出现的失误,还可以使档案管理人员改变过去“纸面操作”和人工归档的落后劳动方式,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要提供一份干部任免呈报表,过去先要用手工制画表格,然后要从档案室找出个人档案,从个人材料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填完报表后再重新装回档案袋中存入档案室。如果利用计算机管理,可根据需要将贮存的干部个人基本情况,用查找、浏览、筛选命令显示出所需信息,然后利用管理软件所自带的报表生成功能,自动生成报表即可,打印出的任免表既美观整洁又能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从而节省大量手工操作填表时间。

(2)应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可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应用计算机查阅档案替代现有手工查阅档案,为查找档案提供方便,能够快捷地完成档案的接收、转递、借查阅、自动生成各种人事档案业务目录表等业务工作。如根据利用者的需要,进行档案的查询,可以按姓名、部门或任意条件查询相关人员的档案;人员基本情况的统计和查询,如职业类别、性别、职称晋升时间、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离退休时间等。档案输出,可以输出个人档案、全体档案、人事卡片、各类人员名册、党团员名册等。省去了调卷、阅卷、摘抄材料等工序,为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节省了大量时间。

(3)应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可以延长人事档案材料的寿命。人事档案材料实现计算机管理后,原则上以计算机查询为主,从而使原始档案材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因重复调档、阅档、摘抄等工作所造成档案的磨损,有效地延长了人事档案的寿命。

2.人事档案数据库的搭建和维护

卫生系统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的搭建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人才预测、宏观调控、微观管理等工作将更多地依赖于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因此,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对强化人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用计算机建立人事档案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医院职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职务、职称、工资、职业类别、年度考核、离退休时间、终身码等各项信息。

篇8

中图分类号:TV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53-01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卫生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上要能够转变思想观念,紧跟时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勇于创新,开拓实践,加强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等各专业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卫生部门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内涵

1.1 观念的创新

发展必须创新,创新才能保证发展。首先,要改变旧的管理模式、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将档案工作放到整个卫生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来思考,不断拓展档案工作领域,延伸档案工作触角,增强档案工作渗透性;其次,要提高思想认识,努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现在医疗卫生档案事业面临着新挑战,电子档案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新型档案载体的保管等,都亟待我们去认识、 去解决;最后,要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效能。要从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服务,从重保管、轻利用转变为保管、利用“两手抓”。

1.2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创新

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和管理措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库建网,建立向社会开放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和档案信息网络,完成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档案目录中心的建立,实现档案信息存储电子化、检索网络化,以现代化手段向社会提供利用,同时,还应建立档案信息库,加强对新型载体档案信息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要建立档案信息咨询平台,深化咨询服务。

1.3 档案管理服务上的创新

首先是服务方式上,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档案实体的静态管理转变为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和现行文件资源优势,进行科学整合;其次是内容的编研上,要下功夫出高质量的成果,有了高质量的编研成果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最后是提供的服务内容上,要根据本部门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加强档案征集工作创新,整合信息资源。及时完整收集各类档案资料,征集有价值的档案,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

2.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建立

2.1 建立高效实用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档案内容和类别

结合本局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当前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需要完善建立13 个类别的档案:

(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医疗机构名称、批准机关,法人代表、地址、所有制性质、经营性质、类别性质、评审级别等。

(2)卫生监督检查及处理意见记录、参加卫生法律法规培训记录、执业诊疗范围及临床医技科室管理体制形式。

(3)执业医师(护士)情况:①人员姓名、性别、年龄;②毕业学校、学位;③执业医师(护士)证书内容;④执业医师(护士)注册证书内容;⑤技术职称及晋级时间;⑥从事该专业年限。

(4)医院感染管理档案。

(5)医疗机构消毒管理档案。

(6)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档案。

(7)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卫生监督管理档案。

(8)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

(9)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情况。

(10)射线诊疗情况。

(11)临床用血记录。

(12)登记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取得许可证书情况。

(13)登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隋况,并按许可登记的范围开展工作情况。

2.2 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举措

卫生档案工作既具备科学性、学术性,也具备政治性、保密性。因此要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的创新举措,为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必须着力做到以下两点:①强化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目标管理使档案工作真正细化、量化,走上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将其列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内容,作为档案干部和分管领导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认真调配专兼职档案人员,落实专项经费,真正使档案工作摆上位置、纳入计划、抓出成效。②提高卫生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档案工作者要以卫生事业大局为重、无私奉献,甘做无名英雄。卫生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技术性,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收集、立卷、归档和安全保管等有复杂的技术规范。因此,应大力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从业人员也要自觉学习专业知识。

2.3 建立并利用好卫生机构执业档案信息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卫生档案管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管理技术和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档案要实行电子文件档案一体化,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卫生机构信息查验系统等,详细录入需要查询的相关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医师执业登记、护士执业登记查询等,每类档案中的每个小类别都要附有科学合理的表格和填写要求,做到操作简便易行,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有序高效地依法执业并全面记录在案。通过数字档案助力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医疗监管工作,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卫生监督日常监管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效能。

3.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新模式建立的成效

3.1 档案的管理实现了统一化、规范化

以往卫生机构有的照抄上级医疗机构档案模式建立档案,有的根据历史遗留档案模式制作档案, 有的根据各项检查需要制作档案,各医疗机构档案缺乏完善和统一的管理。从2009 年开始,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建立起了统一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新模式,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实现卫生机构档案管理的统一化和规范化。

3.2 档案管理实现了资源充分共享

利于持续积累、动态更新、共建共享,便于查找和发现问题、及时统计汇总,找出繁杂数据资料中的有科学价值的实用数据,实现资源快速共享,为政府及时做出相关卫生决策提供了依据。改变多年无序的状态,避免资料的重复建立,改变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方面长期处于资料积累阶段的薄弱状况,同时也节省了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有利于卫生资源整体开发利用。

3.3 提高了社会监督的力度,实现社会和卫生部门的双赢

使医疗行为逐步走向公开、透明,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使医疗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创建良好的患者就医环境,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通过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医疗机构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逐步消除院内感染事件和非法行医等行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4.结论

总之,卫生部门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要从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着手进行,渗透新管理、新技术。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新模式要以档案实体及其相关信息为管理对象,采用文件,档案、信息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方法,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多功能开发、利用,全面提升卫生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难点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9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这项工作没有技术含量,谁都能干好,让一部分从一线退下来的老职工进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二是档案管理场所不符合规定,甚至于有的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与行政办公室合署办公,设备陈旧不堪。

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卫生事业单位流动人员工作普遍存有临时思想,不会在本单位长久工作下去,根本没有必要建立人事档案;二是考核、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三是档案堆放杂乱,未按照规范进行整理、装订。四是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不能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分析以上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认识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二是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使用人单位档案管理被动;三是人事服务质量不高,收费过高,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致使事业单位的流动人员不愿意实行人事。

3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对20家卫生事业单位调查中发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为70人,无证上岗人员15人,占21.4%。档案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为:大学本科学历1人,大学专科学历12人,中专28人,高中学历10人,其他19人。70人中受过档案专业培训的53人,占75.7%。综上所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能力较差,亟待进一步加强。

4 加强卫生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注重开发领导层,要使此项工作引起领导重视,必须加强与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的交流,提供机会让领导走出去看一看,发现自身不足,在经费上予以倾斜,争取在场所上、设备上再上新台阶。

篇10

P键词 卫生和计划生育 档案管理 现代化管理

对于卫生与计划生育局的工作管理来说,档案资料是对之前开展工作的一个记录和相关的凭证,伴随着我国卫生计生的规范化改革进程,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历史必然。此时就需要有一批现代化档案管理人员来推进档案管理,对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档案资料的保存、归档以及利用进行现代化科学的管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促进我国的和谐社会进程。

一、卫生和计生局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探析

(一)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历程,使得档案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应有的效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上一剂强心针。

(二)满足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信息化发展建设中,在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已是势不可挡。档案作为国家的文献资料,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现代化档案管理加之于信息化建设手段,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传统的纸质档案仅仅借助于纸质媒介,用文字和图形进行记录,而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加丰富的佐之于音频、视频等形式,立体的还原当时的情景,使得记录的内容信息含量更大,记载更加直观性。

(三)满足自身内在提升的发展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好的对自身的档案资源优化配置,扩展档案资源的服务范畴,并且由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档案信息的检索中更为便捷,提升了档案的工作效率。

二、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在管理中的局限性

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特色,在管理中必然摸索属于自身发展的一套管理控制制度。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进步,但是仍旧会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卫生计生档案资料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档现象。漏档问题主要是由于一些历史客观因素造成的,这一问题成为计生档案管理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促使我国流动人口的盲目增加,因此在对育龄妇女进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困难,在之中很多破产的企业增加,导致档案资料混乱,出现了档案漏管等问题。第二,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在我国,卫生计生档案管理模式仍旧是沿用的传统的方式,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单位以及个人,对计生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较低,对档案管理欠缺科学性,在档案管理上出现很多重复工作,导致档案管理任务无形之中就增加,这样在档案的查询和利用上就会有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从而导致计生档案的真实性大打折扣。第三,在计生档案管理中,人员素质堪忧。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一些其他部门的管理者兼任职位,对于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性,对于兼任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中如果交接不及时就会导致档案资料不完整,从而严重影响档案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档案管理现代化措施路径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需要先进的物质基础做保证

档案管理设备的及时跟进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更新,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对于档案物质基础的保障中,一般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档案室和办公室分离。档案室应当是专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综合的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室,可以更好的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第二,要严厉执行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高标准的档案管理规范,将当前卫生计生部门档案管理的混乱局面进行有效的改善。

(二)提升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档案管理已成为当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档案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得节省人力物力,在档案的归档、搜索以及鉴定等工作上,提升其准确性。例如声音、影像资源在记录档案中生动形象的特征,在档案资源的占比中不断增加,数字化管理将这些声音和影像进行复制和共享,构建一个巨大的数字档案管理网,以便于更多的人迅速的查阅。

(三)充实卫生计生档案服务项目,更好的对档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档案资源已经从最初的查询和记录功能中逐渐的扩展成为一个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尤其是对于卫生和人口档案来说,关乎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将计生和卫生档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服务项目的扩展,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利用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卫生和计生档案管理局对于档案的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完善计生档案的服务功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完成档案管理在新时期应当担负的使命。

参考文献:

篇11

卫生系统干部的人事档案主要是在地方卫生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在选拔、培养、任用干部时所形成的个人资料,其中主要涵盖:思想政治、个人经历、工作业绩以及业务能力等等,其将作为医院以及上级部门考察、任用干部时重要的参考资料。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对卫生系统干部的人事档案进行目标化管理,使得卫生系统干部的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系统化,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总结分析目前我国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一、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真实性较差

一般来说,卫生干部的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保证档案资料的严肃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却频频出现档案失真、失实甚至是遗失等等不良现象。某些个人或者医院为了某种利益或者规避某种风险,有意识的任意隐瞒或者更换档案资料,将不真实的资料放进档案中或者直接改写原始档案,这样使得卫生干部的人事档案信息出现不全或者虚假现象,进而极大的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可信性[1]。这样将严重影响了卫生系统人才的培养、选拔以及任用,而且现在大部分医院都是采取“先调人后调档”的方式选进优秀人才,若档案材料出现问题但已为时已晚,进而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硬件设备落后及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在卫生系统人事档案的管理方面无法投入足够的财力、人力,因此极易出现人事档案保管、保护以及利用等等出现不合理性,而从事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基本上都是从其它岗位调任或者兼职,因此在硬件设备以及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建设要求。

(三)卫生干部人事档案利用效率低

卫生系统干部的人事档案都是本地区医疗体系中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下来的结晶,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人事档案资料只实现了最基本的利用价值,即:人事调动时简单查阅纸质的人事档案资料。干部的人事档案资料实践应用较少,更多的处于一种落后、被动的服务状态,进而无法更好的为卫生系统的医、研、教和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二、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于卫生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呈现出“用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相关领导未引起高度重视。部分医院领导对于本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因此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精通,再加之日常事物较多,因此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二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在很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上都存在“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现象,更不懂如何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进而导致卫生干部人事档案出现真实性较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二)卫生干部人事档案整理不规范

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纳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细致工作,在我国《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就已经明确提出:“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一个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的目的”,而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也应该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来执行[2]。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普遍存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混杂、散乱现象,干部人事档案并没有按照相关标准格式进行分类处理便立卷成册,因此对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的合理应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完善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强化利用、服务意识

对于卫生干部人事档案,医院领导及人才服务中心应该积极配合将其作为事关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来考虑,切实加强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尽快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相关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从现代信息资源角度来创新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综合分析及深度开发利用,将传统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积极拓展干部人事档案的服务领域,进而实现卫生干部人事档案逐渐从简单管理型服务模式向开放型服务模式转变,将干部人事档案建设成卫生系统优秀人才的资料库,以此来有效推动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严格制定并遵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中,人才服务中心应该与医院的干部档案管理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制定切实有效的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本细则。在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细则中需要明显提出:严格按照归档标准及范围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及时收集并做好登记工作;整理分析档案资料,其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是否属干部本人、是否属归档范围、是否齐全、是否重复、是否完善,对于整理好的档案资料要进行准确分类,按照顺序进行排列,整齐装订[3];档案管理人员每年定期对相关归档资料进行装订入卷,在各个管理环境上尽量做到细心,以此来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三)注重卫生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性

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性,首先是需要在工作方法上创新,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引进人事档案管理软件,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将干部人事档案通过技术处理,形成电子文档、图片或者视频等数据资料,让将其录入专门的干部人事档案数据资料库,在人事档案的归档、统计、查阅、借阅过程中均采取微机化操作,从而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卫生干部的人事档案;其次是在档案内容上创新。切实完善卫生干部的人事档案资料内容,在完成干部人事档案基本内容之上,将干部的能力档案、工作业绩档案也纳入其中,以此来丰富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增加卫生干部人事档案的应用价值。

(四)积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人事档案管理者普遍为兼职人员这个现象,为了能够使之适应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发展的需求,在要求其自身加强专业理论及技能学习的同时,单位还应该给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学习《档案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等相关规章制度,努力加强自身的知识与修养,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例如:计算机、法律、文字写作等等),熟悉医院干部的基本情况[4];医院相关部门应该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活动,切实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及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立君.浅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 190-191

篇1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卫生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国基层卫生发展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基层卫生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城市卫生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档案管理有所欠缺,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分类模式上也有待改善。该文阐述了我国基层卫生医疗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目标,分析档案管理对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意义,对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档案管理的分类模式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基层卫生;发展现状;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86-02

[作者简介] 王凌(1975-),女,湖北潜江人,本科,馆员,档案管理。

1 基层卫生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民医疗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重要的服务业之一,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国民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较高,不仅是医疗水平的提高,服务水平也不断进步。

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第一,提高基层居民和劳动力的身体素质,确保劳动力的质量,保证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第二,基层卫生医疗促进国民的健康程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第三,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对疾病、疫病等有着预防和治愈的作用,减少社会资源的损失,从而降低国家的经济成本,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第四,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全国的就业,增加就业的机会。

目前,我国基层劳动人民受到各种疾病、伤残、疫病等侵害,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生活困难和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劳动力的损失,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基层卫生事业对提高基层劳动人民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基层卫生服务能够保证居民的健康以及劳动力的质量,促进社会的经济和和谐社会的发展[2]。

2 基层卫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1 我国基层卫生的发展特点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疾病、疫病等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的变化,基层卫生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基层卫生正快速发展。而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业的发展中内容出现了多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变化[3],基层卫生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社会和基层居民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了调整。基层卫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基层卫生内容进行了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的内容不断完善,针对基层居民的需求,进行内容的完善,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需求。

第二,基层卫生结构做出了调整。基层卫生机构发生了变化,在医疗服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医疗服务的体系有了巨大的改变。

第三,基层卫生的发展方式做出了改革。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的方法以及所有制形式有了较为显著的改革,在所有制方面不再是单一的国有形式,增加了多元化的医疗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等。

2.2 我国基层卫生发展的现状

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服务的内容、基层卫生结构较为完善,能够较好的为基层人民提供医疗等服务。但是由于我国基层卫生发展较晚,受到城乡差距的影响,基层卫生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层卫生服务内容和方式陈旧,基层卫生部门为基层居民提供的医疗服务以及公共服务较为单一,只针对常见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检查设备较为稀缺,难以实现健康咨询等服务[4]。第二,基层卫生服务缺乏较为专业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行业的标准,难以制度化发展。与我国医疗服务相比,基层卫生服务的整体框架还未完善,不仅缺乏基本法律作为法制保障,同时缺少社会主义市场的管制制度。第三,我国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档案不及时的归档,经常出现档案的丢失、损毁、泄密等情况,日后的档案查阅时,无据可循,档案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基层卫生的发展[5]。

3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档案管理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基层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包括基层公共服务的提供。基层卫生服务为基层人民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基层人民提供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知识、康复工作、定期检查等服务。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不仅能够记录发展历程,同时还能够记录基层各项重大事件的发生,例如疫病的发生等,当以后再次发生时,能够查阅到处理方法。因此,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意义重大,对基层卫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基层卫生档案管理模式与提高策略

4.1 基层卫生档案管理主要模式

4.1.1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国家政府、卫生部门、地区政府等颁布的相关基层卫生的工作命令、决定、通知等文件材料;基层卫生部门工作、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等文件资料;基层卫生部门会议形成的文件资料;以及机构的人事档案,例如各单位的人员编制信息、人员变动信息等[6]。

4.1.2基建档案 基建档案主要是指基层卫生部门进行建造、租赁和管理办公、服务、医疗等机构的场所、设施中形成的各类文件,例如,图纸、数据、清单等材料。需要归档的主要资料包括:项目审批、同意的文件,设计图纸,工程管理的文件,设备管理的文件以及建设时产生的财务管理文件等。

4.1.3会计档案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各项活动时,以及政府进行的投资、补贴等会计业务活动时,都会形成账簿、凭证、报表、预算和核算材料等等。

4.1.4专业档案 专业档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卫生部门进行重大活动或者具有较大意义的发展时产生的有价值的图片、音像等文件,二是基层卫生部门在进行资源的引入、医疗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7]。

4.1.5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主要是指基层卫生部门人力资源的资料,包括编制人员的信息、人员变迁的信息、离退休员工的信息以及已故员工的信息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人事档案。

4.2 基层卫生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研究

4.2.1管理制度的创新 基层卫生的档案管理要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其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根据基层卫生档案的分类模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细化,进行专业化管理;其次,设立档案管理的监督部门,对管理进行考核;最后,制定良好的考核制度,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4.2.2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层卫生的档案管理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基层卫生档案管理,提升基层卫生形象。同时,管理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的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卫生档案管理水平。

4.2.3管理手段的创新 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基层档案管理管理手段的创新。基层卫生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能够将不同模式的档案、不同地方的档案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汇总,从而提高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的效率,同时还便于日后的使用。实现基层卫生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就要引进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培养现代化的专业人才。

5 结语

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健康等方面有了更高等需求。我国基层卫生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人们身体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则对基层卫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

参考文献]

[1] 李伟.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与应用浅探[J].金山(下半月),2011(4).

[2] 肖荣芬.探索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档案管理分类模式[J].兰台世界,2011(S2):56.

[3] 郑国萍,王慧莲.县市级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分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27):176.

[4] 苏志清.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卫生档案管理之中[J].办公室业务,2014(5).

[5] 谢红宾.关于卫生事业档案管理的思考[J].神州,201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