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术教师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实践了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全部美术课程教学,较好地学习和把握各年级教学重点、特点和难点,除了完成好每周18节工作量的前提下,还积极参与学校布置的各项临时工作等。
1、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授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要求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发展。平时虚心向前辈、老师们学习,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常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改进工作。
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积极投入新课改实践中,能以学生为主,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教学欣赏课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降低学生对绘画技能的要求,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运用感受、观察、表现及收集资料、小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尽可能尝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美术信息,开拓视野,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从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出置作业练习,并注重对学生作业过程与创新方面的发展性评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和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是懂得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想,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针对自身的工作查缺补漏,及时总结,见贤思齐,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美术教师改变自身教学行为的基本技能,是帮助教师不断取得进步,获得新能量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理性、自觉。因为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回顾,更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重新认识。教师自身的再评价和经验的逐步积累总结,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上实行的再备课。因为教师在对原来教学设计以及整个实施过程的再一次思考和梳理,不仅检测了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还积累了教学经验。为此,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和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独立性。为此,美术教师应该把教学反思当做自身教学的一种意识,用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反思教学的主要对策分析
针对美术教学工作来说,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确实需要及时反思,只有反思才能发现问题,然后找出短板,实现自身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反思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思方式,只要能取得进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就是值得提倡的。
1.及时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指教师在完成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的相关实践和设计进行回顾,同时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撰写在教案上,作为自己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从而在完善教案的同时起到改进教学的目的。而在教学后记中,教师主要记载的内容包括:首先,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精彩片段。美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在课前的备课阶段教师已经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以及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作了较为充分的设计,但所有的这些教学设计,也只有在课堂实践中、在师生互动合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精彩之处。其次,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课前教师的完美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可能会暴露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会与原先想象的结果相差甚远。所以,教学后记就是帮助教师及时找出“病因”、“病例”的好方法,从而便于教师能“吃一堑,长一智”。最后,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闪光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展示其思维认知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见解往往又是独特的,有创设性的,所以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较有见地的看法或观点,教师也应该及时采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将学生的“高见”及时整理,也是一个促进自己教学的好方法。
2.强化合作,交流教学心得
单独一人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同时也不易看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如果和别人交流对话就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与别人进行交流对话时,自己的思维可以更为清晰,同时克服了“当局者迷”的弊端。实践证明,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更能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深入思考。毕竟教学不是单人活动,反思也不仅是个体单独的行为,它同样需要群体的支持。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同事们在办公室里闲谈时,常常会提出一些较为棘手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对新教材中某个问题存在疑惑,问题一经提出,大家就开始相互探讨,许多问题都在这样的探讨、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同样的,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组每位教师每次听课后都会一起认真讨论该节课的优缺点以及得失。所以,近几年我组的教学成绩也较为突出。课后交流反思对于促进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3.重视理论研究,强化自身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学者即为研究者,已被每一位教师所深信。这也就说明,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授业者,更是一个研究者。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记录关键事件、关键信息,努力让自己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那些需要探讨、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通过自身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剖析以及整理和提炼,从而实现认识、实践、反思、再认识的过程,以便为学生探索出适宜其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所谓一周不学自己知道,一月不学同事知道,一年不学学生知道。为此读书学习应成为每一名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习惯。特别是教师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以及参加教学讨论会等方式,随时了解美术学科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以便真正做到能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做拥有知识的权威者,而应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重视写生训练
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贵在创新。如果把学生局限在教室内和课本里,让学生闭门造车,则学生必然思维板滞,缺乏创新意识。为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学生走向自然。美术教材中有大量内容需要学生在对大自然的观赏、概括、提炼和领悟中掌握。大自然的人、物、鸟、虫、雨、雪、冰、霜等自然现象,以及自己学习、生活中一些富有情趣的瞬间场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探索自然美、描绘自然美的情趣油然而生,这种欲望就是每个学生的创新欲望。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学生亲自观察鸟的形态、色彩等活动情况,使学生的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绘画中得到培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总是鼓励学生用“不断创新”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即在创作时,课本范图、教师范画只做参考,忌讳重复、照搬,树立学生“天天有新我,天天有新作”的创作信心。要求学生的作业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不要出现重复照搬、雷同等现象,尽自己最大能力,自己去构思、自己去设计创作。有的学生利用影绘的方法绘制了花朵、桃子、天鹅、爱心等构思新颖的图案,很有创新特色。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在日常绘画教学中得以提高。把启发教育作为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探索创新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从这种意义上说,启发教育便是一种创新教育。在日常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他们大胆学习和创作,并在关键问题上给学生一些建议,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其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这门学科在小学开设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为什么美术教学如此滞后呢?使作为副科的美术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无论是“五育”并举的传统教育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对于美术的教育始终没有放弃,而是越来越被重视。本人自从教以来,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制约因素:
1.学校重视不够
每所学校都按照规定开足开全各门课,但在具体操作中,农村小学很少是上足美术课的,在广大师生的认识里,美术课就是机动课。特别是在期末阶段,为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惜牺牲大量的美术课。
2.师资力量不完善
农村学校,大多数老教师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队伍里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有些教师连美术的门类都无法区分。甚至自己对美术一窍不通。在观念里区分不清什么是美术,实际上是在曲解美术,又怎么谈得上是美术教育。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课堂教学类型单一,导致学生的重视不够、兴趣调动不起来。学生对美术评价标准不清楚,处于自我探索与认知的状态,难免会出现走向误区或发展上的缓慢。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以应付作业而草草了事,在潜意识里并没有形成美的渴望与追求。
4.家长支持力度不够
家长对学生的支持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成败。大多数学生的家长不愿拿钱去购买学习用具,就是有一些学生想买,而乡镇上也没有。在美术课上最常见的就是一个本子,或一支笔,或一盒水彩笔,其他作画工具就微乎其微。当学生有一个好的想法和绘画欲望时,手头没有实施的工具。久而久之,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彻底抹杀了。
二、浅谈教学方法
美术这门学科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炫耀知识,而是与培养人的素质,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的学科。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我总结了几点方法:
1.注重类似游戏过程的绘画教学
对于小学的绘画课来说,必须把喜爱放在第一位。而画得好与不好是次要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和眼去感受潜藏在事物背后的东西,是培养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爱与感觉。让学生感受造型美术的乐趣、喜悦才是小学绘画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就不能以似与不似、抽象与具体为标准去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创作的愉悦过程,要是能通过绘画释放心情、消除忧愁、调解情趣,那么,美术教育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2.改革旧式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某些课题在农村无法开展,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就会上出不一样的特色课来。我们可以弄些泥巴来,让学生制作自己熟悉的牛、羊、鸭子、碗、杯、长城,我就和他们一起玩泥,何乐不为呢?
3.创造性的工艺制作课的教学
美术情境教学与讲授式、讨论式等传统美术教学不同就在于情感和情境上。我总结了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为以下几点:
(一)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情境教育使孩子在体验趣味的基础上,在探索中收获巨大的欣喜,激发成就感。
例如《眼睛想象旅行》的情境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坐在软软的靠垫上,随着音乐展开旅行。旅行中,小眼睛似乎长了翅膀,它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太阳和小鱼在一起游戏,小眼睛飞到了……看到了……又和谁在一起……孩子们还把自己的作品用儿歌说一说:小眼睛变变,变成了热气球的世界;小眼睛变变,变出小刺猬的乐园;小眼睛变变,讲述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从幼儿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有丰富的作品。
(二)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指南》艺术领域的核心理念是“以情感为纽带”。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纽带的驱动作用。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福娃啦啦队》,因为北京举办奥运会,孩子们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特别关注。教师抓住孩子这个情感,进行活动的创设。在活动中,从开始观看FLASH,了解福娃的由来,到紧张激烈地观看福娃比赛“实况”,到组建福娃拉拉队进行彩绘布置,最后创设游戏情境进行福娃大比拼。孩子们的情绪始终高涨,教师用情感做桥梁,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三)以年龄特征为前提,体现游戏性
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加好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初学画画时,经常可以看到画笔乱放、乱丢的现象,这样的习惯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游戏来纠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辽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老师创设游戏情境:“红、橙、黄、绿、青、蓝、紫”笔宝宝们要回彩虹家。和孩子们一边认识颜色、一边给每个笔找“家”,在这样的游戏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摆放画笔,慢慢地养成了习惯。
二、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为了让孩子更快乐的接受美术教育,让美术情境教学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美术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我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语言描绘情境
想象可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孩子谈话,创设与美术活动有关的情境,让每个孩子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在《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欣赏米罗的画的时候,就让孩子畅谈自己的感受。用语言的描述来表现情境,孩子的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这种语言带着感彩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的思维想象,从而使孩子进入特定的情境。
(二)以自然、生活展示情境
大自然中的感受、生活情境等都是创造的起点是灵感的源头。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多姿,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情、境。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导孩子去体验艺术的语汇、丰富创作的灵感是最恰当的。
例如美术活动《有趣的想象旅行》,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中所见所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老师以旅行贯穿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孩子在自己的想象旅行中才有了创作的根源,才会有更丰富的想象。
(三)以游戏展现情境
在孩子们心中,各种绘画工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色彩,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笔者开始了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在组织幼儿绘画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和叶子做朋友》,自始至终孩子都是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和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朋友,做游戏。首先用玩宣纸给叶子拍照的拓印的游戏;然后在印画画找秘密,玩添画的游戏;最后大家都很开心地下雨啦,体验晕染的游戏,每一个环节孩子都在“玩中学习,玩中作画”。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孩子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在活动中,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开始,让孩子一下子融入情境,充分传达直观的信息和情感;以表演的形式结束,孩子通过肢体可以更加自如更加愉悦的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情境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激情。
(五)以多媒体演示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电脑,创造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
《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的师幼合作创作范例这个环节就用到了多媒体演示情境这一策略。教师用电脑软件与孩子一起在米罗的画上进行再创造,画面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化静态画面为动感画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变为孩子边看、边听、边动手实践的全新教学情境,当孩子在美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时,自然会用心灵绘画,释放自己的潜能。
(六)以音乐渲染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747(2012)01-0097-01
美术绘画课要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画一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
经过多年来教学的实践,我总结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确定创境探究,个性表现的活动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育人的效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创造,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成效。
一 创设情境
教师是创设兴趣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活动单设计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很快了解,产生探究美术的欲望,明确美术学习的目标。
儿童在绘画的时候,有时会表现出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信心,教师就要帮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帮助其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在创新教学中,要使学生增强对自己作品价值的认识。
首先,教师要极大地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对学生的想象力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艺术创作的天地里。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进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造欲,有进行新的尝试的创新欲望。
其次,教师要以表扬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得以增强,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就避免了过分地自我批判。尤其对高年级学生,随着写实期开始和进行,对自己艺术表现的自我批评也增强了。一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便于过分地自我批判而疏远于艺术表现,从而抑制了自己潜在才能的发展。这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启发诱导,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不要怕失败,大胆地表现。
二 探究释疑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每个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伙伴们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相机点拨下,思维由浅入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示,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三 自我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像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比如,我在上《中国结》这一课时,我先介绍中国结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融的深刻意义。通过学习几种由简到繁的结形,并提高较广泛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与分析研究能力。
在上《远古的呼唤》时,我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记录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动作以及居住场景、装饰品、建筑等。学生在课堂作业时,脑海里使用了大量素材,可以尽情发挥和创作。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来表演一些剧情,让他们体验一下自己的劳动创造。在这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娱乐的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着美术活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美的创造法则和表现语言,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接触到美的真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747(2012)01-0097-01
美术绘画课要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画一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
经过多年来教学的实践,我总结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确定创境探究,个性表现的活动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育人的效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创造,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成效。
一 创设情境
教师是创设兴趣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活动单设计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很快了解,产生探究美术的欲望,明确美术学习的目标。
儿童在绘画的时候,有时会表现出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信心,教师就要帮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帮助其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在创新教学中,要使学生增强对自己作品价值的认识。
首先,教师要极大地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对学生的想象力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艺术创作的天地里。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进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造欲,有进行新的尝试的创新欲望。
其次,教师要以表扬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得以增强,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就避免了过分地自我批判。尤其对高年级学生,随着写实期开始和进行,对自己艺术表现的自我批评也增强了。一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便于过分地自我批判而疏远于艺术表现,从而抑制了自己潜在才能的发展。这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启发诱导,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不要怕失败,大胆地表现。
二 探究释疑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每个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伙伴们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相机点拨下,思维由浅入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示,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三 自我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像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比如,我在上《中国结》这一课时,我先介绍中国结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融的深刻意义。通过学习几种由简到繁的结形,并提高较广泛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与分析研究能力。
在上《远古的呼唤》时,我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记录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动作以及居住场景、装饰品、建筑等。学生在课堂作业时,脑海里使用了大量素材,可以尽情发挥和创作。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来表演一些剧情,让他们体验一下自己的劳动创造。在这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娱乐的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着美术活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美的创造法则和表现语言,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接触到美的真谛。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也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更是推动人们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小学生在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也不例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1.要打造一个有艺术氛围的课堂。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艺术氛围的营造对小学生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是讲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要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拿起笔,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如果小学美术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小学美术这一学科就跟其他理论课没什么区别。如果让小学生拿起笔,画一画,亲自感受美术这一学科,就会给小学生带来新鲜感、神秘感,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地挥笔作画,当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这无疑是对小学生的一种莫大的鼓励,一方面给小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要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小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要与小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营造自由的、民主的、尊重的、信任的、理解的、宽容的环境,只有这样,教师与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需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宽容,融洽相处,小学生才能形成自主的、自觉的学习意识,小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不受任何束缚的发展,才能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3.要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跃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和小学生互动,多联系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小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由,给予小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让小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用顾忌课堂纪律和教师的威严而不敢说话。小学美术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打造轻松的课堂,不让课堂的制度制约小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质疑。小学美术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小学生的发言和看法,要以鼓励为主,如果发现错误,千万不能轻易否定,要巧妙引导,这样既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又不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小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情趣。小学美术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小学生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的热情,激活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美术教师要关心小学生,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宽容小学生的缺点,善于发现小学生细微的进步,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更浓厚。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由于刚刚接触这一学科,只是对这一学科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94-01
当前,不少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依旧只重视对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此举扼制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甚至无效。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呢?这是每一位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内驱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偏重美术技能的训练转向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那么,教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旨,促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喜欢或讨厌美术课,而是他们想学但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从最基本的教起(如绘画的语言等),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美术知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自然会创作出超过原有水平的作品,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强学好美术的信心。第二,整合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美术源自现实生活,且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并不是神秘莫测的。第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特别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美术作品的活力和感染力。
二、前置“欣赏”,训练技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学时要帮助学生擦亮“眼睛”去发现“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仅靠传授专业知识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将“欣赏”进行前置,并使之与技法训练相融合,让学生在欣赏中发展审美能力,掌握美术技巧。
笔者的做法是:首先,精心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美的元素,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将文学、音乐糅合于美术作品之中,让学生感知美术的魅力,自觉地融入美术活动中。其次,合理安排课时,适当增加美术欣赏课,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例如,指导学生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它为什么具有那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将这些美的体验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再次,加强技法训练。平时,笔者严格训练学生最基本的美术技巧,如线条的表现、比例的搭配、色彩的浓淡等。在此过程中,注意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例如,对优等生,笔者重点训练他们学会想象、求异和创新;对中等生,重点训练他们先学会模仿,再进行改进、修饰和添加;对学困生,主要训练他们进行临摹和复制,如果有了进步,就让他们自己发挥。
三、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闭门造车”式的美术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美术教学一定要彻底改变封闭、圈养式的教学形式,采取与课标、课改俱进的新方法、新策略,实施开放式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画室,到校园、工厂、乡间等地进行实物写生,让学生在开放、灵动的情境中创作。例如,教学《春天的畅想》时,笔者组织了课外写生活动,笔者先集中学生,并明确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他们可到乡村、田间、校园、公园等实地写生,亲眼看到春天里万物的复苏和变化,感知春的气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样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乡土美术融入课堂,引入一些乡村工艺和民间艺术,如泥塑、编柳、打草鞋、发绣等,带有乡土气息的美术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史和美术史,能拓宽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美术教学评价应符合班级中各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自己的美术学习情况,特别是急需改进的地方,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实施多元化评价,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间的互评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 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2.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4.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 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 头是什么样? 耳朵是什么形状? 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5.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6.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面上,制作出立体的蝴蝶、小鸟,再根据整个画面的需要,图上艳丽的颜色。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每一个活动应充分考虑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1.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以往的绘画工具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这些材料色彩艳丽,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单一。不妨尝试下边简单易得的工具,如我们把卡纸换成光面的挂历纸或者有机理效果的皱纹纸,美术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绘画的形式,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美术环境的创设。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例如,让幼儿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可以拿来一盆植物,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看看植物在四季中是如何变化的。
4.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怎样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呢? 例如,折纸示意图幼儿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三、适当的激励,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
俗话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也是一种教育,在夸奖中孩子会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夸孩子呢? 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鼓励教育?
1、多种鼓励相结合
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很奏效,它会让孩子信心倍增。动作鼓励。如点头微笑,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一种认可,孩子在有挫败感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微笑,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实物鼓励。一块糖,一个小粘贴都是很好的奖品。在美术教育中,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每个时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展览的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2、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教师给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时要注意该目标的可执行性,不要是空想或不切实际,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好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例如,让儿童临摹一些一笔完成的小动物图形,其中包含了简单的几何形体,孩子多加练习都可以顺利完成。孩子达到老师规定的目标后,再稍微给孩子增加难度,这样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会让孩子容易达到,并且让他们懂得没有随便取得成功的道理。
3. 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是不依靠外部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要求教师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在对孩子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我”改为“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是最好的奖品。
四、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给学生最大的鼓励,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当学生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并尝试去做时,尽管他的画可能不太好,我们也要给学生最大的鼓励、支持,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肯定的微笑,对学生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奖励了。学生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内心便增强了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表现能力,表现的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内容经常是我们看不懂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信心,引导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画,耐心地去发现他们作品中独特的内容。有的教师看到学生到处乱涂画,往往忍不住会粗暴地训斥:“画的什么画,弄得到处都是,脏死了。”或者说:“你画的难看死了,什么都不像。”还有的教师甚至一气之下把“作品”撕个粉碎。殊不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就会这样一点一点被残忍地抹杀了。赏识孩子,鼓励孩子,师生应多沟通,站在平等的立场,让学生找到感觉,发挥所想。
二、提供充足条件,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就一个物体而言,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去操作,总结其特点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小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教学《我帮妈妈做个菜》一课中,我先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在家观察父母做饭时的情形。比如,炒菜时锅是怎么样的,手是什么样的,站着的姿势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有能力的可以亲手尝试一下做菜的情形,这样会记得更牢。上课时,学生个个争先恐后介绍着自己在家做菜的情形,通过讨论,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然后再加以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都画出来。使学生舒展心灵,尽展潜能。学生画出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炒菜的、切菜的、洗菜的、拿铲的等,特别的形象。这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创设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前提。但不能只停留在任凭其自发学习对创造力的自信与欲望的基础上,而是要求教师倾注教学才智进行培养,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探讨独特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发地动脑、动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让他们摆脱现实的束缚和局限,来表现出超自然、超客观、超逻辑的自由,创造出绚丽奇妙的世界。例如在教学《画书包》时,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大家都能说出书包的形状,再通过表演,教师演示,学生画书包的积极性就被激发了,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让学生自己来当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一个大家喜欢的与众不同的书包吗?再请其他同学参与评价,展开想象发表意见,创造思维被打开了,再让他们自己动手画画,创造能力就在欢愉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发挥出来了。
四、让学生尽情地涂画
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涂画的机会,不要拿正规的绘画练习来限制他。
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我经常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画画的兴趣。例如:学画《动物脸谱》设计活动中,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学生齐声说:“是兔子帽。”接着我就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帽子是哪来吗?”学生说:“从大街上买的。”然后我说:“这是我自己做的,可惜我们只有小兔子这一种,今天就请小朋友来设计几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脸谱,我们来做游戏吧!”
在这种绘画游戏中,学生才会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才能尽情发挥自己的内心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60-01
美术教学作为一门个性化的教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最基本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学生大多存在差异,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上,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特长,使每位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就高中美术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1.美术教学中强调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教学中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教学中强调学生个性差异,不应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学习美术,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风格等需要,不进行"千人一面"的教学,让学生能在美术课程中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给予学生感悟、理解,对他们进行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教育,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美术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教学实践中,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以及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对美术审美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校,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对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带来了影响。这样,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到学生个性差异,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不致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从根本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时教师要发掘学生优势,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兴趣、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并要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同时充分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强调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帮助学生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使之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里实现自身价值。
3.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师不仅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还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全纳效能观、发展观和评价观,美术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以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从而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3.1 预习的要求。预习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要的环节,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调动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应该根据高中美术教学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