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0: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校开学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21年河北张家口市小学秋季开学时间目前,全球疫情还在肆虐,国内疫情也呈多点偶发态势,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压力依然很大,为持续做好全市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实现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科学安排、统筹推进,现就做好我市2021年秋季学期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开学时间
(一)全市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9月1日起开学。
(二)各级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开学安排,由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部署。
未经批准,任何学校不得组织提前返校、提前开学或提前军训。
教职工和学生返校报到条件(一)低风险地区师生员工可返校报到。
(二)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以及开学前14天内有出现阳性感染者的县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暂不返校报到。
(三)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现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暂不返校报到。
(四)有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的教职工和学生暂不返校报到,待治愈后,经学校批准并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
(五)目前仍在境内的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同步开学。目前仍在境外的来华留学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新生不报到。
对暂不返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学校要建立台账,准确掌握其健康状况和旅居情况。
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一)制定秋季开学工作方案。各县区、各学校要按照“一县一策”、“一校一案”的要求,在认真总结以往开学复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等。要制定学生返校报到专项工作方案,在校生较多的学校要分年级、分班级合理错时返校,并科学设计报到程序,简化优化报到流程,既要杜绝校园外家长聚集,又要杜绝校园内学生聚集。有条件的学校要安排志愿服务人员协助学生办理开学手续,协助维持返校秩序。
(二)持续做好师生健康监测。自8月17日开始,各学校要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每日健康状况监测并建立台账,做到一人一档。在外省市非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要尽可能于开学前14天返回我市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各学校要准确掌握开学前14天师生的旅居史和身体健康状况,严禁自高风险地区返回后直接返校,严禁师生带病返校。学校师生要在开学时上交《个人14天健康登记表》。
(三)加强应急演练。各学校要认真总结以往开学的成功经验,健全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处置预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确保相关岗位人员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应知应会、熟知熟会。
(四)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各学校要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对于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洗手液等常用物资要备齐、备足,按照先购先用的原则使用,并及时补充,确保疫情防控物资满足学校日常所需。
(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学校要在开学前进行一次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对校园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洁,不留死角。落实好校园清洁消杀常态化机制,由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负责校园特定场所的定期通风和消杀。
近些年来,我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每万人口中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在全国名列第三,但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待提高。为此,自治区教育厅把新课程实验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给予了高度重视。新课程实施前,《宁夏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政府办公厅向全区转发,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多年来,我区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着按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尖子班”“重点班”和普通班,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尖子班”“重点班”的做法,这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而且与新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不符。为此,从200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自治区教育厅专门发出通知,不许任何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划分或变相划分“尖子班”“重点班”,这项规定的出台,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新课程实验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考试和评价改革,尤其是高考和高校招生以及对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成为影响和制约课程改革深化的最大问题。为此,教育厅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和《宁夏2007年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以及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实施意见》、新的毕业标准和学籍管理规定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测,其中,对学校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建立学校学生学业水平相对进步率的评价制度,即对每个高中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和毕业升学成绩的相对变化进行比较,以此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改变了以往只以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片面做法,有利于调动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学校间的公平竞争,力求通过评价改革将落实课程方案、推进新课程实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评估高中办学的重要标准,保证新课程实验健康发展。
二、加强业务指导,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前,教育厅组织成立了6个实验工作项目组,针对新课程实验工作所要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论证,经过10个多月的努力,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针对我区实际,涉及学校实验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统,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将“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各项目组的研究报告、学校案例汇编成《宁夏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南》发至所有高中学校,成为全区高中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依据和规范。开学前,针对学校课程编排等准备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教育厅组织相关人员巡回各市,召开所有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参加的工作会,面对面研究问题,指导工作。
新课程实施后,为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教育实践的深刻变化,研究解决课改中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问题和困难,自治区教育厅结合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关问题的通知》《必修课课堂教学指导意见》《选修课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学校平稳进入实验、保证开学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健康推进。
三、以学校为实验主体,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学校是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主体。新课程实验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深刻变革,对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为帮助学校尽快适应新课程,保证实验工作顺利实施,教育厅既制定较为系统的相关方案、意见,开展一系列针对实际的研讨活动,加强对学校实验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又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倡导根据学校实际实施新课程,在课程安排、学分认定等具体要求上,放权学校,不强求一致搞“一刀切”,鼓励学校自主创新,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和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机制,借新课程实验契机,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新课程实验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一是社会对新课程的理解、认同与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反差,尤其是单纯以升学成绩来评价教育、评价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增加了教育部门和高中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压力,既要进行课改又要保证升学率,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很困难。
二是新课程改革力度大,对学校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学校适应起来存在许多困难,要有一个渐变过程。
三是教师的质量、数量和结构与新课程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课程资源还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个别选修课目前教师还开不了;学校普遍反映受编制的影响,教师数量不够、工作量大;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新开课程师资不足。除教科书外其他的配套教学资料出版发行滞后,许多学校教室、实验室、设备、设施等与新课程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随着选修课的全面推开,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四是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认识有误区,使我区学校间的实验工作进展不平衡。因为认识不到位,有些管理者尤其是校长,把课改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不做实质性的改革,对发展中的问题不积极想法解决,而是抱怨和等靠。有些教师从一开始就关注、等待高考考纲的出台,认为没有高考考纲教学就没有方向。
五是高考方案的负面影响。不制订高考方案,则无法消除学校和师生、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就会影响和制约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而一旦高考方案出台,就会造成有些学校和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走上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单纯应试的老路,最明显的影响是将文理分科提前到高一下学期,而且学生在文理科内的选修课由学校按照高考要求统一安排,使部分选修课成了变相的必修课,这样必然会使新课程实验“变味”,使实验走上歧途。
六是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师资、场地、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和学校不够重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开设情况不够好。
1 计算机专业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计算机专业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是在中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进行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等10几个省市已经在2012年启动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很多国内外的教育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文献[1]指出要在中职升本科项目中明确技术本科与普通本科的错位发展,确定了以技术培养为核心,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高素质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3]。“3+4”项目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招生机制、转段机制、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和尝试。
在国外,中专学校的毕业生可以升入本科攻读学士学位,甚至可以攻读硕士和博士,这样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美国以社区学院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办学和企业的关系比较密切,专业的设置是根据企业的需求,还有相关的董事会进行监督。董事会不仅起到监督的作用,还可以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另外,由于美国有完备的学分认证系统,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能够进行有效的衔接。德国主要教学模式有双元制,企业和职业学院进行合作,引入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形成双元制业教育与双元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使得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4-5]。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提出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继续教育、双元制高等教育的3级体系方案。澳大利亚推出TAFE这一终身教育体系,公布全国统一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把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及高等教育各部门所颁发的资格证书纳入体系。回看我国的普高教育和中职教育,则发现长期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尴尬局面,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偏低,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2 计算机专业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的研究内容
教师要立足“中职升本”教育的特殊性和培养定位,积极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实施并广泛征集各方面的经验和建议。根据反馈信息,我们对计算机专业“3+4”分段培养模式的招生机制、转段机制、衔接机制、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计算机专业“3+4”分段培养模式。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1)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贯通以及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教师可对美德澳等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贯通和衔接进行比较,分析各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实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为我国建构多元化职业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借鉴。美国的社区学院办学以校方为主,与企业取得紧密联系,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专业。德国以双元制为主要教学模式, 将卓有成效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与企业及职业学院合作,构建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双元职业继续教育的体系,为接受过职业教育的青年人提供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
2)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教师可在“3+4”分阶段培养模式下,设置本科与中职无缝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学校共同讨论形成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计算机实践创新能力和较高社会适应性,能够胜任社会发展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3)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转段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根据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南京晓庄学院组织合作中职院校,成立转段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具体工作部门;负责转段考核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并且共同研究制订转段升学考核方案,明确课程考试、过程考核、综合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4)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招生计划和录取工作的完善。
教师可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招生制度,将职业教育考试招生纳入学校的招生考试规划中,扩大计算机专业“3+4”项目的招生规模;继续完善录取工作,招生就业处领导直接参与“3+4”工作小组,做到录取工作的公正和公开。
5)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的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
教师要加强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的教育科学研究,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目前,“3+4”项目教育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很不足,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需要积极推进职教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展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3 计算机专业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的转段升学实施方案
3.1 “3+4”分段培养模式的实施原则
(1)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的原则。转段升学考核要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考核内容要重点体现前段教育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体现后段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保证培养的连续性、衔接性和贯通性。
(2)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原则。转段升学考核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升学考试制度;要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重点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改革,着力加强学生文化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考核,探索推进文化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的融通。
(3)公平公正的原则。转段升学考核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完善制度设计,强化信息公开,优化过程管理,切实保障转段升学的机会公平、程序公开和结果公正。
3.2 “3+4”分段培养模式的组织实施
(1)D段考核工作在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由本科院校成立转段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转段考核、综合评价、面试等工作。
(2)各前段学校均要成立相应转段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转段考核的组织、协调和有关善后工作。转段考核领导小组由分管招生、教学、纪委工作的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3)各后段学校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转段考核测试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各相关专业要按要求认真制订并及时公开考核具体工作方案,严格考核程序,严密组织考核各环节工作,及时公示考核测试结果。每个阶段的过程考核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应及时报本科院校备案;综合考核结果及时通知考生本人。
3.3 “3+4”分段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
1)文化课基础考核。
(1)文化课程统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分别于第2学期末和第4学期末进行统考,统考一般由市职业教育教研室组织。
(2)文化基础课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学习期间各类主要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文化课课程学期或学年总评成绩不及格者,可在下一学期开学两周内给一次补考机会。补考由学生所在的前段学校组织,非统考课程补考试卷由前段学校负责,统考课程补考试卷由市职业教育教研室确定,补考试卷难易程度与正常考试相当,不降低标准。补考成绩60分及以上者按60分计;60分以下者按实际成绩计。
2)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考核。
(1)每个专业确定1门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组装维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参加市级统考;特殊情况下也可由本科院校与市职业教育教研室联合组织。
(2)每个专业确定2门或2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参加本科院校组织的统考,专业核心课程统考时间根据教学计划确定。专业统考课程总评成绩要求达到70分以上。其他专业课程考核由前段学校自行组织,本科院校负责督查指导。专业课程过程考核成绩的认定标准参照文化基础课程成绩认定标准。专业课程总评成绩不及格者,可以在下学期开学两周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非统考课程补考卷由前段学校负责,统考课程补考试卷由本科院校负责,补考试卷难易程度与正常考试相当,不降低标准。
(3)职业技能考核。至少获得1个本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英语通过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B类考试或公共英语二级考试;计算机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或获得劳动部OSTA中级操作员证书。
3)综合评价。
在全部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考试都合格的前提下,教师可对进入试点项目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①德育考核合格,占综合评价成绩的20%(前段学校负责);②专业实习成绩合格,占综合评价成绩的20%(前段学校负责);③面试考核成绩,占综合评价成绩的45%(本科院校负责);④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占综合评价成绩的10%(按普通高考要求,在第6学期的3月份到指定医院体检);⑤参加过1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占综合评价成绩的5%(前段学校负责)。
进入试点项目的学生只有综合评价达到70分以上,方可转入本科院校就读。对于其中任何一项考核未达标者,如果学校下一届开设相同专业项目试点班,可转入下一届试点班学习;如果学校下一届未开设相同专业,则以中专学历毕业。
4 结 语
“3+4”分段培养模式以构建纵横贯通、立体型、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了“统筹规划,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探索系统培养人才体制,加快形成现代职业、学历一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增强了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输送功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国琛, 邓长辉, 彭绪梅, 等. 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实践探索――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14(12): 8-11.
[2] 夏建国. 技术本科教育概论[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8: 122-123.
中图分类号:G64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3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而建设结构合理、队伍稳定、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高等院校优秀教务秘书队伍,是保证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教务管理得以完善的一支重要力量,亦是高校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保障。
一、教务秘书的主要职责
教务秘书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分管领导进行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和处理日常教学事务。其工作对象包括二级学院的教师、学生、领导,学校教务处管理人员等,由于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特点: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且繁杂琐碎、工作强度较高、责任性较大。教务秘书主要工作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教务秘书应协助教务处、学院领导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教学计划,配合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制定各年级学期开课计划,按时下达教师开课任务书;编制学期课程表,将课程表及时发给学生,并督促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上课;了解教师、学生上课情况,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如每门课程是否按授课计划进行讲授、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再写出详细的检查报告送教务处。出现问题时,教务秘书一定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些工作大都是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但教学秘书是具体的执行者,实践着领导的决策,责任可谓重大。
2.学生学籍管理。在开学初期,教务秘书需负责学生入学报到注册及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及时上报学院分管领导和学校学工处,以便学校及时与未报到学生取得联系。学生在学习阶段如需办理免修课程、转专业、交换生、插班生等手续,教务秘书需与教务处联系,经批准后办理具体手续。学生毕业阶段,教务秘书应对应届毕业生毕业与授予学位资格进行严格审核,按时上报教务处,并协助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发放毕业、学位证书。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给教务秘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只有认真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秩序地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考务及学生成绩的管理。教务秘书在学期末应及时制定和上报考试安排表,安排监考老师,落实考试地点,并审查学生考试资格,办理学生缓考和缺考。考试结束后督促并协助任课教师按时上报学生各科考试成绩,做好成绩的记载和归档。另外,教务秘书还要协助教务处做好学校各类统考的考务工作。
4.教学档案的管理。教务秘书需收集各种教学信息,管理各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进度表、教师任课表、教学质量调查表等教学文件;各班级排课、考试、学籍等文件需及时立卷和归档,并做好教学文档材料的移交工作。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将有利于发挥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但大多数教务秘书所修专业不是档案专业,因此缺乏对资料的有效分类和归档意识,在这一点需加强。
二、教务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在高校持续扩招和普遍实行学分制的新形势下,教务秘书岗位承担的工作量显著增加,工作政策性进一步加强,将教务秘书岗位视为“办事员”的观念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应具备以下素质:
1.发扬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教务秘书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这是教务秘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务秘书首先应以教师、学生为中心,提高服务意识,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并得到别人对自己服务的尊重。但各个教师的年龄、职称、性格均有所不同,各年级学生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性格亦不相同,这使教务秘书的工作增多,服务难度加大,易产生厌倦烦躁的不良情绪,甚至会在工作中产生差错。这时,教务秘书必须本着真心诚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急教师所急,解学生所难的思想意识,来适应和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事物,做到有条不紊,才能赢得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尊重和支持。
2.树立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教务秘书首要任务是将学校、教务处、学院等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关规定及各项通知,及时准确地通知到学院各教研室、各位教师以及全院学生。反过来,教务秘书又掌握着教师的教学情况、科研工作量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在内的第一手资料,对广大师生的意见、要求、现状最了解。因此,教务秘书应具备高度责任意识,及时将相关信息资料统计汇总、归纳分析并反馈分管领导,使之能够全面了解师生情况,便于做出进一步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将涉及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只有把教务秘书岗位作为自己追求的事业,事事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用百分百的热情,积极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才能保证学院教学工作井然有序。
3.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组织要持续发展,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即单位中的成员均应信守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视其为某个阶段或为达到某个简单目标而进行的短期工作。教务秘书由于其岗位的特殊性,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应该系统的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知识,如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利于认清和掌握行政规律,妥善处理教学、科研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处理好新时期的各种问题。对于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需不断总结、分析并进行一定的创新,这将有利于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务秘书的管理对象是具有一定职称和知识的教师和学生,所以作为教务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才能,才能担负起组织、沟通、协调教学这项重任,使各项工作与全校工作有机结合,有序地开展。另外,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应加强与其他学院秘书在教学、科研、竞赛等多方面工作进行交流,主动与其他教学秘书成为协作伙伴,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方法,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4.统筹规划的全局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管理工作,既有教学档案管理的静态工作,又有学籍变动、成绩变更等动态管理工作,同时既要协助领导管理教学,又要处理教学方面的具体事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还要负责处理上级临时交办的工作,因此教务秘书工作极其繁杂,这就要求教务秘书应具备较强的统筹规划素养,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科学统筹,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才能有条不紊地保证教学过程各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避免工作冲突和人浮于事的情况发生。
5.要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作为一所高校,教学质量是生命,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质量是灵魂,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而教务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工作中,教学秘书要提出质量监控工作方案,及时、准确、全面、周到地协助学校教务处对本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保质保量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三、结语
教务秘书是高校里一项平凡而不可少的工作,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将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因此,只有充分肯定教务秘书工作,并培养其服务精神、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和质量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才能在高校建设一支稳定精干的教务秘书队伍,促使高校教学管理向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浅谈院系教务秘书的素质与能力[J].教育探索,2011,(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