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0: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描写花的四字词语

篇1

花团锦簇 花好月圆 花花公子 花天酒地 花言巧语 花枝招展 花飞蝶舞

花容月貌 花花世界

奇花异草 花花公子 如花似锦 生花妙笔 绣花枕头 春花秋月 风花雪月

犁花带雨 奇花异卉 花花世界 如花似玉 借花献佛 移花接木 落花流水

眼花缭乱 天花乱坠 心花怒放 昙花一现

月夕花朝 月下花前 月圆花好 春暖花开 柳暗花明

闭月羞花 妙笔生花 火树银花 击鼓传花 锦上添花 口舌生花 明日黄花

披红戴花 水性杨花 水月镜花 铁树开花 头昏眼花 走马观花 枯树开花 雾里看花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篇2

一、易读错的字

霎(shà)时

大堤(dī)

盼(pàn)望

逐(zhú)渐

翻滚(gǔn)

顿(dùn)时

地震(zhèn)

稻穗(suì)

风俗(sú)

庄稼(jia)

跃(yuè)出

归巢(cháo)

霸占(zhàn)

睡眠(mián)

坠(zhuì)落

半明半昧(mèi)

人声鼎(dǐng)沸

山崩(bēng)地裂

二、易写错的字

犹:下边是“尤”,不是“龙”。

卵:左右两边里面都有一点,不要丢了。

稼:左边是“禾”,不要写成“木”。

三、会写词语

潮水

据说

大堤

宽阔

盼望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地震

霎时

余波

奇观

农历

依旧

淘洗

牵手

庄稼

风俗

跳跃

葡萄

水稻

成熟

柔和

满意

招待

传说

一堵墙

鹅卵石

山崩地裂

人山人海

齐头并进

坑坑洼洼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依旧—依然

顿时—立刻

霎时—刹那

犹如—仿佛

宽阔—广阔

笼罩—弥漫

屹立—耸立

颤动—震动

淘洗—清洗

柔和—轻柔

跃出—跳出

奇妙—美妙

新鲜—鲜嫩

霸占—强占

纳凉—乘凉

静寂—寂静

微小—细小

模糊—朦胧

漫天卷地—铺天盖地

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七、反义词

宽阔—狭窄

明亮—黑暗

美丽—丑陋

奇妙—平常

新鲜—陈旧

静寂—喧闹

微小—巨大

模糊—清晰

风平浪静—风号浪涌

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摇摇欲坠—根深蒂固

八、词语搭配

(宽阔)的钱塘江

(柔和)的月光

(高高)的点苍山

(明亮)的月盘

(细细)的溪水

(灰白色)的鹅卵石

(可爱)的小水塘

(新鲜)的花瓣

(密密麻麻)的星星

(静寂)的夜

(星群密布)的蓝天

(半明半昧)的星

(洒满月光)的小路

(漫天卷地)般涌来

九、词语归类

1.

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人山人海

人头攒动

车水马龙

万人空巷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人满为患

2.

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锣鼓喧天

莺声燕语

婉转动听

3.

形容情况危急的四字词语:摇摇欲坠

迫在眉睫

十万火急

千钧一发

险象环生

四面楚歌

火烧眉毛

4.

AABB

式词语:坑坑洼洼

闪闪烁烁

隐隐约约

恍恍惚惚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2.

拟人句

(1)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4)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3.

排比句

(1)……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2)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微信搜索:优秀教师之家,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综合整理和编辑:优教之家团队

篇3

一、易读错的字

湖畔(pàn)

聒(ɡuō)耳

忧愁(chóu)

停泊(bó)

王孙(sūn)

睡眠(mián)

黎(lí)明

漆(qī)黑

红晕(yùn)

凛(lǐn)冽

降临(lín)

心旷神怡(yí)

和谐(xié)

拨(bō)动

规律(lǜ)

狭窄(zhǎi)

榕(rónɡ)树

树桩(zhuānɡ)

宝塔(tǎ)

应接不暇(xiá)

倏(shū)忽

袅(niǎo)袅

嫉(jí)妒(dù)

瓷(cí)器

掬(jū)着

二、易写错的字

孙:子字旁的第三笔变为“提”。

榆:左窄右宽,“

”要扁宽,下边有一短横。

幕:上下结构,下面是“巾”。

黎:上下结构,上面的右边不是“勿”,下面不是“水”。

漆:右下角是“”,不是“水”。

免:不要多写一点。

桨:上下结构,下边是“木”。

暇:左边是“日”。

三、重点词语

王孙

停泊

发愁

寒山寺

榆关

河畔

黎明

红晕

彩云

漆黑

愈发

闲逸

凛冽

朦胧

未免

萤火虫

大雁

炭火

火盆

走廊

窠里

船桨

榕树

纠正

树桩

灯塔

抛开

陆续

白茫茫

不可计数

涨潮

树梢

画眉

翩翩飞舞

夜幕

降临

心旷神怡

应接不暇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随意—任凭

夜半—半夜

相思—思念

故园—故乡

黎明—拂晓

漆黑—乌黑

凛冽—寒冷

朦胧—蒙眬

渐渐—逐渐

茂盛—茂密

留恋—眷恋

照耀—照射

陆续—连续

满盈—充盈

倏忽—忽然

嫉妒—忌妒

面面相觑—瞠目结舌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翩翩飞舞—翩翩起舞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七、反义词

归—去

此—彼

静寂—喧闹

茂盛—枯萎

热闹—冷清

逼近—远离

满盈—亏缺

嫉妒—欣赏

面面相觑—从容不迫

不可计数—寥寥无几

八、词语搭配

春芳(歇)

王孙(留)

浣女(归)

清泉(流)

渔舟(下)

霜(满天)

(红紫)的彩云

(蒙蒙)的细雨

(漆黑)的暗夜

(朦胧)的微光

(凛冽)的清晨

(熊熊)的炭火

(闲逸)的心情

(明亮)的月夜

(兴奋)地叫

(缓缓)地动

(注意)地看

(灿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粗粗)的桂树

(疏疏)的枝叶

(无边无际)的天空

九、词语归类

1.AABB

式词语:

急急匆匆

隐隐约约

轰轰烈烈

浩浩荡荡

郁郁苍苍

恍恍惚惚

2.AABC

式词语:

翩翩飞舞

孜孜不倦

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默默无闻

栩栩如生

3.

与鸟有关的词语:

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倦鸟知返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莺歌燕舞

4.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不可计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数以万计

多如牛毛

数不胜数

5.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秋风萧瑟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层林尽染

北雁南飞

6.

数量词语:

一(只

)船

一(个)朋友

一(支)乐曲

一(株)榕树

一(片)绿叶

一(种)气息

一(条)小河

十、句子积累

1.

静态描写的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2.

动态描写的句子: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

动静结合的句子: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渔歌子》。

2.《古诗词三首》中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四季之美》中知道每个季节最美的具体时间及特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的动态描写。

4.《鸟的天堂》中知道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篇4

引言

《秘密花园》语言简易,老少皆宜,该书曾先后多次出版,并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话剧等。他的译文也有很多版本,本文将以李文俊先生的译文进行赏析,从而得出一些儿童文学的翻译方法,以便以后更好地去翻译儿童文学作品。

一、标题翻译

每一章节的标题翻译是一本小说的关键,因为标题翻译不好就会失去很多读者,尤其是儿童年纪尚小,在认知和心理方面很多都不成熟,他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挑选东西。所以译者在翻译标题的时候尽量采用简单易懂和生动活泼的字词来吸引儿童的阅读欲望。例如李文俊先生把第二章译成“玛丽小姐倔乖乖”,乖乖这个叠词一用,就显得十分的活泼生动。再看第六章标题“是有人在哭嘛――是真的嘛!”,此处运用一种对话的方式将小朋友们迅速带到小说情节里面。类似的翻译方法还运用在第十二章“我能有一小片地吗?”,第十三章“我是科林”,第二十章“我会一直――一直活下去的”。这么翻译小说的标题,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能让小朋友们爱上阅读,有继续读下的欲望,满足小朋友们强大的好奇心。

二、四字词语

要想翻译好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个关键的地方就是在选词方面。因为我们要考虑到阅读主体的特殊性,儿童的词汇量较低,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切忌使用一些过于深奥和拗口的词汇,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词语,四字词语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小朋友们既能很快理解也能朗朗上口。例如李文俊先生在第一章节中对玛丽的人物形象描述中译到“她一张小脸尖瘦尖瘦的”“身子也是又细又瘦”,还有“病病歪歪”“跌跌撞撞”“藏藏掖掖”“慌慌张张”。这些词都是日常中常用的,都是些很简单的词汇,而且采用叠词后更符合小朋友刚刚学会说话,很多词不会表达的生理和心理一个发展阶段。当然这些词也能让译文的画面感更强,也更便于儿童们阅读。

三、生动活泼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都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一部好的儿童小说一定是通过各种文学技巧使得文字充满着生动活泼的氛围,深深吸引着小朋友们。

1.对话。大多儿童文学作品都采用对话这种方式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这样能让儿童理解和接受,也更口语化。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尽量采用对话的方式重现原文的风格和特色。

例如:“Is it so very bad? Oh,is it?” Mary heard her say.

“Awfully,” the young man answered in a trembling voice.

“Awfully,Mrs. Lennox. You ought to have gone to the hills two weeks ago.”

“Oh,I know I ought!” she cried.” “I only stayed to go to that silly dinner party. What a fool I was!”

李译文:“真的是这么槽糕吗?哦,真的是吗?”玛丽听到她这么说。

“糟糕透了,”年轻人回答说,声音都有点颤抖了,“糟糕透了,伦诺克斯太太。你是应该两星期前就进山区去的。”

“唉,我知道我本该早些去的!”她喊道,“我不走仅仅是想参加那场愚蠢的宴会。我真是傻到家了。”

通过原文和李文俊先生的译文对比,我们看出,译文还是很好的再现了原文的风格和特色的。继续采用对话的方式呈现,既能做到文字的口语化,也能丰富文字的生命力,使得文章更有剧情性。

2.细节描写。小说尤其是儿童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和设定的人物都较多,如果对于事物和人物过于简单的描写,就会造成小说的空洞和无趣,所以对一些细节进行润色的话很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饱满。例如李文俊先生对于任务的描写之详细:“这女人长得壮壮实实,脸颊红扑扑的,一双黑眼睛非常锐利。她穿一条深紫色的长裙,外面披一袭带流苏的黑丝绸斗篷,头上戴一顶饰有紫丝绒假花的黑帽子,她头一动,那些假花便跟着颤个不停。”译文先是通过对人物得五官描写再到着装打扮的描述,十分详细,通过使用颜色词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表达出来了,使得人物形象十分饱满。而且通过一些词语对一个人物的描述,也能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这个角色的人物设定。

3.夸张。作者写文学作品就是为读者服务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要时常考虑到自己作品的阅读主体的需求和特殊性。儿童小说就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为他们的阅读主体大多是6-12岁的儿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发展不成熟,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成人不一样。其中区别最大的就是他们都十分的天真,经常天马行空,所以他们更偏爱一些夸张的东西。所以要想完成一本较好的儿童小说的翻译,也要多尝试用夸张的手法。比如“那她还真得脱胎换骨才行呢”“我的天呐!她真是个不起眼的小东西”。

四、结语

通过对《秘密花园》李文俊先生翻译版本的赏析,我们可以明白,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需要在了解和掌握原文意思和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到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同时让儿童接受和喜爱。

篇5

(一)关于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呜沙山东麓。莫高窟上下最多有五层,南北长约1680米,高50米。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相传一位法名乐樽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有壁画和雕塑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如果将莫高窟的壁画展开排列起来,长度可达30千米,仿佛一座巨大的“墙壁上的图书馆”。二十世纪初,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公元4~11世纪的经卷、文书、文物等6万多件,世称“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但是,因为清王朝的衰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莫高窟有上万件难已估价的珍贵文物被外国人掠走,现在它们静静地躺在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中,这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莫高窟实在是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

(二)关于《莫高窟》

课文《莫高窟》用515个文字(含标点)极其简洁而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记录着民族耻辱的藏经洞,展现出这一艺术宝库独特的魅力,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文脉络分明,结构清晰。从全篇看,作者先总体介绍莫高窟,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完好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分述其艺术和历史,最后总结全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可分为3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它的概貌。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再现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历史,唤起学生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总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文的构段很有特色。从整篇来看,课文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叙述。就每一个自然段而言,同样也是运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如课文第2自然段,首先点明莫高窟保存了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接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具体描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然后细写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最后用“栩栩如生”和“啧啧赞叹”来赞美莫高窟精湛的艺术。再如第3自然段。它同样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从总体上介绍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描写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然后集中描写壁画中的典型代表“飞天”,展现敦煌的壁画艺术;最后总结:看着这些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课文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课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让人身临其境,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如:“敦煌莫高窟是西北的一颗明珠。”开篇定性,将莫高窟比作西北的明珠,自然地唤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再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一连用上五个排比句式,描绘了飞天多姿的形态,铿锵有力,余音绕梁。二是课文运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旬,将上下文有机联结起来。最为典型的是“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承接上文的彩塑,引出下文的壁画,使得课文由彩塑自然过渡到壁画部分。三是整篇课文语言简洁、精炼。课文多处运用了四字词语,如描绘彩塑就用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它们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彩塑的特点,而且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韵味。再如对于记录着中国人民耻辱的藏经洞,关于这一段的历史,作者仅用了这样的25个字,“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就对文物流失的原因和结果作了客观的描述,字字含痛,言简意赅!

关于文本的理解,要抓住两个关键词:艺术,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让学生感受敦煌艺术的辉煌;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藏经洞,感受敦煌莫高窟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在其艺术与历史的咏叹中穿行,并在这种咏叹中拨动学生心中那似乎沉睡已久的爱国情弦,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构想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有人说,老师是点灯的人!而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点亮的是文本语言的灯,用语言之灯照亮故事的情节,照亮人物的形象!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凭借语言,感悟内容。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抓住“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一句,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彩塑和壁画,感悟敦煌艺术,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藏经洞,感悟敦煌历史,感受清王朝的腐败,激发学生为国努力的情感。指导学生利用本篇课文学习编写段落提纲,完成课后作业题。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1、学会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断崖绝壁、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漫天遨游、腐败无能”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品味,让学生穿行在“莫高窟的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中”,从而理解“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2至4自然段。

4、学着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读永远是语文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就是教学中让学生触摸语言,在语言的涵泳中感受文本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三、教学方案

(一)从单元入手,揭示课题,概括了解莫高窟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今天,我们再到祖国西北甘肃敦煌走一走,去看看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板书课题:莫高窟

关于莫高窟,课文这样介绍(出示最后一段):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齐读。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里的彩塑和壁画。

(二)走进彩塑和壁画。感受其为“举世闻名的艺术

宝库”,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走进彩塑。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彩塑和壁画?(第2、3自然段)

②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③学习“彩塑”部分。

A、品读四字词语,感悟彩塑的精妙绝伦

什么是“精妙绝伦”?(精致巧妙达到了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程度)

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两千多尊彩塑,每一尊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一尊都有独特的神态,如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神态安详的卧佛,这样的精致巧妙真是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这是直接描写彩塑非常巧妙,非常逼真,这是直接描写;“啧啧赞叹”,用游人的赞叹,从侧面说明莫高窟的彩塑的精妙绝伦,这是间接描写。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关注表达方法,感悟写作特色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本段的结构上,看看作者为了让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是怎么介绍的呢?先来看看每句写了什么。

第一句:介绍莫高窟保存有两千多尊彩塑。

第二句:概括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第三句:具体介绍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面的描写)。

第四句:介绍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点的描写)。

第五句:惟妙惟肖的壁画赢得游人啧啧赞叹(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从这五句话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作者描写的顺序:先总体介绍莫高窟壁画的数量和特点――接着具体介绍莫高窟的壁画(面的描写,点的描写,点面结合)――最后总结,彩塑惟妙惟肖,赢得游人的啧啧赞叹。从这样的描写中,总结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总分总。而这样的表达,是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运用的,我们可以以此为范例,学习作者这种“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走进壁画。

①仍以过渡句导入: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②介绍过渡句的作用并引出下半句: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读出了壁画的什么特点?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说明敦煌壁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到底有多大的规模呢?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有30多千米长。从十六国经隋唐到宋元,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构建了一条富丽华艳的画廊,因而被誉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我们来看一段当年季羡林先生参观敦煌的感受:

洞子共有四百多个,大的大到像一座宫殿,小的小到像一个佛龛。几乎每一个小册子里都画着千佛的像。洞子不论大小,墙壁不论宽窄,无不满满地画上了壁画。艺术家决不吝惜自己的光阴和生命,把墙壁上的每一点空间,每一寸空隙,都填得满满的,多小的地方,他们也决不放过。

――季羡林《在敦煌》

“宏伟瑰丽”这里指壁画宏大雄伟,珍奇美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作一些批注。

结合学生的圈画、批注,讨论: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洞窟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富丽多彩的图画世界。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楼台亭阁、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使这些神秘的洞里出现了一派佛国风光。有的洞窟则使我们看到人们打猎、织布、建造房屋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世间的画面。有一幅胡商遇盗图,生动地反映了中外交往的情景。492个洞窟,展现的人物是那样繁多,场面是那样富丽,色彩是那么鲜艳,它不仅是世界佛教的宝库,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最好资料。让我们由衷地对这些艺术家表示敬意。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敦煌飞天是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师补充资料:飞天是佛教中天歌神和天乐神的化身。天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天乐神负责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端。他们原是一对夫妻,后合为一体,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变为飞天。敦煌飞天没有翅膀和羽毛,借助云彩却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变万化。

在课文中作者一连用了5个整齐的排比句式,介绍了飞天的千姿百态:采摘鲜花的飞天,轻拨银弦的飞天,白天而降的飞天,漫天邀游的飞天,翩翩起舞的飞天,他们的多姿多彩,通过这一组排比句,通过这一连串的四字词语已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这一部分。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感受清政府的腐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心

关于赫赫有名的藏经洞,作者仅用99个字作了一番简洁的介绍。自由读这一段话,哪些词刺痛了我们的心?“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这里的“曾”让我们看到了昔日的敦煌艺术,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如今,留给我们的却是“它们默默地留在了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中”,这是民族的悲哀、国家的悲哀。

“仅存的部分经卷……”这里的“仅”让我们读出许多的无奈与酸涩。

师补充相关的资料: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经卷、文物九千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六千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件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精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如今的藏经洞旁,有一个陈列馆,陈列其中的展品都是临摹品,真品全部流落到了国外,而且样样都是精品,价值极高。

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黑咕隆咚的小洞,那个被王道士发现的暗门仍打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使人难以相信,在这个简陋的洞穴中,曾经存在过那么丰富的文化矿藏,使人难以判断,这个简陋的洞穴是民族的荣耀还是耻辱。

(四)总结全文,学习编写段落提纲

1、填空,总结全文。

课文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敦煌莫高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____________,展示出莫高窟的辉煌的艺术和悠久的历史,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分段,概括段意,编写段落提纲。

根据上面的填空练习,提问: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3~5自然段)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3段,并概括每段段意:

第一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本段用3个自然段讲了3层意思:一是莫高窟保存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二是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三是藏经洞有六万多件珍贵的文物,但大量的文物已被帝国主义掠走。)

第三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篇6

鲁迅说,读书须如采蜜一样,采集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就非常有限。那么,蜜从何处采?

到课文中寻宝:课文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每一课都有好词佳句,读读、写写、记记是家常便饭,除了摘抄,更要赏析,体会词句的精妙。赏析过后是背诵积累。特别是一个片段的积累,要提高背诵效率,“法”是关键。要指导学生“读进去”,了解写什么,同时“读出来”,厘清线索,明确材料逻辑联系,建立背诵积累支撑点。如指导学生背诵《威尼斯的小艇》“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自然段,先抓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再找支撑点:“来往船只很多”“极快的时候”“拥挤的时候”“极窄的地方”“我们的眼睛”,大声读,带上动作,展开联想,学生一下子就背出来了。

去生活中捞金:生活中语言很鲜活,不能错过。马路边,一块警示牌:“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便让行人车辆,次序井然。学校、景区、阅览室到处都有生动的广告语。网络流行语:“你懂得”“羡慕嫉妒恨”,这样的时髦语言更极富时代特色。

有次逛街,一个商贩卖擦玻璃的刷子,他一边演示一边吆喝:“从南方到北方,家家有个玻璃窗。玻璃窗,玻璃门,玻璃脏了不求人。正面擦,反面刮,马上擦,马上干,不用打湿手,不用毛巾擦。冬天不冻手,夏天不累腰。新产品,需介绍,家家户户都需要。产品好不好,眼神是领导。产品妙不妙,用了就知道。你的手,我的手,一点技巧都没有。点对点,面对面,当场做试验。花小钱,买方便,闲时买,急时用,急时要用难得碰。”这段广告语巧用对偶,注重押韵,朗朗上口,易记易诵。三字短语,简洁明了,个性突显,强调了玻璃刷的特殊功效。它不仅吸引我掏了腰包,而且让我立即记住了,到班上一念,全班鼓掌。我告诉学生,这是我从生活中无意积累到的语段,生活中好多语言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

在仿写中探秘:摘抄记背是机械化积累,会“用”才是王道。教学《开国大典》时,学习文中的这段话: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除了品味“欢呼”“欢跃”能否互换,我还让学生想象当时全场的气氛,用四字词形容一下。学生脱口而出:震耳欲聋、惊天动地、人声鼎沸、声势浩大。这声音还会传到哪里?又会是怎样的景象?仿照句式写一写。“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山乡村野,农民叔叔奔走相告,阿姨奶奶载歌载舞;传到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样的仿写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句话去激活另一句话。这样的句子,出现在孩子们的表达中,可见积累已内化于心,信手拈来。曾经的积累不再是枯燥的语言符号,而是有了生命色彩的小精灵。

篇7

(1)次:停泊;(2)客路:旅途;(3)青山:特指北固山。

2、诗眼点释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3、意境描述

颔联: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名句品析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漂?自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与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6、中考链接

“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二、《钱塘湖春行》

1、诗眼点释

(1)“争暖树”中“争”字用得好,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2)“啄春泥”中的“啄”字把小燕子的神态写活了,描绘出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2、意境描述

颔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3、名句品析

颈联:抓住“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技法探究

作者善于抓住最能体现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全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5、思想感情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中考链接

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品析。

三、《望岳》

1、整体解读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关键字词

(1)钟:聚集;(2)阴:山的北面;(3)阳:山的南面;(4)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3、诗眼点释

颔联里的“钟”字是汇聚、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将它营造得如此神奇秀丽,把大自然写得很有感情。“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中考链接

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四、《使至塞上》

1、整体解读

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属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2、诗眼点释

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意境描述 颈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不见草木,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5、中考链接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五、《渡荆门送别》

1、整体解读

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是送别诗。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一个“怜”字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无限依恋的情感。

2、诗眼点释

颔联中的“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颈联中的“下”字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3、意境描述颔联: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扛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4、名句赏析

颈联:通过“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奇妙多姿,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5、中考链接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中考链接参考答案

一、示例1:“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示例2:“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辽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二、示例:“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三、示例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篇8

名著类文本大都属于记叙性文本,有着典型的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等诸多元素。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紧扣记叙文教学的特征,引领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故事发展的情节,为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奠定基础。但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很难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应的复述线索,这对于学生整体感知内容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紧扣文本故事的特质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之间的交融点,在寻找两者之间的交融点之后,为学生梳理相关的复述线索,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走进文本,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基本情节,为复述课文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就紧紧地引领学生从文本的结构入手,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果,并相应地提炼出这一层面所对应的标题,从整体上梳理文本的内容。随后,教师引领学生从对应的标题入手,将四字标题拓展成为一句完整的话,最终借助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引导学生,将完整的话组织串联成为一段完整的话,在梳理文本内容的同时,借助复述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性解读效果。

二、对接原文,类比辨析

名著的文本大都选自我国传统文化名著。由于这些名著在表达习惯、语言词汇上与当下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对学生而言,阅读原文就造就会造成相当大的阅读障碍。基于这种情况,编者在编选这些这部分课文时,就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与调整。虽然删减、调整之后的文本保留了文本的基本风味,但是对学生阅读原著却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名著原文进行适当的补充,从而引领学生将教材文本与原著原文之间完成对接,最终在拓展补充、辨析对比的方法下,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为学生拓展补充了名著原文当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三个人物的外貌描写。补充的两个语段,很多的词语表达非常精准、丰富,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存在生僻字词过多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旦出示原文,首先就应该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诵读,在整体了解其大意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深入地进行品味与感知,从而促进对原著中语言的吸收与积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将人物的外貌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与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有效的对接,紧扣人物的行为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物外貌的描写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人物的个性。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眼光仅仅局限在教材课文中,而是广泛地与原文M行对接类比,从而为学生拓展了阅读教学的丰富资源,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三、紧扣文体,积累方法

苏教版教材中所选用的名著类课文基本都是来自古典名著小说。这一类文体的教学,有着其独特的文体标准与要求。因此,教师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三个维度引领孩子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积累阅读名著小说的阅读方法。

篇9

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全部1第一单元

一、读准字音

1、易错字音

鸳鸯(yāng) 蒌蒿(hāo) 河豚(tún) 伶俐(líng) 掠过(lüè)

沾水(zhān) 闲散(sǎn) 纤细(xiān) 莲蓬(péng) 姿势(zī)

琢磨(zuó) 衬裙(chèn) 益虫(yì) 摔晕(yūn) 捏住(niē)

2、多音字

sì(似乎) qiān(光纤) sàn(散步) āi(挨挨挤挤) gū(花骨朵儿)

shì(似的) xiān(纤细) sǎn(闲散) ái(挨打) gǔ(骨头)

二、认清字形

1、形近字

崇 (崇高) 乏 (缺乏) 减 (减少) 奏 (奏乐)

宗 (宗旨) 泛 (广泛) 喊 (呼喊) 凑 (凑合)

拂 (吹拂) 聚 (聚会) 形 (形状) 掠 (掠过)

佛(仿佛) 骤 (骤然) 型(题型) 凉(冰凉)

偶(偶尔) 沾 (沾水) 卷(试卷) 瓣(花瓣)

遇 (遇到) 站 (站立) 倦(疲倦) 辫(辫子)

蓬 (莲蓬) 资 (资本) 仿(仿照) 矩(规矩)

篷 (篷车) 姿 (姿态) 访(访问) 距(距离)

绸 (丝绸) 害 (害怕) 约 (大约) 斑 (斑马)

稠 (稠密) 瞎 (瞎说) 药 (吃药) 班 (班级)

2.词语听写

融化 燕子 鸳鸯 惠崇 芦芽 短小 梅子 小溪

泛尽 减少 凑成 吹拂 集合 聚集 形状 掠过

偶尔 沾水 疲倦 纤细 痕迹 花瓣 莲蓬 胀裂

姿势 仿佛 跟随 舞蹈 停止 乌黑 剪刀 活泼

春日 轻风 洒落 春光 湖面 电线 荷花 清香

赶紧 圆盘 花骨朵儿 眼前 画家 本领 了不起 飘动

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俊俏—俊美 轻快—轻捷 活泼—活跃 鲜艳—艳丽

聚拢—聚集 偶尔—有时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朴素—朴实 洁白—雪白 琢磨—思考 特别一非常

2、反义词

轻快—沉重 偶尔—经常 纤细—粗壮

展开—合拢 雪白—乌黑 走近—远离

朴素—华丽 灵敏—迟钝 讨厌—喜欢

3、词语搭配

(乌黑)的羽毛 (轻快有力)的翅膀

(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如毛)的细雨

(烂漫无比)的春天 (波光粼粼)的湖面

(纤细)的电线 (有趣)的图画

(碧绿)的大圆盘 (雪白)的衣裳

4、量词

一(身)羽毛 一(双)尾巴 一(对)翅膀

一(幅)图画 一(阵)清香 一(个)圆盘

一(朵)荷花 一(对)复眼 一(辆)小车

5、四字词语

烂漫无比 伶俐可爱 波光粼粼 翩翩起舞

四、重点句子

1、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比喻、拟人)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比喻)

3、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拟人)

五、课文回顾。

1、《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面对浣花溪一带春光而作,全诗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欢喜和热爱)。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时节的)春江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绝句),描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燕子》通过描写(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以及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和热爱之情)。

3、《荷花》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昆虫备忘录》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四种)昆虫的(模样以及生活习性),流露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以及痴迷)。

六、背诵积累。

1.背诵默写《古诗三首》《忆江南》

2.背诵:《燕子》1一3自然段。

《荷花》2一4自然段。

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全部2第二单元

一、易读错的字

宋(sòng)人 解释(shì) 触株(chù zhū) 耕(gēng)者

折颈(jǐng) 懦弱(nuò ruò) 陶(táo)罐 擦 (cā) 洗

谦(qiān)虚 价(jià)值 尘(chén)土 捧(pěng)起

狮(shī)子 别致(zhì) 欣赏(xīn shǎng) 不禁(jīn)

皱(zhòu)眉 匀称(yún chèn) 挣(zhèng)脱 倒映(yìng)

遵循(zūn xún) 传(chuán)来 尊(zūn)敬 碌(lù)碌无为

二、易写错的字

释:左边是“ ”。

颈:第二笔是“点”。

虚: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虍”。

懦:右上部分“雨”第三笔是“横钩”。

赏:下边是“贝”。

映:右边是“央”。

三、重点词语

守株待兔 等待 宋国 耕田 触株 颈部

释放 其他 骄傲 谦虚 懦弱 尘土 捧起

擦洗 看不起 傲慢 神气 住嘴 王朝

光洁 美观 古代 价值 动手 国王 狮子

鹿角 池塘 倒映 欣赏 精美 匀称 别致

传来 哎呀 叹气 痛快 倒影 着急

没精打采 机灵 回头 机会

四、多音字

为wéi(作为)wèi(为什么)折shé(折本)zhé(折断)

朝zhāo(朝霞)cháo(王朝)盛shèng(盛开)chéng(盛东西)

倒dǎo(跌倒)dào(倒茶)禁jìn(禁止)jīn(不禁)

撒sǎ(撒落)sā(撒手)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

称chēng(称号)chèn(匀称)划huà(划分)huá(划船)

难nàn(苦难)nán(难过) 应yīng(应该)yìng(应答)

五、形近字

劲(使劲)颈(颈椎)珠(珍珠)株(株连)熬(熬粥)傲(骄傲)

袋(口袋)代(古代)糯(糯米)懦(懦弱)娇(娇气)骄(骄傲)

糖(糖块)塘(池塘)至(至今)致(精致)师(老师)狮(狮子)

崖(悬崖)涯(天涯)尊(尊敬)遵(遵守)录(目录)碌(忙忙碌碌)

六、近义词

耕—耘(种) 折—断 触—撞 复—再

谦虚—虚心 恼怒—愤怒 朴素—朴实

傲慢—骄傲 懦弱—软弱 轻蔑—轻视

确实—实在 争辩—分辩 羞耻—耻辱

理会—理睬 流逝—消逝 覆灭—消灭

倒塌—坍塌 惊讶—惊异 欣赏—观赏

抱怨—埋怨 逼近—接近 犹豫—迟疑

遵循—遵从(依照) 尊敬—尊重(敬重)

七、反义词

有—无 死—活 得—失 笑—哭

懦弱—刚强 荒凉—繁华 朴素—华丽

谦虚—骄傲 羞耻—荣耀 傲慢—谦恭

兴奋—镇静 犹豫—果断

守株待兔—随机应变 机灵—迟钝

别致—普通 凶猛—温顺 遵循—违背

忙忙碌碌—轻轻松松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 动词:

(谦虚)地回答 (傲慢)地问

(惊讶)地说 (兴奋)地说

(高兴)地叫起来 (痛痛快快)地喝

(没精打采)地离开 (机灵)地支起

(悄悄)地逼近 (蜿蜒)地贯穿

(安闲)地躺

(2)形容词+ 名词:

(骄傲)的铁罐 (懦弱)的东西

(轻蔑)的神气 (厚厚)的尘土

(荒凉)的废墟 (精美别致)的角

(漂亮)的角 (美丽)的角

(难看)的腿 (匀称)的身段

(有力)的长腿 (凶猛)的狮子

(灰心丧气)的狮子 (沉重)的货船

(柔软)的泥土 (清闲)的生活

九、词语归类

1.ABAC

式词语:

无忧无虑 各种各样 无牵无挂

挨家挨户 不离不弃 毕恭毕敬

2.数量词语:

一(只)鹿 一(个)池塘 一(面)镜子

一(阵)清风 一(头)狮子 一(条)小溪

十、句子积累

1.三个“而”字句:

(1)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而身为宋国笑。

2.“把”字句:

(1)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2)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被”字句: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4.语言、神态描写: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 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5.比喻句:

(1)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2)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 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6.反问句: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2)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 难道你已经忘掉?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守株待兔》“日积月累”。

2.知道本单元每篇课文和“阅读链接”讲述的道理。

3.积累AABC

式和ABAC 式的词语。

4.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5.仿照例句,补充句子中的神态、动作描写。

6.学会用正确的格式写通知。

7.我国著名的寓言有:滥竽充数、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愚公移山、亡羊补牢……

8.读寓言故事,知道古希腊《伊索寓言》讲述动物故事、俄国《克雷洛夫寓言》讲述动物和植物的故事、法国《拉·封丹寓言》是老故事新道理。

9.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认真看图,按照一定顺序写,写出动作、神态、语言等)。

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全部3第三单元

一、读准字音

1.易错字音

屠(tú)苏(sū) 旧符(fú) 欲断魂(hún)

酒(jiǔ)家 兄(xiōng)弟 创(chuàng)造

蔡伦(lún) 朝鲜(xiǎn) 保存(cún)

经验(yàn) 欧洲(zhōu) 造纸术(shù)

社(shè)会 制(zhì)作 一册(cè)

前爪(zhǎo) 智(zhì)慧 赵(zhào)州桥

设(shè)计 历史(shǐ) 河北省(shěng)

2.多音字

累lěi(积累)lèi(劳累)

鲜xiān(新鲜)xiǎn(朝鲜)

爪zhǎo(前爪)zhuǎ(爪子)

济jǐ(济南)jì(同舟共济)

二、认清字形

1.形近字

浴(洗浴) 魂(灵魂) 借(借书) 洒(洒水)

欲(欲望) 魄(气魄) 错(错误) 酒(喝酒)

独(独自) 异(异乡) 佳(佳节) 欧(欧洲)

烛(烛光) 导(开导) 住(住房) 鸥(海鸥)

验(经验) 县(县城) 史(历史) 历(日历)

险(危险) 具(具体) 吏(官吏) 厉(厉害)

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保存—保管 吸收—吸取 闻名—著名

坚固一牢固 才干一才能 宝贵—珍贵

热闹—喧闹 欣赏—观赏 雄伟—宏伟

2.反义词

伟大一渺小 创造—破坏 笨重—轻便

节省—浪费 粗糙—光滑 便宜—昂贵

热闹—冷清

3.词语搭配

(精美)的图案 (美丽)的水花 (宝贵)的遗产

(热闹)的场面 (创造)文字 (减轻)重量

(节省)石料 (满足)需要

四、重点句子

1.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排比)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关联词)

五、课文内容串串烧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学习《元日》时,我们仿佛看到人们在“千门万户曈曈日”中迎接新年;学习《清明》时,我们仿佛看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因此人们总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国的劳动人民更是充满了智慧。《纸的发明》让我们知道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由来。《赵州桥》一文中向我们展示了赵州桥设计美观的特点,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张择端的画的内容和艺术价值,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全部4第四单元

一、易读错的字

内(nèi)容 干燥(zào) 灼(zhuó)伤

适(shì)宜 万寿(shòu)菊 展示(shì)

组(zǔ)成 芬(fēn)芳 吻(wěn)合

苏醒(xǐng) 强(qiáng)烈 昆(kūn)虫

建(jiàn)成 大概(gài) 阻(zǔ)力

包括(kuò) 超(chāo)过 跨(kuà)进

检查(chá) 蜜蜂(fēng) 水缸(gāng)

一副(fù) 腹(fù)部

二、易写错的字

醒:左右结构,部首是“酉”;

建:部首是“廴”;

辨:左右都是“辛”,左边“辛”最后一笔是撇,

右边“辛”最后一笔是竖;

跨:左右结构,左边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三、会写词语

争奇斗艳 芬芳 内部 醒来 苏醒 万寿菊

强大 展示 昆虫 修建 组成 迷人 留心

笑脸 开放 睡莲 欣然 含笑 温度 湿度

光照 气温 长期 时钟 艳丽 蜜蜂 辨认

阻力 包括 检查 准确无误 沿途

跨步 景物 陌生 记号 尽管 迷失

确确实实 花粉 本能 听说 将近 亲眼

能力 公里 几乎 记忆

四、多音字

便pián(便宜)biàn(便利)种zhǒng(种子)zhòng(种花)

号háo(号叫)hào(记号)闷mèn(愁闷)mēn(闷热)

都dū(首都)dōu(都是)背bēi(背东西)bèi(背部)

五、形近字

芳(芬芳)方(方正)密(秘密)蜜(蜜蜂)纷(纷飞)吩(吩咐)

辫(辫子)辩(争辩)涂(涂色)途(路途)组(组长)阻(阻力)捡(捡东西)检(检查)

博(博学)搏(搏斗) 锋(锋利)蜂(蜜蜂)幅(一幅画)副(一副手套)

腹(腹部)校(校正)

复(复习)校(校正)

六、近义词

舒展—伸展 苏醒—清醒 关系—关联

灼伤—烧伤 包括—包含 推测—猜测

大概—大致 辨认—识别 空隙—缝隙

末端—末梢 追逐—追赶 掀开—揭开

七、反义词

干燥—潮湿 苏醒—沉睡 密切—疏远

舒展—蜷曲 减少—增加 陌生—熟悉

超常—一般 闲—忙 掀开—遮盖

激烈—温和

八、词语搭配

1.动词搭配:

留心(观察) 欣然(怒放)(辨认)方向

(减少)阻力 (跨进)家门 (检查)蜂窝

(刮起)了狂风 (迷失)方向

2.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 名词:

(紫色)的小喇叭 (艳丽)的蔷薇

(密切)的关系 (美丽)的笑脸

(又大又娇嫩)的花瓣 (淡雅)的花蕾

(陌生)的景物 (超常)的记忆力

(遥远)的家(安静)的角落 (细长)的脚

(圆圆)的卵 (小小)的虾

(2)形容词+ 动词:

(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九、词语归类

1.描写花的词语:

争奇斗艳 芳香四溢 亭亭玉立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含苞待放

2.AABB

式词语:

确确实实 真真切切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整整齐齐

十、句子积累

1.拟人句: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2)(小虾)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2.比喻句: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2)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

3.排比句: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4.设问句: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5.反问句:

(1)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2)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6.“把”字句: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花钟》(第1

自然段)《滁州西涧》(日积月累)。

2.会写简单的拟人句。

3.会用估量的词语。

4.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段。

5.能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6.认真观察,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全部5第五单元

一、易读错的字

栅(zhà)栏悠(yōu)闲揉(róu)一揉

唯(wéi)一发痒(yǎnɡ)鳄(è)鱼

丁零(línɡ)香肠(chánɡ)吃醋(cù)

秘(mì)密

二、易写错的字

套: 下边部分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横、撇折、点。

悠:上半部分中间的短竖不要少写。

沫:右边是“末”不要写成“未”。

凌: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横撇、捺。

棒:右下部分是两横,不要写成“丰”。

状:右面是“犬”。要写得左窄右宽。

狐:右面是“瓜”,下面的点不要丢掉。

零:上下结构,下面是“令”不是“今”。

肠: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三、会写词语

手套 麻烦 悠闲 椅子 泡沫 冰激凌

别提 多棒 牧场 露天 被子 卖力 冲洗

海带 难受 入神 腰部 晾干 垂下 钓鱼

唯一 形状 狐狸 丁零丁零 巧克力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吃饭 担心 失望 背包

面包 花生 牛奶 饭菜 排骨 水珠 嘴巴

四、多音字

长chánɡ(长短)zhǎng(长大)系jì(系鞋带)xì(关系)

担dàn(挑担子)dān(担心)背bēi(背包)bèi(后背)

撒sā(撒手)sǎ(撒化肥)

五、形近字

床(床头)麻(麻烦)间(时间)闲(清闲)奇(好奇)椅(椅子)

炮(枪炮)泡(水泡)末(末尾)沫(泡沫)水(大水)冰(冰块)

棱(棱角)凌(冰凌)题(题目)提(提出)奉(奉献)棒(木棒)

壮(强壮)状(告状)孤(孤独)狐(狐狸)理(有理)狸(狸猫)

雾(大雾)零(丁零)扬(飘扬)肠(肠子)断(断开)继(继承)

读(读书)续(继续)治(治病)抬(抬头)必(必须)秘(秘书)

六、近义词

绷紧—拉紧 麻烦—繁琐 碍事—妨碍

遗憾—可惜 悠闲—清闲 羡慕—爱慕

希望—渴望(期望) 奇怪—怪异

喜欢—喜爱 发现—发觉 想念—挂念

了解—清楚 秘密—机密

七、反义词

绷紧—放松悠闲—忙碌麻烦—方便

长—短遗憾—庆幸羡慕—妒忌

暄腾腾—硬邦邦失望—希望喜欢—讨厌

容易—困难打开—关上继续—中断

抬头—低头

八、词语搭配

1.动词搭配:

(钓)鱼(挂上)鱼饵

(套)牛(抹上)香波

(眨)眼睛(打开)背包

2.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 动词:

(悠闲)地坐(卖力)地梳头

(羡慕)地说(奇怪)地望

(嗵嗵)地跳(轻轻)地垂下

(啧吧啧吧)地吃(大口大口)地啃

(2)形容词+ 名词:

(短短)的妹妹头(暄腾腾)的被子

(大大)的冰激凌(丁零丁零)的声音

(三角形)的鸟窝(怪怪)的声音

3.量词搭配:一(棵)树

一(种)声音一(块)糖醋排骨

一(丝)乌云一(只)虫子

九、词语归类

1.ABB

式词语:暄腾腾咕噜噜香喷喷

2.×

来× 去式词语:荡来荡去

3.ABAB

式词语:丁零丁零大口大口啧吧啧吧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1)只要把头发像紫菜卷那样卷在身上,就成了暄腾腾的被子了。

(2)抹上香波一揉,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

(3)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

2.拟人句: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3.夸张句: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4.设问句: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十一、考点提示

1.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

篇10

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毋庸置疑,发展是主旋律,教育理念在与时俱进,教育科技与教育方法也在迅猛发展。从关注知识、关注成绩到关注人的个性和人的发展,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直至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课改,都彰显着新时代、新教育的活力。这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可谓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以为所谓的“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安吉模式”就能给我们一条走向素质教育的捷径。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课改形势中,我们更需要“定力”,需要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处于相对不那么烦躁的“小气候”中,也才能有比较好的教研和学习环境。

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十多年前,当陈虻问初出茅庐的记者柴静如果让她做新闻会关心什么时,柴静说是关心新闻中的人。同理,若问我们课堂上关心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也会说是关心课堂中的人。可是,这恰恰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情。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却往往会出现课堂中的“人”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有的教师把课堂当作自我表演的秀场,有的教师则囿于种种原因,面对学生的思维困境,无法及时而有效地给予指引和疏导;有的教师则过于看重自己的解读,忽视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个性……

教师们可以选择一些文笔精妙、内涵丰富的作品,引I学生通过品味词语、修辞、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品析鉴赏,并要求每位学生做好眉批、随文批注和总批,然后选择一部分精彩的批注作为范例进行张贴。可见,语文课的工夫不仅在课上,更在于课外。他们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指导阅读的路上都已经比我们大部分老师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了。

二、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态度和青春的激情来领略课改的美丽。面对当前的教材,我们可以不必死板地按照其编排体例或者顺序进行教学,大可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对现有的教材做必要的调整。教师巧妙地整合、设计,再佐以激情的引领,必然能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同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还应该坚守住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默读与细读中咀英嚼华,涵泳浸润,最终指引学生去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只是速读,不谈理解,不求分析,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方法援引至其他体裁的文章。

当然,除了阅读,写作更是学生的“三怕”之一。历来的作文多追求文辞的华美,这其实是一种弊病。好在经过这几年的矫正,文化大散文的比重已经大为降低。其实,作文的关键应该是思想。因为形式永远从属于内容,没有思想的作文不是好作文。更深层次地说,作文犹如做人。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去记录自己的感悟;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生活生命方式;引导他们从他人的书籍中寻求智慧,锤炼思想,最终成为一个有情趣有个性的人。众所周知,读写是一整体,若不阅读不积累,纵有千般情,也无从言说。因此,要写好作文,还是依赖于广泛阅读;而思想的锤炼更在于阅读中智慧的碰撞。

三、激发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其实每个孩子在学习一种知识的时候,都像是在探索一个美丽的森林。当学生看到了整个森林的美以后,他们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大森林,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被整个森林的美所吸引了,再让他们去发现森林里每一棵树的细节,他们就会非常开心,非常喜欢。而“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教育方法,能让学生放开眼界,以启动学生的兴趣为主,再进行深入的细节学习,真正让兴趣做学生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评价方向。例如可从学生日常习作中的词语进行评价。词语、四字词语、成语、ABB式短语,只要觉得用的恰当、贴切、精准都可以找出来,这样被表扬的同学会更加牢记这个词语,而评价的同学也更深入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和适合的语境。如:A.我思考这道题;B.我绞尽脑汁的思考这道题。两相对比,带有修饰词语的这一句不仅表达出题之难,也感受到“我”思考之用心;其次是修辞方法。评价写的生动的拟人句、比喻句,由此牵引,学生会找出反问、设问、拟人、夸张、排比等句子,从而深刻的体会这样句子给文章带来更强烈的感情和语势。如A.山坡上的鲜花真美;B.山坡上的鲜花随风舞蹈。拟人句写出了花的动态美和生命力;再次评描写方法。心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通过评价去感受描写方法是表达人物特点,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必不可少的细节。如:A.弟弟在门后偷看我写作业;B.弟弟在门后探头探脑偷看我写作业,我一回头发现他,他就咯咯笑着跑开了。后者不仅写出的小孩子真实状态,还表现出弟弟顽皮淘气的一面;然后是文章的结构。总分式、对照式等;合理的结构让文章有序,有时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最后是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对比、衬托、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融情于景等。丰富的表现手法让文章不再单调,富于变化,有节奏感不呆板。

参考文献:

[1]郭其俊.一流教师教什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65-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吸引现代孩子的东西很多,如网络、游戏、各种娱乐项目,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了足够的兴趣。导致教师们叫苦连天,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方法用尽就是效果不尽人意,那么怎样做效果才好?通过实践我总结了三个方法。

1.深入挖掘文章的闪光点

在备课时,首先要钻研文章,挖掘文章阅读的兴奋点和文章的魅力所在,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只要细心研读就能发现它的闪光点。

1.1 找准文章线索。课文的写作线索,如《白鹅》中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将心比心》的课题"将心比心"等词句,它们统领全文,具有贯穿作用。把握住这些,好似抓住了一条线,可以把课文的文字象珍珠一样串联起来。能使我们更快地进入与文章的对话状态。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忘不了。"一位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利用这句话进行贯穿全文的教学:我至今忘不了那一幕幕……学生从文中感悟到了一幕又一幕的情景。教学过程没有烦琐的提问,有的是情文交融的对话。

1.2 抓住重点语句。有的课文有一些典型的语言现象和关键语句,我们要牢牢把握,重点讲解。例如《金色的草地》一文中的描写草地的句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两处写景的文字,,还有一些富于情感充满哲理的语句等等。这些地方对学生的语言习得很有裨益,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且在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后,也有助于阅读兴趣的生长。

1.3 适时解答疑难点。文章中还有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如果不适时的给学生以解答,学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如在讲《曼谷的小象》一课中的"点缀"一词时,不出示点缀着野花的图片,而是老师让孩子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上密密麻麻的绿草,再点缀一朵红花。这个词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中还有一些看似平淡实则精妙之处,看我们能否像伯乐一样将它的妙处用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作为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让自己能独具慧眼。

2.巧妙设计增加文章趣味性

好的设计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课堂生成也是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得到最精彩地发挥。

2.1 要有诱人的导入。抓住题眼,设计好切入点,引起学生探疑兴趣,导入力求简洁高效,富有儿童情趣。一位老师在教学《燕子专列》时,抓住题目专列进行语言实践,她出示"专列"一词,采取猜词的方式,例如:专门去做一个采访叫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叫什么?等等,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懂得了和"专"搭配的词语,这是很高效的一种做法。有的课题简洁明了,采用提问切入也是比较高效的做法,让学生提问,问题来自于学生,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2.2 多创造读的机会。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最根本的一种方法,紧抓课本中的精彩处,让学生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去品味、感悟,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积累的多了,自然会运用的就多了,日积月累,学生就会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文课堂多读,读出味道,合理安排读的时机,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那么语文素养一定能提高。

2.3 巧用辅助手段。辅助手段要恰当运用,它是为学语言而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写的景物后,根据课文的内容出示相应的天山风光,而后引导学生:其实深入阅读课文你更会被作家那精妙的语言所吸引。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和画面相应的语句。再看看画面,你能给画面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吗?学生取出了一个个精美的标题,有的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有的把课文里的词语进行重组。学生为自己的诗情而激动不已,他们享受着语言的无穷魅力。

2.4 适当穿插练习。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穿插适当的练习,不但有利于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改变通常的做法,只出示词语意思和语境,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选择文中的词语填进去,学生兴趣很高,要恰当填词,学生首先必须认真读文,这样一举两得,既认真读文,又自主掌握词语。

3.静心感悟文章的情感

带着精心预设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从容应对、驾驭自如,让学生静心品文,有足够的时间沉下心来静静品读,细细思考,慢慢感悟,让学生收获着、品尝着文章的魅力,得到阅读的乐趣。

3.1 静心思考。抓住文章的重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妈妈的帐单》一课时,围绕"妈妈的帐单和我的帐单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展开,让学生进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状态。学生通过思考比较明白了帐单背后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为妈妈写一张帐单,学生震撼了,自己竟然用了父母这么多的钱,还不包括父母付出的爱心和呵护。学生在震撼中懂得了母爱的无私和无价,也悟到了文章的魅力。

3.2 品味情感。我们喜欢阅读,经常是因为文字能打动我们的心,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与文章对话,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情感,感悟文章的魅力。首先,老师要以情感人,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老师没有提问题,而是饱含感情地说:认认真真读课文,哪些地方刺痛了你的心?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感内涵。当学生被感动了,被震撼了,他自然会全心全意地融入到文章的阅读中去,与文章产生共鸣。从而喜欢阅读。

3.3 快乐练笔。在课堂上恰当地练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使课堂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精心设计孩子喜欢的点让孩子感受抒发的畅快。他们在交流时更能体验到快乐与人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学生读着自己创作的练笔,他们感受到来自语言的魅力。

篇12

习作方法从哪里来?叶圣陶说:“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这充分说明,习作所需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种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好文本应有的引领作用,有意识地在阅读与习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读中取法,读中学写,为习作起步教学导航。

一、依托文本,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教学作为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主战场”。

(一)积累词语

三年级学生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由于阅读积累少,因此词汇贫乏、语句平淡、内容空洞是他们习作的普遍现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运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三年级教材几乎每篇精读课文后都有一道“绿铅笔”的练习,内容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提出。如《卖木雕的少年》课后“绿铅笔”提出:我发现课文里有许多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比如“名不虚传”,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抄下来吧。编者的意图是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词汇丰富了,习作中才会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阅读教学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还要引导他们体会文中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感悟用词准确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荷花》写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文中小泡泡说“冒”字用得真好,意在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妙。品读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哪个词用得好,能否把它换成别的词,接着顺学而导:“白荷花迫不及待地从大圆盘中冒出来,它们仿佛是想……”孩子们的想象特别丰富:“它们想展示美丽的身姿”,“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想和蝴蝶一起舞蹈”……一个“冒”字把荷花写活了。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用词的准确精妙后,教师相机小结:“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反复琢磨,不断推敲,使词句不仅优美,而且传神,这也是写作的秘诀!”这样,便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如何准确用词。

(二)积累句式

习作起步阶段,三年级学生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作文语句平淡,像记流水账一样。要使学生的文章语言鲜活,教师须依托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打比方、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如《花钟》第一自然段介绍不同花开的时间,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教师在课前可引导学生先交流有关花开的资料,要求学生用“几点,什么花开了”的句式表达,教师相机板书。接着,引导学生品读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金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通过对比品读,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式表达鲜花的开放是多么生动!教师适时设计小练笔:你能模仿课文的句式,把黑板上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吗?有了文本的引领,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创作着……教师长期开展这种“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在习作中就会准确用词,生动说句。

(三)积累片段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抄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他们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例如,《赵州桥》课后“绿铅笔”设计了积累语段的练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得很生动,我要把它抄下来。这段话描写赵州桥的美观,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是学生仿写景物的优秀范例。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品读、背诵,再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一写家乡的狮子桥。又如,《燕子》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生动、简洁的文字,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描写燕子外形,突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学生在品读背诵的基础上,仿写一种鸟的外形特点,一个个精彩片段跃然纸上。

二、依托文本,习得方法

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一)学习构段

三年级起步作文应该从段的训练开始,重点是训练把一段话写清楚(言之有序)、写具体(言之有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段落结构特点,挖掘语言训练点。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围绕中心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具体描写秋天的树叶、田野、果子、等不同景物的色彩。精当的比喻,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拟人手法的运用更是赋予橘子、柿子喜悦的心情和成熟的姿态。为了让学生掌握“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设计课堂小练笔:写一写秋天的菜园、果园,学生仿写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依托文本,进行并列式、因果式、承接式等段落结构训练,让学生学会组织段落。

(二)学习谋篇布局

课文的结构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先记叙后抒情或先抒情后记叙,还有的运用过渡段、前后呼应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习得谋篇布局的方法。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篇章结构,以地点转换描写《美丽的校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按季节顺序描写家乡《美丽的河滨公园》。又如《翠鸟》一文,先介绍翠鸟的外形特点,再介绍翠鸟的活动习性,最后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学生也能较好地仿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再如《燕子专列》第一自然段写道:“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学生心中也充满了疑问,继续探究的兴趣很浓。待学完课文后,教师小结习作方法:像这种先写结果再探究原因的叙述方法叫“倒叙”,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于是孩子们也开始主动尝试倒叙的写作方法。

三、依托文本,开辟练笔新天地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堂小练笔的训练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除了仿写段落篇章,还应当多角度、全方位地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一)发挥“小泡泡”的导学功能,写读后感

三年级人教版教材“小泡泡”的大量出现,是教材的一大亮点,承载着导学功能。这些“小泡泡”或在课文中间或在结尾处吐出,大多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来表达。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结尾处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一面五星红旗》吐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太阳是大家的》吐泡泡“我想对别国的小朋友说几句话……”这些“泡泡”都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的宝贵资源。以“想对谁说”的方式练笔,让学生一吐为快,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抒发了真情。

(二)发挥插图的导学功能,补出画外音

教材的每篇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了细致的描绘,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给予树》中插图的内容是“金吉娅把漂亮的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礼品区的情景”,文中并没有具体描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画上金吉娅和阿姨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内容补充出来。通过描写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学生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也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