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0: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篇1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知识的螺旋式上升递进,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分散到几册书中。所以,复习时要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使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可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体会知识点,让学生说出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并让学生利用此知识点编一些简单的题。在总结知识系统时多让学生总结联想,如复次函数时,学生可想到解析式、图像、性质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等。

新课程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运算和解题过程的要求相对降低,导致学生的运算准确率低,必要的解题步骤书写欠规范。除了要巩固知识点,还要强化运算的快和准,训练出表达的简洁和严谨。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分成四轮进行: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较低,许多知识源于课本,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在做题时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有些中考题就是书上例题和习题的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例如,中考时涉及的动点问题及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也常涉及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实际应用型问题;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标信息题;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的探究性试题;几何代数综合性试题等。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加强解题的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10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第四轮,回味练习。在中考的前一周,教师要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照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找出以前试卷的重点,对以前的易错题进行最后一次清扫。

三、抓住考试要求,深化知识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遵义市的实际情况,并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一致起来。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之中。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层次。①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②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

四、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索性试题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现实生活事例,教学生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全过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完成知识的猜想与证明。

五、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不但使学生,教师也要调整好心态。在中考复习时,学校领导或专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篇2

因此,做好中考数学复习的教学工作,首先需要教师对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全局把握,进而将有关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处理,以帮助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而有序的数学网络构架。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数学中考复习遵循的原则

初中数学知识点多,且有不少难点。因此,进行复习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复习,并提高中考数学复习的教学效率。

1.基础性

中考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因此,复习一定要注意基础性原则。即在初中数学复习阶段,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根据课本的知识点要求,从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进行操作,对于每一节的知识点要讲透,把基础打牢。

2.目的性

对数学进行总复习,一定要非常清楚每一部分的复习要取得什么效果,达到什么目的。还必须清楚如何才能够实现目标。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性的复习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条理性

初中数学知识多而杂,学生的吸收能力、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复习安排,按照条理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4.探究性

要想在中考数学中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就一定要在夯实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能够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灵活的基础上突破重点难点的复习。

三、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有效方法

1.多鼓励,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在中考的考场上,很多学生知识掌握、解答方法等各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少学生因为考试心态不过硬,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对学生多鼓励,多注意培养起学生的良好心态和优良的心理素质,这样在考试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学生都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应考心态是做好复习工作的第一步。

2.有条理复习,夯实基础

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点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主次,对于一些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如“锐角三角函数”要多花时间,对于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概率”要进行详细地分析讲解复习。

篇3

初中生在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经对初中阶段的知识点有了全面的掌握,而中考前的复习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一个梳理过程,如果说初中阶段新知识学习是一场马拉松,那么中考前的复习则是终点前的最后冲刺。在传统的初中考前复习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教学弊端,导致学生的复习缺乏有效性,学生的复习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找到考前有效的复习方法。

1精选习题进行练习

教师都知道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复习效果也取决于复习的方法,有效的复习方法能够使中考前复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努力找到有效的中考前复习方法。正如“阵前磨枪不快也光”,教师有效的考前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最后的学习阶段对知识点进行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找到有效的提升学生成绩的复习方法。在高考复习中很多教师喜欢运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认为学生作的习题多了,学习到的知识点也就多了,但是教师大量的习题练习,都是没有经过教师仔细的筛选,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超纲、超难的题目,一方面这些超纲的题目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大量的习题练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在大量的习题练习中会产生僵化的习题解答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往往是机械的进行习题的训练,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复习教学中要精选例题,让学生通过经典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着不良的解题习惯,这些不良的解题习惯直接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升。乱涂乱画、省略推导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数学复习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1)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审题不严谨造成的。笔者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在解答一些简单的习题时,很少仔细的审视题面,往往是看到习题很简单提笔就写,忽略了习题中的隐含解题条件或是将习题中的数字搞混,造成解题偏离了习题的本意导致习题求解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审题的专题讲解,让学生看到审题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有效的避免学生因为审题不严谨而造成的错误现象。(2)很多初中生在习题的解答中,没有养成在草稿纸上进行习题演算的习惯,在解答习题时出现了错误直接在卷面上乱涂乱画,使绘图和卷面脏乱不堪,教师看不到正确的解题推理过程,在中考的阅卷时也不利于阅卷教师的审阅,不能给阅卷教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自然也就拿不到高分。

3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中考前复习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而为了很好的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又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复习的目标。但是在考前复习中很多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找不到科学系统的复习方法,经常是漫无目的的进行学习,不知道自己的侧重点在哪里,没有做到复习查漏补缺、针对性加强的效果,导致复习的效果不理想,成绩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在复习前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的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将系统化并建立知识框架,然后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点,针对性的去复习。在复习中避免盲目的复习,明确自己的复习目的。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很多学生在复习教学中都没有自己系统的复习方法,学生在一轮复习后往往不知道自己复习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复习任务是什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适时的进行阶段性的复习摸底考试,通过考试教师能够看到全体学生的复习进度,并根据学生的考卷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该在课堂学习别的刻苦,课后的习题练习也是很认真,经常性的向教师提问,在第一轮复习后的考试过后,我发现该学生的成绩和我的预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学生的成绩只排在班级的中游,针对这一现象我与学生进行了谈话,发现该生在复习中没有做到有侧重点的复习训练,在复习中经常这节课复习函数下节课复习几何,没有明确的目标,失去了复习查漏补缺综合提升的本质。学生在复习时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有正确的复习方法导致复习的速度慢效率低。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利用学生的模拟考试试卷对学生开展教学,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复习的目标和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该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总之,学生三年的汗水都是在为中考这“临门一脚”而蓄力。学生初中阶段的高负荷学习很容易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出现淡化。因此教师在考前复习时一定要善于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有效的考前复习教学方法,创建高效的考前数学教学课堂,为学生的冲刺助力。

作者:赵娟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知识分布零乱,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特点,可采用基础知识的复习,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的筛选以及模拟考试。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学生会很好的完成复习。

二、以教材为依据,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基础知识复习可把内容分三部分:第一是数与代数;第二是图形与空间;第三是统计与概率;要复习完初中的所有数学基础知识需要大概六个星期的时间。这个阶段要做到基础性和全面性,让所有的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都必须掌握。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把整个知识进行分类并做为各个专题复习。我的专题训练是这样的:(1)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2)函数概念和几种常见函数的性质及应用;(3)配方法及应用;(4)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性质及应用;(5)非负数的性质及应用;(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7)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应用;(8)关于线段相等问题的证明;(9)关于线段和.差.倍.分关系的证明;(10)关于两角相等问题的证明;(11)关于两条直线平行的证明;(12)关于两直线垂直的证明;(13)关于比例式的证明;(14)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问题;(15)中考试题分析与训练。这样分类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和模拟的复习。因为前面通过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的模拟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以及模拟试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第三,根据近几年中考命题情况进行复习。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最后阶段我注重下面两点复习:

(一)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复习。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由于中考是高中阶段的学校招生考试,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因此,在试卷上重视对“双基”考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数学能力,就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强调应用性,开放性与创新意识,试题新颖,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例如,(1)、股票深发展周一的股价为10元,周三的股价为12.1元,问这两天股价的平均升为:(2)江西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一分钟,再付0.4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0.6元。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和Y元。

①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

②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

③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则应选择哪种方式较合算?

篇5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制订复习计划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开始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纳,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篇6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改革逐步完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必须关注其价值性和需求性,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性,确保不同的人可以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其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一、做好错题归纳总结

在初中数学复习中发现,学生在相同类型的题目上反复出错,尽管经过教师多次的讲解,但是在独自解题时仍然出现错误.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对错题的归纳总结,能够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对于一些易错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将错题的讲解过程记录下来,然后结合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归纳出难点和易错点,从而提高复习效果.不过,考虑到初中毕业班学生的复习压力大,考试频繁,往往没有精力去进行错题的摘录和归纳,如果采取强制要求的方式,可能有学生为了应付而盲目抄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可以将错题归纳的工作交给教师,在日常的作业批改或者试卷分析中,对一些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总结,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错题的专门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归纳的错题,通过当堂演练的方式,总结易错点,然后利用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强化练习,加深印象.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易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对解题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归纳.

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目前而言,在中考数学中,简单的题目占据大部分,不过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事实上,正是这种广撒网、多开花的模式,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在一些基础的题目上屡屡犯错.对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题目,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达到中考的要求.在对题目进行选择时,教师要把握好难易度,从简单基础的题目开始,等到学生适应后,再逐渐加大难度,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果.例如,在ABC和ADC中,有三个推论:(1)AB=AD;(2)AC=AC;(3)∠ABC=∠ADC.从这三个推论中任选两个为已知条件,剩余的一个作为结论,推断出一个真命题.显然,这道题的答案并不唯一,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复习的深入,教师可以逐步加大习题的难度.当进入第三轮复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命题,对题目进行重新加工和解答,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开展分层复习模式

一直以来,在大课堂的背景下,中考数学复习采用的都是统一复习的方式,由教师针对全体学生安排统一的复习内容,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可否认,这种复习方式适应大课堂的情况,能够提高复习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针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影响了复习效果.优等生可能认为复习的内容过于简单,无法取得突破,后进生则会感到吃力和无所适从,加上没有对复习内容进行明显的难易程度划分,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提高习题的针对性.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适当放松基础知识的巩固,选择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题目,促进其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帮助其掌握一些易错的知识点,逐步提高其自主解题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使其能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复习效果,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总之,中考是学生即将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复习的效果决定了其所取得的成果.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中考复习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促进数学中考复习效果的提高.

篇7

复习课难上,这是大家公认的,因为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有很多常态性的困难,还有难以预见的困难,面对困难有两种态度,一是一般应对,二是千方百计,攻坚克难。所谓攻坚克难就是要分析困难,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解决困难的办法很多,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师生合作,组织引导学生科学地发挥主体作用。具体地说,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师生一起努力。

第一个困难,是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教师对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同《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应达到的复习课任务要求之间存在的一定差距。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难以引起上好复习课的动机。为此我采用三个办法来引导学生:

①组织学生尝试回忆有关本节复习内容中包含的已学过的重点知识;②组织学生对做过的有关本节复习内容的相关练习和试卷中易错的问题和感到困难之处进行梳理;③ 教师可以按课程模块围绕本节课要复习的重点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出几个数学习题并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需要明白哪些知识点。

第二个困难,是做到对已学知识的“温故知新”,也就是通过复习课将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提高一个层次,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温故知新中的“新”是学生在复习课中的新的学习任务。对数学课程大体表现为:数学知识系统构建中的知识点整体性和相关知识的逻辑联系以及范题的变式,解决数学问题规则的综合和应用。这对师生而言都是一个难点。这个困难不解决,很难激起学生上好复习课的兴趣,更难以应对我们的考试。我在解决这个困难方面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引导学生知道温故知新的“新”在哪里?(1)我觉得“新”在形成知识的系统网络。这个网络老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构建,而应该由老师示范一个模块,其他由学生去完成、展示,然后由老师指导进一步完善,形成知识的网络;(2)对书上范例、例题进行变式演练。这个过程也不要完全代替学生,我觉得应该由老师示范一个范例变式,结合平时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变式,然后由老师归纳整理成为一组一组的变式练习。

2.尝试体验中考的试题考核要求。(1)引导学生分析中考试题的考核要求,老师可以示范分析,然后组织学生分析二至三份试卷(如2010-2011的昆明中考数学试卷和2011年北京或上海的中考数学试卷);(2)认真组织好模拟考试,对每次考试结果认真组织学生分析试卷中各题考什么,怎么考,对于考试成绩结果不是只分析错解的教训,而是区别对待,要求学困生总结出得分经验,学优生总结出丢分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困生从自己得分中体会出该怎样学习,得到的积极的引导,淡化负面的刺激,而优生得到的是提醒和激励。

第三个困难,是“记住和应用”,也就是对考点要准确记住,在记住的基础贵在应用,在实践中优生和中等学生“记住”上的差别不大,差别在“应用”上。所谓应用是在新的情境中能够识别出有关知识的含义,能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知识间的关系以及思想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合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这个困难的解决是提高中等及以下水平学生从及格水平到良好或优秀的水平的突破点。对此我的解决方法:

1.重点知识和以某个重点知识为核心的范题要经常见面,经常出现在我们重点的练习题中,尤其是范题的变式练习中;

2.把记住和应用结合起来,在记中用,在用中记。不可以把记与用分割隔裂;

3.组织归类练习。练习中重点知识部分的练习应写出详解,并且归类。在归类练习中强化对知识及知识关系的意义的理解。强调重点归类练习写出详解,并非题题如此,而是针对学生自己的需要可以部分写出详解。做完详解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何这样做才对,可能会出错的地方在那里,将学思结合起来。

第四个困难,是“训练材料”的选择。复习课中的训练材料的选择,最忌讳的是两种表现,一是丢开教科书和平时教学的练习;二是随手拿来所谓的套题。之所以这样,一是对教科书的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可以减轻备课负担;三是对“套题”缺乏选择提炼的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则是学生负担重、效率低、效果差。为此我从五个方面做了改进。

1.确定训练材料选择方向。(1)符合课标要求的命题和试题结构的;(2)符合教科书中的范例和练习水平的,尤其是符合总复习题体现知识迁移题的水平和考试说明中例题的水平;(3)符合自己不同水平学生“就近发展”的。

2.分题型选择基本训练习题,根据近年中考的题型设计,如选择、填空、解答类型等,将同一个重点知识转换成不同题型的问题组织练习。

3.对基本训练问题配置适度变式训练习题,以期从中归纳解决问题的知识通法通则和特法特则。

4.做好训练习题的难易配置。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为此,将一个重点知识问题组成三个等级的问题即由一个思考点逐步增加到二点、三点思考点。

5.做好题型的变换,将单选变成多选,将选择题变成简答题,综合题。

第五个困难,是“讲解必须要讲解的问题”。这一点之所以成为困难,是因为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平时学习不扎实,遗忘现象突出。所以复习课最容易出现“加快速度重讲一遍”的现象。这种简单重复平时的讲授和一般地梳理知识,体现不出复习课的特定功能。我的解决方法就是不简单重讲。

1.对重点知识,尤其是经典考点用比较正误的方法,讲怎么理解是对的、怎么理解是错的;

2.不孤立地讲解知识点,而是从知识点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讲解知识的发展和演变,在讲解过程中注意教材的应用,引导学生反复从教材中找解决问题的依据;

3.着力于在理解基础上讲解应用,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能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第六个困难,是“师生和谐合作”。复习课最忌讳的是师生过度焦虑的叠加效应。一旦形成就容易付出无谓的代价。我的解决方法是:

1.急躁与事无补,不如平常心态,让每堂课人人有得。

2.明确可望达到的期望值。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成绩期望,并具体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加强个别指导。

3.实行成就体验评价,不论处于哪个层次水平的学生,一律实行“逐题为何得分”的评价。掌握了什么知识、方法,怎样审明问题条件和要求,怎样做好考前准备,临场心态如何调节?

4.对学生答题的错解,实行有区别地改错。对优生要求错在哪里改在哪里,而且要说清改正理由;对中等学生一般不刻求难题错解的改正,但要严格要求其他问题的改错;对学困生的改错应辅导改正基本题的错解。

5.让学生在课上都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他所能完成的任务。

篇8

在中考中数学是最容易得分的一门课,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失分的。根据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显示,中考数学命题都趋向于以基础题为主。基础题大部分都是源于教材例题或者习题,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所以说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要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学会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去解决问题。

一、基础知识复习的实效性

在进行基础知识复习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中。在初中三年所学习的教材中就包括近200多个知识点。所以说,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将每一个章节的知识都梳理清晰,使学生能够将这几年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一个知识网。老师在引导着学生复习的时候还要教会学生在掌握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各个章节中的概念,使学生们弄清楚各个数学规律的来源,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其实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最关键的就在于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解决知识中的盲点,对于相关的定理、公式等的证明过程不能死记硬背,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滚动式练习,不能养成前学后忘的坏习惯。

二、专题复习及其实效性

在进行专题复习的时候要将知识分块专项复习和题型复习双管齐下,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类比,总结解题规律。在复习中要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地去复习,不能盲目,见什么题做什么题,对知识没有一个规划,要针对每一章节中的难易点来进行复习,选择每个章节中的常考点来进行复习。

第二轮的复习最关键就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及解题方法的总结,探索解题规律,这个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三、模拟训练及其实效性

在中考复习的时候进行模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在中考的时候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套用公式的时候把不准,可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知识点的发生过程,更加不了解这些知识点在题目中的作用,这就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不细心,在做题的时候计算能力存在一定缺陷,总是出现会做的题做错的情况;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是出现少做、漏做的情况,不注重细节等。所以说,学生一定要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注重对每个题目的分析,然后做出详细的解题步骤。

初中中考复习是一个学生查漏补缺、提升个人综合实力的过程。所以说,对待每个步骤都要认真,这样才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9

初中头两年,学生数学知识是按章、节一点一滴获得并积累起来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是零碎的.因此,初三总复习时教师必须科学地剖析知识结构,列出知识结构图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整理、归纳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四边形这一章时,由于概念、性质、定理较多,各图形之间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极易混淆.如果能列出下面的知识结构图进行复习,就会使学生对本章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有清晰、系统、深刻的认识.

知识结构图

二、精选范例,挖掘例题教学功能

复习课中所选的例题必须能突出教材重点,反映《教学大纲》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或者是在解法上具有代表性、应用广泛的.通过范例的分析与解答,可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例题的变式,通过变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在复习圆这章时,我们可以选取教材第79页例2作为范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

范例:如图1,已知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本题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相关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融为一体,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又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总结归纳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具有本质性、概括性和指导性.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结合例题的讲解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对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认知结构,活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初中数学比较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转化、数形结合、换元法、配方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等.

本例应用最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它使题目由难变易,使我们更快找到了解题途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总结,使学生领悟其价值,强化应用意识.

四、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数学教育有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及综合能力,而考查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探究、联想等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必然趋势.因此,进行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创意新颖,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探索性的问题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如图3,O表示一圆形纸板,根据要求,需通过多次剪裁,把它剪成若干扇形面,操作过程如下:第1次剪裁,将圆形纸板等分成4个扇形;第2次剪裁,将上次得到的扇形面中的一个再等分成4个扇形;以后按第2次剪裁的做法进行下去.

(1)你在O中,用尺规作出第2次剪裁后得到的7个扇形(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2)请你通过操作和探索,将第3、第4和第n次裁剪后所得扇形的总个数填入下表:

(3)请你推断,按上述操作过程,能不能将原来的圆形纸板剪成33个扇形?为什么?

简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

第(2)题是一个规律探索型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n=1,2等特殊情况入手,通过观察、探索,找出其中的本质规律:第1次裁剪所得扇形的总个数为4=1+3,以后每进行一次的裁剪,扇形总数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个.因此,第3、第4和第n次裁剪后所得扇形的总个数分别为10,13,3n+1;

第(3)题由3n+1=33得,n=10,因为n不是自然数,所以不能将原来的扇形纸片剪成33个扇形.

显然这类探索性问题的解答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很大帮助.

篇10

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也是对教师三年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阶段性评价,更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数学学科到了总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大,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必须提高复习效率,而效率的提高需靠科学的复习方法。为了能够做好最后的冲刺,结合本人2013年中考实际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体会,思考今年我市学业考试的一些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和同行们切磋。

一、认真学习2013年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了搞好今年的复习备考,我认为教师和学生首先要认真学习《2013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明确学业考试的性质,领会命题的指导思想,总体把握命题的依据和要求.清楚地认识到今年数学中考命题趋势是“突出双基,重视应用,考查能力,体现创新”.与前两年中考我市数学试题相比应该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二、层次定位 有的放矢

当前,九年级同学基本结束了新课学习,经历了学校组织的月考、模拟考试、将全面开始二轮复习。如果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由老师引导将初中三年数学的全部知识回顾一遍;那么第二轮数学复习时,更要发挥同学的学习自主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策略,突击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争取更上一层楼。

首先,应切实督促能重视月考、模拟考试、期中考试,对自己的模拟考卷做个详尽的分析。看自己的试卷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失分,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在分析失分原因时要多找主观原因。了解自己的薄弱的环节,第二步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有个明确的复习策略。建议可以根据月考、模拟考试、期中考试成绩,初步分为三类同学:90分以下、90分到130分之间、130分以上。90分以下的同学,急需夯实基础,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中考试题中属于平时学习常见的 “双基”类型题约占6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通过策略性的鼓励,要求学生一定要配合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

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复习宗旨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第二类同学的复习策略我们建议应该是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对本阶段的的模拟卷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分阶段做一小套专项训练试卷,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试卷的结构和考点特点编制专题。在解综合题时可以先跟着老师走,弄清解题基本策略。至少要做出综合题的第一第二小题。首尾得分提高,中间部分的得分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对于第三类同学,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式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

三、制订计划合理安排

每一年的中考试题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总有一些突破和创新,每一轮的复习在依据《教学大纲》和《浙江省中考试题纲要》的前提下,也必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准确把握中考命题的走向,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确定好深度和难度,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初中数学复习工作要分四个阶段

1.第一主要是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在这一阶段,人们通常按照“教师布置复习内容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教师疏通教材学生课后练习”的模式进行。由于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较多,这一阶段复习时间也较长,如果长期实行一陈不变的模式,学生就会失去复习的兴趣,复习效率必然大大降低。为了避免这一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许多环节的复习可让学生自己完成,特别在疏通教材时,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疏通,要求其他同学挑出几处疏漏之处,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2.第二阶段主要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选一些既植根于教材,又考察知识与能力的好题组,这些能体现题目间的环环相扣,联系密切,而又各有侧重。通过题组的练习,学生们的心中所见不再是单个树木而是一片森林。还要选一些有探索性,开放性,数形结合,阅读型,动态型,纵横联系的灵活题;更要选一些可以转化为用数学问题解决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要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增减或变换条件、结论的题,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每单元出一、两次练习即可,不要以为题目越多越好,不要搞无意义的重复劳动,要知道,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比如讲解这样一道例题:

例: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略解:k必须满足①Δ≥0,②k≠0得k≤1且k≠0) 教师也可以把题目改换条件进行如下变动:

(1)若关于x的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2)若关于x的方程kx2-2x+1=0有两个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通过上面的练习学生就更好的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在这一阶段,在适当的时间组织测试,用来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不断纠正复习的偏差,调整复习方向。第二阶段的复习程序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化零为整,循序渐进,要一步一个脚印走,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3.第三阶段就是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4.第四阶段,考前“热身”

学校间及校内班级间进行的联考、本班组织的模拟考试。帮助学生熟悉中考题路,加快答题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对一些发挥失常、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对症下药,特别是缓解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压抑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对所有试题中较普遍感到困惑的无疑是中考试卷的最后两题:函数中的图形问题、图形中的函数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两题最终拉开了试卷的得分。建议大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与梳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同学们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动力工具,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就会使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显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措施。由此我们建议,在初三第二轮的复习中能否以思想方法为主线,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在复习中,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概括、总结、揭示了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品质,使我们不仅会梳理知识,更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培养能在千变万化的问题情景中,善于握着数学思想方法这把金钥匙,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数学总复习是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只要师生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为中考取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11

中考试题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知识点覆盖率达75%以上,中考试题中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不会有难题、怪题、偏题,难易度的比例通常控制在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为5:3:2,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能力发展的保证。在历年的中招考试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才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否则能力培养和拔高性的练习只能是空中楼阁。

在复习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标准》的评价理念,去分析中考试题,挖掘其丰富内涵。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复习中,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如坠雾中,如悬空中。

二、立足课本,系统复习

总复习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题,这些题起点低,许多试题取材于课本,试题的构成是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或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或转换题型,或在各种知识点的交汇处重组整合,从而改编成一些体现课改理念的中考试题。所以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让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二、初三代数和几何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教师在第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按照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数学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在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边复习边做知识归纳,加深记忆,要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三、 收集资料,精选题目

中考复习中,来自各方面的不同途径的复习资料,摸拟试题排山排海而至,压得学生踹不过气来。学生就是有三头六臂,不吃饭,不睡觉,也难以完成。这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帮助。教师要帮助学生精选题目,选题应该遵循适用性、巩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和《考试说明》,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好高骛远只能事倍功半。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都有所得,而不能只顾少数学生。巩固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复习已学过的基本知识,重要之处该重复的还要重复,以帮助部分学生记忆和保持记忆。实践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要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不给或少给条件、结论,相关解题依据这三者中的某两个。探索性习题是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它具有开放性,对于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分析、掌握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发展动向,研究大纲,钻研教材,这样才能在精选题目时看得准,抓得稳。

四、 思想渗透,方法总结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只有领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才是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核心,在每年的中招考试题中,都渗透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整体思想、分解组合思想等。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总复习阶段时要通过一些典型的试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在解决一类问题时可采用的共同方法,如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图像法、比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加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以及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

篇12

中考数学命题是以《标准》中的目标和内容为依据的,试题重点是对初中学段数学基础内容的考查。总复习前,教师要深入研读《标准》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素养,明确不同知识的考查程度、层次水平,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范围,试卷的形式和结构,题目的类型和难度等,使整个复习工作不偏离方向,不脱离实际,准确把握总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二、科学制订计划,稳步扎实推进

1. 第一轮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1)依靠课本,系统复习。《大纲》规定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容易题占中考题的70%,这类试题一般只用一次概念,或只须一次运算与推理即可得出答案,大多数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虽有一些题“高于课本”,但原型一般还是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是对课本中试题的引申、变形和组合,实质是“题在本外,根在本内”。

因此,这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把课本看做是学生起跑的动力,生命的源泉,认真钻研课本,绝不能轻视和脱离课本。把分散在初中各册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体系,即组成“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与概率”“空间图形与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和“圆”10大知识板块。每板块建立知识网络,罗列考查要点,教师对照知识网络以课本为依据按章节逐次进行复习,做到要求低一些,难度小一些,速度慢一些,面向全体学生。

(2)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概念模糊不清、似懂非懂,教师要把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放在首要地位,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关键字眼,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若概念不清,计算、推理就会发生错误。

除学好概念之外,本阶段学生还要准确记忆并灵活运用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等,因为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是进行推理、论证和计算的依据。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用了配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了割补法,不但在平面几何中很有用,在今后学习的立体几何中更有用,对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所以,学生不但要牢记它们,而且要掌握它们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运用数学基本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论证和作图等方面的能力。平时教师要尽量多示范和引导学生掌握做题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研究对策,提高自己的技能。

2. 第二轮专题研究,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要以能力为立意,以掌握重要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出发点,抓住中考数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关注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和特点。同时要围绕中考重点题型,如方案设计类、运动类、开放探索类、阅读理解类、新定义类等试题对学生进行集中精讲精练,引导学生对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归纳,深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重视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轮模拟中考,心理锤炼

总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对学生进行迎考状态的心理训练。期间教师要通过精选中考模拟试题,以限时考试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学会恰当分配考试时间,掌握做题方法与技巧等。教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要面对面地分析其原因,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考试成绩,明白考试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这样,能防止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着急和焦虑的心理,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学会镇定,抛弃因考试失败受到的挫折和家长施加给他们的压力,并振作精神,把错题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加强自我反思,善于自主纠错

中考数学复习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找出错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如果是该题所属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则找出该知识点加强记忆和理解;如果是该题型的解题方法没掌握,则找出相关同类题型,对解题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复习中若能养成这种坚持纠正错题、查找错误原因的良好习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