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0: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圆的认识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圆的认识知识

篇1

当我遇到书面问题时,拿出字词典查查就解决了;当我写作绞尽脑汁时,写作书给我提了个醒……我闲着时,书给我解闷;我伤心时,书帮我分担;我生气时,书让我懂事。总之书就是我的“私人助理”。

读了《木偶奇遇记》我知道了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读了《名人的故事》我知道了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成功。读了《爱的教育》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篇2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凡事当遵循其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教育更是如此。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有着它的独特性。总结起来,职业教育的本质至少应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因材施教,三是科学管理,四是文化塑造。

以人为本,一是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家、以教为乐、以师为荣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去担任班主任助理、校长助理,积极主动、科学民主地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就是极富创新的尝试,既可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又可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职业院校教师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群体,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同于普通学校的教师。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因此同一类型的教育往往难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类型的人才,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一定理论水平的熟练劳动者及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师的下列特点:

一是非定向的特点。职业教育专业门类的繁多性与发展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非定向性。

二是“双师型”的特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既懂理论又有技能,既懂专业又有知识面,既会管理又善协调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从事此类教育的教师应该是集理论、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将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育学生。

三是成长过程的特点。教师的成长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也是作为职业人的教师从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直至成为实践教育家的过程。

然而职业院校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许多专任教师缺少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实际操作技能缺乏,实践教学能力薄弱,职业院校的教师往往是其理论知识水平强于实践能力,甚至有个别的职业院校教师变成了纯“理论型”教师,完全失去了职业院校教师的意义,这样在教学效果上要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学生求学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企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企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企业决策,二是技术引进,三是自主研发。

目前,与我国北方相比,南方很多职业院校已经走在了校企合作的前列,学校聘请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到校授课,同时学校又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校企合作最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企业技术人员掌握着当前专业技术领域最前沿的信息

作为企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做到与国内外市场的紧密联系,同时掌握当前市场的行业动态。例如汽车行业,由于近几年汽车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汽车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要紧跟市场趋势,摒弃陈旧落后的知识观念,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总是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术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2.企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企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经过多年的拼搏摸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宝贵的经验财富正是职业院校学生所需要的,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从学生到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转型,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3.优秀企业技术人员的奋斗经历也可以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模本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但可以从企业技术人员那里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了解如何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拼搏才能实现。

4.企业技术人员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传播者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对于提高生产力和员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的功能。企业文化无形地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企业培养能够实现文化对接的未来人才,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渗透入教学,长期浸润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

5.企业技术人员可以把企业的场地、设备等丰富的企业资源带到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具有一些教学资源,但与企业里面的资源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企业技术人员的到来,不但可以解决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为职业院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里面去,让学生到企业中身临其境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篇3

1、应届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中高级技工、返乡农民工。

2、正在承担国家、省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的技术和管理的主要人员,未经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由国家统一派出而又未满轮换年限的赴新疆、西藏工作的人员;正在从事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机密工作的人员;有违法违纪嫌疑正在依法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能流动的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张幼仪名嘉玢,1900年出生江苏宝山,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生前曾任外语教师、职业经理,张幼仪一生情感都十分坎坷。

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国读书,次年徐志摩则转往英国伦敦;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并于1921年要求与幼仪离婚;1922年,张幼仪于柏林产下次子,并与徐志摩正式离婚;1926年,返回中国;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49年,移民香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尊重的公司领导:

您好!

来经纶一年多了,在人事专员这个岗位的我早已看惯了别人的辞职信,却在敲打本人这一封甚是繁重的辞呈之时,无从下笔。

我异常珍爱经纶大群体给予我这一年多来锤炼、学习、成长的机会,也非常的感谢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我的众多辅助;无比感谢经纶传媒给予我这样一个意识自己、转变自己的平台,不断的磨难让自己从象牙塔中走到事实。我欢喜的察看着园区一花一木的成长,愉悦的迎接一张又一张的新面貌,也遗憾的送走一位又一位同仁。在经纶的大家庭里,我学会了许多在学校里未曾接触的货色,也开端学会认真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护这份工作的机会,尽力让自己在一直的在毛病中成长。

面对自己的良多错误,我只有觉得负疚,十分感激各位领导的信赖,给予我一次又一次的机遇持续在人事专员这个岗位上探索成长。我的每一个过错都是由于自己的不够当真、不够负责造成的,鉴于自己的才能有限,现申请提出辞职,望领导同意!

最后,我发自心坎的盼望公司鸿运年年!

顺祝商祺!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x

20xx年xx月xx日

人事专员辞职信范文二

尊敬的领导: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

我自20XX年7月1日进入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门,至今已过半载,正是在这里我开始踏上了社会,完成了个人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在过去的半年里,公司给予了我良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充实了自己,增加了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公司半年多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今天我选择离开并不是我对现在的工作畏惧,承受能力不行。经过慎重的思考,我发现在公司的工作离我的职业目标渐行渐远。人如果偏离了自己的职业目标,那剩下的光阴只会虚度一生,碌碌无为,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价值,相信公司领导能给予充分的谅解。

我也很清楚这时候向公司辞职于公司于自己都是一个考验,公司正值用人之际,公司项目的开展,所有的前续工作在公司上下极力重视下一步步推进。也正是考虑到公司今后推进的合理性,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公司因我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我郑重向公司提出辞职,望公司给予批准。

祝公司项目推进顺利创造辉煌,祝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篇6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126 ― 02

1.前言

随着翻译产业化的发展,翻译行业目前非常红火,不仅产业规模不断增长,译者队伍也不断扩大。毋庸讳言,在庞大的翻译队伍中,不合格的译者,甚至是滥竽充数的译者不在少数。这些人从事翻译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低估了翻译的难度,以为只要懂一点外语就可以从事翻译。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翻译工作非常复杂,其难度外行有时难以体会。有人说,翻译是“宇宙演变过程中最复杂的事情”。是因为,翻译虽然是一项语言活动,但对译者的要求却绝不仅限于语言。翻译活动牵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纷繁复杂,无所不包,译者为完成翻译任务,接触的人也形形。没有广博的知识,仅仅知道基本的外语语法,掌握一些词汇,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为了看懂原文,并把原文的内容以对方愿意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译者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举例来说,文学译者需要有坚实的文学知识,科技译者需要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法律译者需要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经贸译者对于经济贸易不能无知,等等。除此之外,译者还需要对翻译所牵涉的两种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否则仍然会在理解或是表达阶段遇到难以客服的困难。

2.译者的知识储备

2.1语言知识

译者的语言知识,是指译者对与翻译相关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了解以及运用这些语言的能力。译者的语言知识分为外语和母语两个方面。对于中国译者来说,主要是外语和汉语的知识。

通常来说,译者只需懂一门外语即可,因为外译汉时,原文多数只是由一种外语写成;汉译外,一般也只要求一位译者翻译成一种外语。但有的时候,译者如果只懂一门外语,却很难完成翻译任务。这种情况在文学翻译中比较常见。具体来说,职业译者要想适应翻译产业化以后市场的需要,其外语知识至少需要达到以下程度:一是对语法非常敏感,能够理清复杂句子的语法结构,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二是词汇量足够大,对词义的掌握全面并且准确,不仅知道常用的意义,还要了解其他意义。词汇量太小,英译汉时,生词太多,需要经常停下来查字典,翻译的效率必然很低;汉译英时,该用的词不会,译文表达肯定词汇贫乏。即使查汉英词典,由于不知道词的用法,译文用词仍然可能不准确,或是不自然。不过,词汇量小的译者通常知道自己的弱点,翻译时也会加倍小心。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词汇量虽然很大,但对多数词的掌握都不够细致的译者。三是熟悉足够多的固定短语和习语。英语中的固定短语数量众多,使用广泛,其含义从字面有时根本看不出来。这些短语的构成和含义大多没有规律可循,因而在翻译中往往成为译者的陷阱。习语指的是长期流传下来的固定表达法,有的是短语,有的则是句子,主要包括谚语等。和短语相似,有些习语的含义从字面上推断不出来,有些还包括了典故,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破解其意义。

译者的汉语知识,往往为人们忽视。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是母语,理解和表达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外语过关了,自然可以从事翻译工作。受这种认识的影响,立志从事翻译的人,大多只在外语学习上下工夫,对汉语却很少花时间学习。就翻译界的现状来看,译者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汉语知识:一是准确把握词义,对词的理解,特别是对常用词的理解不能似是而非,否则汉译英时就会出现理解错误,英译汉时则会出现表达不当,或是令人费解。二是适当了解一些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比如,目前中国的各种宣传材料,特别是各种旅游景点的宣传材料,为了追求文采,往往使用许多文言的句式和词汇。翻译这样的材料,译者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准确传达原文内容也就无从谈起了。三是对汉语的新发展要敏感,了解新词新用法,包括网络语言和青少年中间流传的一些时髦语言。尤其是现在网络语言盛行,经常出现新词,因此译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语言知识,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人员的需求。

2.2.文化知识

译者的文化知识是指译者对翻译活动所牵涉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翻译说到底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作为这种行为的实际执行者,译者当然要对这种行为所牵涉的两种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翻译届最早有关文化与翻译关系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包含文化内容的词汇,也就是所谓的文化专有项的处理上,探讨的是文化在翻译策略选择中的作用。在原文选择阶段,文化的作用在于,译者在决定是否接受一项翻译业务时,必须考虑到该业务的内容是否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要求,与该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有无冲突。在原文理解阶段,文化的作用体现为,译者对原语文化的了解直接决定了他对原文的理解。如果他对原文中的文化专有项比较熟悉,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原文。反之,就有可能产生理解困难,导致翻译错误。在译文表达阶段,文化的作用表现为,译者对译入语的了解,决定了具体翻译方法的选择。译文对原文内容的增删取舍,对原文中文化专有项的删除、保留、修改或加注,完全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文化的了解。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已达200多个。在翻译界,许多人接受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文化分类法,把文化分为五类,分别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下面以英汉翻译为例,结合这五大类文化,对当前职业译者应掌握的文化知识作以大致介绍。

从生态文化角度来讲,译者应对英语国家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了这方面的知识,译者对英语原文中有关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一些事件的发展进程就会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从物质文化角度来说,译者应该对英语国家的建筑、服饰、日常生活用品等有所了解。这一类文化包罗万象,在各种文献或口头谈话中都有可能出现,译者如果不了解,就会影响翻译的质量和效率。通常来说,译者没有在英语国家生活的经历,很难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但即使在英语国家生活过,对于这些国家历史上的物质文化,仍然可能了解不够深入。因此,译者平时应多读、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或是音像资料。就社会文化来说,译者应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风土人情、重大事件、名人名言、文学常识等有所了解。译者有了这方面的知识,英译汉时对英语原文中描述的事件、该事件的背景、原文中的人物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汉译英时就会注意译文内容是否符合英国国家的风俗习惯。就宗教文化而言,译者应了解一些基督教的常识,了解一些英语习语、各种修辞手法以及各种文体的特点。习语与修辞手法在英语中运用得非常广泛,译者如果不了解,翻译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2.3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理解阶段,译者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往往会看不懂原文,或是自以为懂了,实际上仍然没有看懂,造成误译。在表达阶段,译者缺乏专业知识,则容易使译文表达不符合专业规范,甚至给读者造成理解困难。专业知识的缺乏,还可能使译者无法发现原文中的错误。有些英语文献,特别是科技或经贸方面的文献,由于作者写作水平不高,或是时间仓促,经常会有一些错误。

2.4翻译知识

翻译技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体的语言转换技巧,如长句拆成短句的技巧等;二是翻译的准备技巧,如口译中做笔记的技巧;三是变译技巧,语言转换的技巧在表达阶段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汉翻译中,译者理解英语原文有时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要把理解的内容用汉语表达出来,却有很大的困难,这时翻译技巧就派上了用场,诸如长句分解、词性转换、省词或减词之类的技巧,可以帮助译者把原文转换成通顺可读的汉语。这些技巧在汉译英中同样有效,只不过有时需要反方向运用罢了。比如,在英译时需要注意把长句拆解成短句,在汉译英时则需要注意把短句合并成长句。翻译的准备技巧在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都有可能起作用。口译中,通常译员在作笔记的同时已经听懂了说话人的发言,但等到翻译时,往往会忘记说话人发言的一些内容,可以说理解已经出现了问题,这时笔记可以补全译员的记忆,形成对讲话者发言的完全理解。“变译”是对编译、摘译、改译等非常规翻译手法的总称。

3.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一个合格的译者并不像大众所想象的,只要略懂或了解母语和目标语相应的词汇知识及语法知识就可以担当翻译。翻译是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所在。译者只有在掌握一定翻译技巧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加强学习,勤于实践、锻炼,才能称其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参 考 文 献〕

〔1〕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2〕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胡安江.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 〔J〕.中国翻译,2010,(06):10-16,92.

〔4〕思果. 翻译新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5〕李谧.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篇7

数学家外尔曾说:“除了天文学以外,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古老的一门科学。”数学在促进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由此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至关重要。本文从对数学的几个认知误区谈起,旨在让大家对数学有一个更加正确、全面的认识。

一、误区一:关于数学的地位

数学是一门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学科,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也常把数学和物理等一并归入理科。事实上对于数学人们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数学的地位也在不断变化着。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把数学与物理、“形而上学”等一起置于理论哲学之中;中世纪,数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甚至被放在神学的名目之下;文艺复兴时期,达朗贝尔将数学划归于自然科学之内[3]。20世纪以后数学得到空前的发展,除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航空学、地质学、气象学,等等)之外,数学还向各门人文社会科学渗透,如:经济学、语言学、人口统计学、管理科学、政治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等,应用数学的发展成为数学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高峰。鉴于数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数学的地位就有了新的认识。前苏联的茹科夫将科学划分为普遍科学(哲学、数学)、总体科学(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局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钱学森认为科学应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于光远认为科学应分为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五类;而20世纪末期出版的《大不列颠学科全书》将知识学问作了如下分类:逻辑、数学、科学、历史、人文科学和哲学[3]。

由此看出,长期以来把数学归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是人们对于数学认知的误区之一,已不再适应当今数学的发展趋势。鉴于数学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渗透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数学已确立了其基于各门学科之上的独立的科学地位。

二、误区二:对于数学的理解

大众对于数学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中学所接触的初等数学部分,关于算数、几何等偏于应用的部分,而对数学的本质及研究内容理解不够。数学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价值和普遍适用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数学有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之分。

纯粹数学是数学的核心领域,大体上分为三大类:研究空间形式的几何类、研究离散系统的代数类、研究连续现象的分析类。其涵盖函数论、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数论、集合论、代数几何、微分方程论、数理逻辑、概率论、拓扑学、微分几何等经典学科。纯粹数学经历了19世纪的不断积累,在20世纪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显示出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统一性。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已经向各个领域渗透,一方面与各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众多交叉学科;同时也产生了相对独立的应用学科,如数理统计、运筹学、控制论、计算数学等。

纯粹数学研究数学内部问题,“它自身独立的发展着,通常并不受来自外界的明显影响,而只是借助于逻辑组合、一般化、特殊化,巧妙地对概念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新的富有成果的问题,因而它自己就以一个真正提问者的身份出现。”[4]应用数学研究数学在各领域的应用问题,旨在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动力来自外部世界。人们对于数学的认识多集中在数学的一些简单应用,而对数学的核心领域(纯粹数学),以及数学的深度应用并不了解,即不理解数学的本质。

从客观上讲,这种理解上的误区部分来自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一般来说,通过介绍人们并不难理解克隆、计算机、营销、管理、机电原理等知识,但数学家们就连向人们陈述一个最为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列极限的概念:设{x}为一数列,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不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n>N时,不等式|x-a|<ε都成立,那么就称常数a是数列{x}的极限,或者称数列{x}收敛于a),也很难被理解。数学的曲高和寡和孤芳自赏已经成为人们对数学理解上的一道鸿沟,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努力:(1)将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通俗化向大众普及;(2)大学阶段重视高等数学(包括大学文科高等数学)的教育。

三、误区三: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

鉴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不多。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却是片面和错误的。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这种片面性和错误性。

(一)对于几何的认识

人们对于几何的一般理解仅局限于建立在五大公设基础之上的“欧氏几何”,但欧几里得第五公设(过已知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并不像其它公设那样显然,数学家们努力用其它公设证明第五公设,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从而使得欧氏几何并不完美与正确。最先认识到非欧几何的是数学王子高斯,但限于自己的发现与当时流行的康德空间哲学相抵触,高斯的研究并未公开,后又经过波约和罗巴切夫斯基的深入研究,创立了新的几何学――非欧几里得几何学。这种“另类”的几何学了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以“通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引不止一条而至少是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作为替代公设,推导出了逻辑上可能的无矛盾的非欧几何。非欧几何有着奇特的、难以理解的一些结果,比如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假如三角形变大,使它所有三条高都无限增长,则它的三个内角全部趋于零;等等。非欧几何经过黎曼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种更广泛的几何――黎曼几何,黎曼几何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最恰当的数学表述,而根据广义相对论所进行的一系列天文观测、实验,也证实了宇宙流形的非欧几里得性[4]。除此之外,射影几何、微分几何、拓扑学等新的几何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著名的希腊问题(三等分角、倍立方、方圆)

三等分角问题为:给一个角,试求另一个角其大小为已知角的三分之一。或许人们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也确实有若干种方法可行。但人们往往并不了解这个古老问题的背景,古希腊人非常注重维护理性、纯粹的精神,坚持尺规作图的限制,即只能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举出一些解法,但希腊人当初还限制了规尺的用法,譬如说在直尺上标两点之后用来解题是不许可的。对此数学家已经认为不可能三等分一个角,不可能使圆变成方。或许还是有人疑问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解,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数学上的不可能是在严格的逻辑推导下得到的,并不表示这个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是绝对意义下的不可能。

(三)哥德巴赫猜想

提到“哥德巴赫猜想”或许大家还比较陌生,但提到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研究的“1+1=2”问题,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家很早就听过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并以中国数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感到骄傲;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真正地明白这个问题。“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给欧拉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不相信关注那些虽没有证明但很可能正确的命题是无用的,即使以后他们被验证是错误的,也会对发现新的真理有益”,于是提出猜想:每个偶数是两个素数之和;每个奇数是三个素数之和。这个问题提出以来,众多数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1937年维诺格拉多夫利用圆法证明了奇数部分的猜想。偶数部分的猜想主要利用筛法证明,记{k,l}表示大偶数分解为不超过个奇素数的积与不超过l个奇素数的积之和,从1919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9,9}直到1937年陈景润证明{1,2},证明不断向终点靠近,但“哥德巴赫猜想”至今尚未完全解决。

人们对数学的理解通常存在诸多误区,鉴于数学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对数学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维忠.论数学的文化价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2]胡典顺.数学教育中的若干认识误区――基于数学哲学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1.

[2]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8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分为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这些部分构成全口径的政府收入。与逐年增长的财政收入相应的是,规模庞大的预算外资金成为不受监管的灰色地带。《预算法》的修订应彰显“全面完整、公开透明、分权制衡、收支平衡”的原则,草案二审稿也正期待通过增强预算完整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健全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预算执行规范性,完善预算审查监督规定以及规范预算调整等方面实现这一目标。

从财务与会计专业理论及实务工作的角度看,与预算功能发挥、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息息相关的财政支出标准或定额、财政支出绩效等方面,需要与会计等相关领域及其法律、行政法规、制度的衔接配合。

应与国家审计工作相衔接。审计工作的内容是从事经济监督,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法》,对财政收支进行绩效审计,形成审计评价。我国现行《审计法》于2006年修改颁布,较之《预算法》的修改超前一步。然而由于现行《预算法》预算项目未细化,法律责任不明确,且绩效评价技术与标准尚不完备,部分条款与《审计法》相左,给政府审计工作带来诸多掣肘之处。近年来,我国绩效审计在探索中成熟完善,进行绩效评价亟待在预算环节建立一系列衡量标准,这些标准和指标成为审核工作评判、评价的依据,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目标和意义。《预算法》的修订若与《审计法》形成较好的衔接,将为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奠定良好基础,促进经济监督工作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开展。

篇9

    3、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协助业务科室搞好聘任工作,并做好年终考核及材料归档工作。

    4、会同各主管部门做好各类各级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工作。

    5、承办职工的劳动工资,做好各种津贴的审核和住院职工慰问等工作。

    6、做好人事统计分析,及时填报各类人员报表和有关表格。

    7、认真做好考勤和请销假工作,协助分配办做好奖金发放工作。

    8、负责办理职工的退离休工作,并做好退离休人员生活福利工作。

    9、负责管理工作人员档案和档案的整理、查阅、转递及提供政审材料、接待外调中、出国政审工作。

    10、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业务人员技术档案,做好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11、会同工会分配职工福利费,检查使用情况。

    12、办理因公致伤、致残及职业病的评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办理死亡职工丧事及死亡职工遗属补助等工作。

    13、负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篇10

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推进,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对于物理实验更是如此。只有掌握了认知活动的规律,才能对于物理现象和实验对象有正确客观的认知,才能真正认识和利用规律。

一、在物理实验中认知活动的两个阶段

开展认知活动,第一是做到认识、收集和整理关于陈述性知识的相关内容。在做此项工作时,要在实验活动之前,学生要立足于实验对象,大量提取与所做实验活动有密切关系的陈述性知识,以做好实验的充分准备。如何获取陈述性知识呢?一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信息加工理论,在具体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者的知觉、注意、表象、记忆等心理活动,获得大量的有关实验本身的言语信息的信息,并及时将这些信息收集、加工、贮存并提取,以利用与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这些言语信息,即就是陈述性的知识。

开展认知活动,第二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充分获取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相对于陈述性知识而言的,是陈述性知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在获取的过程和难易程度上较之陈述性知识,要较复杂一点。简单的理解,即是陈述性知识在表现形式上一般以简单的概念或者是概括性命题形式出现,这些简单的概念和概括性命题听过一定的自由变式、联系、推导,经过这一系列的深层次额认知活动后,顺理成章地转变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手段,这就是程序性知识。

二、在物理实验中正确认识和理解元认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灿烂而辉煌,有很多优秀的认知理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学记》中的记载,书中的“自反”和“自强”都是我国古代关于出元认知理论的重要注解。另外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孟子、老子都说过,人要自我革新,必须要注重内省。其实,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元认知更是有着十分普遍的意义和功用。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改革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和力量,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探讨元认知理论,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元认知具有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功效

物理学识探索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各方面规律的科学,谈到关于物质的科学,必然会有认知活动的开展,认知的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关乎认知方法的采用。物理科学有一个基础,就是必须要以实验为基础,以规律为准则。在探索自然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发展规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知,及上面讲到的陈述性知识的收集和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几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按照物理学科的特点,要实现素质教育,必然需要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完成额,其次是掌握实验的能力,这就必须在实验室完成,所以所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即在理论与实践的交错中,提升学生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科学的态度,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主要是要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课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其实不仅仅是让他们会做几个简单合作复杂的物理实验或者是实验技巧,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教会他们学会有物理的思维思考物理问题,教师应依据具体的物理实验原理,对学生培养物理思维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调整、校正,提高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元认知具有纠正思路偏差的功效

学生在开展具体的物理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见很多问题,实验方向会存在偏差。教师该怎么办呢?应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省和反思,做到让学生在做好物理实验的同时,培养理性科学的物理思维。这样,就教会学生在实验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展实验,当出现了偏差,能够自我纠错,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深化认识,达到独立思考的程度,如此,在遇到思维偏差是,元认知会提醒实验者就是矫正。如果在实验中,学生一时间思维模糊,找不到具体矫正自己错误的手段,也可以在元认识的影响下,适时地暂停实验活动。在自己思路理顺时,也可以有效结合实验原理和已有认知经验,对思维反复推敲,重新审视,逐渐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实验认知活动中,元认知能力的功效十分有意义和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给予物理实验教学以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篇11

首先衷心感谢区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尽自己所能在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这个岗位上为党尽职,为选民服务,为代表服务,为大家服务。

我深知自己能担任这一职务,完全是工作需要,岗位的需要,本人的能力和水平要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将在今后工作中,一定努力做到:

一、明确职责,强化党的意识和人大意识。由于这一岗位性质所决定,在履行职务时,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坚定不移地把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人事工作等方面的要求和决定认真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同时,在具体操作中,还需树立强烈人大意识,严格依法办事,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人民群众共同意愿,充分体现党的领导,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二者高度的有机统一,使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人大常委会领导下,不折不扣地完成使命。[找文章到 -/-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担任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这一职务,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我一定虚心向区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委员及同志们学习,拜大家为师,尽快掌握新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同时,还要虚心向广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学习,不断从他们身上汲取养料,充实自己。另外,还要勇于实践,大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

三、努力工作,全心全意搞好服务。既然组织上和大家都已选择了我,我将会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发挥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整体力量,并在其他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尽心尽职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特别要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在法定的框架内,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为代表、为大家多提供服务。

篇12

1.缺乏规律的渗透,致使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认识、了解,甚至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造成学生相对死板、僵化,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规律意识淡薄,随意性强,往往只注重自己的存在而忽视别人和整个环境的存在,不知道自己地位和身份的变化会对自然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规律亦称“法则”。知识之间,以及构成知识的各要素之间,总是按一定的法则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在一定的法则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违背这些法则而进行活动,其身份也就发生变化,就会影响知识和要素的存在和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生存环境,以至于毁灭自己。

知识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总结。所以,在进行学科教学时,要贴近生活、实际,不仅要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还要探究知识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运行的法则。在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规律观点,将会不断影响和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家庭的责任理智,并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增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意识。

2.思维方法欠缺

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点的片面传授,教学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培养,造成学生缺少对知识分析、提取、辨识、评价的工具,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不具有探索、研究、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渗透相应的一定的逻辑辩证思维,系统的观念,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体的关系,联系、发展与变化等的学习思维工具,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是非辨别能力。

二、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课,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多形式的社会实践课的开发,致使学生缺乏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学生学习到的书本知识与自然和社会产生脱节。学校和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校开设的课程往往是以理论课为主,教室内的实验课和教室外的实践课开设很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在教师的教学中,总是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核心,照本宣科,基本没有对知识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出相关的实验课和实践课。致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低,所学相关知识得不到强化,知识与责任和社会之间相互脱节,产生学生学习生活的盲目性,认为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处或者认为学习的目的就仅仅是升学或就业。

因此,在处理自然和社会的问题上,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课的设置、引导,还要注重多方面多形式的实验课和实践课的开发,搭建学生知识与自然和社会沟通的桥梁。解除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困惑,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升学和就业而是回到自然和社会。同时增强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中,只注重应试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多方面知识的开发,致使学生思维空间小,视野开拓受到限制

家长、学校、教师基本上都有共同认识,就是以所要应试的科目为重,要升学考试的科目就是主科,而与升学无关的科目就是副科,不重视,学校安排的应试以外的科目,仅作摆设。看小说、看影视、玩游戏,更是家长、教师所不允许的,都认为影响学生的学习,会让学生变坏。致使学生思维空间狭小,视野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辨别和是非判断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