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1: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项目自我评价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73-02
项目建设包括项目决策咨询(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实施(初步设计、招标、施工图阶段)、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等阶段,项目后评价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项目竣工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通过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前期咨询(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设计(初步设计、招标、施工图、竣工图等阶段)作为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咨询设计进行评价亦是项目后评价工作内容之一。咨询设计企业对其承担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主要是对其完成的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到达不断提高其咨询设计企业自身水平,它有别于建设项目后评价中所包含的对项目咨询设计的后评价。项目后评价中对前期咨询、设计进行评价,是通过第三方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开展,其评价的结果经验教训,虽然对咨询设计企业总结经验教训有较大的帮助,但由于我国建设项目后评价主要针对大型项目开展,咨询设计企业承担的大多数中小项目无法通过建设项目后评价这一途径对承担的项目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因此,咨询设计企业对承担项目采用自我评价的手段进行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
一、评价的重要性
由于前期咨询、设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对项目投资效益影响重大,甚至于决定项目的成败,加之建设项目具有单件性、复杂性和工期长等特点,给建设项目可行性、效益的分析预测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最优秀的项目,项目的可行性、实施方案与实际情况均有误差。因此,咨询设计企业做好项目前期咨询、设计的自我评价总结,通过对前期咨询工作中方案的选择、经济性可行性的分析,实施设计方案与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对比总结,以及对项目预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以项目自我评价资料档案库,是提高咨询设计企业咨询、设计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目前咨询设计企业在项目实施后为项目业主所提供的设计总结报告,一般是为满足竣工验收程序的设计文件,大多数情况没有对承担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成果进行系统性地评价总结,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往往只掌握在主要项目负责人的脑中,不为单位所积累,这不利于单位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面临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单位拥有技术资源和核心技术,是咨询设计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咨询设计企业只有在拥有技术人才的同时,作好项目前期咨询、设计成果自我评价,不断总结其项目经验,积累丰富的技术资源,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技术资源优势处于领先地位。
二、评价的时间、方法、内容和方式
由于前期咨询、设计工作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咨询设计企业对其完成工作实施后的自我总结、评定,因此如何选择其评价的时间、方法、指标及内容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
(一)评价的时间
项目后评价的时间一般选择在项目达到其生产能力后进行,咨询设计企业对项目的自我后评价可在项目达到生产能力后,结合项目的后评价同步开展工作,亦可待项目后评价完成后,根据项目后评价成果,结合自己单位情况开展。
(二)评价方法
项目前期咨询工作自我评价主要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对咨询设计企业所推荐方案的技术经济所采用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项目设计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原设计与实施后技术方案差异对比分析总结。可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前后指标对比分析法。根据项目前期咨询、设计主要特征指标与实施后实际运行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总结经验、教训。
2.价值工程评价法。通过对项目前期咨询工作、原设计与实施后实际成果之间的价值与功能指标进行评价总结,以功能合理为前提,通过评价项目是否实现了功能最优,从而评价项目前期咨询、设计成果合理性。
(三)评价内容
咨询设计企业对前期咨询、设计工作的自我评价,主要是验证前期咨询工作中各项指标的选择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设计成果实施后是否达到技术、安全、经济、环保等要求。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评价工作:
1.前期咨询工作成果评价。项目建议书是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则是项目是否可行性主要技术文件。咨询设计企业在前期咨询工作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程规范,以市场需求预测为前提,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及经验,提出不同的方案,通过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安全、社会环境等可行性分析,为投资者推荐科学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因此,前期咨询工作成果的边界条件建立在假设和预测基础之上,咨询设计企业在项目实施投产后,应对前期咨询工作中项目市场预测、项目规模、工程及设备方案、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环境及社会评价等指标进行验证,评价建设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及偏差,才能确定其前期咨询工作成果的是否科学、合理、经济。(1)市场预测指标评价。通过对前期咨询工作中项目市场现状调查、产品与需求预测、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市场风险分析等指标验证和再评价,评价前期咨询工作中选择指标及预测方法的科学性;(2)项目规模指标评价。通过项目投产后实际达产情况分析,验证前期咨询工作中对资源条件的论证、建设规模及场址选择的合理性;(3)工程及设备方案指标评价。项目投产后实际运行后,分析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的选型、工艺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实现项目安全、先进、经济、节能、环保等目标;(4)投资估算评价。通过实施后项目总造价对比分析,评价前期咨询工作中项目估算单价、项目内容及工程量、项目其他费用预测是否合理;(5)融资方案评价。通过项目实际资金的组织运作方式,分析前期咨询工作提出的资金来源选择、资金筹措方式、融资方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6)财务评价。通过项目投产后实际财务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验证前期咨询工作中选定的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与参数选择、销售收入与成本测算,以及进行评价的财务评价指标的可靠性;(7)国民经济评价。项目实施后,分析前期咨询工作中国民经济评价选择的范围、内容、参数、指标对国民经济的实际影响;(8)环境及社会评价。通过对项目投产后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前期咨询工作中选择的评价指标、内容、方法的可实现性。
2.勘察成果评价。在项目整个过程中,勘察、测量成果是保证前期咨询工作及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通过项目实际实施后的情况对比,分析实施后项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与原勘察成果结论的差异,并对其有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3.设计方案评价。(1)技术性评价。通过对实施方案与原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实施方案的工程规模、功能与原设计方案的差异,分析总结实际方案技术创新性、采用专利技术的情况、存在的设计缺陷等;(2)经济性评价。实际实施方案运行后的经济效益是验证一个项目是否最佳的主要标致,通过实施方案的经济效益与原经济效益测算分析对比,总结原经济分析指标的合理性、财务指标的可行性,确定测算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误差;(3)安全性评价。通过对项目实际投产运行后的安全性能进行分析,总结设计方案本身的安全性及实施过程中安全性能;(4)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项目实施后在满足技术、经济可行的的情况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在设计方案的控制范围;(5)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分析实施方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影响是否与原设计方案的社会影响存在差异。
4.设计工作质量评价。(1)勘测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各阶段的成果是否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计是否有重大漏项、设计差错,从而影响工期延长或投资被突破原概算等,进行对比分析;(2)设计图纸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及施工进度;(3)设计是否在严格按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定额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及施工工艺要求。
5.业主对项目设计的评价意见。设计单位的宗旨是为业主做好服务,工程技术人员在不违反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业主意见或建议,并贯穿于项目之中,才能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目标。因此,综合收集业主对项目设计方案、设计服务的反馈意见,并分析整理总结,也是做好项目设计评价的重要工作。
6.勘测设计成本核算评价。统计实际发生的勘察、测量、设计成本,与计划工作量的对比分析。
7.对业主评价。统计业主对合同履约率,评价业主信誉度并建立业主信用卡档案。
(四)评价方式
由于咨询设计企业对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咨询设计企业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的开展此项工作,可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1.独立评价方式。咨询设计企业可以成立独立的评价部门,对其承担的项目进行自我评价总结。
2.相对独立评价方式。咨询设计企业的技术质量部门,在管理项目的质量的同时,结合项目质量考评,对项目进行评价总结。
3.自我评价方式。由承担项目的负责人牵头,结合项目竣工验收或项目后评价,组织项目参与人员对项目进行自我评价。
三、结语
咨询设计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咨询设计企业不断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更需要咨询设计企业不断对已完成的项目前期咨询、设计成果进行总结评价,通过总结经验指导新的项目、通过吸取教训防止相同错误发生。因此,咨询设计企业加强对其承担项目的自我后评价总结,是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广浩,周坚.项目后评价方法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7-0081-02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暴露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上的很多问题,三公经费居高不下,单位管理混乱,有制度却不执行。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必须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来编制,不能盲目套用企业的报告格式。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评价报告格式尚无统一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只能根据从内部控制的不同层面论述本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本文则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统一格式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以规范单位的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异同点如表1所示。
二、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编制对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
内部控制本身就是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而通过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有利于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发现违规现象并进行改正,保证了本单位的高效运转。另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开还有利于单位管理者规范自身行为,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有利于上级部门加强对下级单位的管控
上级部门通过查阅下级单位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可以更直观地发现下级单位存在的问题,对下级单位的管理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减少了上级单位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开透明
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不应仅仅向上级部门以及本单位管理人员公布,也应该向社会公开。社会公众可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评价报告了解其工作,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更加透明,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四)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可以评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可靠性,通过阅读真实准确的内部控制自我报告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控制测试,从而减少了审计的工作量,降低了审计的成本,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是将本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评价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供报告信息使用者查阅。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人员需要评价单位的风险防范情况、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情况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情况,评价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合规、资产管理是否安全完整、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内部控制可否提高本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人员还应将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自我评价中列示出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如何解决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自我评价人员应该报告的,也应该在自我评价报告中体现。
要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必须规范其业务流程。为了保证编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客观、真实,单位的自我评价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评价流程来实施自我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评价方案,这是自我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自我评价人员必须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确定评价的主体、客体、目标及方法。二是实施自我评价,这是整个评价过程的重中之重,要求自我评价人员多角度地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情况。三是编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是根据自我评价评价实施阶段的工作对本单位的内控情况进行总结,得出本单位内控是否有效的结论,并提出改进本单位内控的建议。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本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编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评价本单位内部控制状况
内部控制包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详细的论述,阐述单位有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实施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人员必须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才能得出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所以这部分是得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论的前提和基础,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评价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对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主要从制度、机构、人员、岗位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五个方面。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人员需要评价本单位施行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有制度但不执行的情况;评价本单位是否设置了内部控制部门,部门间是否相互牵制,部门之间的配合是否完善;评价本单位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业务水平高低,是否具有风险防范意识,有无越权行为,有无执行回避规定;评价岗位设置是否合理,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决策权与执行权是否分离,有没有设置独立的风险控制岗位以及自我评价岗位;评价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2.评价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对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六个与资金运动有关的过程,如表2所示。
第一,对预算管理的评价包括评价预算的编制过程是否合理,编制结果是否真实,是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管理者对预算的批复是否违规,预算下达是否严格遵循程序,执行过程有无严格按照预算,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有无采取适当措施,决算过程是否及时有效,是否将预算与决算结合起来综合利用,是否对预算过程的绩效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的利用是否恰当。第二,对收支业务的评价包括对收入的登记是否真实、完整、合规,收入的过程是否规范,收入的来源及金额是否正当,单位有无私设“小金库”,对支出的评价是评价收支业务的重点,主要评价支出的去向、金额是否真实,支出的过程是否合规,有无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支出项目是否经过不同部门的确认审批,是否存在虚假发票,票据使用是否合规,单位资金的使用是否高效,是否存在资金短缺无法偿还债务的现象。第三,对采购管理的评价包括采购项目是否真实、合理,采购是否列入单位预算,有无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审批是否独立,采购程序是否公开透明,有无违规行为,采购是否进行招标,中标单位的确立是否透明,有无关联交易,采购的验收过程是否严格,验收是否合格,采购登记是否真实、完整。第四,对资产管理的评价包括评价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三部分,评价货币资金的管理是否安全,管理岗位是否实现职权分离,银行账户是否安全,对货币资金有无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部门间的分配是否公平,资产登记是否完整,对外投资过程是否透明,投资项目是否安全,是否存在舞弊行为。第五,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评价包括评价建设项目立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立项报告是否完整,审批过程是否严格,建设项目招标是否透明,工程建设过程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建设单位是否合格,项目预算、决算是否合规,项目验收是否规范。第六,对合同管理的评价包括合同的订立过程是否规范,合同的审批和签署是否实现职能分离,对合同的谈判过程是否记录,单位对合同的履行是否进行了监管,以及合同履行是否及时,合同中涉及到的价款决算是否合规,对合同的登记是否及时、准确、完整,是否存在合同纠纷以及存在纠纷时的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对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从上述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这六个方面概括了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对于业务范围比较小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不可能全部涉及到这六个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状况对本单位涉及到的内部业务进行评价。这六类业务活动不是独立开来的,资产的管理涉及到采购、支出等环节,合同的编制与采购、建设项目又息息相关,采购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都涉及到项目的招标,这六个方面共同影响着资金的运动,六类业务活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另外,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也涉及到制度、岗位、人员等方面,由于已在评价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中阐述,本部分便不再赘述。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论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人员需要得出本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结论。自我评价不仅需要从整体上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还需要评价每个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三)本单位内部控制的漏洞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不应该仅限于得出本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结论,还应该对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披露。只有不断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才能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水平,才能真正发挥自我评价报告的作用。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自我评价人员会发现本单位在内部控制上的漏洞,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缺陷的阐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人员将内部控制的漏洞在这一部分予以反映,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上级部门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弥补这些漏洞,也可以加强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监督,保证工作的公开透明。
(四)对本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人员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以及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通过采纳这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不仅可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也可以作为上级部门以及本单位的管理人员决策的依据,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另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有利于增加社会公众的认同感,有利于社会稳定。
五、结语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本文对如何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研究,编制出适合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时间较短,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会陆续出现很多问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也需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2012.
[2]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
自我评价简历怎么写比较好方法一难点1:转行跳槽的“自我评价如何写”?
转行跳槽,完全涉及到的是另外一个领域,自己在这个领域完全没有任何经验,总不能把兴趣爱好写进自我评价?又或者把之前行业里的经验写进去?
对策:转行前,可以先做一个全面的职业规划,其别包括性格测试,看看数据说明你更适合做哪个行业,哪个职能工作。这样的好处是帮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不足,更清楚地量化出来,一目了然。然后,可以将以上的数据以及特别要点,罗列在自我评价上。这样以让招聘人员在看资料时更快更容易地接受你的职业转变,也相信你不是临时起意要转行,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你在个性等方面,确实是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从而HR会决定给你一次面试的机会。
自我评价简历怎么写比较好方法二难点2:自我评价在简历中到底占多少分量?
自我评价应该展示怎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HR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对策:一般HR在看简历时会较多注意候选人的工作经验以及学历情况,然后再是技能/培训等信息。而从自我评价中想看到的是:你对自己的了解,以及对公司目前所招聘职位的了解以及匹配。
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几份简历,看上去差不多,在工作经验/学历背景上,相差无几,让HR觉得选谁来面试都可以。
这时,HR会更关注“自我评价”中的文字,看候选人对自己的总结怎么样,所强调的优势/技能/特长,是不是正好是目前所正在招聘职位所需要的?对于这个职位以及我们公司的文化,候选人所写的情况是否有特别的针对性?
所以,前程无忧职场专家建议,你的每份简历内容可以是一样的(因为工作经验/学历等做不得假),但在“自我评价”中,可以在你准备应聘哪个职位后,针对其职位要求或公司情况,有所侧重,有所强调,更加有针对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您得到HR的第一次面试机会。
自我评价简历怎么写比较好方法三难点3:人有我有的必备素质,怎样才能在自我评价里更突出?
不少人在写到自我评价时,脑海中就付出踏实肯干、细心认真等词汇,但这些是作为职场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值得写进自我评价吗?会不会让HR觉得,自己很幼稚?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五年级开始在若干个“整理与练习”中增加了“评价与反思”的内容,在最后“整理与复习”中又增加了“自我评价”的环节,这是以往教材中所没有的,就我的观察来看,许多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蜻蜓点水,教材中安排“评价与反思”的环节果真是多此一举吗?事实并非如此,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而自我评价又属于“以主体取向的评价”,这种以“主体取向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同时,它也强调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因为主体本身就是“自主”和“责任”的统一。苏教版数学教材从五年级开始安排了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正是意识到学生也是学习活动的评价主体,即学生是“自主和责任”的统一。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忽视“评价与反思”的重要意义,也不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此敷衍了事。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充分运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步走向自主发展的学习道路呢?
一、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相互结合
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作一个宏观上的自我评价;一个学期学习结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学期的学习活动作一个宏观上的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状况产生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使学生对自我学习状况有一个内在的相对清晰的观念。然而,仅仅只是宏观的自我评价难以使自我评价走向评价主体的内心深处,从而也使自我评价的积极作用难以体现出来。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必须在宏观和微观上进行结合。所谓在微观上进行自我评价,也就是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仔细而认真的回顾,并作出对自我负责的一个客观的总结。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教材中提高的一些资源。比如,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有这样一个“评价与反思”的内容。
教材从“在学习解方程”和“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又从各自的具体的一些细节要求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学生在这些微观的自我评价过程中,又会不由自主地反观自我的宏观评价并进行对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会不断地面临着“调整”的局面,而不断“调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一个新的自我评价产生的过程。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仅停留在宏观的层面,而没有微观的层面,自我评价会因为缺少内容而流于形式;相反,如果自我评价仅停留在微观的层面,而没有宏观的认识,学生容易纠缠在某一个细节上而看不到整个自我,尤其会出现在某个有问题的细节中“消沉”,而在某个取得成绩的细节中又表现出“骄傲”的现象,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
二、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相互结合
每个单元的“评价与反思”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进行一种感性的总结,这种自我评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有效地找出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直至具体到某个知识点存在的问题,但是学习活动毕竟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活动,它具有发展性,对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教师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也应该具备这一素质。单元评价作为一种阶段性评价,只能发生在被评价者的现在,而对于被评价者的过去则无能为力,学生在作自我评价的时候往往只关注自己在某个评价内容上能得到几颗星,却容易忘记作为一种评价结果则是日常学习过程的一种体现。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则需要将阶段评价前置,而阶段评价前置则往往表现为一种日常评价。
日常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将阶段评价的内容渗透到每一个学习时间段里,要让所有学生熟悉评价的具体要求,乃至理解并认同评价内容;其次,教师要提醒学生把日常评价的主要着力点放在课堂上,使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日常评价有一个相对具体的目标,当然课外学习活动也是值得关注的,但是却难以操作;再次,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收集并保管好日常评价的具体“物证”和“人证”,“物证”是指能够证明自己在某个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或者取得了进步的可以为人感知的材料等,而“人证”则是指那些与学生学习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对被评价者的看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一过程的客观公正,教师要对“物证”和“人证”进行公开,接受学生的质询;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日常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使自我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相互结合,才能最终铸就阶段评价的累积性质,也只有具有累积性质的评价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三、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相互结合
虽然以主体取向的评价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方法,认为量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的主体性追求是根本悖逆的,但是这只是自我评价的一种价值追求,实际上在现实状况下要完全屏弃量的评价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能完全依靠自我评价的,他依然需要外在评价的参与,而外在评价并不排斥量的评价方法。所以,对于学习评价而言比较现实的生存状况是质的评价方法和量的评价方法相互结合。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量的评价方法。比如,学生对照每一个评价内容涂上相对应数量的小星星。而外在评价则更需要依赖量的评价方法。比如,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分析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则可能需要分项目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并由此希望得出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答案,而要对具体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则需要对其自我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而为了使评价更为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减少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之间的误差,则更需要对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那些误差比较大的评价项目则有可能隐藏着某些我们还没有发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