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1: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团课学习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是立即传达贯彻。3月13日,团市委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原团市委书记余玲燕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第五指导组叶方相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由此正式拉开了团市委学习实践活动的序幕。二是迅速建立机构。团市委成立了团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联系点、学习实践活动例会制等制度。特别是在市委对团市委主要领导进行调整后,团市委立即对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做了相应调整,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延续性。三是稳步推进实施。根据团市委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办公室又专门下发了《关于明确第一阶段主要任务的通知》,对11项具体工作作了明确部署,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目标明、任务清、措施实。
二、蹲点调研、集中学习,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是开展蹲点调研。3月10—16日,团市委剑锋书记带队赴市区江滨路青年创业街、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开展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活动。调研活动中,调研组同志以推进江滨路商业街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为主抓手,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弘扬创业创新文化,提升创业创新能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为手段,全面探索和实践青年创业创新工作。集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集中走访,一次民主恳谈,一次集中服务,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建立一套机制。共排模问题4个,现场解决2个。余下2个属于全市团队式蹲点调研交办件,现已提出即决措施,并付诸实施。二是组织集中学习。团市委一直狠抓理论学习不放松。组织系统干部围绕共青团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青年创业创新、推进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等主题开展认真研讨。团市委书记带头上专题辅导课,团市委机关共召开集中学习会4次,学习体会交流会1次,参加领导干部大讲堂、机关党工委专题讲座4次,每个党员团干部都撰写了心得体会。
三、集思广意、发扬民主,进一步集中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4月13日下午,团市委全体党员干部赴尤溪镇坎头村参观调研该村青少年农耕实践基地,并在该村会议室开展了团市委机关干部大谈论。每位党员干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青少年成长、成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设想作了中心发言,团市委还在本次大讨论中确立了6大工作理念,提出了“服务基层、实施青少年核心竞争力工作”活动年的具体方案。二是开展问计青年大恳谈活动。团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各镇(街道)、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学校等单位,围绕创业创新、关爱低收入青少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主题,广泛在党政领导、老团干、基层团干部和青年群众中征求对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据不完全统计,团市委已召开各类民主恳谈会30个,组织团员青年参加民主恳谈会约300人次,团员青年提出意见建议18条次。三是组织参与献策*与征文比赛活动。团市委机关干部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这一主题,献计献策,经办公室归纳梳理总结后上报市学习实践办。发动党员团干部参与征文比赛,目前《少年强则*强——学习科学发展观之我见》文章已经完成初稿的撰写。
四、结合实际、彰显特色,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富有实效。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正式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意见提出“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我国将用五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1]。一直以来,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落后,在中国只有33%的高中生接受过职业指导与毕业指导,而在美国则有69%的高中生接受过,在日本有78%的高中生接受过此类指导[2]。很多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向往已久的大学,然而入学之后发现自己所选的专业与预想中的相差甚远,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毕业之后到哪里找工作?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料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如果可能将另选专业,种种现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014年3月22口,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鲁听发表了见解――“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的发展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为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如何认识自己,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提高规划能力已迫在眉睫。
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准备,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个体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活动[3]。作为新高考方案的首届体验者,他们的生涯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修正方案,提出新建议的依据。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2014级学生生涯现状,从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生涯决策、对生涯教育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接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我校新高考体验者2014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56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共有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为90.37%。
(二)调查工具
借鉴已有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做出调整,形成自编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本问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的背景资料;第二部分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总共包含4个维度,分别是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生涯决策、对生涯教育的反馈,共计24个题项。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一)调查结果
1.学生认识自我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相对比较了解,各项在“非常了解”“了解”选项上都占70%以上。
从表2看出,学生对自身“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般。其中“一般”选项基本都有40%,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很强”“较强”的比例在40%~60%之间,“不具备”“没考虑”比例较低。
综合表1表2,学生在“自我认识”这一块比较关注,总体认识比较到位。
2.学生专业认识的情况
关于将来要报的专业:只有11.8%非常明确,30.2%的较明确,40.6%说不清楚,11.2%不明确,6.2%的学生完全不明确。
关于有没有考虑过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只有15.6%的学生表示一直在做规划并且努力实行,48.9%学生在考虑,但未形成规划,27.6%的学生偶尔考虑过,8.3%的学生从未考虑过。
关于过去有否实习兼职经验:只有4.5%的学生表示曾有过,但大部分只有一两次,30.2%的学生从未有过此打算,65.3%的学生表示从未有此打算。
从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在“认识专业”方面,一半多学生对自己要报的专业不明确,虽然大部分学生有考虑过未来的职业,但仅限于考虑,真正有规划的只有15.6%,大部分学生由于课务,时间安排等原因,很少有兼职经验,一半多的学生表示未曾有过兼职打算。由此说明我们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渠道单一,缺乏全面科学性,虽然关注自己的未来,但没有明确的规划,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急需专业教师的指导。
3.学生生涯决策的情况
关于对人生规划相关知识的了解:只有5.5%的学生非常了解,17.8%的学生了解,43.5%的学生不是很了解,24.2%的W生一点不了解,9%的学生从未考虑过。
关于将来要读的专业:67.3%的学生自己选择,13.5%通过老师建议,12.1%由父母选择,7.1%由周围同学帮忙选择。
关于人生规划的重要程度:43.8%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20.7%的学生认为重要,32.1%的学生认为一般,3.4%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没有学生认为完全没必要。
关于何时确定自己毕业后的选择目标:28.8%的学生在高考前,35.3%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30.5%的学生在高考成绩出来后,5.4%的学生在其他时间。
关于是否清楚自己未来3~5
年的发展计划:8.9%的学生非常清楚,17.5%的学生表示清楚,43%的学生不是很清楚,1.3%的学生一点不清楚,29.3%的学生没有考虑过。
从学生“生涯决策”的调查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生涯规划重要,但是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决策由自己决定,并且多数都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决定的,只有28.8%的学生在高考前就有目标,对于未来几年的规划大部分学生还是茫然的,这些数据再次证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指导,落实有待加强。
4.学生对生涯教育的反馈
关于学校有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或活动:1.8%的学生认为非常多,21.4%的学生认为一般,27.6%的学生认为很少,39.2%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
关于老师有否在生涯规划指导上给予学生帮助:11.3%的学生认为经常有,44.2%的学生认为有但不多,24.7%的学生认为很少,19.8%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
关于老师有否给予学生在个人能力分析方面的指导和建议:18.4%的学生认为经常有,38.8%的学生认为有但不多,25.5%的学生认为很少,17.3%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
关于对学校目前开展生涯教育的满意度:仅有6.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13%的学生感到比较满意,28.2%的学生觉得一般,43.8%的学生感到不满意,8.7%的学生感到很不满意。
从“生涯教育反”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满意度偏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动很少,老师在这方面给予的帮助和建议有限。这也反映了学校对生涯教育的关注不够,落实不到位。
(二)结论
1.学生总体生涯水平不高
通过对我校2014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尽管学生普遍关心自己的未来,关心自己能否考入理想大学,进入理想专业,但是只有半数不到的学生对自己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能力还是了解的,然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们对认识自身非常感兴趣,也表现得很积极,但时间有限,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更关注的还是学业成绩。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不是很了解”“不了解”“没有考虑过的”多达76.7%;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更多的是取决于自己一个人的决断;大部分同学根本没有对于自己近期的规划。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们虽然觉得生涯规划重要,但是大部分不具备规划意识,对于这方面的关注不多,决策也欠全面科学,总体生涯水平不高。
2. 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应加强落实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几乎没有或者极少开设生涯规划的活动,教师在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也是欠缺的,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反馈普遍不满意。在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对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重视,没能全面认识到它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们更多的还是关注升学率。很多地方的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缺失问题,开展的学校在落实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四、成因分析
(一)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落后,本土化理论缺失
在美国,有69%的高中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在日本有78%的高中生接受过此类的指导,而我们只有33%的高中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直到2014年我国才提出“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我国将用五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这意味着到2019年只能达到高中普及生涯规划教育。当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相关理论以国外为主,但毕竟存在文化差异,我国目前缺乏本土的理论指导。作为新高考的第一届体验者,学校、教师、学生都缺少专业性的指导,处于摸索中,这是导致总体生涯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生涯规划意识
受限于现有高考制度的弊端,大部分地区还是唯升学率论英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背后,依然实行应试模式,虽然这种现象在逐步改善,但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下,我们对高中生的评价仍以分数为主,学校难免会更加关注升学率,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同时,学校教师普遍认为抓教学成绩教好书是自己的分内事,但关于了解高校,了解专业、志愿填报,生涯规划等非硬性工作,应由家长和学生自己决定。在升学压力的约束下,学生们对自身兴趣、能力的探索明显不足,也无暇对专业职业有系统的认识,更谈不上规划自己的未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没能全面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在于认识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以及其对促进学习成绩提升的重要性。
(三)师资匮乏,缺少专业性指导
我省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大多数由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担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学开设相关的专业,我市也没有一位专业的生涯规划老师,甚至有些学校连专职心理教师也未有配备,其他兼职教师长时间专注于教学,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知识、信息了解甚少,加上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他们根本无法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四)起步阶段的固有弊端
参考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较好的台湾地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经历了萌芽期、实验期、建制期、推展期、提升期、转型期,总共花了六十年的时间,让学校辅导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学术团体倡导到行政全面领导、从实务走向实务与理论相结合、从行动走向行动与制度相融合的发展历程。而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上缺少政策法规的保障、在管理上缺少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在经费上缺少应有的财政支持,加之面对当前复杂的教育环境,即使有些学校想采取某种教育措施,也是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五、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落实学校生涯规划教育
1.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在激发高中生更大学习动力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选择符合自我兴趣和发展潜能的专业和职业,为大学阶段生涯规划及今后的正确择业做好充分准备。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可能改变我们的一生。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开设职业生涯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它是将理论转化成教育成果的纽带。根据调查,目前的开课方式主要有三种:必修、选修和渗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高一高二每周开设一节,没有条件的可以减少上课频次,两周一次,或并班上课,高三可以以活动为主。
在上课内容的选择上:
高一年级以生涯唤醒尝试规划为目标,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测试、职业性格测试,全面系统地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了解自己,形成自我分析报告。内容还涉及认识学校的环境和资源,确定学习目标、认识职业、科学学习等。
高二年级以生涯探索学科选择为目标,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根据7选3的要求,科学地进行选课指导,为寻找自己适合的职业专业奠定基础。内容涉及职业专业的介绍、时间管理、情绪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生涯规划与抉择辅导、个人规划档案的建立等。
高三年级以践行自我生涯决策为目标,通过职业讲座、职业体验、生涯咨询、班团活动为学生生涯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培养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设计两个生涯专题辅导活动:考前心理辅导和志愿填报辅导。
2.拓宽生涯教育的形式
(1)生涯规划的学科渗透。通过对学科教的培训,引导其发掘学科教材中所涉及的生涯发展相关事例,选择合适切入角度,因材施教,或利用教材中显性的名人职业发展经历,或挖掘教材背后隐含的名人成功之路,分析成功生涯的要素。利用学科专业特点,丰富学生职业知识,同时可以借由对比前人,反观自身,思考个人的认识坐标,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2)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以讲座或小团体的形式,就学生关注的问题,如“高一学生如何7选3”“如何科学地认识自我”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就自我认识、发展规划、专业选择、出国留学等内容邀请专家名师为学生排忧解疑。
(3)生涯规划的个别咨询。在团体辅导的基础上,开展的生涯咨询是生涯教育个性化的体现。学校可以以心理指导中心为核心,在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共同协作下,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通过倾听、关注、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合理选课,科学规划。从硬件上可以配备测试软件,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书籍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
(4)生涯规划的职业体验。校友回访是学生获得职业信息的有效途径,学校利用校友回访之际,邀请他们分享经验,开展讲座,也可定期邀请校友以沙龙的形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与成功人士交流的机会。
此外,家长资源非常优秀且各具特色,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可以帮助高中生了解更多的职业、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我们学生的家长在社会上从事各种行业,家长们的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资源,加上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作职业介绍,说职业感悟,这也是对本职业了解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班主任可组织家长座谈,建立微信群,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
(5)职业规划的主题活动。各年级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团课的时间,开展生涯规划的主题活动。校团委学生会可以利用广播普及、板报评比、演讲比赛、橱窗宣传等形式规划一系列主题活动。
(6)职业规划的社会实践。获得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能够让学校在进行生涯辅导时获得职业指导与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联系当地一些企业,让学生切身体会各种职业。比如利用寒暑假、周末进入工厂、学校、医院、商业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访问、短期见习或简单实习;利用研究型学习调查不同职业人、撰写调查报告;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如食堂站岗、宿舍管理、体验勤工俭学、图书整理、旧书市场销售等;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前往敬老院关心老人,照顾老人,进行公共环境卫生清理等等。
(二)加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比于欧美国家,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投入微乎其微,由于投入有限,我们的专业培训、课程开发都无法保障,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缺乏更是首当其冲,师资力量是生涯课程开发的良好保障。
首先,国家可以在相关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增设相关专业,这是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化的重要保证;其次,各校要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提供学习材料,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学校要将培训计划落到实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进行指导咨询与技术的检查反馈;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多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研讨、教学科研、比赛课,表现优秀者加以物质精神激励,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4-5]。
(三)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刚性”度
坚持制度优先,加大制度的“刚性”度,制定中长期计划。国家政策起着引领作用,因此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上,可提倡制度优先,国家制定相关的刚性政策、法规,使各地职业生涯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让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官方主导,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政府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经费上的支持,以此确保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遍开展。同时教育系统可出台辅导人员培育、任用制度,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教育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种政策、法规的制定与颁布需要漫长的过程。有些学校即使想采取某种教育举措,也会受限于国家政策,为此,教育部门可以适当放宽对学校的限制,允许学校推行一些积极的教育举措,减少因政策滞后引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4-09-04.
[2]张玉婷.生涯发展规划――让高中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寻找自我[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1):88-90.
[3]赵宏伟.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