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1: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风险评估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属地管理、各负其责。按照“谁主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归口评估的要求,局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二)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坚持标本兼治,主动推进防范关口前移,努力做到促进改革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督查、同步考核。科学、系统地预测、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或调整到可控范围。
(三)规范评估、民主决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分析、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准确研判社会稳定风险及可控程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不稳定隐患和问题。规范评估程序,充分运用论证、听证和公示等公众参与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把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有机结合起来。
(四)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把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目标,通过统筹兼顾的科学预测评估,及早预测、防范和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评估范围
凡重大改革、重大决策、重点项目以及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事前都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由局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认为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
三、评估内容
对评估事项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从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分析评估不稳定因素的风险程度、可控程度。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各级党委、政府文件要求;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能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和支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与本地经济发展能力相一致;是否具有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
(四)可控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存在引发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其他隐患。对评估出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的对策措施。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2、实行报告制度。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1、土地储备风险类型
1.1、政策风险
相关的土地储备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风险没有详细的描述和应对。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都没有针对土地储备的激励机制、补偿机制、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土地的利益分配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全国各地都拥有一些针对土地储备管理成立的土地储备机构,但是由于缺少相应法制法规地约束,使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管理时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有时候强制收购土地的行为还受到合法性的质疑,土地储备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
1.2、市场风险
第一,房地产泡沫会使土地储备管理产生市场风险。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形式的变化会直接决定土地价格的走向。然而有些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会使土地的价格超过其合理的市场价格,使土地储备项目的收益和按期归还产生不确定性。
第二,土地储备的信息不对称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闲置土地仍握在开发商的手中,其回收的成本过大,回收的难度较大。而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开发商手中握有多少闲置土地没有具体的数据信息,在进行土地市场预测时无法做到准确地预测,开发商的开发决定和土地储备机构的供地计划不能顺利对接,一旦开发商手中大量的闲置土地投入市场,会给土地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1.3、营运风险
土地市场的营运的各个阶段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包括收购、整理、储备和出让四个阶段。在收购阶段,如果土地储备机构和原土地使用单位的信息不对称的话,就会使其收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土地的产权归属和地块周边地理环境等方面,就会遇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在整理阶段,主要是对土地进行开发,因为土地具有固定性的基本特征,一旦项目资金投入就很难转移,容易产生沉淀成本。在储备阶段,由于不能及时盘活推向市场而引起的一系列风险。如积压风险,它是土地储备制度实施中最大的内部风险,带来巨大的筹资风险。在土地出让阶段,也可能面临因为一些因素的非预期变动形成的风险。如土地流拍,都会产生土地的价格低于收购的价格或者土地被积压的不良现象。
1.4、融资风险
主要是指因为融资而产生的债务严重影响土地储备管理中心的运营,甚至因为无法支付相关到期债务而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土地储备机构由于其自身的性质限制,没有太多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大部分都是靠银行贷款来获取的。而土地需要的融资数额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土地贷款上数额比较大,土地储备机构的负债比率也比较大,长期的相对较大的负债比率会使土地储备机构承担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2、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说明
2.1、研究方法
对城市土地储备的分析进行评估,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上述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方法。本文运用DEA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等对土地储备方案对其进行动态研究。
2.2、.指标体系构建
选择变量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简练的进行可操作的研究对象。前人已经研究的一些文献中的指标体系为本文提供了借鉴,但都还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文的指标体现最大的创新是运用了真实的项目指标数据进行了研究,具有真实的可实用价值。根据上述建立的土地储备项目的风险评估体系(见表1),分别用模型一和模型二所运用的方法,对我国土地储备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3、原因与影响分析
我们将项目综合实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风险程度很安全的等级,风险程度比较安全的等级,是风险程度较高的安全等级,是风险程度最高的安全等级。每个等风险程度较低的等级的项目中它们的特点是动态回收期较短,银行批复额度较大,预期收益较高。而安全较低的项目的特点是涉及拆迁的补偿人口数较大,申请的贷款额度较大而批复额度较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我们应该还需要尽力加强下列措施:
关于土地制度的完善。正确认识城市土地储备面临的风险,有效规避与预防规划风险,是保证城市土地储备的高效运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一项必要手段。合理的分析不同行政区、不同土地级别和不同特征区域内的风险评估结果,更好的为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评价、土地储备实践与土地储备制度提供借鉴。
关于土地储备的管理。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七条指出,土地储备实行计划管理。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财政及当地人民银行相关分支行等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等共同编制年度土地储备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关于规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下,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有效的优化土地储备资源的配置才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后社会区域经济社会系统特性,应用自组织理论、模糊集合论、市场经济学、系统动力学、计算机科学对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问题进行创新研究,从而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区域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SD模型,为市场经济体系下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优化配置方法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4、土地储备的风险应对策略
土地储备机构应注重风险管理,通过采用合理的经济、技术、法律手段对风险加以防范与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保障。政府作为土地储备的实施主体,主要的风险应对策略有以下几种。
规范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行为。土地储备机构是政府授权的从事土地资产经营活动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性与市场性。储备机构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计划,在很多情况下,又要寻求社会资本,借助市场力量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在与土地一级开发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时,储备机构应借助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约束开发单位的行为。通过完善的法律文件,又配合行政监督,有效约束了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行为,值得各地政府借鉴。
完善土地储备财务管理制度。土地储备过程包括土地收储、开发整理、出让环节,土地产权的转移、土地物理形态的改变,伴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与转移,所以,土地储备财务管理非常重要。财务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优化资本结构,建立一个多渠道的、稳定的资金体系。
建立土地储备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借助市场力量进行土地整理风险共担。土地储备机构可以与某开发单位进行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合作,储备机构借助开发单位的资金、人员、设备和管理经验,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工作。
结束语
进行土地储备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将各项指标按照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分类,分类过程中需要人为给一定的权重,这部分主观判断可能会对结果有一些干扰,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 投融资 方案研究 风险评估
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民航企业作为一个国际间交通服务组织,在增进国际交往,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民航企业投资与融资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更多的外资以多种形式涌入民航企业,使得民航企业获得了更加多元、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然而,众多的民航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竞争,民航企业只有根据市场规律结合自身条件科学选择正确的投融资方案,并对其中的风险做出科学评估,才能获得可观的投资、融资收益。
一、民航企业投融资方案的选择
1.开发扩大民航市场总容量,建设各种类型的市场平台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民航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民航业增长低迷的形势下,我国民航业率先复苏,运输量和盈利水平屡创新高。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又避免内部过度竞争,扩大民航市场总容量,建设各种类型的市场平台。通过调研、论证将民航市场进行明确地归类、划分,并根据市场细分、业务分布划分为国际国内、干线支线、货运、通用航空等。为了招揽更多投资,可以对业务分布开展风险招商,通过向大众公开展示这些优势项目,来公开进行招商,以便更多地吸收民间资本,以此来为民航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2.基于投资、融资最佳结合的方案选择
不同的民航企业的实力、市场占有比例与承受能力是有差异的,所能担负的风险能力也不同,因此,民航企业需要参照自身的规模、实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弱需融资项目等方面来择取最佳的融资方式,以下根据企业分类、融资项目提出了适合性的投资、融资方法和建议:
第一, 强实力,所经营项目风险较低的融资方式。
对于那些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良好以及具有合理资金结构、稳定的现金流实力强的企业,最佳的融资方式就是负债融资,如银行贷款、企业债等,这样企业能够获得强有力财力资金的支持,增加企业法人的经济利润。也就是说,如果债务利息率低于投资利润率而且面临的财务风险很小时,因为需要偿还的债务利息是不变的,那么随着利润的不断增加,所能承受的债务利息必然下降,进而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强实力企业利用负债融资的方式能够在短期内利用充足的资金扩大规模,有效控制成本,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 实力强,但投资以及经营项目具有高风险特征的融资方式。
一般来说实力较强,具有良好经营效益与规模的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占据着广阔的市场份额,当遇到高风险项目时,为了从整体上降低风险,可以通过权益性融资的方式来控制整体的财务风险,倘若企业在做出全面的分析调查得出这些风险可以被有效控制,而且以企业自身财力能够承担这些风险,也可以酌情考虑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负债筹资,这是由于相对于权益性融资,这种融资方式成本更低,以便确保获得高额利润,相反,对于风险极高的项目则要走保守路线选择权益性融资方式。如: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为缓解T3项目资产收购的资金压力,曾于2006年9月和2008年5月在香港市场两次实施H股的“闪电”配售,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的股权比例由配售前的65%降至56.6%。
第三, 实力不强,投资经营项目风险较低民航企业的融资方式。
对于企业经济效益较低,实力不是很强的中小型民航企业,当投资一些风险较低的项目时,要对所投资项目做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创造稳定的利润回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适当地采用短期负债的方法来进行融资。
例如:民航企业通过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融资,也可以通过将应收账款抵押给金融机构,以此来获得借款,这样一方面确保了企业投资经营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第四, 实力不强,投资高风险项目的企业融资选择。
一些民航企业本身就不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身经营已经面临着一定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是在挣扎着生存,对于这样的企业如果再去投资一些高风险项目,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甚至可能危及到企业自身的生存。所以,高风险的项目本身不具有可行性。
第五, 经济效益相对稳定,但是融资成本很高的企业。
民航企业由于长期处于稳定的盈利状态,即使在经营规模与实力没有达到强企业的程度也可以适当地考虑采取负债融资的方式,因为这种融资方式一方面能够降低成本,而且企业能够凭借经营利润如期偿还,从而降低风险,而且负债融资不用顾忌税后支付问题,相反,如果企业采取股权筹资方式就需要考虑税后股利支付问题,这部分股利需要在成本中列支,所以,相比之下,负债筹资的成本要低于股权筹资,是盈利型企业最佳选择。
二、企业投融资的风险评估
企业融资投资属于一种商业行为,其中必定会存在风险,特别在融资过程中风险具有很大的概率,为了控制企业投融资风险,首先就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进而进行有效规避与防范,现今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小型民航企业远远要比大型民航企业面临更高的投融资风险。
第一, 支付风险。
所谓的支付风险就是由财务问题所引发的风险,一些企业单纯为了获得融资资金不顾及自身的实际偿还能力,也没有对现实的融资环境做出实际调查,盲目融资,这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
例如:一些航空运输企业正处于流动资金短缺、需求量大、周转快等特征时期,基于这样的窘境,急需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给予支持,在没有对客观情况进行调查,忽略自身支付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盲目融资,造成了巨大的融资风险,为企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甚至会造成破产。例如:一些规模小的地方航空公司因为融资问题而倒闭。因此,中小民航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融资加以调整,控制风险。
第二,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也是企业投融资风险中重要风险之一,现阶段,利率风险大体来自于国内外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方面利率变化主要来自于货币供求矛盾,忽视货币供给规律过多发行或者发行不足都属于背离市场规律的现象,势必会造成利率的变化,形成利率风险,为民航企业投融资带来巨大的风险,同时,企业融资必然会掺杂着资金流动,资金供求双方交易中势必存在着资金流动风险,例如:资金变现、交易等问题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会加剧企业融资风险。
第三, 自身经营与国际形势变动所造成的风险。
国内外客观形势总是充满着变化,这些变化会牵动经济形势的变化,牵动企业内部变动,进而为企业的投融资带来风险,面临着复杂变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民航企业如果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法,就会迎来风险的挑战。
例如:2008-2009年由美国引发金融危机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经济环境,国内航空企业必然会受到这种突如其来的客观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在业务需求方面都陷入了困境,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原来的投资收益效果不佳,融资渠道不畅,其中所潜藏的风险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民航企业作为中国的航空运输企业,担负着国际交往与交流,提供国际运输服务等任务,必须科学地选择投资、融资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做好各种融资的风险评估工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上海证券报.2002.12.
[2]乔治・H・汉普尔,多纳德・G・辛曼森.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中国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风险指数矩阵法
风险指数矩阵法也称为定级法。
其中:――施工风险;
――发生概率;
――事故危害程度;
风险指数矩阵分析法常用于进行定性的风险估算。此分析法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即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和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按其特点相对划分为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本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初步估算出危险事件的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分级。风险指数矩阵分析法编制步骤为:
①由系统、分系统或设备的故障、环境条件、设计缺陷、操作规程不当、人为差错引起事故的有害后果,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地定性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严重分级。通常严重性等级分为四级,见表1-1。
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分级 表1-1
②把上述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其出现的频繁程度相对地定性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可能性等级分为五级,见表1-2。
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表1-2
③将上述危险源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制成矩阵并分别给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形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见表1-3。
风险评价指数 表1-3
矩阵中的加权指数称为风险评估指数,指数从1到20是根据危险事件可能性和严重性水平综合而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于危险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并是有灾难性的后果的。最低风险指数20,对应于危险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而且后果是轻微的。数字等级的划分具有随意性,为了便于区别各种风险的档次,需要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确定风险评价指数。
④根据矩阵中的指数确定不同类型的决策结果,去确定风险等级,见表1-4。
⑤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般来说1级为不可接受的风险;2级为不希望有的风险;3级为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才能接受的风险;4级为可接受的风险,需要引起注意。评价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风险等级。
例如: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方案,在“拼装”工序的风险评估中,事故频率按“有时”,事件严重性按“严重”。查表得风险指数为6,风险等级为2。
二、核对表法
两种方案风险评估和比较 表1-5
以主塔基础围堰设计方案的比选和风险评估为例
南、北主塔均位于柳江岸坡上。北塔后侧紧靠防洪堤,柳江水深7m~28m,塔基处水深5m~10m左右。围堰设计提出钢套箱围堰和密排桩围堰两种方案,施工单位内部争论较大。采用核对表法对两个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和比较,见表1-5。
通过分析上表:Ⅰ钢套箱围堰的平均风险值为;查表得风险等级为3级;
Ⅱ密排桩围堰的平均风险值为;查表得风险等级为4级。
同时,还经过经济比较,最后确定采用锁口钢管桩密排桩的施工方案。在锁口钢管桩围堰设计时,还参照风险管理评估的结果,对围堰采取如下加强措施:
①南岸边坡陡峭,采用卸载,形成7m宽的平台。既有利于稳定,也便于施工。
②主塔位置回填土方筑岛(所用土方为锚碇挖出土),填筑宽度为塔基轮廓线外5m~10m。
③打入锁口钢管桩深度除按围堰本身稳定性计算外,还要计算边坡(和防洪堤)的稳定。
④采用刚度大的圆形锁口钢管桩代替钢板桩,对稳定性有利。
三、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学分析和工程力学的理论,能够综合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如时间、空间、地下水、动荷载、接触、振动等力学问题)甚至还能高度仿真。常用于岩土和结构的安全稳定评估,预测施工安全,优化施工方案等。
在评估上节所述的主塔基础施工围堰的风险和比选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法评估围堰对防洪堤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两种围堰和防洪堤关系的计算模式,见图1-1。利用岩土力学和工程力学理论分析防洪堤的稳定性。
a) 钢套箱与堤坝的关系 b) 锁口钢管桩与堤坝的关系
图1-1 围堰与堤坝位置关系
数值模拟法的主要步骤是:
①构造所要分析的问题的几何模型;
②在几何模型基础上,构造所要分析问题的数学模型,即事故数值模型;
③对划分网格的几何模型,施加初边值条件,并给材料和接触边界赋予本构关系;
④计算分析,或对计算基础参数进行分析后再计算分析,利用表格、图形、动画表示结果形式、评判安全稳定性;
⑤优化施工方案,作出评价结论,提出措施建议;
四、 专家调查表(或称德尔菲法)
钢箱梁的安装,提出的三种施工方法:
1 桥面吊机安装方案
施工流程:
①主缆安装完成后,边跨采用支架法安装完成;
②在主塔搭设临时焊接平台,在平台上安装近塔的三块钢箱主梁,并安装斜吊杆。
③在桥面上拼装桥面吊机;
④利用桥面吊机继续对称安装钢箱梁,见图1-2。
a) 纵断面图 b) 横断面图
1-2 桥面吊机安装设计图
2 施工栈桥安装;见图1-3。
①边跨钢箱梁采用支架法安装;
②在两主塔之间搭设连通的施工栈桥,在河中央设3跨通航孔。
③在栈桥上拼装大型龙门吊;
④利用龙门吊吊装钢箱梁到设计位置,对位后焊接。钢箱梁在南岸制作,拼装顺序由北向南;
⑤钢箱梁全部就位后再对称安装吊杆。
a)纵断面图 b)纵断面图
图1-3 栈桥设计方案
3 单滑道多支点连续顶推架设方案
对以上三种方法,施工单位汇同设计、业主三次组织多方专家评估、论证,最后确定采用第三种方案。
五、 结语
利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悬索桥施工技术方案的比选和评估,以选取适应性和操作性强、安全度高的技术方案。为提高评估的技术水平,一般须聘请专家组进行。
二、严重事项社会不变风险评价该当坚持的准则是:以人本,促进和谐;预防在先,重在化解;脚踏实地,科学决定计划;谁主管、谁负责,谁评价、谁负责;不评价、不上会、不决定计划。
三、本施行方法所称社会不变风险评价严重事项,是指在住建日常工作中有能够影响社会不变和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亲身好处的严重决定计划、严重改革、严重项目、严重活动等。以下工作内容符合前列要求的纳入评价范围:
(一)城市规划编制和修订、施行与治理;
(二)城市基本设备和公共服务设备建设;
(三)房产开发、建设与治理和保证性住房建设与治理;
(四)重点工程和大型项目建设及建筑业治理;
(五)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和城区绿化亮化工程;
(六)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
(七)景色区规划编制与施行;
(八)乡镇规划编制、调整与施行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
(九)城市供水、供气行业安全治理;
(十)其他触及群众好处及安全需求评价和决定计划的严重事项。
四、严重事项社会不变风险评价,是依法行政、源头维稳和作决定、搞改革、出政策、上项目标前置顺序和必备前提;普通采取寻求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评断、提交集体评论和审查机关决定计划、责任主体施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首要评价内容是;
(一)对事项能否符合国家司法法律和有关政策进行评价;
(二)对事项能否符合各方好处群体的正当诉求进行评价;
(三)对事项能否存在激发群体性事情的风险进行评价;
(四)对事项能否存在严重公共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价;
(五)对有能够激发不不变要素的其他方面进行评价;
(六)对事项决定计划顺序和紧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
(七)对事项决定计划后果和公平性、清廉性进行评价;
(八)对各类不安全、不不变问题的应对处置方案进行评价。
五、评价责任主体是严重政策的制订部分、决定计划事项的提出部分、项目标报建部分、改革的牵头启动部分、工作的施行部分、严重活动的举行或主管部分。一个事项触及多个股室、单位的,由住建局指定评价责任主体;触及多部分、跨行业、较复杂的严重事项,由住建局报县县政府指定评价责任主体。
六、社会不变风险评价和化解工作按以下顺序进行:
(一)责任主体进行评价。由评价责任主体组织或约请有关专家及直接好处群体的代表,对严重事项的社会不变风险或有能够影响群众好处、危及公共安全的要素,采取问卷、走访、座谈、评断、论证、公示等方式,进行深化调研,制订处理方案。责任主体的评价要响应作出社会不变风险很大、有必然风险或无风险的评价结论。
(二)组织综合审查。对责任主体提交的评价申报,由住建局评论和综合审查。对评价申报中脱漏或未思索到的问题,可以要求责任主体增补和完善评价意见。综合审查对决定计划事项要作出不施行、暂缓施行、局部施行、调整施行或施行的决定。
责任主体和主管部分竞应时,辨别作出评价意见和审查意见。
(三)反应审查后果及立案。经由评价无风险、审查决定施行的事项,由决定机关将审查意见和相关要求予以反应,交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施行。评价申报、审查意见、施行状况宽和决方案等综合伙料,由住建局统一立案并报县委维稳办;需求报经县委、县政府赞同的严重事项,由住建局将评价申报、审查意见予以上报。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026-02
1 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地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负荷需求水平不断创出新高,电网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直接导致地区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更加复杂,对电网安全运行提出更高要求,给调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防止人工进行运行方式评估造成遗漏,有必要开展电网运行安全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及辅助决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根据检索相关文献和报道,国内已有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的研究与应用。总体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1)更偏向于理论应用,工程实用化水平欠佳,最优潮流算法、状态估计算法等对于电网的基础资料和运行数据要求较高,经常出现发散情况;(2)未能考虑广泛应用的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产生的影响,预想故障电网拓扑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3)基于面向设备级的风险评价,提供风险等级降阶队列,缺乏考虑权重系数的系统级风险评估;(4)风险评估仅给出电网薄弱点,未能实现风险防范预控辅助决策的闭环等。
2 技术路线
为此,笔者提出一N面向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运行风险与防范预控工程实用化方法,兼容在线和仿真两种运行模式,遵循标准规约从调度自动化系统自动获取或人工手动建立电网研究模型。自动建立或人工手动设定故障,基于多分块机制、可扩展风险因素分项体系、最优潮流法与专家经验法主备分析方法,实现电网风险分项评估并进行损失量化以得出风险评估分项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工经验干预权重系数计算的风险综合等级计算模式,实现一种更高层次的风险等级评估,并依据风险防范预控措施库给出辅助决策。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
3 主要改进
兼具在线和仿真两种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且保证最终结果科学、合理和准确。
电网运行数据处理采取状态估计算法和工程实用化处理结合模式,优先采用状态估计算法,状态估计算法评估不合格情况下应用工程实用化处理,避免流程中断。(如图2)
建立可扩展的风险因素分项体系,可人工配置分析队列,满足不同等级、不同组成、不同状况、不同需求下的分析要求,提高适用性的同时提高效率。
电网风险评估采取最优潮流法结合人工专家经验法结合模式,优先采用最优潮流法评估,最优潮流法发散情况下应用人工专家经验法求取次优解,保证有解且可靠。
建立基于多机制的分块风险分析、分块潮流计算队列,以全网各区域替代全网,提高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严谨、合理。
遵循国家和行业规范建立常规风险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引入人工经验干预权重系数计算的风险综合等级计算模式,提高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体系技术水平。
电网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辅助决策紧耦合全闭环,保证评估和预控的高效性和一致性。(如图3)
4 结语
电网运行风险评估和辅助决策的有效开展和实践应用,可提高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增强电网的风险预警能力,并提升调度员对电网的驾驭能力,同时减轻调控运行人员的工作量。为调度员在日常电网运行中风险控制、应急预案管理、智能方式安排提供了多种高效的辅助决策。提升风险评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为构建风险管控体系、深化调控一体化、实现智能调度平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能够为设备检修、电网规划等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挖掘电网元件可靠运行潜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绪论
在P2P平台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有较多相关资料。Byan Jankar,M Heikkil,J Mezei(2015)构建神经网络信用评级体系,发现其准确度比传统的回归模型更高。国内,刘峙廷(2013)结合德国IPC风险评估,将风险量化,建立适合我国P2P网贷平台的信用评价模型。曹玲燕(2014)结合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方法对评估平台风险进行了评估。路晨(2015)借助风险矩阵模型,对P2P平台不同风险进行排序,提出了应对不同风险的措施。上述研究主要以一间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风险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因此不存在广泛性。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评估模型。
2 BP神经网络风险评估模型
2.1BP神经网络模型简介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即方向传播算法,在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提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它能够学习和储存大量的输入与输出映射关系,而无需揭示这种映射的数学方程,是一种仿真模拟运算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尤其擅长进行数据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有三层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输出层(output layer)、隐层(hidden layer)。其学习方式是通过处理大量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拟合出最贴近的映射关系,建立非线性模型。
2.2数据来源
样本数据主要来自“网贷之家”与“佳璐数据”。选取160家网贷平台(健康平台及问题平台各80个)14个指标,共获得2240个数据。同时为了控制数据变动所带来的误差,我们选择了2016年6月1日的各平台的历史数据作为我们的参考依据。
2.3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借鉴国际通行的骆驼评级法,并考虑到我国P2P网贷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了如表1的双重指标体系。
2.3数据预处理
模型共有12个定量变量和2个定性变量,在对两个定性变量的预处理中,股东背景为民营系时属性编码值为0,否则为1;而注册省份按GDP排名进行编码。下表为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X1营业收入问题平台标准差(19.88)远高于健康平台(008),可见问题平台的营业收入存在巨大差异。
(2)从X2前十大借款人待还金额占比:问题平台均值(0.66)远高于健康平台(0.29),说明问题平台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3)X3平均借款利率健康平台(0.11)略高于问题平台(009),这与我们预期有所出入;但问题平台的标准差(0.33)远高于健康平台(0.02),这反映了不同问题平台利率差距较大,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4)X4平均借款期限:问题平台(0.07)远低于健康平台(754),而标准差则相反,问题平台仅仅为0.1,远低于健康平台(8.34),这说明了问题平台为了大量筹资发行了大量短标,Ю戳舜罅苛鞫性风险。
(5)X5营业收入:健康平台(3335.03)远高于问题平台(5.01),与预期相符。
(6)X6前十大土豪待收金额占比:问题平台(0.12)远高于健康平台(0.44),说明问题平台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7)X7资金净流入:问题平台(2171786.44)远高于健康平台(25765.63),X8人均借款金额(万元)问题平台(6637886)远高于健康平台(1222.76),X9人均投资金额(万元)问题平台(26227.76)远高于健康平台(14.39),这三者共同体现了问题平台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8)X12运营时间:健康平台(33.99)约为问题平台(14.25)的两倍,与预期相符。
综上,我们认为所选取的14个指标具有说服力,可纳入风险评估体系。
3 模型设计与实证检验
3.1模型结构设计
BP神经网络主要用于求解非线性连续函数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权重调整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按误差梯度下降的方式修正各层权值,使权值不断调整,直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具体可分为以下两步。
步骤1:结构参数的设置,包括网络层数及各层节点数的设置。本文采用包括输入层、单个隐含层和输出层的三层BP神经网络作为评估模型。
(1)输入层节点数量
在我们的对比模型中,骆驼评级法共采用了12个指标,因此输入层神经元数量为12,而我们的改进模型中,增加了两个综合实力指标,因此改进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量为14。
(2)隐含层节点数量
在原模型和改进模型中,我们默认隐含层节点数量为10。
(3)输出层节点数量
在两个对比模型中,我们的目标都输出为健康平台1和问题平台0,因为我们的输出节点数量为1。
步骤2:训练参数的设置,主要选择神经网络的学习函数和训练函数等。
在两个对比模型中,我们的学习函数和训练函数分别设定为learngdmi函数和trainlm函数。显示出来的误差变化为均方误差值mse,误差精度均设置为le一10。设定的网络精度为0.0001,训练次数为1000。
3.2结果分析及对比
首先我们对12个定量指标(X1-X12)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下:网络为12-10-1-1结构,经过42次迭代循环完成训练,达到设定的网络精度0.0001时,误差下降梯度为0.00976。BP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会陷入到局部极小值中,可通过改变初始值的方式获得全局最优值。我们通过反复改变初始值,最终得到较为理想的训练结果:总判别准确率为0.91429。
我们在骆驼评级法指标的基础上,在12个定量指标的基础上添加2个定性指标(X13,X14)对模型进行改进。结果如下:网络为14-10-1-1结构,经过22次迭代循环完成训练,达到设定的网络精度0.0001的时,误差下降梯度为0.00900。经测试,最终取得了较理想的识别正确率为:0.94286,与原模型采用骆驼评级法对比,准确率由0.91429提升到0.94286。由此可知,该BP网络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可用于对P2P网贷市场信用风险的评估。
3.3模型创新点和不足
3.3.1创新点
其一:数据的质量较高。数据来源于权威行业统计网站,可信度较高。且样本数量多(80家健康平_和80家问题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偶然性。
其二:风险评估体系完善。我们使用国际通行的骆驼评级法进行评测,准确率高达0.91429。我们还通过分析整个经济模型中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以及P2P网络借贷的特殊性,加入注册省份和股东背景两个定性指标,进一步提升准确率。
其三:BP神经网络模型的自身优势。BP神经网络擅长预测和处理非线性关系。即便在输入变量的权重、内在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该模型仍能够自主学习和模拟训练。由此推断,我们可以对任意平台的信用风险进行预测。
3.3.2不足
其一:参数设定较为困难。BP网络的参数较多,设定缺乏简单有效的方法,只能根据经验设定其取值范围,从而导致算法很不稳定。
其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BP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陷入局部极小值,可以通过改变初始值,多次运行的方式,获得全局最优值。
其三:结果不可重现。BP神经网络对初始权较为敏感。但是其初始权值是随机的,又影响到训练结果,因此,结果具有不可重现性。
其四:数据不够充足。BP神经网络的学习与训练都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持。160个平台的数据只能避免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保证结果的确切性。
4 建议
4.1对P2P平台的建议
(1)平台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提供足够而准确的运营指标以供参考
平台应披露真实的企业信息,注册省份,股东背景,企业背景以及其他运营指标,从而提升可信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2)定期对平台的相关运营指标进行监测,确认平台运行良好
平台可以通过以上BP神经模型,定期对运营情况进行监测,对比同行业其他指标,确保运行良好。
(3)依法运营,防范相关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P2P领域在存在很多法律漏洞和空白,平台应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能最大程度降低法律风险。
(4)定期维护升级平台,防范操作与技术风险
平台应对网站进行加密处理,定期维护升级平台,填补相关漏洞,以降低平台操作与技术风险,保障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4.2对投资者的建议
(1)关注平台的各项基本运营指标是否正常
根据骆驼评级法,我们应该关注12个定量指标的具体情况。资本充足率8%左右,越多平台流动性越强;前十大借款人待还金额占比29%左右,越小越好;资金净流入(万元),越大越好;人均借款金额(万元)越小,平台流动性越好;人均投资金额(万元)越大,平台资金越充足;借款集中度越低,流动性越好;运营时间(月)越长越好。
(2)在关注定量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对定性指标的关注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加入定性指标可进一步优化模型。具体来说,定性指标分为注册省份和股东背景。要密切关注注册省份的相关政策,经济发展情况等。例如从股东背景上看,民营系风险程度要大于上市公司系大于国企系。
参考文献:
[1]薛飞.P2P网贷的风险分析与风控模式探究[J].时代金融,2015(1):226-22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210-01
1 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 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 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 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 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 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 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1.引言
自IBM于2009提出“智慧地球”理念以来,国内外已经有众多城市以网络为基础,打造数字化、泛在互联的新型智慧型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研究过程中,将新兴的物联网、云计算、超级计算,以及基础通信网络、软件服务化、数据共享、整合、挖掘与分析等技术全面应用。同时也对信息安全带来了全角度的冲击。
建设智慧城市必将面临各种风险,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智慧城市工程信息系统的风险和评估方法。并且为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提供设计思路。
目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1]、神经网络方法[2]和模糊理论[3]等;信息安全要求是通过对安全风险的系统评估予以识别的[4]。风险评估是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
2.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
2.1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智慧城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底层为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包括互联网络和感知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主要包括基础信息资源库,例如人口信息、地理信息等;应用服务平台是面向公众、企业及政府的综合服务门户平台。
2.2 智慧城市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是认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信息系统及其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5]。如表1所示,智慧城市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有物理破坏、人为破坏、设备故障、内部与外部攻击、数据误用、数据丢失以及应用程序错误等风险。智慧城市服务面广、影响广泛,面对大众,其持续服务能力和流畅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败。而这两个服务能力又取决于管理者和建设者对以上风险的认知和处理程度。
3.信息安全风险识别
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的基本依据就是客观世界的因果关联性和可认识性[5]。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必将面临各种安全风险。明确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并合理的管理风险,是参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风险识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主观信息源出发的识别方法。主要利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方法(Delphi method)和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前两种方法在我国使用的较多,情景分析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做出预测的方法,操作过程复杂,目前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较少。另外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是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识别方法。主要利用核对表法、流程图法、数据或结果实验法、工作结构分解分析法和财务报表法等。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识别并评估风险、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级别、执行适当机制来维护这种级别的过程。没有绝对安全的环境,每种环境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脆弱性,都会面临一定的威胁。问题的关键在于识别威胁,估计它们实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破坏,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将系统环境的总体风险降低至组织机构认为可以接受的级别。
4.终端面临安全风险
用户访问智慧城市信息数据的终端虽然不属于智能城市建设的范畴,但面对大量的用户终端,智慧城市工程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必须要考虑智慧城市系统对用户终端的影响。
根据CATR 2013年3月4日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13年中国3G用户将增长1.5-1.8亿户,用户规模突破3亿户。也就是说会有很大量用户通过3G智能终端获取信息。智慧城市的信息数据,也将通过3G移动互联网送至用户的智能手机上。会存在黑客利用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攻击用户智能终端的情况。
另外一部分用户将使用个人计算机机通过互联网访问智慧城市信息数据。同样黑客也有机会利用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攻击用户的个人计算机。
最后,由于智能电视、网络机顶盒的出现,还将会有部分用户通过电视机访问智慧城市的信息数据,黑客也有攻击智能电视机网络机顶盒等电视机接入设备。
智慧城市工程的建设,要应对网络犯罪和黑客攻击,维护移动互联网安全,需要将移动网络、后台服务以及个体终端结合起来,从全局角度提出一个完整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这就对普通用户、移动运营商、网络安全供应商、手机制造商、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以及网络信息提供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完善响应的监管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5.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其由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要评估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要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为最大限度的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6]
通过风险评估后,就可以针对信息系统中的高危风险进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目前主要有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和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国内外研究人员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故障树分析法和基于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另外就是基于科研机构颁布的标准或指南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传统的方法有BS7799标准、CC标准、ISO13335信息和通信技术安全管理指南和NIST相关标准等。这些标准或指南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且大多数是基于定性的风险评估,对评估者的能力要求高,评估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对于智慧城市工程的信息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将不同风险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系统分析,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管理。只有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才能对智慧城市工程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科学和有效的管理。
6.结束语
在建设智慧城市工程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在规划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投资和项目情况,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并参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护。正确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要始终贯穿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在项目建设初期从多角度、全方位识别风险,不留风险盲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风险评估的结论,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在后期的使用维护过程中,始终使用PDCA方法,不断的去识别、评估和降低安全风险。动态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贯彻到智慧城市工程的每一个阶段,确保实现安全可靠的智慧型政府、智慧型民生和智慧型产业。
参考文献
[1]王奕,费洪晓,蒋蘋.FAHP方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9):4-6.
[2]赵冬梅,刘海峰,刘晨光.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1):139-141.
[3]陈光,匡光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J].信息安全域通信保密,2006,7:23-25.
[4]信息安全管理实施指南(ISO17799:2005C).
中图分类号:TN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工程的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风险无处不在,电梯行业更是如此。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发现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风险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目标,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措施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法规的要求。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风险控制四个方面。
1 风险识别是前提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就应该注重安全生产,实施风险管理,收集相关风险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制定多种防范措施,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行业迅速崛起,我国目前的电梯产、销量及电梯在用量已处在世界首位。电梯已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特种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电梯在设计、生产、安装和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是电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
2 风险评估是理论支撑
风险评估就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电梯属于一种大型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和完整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和程序,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程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对在用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检测和分析,通过对潜在的影响电梯系统运行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电梯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分布部位、数量、故障概率以及严重程度等影响电梯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状况,从而提出采取降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电梯作为大型特种机电设备有着其特殊性,它不是整机出厂而是需要在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从设计、销售、运输、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它贯穿于各个环节。因此电梯风险评估过程要从电梯的安全要求出发,进行风险情节与风险源的识别;依据电梯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不同的评估单元,可分为设计制造评估、安装调试评估、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等几个大的单元。每个大的单元根据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设计制造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2009)等国家规范,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现行的标准,对企业的资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进行理论分析;安装调试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201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等国家规范,进行风险分析;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单元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GB/T18775-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GB24804-2009)等国家规范,分别进行曳引能力评估、制动能力评估、限速器一安全钳可靠性评估、电梯控制系统评估、轿层门与层站评估、主要零部件与安全装置评估、能耗评估、运行性能评估等;其目的就是对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由此可辨识出电梯各个环节中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危险源;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估。
3 风险响应策略
风险响应是对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的策略,常用的对策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投保等,要有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计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目标(2)管理范围(3)管理方法及依据(4)风险等级(5)管理职责及权限(6)风险跟踪(7)资源预算。针对电梯行业来讲,掌握好国家的政策和行业动态,运用新技术、新标准,本着节能、环保、安全、降低电梯成本,在研发设计时期,要搞好市场调研,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运输过程中,对不可控制的意外风险,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进行风险转移;在安装维护阶段,要求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入现场要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对使用的电动工具要定期安全检查,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公司不定期进行自检和专检,督促落实好各项制度。
4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不同风险水平的控制措施计划表。一般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容许风险。
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应降低风险的措施,将技术管理和程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可行、有效、成本效益最佳的应急方案;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员工培训,克服不良习惯,严格按章办事,帮助其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电梯安装过程中存在高处坠落、摔伤、触电、物体打击等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按规定搭设脚手架并加装防护网,预留的洞口和厅门口按要求进行封堵并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电梯每天在不停的运转,由于设备部件不断磨损,电气元件老化等原因,电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有可能发生如停梯、关人、冲顶、蹲底等风险;因此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每半月进行一次清洁、、调整、检查,确保电梯各项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5 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梯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电梯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为了充分认识电梯系统的危险性,就必须对电梯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估,了解潜在的危险和薄弱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理。规避显性和隐性的各种风险,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循环上升的PDCA模式进行风险控制,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近年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方法得到促进和发展,李忠等}6]考虑多种风险分析方法,把静态风险管理和动态风险管理有效结合,提出更为全面、合理并贴近大断面城市隧道工程实际的风险界定、辨识、估计、评价和控制的静动态风险管理过程架构;周宗青等}7]针对隧道塌方风险,利用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开展基于孕险环境的静态风险评估,汲取大气降水、开挖支护措施及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动态风险评估,基于动态评估结果提出了风险动态规避方法;苏洁等针对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安全开展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建立包含工前检测、工前评估、工中动态控制、工后评估及恢复等四个方面的既有桥梁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体系,即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地铁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施工中的控制指标及控制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既有桥梁在全过程中的安全性几通过对施工结束后施工数据的分析,对既有桥梁结构进行必要性评估及恢复。上述文献通过动态更新地质、环境等评价指标、增加施工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实现动态风险管理,但是对于施工行为的风险评价方法涉及不多,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定性评估方法中主观因素影响太大,由于相关统计数据有限,定量评估方法发展基础明显不足,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成为目前采用的主要风险评估方法。杜修力等将网络分析法应用到地下工程风险评估中,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地下工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运用MATLAB对各风险因素的比较判断矩阵及加权超矩阵进行分析和运算;刘保国等通过建立集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和网络分析法于一体的模糊网络分析法,将其应用于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在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全过程分析基础上,建立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汪涛等}川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建立风险事件、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风险贝叶斯网络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 深长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近年大量的高风险深长隧道工程正在或即将在地形地质条件极端复杂的岩溶地区或西部山区修建,建设过程中极易遭遇突水突泥、岩爆等重大灾害,针对隧道突水、岩爆、大变形等单个风险事件开展的研究日益增多。李术才、李利平等通过案例统计分析,遴选出突涌水的影响因子,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突涌水发生概率和发生次数之间的隶属函数或表征关系,建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模糊层次评价模型。郝以庆、卢浩等利用概率理论对突水评价指标值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表征,引入了属性测度扰动区间,推导了单指标属性测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矩阵的计算方法。董鑫、卢浩等提出基于嫡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隧道突水,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了裂隙压剪破坏与裂隙拉剪破坏的临界水压力值,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临界水压力的影响。吴世勇等通过微震实时监测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开展TBM施工速度、导洞施工等TBM开挖方案对岩爆风险的影响研究。肖亚勋,冯夏庭等在锦屏II水电站3#引水隧洞极强岩爆段实施了”先半导洞+TBM联合掘进”实验,结合微震实时监测信息对TBM半导洞掘进的岩爆风险开展了研究。温森等针对洞室变形引起的双护盾TBM施工事故开展风险分析,根据后果等级结合发生的概率提出TBM施工变形风险评价矩阵。
深长隧道中地质因素不确定性大,影响机理复杂,目前风险评估主要侧重于研究地质、施工等因素与风险事件的相关关系,建立初步的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风险的机理和综合评估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随着我国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蓬勃发展,围绕深基坑、盾构隧道、过江隧道、地铁穿越建筑物等工程施工开展了风险分析。张驰针对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提出了风险损失评价指标、风险等级划分以及风险损失计算公式。郑刚等开展盾构机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敏感度的风险分析,分析盾构掘进参数与掘进速度的关系,分析对周围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以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关键掘进参数为底事件建立风险故障树并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吴世明对泥水盾构穿越堤防的风险源进行系统分析,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规避和处理措施,并结合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泥水盾构穿越钱塘江南岸大堤的工程实例,验证所述风险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王浩开展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的施工期安全风险管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开挖、支护进行精细化模拟,得出关键施工步序的变形量几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规范,制定安全监测的控制标准,以指导监测和施工。石钮锋针对超浅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富水河道施工开展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在对可能采用的预加固手段及开挖方案进行初步比选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量化比选。张永刚等针对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开展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分析,考虑超前地质预报风险、施工工序风险、支护施工风险、防排水风险、超欠挖风险、海域段隧道施工风险、施工对环境影响、洞内环境对人员健康及施工影响8种类型。
相比深长隧道,城市地铁、地下空间地质环境信息更加完备,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施工因素对于风险事件的影响,为施工动态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4 盐岩地下储备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指标1:人力资源配置。主要侧重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情况、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煤矿安全技术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资格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作业人员日常安全培训及考核、新工人的比例;
指标2:安全规章制度及执行。主要包括:矿井“五证一照”是否齐全、矿井是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领导跟班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矿井是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是否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安全投入是否符合要求、安全生产隐患及整改情况、安全生产机构设置是否完备、矿井安全文化建设情况。
指标3:作业环境。主要包括温度、照明、粉尘浓度、风速、噪声、有害气体。
指标4:地测及防治水。主要包括矿井基本矿图是否符合要求、地测部门所派发的相关通知单是否完备、主要泵房出口及矿井主要水仓设置是否符合要求、矿井是否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排水设施、矿井是否有完善的水文观测系统、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是否完备、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是否建立水闸门与水闸墙或安装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潜水泵、防水煤柱的留设是否符合规定。
指标5:一通三防。主要包括矿井是否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风量供需比是否符合要求、矿井通风设备及仪表是否完好、矿井主要通风机装置外部漏风率是否符合要求并定期检测、矿井、采区通风能力能否满足生产需要、矿井有效风量率是否符合要求、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或易燃煤层采区是否设有专用回风巷、回风巷失修率是否符合要求、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不发生循环风、采掘工作面和其他工作地点做到无瓦斯超限作业,无瓦斯聚集、每班检查次数符合规定,瓦斯检查员在指定地点交接班,无空班和漏检、停风区管理符合规范、瓦斯检查每日记录是否完好,每日是否及时上报矿长和矿技术负责人、是否建立地面永久抽放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放瓦斯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应定期测定瓦斯流量、负压、浓度等参数、定期检查抽放系统并对抽放仪表进行校正、瓦斯抽放矿井,应按时完成抽放量计划、煤矿建立完善的爆破材料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高瓦斯、突出矿井采掘工作面放炮必须执行停电制度、实行爆破作业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湿式打眼,放炮使用水泡泥,放炮前后要洒水和冲洗巷帮,掘进工作面实行放炮喷雾、矿井按《规程》规定安装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并运行完好、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定期调校和测试、监测监控记录完好,管理规范有序、矿井是否建立防灭火系统、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是否定期开展火灾的预测预防工作、矿井是否存在CO超限作业、煤层开采前是否注水、隔爆设施安装的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符合要求、防尘制度是否健全、记录完好。
指标6: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包括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作业的工作面,须进行预测预报、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根据预测预报的结果,按照批准的防止突出措施进行作业、采取防突措施后的工作面,应进行效果检验、突出煤层作业的采掘工作面,须按照《规程》要求有经批准的防突措施、开采突出煤层的矿井,应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防突机构,有专门的防突施工队伍、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必须采取经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探测突出煤层的有关参数。
指标7:采掘系统。主要包括矿井采掘关系是否正常,三个煤量可采期是否符合规定、设备是否定期检修并记录完好、是否对支护质量及顶板进行动态监测、能否认真开展班评估工作、工作面地质预报、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迎头空帮空顶、留煤顶开采是否符合规程、安全出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支架顶梁与顶板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井下图板悬挂布置是否合理,便于作业人员观看、采掘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并定期校正、采掘设备安装与拆除流程化、规范化。
指标8:机运系统。主要包括机电设备是否具备煤安认证标志、矿井机电设备是否运行完好、小型电器是否运行完好、电缆吊挂是否运行完好、是否能够完成集团公司(局)下达的大修计划、矿井是否有应急提升预案、地面供电系统能否满足生产要求:矿井双电源,分列运行;主要设备双回路、井下供电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电气设备预防性实验、运输巷道断面是否符合《规程》要求、运输线路轨型选用是否符合《规程》要求、轨道运输设备是否运行完好、信号系统设置是否合理并运行完好、安装机车是否安装通讯装置、是否定期对井下各种车辆及防护装置进行测试和实验、机车是否规范年审。
指标9:煤矿固有风险。主要包括矿井平均断层落差、单位面积断层条数、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变异系数、顶底板管理难易程度、矿井正常涌水量、煤层自然发火期、平均瓦斯涌出量。
基于ANP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走访相关煤矿安全专家的基础上,对所构建指标的二级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梳理,考虑到问卷及处理的复杂性,忽略了指标体系的三级及四级指标间的影响关系。根据本文所构建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专家对各指标关联关系的打分表,并运用SuperDecision(SD)软件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列出第2级指标的权重。通过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从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可以看出,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所占比重较大,达到0.3928;其次为人力资源配置,达到0.1681;一通三防、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和地测及防治水分别列在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其权重分别为:0.1208、0.1166和0.1059;作业环境、采掘系统、机运系统和作业环境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