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1: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民用建筑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民用建筑论文

篇1

二、民用建筑建筑结构设计中所蕴含的防火技术

2.1在C型或者L型高层建筑内转角处设计不方便设置防火墙。而且,如果防火墙设置在转角处附近时,应该以4m作为最小要求值来设置两墙之间门窗洞口的最近边缘水平距离。如果有固定的乙级防火窗设置与任何一侧墙面时可以不考虑水平距离。而紧临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的最边缘距离则应该在2m以上,如果其水平距离小于2m时,就应该以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作为弥补。

2.2应该使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对管道每隔2~3层的楼板处惊醒防火隔离,如果建筑物总高度超过了100m,则应该分为每层进行分隔,且井壁检修门应该为丙级防火门。

2.3为了提升在应急危害发生时的疏散能力,除现有设计的防烟楼梯前室以及公共疏散门外,在其他的房间就不应该继续安装门窗。在消防电梯的设计中,应该确保其一旦运行,在每一个楼层均应该进行停靠,电梯整体设计外形应该靠近墙体。相应的应急直通出口也必须在首层进行设置。根据我国出台的相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该充分的考虑一旦发生火灾,相应的火焰温度变化会对建筑中钢筋所产生的影响,并就温度灼烧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的建设形势以及规格,对相关建筑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进行重新的划定以及计算,确保其耐火性能能够达到实际规定的要求。并通过相应的表面抹灰技术等相关施工措施,对整个钢筋混凝土的外表面进行处理,提升耐火性能。

三、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与设置对民用建筑防火的影响

平面布局设计对民用建筑防火的影响非常大,合理的布局设计能够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以及造成的损失。面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大量兴建,合理的布局设计对相关设施的安全防火使用至关重要。在进行民用建筑设计时,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实际的状况进行分析,将建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入探讨,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完善建筑施工的平面布局设计,将能够有效的提升基础设施的防火能力,向现阶段大量兴建的酒吧等娱乐场所,面对鱼龙混杂、人员密集、员工出入量大、设备使用繁多等现状,他们在消遣完之后,一般都会出现意识模糊,判别能力以及应有意识显著下降的状况,一旦发生火灾,他们的反应均相对较慢,并在撤离以及疏散的过程中比较不愿意服从指挥,面对这种民用建筑场所,一般都不会进行高层建筑,也不会设计复杂的布局,且内部活动通道较为开阔宽敞,门口基本没有杂物。

四、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对安全疏散问题

4.1在具体的建筑架构设计中,以高层娱乐场所的疏散为例,其内部空间各点与疏散口的距离不能超过30m,其他房间最远点与疏散口的距离应该保持在15m以内。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以上所述内容有着非常明确细致的规定与描述,但是在实际设计、施工时,常常容易被忽视,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重点考虑。

4.2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房门与房间内部之间的距离也有着非常明确细致的规定,其内容规定了距离应该被严格控制在袋形走道两侧的最大间距之内,而在建筑内部如果配设了自动喷水灭火器的消防设施,那么房门与房间的距离可以增加规定距离的25%。

4.3在设计丁字形疏散安全走廊的时候,一般其出口的设计都会选择存在两个,且在设计疏散走廊的时候一般都会较长,距离实际的安全出口具有一定距离。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相应的设计人员忽略了安全出口的重要性,在设计防火区疏散口与安全出口的时候经常混淆二者的含义,导致了设计出现问题。更具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明确指示,在地下空间防火墙安全门的设计过程中,安全的防火区出口必须达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如果两个防洪墙存在防火门的连通,那么在防火区在设计的时候,其整体的结构面积大小均不应该超过对方的1.4倍以上。如果发生了这种状况,一般最好是将两个防火门合二为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以及防火门的整体宽度,避免践踏的发生。

五、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和防烟分区

民用建筑的设计人员往往对防火区以及防烟区的设计存在混淆,对两个识别区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点。对于防烟区的设计通常会在高层建筑与地下设施中出现,并对于其他的相关建筑并不适用。但是在高层民用建筑防烟区的设计中,应该保证相关的排烟设施通道在六米以内,在划分过程中以五百平方米为一个计量单位。在进行排烟系统的地下安装时,一般其能够影响的面积不宜超过两千平方米且不能偶进行跨区防火。在一些民用的多层建筑以及地下公用设施中,一般应该将排烟疏散的通道以及直排自然通风管道的设计在二十米以上,但长度不宜超过四十米,面积也应控制在五百平方米以内。这种设计方式是为了保证一旦发生火灾,内部的工作以及非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避难以及撤离,避免了安全性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在提升。

篇2

1.2用工单位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聘任的大量实践教师大多只会做不会讲,更难以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另外,由于企业技巧熟练的老员工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中去,因而这些人所在的建筑工地也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些珍贵的企业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应当从建立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五个方面实施完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1建立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来看,普遍存在着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缺失的问题。按照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激励制度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建立并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以鼓励学生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首先可以改革学生奖学金制度,提高实践能力考核在奖学金评比的比重;其次,通过举办建筑实践科研立项、实践能力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纳入学生学分积累制度,为高职院校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使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能力指导教师也必然是具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经验的专职教师。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教育法规的范畴内,按照“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化与用工单位的合作,并从用工单位中选取一批有资历、有经验、有素质的建筑工程师聘用为临时制的学生实践指导教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地加强理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通过派遣制的形式,把理论课程教师“送出去”,安排他们到用工单位挂职锻炼,进而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2.3健全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来完善。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应当包括建筑项目实训、实务综合类实践与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等三个环节。首先,在建筑项目实训环节,可以采用“师徒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即由教师开出实践技能项目,学生根据具体开出的项目选择培训教师,利用每天的课余实践完成实践项目,逐步提升实践能力。其次,在实务综合类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学习建筑综合事务要点,总结经验,并定期开展总结汇报。最后,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可以以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类社团为载体,通过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4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原有的教学方案,高职院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岗位实习往往都是分别进行集中培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教学内容的目的性,但往往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理论中欠缺动手能力的培养,或是在生产第一线中又忽视了理论性的思考与经验的体系化总结。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学习形式,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此外,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也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建筑项目施工的器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体系。

2.5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从现实来看,建立用工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是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性步骤。具体来说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必须具备多样化的功能,既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的实践基地,也要有砌体结构等各种典型建筑结构的实践基地。同时,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可以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首先要通过两年的在校理论学习与基本能力培养,且通过考核后,再于次年由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建筑用工单位进行为其一年实地的岗位实习。

篇3

2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

对于民用建筑的隔震装置来说,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性能,否则其隔震效果就不是很明显。第一,隔震装置要承受多方的压力,不仅是建筑结构的上部,同时还有水平的应力以及竖向的负载。在承重这些压力之后不能发生较大的形变。第二,为了有效地减少建筑结构的自震性,必须要求隔震装置具有一定的刚度,减少层间剪力。第三,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会发生位移现象,安装隔震装置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装置需要在减少建筑结构位移的前提下,降低振动的频率,进而达到隔震的效果。第四,需要对建筑隔震装置的支座加强重视,要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是50年左右。同时面对突发状况,支座也要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水平极限变形能力和水平刚度。对于带有铅芯的支座还包括:等效粘滞阻尼比和屈服后水平刚度。国内外的大量试验表明,在保持恒定设计压应力时,出现水平剪切破坏时剪应变将超过400%,而剪应变小于350%时,叠层橡胶支座不会出现破坏。所以,《规范》规定:叠层橡胶支座在竖向平均压应力限值下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其橡胶层总厚度的3倍和有效直径的0.55倍两者中的较大值。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与支座的形状和橡胶的硬度有关,橡胶越硬,支座的水平刚度越大;支座越细长,水平刚度越小。设计人员应通过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确定支座的刚度。普通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所含的面积很小,说明其几乎不能消耗能量。铅芯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可等效为双线性模型。滞回环的丰满程度反映了屈服后的刚度大小,滞回环的面积大小反映了等效粘滞阻尼比的大小。

3隔震建筑的设计

3.1隔震装置设计

隔震装置是由普通叠层橡胶垫和特殊钢棒构成的阻尼器组成。建筑中各柱与基础间放入了14个叠层橡胶垫,隔震层平面内均匀布置了96个钢棒阻尼器。阻尼器是利用特殊钢棒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的耗能特性产生的阻尼。特殊钢棒贯穿钢板,在接触部位插入内藏滚珠轴承的转动支座,使其可以在水平方向有较大位移,并在垂直方向上容易滑动。上部的两块钢板与上部结构的底层楼板、下部的两块钢板与基础分别用螺栓固定。钢棒的布置以8根为一个单位,在对称位置每边六处共使用了96根。

3.2防护措施

3.2.1设计用地震波。设计用的地震波,其中人工地震波的做法是,家丁震级为8级,震中距为50km,输入水平各种波相同,弹性分析时,输入速度为25cm/s,弹塑性分析时为50cm/s。

3.2.2隔震装置。隔震装置在输入地震波计算时,分别取大震时固有周期的目标值为3s,等效粘性阻尼比的目标值为10%。

3.2.3上部结构的截面计算。采用基于长期应力和一次设计用剪力的地震应力,对上部结构的杆件进行容许应力设计。此时,以一次设计用剪力超过输入25cm/s的地震反应剪力。输入波为50cm/s时,以上部结构基本上不屈服为目标来进行设计。

3.2.4地震反应分析。隔振装置采用双线型恢复力模型:即标准叠合橡胶垫为弹性,钢棒为完全弹塑性,隔震结构整体为剪切多质点系模型。

篇4

2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的可靠性

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消防供水系统可靠性首先体现在消防供水系统必须具备可靠地供水水源。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水源能够及时提供足够多的水用于灭火。消防用水可由市政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其次,我们应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中,将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的足够合理,这样才能使消防给水系统满足足够的可靠性要求。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不仅是将消防给水系统达到最佳化,还有分析和评估消防给水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而且还包括各种电器控制部件的可靠性,以达到提高整个消防供水系统工作可靠性。这种可靠性设计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整个消防供水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使整个消防供水系统更加安全和更加节约。再次,我们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中,应该采用一些质量有保障,有很高品质的消防给水设备。这样当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设备能够及时稳定的工作,为及时扑灭火灾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提高消防供水系统等硬件的可靠性,还要不断提高居民的防火意识。我们应加强相应制度建设,加强对消防给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尤其不能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对建筑室内消防供水设备的破坏,发现有被损坏的设备和设施应该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和及时的应用。

3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其他措施简介

在高层建筑消防灭火系统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以室内消火栓为主的灭火系统。随着高层消防灭火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高层建筑灭火系统。比如最新出现的高层楼宇灭火系统,是一种利用航天发射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针对现代城市环境条件下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应急救援而研制的特种消防装备。其发射的灭火弹可携带高效灭火剂,在人员撤离的情况下,精确投入高层楼宇起火现场,进而扑灭火灾,特别适合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消防救援,可有效解决消防车在城市交通高峰期的情况下“进不去”、“展不开”、“够不着”等问题,大大提高灭火效率和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将给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消防带来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