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1: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小企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企业涉及领域广。受调查的中小微企业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占4.7%,工业的占11.6%,建筑业的占4.7%,零售业的占9.3%,餐饮业的占13.9%,信息传输业的占2.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2.4%,房地产业的占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4%,物业管理占4.7%,手工制品业占2.4,其他行业的占34.9%,打破了以往局限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格局。
3、企业家创业前身份多样,中青年成为“主力军”。一是企业家创业前身份多样。下岗职工占11.8%,大学生毕业生占29.4%,城镇其他未就业人员占52.9%,返乡农民工占5.9%,城镇居民成为中小微企业创业主流。二是年龄更加均衡。中小微企业家覆盖各个年龄阶层,在被调查的对象中30-40岁的占26.9%,41-50岁的占38.5%,50岁以上的占23.1%,中青年逐步成为中坚力量。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扎实推进、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1、高管人才缺乏影响企业发展壮大。调查发现,41.3%的中小微企业认为“高管人才缺乏”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缺乏研发人才,由于中小微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工作环境较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才匮乏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
2、用工难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32.6%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反映存在着用工短缺问题。用工难现象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尤为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恶性竞争、互挖墙角;二是中小微企业自身生长周期短、流动强;三是社会对某些行业特别是服务性行业存在偏见。中小微企业只能以加薪方式留住员工,这在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3、融资难制约企业发展。调查显示,13%的中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难是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创业者在投资时比较谨慎,大多初始资金来源于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经营所得的积累,或者通过朋友借支等途径筹措。主要原因一是从银行的角度讲,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较小但程序却一样不少,工作成本较高,失误机率大,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二是中小微企业规模比较小,生产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能被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和房产)少;三是融资成本和时效问题,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再生产。
1、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领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委、市政府要把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中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 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一)品牌意识淡漠。中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弱,管理理水平落后,导致其工作重心放在产品经营上,主要考虑产品销量的提高,忽略了品牌创立和经营。而认为中小企业完全没必要也没这个能力进行品牌建设,维持现状就好,没有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品牌定位模糊。我们县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即使已有自己的品牌,但都不能准确找出与其他企业有差异的目标市场,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不能定位出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品牌定位的本质就是围绕着消费者最愿意接受的品牌要素去进行定位并传播。其中对品牌的消费者市场的定位是最关键的地方。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清晰的品牌定位战略,导致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低。
(三)缺乏企业品牌的管理人才。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中小企业品牌的管理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与实际运作中的一大问题。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上。对于品牌的建设毫无经验,这就是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一大难题。
(四)忽略了品牌产品的质量。 质量是品牌的根本,是品牌的立足点。众所周知,世界名牌无一不品质过硬。而很多中小企业却认为做品牌就是做销量,只要销量提升了,品牌自然也会提升。因此,在公司的营销计划中常把产品销量放在第一位。
(五)品牌策略运用不当 。 很多的中小企业都误认为建立品牌的途径就是加入大量的广告投入,进行媒体轰炸,且进行频繁的促销活动。实际上广告的作用只是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而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是品牌联想。联想的集合具有较高的资产价值,联想通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理由。
(六)品牌缺乏核心价值 。 品牌是一个复杂的识别系统,真正的品牌化就在于创建出具有内涵和深度的品牌,让品牌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并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同,这样的品牌才能持久。
(七)品牌缺乏创新 。 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企业若想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就必须在营销方式、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若企业不注重品牌创新,品牌建设就注定以失败告终。
(八)品牌传播方式单一 。 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广告传播,但如果过高地依赖广告,甚至把广告当作建设品牌的唯一手段, 便是典型的品牌建设误区。其实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体需要一个响亮的名称,还需要优越的产品包装、性能和分销渠道,只有通过这些优越性才能使品牌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广告只是品牌传播中的环节之一,并不能给予品牌长久的生命力,也不能建立长久的消费者忠诚。
(一)强化品牌意识 。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及自身品位越来越明确。他们关心产品的使用功能,更关心产品的品牌,并希望所购买的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品牌最能体现产品差的异化,也是高额利润的来源,同时又是企业持续竞争的经营核心。好的品牌有助于在消费者中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有助于企业拓展新产品的销售。因此中小企业不能忽视品牌建设,应该建立自有品牌,维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二)品牌定位要准确、清晰。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想让消费者容易辨别和认识自己的品牌,那么品牌的定位一定要和产品的个性概念相结合。当我们看到某种品牌产品时,会对该品牌产生联想,包括企业口号、经营范围、产品色彩、产品类型等,其中品牌个性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塑造品牌时必须注意品牌个性的定位。
品牌定位针对的是产品的品牌,核心是打造品牌价值。
(三)培养品牌建设人才队伍。人才的缺乏,是导致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无法推进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应通过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共同建设企业品牌,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推进品牌的建设。
(四)重视品牌质量。消费者最初的品牌体验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稳定品牌的根基。许多消费者青睐名牌,甚至不惜以高价购买,主要就是由于名牌过硬的质量使消费者产生了信任感和追随度。质量作为品牌的基础和本质,会影响品牌的生存和发展。质量是中小企业创名牌的根本。现代企业都应该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以优质取胜。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加紧积累品牌资产。只有质量有保证,消费者才会忠于品牌。
(五)确立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中小企业品牌经营的纲领,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是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适当的品牌战略会使企业的品牌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种品牌战略各有利弊,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权衡利弊,确定合适的品牌战略。
(六)维护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使消费者明确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个性与利益点,是促使消费者认同、喜欢以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核心价值是品牌的最终追求,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并完善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不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干扰,久而久之,核心价值就会在消费者大脑中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对消费者最有感染力的内涵。
关键词 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状况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资助课题“呼包鄂地区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调查研究”(Z12002) 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曹鲲,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一、引言
呼包鄂地区被称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内蒙古文化创新最多、文化辐射最广、文化消费能力最强的文化产业富集区。目前,呼包鄂地区文化产业一体化正在有序推进。据相关统计,2012年呼包鄂地区的中小文化企业为6483 家, 从业人员75965 人,实现产值182.3亿元,占本地区文化产业产值的68.5%,人均产值接近24万元,远高于同期呼包鄂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以上数据说明,中小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呼包鄂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我们于2013年7~8月分三个小组赴呼包鄂三地开展调查,调查组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考虑到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是其经营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环境的综合反映,我们的调查也从这几方面对受访企业进行综合考察,并基于调查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经营水平分析1.经营状况较好,盈利水平较高。图1反映的是被调查企业对自身总体经营状况的评价。其中认为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有44%,认为一般的有44%,两项相加高达样本量的88%。而认为经营状况不太好或很不好的企业仅占样本量的11%,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比较好。中小文化企业的表现并不等同于大型文化企业的表现。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由大企业和政府牵头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处于“停滞”和“半停滞”状态,错误决策、盲目投资、大环境不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中小文化企业的优异表现则说明了其独特的优势和顽强的生命力,如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应对灵活,“船小好调头”等。
下面,我们通过图2和图3进一步考察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图2、图3分别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营业额增长情况和净利润增长情况。营业额和净利润增长或持平的企业均占到样本量的绝对多数,表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较高。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净利润增长在21%~60%的企业占样本量的74%,表现十分抢眼。这说明相较于传统行业,文化产业的产出附加值更高。另外,也说明文化产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在稳定地区经济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呼包鄂地区,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影响,煤炭、电力、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呈整体下滑趋势,一些行业甚至出现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现象。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在营业额和净利润增长方面的突出表现,与其他行业的一片颓势相比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竞争压力较小,市场空间有待提升。图4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行业竞争压力状况。43%的受访企业认为竞争比较激烈,认为竞争压力一般和不太激烈的分别占51%和6%,没有企业认为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激烈。这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经营过程中面对一定的竞争压力,但竞争压力整体较小,经营环境较为宽松。
图5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竞争压力的影响因素。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得票数较多的选项是假冒和模仿猖獗、国内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而得票数较少的选项是来自于大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外企业、品牌的竞争、电子商务分销渠道的冲击,这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行业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国内和本地企业的竞争,国外企业、品牌和新兴的电商分销渠道造成的竞争压力较小,同时反映出本地文化产品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究其原因,可能是相较于发达地区,呼包鄂地区的文化市场刚刚兴起,市场规模还较小,市场较为封闭,对外部竞争者吸引力有限,这在客观上也为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中小企业成长有了一个难得的缓冲期。另外,从图5的统计数据结果看,大型文化企业对中小文化企业造成的竞争压力并不是很大,这再次验证了在一个行业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各具优势,完全可以共生共存,共同发展。
图6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产品市场来源,也就是其产品的销售流向。我们可以看到,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市场来源构成上,国内市场占53%,本地市场占36%,而海外市场仅占11%。这说明呼包鄂地区文化市场整体上是封闭型市场,本地文化企业的产品销售过度依赖国内和本地市场,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产品出口严重不足。
3.发展不成熟,管理水平较低。图7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整体管理状况。在被调查企业中,43%认为自身的管理比较完善,42%认为自身管理水平一般,35%认为管理不太完善,而非常完善和很不完善2个选项为零。由于本题答案较为笼统,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只能从中了解到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基本态度。从答案的分布来看,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对自身管理水平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既不盲目自大,又不妄自菲薄。
为了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我们设计了“如果管理不太完善,主要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这样一个问题,在选项中我们列举出了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各项影响要素。从图8 中我们可以看到,得票数最多的选项是渠道管理和市场销售,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最迫切的需求来自于营销环节。除此之外,生产管理、采购和物流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5个选项的得票数也较多,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还较为粗放,还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得票数较少的2个选项是战略管理、技术和研发,可见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对影响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和技术研发投入不够重视,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和足够的危机意识。
三、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问题经常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能力的考察首先考察的是其融资能力。另外,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决定现代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文化产业的创意经济属性,使技术创新能力在文化企业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中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能力的考察将通过融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2项指标体现。
1.资金压力较大,融资成本较高。图9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状况。在受访企业中,表示遇到较大资金困难的占51%,表示偶尔遇到资金困难的占46%,而表示资金充足的仅为3%。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压力,只是遇到的困难程度大小不同。下面我们将通过图9的分析,进一步考察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的解决办法。
图10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最主要的来源还是一些传统渠道,包括民间借贷、内部集资、自有资金。在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依靠自有资金不足以解决问题,而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则意味着高成本融资。在剩下的几种融资渠道中,我们发现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贷款、政府基金、风险投资获得的资金支持较少,说明中小文化企业从以上几种渠道融资的困难较大。但我们可以看出,相比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中小文化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几率还是要大很多,可见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帮助非常有限。本来风险投资可以在文化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们看到风险投资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中是居于末位的,可见风险投资在呼包鄂地区文化市场的介入程度还远远不够。此外,我们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正在成为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新兴融资渠道,这说明中小文化企业在从银行贷款、政府基金、风险投资融资较为困难,而民间借贷、内部集资等传统融资成本又过高的情况下,倾向于从贷款相对容易、融资成本相对便宜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
在图10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虽然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较为困难,但相比以往,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融资的成功率正在呈上升趋势。图11反映了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其中56%的受访企业认为“很困难”,43%的受访企业认为“困难,但可以争取”,只有1%的受访企业认为“很容易”。这说明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争取贷款的“基本面”还是“困难”,但那扇曾经对中小企业“紧锁的大门”正在慢慢打开,说明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在银行信贷方面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落实。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图12反映了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在受访企业中,28%认为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发展“重要”,59%认为“一般”,甚至还有13%的企业认为“不重要”。可见,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普遍存在轻视技术创新的现象,这种态度在图14中也有间接的反映。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的重要特征就在于依靠密集的智力资源投入,生产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从理论上讲,中小文化企业应该比大型文化企业更崇尚技术创新,因为能够根据多变市场需求及时进行技术创新正是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之所以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可能是因为其生存和竞争的压力较小,从事技术创新的动机还不够强烈。
下面我们将通过图13和图14的分析来进一步考察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能力。图13反映了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状况。受访企业的75%都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或专利,仅25%的企业表示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或专利。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堪忧,因为注册商标和专利是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是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估值低,说明企业相互之间还处于较低水平的竞争状态,企业参与竞争的手段还较为简单。
图14反映了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核心技术来源情况。在受调查企业中,高达30%的企业表示“没有核心技术”,44%的企业表示自己的核心技术来自“引进和模仿”,23%的企业表示核心技术通过“联合开发”获得,仅3%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有通过“联合开发”和“自主研发”两种形式取得的核心技术,才能算真正的技术创新。而通过“引进和模仿”获得的所谓“核心技术”只是简单的抄袭和复制行为,创新意义不大。所以,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真正拥有核心技术或者说真正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并不多。
四、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以上“经营水平”和“发展能力”是对中小文化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观能力”考察,而其经营状况的好坏除了“主观能力”,还取决于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好坏。所以,我们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调查还将考察其外部发展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2项指标。
1.市场环境欠佳,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了考察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我们设计了一个利克特量表。结合中小文化企业的特点,把4种最有可能对企业经营行为造成干扰的市场环境因素作为量表的陈述项目,它们分别是“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同业间的无序竞争”、“行业技术更新太快”、“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然后,通过定序测量的方式要求受访人对陈述项目的认同程度做出选择,在1~5的数值区间,1表示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量表的统计结果如图15所示。
由图15 我们可以看到,“ 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同业间的无序竞争”、“行业技术更新太快”、“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均处于高认同度区间,说明这4种市场环境因素均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经营行为造成了较大干扰。
在4种市场环境干扰因素当中,“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同业间的无序竞争”、“行业技术更新太快”没有关联,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则对前三者均存在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一个健全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能够在企业信用评级、资金融通、政策咨询、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行业引导等各方面,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而在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文化企业只能独自承担经营风险,市场竞争环境必然趋于恶劣。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策效果不明显。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我们非常关心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对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影响如何,我们特此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图16反映了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宣传效果。在受访企业中,表示对政策非常了解的为0,表示对政策比较了解的为10%,表示对政策基本了解的为41%,表示对政策不太了解的为44%,还有5%的受访企业表示对政策完全不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图17反映了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的实施力度。我们看到只有16%的受访企业表示享受过政策优惠,高达84%的受访企业则表示没有享受过任何的政策优惠。这说明至少从中小企业的主观反映来看,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实施力度明显不足,政策的覆盖面过窄。据我们了解,目前内蒙古尚没有针对中小文化企业专门制定相应的促进政策。文化产业领域现有的促进政策还过于偏向对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企业的支持,政策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度。
为了对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我们设计了一个利克特量表,把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作为量表的陈述项目,它们分别是“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贷款援助”、“专业服务”。然后,通过定序测量的方式要求受访人对各项政策的满意程度做出选择,在1~5的数值区间,1表示非常满意,5表示非常不满意。
量表的统计结果如图18 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在所列4项中小企业促进政策中,受访企业对税收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其原因可能在于税收政策在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组合中,使用得最早、应用最为广泛、规定最细且具有操作性,故而相对来说也就落实得较好。财政政策和贷款援助的满意度较差。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这两种政策经常互相捆绑在一起,存在相当的关联性。在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组合中引入各种专业服务,是政策更为完备、更为贴近市场需求的体现。专业服务涉及到企业信用评级、资金融通、产权交易、政策咨询、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行业引导等方方面面,相比税收、财政、贷款援助政策,政府专业服务体系还很不成熟。从图18中我们看到,受访企业对于政府提供的专业服务评价出现了分歧。说明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部分企业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有更高的追求,对政策变化的敏感性更强,从而能够与政策及时对接,抢先一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某种专业服务。
五、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建议
1.重视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区域文化产业的整体战略。虽然目前无论从企业数量、从业人数,还是从对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看,呼包鄂地区的中小文化企业都已经成为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对中小文化企业的重视仍然没有上升到应有的战略高度。
在传统文化产业理论中,过于看重大型文化企业的作用,认为中小文化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吸纳就业和活跃文化市场。实际上,中小文化企业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中小文化企业由于具有贴近市场、转型灵活的特点,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相比大型文化企业更能及时规避经营风险,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中已经得到部分的验证。在一个区域内的文化产业体系中,大型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应该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上形成分工合作的关系。大型文化企业发挥其融资能力强、资金雄厚、市场与技术开发能力强、生产成本低和品牌形象好的优势,中小文化企业则发挥其贴近市场、反应灵敏、转型灵活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经营合作。这种大型文化企业与中小文化企业互利共生的分工合作局面的形成,将有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散,并有利于区域文化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
所以,今后呼包鄂3市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或开展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时,应该重新审视中小文化企业的定位和作用,从打造完整产业链的角度推动大型文化企业和中小型文化企业分工合作关系的形成,并把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纳入到区域文化产业的整体战略中考虑。
2.根据中小文化企业的特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体系。根据中央精神和地方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内蒙古及呼包鄂3市陆续出台了若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内容涉及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投融资政策、社会服务、人才政策等方方面面。但因为中小企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政策内容和政策重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阻碍。另外,各类中小企业的政策需求并不完全一样,中小文化企业的特殊性更为明显,由于至今为止全国上下都还没有针对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制定专门政策,现有政策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帮助必然相对有限。
2011 年11 月,文化厅出台了《“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自治区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推动全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内蒙古文化产业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政策制定上具备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胆略。呼包鄂地区作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可以考虑以呼包鄂作为试点,整合现有相关政策,根据中小文化企业的特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体系。
3.大力发展行业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我国目前仍处在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提供、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大量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在200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 之后,各地纷纷成立了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名称不一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创业、法律、政务、商务、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等服务。
2011年,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市先行启动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标志着内蒙古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正式开始。今后,呼包鄂3市作为内蒙古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在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下的公益职能的同时,应该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尽快培养扶持一批社会化的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开展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目前,呼包鄂地区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还不可能针对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专门服务,但政府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根据各行业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差异,建立起具有分类扶持功能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少峰,朱嘉.中国文化产业十年(1999-2009) [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2]马首.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姚益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4]李家林.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中小型企业规模小、信息透明度低、经营风险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比如规模上,中小企业以小企业为主,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破产率高;大多汇聚在大中型企业的产业链条之上;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货款回收、资金周转周期较长;大量中小企业的经营有待进一步规范;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旧是主渠道等。
2、金融机构创新不足,融资体系不完善
从间接融资的方面看,现阶段,中国仅有20%的国内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的中小企业。尽管目前银行放松信贷的步伐在加快,但当前有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组织体系仍不完善,机制和信贷产品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目前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适宜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合作银行。银行对授信客户的准入门槛较高,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基本条件。
从直接融资的方面看,由于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加之目前A股市场走势不景气,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相对偏弱。
3、第三方信用担保实力普遍较弱
从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方面看,在当前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下,信用担保机构作为银、企的桥梁和纽带,在增强企业信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显着。有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3700多家,筹集担保资金总额逾1770亿元,累计为7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1.35万亿元。
但是,由于现行信用担保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担保公司普遍实力弱、成本高、风险大,因而其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
4、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的立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的法律支持为《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明确规定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精神,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小企业立法的不足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中小企业融资运作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资本供给机构选择较少参与或回避的做法,使得融资因法制因素而萎缩。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遇到的难题,中小企业自身应该加强企业以及企业控制人的信用建立;银行需进行金融创新,建立良好的中小企业信贷平台;担保机构要完善担保体系;国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体系,让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的行为能够有法可依。
1、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信誉
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重视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与担保机构、政府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企业实际控制人还要加强个人的信用建立,以提高信用等级,使得企业融资更容易。
2、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推动金融创新
一是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品种。二是引入自然人担保、大股东担保等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不充分的难题。三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个性化融资产品,适当降低融资门槛。
3、完善担保运行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的完善
在2013年1月10日至20日,对泰州市部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实地走访20家,有效收回15份,另外在第一调查网上发放调查问卷45份。本次也在镇江市、溧阳市做了相应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35份,下面就调查的情况展开具体的说明。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企业70.4%是私营企业,12.6%是集体企业,其他包括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伙企业各占小部分比例,在这些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中大部分企业是制造业企业,占了58.5%左右。从了解的这些企业来看,有些50年代就成立,也有刚成立不久。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职工人数集中在30~80人,资产规模与收入规模又是根据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千万元或者百万元不等。
二、江苏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调研活动的方案设计中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当然要先对如今的融资现状进行了解。从问卷的结果分析,企业创办时的筹资途径主要是自有资金、银行借款、亲友借款,分别占了80.7%、66.7%、43%的比例,这是三大主要融资方式。融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融资渠道少的问题
在融资环境对于企业融资影响方面,有42.9%的企业觉得当前融资渠道比较窄。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融资时,会选择信用担保贷款、融资租赁,以及自身的留存收益等,当企业越成熟,其选择融资的渠道将会相应增加,虽然国内设有不少融资渠道,但这些都是为高科技、高成长性的企业准备,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可选择性还是很低。
(二)融资难度大的问题
在调查的数据汇总中,大部分企业对于目前的融资渠道融资效果表示不是很满意,只有24.4%的企业对现在融资的评价是比较满意,在企业的主管人员或是财务人员看来融资难的最主要原因有银行贷款门槛高,政府的支持力度,自身经营状况等方面,分别各占54%、46.7%、45.9%。
下面从调查获得的资料深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问题,并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提出一些建议。
三、分析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因素
目前,我们不得不看到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贷款渠道,企业对于银行的债务融资依赖性很强。另外在调查访问的结果中显示,有84.5%的企业认为政府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上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57%的企业认为这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是客观的因素。
(一)银行方面的因素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反映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的占了71.9%,少数的企业觉得比较容易。觉得贷款比较困难的企业有以下这些原因,有一半的企业认为信用审查过严,37%则认为贷款的利率和其他的成本过高,在交谈中也有些人员认为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过高,使得贷款比较困难,另外再加上贷款的手续很繁琐,当企业急需资金周转的时候有时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使得丧失最好的筹资机会。
1.银行利益机制的影响使得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不足。金融机构业务重点为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包括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等在内,其为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也仅为20%。
2.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贷款担保难,抵押难。在调查当中,我们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贵公司想获取银行贷款,并且已经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但银行拒绝申请,比例最多的是认为是抵押无法落实,又缺乏其他有效担保,比例达57%。
3.繁琐的贷款手续耗时长,企业获得信贷融资成本较高。在调查中中小企业认为贷款手续繁琐的比例是18.5%,中小企业用款一般都具有时间急、频率高、数额小的特点,由于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各商业银行要降低贷款的风险,银行信贷审批权限就比较集中,很多企业因银行贷款迟迟不能到位而延误了最佳商机。
(二)社会及政府方面的因素
企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群体,其融资状况如何关系到人口就业、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因而政府的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也十分重大。
1.国家信贷政策以及法律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有54.8%的被调查企业希望政府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向中小企业贷款,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做出一定的倾斜。
2.我国的信用评级标准尚不统一。这就使得客观上存在着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不平等对待现象,使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失去了发展机遇。
3.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有40.7%的企业认同政府需要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比如对于民间信贷来说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分散化、非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融资需求,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 调查显示有81%的企业对于“民间信贷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分散性的融资需求”表示基本认同,政府是不是可以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这方面做一些支持与引导呢?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企业要争气,你不要埋怨银行不给你贷款,什么股权投资业不上你这里投资,问题是你够不够贷款条件,够不够人家投资条件,所以企业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要积累。”这是中小企业代表的讲话,当然站在“检讨”自己的角度,也确实反映企业自身对于自己融资的影响。
(三)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
1.企业的信用等级低,财务状况多缺乏透明度。本文觉得这便是短视现象,有人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实际上是信用困境。在调查的结果中,有90%以上的企业意识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有64.4%的比例是觉得企业信用不是句空话,而是对企业特别重要。
2.企业贷款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在走访调查的企业中,相当多的企业固定资产不多,很多小企业都采取租赁、承包的经营方式,因产权不明晰其负债能力相当有限,因而金融机构不敢轻易放贷。
3.中小企业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中小企业具有较高失败率,所以对中小企业贷款必然高风险,不符合银行稳健运行原则。据统计,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五倍左右。
四、对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建议
要解决好这一融资困境,必须从企业自身发展,政府政策扶持和金融多维创新等方面突破,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
比如对优良企业以信誉支持,增加信用担保;对于办理贷款业务繁琐的现状,可以简化手续,改善服务态度;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其实我们同样调查了企业能承受的利率水平,57.8%的企业对银行基准利率的1.1-1.3倍都能够接受,也有一部分的企业更关心能否及时获得贷款。
(二)政府要做好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协调,并为中小企业融资多做政策倾斜
做好银行与企业合作的沟通;争取要建立一个平台,即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率。
(三)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积极履行还贷和贷款支持承诺,提高信用级别;需要自身提高效益、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成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06):46.
[2]陈晓红,杨怀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05):23.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中小微企业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微企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还是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贡献者。近年来,政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然而,融资困境一直困扰小微企业的发展。
一、湖南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至2013年开始,特别是在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金改十条”后,湖南省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节奏和力度明显加快。2014年累计投放161.2亿元信贷资金,惠及4177家小微企业。尽管最近两年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有所增加,但还是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
据长江证券研究部相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具备60%的GDP 贡献、80%的就业贡献、75%的创新成果贡献,但是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下,可获得的贷款余额仅为16万亿元左右,占全国贷款的22%。另一方面,小微企业高经营风险以及低稳定性的特点,外部金融体系往往不倾向为其提供融资服务,而倾向于为小微企业设置较高的融资门植。
二、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现状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杨少俊介绍说,作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力量,去年以来,银监会在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推动建立专门机制、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出台监管支持政策。近年来湖南省也相继推出了诸多政策,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助力(见表)。据了解,目前湖南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补贴、奖励、返还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融资直接进行财政资金扶持;二是不断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对遭遇中小企业贷款损失的银行赔付50%;三是积极发挥“中间人”作用,想方设法搭建银企沟通平台。
三、湖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以传统银行贷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式难度最大
银行贷款仍然是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但在融资过程中,中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审贷标准严格、审贷流程长等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是自筹(86.7%),通过银行贷款者为31.4%,另外,分别有10.5%和12.4%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调查结果显示,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难度大主要在于:贷款手续多而且多变;审查的流程比较长,费时;担保公司的标准大相径庭,费用标准不规范;贷款利率较高,利润的大部分要还贷,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滞后于企业需求;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2.中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银行对于贷款给小微企业并不积极,究其原因在于小微企业大都内部管理不完善,缺乏长远的企业规划和完整健全的财务制度,也没有可靠的抵押物,风险高;小微企业对银行经营成本收入比的贡献率低,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银行调研和服务成本过高,投入产出效益差,服务较难持续;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有待改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授信。
3.其他融资渠道的纠纷多、风险大
湖南是一个位于我国中部的省份,金融创新的很多业务都未在我省开展,小微企业多向民间借贷。目前,民间借贷存在诸多弊端,纠纷多、风险较大。由于信息不对称及诚信危机,导致民间借贷纠纷越来越多。民间借贷由于本身的自发性和缺少健全管理制度,其中隐含的风险非常大。如果没有控制好或者监管不到位,容易演变成高利贷或者非法集资,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4.企业融资满意度较低
调查显示,经营时间在1年之内的小微企业对现融资状况的满意度达到70%,企业资产不超过100万的小微企业对现融资状况满意度将近65%。而经营时间3年以下和一年之上的小微企业的满意度比经营时间不到一年的小微企业低了1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成立之初,资产弱,更多的资金是通过亲戚朋友的借款、透支信用卡等渠道获得,而经营时间较长的小微企业,经营基本上趋于稳定,各方面的条件基本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近两年来对小微企业扶持与鼓励,这部分企业较成立不久、资产较轻的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就会也就大一些,而且这个阶段的企业由于资金需求不断增加,通过朋友亲戚拆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是经营期限1年-3年的企业,企业处于成长期,资金需求加大,而且经营还不稳定,金融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服务,表现出了相对较低的满意度。
5.企业融资成本高、还款压力大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将近60%的小微企业表示,融资成本在5%-10%之间,其余40%的小微企业反映融资成本超过10%,高的融资成本使得很多小微企业对融资望而却步。另外,更大一部分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难在了对融资的恐惧,除了通过民间借贷,要想通过其他某种途径融资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四、破解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思路
1.创新融资抵押机制,减少金融机构融资风险
抵押品是金融机构实现风险缓释或弥补风险损失的重要保障,而小微企业又恰恰缺少有价值的抵押品,因此,小微企业要想真的能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支持,只能通过创新抵押品来弥补抵押品不足的现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创新融资抵押机制,近两年,无论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还是政府,都在试图改善抵押贷款条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例如由有形抵押向无形抵押的转变,完善抵押制度和抵押物认定办法等。
2.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扩大政府扶持力度
破解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应发挥政府职能,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扩大政府扶持力度,例如,出台优惠政策,根据小微企业的类型、发展规模、授信情况等出台减税、减费或减息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设置政策性金融机构,结合小微企业实际,设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出台科学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将小微企业的行为纳入诚信系统,为融资提供依据。另外,对于存在估值和流动性不足的创新抵押品,应该鼓励评估公司、交易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降低评估成本,开拓资产转让渠道。针对存在权属关系不明确的创新抵押品,应该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抵押登记办法等方面努力,从而解决权属不明确的问题。
3.提升小微企业自身实力,增加融资信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小微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经济实力,获得良好的经营信用,才能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小微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建立长远的企业规划以及完整健全的财务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减低自身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稳定性。其次,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企业内部形成智囊团,使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注重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国家融资政策偏向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小微企业应注重自己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添加筹码。
4.整合各种金融资源,拓展金融融资渠道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建设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以银行体系、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为主的多种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湖南省诸多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因此,需要在继续完善既有融资途径的基础上,整合各种金融资源,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保证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王静怡.杨燕曦.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研究.商场现代化,2012(9).
[关键词]成本;减税;盈利;税负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57
1 基本概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剔除停产的1家企业,回收有效问卷34份。其中:中型企业16家,占47.1%;小型企业12家,占35.3%;微型企业6家,占17.6%。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其中制造业24家,占70.6%。
1.1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导致税前利润负增长,微型企业税前利润大幅下降
2017年上半年,样本企业营业收入160.02亿元、营业成本13.15亿元,同比累计增长0.9%、23.7%,较1季度提高24.7个、42.6个百分点。受此影响,税前利润负增长,实现利润总额9.94亿元,同比下降15.4%,与1季度基本持平,微提0.4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较高,经过2年快速增长后于今年1季度出现大幅下滑,2季度经营形势好转,上半年同比增长1.9%;中型企业相对平稳,波动幅度小于小型企业,同比下降21.9%;微型企业获利能力在波动中走低,同比大幅下降91.1%。
1.2纳税总额持续回落,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差额收窄
2017年上半年,样本企业纳税总额3.29亿元,累计同比下降20.5%,较1季度回落19.4个百分点,自2016年2季度起连续5个月下降。其中,增值税1.35亿元,企业所得税1.30亿元,同比下降33.9%、11.7%。从各税种占比来看,增值税占全部税收比重最大,为40.9%;企业所得税略低,占39.4%,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与增值税差额逐渐收窄;受某大型企业2季度实现消费税4695万元因素拉动,上半年消费税超过城镇土地使用税位居第三,达到14.6%。
1.3企业总体税负率下降,各行业增减不一,但增速均有所放缓
2017年上半年,企业税负率2.1%,同比下降21.2%,增速于2016年下半年逐渐降低。其中,建筑业自2015年下半年起连续2年走高,2017年上半年超过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税负率达到4.1%;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税收负担高位运行,税负率为3.8%;制造业税负回落,为1.9%;其他服务业冲高回落,为1.7%;批发和零售业持续低位运行。此外,2017年来,各行业税负率增速均有所放缓,与上期相比,其他服务业降幅最大,下降224.5个百分点,制造业降幅最小,仅下降0.4个百分点(见表1)。
1.4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众多,税负率较低
近年来,为帮助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出台了较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放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抵扣等。从被调查的4家高新技术企业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税负率低位运行,2014年来税负率平均为1.4%,低于其他传统企业0.9个百分点。2017年2季度,受某科技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税负率出现上扬,达到6.7%,同比大幅上涨500.1%(见表2)。
1.5产成品价格微涨、销量增势减弱,制造业经营下滑
2季度,被调查的企业中有20家表示原材料成本继续上升,但比1季度下降11.8%;产成品价格微涨,有16家企业表示价格上涨,较1季度增长5.9%;但销售量下降的企业明显增多,2季度为8家,是1季度的4倍;库存基本持平。
2 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经营成本持续走高,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
从调查情况看,2017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且差距逐渐拉大,成本逐渐攀升仍然是企业下一步发展的主要阻力,包括原材料、人工、融资等成本。一是2季度人工成本增加过快首次超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成为挤压企业利润的首要因素;二是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第二季度,41.2%的企业认为营销成本挤压公司利润;三是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占比87.9%,但因缺乏银行愿接受的抵、质押资产和贷款利率太高,企业的融资负担较重,迫切需要国家解决降低贷款抵押担保条件,加强信贷支持、加大对重点支持行业的政策倾斜、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等问题。
2.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
为了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被调查企业主要采取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或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的方法,占比72.2%。但是,企业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微企业缺乏技术人员、研发能力不强并且研发资金缺乏,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获取新技术或产品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的技术,2016年第三季度至今,94.1%的企业没有产生新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或专有技术,自主产权的更新周期较长,69.7%的企业在1年以上。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中小微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新科技、新产品的支持,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如某板业公司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3减税政策效果不佳,企业获得感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升级。但在一系列减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实际运用中门槛过高等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一是政策落实存在一定问题,97.1%的被调查企业很关注或基本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其中20家企业通过浏览官方网站的形式在当月就对优惠政策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享受优惠政策过程中部分财税扶持政策因条件苛刻无法有效落实,导致虽然国家优惠政策优惠力度较大,但企业获得感普遍不强,41.2%的被调查企业未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营改增”后建筑业税负持续增长,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8.1%,“营改增”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新老项目的减负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受财务管理粗放、进项税抵扣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业减税效果不佳。
3 政策建议
3.1加强中小微企业人才利用支持力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受制于资本、技术等条件限制,对人才吸引力有限,探索高水平人才报酬补助制度,建议由政府主导,对投身中小微企业的高水平人才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帮助中小微企业顺利实现经营模式升级、产品结构转型。
3.2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
建议设立由市政府主导,银行、财政、金融办、工商联、企业几方参加并监管的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市财政根据企业担保数额做相应匹配。探索研究建立中小微企业授信机制,逐步扩大授信规模。做好产业引导基金、小贷公司、财政担保、融资担保、典当行等融资平台建设,研究探索“轻资产融资”方法。
3.3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加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减轻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面的税收负担,增强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同时,要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各项优惠政策的有力推动者,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种账簿和规范税收核算,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
3.4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
根据各国发展经验,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出口创汇、提供社会服务、稳定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个体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的利润额无法与大企业匹敌,然而承担的税外费用往往比大企业高得多,已经严重影响了个体经济和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合理地减轻个体经济和中小民营企业税外费用负担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证分析
民营企业调查情况表明近几年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税外费用负担并没有减轻。以2005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报告为例,编制列表如下:
《2005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报告》民营企业的费负情况
可见民营企业的三项费用支出是十分惊人的,已经严重侵蚀了被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和分红,给被调查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2004年没有进入统计的估算国家预算外资金3000亿元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个体商户、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一些收费带有明显的歧视性,比如对私营企业收取的工商管理费,国有企业就无需支付。而且个体户和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超过了大型企业和其他所有制的企业。近几年来,政府也出台了多个为民营企业减负的政策,但收效不是十分明显,反而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旧形式的乱收费尚未根除,又出现新的变种,而且新形式的乱收费具有更大的隐蔽性,这加大了民营经济税外费用负担问题的解决难度。
二、主要成因
实证分析表明了我国个体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税外费用负担十分沉重,针对个体经济和中小民营企业的税费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有原因如下:
1.当前财政体制改革存在漏洞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财政分散管理、部门多头开户的混乱局面,铲除了腐败的根源,但必须看到,目前改革进展仍不平衡,有的省市级尚未在所有预算部门实施改革,有的尚未推进到全部基层预算单位,还有一部分地市和大部分县没有实施改革。另外,目前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仍然无法彻底杜绝我国在预算外资金方面的不少问题,这已经成为乱收费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部门单位仍有可能绕过上级有关部门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以此充作自己的收入来源,诸如城建费、教育附加费、防洪工程费、绿化费、助残费、以工建农费、环保费、治安费等,不胜枚举,而且缺乏明晰标准,随意性很大;其次,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体制;另外,如果不加区分地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支出单位的所有资金包括日常开支都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那么,最后的结果要么是制度实行的效果不如人意,要么使制度流于形式。
2.市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主要由政府提供信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约束机制,国家政策法规无法有效制约政府信用的随意性和伴随的各种行败行为,一些法规甚至成为各级政府谋求利益的手段,这是造成目前对个体经济和中小民营企业乱收费现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个体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往往实力弱、地位低,因此乱收费对于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危害就比大企业要大得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个体经济和中小民营企业往往逾越法制的边界,信用状况混乱,经济损失严重。据调查数据显示,不守信用、恶意违背信用使全国企业经济合同履约率不足50%。2002年中国企业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自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37%,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为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约为2000亿元,还有逃废税收损失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3.市场法规体系不健全
这几年来也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法规政策,法制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收效不明显,仍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公民的公益诉讼的权无法可依。在西方法律中,公益诉讼的权被赋予了相关的社团甚至普通的公民。一个社团或公民只要认为政府或政府的某种行为已经侵害到他们的合法权益,就可以用自己的名义向法院直接提讼。在我国,这种基于公益目的的诉讼是无法进入司法程序的。如果某个乡政府发出的红头文件属于乱收费之列,公众无权对它提讼,执法者的腐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惩处,公众权利所遭受到的损害,也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偿。
其次,一些法规颁布过程缺乏必要的民主性。一些地方法规从立项到颁布鲜为人知,频繁变动,一些地方民营企业往往业务进行到最后阶段才发现政府法规发生变动,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再次,法律部门化。大量由地方行政部门起草制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具有类似于法律的约束力,往往为本部门设立了过多的管制权力,而对于被监管对象则规定了太多的义务。与此同时,对执法者的约束机制却很欠缺,部门利益在法律中泛滥,法规本身成为了乱收费的重要根源,也就是一些地方政府依法搞腐败。比如,一些县级职能部门依靠各种部门法规绕过乡镇政权直接对企业和个体户收费或罚款,乡镇企业、各类个体工商户、专业户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最后,法律给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太大。这首先会造成法律适用不统一,相类似的案件对于不同的执法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背景可以得出相差很大的法律后果。其次是造成执法随意性较大,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再次是给权利寻租留下了很大空间,执法者可以利用自由裁量权,,成为腐败的重要根源。“票款分离、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收支分离”会演化成为“少罚钱不开票”,大量的罚款成为了执法者个人或小团体的非法收入。这种违背市场资源分配原则的收入显然都是非要素收入,对市场经济只能起到破坏的作用。而且执法者“依法搞腐败”使得政府的公信力与权威受损,势必难以树立法律权威;最后是会引发社会矛盾。当前大量涉法上访中有很大部分与此有关。
4.政府主导型经济的缺陷
我国还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决策者的素质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政策的效果,决策正确将带来经济的发展;而判断错误就会对经济造成消极影响。政府主导型经济存在一系列的弊病:缺乏决策民主、自我监督、机构臃肿、行政浪费、,由于占统治地位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变革缓慢。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远滞后于市场机制的建立,政府自身管理的人治特征仍然十分突出,完善的政府人员行为规范尚待建立,不少地方政府官员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为所欲为。因此机构臃肿、行政浪费、等行政弊病仍然是威胁国内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弊病最终体现在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上,政府往往自我决策,自我监督,用行政控制法律的最终解释权。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常变相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收费、罚款,所谓立法和规范就是设置审批、许可、收费和罚款项目,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而且,一些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还年年下达不断增长的收费罚款指标,多罚多奖励。最为严重的是一些贫困乡镇机构臃肿,财政自收自支根本无法支撑乡镇运转,只好靠乱收费才能得以维系。
三、主要措施
从以上分析看来,要解决我国个体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的税外费用负担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政府要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政府作用主要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间接实现,而不是直接调整价格、直接干预企业;是间接、短期地对总量进行调整,而不是直接、长期地对结构进行调整;是主要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福利事业等的发展,微观发展权力集中于企业,而非直接插手企业事务。否则就会压抑市场的发育,破坏市场功能,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机构,以科学规范的公务员制度来保证从政人员的素质,从制度上抑制机构膨胀,保证政府人员的廉洁高效。
2.加强法制建设,保证执法的有效性
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立法机制,加强行政立法,行政人员行为规范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并要有相应的监督与制裁措施。在缺乏严格法律约束的情况下,违法乱纪付出的代价与其获得的利益严重不对称,就会促使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对行政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的执法和监督主体也要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并给予有效的制约监督,防止和杜绝司法腐败,使民营经济在合法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能够受到法律保护,经济利益能够得到保障。比如,企业的营业执照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法扣缴和吊销之外,其它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扣缴,违反规定对民营经济造成损失的要依法承担责任;最后要规范行政收费,对既无法规依据,又无正式行政文件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应坚决取消,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实行亮证收费,并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
3.深化政府财政收支体制改革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设现代廉洁政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于减轻预算资金使用低效的程度很有帮助,但是对于一些不是很频繁的资金支出项目如职工工资、大额招待费用等设计为国库集中收付的管理范围,而诸如频繁、小额的支出项目,由各部门单位自行决定,超出了一定的金额范围的仍需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做到权力与利益相分离,监管与收钱相分离,只留税务部门收税。废除工商管理、质检、城管、卫生防疫、消防、交通等所有政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部门向个体工商户及企业收费和罚款的收支两条线制度,使这些部门由财政拨款来维持。
同时还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预算外资金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容易被滥用和无效使用资金者所利用。因此,就有必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提高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首先要精简公共部门人员,降低行政费用,这也是杜绝乱收费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通过立法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财政关系透明化,做到收费制度化,收费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完善预算报告披露的形式和种类。这不仅有利于有关学者在更为广泛的基础上对预算信息予以分析,同时,还有利于个监管部门的监督,降低监督成本。
企业市场调研的任务是收集、整理内部经营和外部市场环境数据,及时反馈有关营销信息,发现机会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同时也为企业探索、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提供建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个目的是调研工作总的终极目标,需要的收集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一次调研难以完成,在实际行动时要把总目标具体化,分为一个个的调查主题,一个主题只为一个目的、解决一个问题,在制定方案时,必须明确这个调查主题为什么而做,所要面临和要解决的核心的、关键性的问题是什么,只有这样调查才能有的放矢。明确了调查主题,还要进行调研方案的制定,调研方案包括调研计划和环节设计两方面,调研计划就是对调查工作各个步骤和各环节进行通盘的考虑,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工作程序,调查设计是指对有关环节进行确定,如调查内容、调查表、调查方式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指标计算等细节的确定。调研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是整个调查工作成败的关键。
明确调研内容,建立调研信息系统
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中,市场调研具有长期性、持续性,企业要做有效的市场调研,应及时掌握企业内部运营情况和外部环境信息,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调研内容应包括:企业内部的调研:一是订单数量和客户信息:按产品、按行业、地区、交货期等指标进行归类统计的订货量,客户有关信息等;二是销售报告:按产品类别、分地区、部门、客户、时间段等序列化的实际销售数据,以及与商品销售有关的销售费用、销售利润、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统计、会计数据;三是库存状况:对企业内部产品供应状况做明细统计,了解商品流转情况,为供需平衡分析提供资料;四是资金循环信息,主要是向会计部门收集应收账款到账情况,分析客户信用。外部市场环境的调研:一是行业状况研究:主要研究本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行业生存条件等方面内容,注意本行业及相关行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和运用;二是消费者研究:主要了解现有和潜在消费者有哪些,消费者购买力、对产品的需求、消费习惯与态度怎么样;三是竞争对手研究:主要了解行业内主要竞争品牌有哪些,这些品牌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竞争品牌主要经营者的变动及动向等等。企业应设置专门人员对上述调研内容进行整理、归纳,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管理。不管是企业内部调研内容还是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平时都是零星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不同的调研人员手里,需要定期地统计、报告,并由专人负责进行分类、整理,作动态跟踪记录,报表数据只有在经过系统化处理才能反映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发现问题;将调研内容信息化系统化,才能便于研究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对比,并将分析结果充分的运用到营销策略的制订和决策当中。
多种调查方法并用
关键数据: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向市场释放接近4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
一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通观中外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内容,是稳增长的基础,是扩内需的保障条件,也是控物价的有效手段。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衰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就业减少,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信心严重受挫,消费支出增长停滞;企业投资信心低沉,住宅投资继续大幅减少,产业活动趋弱。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表明,只有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实体经济,社会的基础才会扎实,经济发展的动力才会强劲。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凡是实体经济厚实、坚固的国家,受冲击和影响的程度相对比较轻,也说明了实体经济的重要。
二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偏热,还处于传统的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其病根在于地方唯GDP观还比较盛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方式转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一些地方转方式、调结构“雷声大、雨点小”,仍然流于形式,经济增长仍主要由投资推动。地方政府投资占用了大量金融、能源等资源,挤压了中小企业的投资空间,导致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另外,随着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以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生产要素不断提高,利润率越来越少,许多原来靠实业起家的中小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11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企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占17.6%,比2010年又提高了6.4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比重为20.9%,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目前中小企业亏损面还在上升,特别是这轮宏观调控和货币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次暴露,中小企业目前向银行贷款已经非常之难,只能从民间信贷市场拆措,有的地方利率甚至高达到50%!这种结局是与调整结构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中央提出发展“实体经济”,是基于国际国内环境综合考量的结果。从外部看,要吸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概念,政策关注点再次转移到制造业上,将影响全球制造业的产业布局,竞争格局也有可能产生重大变化。在此次深度调整当中,各国都非常重视工业制造业,而我国的传统优势也在工业,我们要保持工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内部看,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能源和资源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我们的既有比较优势在削弱,要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必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价值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
当前,贯彻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发展实体经济,难点在解决六个“必须”:
一是必须确保4000亿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宏观政策微调消息披露后,一些地方政府、开发商和专家学者将房地产调控拼命往微调上靠拢,释放流动性对楼市调控的冲击值得警惕。如果资金不进入实体经济被挪作他用,股市、楼市和高利贷是三个目标。能否落实好中央经济会议关于发展实体经济决策,关键是必须确保4000亿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
一是金融机构必须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从目前情况看,中小微型企业受内外需不振影响,短时间扭转经营困境有难度,其经营回报还不足以吸引资金资本青睐。12月18日至19日,视察江苏提出,银行要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金融机构要同企业更好地联系,金融机构有两个任务。一是为企业克服困难主动服务,二是为控制资产泡沫、防范风险而加强管理。
一是必须遏制投机让资本回归实业。近年来,炒作投机兴盛,实体经济空心化越来越严重,社会大量资源包括资金、资本等都弃实业而进入投机炒作行业,这种状况恶化了中国经济结构。如果不铲除暴利性和投机性,中国经济振兴将难以回归正道。打击暴利、遏制投机,是资本回归实业的前提。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出台鼓励发展实体实业经济的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通过调控引导各类资源进入实体经济。
关键词: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阶段;优化模型;对策
1、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现状及主要问题
2015年3月CNNIC的《2014年下半年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8.7%的受访企业在过去一年中使用互联网办公,上网企业中利用互联网开展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网上银行、与政府机构互动的比例分别为83.0%、75.9%和70.6%;有41.4%的企业建立了独立的企业网站,有17.0%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网店。此外,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中小企业进行广告营销的首选和最主要途径。不过报告显示,有24.7%的企业实施在线销售,有22.8%的实施在线采购,仅仅有24.2%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实施营销推广活动[1]。在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存在诸多问题:由网站定位到功能、由人员投入到内容维护。之所以产生这系列问题主要是中小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初期,建立企业网站的目的和构思都并不明确,企业的网络营销应用受到极大地约束。
1.1网站定位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并不具备网络营销相关经验和知识,往往认为网络营销等于做网站,因此在建站前未曾从企业自身、合作伙伴及消费者的角度准确地进行需求分析,没有做好网站的定位,有些企业网站仅仅注重效果的显示,而疏忽了用户的体验,比如太多的flas以及超大的图片等等;部分第三方搭建的平台信息杂乱,这都给用户的访问带来了不良体验;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好后又不知道如何做好网站推广计划,达到精准的营销投放。因此出现中小企业网站虽有访者,但却没法带来订单,未能真正吸引到目标人群,实现点击量、访问量向订单量的转化。
1.2网站功能单一由于自身资金、人才等方面原因,一般来说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选择依托于第三方平台。根据CNNIC的中小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84.9%的中小企业网站主要功能主要在于展示,其次具备树立品牌形象功能的比例为78.5%,拥有客户服务和产品销售功能的比例也较高,分别为60.4%和52.0%[1]。由此看出,虽然许多企业的互动及交易功能与往年比有所改善,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的网站功能主要还是注重在展示上。对于后台统计功能及数据库营销等方面的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当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必须有线下方式的辅助才能够将订单完成,有些企业线下辅助部分关联差,影响订单的实现。
1.3网站内容陈旧且不丰富由于缺乏有效培训和运营管理,中小企业网站的使用程度普遍不高,许多都处于半停滞状态,数据显示有50%以上的每个月都很少更新;网站的使用频率非常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未把网站作为信息的重要渠道。
1.4缺乏真正的网络营销人才至今,中小企业对于自身电子商务平台的维护水平,从总体上看还是比较低的。目前中小企业网站拥有专职网管团队的不到30%;多数企业网站没有技术维护人员,只有少数员工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更甚至者,有超过25%的企业网站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内容更新及网站管理。
1.5效果评价问题企业要想有效且持续地改善网络营销方法,就应该建立自己的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体系。但是目前多数中小企业一般只是看最终效果,没有网络营销的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这种只看最终效果的评估方式是无法帮助企业科学地进行定位且针对性改进现存问题。
2、网络营销发展阶段和网站优化基本理论
2.1网络营销发展阶段理论以企业对互联网络作用的认识及应用能力的划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企业网络宣传。首先应当让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企业自身以及产品的相关信息,因此,开展网上宣传应当是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第一步。2)第二阶段,网上市场调研。网上市场调研有着快速、方便、费用低、不受时间和地理区域限制等优势,因此目前成为许多企业的收集市场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3)第三阶段,网络分销联系。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各个跨区域的分销渠道紧密融合,及时了解商品的销售过程和最终销售情况,由此及时调整企业自身的产品结构、增加畅销商品库存,并且分析市场特征,实时调整市场策略等提供帮助。4)第四阶段,网上销售。在网络市场中消费者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网上销售可以消除所有的中间环节且提供更详细的产品信息,使得买方能够更容易地快速比较产品特性和价格。5)第五阶段,网络营销整合。网络营销使得企业的使命不再是制造产品,而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组合目前的外部资源,高效地开发出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品牌产品,最后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在这种内外资源整合的模式下,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能够通过互联网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大融合,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伙伴关系。总而言之,网络营销整合是对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通过互联网将传统商业关系进行有效的整合[2]。
2.2网站优化基本理论网络营销优化是一个系统过程,从网站的搭建一直到网站的运营管理,都离不了优化策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优化思想。网络营销优化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对用户的优化,对网络环境的优化,以及对网站运营维护的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网站的优化和SEO(SearchEngine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网站优化主要是通过对网站功能、网站结构、网页布局、网站内容等要素的合理设计,使得网站内容和功能表现形式达到对用户友好并易于宣传推广的最佳效果,充分发挥网站的网络营销价值[3]。马特(MattMcGee)的SEO金字塔模型图(TheSEOSuccessPyramid)概括性的介绍了SEO,主要有五个层次:第一层包括:团队执行力、方案策划、产品与服务、获取信息的能力、耐心和坚持。第二层包括:用户体验、关键词策略、统计与分析、辅助工具。第三层包括:内部结构优化、文案写作、优质外链。第四层包括:知名度、品牌管理。第五层是最高层,主要是:信任度。SEO金字塔模型图描述了SEO逐步顺序递进的工作内容,第五层最高层是SEO的最终目的[4]。
3、中小企业阶段式网络营销优化模型与对策
根据网络营销发展的五个阶段特点以及SEO金字塔模型,笔者构建出中小企业阶段式网络营销优化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网络营销发展阶段、网络营销优化策略、网络营销优化内容、网络营销优化手段等四个方面描述五个完整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优化过程。
1)第一阶段。企业上网宣传是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第一步,一般大部分企业就是通过自建企业网站或是第三方平台简单地将一些企业的介绍信息和产品资料上传。而这样没有计划的做法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营销效果。针对这一阶段通常出现的网络营销问题,网络营销管理者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营销团队,以产品策略为导向,以目标用户群的产品或服务出发制定网络营销优化方案,优化的重点是网站结构的调整和功能的完善。
2)第二阶段。通过网上市场调查,中小企业能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把握行业动态以及与行业相关领域的变化;实时进行网络营销活动的调整和网络营销优化,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然而事实上,许多中小企业忽视了网上市场调研这个重要的网络营销功能。因此,这一阶段的网络营销优化,应该以定价策略为导向,运用通用搜索引擎和行业专业数据库收集行业行情及竞争对手信息(特别是定价);利用在线调查问卷工具、广告分析工具、外链监测工具和死链审核工具等充分了解企业网站目标用户网站需求和网站的用户友好程度,精简用户操作流程,增强用户对网站的黏度及用户体验;综合使用关键词调研工具和关键词排名工具制定好关键词策略:比如关键词选择、关键词构思、关键词的放置和推广等;用好统计工具,及时根据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对搜索引擎营销规划做好调整。
3)第三阶段。面对全球化的市场,中小企业要做好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处理好总部与各地分销商之间的关系,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定价策略。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实现了通过网络进行联系,但是在网络营销方面未做好统一的战略规划。因此,在这一阶段营销管理者应该以分销策略为导向,做好企业总站点与其他分站点的内部结构优化,一方面是为了给搜索引擎做内链,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网站对用户的有用度及引导力;注重软文的写作,以优质的内容来吸引用户和搜索引擎;增加更多高质量的外链,快速提升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
4)第四阶段。这一阶段实现了在自身站点或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成产品的销售。但要想保持长远的高销量,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以促销策略为导向,加强品牌管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不管是在企业站点,还是第三方服务平台,做好网络广告、站点推广、销售促进和关系营销。
5)第五阶段。网络营销整合是要实现中小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整合,线上与线下的整合、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这一阶段的网络营销优化工作要以网络营销组合策略为主导,把网络营销的重点从企业站点自身的优化延伸至站点外的网络推广,以此提高搜索引擎的信任度和用户群体的信任度,稳定老客户、增加新客户。当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效的站点外网络推广手段主要有:搜索引擎登录和排名、即时工具推广、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推广、email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社区营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