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1: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刚入职教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跨年级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教室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教室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接手这两个班的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13年8月10日,纳雍县2013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在纳雍一中召开,来自不同地区的新教师集聚于此,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过1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在培训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焕发出激情,燃烧起斗志,受益匪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的一段话: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质量在于勤恳;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他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概括出了教育的真谛,更是指引了师者前进的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来阐释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是从德行卓越的角度来阐释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从人格魅力的角度来阐释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从潜移默化产生影响的角度来阐释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从身教的角度来阐释老师……作为一名老师,不仅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更需要专业的业务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不竭的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塑造年青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的心灵。
古往今来,对师者的称谓不胜枚举: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夫子--最古老的尊称;教员--港台等地区最流行的称呼;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春蚕--最纯挚的称谓;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这不仅体现出了师者的受人爱戴,更多的体现出的却是作为师者的重大责任和大众对师者的殷切期望。
青海省的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承担,对岗前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新发展从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发后开始,省教育厅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的意见》出台了《关于举办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的通知》。
一、培训现状
1.集中培训按照国家要求开设课程,完成规定科目学习
近年来新入职的大学教师学历层次较高,硕士占很大比重,但很多新入职教师本科阶段属于非师范类。譬如,医学专业方面有很多从医疗岗位转岗到教学岗位的专业医生,有充足的医疗实践经验,但无教学经验。这些新入职教师需要系统的师范教育培训,但正如其他研究者说提出的一样,因为时间和师资等原因,培训课程按照国家要求安排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法规》四门课程。同时,培训时间也只有10天时间。
青海省近年来高校教师新旧交替速度加快和新的应用型高校的建立使得新入职教师数量增加。2013年某大学一次报名200名新入职教师,而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一次只能提供170名教师左右的培训,考虑到其他院校的需求,限制该高校一次只能报名50人,并承诺于2014年上半年增加一期培训机会来缓解培训矛盾。
每期培训都有个别授课教师因其它事务退出,而师资培训中心隶属教育厅,挂靠在高校,没有实际权力,授课教师全部聘请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这种不稳定的临时聘用关系让个别科目在每期培训时都会更换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
2.新入职教师以高校教师资格证为目的参加培训
参加培训的新入职教师目的明确,就是是为了拿到结业证书获得申领教师资格证的资格。这样的学习动机让170人左右的大班上课被任课老师称为“大蚊子课”。参训教师缺课情况比较严重,只能依靠点名制度来约束,旷课四节就取消考试资格。但也有不少老师因为路途遥远、堵车或周末不能早起等其它原因迟到。
授课教师为了给参训教师在两到三天的授课中传授有用知识,在梳理教科书的基础上,将自己30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参训教师分享,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穿插实际大学教学案例,尽可能让他们初步掌握大学教学技能,熟悉大学教学环境。
3.评价方式简单,没有实际教学能力考查
由于种种时间上的原因,2013年开始岗前培训结业考试变为四门课程合成一张试卷考试,考试成绩与平时作业成绩总评,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获得申领教师资格证的资格。除旷课次数达到取消考试资格的红线和个别成绩不合格参训教师外,大部分新入职教师都可以顺利结业。
培训以国家规定的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大部分非师范类毕业的高校教师来说,上课不是靠理论知识就能进行的教学活动。虽然各位授课老师向他们传授了自己30年的教学经验,问题在于如何将学到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也就是新入职教师能否通过自己的实践反思来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通过考试和平时作业的考察,我们只能认为新入职教师在理论学习上合格,至于他们的实践“作业”是否合格,就无从考察。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从省教育厅到各院校的培训机制缺乏
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以“萧规曹随”的方式逐期进行,从省教育厅到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和课程计划,课程组织方式与聘用的授课教师进行商议。各院校对新入职培训重视程度也不够,对于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有些院校是教务处负责,有些院校是组织人事处负责,管理混乱没有专人负责。
面对这样的尬尴局面,首先,省教育厅应牵头成立“高校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专家库”这样的机构,委托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管理,从中挑选合适的专家去授课;其次,建立完善相关培训制度,培训课时、培训时间、考勤、结业考核评价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出台并发送到各院校;第三,建议省教育厅建立集中培训后的跟踪考核制度,要求各院校有专人负责新入职教师的继续培养和考核,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人才而不是使用人才。
2.培训方式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意识、专业发展自和专业伦理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模式取向,一个“技术熟练者”,另一个是“反思性实践家”。“技术熟练者”可以理解为“教书匠”,这种教师和医生工程师一样精通于本人的专业学科,关注于教学中的枝节问题,但是对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没有关注。“反思性实践家”可以理解为“教育家”,从宏观角度考虑教学问题,不仅关注自己的专业学科,也关注其它相关学科和教育全面改革与发展。
实际问题是,教师职后专业生活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孤立倾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缺乏与其他教师以及教师群体的必要沟通和相互交流,教师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隔阂与封闭乃至防备与排斥等现象势必影响教师职后专业的成长和发展。[1]
虽然新入职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在一起培训,有一定的交流和互动,但培训结束后新入职教师各自在所在院系工作,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除了同学或朋友外缺乏交流沟通。同样,学校组织的相对封闭性,也使教师限于单兵作战的困境,即使在一个学校内,教师之间合作也很少,这也是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自难以实现的重要因素。[2]
3.培训方式应多样化
综上所述,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动机简单、培训时间与其它事务冲突等现实问题。青海省新建院校和已有院校的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需求与现有培训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针对以上矛盾,建议用以下方式来解决。对于新建院校人数较多的问题,采取周末送教上门或者寒暑假集中培训的方式来解决。其它院校新入职教师较忙,可以建立相关视频中心,事先录制授课视频,给参训教师每个人一个账号和密码,方便对于他们网络听课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鼓励新入职教师利用QQ聊天工具建立活动群,预防教师个人主义和相互隔离倾向产生,同时也方便新入职教师与授课教师交流。
三、结语
青海的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还在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将结合各院校的实际进行改进和完善,为各院校培养出合格的高校教师,让高校教师资格证实至名归。同时青海的高校新入职教师除了汉族外,还有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针对不同少数民族教师的学习特点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并在今后培训过程中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各少数民族教师的学习特点。(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学校课程领导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2]张虹.地方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与对策[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
[3]余娟清,林登平.高校初任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记者走进香港何文田循道卫理杨震幼儿学校时,看到K2班(4岁班)的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有个小男孩做得最慢,老师并没有催促,而是不断鼓励着小朋友。
老师说:“他做得慢,是因为他认真,做得最精致。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认真观察每个小孩,不仅让他们注意到细节,进行更深的思考,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认真对待。”
K2班一共20多名学生,两名老师。每个小朋友都开心地做着自己的事,老师耐心地照顾每个学生,眼神中充满了善爱。
入行门槛: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从业资格认证
“幼稚园老师虽算不上一个圣职,意义却很重要。这不仅是一个用来赚钱的工作,而是对小朋友、家长,还有社会负责的工作。”何文田循道卫理杨震幼儿学校校长樊淑葵这样评价幼稚园老师的职责。
持有“幼稚园教育证书”是全职幼儿教师进入非牟利幼稚园工作的最低门槛。根据香港政府学前教育学券计划规定,凡参与学券计划的幼稚园,所有在职和新入职的教师在2012学年结束时必须取得幼稚园教育证书。同时,所有在职校长必须具备幼稚园教育证书或同等学历。从2009年起,所有新任幼稚园校长必须持有幼儿教育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校长必须修毕训练课程,并获得“合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如果幼稚园的老师没有达到上述的学历标准,该所幼稚园将不会通过政府的评估,无法获得参与学券计划的资格。
学券计划是以学券形式直接向家长、合法监护人、注册托管人提供学前教育学费资助,让符合入读资格本地非牟利幼稚园的学童,获得学费资助。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老师、学生都要符合计划规定的标准,接受规定的管理。超过80%的香港幼稚园为非牟利幼稚园,绝大部分都参与了学券计划。学券计划从根源上直接决定办学经费,所以这项计划对香港幼稚园和幼儿教师的系统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持有“幼儿教师从业资格证”的应聘者都可以进入面试环节,面试通过后,便正式录用。提到面试的选拔,樊淑葵校长说:“我对幼稚园老师的要求是,让小朋友感到他们在这里是被爱的;用心观察小朋友的细微变化,并能运用到平时课程的编制和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小朋友。这些要求都需要老师有专业的幼教素质和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在聘请老师的时候,除了要看应聘者是否有幼稚园教育证书,重点还要看他的性格和品德是否适合幼儿教育。”
入行培训:政府对教师职业培训进行资助
当幼师正式受聘后,一边教书,一边培训也就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香港政府学券计划为所有在职幼稚园教师及校长提供资助,以协助他们提升专业水平。
樊淑葵校长说,2006年学券计划开始以来,未取得证书或学位的老师便陆续参加了课程培训和考试。学校用政府提供的教师津贴为老师们支付课程和考试费用。杨震幼儿学校的老师目前已全部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有些老师利用这个机会,甚至修了学前教育学士学位课程,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当参加培训的老师无法上课时,幼稚园可以聘请代课老师填补空缺,聘请代课老师的费用也包含在教师津贴里面。
对于没有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其校长及教师如果修读政府认可的幼儿教育课程或文凭,也可申请发还部分费用。政府希望通过发放津贴的方式,鼓励不同学校的教师提升专业素质,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
通过政府资助培训,樊淑葵校长已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不仅从教育学,更是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设置,让老师们拥有更深更广的知识积累。同时,专业的课程修读能让老师们更深刻地理解政府出台的政策和指引,并将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
规范化教学:学前教育课程指引
《学前教育课程指引》是由香港发展议会为服务二至六岁的学前机构而编订。该《指引》成为非牟利幼稚园办园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成果评估等的指导标准。
香港发展议会将西方的一些教育思想如“多元智能,全人发展”引入香港教育环境中,在《指引》中提出“在玩耍中学习”的教学理念。指明幼稚园设计课程时应主要运用游戏的形式,幼儿在玩耍中发挥主动性,自主获取相应的知识,同时在语言、社交、身体素质等方面也得到提高。香港幼稚园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一所幼稚园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编写教材,具体到每一个班,便是教课老师自己编写。有这样一份权威、科学、具体的课程指引,老师编写的教材便有据可依,教学质量也会得到保证。
香港中文大学张煊昌校友会联会张煊昌幼稚园潘惠平校长给记者介绍了幼稚园的教材情况。活动室有一整柜都是老师的教材编写记录,按照年级、课程分类,老师根据教育局的课程指引统筹课时、编写教材,按规定我们不能教太多硬性知识,一定要在游戏中进行。每个老师买的教材都有记录,供后来的老师参考,学前指引的方针不变,具体操作可以有些变化。
专家指导:启动大学――学校支援计划
为提高自身素质,解决存在的问题,香港各幼稚园也争先恐后加入“大学――学校支援计划”。该计划由香港教育局拨款,专业的幼教研究组织展开调研项目,各幼稚园向专家组提交申请,如符合项目要求,专家便到该幼稚园参与教学,进行交流指导。
近年,香港教育学院获教育局拨款一千二百万元,向五十六所幼稚园进行为期三年的强化幼教校本课程计划。负责计划的教育学院儿童研究与创新中心总监郑佩华教授,称计划包括向幼稚园提供“顾问到校支持”:安排二十五个教育学院教授和导师作为顾问,协助学校制订和推行课程改革。计划的成果让郑佩华教授很满意。她说:“这次计划不但按学校需要提供协助,更启发了老师,强化了对教学理念的反思能力,还提升了教师对教学理念的了解,同时强化学生的沟通、协作和创意能力。”
有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香港的幼儿教师有着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社会对幼教事业的重视也让幼儿教师备受尊重。2011年从学校毕业便从事幼教的范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范老师说:“我尊重自己的工作,看到小朋友的成长,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
“在学校读了三年学前教育课程,除了学习最基本的画画、弹琴等技能,我们还有很多人文类的课程,甚至还有统计学选修课。现在想起来这些知识我都用上了。学前教育其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范老师被一群小朋友围着。“有时小朋友不太明白的意思,我会用更多的时间耐心跟他们解释。有时他们闹情绪,我得想出最恰当的方式去安抚他们。这时如果你用儿童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就不会再觉得厌烦。精力有限,有时难免会非常疲惫,但一走进幼稚园,看着小朋友朝气蓬勃地对你叫‘老师!’,立刻什么疲惫都没了,他们才是这个世界正能量的源头。”
(吴思涯 陈典)
编后语:
教师工作心得
“做一名好教师”是每个老师一生的追求;“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天职;“关爱学生”是每个老师的灵魂和核心;“终身学习”是每个老师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刚入职的教师小白,我常常在想:我真的能当好一名老师吗?我真的可以教学生知识吗?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中。但是,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看着教室里孩子洋溢的笑容,意识到,不是“我可以吗?”而是“我必须行”。
站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明白,你身上肩负的责任,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吸取知识,不断地与时俱进,然后,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要当学生的路灯,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一、高校钢琴教学的不足之处
1.忽视了基础理论的教学
钢琴教学要注重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对钢琴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钢琴弹奏的手法和表演。一般情况下,优秀的钢琴表演者在表演钢琴时不光是展现绚丽的手法,演奏者对
其演奏的作品也具有深入的理解。但是学生们在学习钢琴时,会有只掌握指法和琴谱演奏的错误想法,对钢琴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到钢琴演奏的技术性,还要让学生将情感从琴键中以音符的方式传达出去,从而让观众理解演奏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在高校进行钢琴教学,让学生对钢琴从基础到演奏有一
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独立完成演奏,而不是模仿,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
2.教学模式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概念
目前普遍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都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进度的偏重,这样就很容易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和提高。对于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如果教学的内容不够深入彻底,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其今后的个人发展。但是由于教学任务及其他种种原因,这种偏重进度的钢琴教学模式仍然还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为了达到教学的质量,应当树立起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
3.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意识不够敏感
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音乐专业的学生也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在学习钢琴演奏时,注意力都主要集中在用眼睛去看每一个对应的琴键,而不是用听力去感知琴键所对应的音符,在弹奏的过程中,就容易忽略掉对音色和音准的感知。由于流行音乐的广受欢迎,现在也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接触钢琴曲或演奏会,这样很难在平时锻炼出学生对钢琴的乐感。
二、提高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高校钢琴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的钢琴教学模式是采用个性和共性的教学方案。至于如何选定教学模式、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结合这种教学特点,还应当主要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高校教学模式来制定。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共性教学,其目的就是以集体课的形式授课。就是在班级集体教授钢琴的理论基础知识,再通过组织小组进行小规模的集体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具体的钢琴弹奏技巧,可以对全组的学生布置练习曲目,进行统一练习,并针对每课时的内容逐步分解讲解,让学生掌握弹奏的技巧和要领。共性教学的优点就是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练习达到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和探讨的目的,进而提高了高校钢琴的教学质量。个性教学就是在共性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辅导重点进行钢琴教学。
2.重视钢琴伴奏的教学
钢琴教学也是对音乐艺术的延续和培养。钢琴教学不仅是教师将钢琴知识和弹奏技巧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去理解钢琴作品的感情。教师也可以利用高校的业余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钢琴演奏,达到锻炼学生钢琴伴奏和即兴伴奏的能力。将平时课堂教学的积累,运用到现场的发挥中去,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是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所以,高校钢琴教学承担着高校音乐教育目的的重要责任,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出音
乐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师 现代教育 提高 技能水平
按照区教育局、关埠教育组的部署,我校从2013年3月下旬开始,用半年的时间在全校教职员工开展“善学习、快节奏、敢担当、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多次召开学习交流会。围绕“善学习、快节奏、敢担当、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要求,举行学习座谈,交流心得,下面我围绕“教师个人如何立足岗位,提升自身修养”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社会的进步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上下功夫,不断思考和探索优秀教师的发展之道。做一个好教师是我们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本人认为好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有满腔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知者不如乐知者。教与学的过程都需要充满热情,即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能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对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能够把上课当做一种事业。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
热情,把上课当作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讲台上尽情挥洒、展示自己的水平,把学生当作是最忠实的观众,真正把讲台当作人生的舞台;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模式切入,如何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选择怎样的经典案例等,既要保证课程严谨、逐步开展,又要保证师生间有充足的互动,确保教师与学生充满热情。
二、应具备五大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每位教师都渴望成为“名师”,然而,名师的出名靠的是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重视因材施教,具备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和超群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是教师的基本功,以下几点是好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 不断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很多的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不断被提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将新技术、新思路引入课堂,使教学课堂与时俱进。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多阅读最新的书、报,多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中了解所教领域知识发展情况,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并将所学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加以运用。
2. 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教学当作一种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其次要掌握业务知识,所教学
科知识是教师应掌握的最基本知识内容,对学科内容灵活、深刻的领会对于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每位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
3. 学会使用赞赏的语言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反之,教师的批评指责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甚至产生自暴自弃、偏激、攻击等行为。每个学生具备的优势不一样,有的语言智能突出,有的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有一个小小的善举,教师都要用愉悦的语气给予真诚的赞赏。
4.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既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己教育素养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准备批评他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左右。事实上,只有教师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在面对任何学生时,能面带微笑;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工作,才能够在课堂被打断后依然全心投入,圆满完成教学过程。
5. 做一个公平的教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公平的对待,可是部分老师戴着有色
眼镜,对待学生按照成绩分等级,使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其实,不管学生成绩好坏,他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为班级作出不同的贡献。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成绩好的可以为班级的成绩加分,热爱运动的可以在体育方面挣得荣誉,口才好的可以在各类演讲比赛中一展风采„„做一个公平的老师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
三、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比,要提高效益,就要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尽力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产出包括质量与数量两个方面,质量是效益的前提与核心因素。提高钢琴教学效益,就是在师资、设备等条件难以明显改善的前提下,在招生规模扩大的形势下,努力保证教学质量。研究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效益问题,基于如下两点原因:第一,高师钢琴教学条件难以适应学生规模扩大的现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满足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高师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但是,高师音乐教育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其中最突出是由于扩大招生而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教学效益不够理想。第二,高师钢琴课程教学需要比较雄厚的办学条件。钢琴教学的特殊性表明,其更倾向于个别教学,从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高校钢琴教学受到师资、课时、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这是摆在高师钢琴教师与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突出钢琴教学的师范性与应用性,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与要求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确保高师钢琴教学质量,首先要把握相应的钢琴课程教学标准。高师钢
琴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术与技巧,这是基础要求;二是掌握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钢琴教学基本功。归结起来,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学习音乐的重要的学习工具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将来从事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工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对钢琴演奏技能非常重视,但却忽视了钢琴课程的师范技能。因此,围绕高师钢琴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把钢琴演奏技术基础、钢琴教学技能等内容作为钢琴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针对目前高师钢琴教学中不够重视师范性的问题,教师应加强钢琴教学技能培养。教师要始终牢记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高师培养的是面对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应用型人才,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了能用才是有能力。在钢琴教学中体现师范性,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音乐教学方法,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五线谱和简谱,同时掌握即兴伴奏技能。
钢琴伴奏水平的高低是检验学生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有效手段,即兴伴奏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知识再创造的实践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钢琴即兴伴奏技能是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必须加以重视。第一,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即兴伴奏的编配能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及个人专业技能不同,让不同的学生为歌曲配弹伴奏,就会有不同的编配方案和弹奏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和音乐理解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准确地选择适合该歌曲内容、情绪的伴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的欲望。在学习中,教师可精选有一定代表性的练习曲和乐曲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不仅从技术上过关,而且深入作品,从作品中吸收有营养的成他,同时有机地与即兴伴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伴奏中学会灵活运用,借鉴原谱中好的地方,应用到同类的歌曲伴奏中,提高伴奏的水平。第二,选择中小学、幼儿园歌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训练。要选择学生易于理解,富有少儿情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水准较高的经典歌曲作品进行钢琴伴奏训练,可从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材中选取训练素材。第三,努力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唱技能。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不少教师与学生只弹不唱或只唱不弹,弹唱兼备者可谓寥寥无几。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方面,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弹唱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在教学伊始就要将“唱”纳入其中,给学生做榜样,为学生未来从事的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弹唱基础。
二、根据教学对象的钢琴基础与学习目标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实现“利用个体差异,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1]
1.实施钢琴分层教学具有其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是教学对象钢琴基础与学习目标的差异性。近几年来,由于扩招,考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增多,而他们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只学过几个月的钢琴,准备两首曲子来应对考试,没有钢琴基础。还有的以其它乐器考试加分录取,对钢琴一无所知。此外,教学中,钢琴学习基础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导致钢琴学习目标有不同的定位。学得好的学生想把钢琴演奏发展为自己的特长,远远超出了专业教学目标要求;而钢琴学得较差的学生只想基本达到专业教学目标要求,并无较高要求。因此,教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既然教学对象的钢琴基础与学习目标具有差异性,那么就应从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出发,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钢琴分层教学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并通过科学编组来组织实施。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是以统一的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前提的,根据学生的钢琴基础和学习目标,钢琴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超过统一的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但钢琴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能低于统一的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对后者教师可适当延长教学时间,最终使他们基本达到本专业统一的钢琴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组织开放的、相对独立的菜单式学习材料(或称教材),并附组合要求与规定,以便供学生根据要求自己选择、组合。教学进程也应分层设计,根据不同层级的学习情况,科学衔接自选材料,构建钢琴学习进程或阶梯。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实施“小先生”制,组织学生相互观摩、切磋,实现学生之间的传、帮、带;对学生实行同质编组,以便发现同样的或相近的教学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如此,尽量利用现实的教学资源,实现“利用个体差异,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
三、利用不同授课模式的优点,实施多元授课
多元化的钢琴教学授课模式一般可分为个别课、小组课、班级授课等形式,后两种合称集体课。
1.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钢琴教学成本上升。钢琴集体课将一定数量的学生集中起来学习钢琴,能减少师资,节约成本,可以满足当今的学校办学要求。此外,在集体课上有弹、有听、有想、有议、有问、有答,方便观摩教学,从而有效地利用学生这个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钢琴集体课不仅适合众多钢琴学业程度相近的师范生学习钢琴弹奏技术和技巧,而且钢琴教学的共性问题都可采取集体课的形式讲授,比如钢琴作品分析、钢琴发展史、钢琴教学法、钢琴伴奏理论与技术、钢琴演奏理论等。
2.个别课的特点。个别课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可近距离地与教师沟通学习心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及时地加以解决,教学效果较好,但耗费了大量的师资,而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在个别课上,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可采取鼓励、建议、启发等方式指导和激发其弹奏。
就钢琴教学的个别课与集体课而言,二者各有长短,相济互补。一方面,许多在个别课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集体课上得到解决。在集体课中教师可把一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一次性讲完,从而有效地避免个别课的许多重复工作,节省师资,提高教学效率;在集体课中教师可进行重奏、合奏等在个别课中无法进行的训练,还可通过个别学生演奏,其余学生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也可通过课堂评比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质量。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受其性格特点、训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乐谱、技法与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往往表现出不均衡、不协调,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进行个别沟通与交流,而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和钢琴学习差距的拉大,应逐渐增加小组课和个别课,这对于钢琴课程学得较好的学生而言具有特殊意义。钢琴教学的个别课与集体课相辅相成,各有所长,不要以为集体课就不可能有质量,钢琴集体课与降低教学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用得恰当,遵循钢琴教学规律,集体课同样可以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就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而言,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师应考虑多用集体课的形式授课,以便提高教学效益。
四、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安排学习内容,确保练琴时间。大学生空余时间较多的是寒暑假和双休日,应在此时间段给学生增加钢琴学习内容和作业量,力争使学生取得突出进展。学生每天的练琴时间最好固定下来,习惯成为自然,练琴就会成为每天的生活内容。学生还应采取积少成多、化整为零的办法,利用空隙、闲散时间练琴。实在没有时间,学生还可采取“心练”的办法,即在面前无琴的情况下,设想心中有琴。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定能获益匪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60-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音乐教学也在不断发展,钢琴作为将技术和艺术有效融合的艺术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的音乐教师逐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钢琴教学方式――集体课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课教学方式下钢琴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对推进高校钢琴教学发展及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研究针对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策略势在必行。
一 集体课教学方式的定义与原则
1.集体课教学方式的定义
集体课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快速的发展。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高校钢琴教学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钢琴的使用技巧,并能进行正确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高校钢琴教师将乐理、简易作曲、视唱练耳和声编配等传授给学生,这是钢琴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学生通过学习钢琴集体课,能够准确地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及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与练习进行巩固,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因此,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是高新技术和钢琴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集体课教学方式的原则
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钢琴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于钢琴初学者,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钢琴集体课教学方式为主。特别是针对没有任何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如果学生的入门教学效果不好,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因此,钢琴教学的入门教学至关重要。通过采用集体课的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钢琴基础知识及性能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将理论实践进行有机地结合,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钢琴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尤其是钢琴教学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要求非常高,针对高校教学的学前教学来说,教学应根据钢琴教学的专业要求,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不同学生的特点,对钢琴教学思路进行合理的调整,针对学生间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 集体课教学方式下提高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及钢琴素养
由于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高校钢琴教学人数相对较多,并且学生的差异相对较大,这给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钢琴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高校集体课教学方式下钢琴的教学质量,应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钢琴素养等,根据学生的程度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钢琴教学。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该为学生开小灶,通过补课让他们能跟得上班级的平均水平;对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布置要求相对较高的课程;针对不能完成教学计划的学生,应该帮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并加大基本练习。同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组学生程度相同,开展合作学习、拓展学习等方式,并对不同的分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2.强化师资培养
为了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应培养一支熟悉集体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工具的师资队伍,这是提高集体课教学方式下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基础。首先,担任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音乐教师,应更新观念,克服无所作为、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与作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钢琴集体课的研究与教学中。其次,高校应该强化对钢琴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通过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例如,请国内外经验丰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专家授课,也可以派青年教师到国
内外进修等,让钢琴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支钢琴集体课师资力量,能够更加轻松地适应和胜任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钢琴教学工作,提高高校钢琴教学质量。
3.配备相应的钢琴集体课教学设备
钢琴教学离不开教学设备的支持,通过采用专业的教学设备,对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帮助。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各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校钢琴教师通过掌握标准投影仪、视频展示台、中心控制桌、数码钢琴练习琴、数码钢琴主控器等先进的高科技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合理地将这些教学设备应用到高校钢琴教学中,将钢琴集体课教学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软件,采用视频的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显著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因此,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高校钢琴教学,应该重视应用一切先进的教学设备。
4.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演奏心理
集体课教学方式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钢琴教学的实际状况,设置相应的钢琴练习任务,让学生在了解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练习,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传统钢琴教学的盲目性。同时,在钢琴练习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互相观摩,让学生在观看其他同学练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例如,学生会单独在琴房中练琴,并且演奏得非常好,但是在集体环境中由于紧张不能发挥出真实水平,此时教师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集体课上演奏,克服恐惧心理,以此提高其钢琴演奏能力。此外,针对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通过集体课教学,在集体的影响下,帮助他们树立坚持不懈的思想,增强他们学习钢琴理论、练习钢琴的毅力,对提高钢琴整体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5.构建“弹、唱、听、鉴、导”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弹、唱、听、鉴、导”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表现为:“弹”指弹奏钢琴的手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钢琴弹奏的技巧与技能;“唱”指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一边弹一边唱,能帮助学生将整个思维贯穿至弹奏的整个过程中,并通过唱指法,让手指和大脑进行双重记忆,为提高钢琴弹奏技巧奠定基础;“听”指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技巧,以及其他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仔细地聆听,并在其他学生演奏的过程中找出优点与不足,经过教师评价后,提高辨别琴声音色的能力;“鉴”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欣赏著名钢琴演奏作品,以此提高学生鉴赏、聆听以及感受美的能力;“导”指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钢琴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后,在进行弹奏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自主探索,指导自身的弹奏技巧,为提高自身的钢琴弹奏技能与技巧奠定基础。通过构建“弹、唱、听、鉴、导”为一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提高高校钢琴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6.集体考核
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集体考核指每一个学生在集体面前进行钢琴演奏,以此检验和考核学生钢琴水平。集体考核的形式是集体检查作业,通过让学生在全体学生面前演奏,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根本上克服他们紧张、胆怯的心理,其他学生通过倾听他的演奏,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在集体考核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声部和齐奏的演奏形式来引导学生,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具有很大帮助。此外,学生在集体面前演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仔细地观察和聆听,并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尽可能多地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增强学生在集体面前演奏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7.引导、启发和激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活跃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创造力是弹奏好一首作品的重要条件。学生在用钢琴弹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是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造,应该蕴含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富有感染力、形象、生动的语言及肢体动作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体会到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感情,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同时经过丰富的联想,达到“人琴合一”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及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20-2
0 引言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和大人在使用着同样的工具,同步获取最新的资讯。而且,我们的学生在他小的时候就可能在这个时代的最前沿走得比我们更快、更远。在这个时代孩子一出生就“掉进”了媒介的海洋里,从小就有“不学而能”的神奇能力。他们几乎无师自通的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滑动手指,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工具。拍照片,看视频;他们用“美图秀秀”做成毫不逊色于大人的摄影作品;他们在微博和微信里,交朋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热情的欢迎你来他的QQ空间和微博上踩踩、赞赞,他们还会“潜水”在大人的微博里,了解父母的动向等。作为父母以及老师的大人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被学生无情的甩在时代的后头,甚至有落伍了或OUT的感慨。如果有人想问这是什么时代,就是数字时代。
面对数字时代的残酷现实,我们的老师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顶岗实习都分散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参加实习,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充分的沟通,及时的将学校的通知信息等传达给学生,又最有效的指导好学生的顶岗实习,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合理运用媒介指导学生。
1 教师要提升媒介素养
数字时代,首先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时代的变化。然后,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和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
何为“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的说就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能力。它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的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正如研究者所说:“媒介素养”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在信息时代获取资源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分享的能力。
也就是说“媒介素养”决定了我们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调转头来学习使用新媒介(如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终端等),并通过这些工具学习教育学生的相关知识,了解与学生沟通的最有效途径。过去教育学生的知识多数通过图书馆查阅、到书店查阅;过去回答、解答学生的问题可以滞后一段时间,现在学生需要老师解答的问题往往非常紧急,而且信息量也非常大;过去老师指导学生都靠面对面或信函的形式,要占去指导老师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效率极低。有了数字媒介,以上问题都变得很简单,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一些制度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复杂问题,而且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够做到实时实地的即时化,很好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和了解学生的动态。但,在数字媒介给我们带来了这样那样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教师要勇于创新、勇于尝试、不断学习,常常刷刷微博、摇摇微信、聊聊QQ。
2 教师要合理地使用新媒介
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工作重心就是与学生的沟通。然而,由于学生的实习地点极为分散,我们班58位同学实习主要分布在全省各地,还有十几位同学在四川、湖南、安徽等省实习。要想实现与学生沟通的无缝化、不间断、无死角的状况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是不是我们只能缴械投降呢?随着数字媒介的出现,我认为这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在学生第四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把班上的所有学生分成7小组,每组成员8-9名,每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并且在实习动员课的时候,我给大家明确了几种沟通形式:
第一,通过QQ聊天的形式。
首先,开辟“1111班实习考勤群”(考勤专用)、 “1111班休闲群”(聊天用);
然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加入,同时开辟了“组长群”。
操作过程中我将有关的学校实习规定和相关通知放在三个群的共享群内,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随时查阅。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周一和周四在考勤群内报到(报告自己实习地点和实习状况,如工作场景照片、录像等)和查看相关通知,由组长负责考勤(组长将本小组成员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并在组长群内通告)。我会在星期二和星期五的时候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对未报到的学生进行特别联系、电话或现场跟踪等督促手段。该群起考勤的作用,也是大家对自己的实习工作进行汇报和交流的平台,有超过1/4的同学通过群的交流实现了寻找实习(工作)岗位和调整实习岗位的意愿。
第二,利用飞信方式。
虽然飞信没有QQ途径更方便,但也弥补了QQ因为网络故障而导致的不便。为了保证沟通和跟踪的无障碍化、不间断化,在所有学生都有手机的情况下,飞信还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因此,多数情况下我还是会用飞信来传递相应的信息。再通知学生的同时也可以通知学生的家长及学生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师傅)。争取更多的力量来指导好学生的实习工作,确保指导工作出实效。
第三,利用微信朋友圈了解情况。
随着数字媒介的升级换代,我们的学生所有同学都有自己的微信号,在了解学生实习动向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到心理动向和交友动向。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公共朋友圈给学生订阅一些有利于职业发展需要的主题、文章及一些重点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朋友圈给他带来的慰藉和鼓励,克服学生因在偏远工地实习而带来的寂寞和孤独感。从而让学生的实习过程更加稳定,学习的信念更加坚定,成长步伐更加快速,让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第四,鼓励学生写微博。
学生写微博可以对自己的实习过程、学习过程所留下痕迹的记载,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压力得到释放,同时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否定和肯定的过程,让自己在总结昨天的同时,过好今天,思考明天。学生自己记载人生成长的历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领悟。
3 教师运用新媒介进行实习管理的成效
本人带0702班的实习主要通过本人跟学生电话联系,这一届带1111班充分合理利用媒介,同时分组(先定组长,自由报名成为组长的组员,每组最少8人,最多9人),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本人的管理能力。今年所带的1111班比上一届带的0702班学生的实习离岗率大大下降,实习报告通过率超过98%,提前毕业率大大提高,1111班提前毕业的学生占本班人数的70%,是0702班的两倍。两届学生实习状况对比如下图1所示:
通过借助新媒体的手段,今年我在指导1111班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明显发现自己心理压力小得多,电话沟通成本也大大的降低,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和学生的沟通次数却大大的增加,明显的提高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效率,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两届学生的实习成效对比图
图2 借助新媒介手段前后成效对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是必然的,合理运用媒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确实既能省钱又能省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班主任和学生的联系面,还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这是笔者做实习班班主任的切身体会。
参 考 文 献
[1] 段京肃,杜骏飞.媒介素养导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1.10.1.
[2] 詹姆斯・波特(James Potter),媒介素养(第四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1.
[3] 张海波.新媒介:天使还是魔鬼[J].都市丽人(成长),2013(11):3-25.
[4] 王红梅.中职生实习的心理误区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5):183,18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59-02
大学生不同于一般群体,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时效性,就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去感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氛围,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全面进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从2007年开始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而怎样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锻炼好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一、顶岗实习显现的问题
1.实习初期,学生们由于角色转换,思想波动较大。学生阶段由于身份的原因,学生们的思想从里子里面就感觉是在校园里,但是走出学校,在社会中实习,就完全不一样了,改变了以前的学习和思维的模式,学生们要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人,从一名被管理的学生变成社会中企业乃至工厂的“职业人”,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们在身体和生理上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感觉和情绪。
2.学生日常思想管理薄弱。学生在刚刚进行实习的时候,由于初期的新鲜与不适应,表现得十分主动和积极,行为上和思维上都表现很积极,比较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渐渐熟悉了企业的环境,不守纪律放松学习的情况就逐渐表现出来。而限于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本身也没有管理在校学生的经验,并且也不会像学校的老师那样去督促学生,致使学生日常思想管理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3.人文素质的提高较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外在的、巨大的因素。社会中的环境和学校有着大大小小的差距,对于学生的影响效果也是各异的。学校里,有各科教师的循循善诱,有五彩缤纷的校园活动,有形式各异的知识讲座,有绚丽多彩的文体活动,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提升学生们人文素质和文化水平;而社会中的企业主要的任务和目的是进行产品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会单调很多,是一种不断重复、时刻忙碌的工作状态,对学生而言是另一个世界。由于这种状况的存在,如何在社会企业中建构多种形式的生活氛围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乃至社会企业管理者深思的话题。
4.安全问题是重点。学生在外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是我最为担心的。在工作中,一个不小心,就会使学生受到伤害。除此之外,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也是管理方面的难点。
二、全方位做好顶岗实习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1.了解学生情绪,做好实习前动员工作。面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学生们有着复杂多变的看法,作为一名学生的辅导员,走到学生中间,准确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变化,通过不同的方面和环境去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学生们一起去分析顶岗实习中的种种不适应的东西,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情绪,对他们在实习中的想法要积极地肯定,要多表扬少批评,努力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统一的实习动员大会后,再找到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
2.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将党员责任区延伸到实习单位。党员是这次实习的核心和主心骨,发挥好党员在实习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实习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将党员责任区延伸到实习单位,给党员下任务、压任务,要求他们立责任状,在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脏活儿、累活儿要抢着干,在同学们出现负面情绪时,要求他们即时调动气氛,随时随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临时党支部每天例会,研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加强和企业沟通,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做好人文素质提高工作。为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如“军训”“晚会”“篮球赛”等,发挥学生特长,使学生有种主人翁的感觉,增添学生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利用电话网络,做好思想转变。学生每天都能收到我的飞信,“天气转凉,注意身体!”“加油!你们是最棒的!”让学生们时刻能够感受到我的关心。我还让同学们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微博和人人网及时和大家分享。有时就某些问题很多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在深入分析探究根源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们的认识。对于某些存在比较严重思想问题的学生,就会个别谈话,进行面对面的分析交流,以便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疙瘩。
5.深入到工作一线,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们的关心。整个暑期,我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一起上夜班,一起劳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确保了整体学生工作的有序进行。
6.实习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了总结座谈会,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分析顶岗实习对于他们整个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三、经验与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进而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缺一不可。在教学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会产生1+1>2的效果。围绕教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载体,同时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成才这一共同目标上的统一。
参考文献:
摘要:当今知识时代,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研究怎样通过教育、研发投入的合理配置及制定有效的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与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还没有学者从教育、研发投入及人才制度保障政策等三方面的因素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影响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从教育、研发投入的资源配置和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制定的成效等三者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之间关系、影响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教育、研发投入; 人才制度保障政策;高教国际竞争力; 交替或互补关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63-05
一、文献回顾
台湾教育及文化委员会(2003)曾对如促进台湾的高教国际竞争力进行了一次项目报告研究,当中的研究计划包括提供科技创新投入资源、教育投入资源、跨校大型研究、检讨高等教育进退埸机制等等。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04)指出,要使香港的教育达到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透过各个院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专长,并增强研究的合作可行性,吸纳不同界别的资金,增加研究的贡献。
李俊湖(2008)指出地区的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并十分重视对当地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要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其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研究、教学与服务功能的高等教育为重要因素。朱红、朱敬、刘立新(2010)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进行了一次比较研究,当中包括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及进行评价及比较分析,最后总结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主要为科教兴国、建立人才强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高教大众化与普及等等。
二、实证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的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主要是指政府方面的投入。文章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探讨教育、研发投入及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之间的交互关系。教育、研发投入及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之间可能有着互补或替代关系,若了解掌握三者间的关系,定能对整个地区的教育竞争决策有着一定的控制及针对性的改善。其次,是确定教育、研发投入及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分别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三项项目(因素)会影响一个地方的高教国际竞争力(结果),若能够分析其影响的方向及其影响量,定能有效提升一个地方的高教国际竞争力。如图1所示。
高教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交互关系 来源:本研究
(一)变量定义
抽取不同的数据代表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
1.教育投入(自变量)
利用香港统计处及教育局、新加坡统计部门,Year of Statistics,Singapore 2014及教育局历年的教育投入数据,代表当地教育的投入,再将其除以当年的地方人口后Ln,以Ln_Edu_(地方)表示。
2.研发投入(自变量)
利用香港创新科技署2012的数据及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f Year of Statistics,Singapore 2014,代表当地教育的投入,再将其除以当年的地方人口后Ln,以Ln_RD_(地方)表示。
3.人才制度保障政策(自变量)
利用香港统计处历年人口统计数字及新加坡统计部门历年人口数字,代表当地教育的投入,再将其除以当年的地方人口后Ln,以Ln_Talent_(地方)表示。
(四)高教国际竞争力(因变量)
利用WEF全球竞争力排名(前15名),代表该地的高教国际竞争力。利用2005至2012年间的排名,可以得知香港及新加坡的高教国际竞争力的概况。但由于排名的数字愈大,该地的高教国际竞争力就愈低。因此,本文将每年的排名以下列公式进行变量转换,以Ln_Score_(地方)表示:
这样能有效代表地方的高教国际竞争力,Ln_Score_(地方)的数值愈高,该地的高教国际竞争力也愈大。
香港及新加坡两地的规模各不相同,为了增加年与年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可比性,所有的变量均需先除以当年地方人口,方能更代表当时的真实投入。以下是香港及新加坡两地各年地方人口:
(二)模型建立
基于上述的研究方向及文献分析,本文有以下的假设:
假设1:教育投入与研发投入之间的为正相关
教育投入是一个国家(地区)投入在教育领域中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它包括支付在师资、学校硬件及软件设施、教材及学费等经费支出。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途径,人力资本和知识储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积累增加,最终培育出后备劳动力和各层次的专业人才,而研发投入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活动,是为提升创新技术水平而进行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探索研究活动,它需要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及高科技的设备来进行科学研究。研发活动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大量的研发可以提升知识存量,因此研发活动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高级形式。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都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
假设2:教育投入与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为正相关
教育投入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后备劳动力和各层次的专业人才。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要留住用教育投入资源长期投资、用尽心血培育出来的人才是各国(地区)的一项艰巨任务。人才的流失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人才制度保障政策的有效性将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关键因素。另外,一个国家(地区)教育的发展也会影响人才的去留。
假设3:研发投入与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为正相关
研发投入活动需要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来进行,人才的质与量绝对会影响科学研究的素质及结果。人才制度保障政策的有效性将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关键因素,留住人才可以促进科研的发展。另外,研发活动过程中将会培育出更多的本地人才。
假设4:教育投入与高教国际竞争力为正相关
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知识积累形成人才的最后阶段主要是体现在高等教育的阶段内。因此,教育投入,特别是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显得更加重要。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载体,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一个国家(地区)培育专业人才的的重大责任,培育的优质人才越多,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因此教育投入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之间紧密相互影响。
假设5:研发投入与高教国际竞争力为正相关
研发活动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育重任一直都当担在高等教育机构身上,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大责任。一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影响到世界人才集聚的数量和质量。另外,高教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之一是一个国家(地区)是否有高素质的研究成果,贡献世界。研发当中的研究发展绝对是影响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假设6: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与高教国际竞争力为正相关
科学有效的人才保障制度政策是吸引世界精英人才的重要措施。高等教育机构是除了培养人才外,还是世界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基地。由此可见,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有着相互重要的影响。
三、分析及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的主要作用为对各项变量有一个观感上的认知,主要包括变量的中心趋势及离散。以下是香港及新加坡两地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四者的描述性统计:
香港: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Ln_Talent_HK及Ln_Score_HK的离散较大,Ln_Edu_HK及Ln_RD_HK的离散则较小。就整体四项的离散情况而言,Ln_Edu_HK及Ln_RD_HK的离散相约,而Ln_Talent_HK及Ln_Score_HK的离散相约。
新加坡: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Ln_Edu_SG及Ln_RD_SG的离散较大,Ln_Talent_SG及Ln_Score_SG的离散则较小。就整体四项的离散情况而言,四者的离散均十分相约。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用来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当中包括方向及强度。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够辨别变量的独立性,一来有助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推论,另外有助后期变量模型的建立。相关性衡量及系数计算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本文中所使用的相关系数为Pearson相关系数:
当中的E为期望值函数(expectation function)。
本文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香港及新加坡两地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四者的关系。以下是香港及新加坡各项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之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到全部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均约大于0.4,有些相关性更为显着,可推测香港的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均为互补。
从表中可以看到全部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大部分的相关约大于0.6,不少相关性更为显着,可推测新加坡的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均为互补。
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到于香港、新加坡两地在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均为互补,一项的发展能影响(或代表)另一项的发展。另一点要留意的是,当中的三项自变量(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中,他们的相关性不弱,有些更为显着,若使用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构作模型,会发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直接影响研究推论。因此下文将尝试利用其他方法去构作模型,提高推论的可靠性。
(三)因素分析
前面的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到三项自变量(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计划)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因此可以推论出,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三者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潜在因素,同时影响着三者。本节将利用主成分分析,尝试萃取当中的因素。以下是两地的分析结果:
从两地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累积变异量也高达70%以上,而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潜在因素,这项结果能有助于后文进行更加准确的模型建构。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潜在因素的推论:不论是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人力资源均对三者有着重大的影响。负责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人才的素质会影响对教育资源的规划利用和发展;人才的质量绝对会影响研发研究的素质;不同类型人才的去留也影响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当中的资源分配。因此,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三者间的潜在因素为人力资源(以joint表示)。
(四)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香港学者侯杰泰、成子娟以及内地学者温忠麟曾对结构方程有深入的研究。武文杰、刘志林和张文(2010)曾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北京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在上一节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均与高教国际竞争力成正相关,而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这三项自变量的高度相关性能够归立成一个潜在因素。因此,本节尝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建构,目的主要有两个部份:首先,研究人力资源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其次,研究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推论出三项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以下是模型的假设:
香港
香港模型拟合分析
从香港的模型拟合分析结果中,卡方检定的p-value均大于0.05(0.344),其他模型拟合统计测量如RMR,GFI均十分理想,显示模型的高拟合度,而大部分的系数也通过显着性测试。这说明整个模型的信度高。
从新加坡的模型拟合分析结果中,卡方检定的p-value均大于0.05(0.366),其他模型拟合统计测量如RMR,GFI均十分理想,显示模型的高拟合度,而全部系数也通过显着性测试。这说明整个模型的信度高。
以下归纳了两地模型的标准化系数,以便进行比较:
四、结论
香港和新加坡两地在教育、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及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均为互补,一项的发展能影响(或代表)另一项的发展。当中的三项自变量(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中,他们的相关性不弱,有些更为显着。从香港、新加坡的分析中,累积变异量高达70%以上,而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潜在因素。不论是教育、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人力资源均对三者显示重大影响,三者间的潜在因素为人力资源。由教育、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归纳出来的潜在因素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均为正数,显示人力资源对高教国际竞争力有正面的影响,人力资源的素质会影响该地方的高教国际竞争力。香港的系数比新加坡低,显示香港的高教国际竞争力对于人力资源的敏感度相对新加坡低。三项自变量(教育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对人力资源全部系数均为正数,显示人力资源与三者有着正面的关系,从而正面反映出三者对一个地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香港研发投入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最高,其次是人才制度保障政策,最后为教育投入;新加坡人才制度保障政策对对高教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为最高,其次是教育投入,最后为研发投入。
参考文献:
[1] 香港政府统计处、创新科技署、教育局等历年的研发投入及教育投入数据.
[2] 新加坡统计局及教育局历年的研发投入及教育投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