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1: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前教育学习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新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人们普遍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而学前教育能够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手工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异常丰富的内容。
一、选择手工材料
手工材料在现实生活到处都是,不但可以在文具店中买到,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不能解决手工课材料不足的问题,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可以利用创新教学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创新手工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材料由于认识角度不高也会带来不同的感受,由于其在质地、肌理等各个方面表现为明显不同,因此学生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
二、培养手工材料意识
只有深入实践当中才能开展创新,在手工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就需引导学生制作手工作品,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生活中的材料,才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材料,开展积极创作,提高材料意识。
(一)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发现手工材料
如农村在一年不同季节当中都有不同的材料,春天柳树发芽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柳枝编一些手工制品。夏天如果能够看到芦苇,那么也可以用来编制,还能够抽去芦苇中的中心,空的芦苇管可以制作成哨子。秋天拥有的制作材料更为丰富,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不同的谷物或种子制作拼贴与叠画,利用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树叶制作贴画等。冬天遇有下雪时可以玩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这些教学模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美术主要利用创造视觉作品使人受到感染,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品、旧物品开展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利用手工制作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水平,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手工课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材料,能够正确认识材料、具有较高的材料意识,才能创造美、发现美,才能养成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品质。
(三)探索创新技术,培养创作灵感
艺术学习主要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要支持学生别具一格的想法,教给学生合理的手工技术,如在学习剪纸技术时,不但要求学生掌握鱼鳞纹、水波纹、锯齿纹等技术,而且可以将剪纸技术与幼儿简笔画结合在一起,剪出幼儿喜欢的简笔画,这种教学模式使手工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的学生对国画工笔感兴趣,笔者就引导学生利用剪纸表现工笔画的特点,在进行了多种尝试以后,终于取得了成功,教师要为学生表现自己创造多种机会,要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才能创作出个性鲜明的手工作用。
三、提高创作欲望,敢于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个教师职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笔者利用整合各种美术表现手法来体现个性化艺术造型,鼓励学生努力探索,大胆创造,最近几年,笔者在手工教学中大力提倡发挥废旧物品的作用,使大量废旧物品成为手工制作的材料,使每一个学生也体验到手工制作成功的乐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能力,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可以利用人们丢弃的饮料瓶制作哑铃,利用旧报纸或旧挂历制作花篮,不但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有效利用了废物。在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废旧键盘被人们丢弃,笔者认识到这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材料,鼓励学生利用键盘制作出了大量的装饰品,如闹钟、坦克等,使废品得到了充分利用,将这些物品展示在幼儿的活动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后就会出现创作欲望。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艺术的学习重点就是创新,手工课要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才能在手工课中大胆创造大胆想象,如在制作综合材料过程中,相同的主题可以存在不同的造型设计,不但可以创新造型而且也可以创新使用材料,在充分尝试的基础上创作出个性特点突出的作品,笔者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鼓励学生积极欣赏、认真观察、学习各种创作方法,在全面提高学生手工技能的前提下,笔者还重视激发学生的手工制作兴趣,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生才能不断创作出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作品,实现了学习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柏兰.浅析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的制定依据[J].时代教育,2013(16).
园林材料不仅仅是传统造园材料的识别和应用,对新型材料的使用和拓展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复合型园林人才的重要基础课,是园林工程专业从业人员达到“以艺驰技,以技创艺,技艺结合”这一高度的必备知识,贯穿整个园林行业。因此,对园林材料的教学则就显得重要起来。
市场对实践的加强和细化对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迫切性,传统的园林材料仅仅是在设计和园林工程中有片面的涉及,另一方面仅仅依靠建筑材料模式来教学方式范围单一,依靠室内材料模式的教学方式范围又小,可以形象的说,装饰材料在室内外,室内外在建筑中,建筑在园林中,因此园林材料有其独特的一面,教学方式也应有一定的发展。
一、园林材料课程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园林材料是指除去园林植物,水,土壤以外的造园材料。《园林材料》[1]是一门以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工程,园林预决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有别于单纯的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
(一)涉及面广
不仅包括基本的建筑材料,还包括室内装饰材料,既有园林的传统材料砖木石,也有现代材料金属,水泥,人造石材,也有新型的树脂高分子材料,还有环保型材料和可循环材料等。既要保证建筑的功能,还要具有造景的功能,既要有装饰效果,还要与周围环境有协调统一的特点。
(二)叙述性的内容多
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组成,机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使用特点,景观效果等。自然物候对材质的影响,对人审美心理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选材的文化差异等。
(三)更新速度快
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和尝试,使得园林材料的范围也在扩大。不仅仅注重了环保和循环利用,也注重了景观营建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另外是随建筑和装饰行业的新材料的发展,园林材料也逐渐能吸取到新材料的引用。如:利用计算机制作假山,可以利用现代的材料定制假山等新技术。另外制作假山的材料不仅仅可以用原始的天然石材制作,还可以用玻璃钢仿制假山等。
二、园林材料教学内容特点
(一)园林材料应用特点
建筑材料主要从建筑结构出发来选择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结构等。室内装饰材料主要从屋内的各种不同的房间功能几家具来选择材料。都是以局部或单体的环境功能需求。
园林材料的特殊性在于使用的范围广,根据环境的特定来选择材料。可以直接选择天然的石材做假山和铺装,也可以加工后铺装。雕塑小品可以直接使用石材雕刻而成,也可以用木材,砖石,水泥或是金属造成。
他们最大的区别是,由于园林环境性质所决定,因此,园林材料中一部分是天然不刻意人工化的材料。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特点
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多以石材,木材,钢材,玻璃,水泥等单一材料为主线教学。室内装饰材料多以室内的部位和家具为材料的主线。
园林材料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造景工程方面:铺路材料,水景材料,假山材料等。二是以材料的应用方面:传统材料,现代材料,新型材料等
可以简单的总结说:建筑材料以结实耐用为主,装饰材料以装饰和环保效果为主,园林材料则是尽力以自然为主,还要保持长久使用,美观和环保等。
(三)材料课程的教学方式
材料课程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室内装饰材料都以理论教学为主,但高职类的学生确是要以实践为主为目标,因此继承传统教学的手法上也要有高职独特的教学手法。
目前材料类教学特点:填鸭式,实验课形式化,兴趣引入式,课堂讨论式,任务驱动式,实验样品,网络模式等有可取的如兴趣引入,任务驱动等[2],也有案例教学,实物教学[3],多媒体教学[4]等。但园林材料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体,它要与环境融为一体,要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因此还需要自身独特的教学模式。
三、《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
要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同于传统材料专业学习内容,因此也有一些不同与传统教学的模式来使用,有继承,有发展更有独特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的得到探索。
(一)理论教学模式
1)以点带面法
讲授时通过具体的材料识别和应用,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以材料为主线分类园林要素例如:石材的大类,一点就是石材的本质特点,如强度硬度和质感等特性。面就是各种石材在园林中可以做什么园林景观,花岗岩,大理石,砂岩能做什么园林景观,在园林中能做什么等。
2)突出重点法
以园林要素来分类材料:如在讲授铺装材料的时候,道路可以由那些材料构成,或者说是有什么路,打破一说道路一定是水泥或是砖铺成的单一铺装,除了砖石,混凝土,砂砾等的传统铺装,也有新型材料玻璃,瓷砖等的铺装及各自的景观特点。
3)对比法
在讲授雕塑小品时,如在驳岸用木栈道还是用水泥,用金属材料的除了保证功能要求外,他们的景观效果有什么不同,对人审美和心理的影响,对环保的要求等。
4)多媒体演示法
虽然建有部分的材料实物,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大理石:各省各地都有自己出产的大理石,还有国外进口的等,没有实物但用图片的方式可以迅速了解其特征。一些新型的材料还未用在园林上,但可以作为未来使用的材料以图片的方式推荐给学生。
(二)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训方式
(1)从文字到图像:以多媒体的图片来产生文字到实物外形和色彩的转化。
(2)从书本到实物:材料实验室照图索骥式的对照学习,把理论变成实物。
(3)从实物到实体:材料和工程实训场地实物分析材质的学习,把单体变成实体。
2)教学实训方式
(1)以材料市场的调查来分析和归类学习法(模拟采购主要材料的价格,规格和品种及应用等)
(2)以综合公园所有园林要素来分析园林材料的分类和使用。(根据调查市场调查的品种和规格与公园园林材料的调查可以估算大致的成本)
四、考核方式的探索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理论考试,疏于对实际操作的考核,因此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实验室材料的实物识别测试,实训场实物材质的测试,市场园林材料的调查分析报告,公园园林材料的综合应用分析报告等都可以作为考察考核的内容。
五、结束语
通过对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市场不断对人才高的实践要求的同时,也在改变教学的模式。另一方面随着建筑,化工等行业发展,不断的引用新的材料和技术运用在园林建设当中,因此,此课程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课程,与时俱进的课程,需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本文教学参考材料《园林工程材料识别与应用》易军.机械工业出版社
[2]郑贤忠等.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浅探.山西建筑.2010年12月.第36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工业发展,机械工程专业成为各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高校各专业的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其中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必学的专业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对高校各学科的课程进行调整,重点放在创新能力培养上,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拓宽专业发展口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详细讲解机械材料的选择、处理和机械材料性能控制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该门课程进行简单介绍,希望能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优化和师资力量建设
机械类专业课程分为四方面:金属学、热处理与工艺、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其他材料。在金属学方面,除了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外,还要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分子结构,例如金属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结晶过程和相图等;在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知识方面,深入了解金属形成零件过程中选用的制造工艺,理解其形成原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理的制造工艺;在工程材料知识方面,重点了解合金的性能、组成成分和生成技术等;关于其他材料知识,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要求学生详细了解其分类、性能和用途等。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实施者,其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专业教学质量。高校应积极引进人才,新聘请的教师应该先做教授的助教两年,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试讲成功以后才可以为学生授课。另外,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师应该重视提高科研能力,关注最新科研方向,在教学中渗透科研新知识,并在实践课中不断更新实践内容,提高师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1.授课主要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方式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主要研究机械加工使用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和应用等,其中材料的组织结构是微观抽象的,材料的性能需要用数据来体现。如果在黑板上板书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数据会占用课堂大量时间,而且结构符号繁琐,教师画起来可能不规范,没有针对性,使学生产生误解。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立体,学生能直观看出材料结构,对于表征材料性能的数据在多媒体上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分析起来更加直观。黑板板书课程的重要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并记录下来,所以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方式,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2.合理使用电化资源进行教学
在授课之前,教师将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的一些知识制作成幻灯片或者刻成光盘。制作成幻灯片的知识一般是理论知识,或者需要用图片辅助解释的知识,避免在黑板上手画图像。制作成光盘的知识一般是仪器的使用方式,因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高校条件有限,一些高端设施少,学生不能亲自进行操作,光盘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实验过程。
3.构建网络式教学模式
全国高校的教师相互学习。一些著名学者在网站上建立一个教学平台,录制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视频并上传、及时更新,供各地高校该专业学生n下学习。该平台也可作为一个互动平台,学生问问题,教师解答,对于意见不统一的答案,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三、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
1.考试题型优化
优化后的题型分为概念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六大类。概念题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准确度;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简答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而综合题侧重Fe-Fe3C相图、钢的热处理与工程用钢三部分的综合。考试题目中还要加入实验内容,该内容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督促学生在实验课上好好学习,提高实践技能。
2.创新和完善试题库,集体阅卷和考后分析
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知识每年都有更新,并且关注的方向也有可能不同。为了督促学生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动态,教师对试题库要进行优化和完善,更加系统地组卷,学生考试以后,进行集体阅卷,阅卷组长负责总结学生的薄弱点并商讨改善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内容多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提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改革考试题型及阅卷方式等,希望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职校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中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职校教育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职校院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依然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重理论教育,轻技能训练,导致职校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许多职校院校并没有完全贯彻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体系方面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基本上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既没有统一编订的课程,又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学校自行其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课的开课率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践课看成理论课的附属课。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三是对学生的考核多按传统的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单一闭卷考试方法。
二、职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精研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在深入分析岗位工作对本课程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打破学科框架,构建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体现土建专业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新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兼顾讲解其他一般内容,其余内容则可要求学生课后自学完成。建筑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结合专业特点,应该突出两个重点,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及结构材料。材料的基本性质这一章很重要,它是研究建筑材料共性问题,是后继各章的基础知识。因此,应较详细地把材料性质的各个概念结合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清楚,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结构材料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所以,应把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列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这些重点内容时,应尽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诱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正确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某些具体材料的教学,则宜采用在众多材料品种中选取典型品种予以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确定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教学,不仅能缩短授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重点地掌握建材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为了克服“建筑材料”内容多而散、系统性差的不足,同时为了避免讲授时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教师特别要注意加强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各种工程材料服务与工程实际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各种材料在工程实际中所处的地位为出发点;以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材料的技术性能、基本构造与组成、材料应用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以材料在工程实际中不同的功能作用作为结论开展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总体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前后上下知识融会贯通。
(三)丰富教学手段加深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无趣等问题,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采用样品教学,做好对比分析。“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叙述性内容偏多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认识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我们应尽力收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对该材料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再介绍其性能、特点和应用等其他内容。同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共性和特性,便于掌握和理解其技术性能。如讲解混凝土拌和物时,可以当场取少量水泥、天然砂、石子和水进行搅拌,介绍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可让学生亲自尝试,观察不同配合比的材料性能的差异。再如在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直接用样品向学生展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学生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第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述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比较低。采用电化教学,借助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而且能通过影像,真实而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真面目”,使学生加深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引入工程实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定义、概念,把工程的实际环节引入课堂内容中,以实际工程为例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而且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
面对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交织形成的时空变迁,高等教育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1-2]。开展创新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高校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必由途径。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创新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的能力。而这两个方面均与实验教学密切相关,创新由实践而引发,经实践来实现。
一、材料专业实验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发展的状况。国外许多高校把“科学研究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的一门必修课来开设,以便不久后就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继而引入实验教学,将其应用到实践,为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及科学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然而,自我国开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来,实验教学在教育体制中一直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虽然近几年在教育观念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动手能力的倾向,仍然没有彻底改观。这是影响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的根本原因。因此,现在对高校实验教学部分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高校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高校实验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材料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材料物理性能实验”课程是在系统学习了材料的组成、性能和结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各种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磁学等性能进行具体的测定和表征,具有知识面涵盖广泛的实验项目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机会,但并没有引起各高校相关专业及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其改革状况堪忧。目前,该课程教学问题众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实验教学环节重视不足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实验教学一直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虽然近几年在教育观念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动手能力的倾向仍然没有彻底改观,这是影响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的根本原因。
2、两级管理的实验室体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都沿用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管理模式,依附于课堂教学、归属教研室管理。这种三级管理实验室体制是按课程设置、学科单一、封闭式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已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这是影响实验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3、实验教学手段落后
实验教学手段落后、单一的现象没有彻底解决。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为实验教学服务不够充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已经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4、实验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影响,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也必然受到影响。实验教学内容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照方抓药、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的情况普遍存在。实验教学大纲比较陈旧,修订不及时。目前,实验室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还不准确,所占比例偏小。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质性问题,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
1、更新观念,谋求发展
观念的转变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先导与关键。首先是转变观念,认真解决不重视的问题。坚决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的教学思想,努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其次是更新观念,认真解决好如何重视的问题。要从政策上、经费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制定统一规划,在更新观念中谋求发展。
2、改革实验内容,重组实验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必然摆到重要日程上。要努力搭建适应学科特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系统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构课程结构体系,实验教学环节要尽可能地独立开设实验课;对不具备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努力按课程群设置实验课,使实验教学逐步建立起与理论教学既紧密配合又相对独立,由不同层次、不同体系的实验课程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3、彻底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先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学科、各门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社会越来越多地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因此按学科大类为基础,把现有学科相近的实验室整合成多学科共享的、宽口径的实验教学平台或基础课实验中心已经势在必行。
(1)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构课程结构体系,实验教学环节要尽可能地独立开设实验课;对不具备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努力按课程群设置实验课,使实验教学逐步建立起与理论教学既紧密配合又相对独立,由不同层次、不同体系的实验课程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灌输、模拟、验证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发挥。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实验中要分出辅导性、指导性、发挥性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层次。在辅导性实验教学阶段,教师可以相对讲得较多、较细,这个阶段应侧重于基本功的训练。在指导性实验教学阶段,教师要精讲,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主。发挥性实验教学阶段学生应在启发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3)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项目,开设部分创新研究型实验项目,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4)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信息化发展的迅猛,校园网的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大的资源库。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促进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有机结合,应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满足实验教学改革需要的有效手段。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教师专业能力方面提出,能够“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这些知识和能力都与环境创设、手工制作、玩教具制作等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手工制作实践能力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
一、学前手工制作课程的内涵
高职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程以创造性思维为指导,是融美术理论、艺术欣赏、绘画技能、手工制作于一体的课程教学。对各类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纸材、布材、泥材、废旧物品)进行加工、改造,自主设计制作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艺术作品。着重强调学生对材质的认识、利用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进行美术教学、墙面装饰、玩教具制作等活动的需求,从而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动手能力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种纸材的特点,掌握折、剪、贴、塑等纸艺造型规律;掌握彩泥制作的基本表现技法和泥塑的成形规律,具备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布材料的基本制作方法,达到构图和形象的准确性。掌握幼儿园环境布置的设计原则与设计制作方法了解玩教具的相关概念、特点、种类和设计构思的方法;熟悉各类废旧材料的特性,合理使用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并能尝试使用各种新的工具与材料。
2.能力目标
(1)手工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制定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是开展好幼儿教学活动的保障。在手工创作课程中培养学生把握手工活动目标的能力、选择制作内容的能力、编排制作过程的能力,并应用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
(2)玩教具制作的能力。玩教具是幼儿课堂中的辅助教学材料,可以使儿童更好掌握所学知识,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手工创作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各年龄段的幼儿特点设计适宜的玩教具,另外还可以满足幼儿园文艺演出和综合活动中辅助工具的制作。
3.情感目标
手工制作课程教学不仅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运用不同材质制作各类手工制品,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也要重视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安全操作的能力,触类旁通的创新能力及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和强烈的自信自豪感,这些是学生进入职场以后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手工制作课程动手能力的教学实践
1.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结合幼儿园手工教学的需要,在内容上尽可能系统反映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手工实际的成果,将不同类型的手工制作运用到各种教育环境创设、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去,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手工创作的课堂应该是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要实现由教师的一言堂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动手的课堂。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教师不要讲,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讨论不能完成的再由教师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课堂学生化”,让学生愿意动手去制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帮助学生解决障碍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成果。
3.作品评估鉴赏,增强自我价值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成功的评价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在作品评价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构思”与“灵感”,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挖掘出蕴含于“作品”中的个性化优点,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增强学好手工制作的信心,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互评,以促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勉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新媒体的运用,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手工创作课程具有新颖多变性,课本内容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2011年底,教育部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研制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包括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努力改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教育理念创新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坚持四个基本理念,即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和62个基本要求。其中第八领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中强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二、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开展主题墙面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展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我们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设计中突出了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四幅主题墙面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彰显了我们的教育信念,显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表达了对幼儿快乐成长的美好期待,获得良好成绩。
(一)在主题确定中体现师德为先的理念。
教师师德的重要表现是师爱,这是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的主题墙面设计基本理念为:体现师爱。我们将四幅独立主题生成为反映儿童成长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综合主题,分别为幸福家园、拥抱冬天、亲近春天和阳光儿童,期待通过“幸福”、“拥抱”、“亲近”和“阳光”四个主题墙面名称的使用,使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充分表达了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二)在墙面设计中体现幼儿为本的理念。
1、儿童为本,反映儿童生活。“幸福家园”主题反映了秋天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感受,从小班就建立对幼儿园的热爱;“拥抱冬天”主题反映了中班儿童在冬天的体验,体现家园共育的思想;“亲近春天”主题反映了大班儿童主动探究春天秘密的意愿,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阳光儿童”反映了大班儿童即将毕业时取得的成就与感恩之情。四幅主题墙从整体上反映了幼儿园营造幸福家园,培养阳关儿童的办园理念。
2、互动为主,注重年龄差异。在主题墙面创设过程中考虑到大中小班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既体现教育性,又体现互动性,如知识性元素通过不同手法巧妙融入画面当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身高特点,安排互动版块的位置,让墙面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延伸,真正成为与幼儿互动的环境。
3、艺术为重,突出审美教育。在主题墙面的设计上,突出墙面的艺术性,每幅墙面都以丰富、鲜艳的色调吸引幼儿眼球,整体画面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可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贯穿其中,符合幼儿喜好。让幼儿在与墙面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气息。这与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幼儿为本相一致。
(三)在墙面构思中体现能力为重的理念。
1、布局构图:从整体看,四幅主题墙面是一个有内在联系,反映教育思想的整体;从局部看,每一幅主题墙面又相对独立,体现儿童年龄特点,体现鲜明的季节特点。
2、色彩搭配:四幅主题分别反映了在秋、冬、春、夏不同季节儿童的成长,因此,通过色彩的搭配体现季节的特征。
3、材料选择:选取以一种材料为主要装饰材料,其他操作材料为辅,以废旧材料为补充的材料选择原则。
4、制作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从视觉、触觉、嗅觉三方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多种材料、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巧妙的布局构图进行墙面构思,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师专业标准中的能力为重相吻合。
三、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是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我们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办,现在是兰州市二类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学历都完全达标,但是,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的有关条目要求,仍然有不小差距,必须开展继续教育。
1、充分利用教育学院高校教师专家开展培训。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是挂靠教育学院管理的教育机构。教育学院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1100多名,副教授以上专家30多名。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开展《0-3岁婴儿幼儿教育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解读培训。
2、积极园内园外教学观摩比赛开展园本培训。甘肃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教育学院,每年举行全国性、全省性幼儿园教师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兰州市教育局、城关区教育局、安宁区教育局也每年举办教学新秀比赛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交流教学理念和经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
3、协调安排时间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新世纪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教育机构,每年举办各类短期长期的幼儿教育研究讨论培训班。培训期间不仅有专家讲座,还有一线教师教学示范以及当地示范幼儿园参观学习,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早日成为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发展。
4、邀请省外专家来园开展现场指导设计培训。2011年以来,财政部、教育部实施各级各类教师国家培训计划,教育学院作为甘肃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挂靠单位,每年承担各类教师培训,如幼儿园园长班、小学转岗教师班、少数民族教师班、骨干教师班等。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的主要去向已转向幼儿园。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既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幼儿园实践能力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与幼儿园对专业教师的期望存在一定距离,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行为,有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意味着其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具体的场景,运用合适的专业知识,选择有效的专业行为。
从职业需要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保育、艺术、观察和评价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沟通与合作、进行教学研究等专业实践能力。
一、保育能力
保教结合,是指导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保育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应更新保育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保育知识与技能。
保育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幼儿卫生保健、幼儿教育、幼儿心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保教工作的要求,熟练掌握婴幼儿保教工作的各项能力,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将“保”和“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艺术能力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大学前参加的是全国统考,没有参加艺术专业考试,大部分学生没有艺术教育的背景,其艺术能力是很差的,而在幼儿园没有较强的艺术能力将难以开展工作,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艺术能力,为其以后再幼儿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能力主要包括弹、唱、跳、画、做、讲等,即会弹钢琴、会唱儿童歌曲、会跳儿童舞蹈、会画画、会做手工、会讲儿歌、故事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能将其综合运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能力
观察与评价幼儿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龄关系,幼儿往往无法用成人理解的方式(如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教师更多的是从幼儿的行为中判断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因此,观察就成为获取幼儿信息的最主要的方法。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获得关于幼儿的第一手资料,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此来解读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观察的方法,能做详细、准确的记录,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同时掌握评价的方法,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并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
《纲要》把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牢固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针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能够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式,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并在教育活动中能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内容,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五、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中能够妥善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幼儿、家长、社区等各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需要通过语言、表情、眼神和各种肢体动作来进行表达,它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能够尊重理解园所文化、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懂得与领导、同事、幼儿、家长、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具体说来,学生要能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关心同事,乐于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资源,善于倾听,能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能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六、创设环境的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场所,“我们的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将环境形象的比喻为“第三位老师”。《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能够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参考文献:
[1]左瑞红,李锋.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2(8).
[2]戚万学,王夫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J].教育研究,2012(2).
[3]王练.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1).
1914年开始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
1970年普及学前教育
1983年普及12年制义务教育
大学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实现大众化,形成了自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比利时语区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保持在政府预算的40%,占G DP的6%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教育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比利时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童年应该充满阳光和欢笑,绝不是沉重的书包和做不完的功课
比利时孩子享有完全免费的学前教育(3年学前教育)。早在1970年,比利时3~5岁幼儿的入园率就几乎达到了100%,从那以后,学前教育进一步向2岁半的幼儿普及。目前,3~6岁幼儿的净入园率为100%;2岁半幼儿的入园率也达到了85%。比利时政府不仅建设公办幼儿园,也全额资助私立幼儿园。从2岁半开始,幼儿上公办和私立幼儿园都是免费的,孩子们享有政府资助的多种津贴,家长只承担临时性杂费,约占学前教育总成本的4%。
比利时小学和中学学制均为6年,儿童从6~18岁接受12学年制的免费法定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是宪法赋予所有居住在比利时境内(包括外国国籍和本国非婚生)儿童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义务教育并不等同于学校教育。儿童可以选择家庭教育,但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接受有关部门(如学生指导中心)的监督。如监督结果表明儿童的家庭教育没有与义务教育法规完全一致时,父母可能会接到法庭的审判通知。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立学校和受资助学校的教育是免费的。在小学阶段,所有学习材料、学习用品一律是免费的。如个别学校乱收费,家长可以将情况反映给“不当行为委员会”。在中学阶段,学校可以要求家长捐赠,用于支付儿童的部分学习材料及活动费用。学校也有权向家长收取少量的临时性费用,如问食费等。
比利时注重素质教育,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明确的要求,不允许“拔苗助长”提前讲授超出学生正常接受能力的课程。学校没有统一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或学业评估,幼儿园老师大多参考《学前老师工作指南》中的基本原则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和课程设计。
幼儿教育重在辅导儿童养成良好习惯、学习适应群体生活及发挥自我表达能力,小学才开始教授阅读、写作和简单数学。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热爱学习,在启发式教学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儿童的自主个性、自信心理、自觉习惯和自理能力。
鼓励孩子更多地玩培养独立开朗性格
比利时人重视孩子的智能发展和动手能力,学前智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玩玩具。学前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应用常识应付日常生活,在玩中培养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独立性和快速行动力,并学会感知生活中的乐趣。孩子们通常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会又哭又闹不愿被送去幼儿园。
在学前阶段,学校给孩子们的是更多的动手机会,鼓励孩子们更多地玩,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游戏、做手工、画画、郊游或者去博物馆参观。在玩玩具和游戏的过程中,接触很多抽象的知识——形状,颜色,数字,字母,以及想象和推理,自主创造等等,没有压力更多乐趣,把五官功能、肢体运动和大脑思考全部综合起来学习,把身体各部分调动起来,从而得到真正的技能和知识。
积木、小汽车、小火车、洋娃娃……在气氛温馨的教室,让孩子接触和感知艺术,除了每天在课上继续让孩子们大量绘画外,学校也经常组织孩子们参观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还鼓励家长帮助孩子通过书籍或互联网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收集相关图片,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老师很少教识字、数学等“基本技能”。比利时的幼儿园也从来不跟家长谈孩子的学习,也不会刻意教孩子提前认字写字。在比利时幼儿园老师的眼中,似乎所有孩子都没有缺点,都是最棒的。
算术是小学的教育内容,并不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对于0~3岁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单纯地学习技能,以儿童个人的活动为基础,儿童有更大程度的自由——因为这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
以儿童为中心精彩主题活动多
学前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设计的。如大量时间让儿童自主活动,幼儿园活动(包括认知活动)以游戏为主,重视画画、角色扮演等艺术表达,营造非正式的整体氛围(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们边活动边说话)。每隔一两个星期,老师就要设计一个新的主题,主题通常和季节的变化或节日相联系。
学校通常采用先感知后表达的循环圈来计划和安排活动。感知阶段的实施方式有参观访问(如参观面包房、医院、公园)、请客人(如邮递员、警察、渔民)来幼儿园讲课,或在老师指导下观察事物(如一篮苹果、一窝小鸡、一串葡萄)。老师组织孩子开展感知探究活动,指导他们观察,并努力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感知阶段后,安排表达活动,表达活动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用以帮助幼儿消化感知阶段获得的印象和体验。
小学教育没作业活动营里乐趣多
比利时小学教育没有家庭作业,大多数小学一半的课程是让他们动手制作模具。老师常常带孩子们去郊游,参观各类博物馆。学校会经常举办party,孩子们跳舞、表演,不受约束。也会组织过夜出游或全校性的文化活动,每年的文化活动会设置特定的主题。比利时小学一般组织为时一个星期的过夜出游,国内游去海边或者山区,国外游选择滑雪或者东欧旅游。
比利时政府规定,小学向孩子收费有上限,超过这个上限的开支,学校必须自己支付。在2012~2013年度,每个学期,3岁以下孩子收费上限为25欧元,4岁孩子收费上限为35欧元,5岁孩子收费上限为40欧元,其他学生收费上限为65欧元。如果学校组织过夜出游,收费上限为390欧元。
孩子们一年有75天假期。暑假两个月9个星期,春假秋假各1个星期,圣诞节复活节各2个星期,一共15个星期,75个工作日。比利时有各种组织,专门为学校假期设计各种活动营,时间单位为1星期。组织单位有市政府、医疗保险公司、非盈利性家庭或者运动团体。一般来说,体育馆里做做体操、足球场上踢球的活动营价钱最适宜,一星期大概60欧元。学打网球、曲棍球等技术含量高的活动达115欧元,骑马等贵族运动均价在200欧元。也有过夜的活动营,海边、树林或者农场活动最便宜,大概一星期250欧元(包食宿)。滑雪的费用基本在700欧元左右。
这些活动营提前大半年发出广告,活动册子寄到家,或可到网上下载电子信。譬如说暑假七八月份的安排,年底不到就收到各种机构的活动营广告,元旦一过就可报名,春节前就可以确定暑假里每个星期的行程了。
比利时也在部分中学开始开设开心学的课程。在这些中学里,第一年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地理、生物、语文、数学、法文……每星期还要花1小时来学习如何开心。参加这个课程的每个学生都有本手册“开心课程”,课程历时一年。每个月学生们围绕开心学的一个主题学习,比如如何应付压力或者如何获得自信等等。
第一堂课的内容就是学生们互相小小夸奖一下,然后坚持这样的互相鼓励。下面一堂课老师向学生们解释,杂志上的那些漂亮照片都是经过计算机加工的,不要看了杂志上明星的身材大家就拼命节食模仿。
在开心学学习课堂里,老师们尽量活跃气氛,让学生们觉得有意思。学习互相夸奖,让学生们多看彼此的优点。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很大,欧洲国家的很多家庭父母双方大多都在外工作,教育孩子的时间比较少,更依赖学校来指导孩子的成长。老师们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不仅要教授各方面的知识,还要关心孩子们的性格发展。学校希望通过开心学课程来鼓励孩子们的心理正常发展,这是教育上一个积极的改革。
比利时学校之间不存在按学习成绩排名和互相攀比现象,小学也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所有学校都是平等的。政府按学生人数给予财政资助,不分城乡,不分公立、私立。比利时充分保障学生自主选择接受各类不同教育的自由,为学生提供多种“殊途同归”的选择机会,搭建方便畅通的“立交桥”式教育体系。
环境主要是指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包括对儿童身心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在儿童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中作为“潜在课程”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可以考虑通过以下教育技巧引导儿童进行自我管理。
一、布置有教育性的环境
在学前教育机构,保教人员对环境进行布置,向儿童发出信号,使儿童产生适当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使它达到支持教育方案的目的。除此之外,适当的环境使教师能够观察儿童,并且根据儿童的兴趣提供相应的帮助。此外,生活在一种富有吸引力、具有美学意义的教室也是更加轻松的事情。
1、有一个开放的区域,教师与儿童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相处。伴随着课堂活动,允许儿童讨论他们的行为,并且诉说他们的切身感受与期望。
2、中心活动区域应当得到很好的设定,并且能够被儿童所接近,也拥有适当与丰富的材料供儿童使用。此外,活动区域的家具应当足够低,以便于保教人员能够适当的监督与观察。
3、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努力将安静区域安排在一起,如阅读区与绘画区;将吵杂的活动区域安排在一起,如手工区与积木搭建区。
4、确定材料的位置,让儿童能够容易地得到它们。否则,如果材料位置不太妥当,就会提高他们的依赖性,而且还会导致行为问题。
5、材料能够容易地储存起来。一般的使用规则是每一样东西应当拥有一个地方,在没有使用时,每一样东西都应处于它的位置上。
6、就如何使用活动区角与材料,为儿童提供具体指导。
二、营造奖赏性的环境
教室应当是一个儿童能完成最佳的学习任务、展现他们最好行为的场所。教室也应当是一个给予奖赏的地方。其评价指标应当包含以下部分:
儿童应有展现他们学习任务的机会;有自由活动的机会;有独立开展学习活动的机会;多种多样的、建立在儿童兴趣基础上的学习地点与材料;群体之间进行开放式交流;充足的材料来支持学习活动;建立并执行活动常规;营造互相尊重与帮助的氛围;父母、教师与儿童之间是伙伴关系。
三、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与环节转换
一般来说,时间对成人比对儿童更为重要,它在任何一个教育方案中都扮演主要角色。但对儿童来说,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与环节转换直接影响他们自我管理行为的形成。
1、不要浪费儿童的时间。儿童应当从他们进入学前教育机构的那一刻开始,就应当参与到有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之中。
2、不要让儿童等待。当儿童不得不等待学习材料,等待轮到他们时,应当为他们提供其他的事情去做,例如,倾听故事或者让他们在积木区开展活动。当儿童必须进行等待时,往往会发生问题,因为儿童喜欢忙碌和参与具体活动之中。
3、允许存在过渡时间。过渡指的是儿童从一种活动向另一种活动转移,过渡应当尽可能平静地、尽可能高兴地得以完成。在不同环节过渡中,教师向幼儿宣布:现在是清洁时间!并以此作为从一种活动向清洁时间过渡,然后转向另一种活动,儿童可以在心理上行为上有所准备。
4、建立常规活动程序。从一开始就要建立教室常规,儿童需要秩序为他们提供信心与安全感,常规活动将会帮助他们做到最好,在没有许多打扰的情况下,了解做什么,并且学会去完成它。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保持前后一致性,使儿童根据常规要求安排活动,了解将要发生什么,他们将会表现得更好。
四、适当的示范
常言道:告知不是教学。然而,我们倾向于通过指示命令来教导儿童。当然,儿童也确实需要指示。但是,教育实践表明,行动比话语更加有力。
儿童观察并记住他人如何做事。通过观察,儿童就会模仿一种新的行为。如果这种新行为带来某种奖赏,他就会重复开展。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展示的绝大部分行为都是从一种范例或者多种范例行为中学来的。他们认为,儿童倾向于模仿那些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带来奖赏的行为。
成人可以使用下面的技巧来帮助儿童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
1、展示。例如,为儿童指出积木活动区域的地点,并向他们展示如何搭建积木,在哪里搭建积木。
2、演示。儿童在观看时,为儿童演示一项任务。例如,向儿童演示将积木从玩具架拿出、如何搭建它们,让儿童亲自实践、操作,也可让一个儿童为其他儿童做出演示。
3、示范。在我们期望儿童要表现出相应行为之时,示范就发生了。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儿童做示范时,保教人员一定要有能力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你想得到的行为之上。
4、监督。监督是一种回顾、连续、坚持以及贯彻到底的过程。如果儿童没有表现出预期得到的行为,教师要坚持到底。
五、提供具体指导与帮助
儿童需要帮助,以避免出现那些不符合人们期望的行为。成人往往会说:“你知道怎么做吗?”实际上,儿童可能并不知道怎么去做。换句话说,他们不知道想要去做什么或者不知道什么行为是适当的。那么,如果期望儿童形成新的行为,就需要成人为他们提供指导,并且给予儿童的指导一定是简单、易懂、可操作的。
1、给儿童提出的规定或指令简短而又明了,不复杂;
2、要求儿童不能够拒绝必须遵守的规定,不能讨价还价;
3、确保儿童能够完成规定的内容,不能流于形式;
4、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时,要给出一定的奖励。
六、忽略不适当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成人对儿童期求完美,总是关注的太多,忽略的太少。其实,忽略某些不适当的行为是一种有效地策略,但是,它必须要与对适当行为进行积极强化的策略结合起来使用。因此,积极强化与忽略策略的结合使用能够导致儿童出现我们想得到的行为。
在儿童做好事或者正在完成某项任务时,要对他们进行口头语言或非语言的强化形式与特别待遇来奖励儿童,从而确保良好行为得到继续。寻找并抓住儿童表现良好的地方,忽略不良行为,不仅有助于改善个体的行为,也有助于改善集体行为。
【参考文献】
[1][美] George S. Morrison著,王全志,孟祥芝译.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2] 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生兰.学期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摘要]促进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日益被视为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政策杠杆。OECD成员国在促进家长参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的主要做法包括宣传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及参与内容、提供多元化的参与途径、为家长和托幼机构提供资源支持等。为让家长更积极、深入、有效地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为家长参与提供立法与政策保障、财政与资源支持;托幼机构应采取丰富多样的策略促进家长参与。
[
关键词 ] 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教育质量
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能够带来广泛的益处,如能为儿童的幸福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减少贫困和促进教育公平,增进代际沟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上述益处的实现需要有“质量”的保证。正基于此,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已成为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简称OECD)国家的政策重点。为了分享经验和规避风险,促进成员国早期保教政策的制定与发展,OECD教育委员会于1998年至2012年期间对早期保教政策开展了专题研究,并先后了3份《强势开端》( Starting Strong)报告。尽管OECD国家对保教“质量”有不同的理解,但各国都一致强调“家长参与”是衡量托幼机构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日益被视为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政策杠杆。
一、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内涵
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简称家长参与),指家长不仅认识到父母、家人参与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并能通过多种途径科学、有效地参与到儿童早期教育中。由于儿童所处的教育阶段不同(托班、早教机构、幼儿园等),早期教育的不同主体(教师、家长、研究者等)对家长参与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家园合作”“家庭参与”和“家长参与”等术语通常交替使用。有研究者把家长参与的内容界定为:良好家庭教养(Good parenting in the home)、与学校分享重要信息(Contact withschools to share information)、参与学校活动和管理。有研究者认为家长参与主要包括6个方面:教养( Parenting)、沟通交流(Communicating)、家庭学习(Learning at Home)、家长志愿者(Volunteering)、参与决策( Decision Making)、与社区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Community)。在本文中,家长参与指家长与托幼机构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具体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以托幼机构为中心的家长参与,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观摩活动、志愿者活动、亲子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家长培训等;二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家长参与,包括亲子分享阅读、亲子游戏、合作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学习任务等。
(二)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意义及面临的挑战
家长是幼儿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有助于教师和家长确立共同的教育目标,从而保证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两种背景下习得经验的一致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证明,家长参与,尤其当家长营造了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并且经常与教师沟通时,会对幼儿的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入学准备、学业成就以及社会适应性具有积极影响。美国早期开端计划、佩里学前教育项目、芝加哥幼儿家长项目等促进家长参与早期教育项目的成功案例证实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可见要提高早期教育质量,需要采取措施让家长参与早期教育,并为家长参与构建外部支持系统。
然而,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家长参与的界定存在差异,导致家长的参与及其与托幼机构教育的合作关系受到限制,削弱了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OECD各国在如何激发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积极性,鼓励托幼机构让家长参与进来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如家长参与意识和动机缺乏、家长与托幼机构缺乏联系、家长参与受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家长参与能力缺乏、教师开展家园合作能力不足、教育不公平的加剧以及家长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等。如何通过政策的杠杆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家长参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应对上述挑战,OECD国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二、OECD国家促进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大力宣传——激发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意识
1.通过文字材料宣传。
为让家长获取更充分的早期教育信息,很多国家选择通过文字材料进行宣传,其途径主要包括两个:一是政府负责早期教育的管理部门通过官方网站、育儿网站以及印发宣传册的方式为父母提供托幼机构、幼儿发展、育儿、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如澳大利亚政府开发了名为“我的孩子”( mychild.gov.au/)的门户网站,除了丰富的育儿信息,也为家长提供不同类型托幼机构的信息,以帮助家长做出合理选择。通过网站,父母还能方便地查询如何获取教育费用的补助;二是依托早期保教机构进行宣传。如瑞典教育部门专门开发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宣传册,由托幼机构负责发送给家长,并告知家长如何在家中开展教育活动。日本则通过托幼机构的家园联系簿、公告板、电子邮件和机构网站等多种途径告知家长幼儿园的动态、班级活动、家长参与的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2.创建信息联络点。
为了满足家长多样化的信息需求,OECD国家除了文字材料的宣传,还通过开通咨询电话、设置专门服务机构等方式为家长提供信息服务。这些信息联络点会回答家长有关托幼机构和儿童发展的各种问题,为家长提供养育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同时,也接受家长对托幼机构服务的投诉。如澳大利亚政府开设了专门提供幼儿教育信息的免费热线电话,为全国父母、家庭和社区成员提供所需的服务信息。在德国,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家庭办公室,为家长提供综合服务,家长可以向家庭办公室咨询与家庭生活和儿童发展有关的信息。在英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都设有家庭信息服务点,为家长提供儿童教育和保育信息,以方便家长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务。
(二)政策支持——让家长参与成为一项权利或义务
家长在子女教养中扮演关键角色,其权利受到国际法规的保护。《世界人权宣言》(1948)和《儿童权利公约》(1989)都对家长参与子女教育做了清晰规定。OECD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认为早期保教服务机构应该意识到,家长有权获知、评论和参与与自己子女有关的关键决定。因此,很多OECD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案和课程标准,让家长参与成为一项权利和义务。如芬兰的《日托法案》《基本教育法》都提到了家长参与。在韩国,《早期教育法案》和《儿童保育法案》规定中央和地方早期保教政策委员会成员应该包括家长。在挪威,为确保家长的参与机会及其与教师的合作,1975年、1995年及2005年幼儿园法案都规定,每个幼儿园必须设置一个由注册在园的幼儿家长或者监护人组成的家长委员会,由幼儿家长或者监护人代表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家长一教师合作委员会。
(三)资源支持——为家长参与提供公共财政资源和学习材料资源
1.为家长和托幼机构提供公共财政资源。
已有研究清晰表明,投资儿童早期教育所带来的收益最大,因此除了让家长意识到参与的重要性,OECD国家也通过为托幼机构和家长提供经费支持的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以此促进机构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家庭学习环境的改善。具体而言,一是为参与的家长提供报酬。在韩国,为中央或者地方早期教育政策委员会工作的家长,每参加一次会议就能获取100美元的报酬,这种做法大力刺激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政府直接向托幼机构划拨专款用于开展家长工作。在日本,政府拨专款给托儿所,用于开展育儿信息交流和支付育儿指导工作人员的薪资。加拿大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大约270个家庭资源项目的运行,支持家长在家庭中参与幼儿的学习,以确保幼儿家庭教育与机构教育的连贯与一致。
2.为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材料。
英国学前教育有效性( EPPE)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直接开展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对儿童发展最为有益。OECD国家已有经验也表明,为家庭(尤其是处境不利家庭)亲子互动提供活动方案和相关材料的支持,包括提供家庭游戏方案、故事书、玩具、歌曲光盘和课程材料等,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学习环境质量。因此,OECD国家都积极通过网站、托幼机构和社会团体等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材料。如在西班牙,为提高0—3岁婴幼儿的教育质量,政府建立网站为家长提供针对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的视频资料。为了促使家长在家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挪威、荷兰和美国都选择通过托幼机构向家长免费提供家庭学习材料,包括故事书、儿童歌曲光盘和课程辅助材料等。在英国,2002年BBC电视台创办了CBeebies儿童频道,并开发网站向家长提供与节目有关的游戏、歌曲等学习资源。
(四)智力支持——提升家长参与能力和教师促进家长参与的能力
1.帮助家长营造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庭学习环境,包括家长的教养行为和态度,也包括亲子阅读、唱歌、唱童谣、参观图书馆以及玩数字游戏等。已有研究认为,提升儿童学业成就和适应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支持父母积极参与儿童在家庭中的学习活动。OECD国家经验显示,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和活动材料、帮助和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学习活动(读书、讲故事、唱歌、玩字母玩具等)能促进家庭学习环境的改善。如在巴西,托幼机构为处境不利母亲组织研讨会,展示如何通过游戏改善亲子互动和家庭学习环境。新西兰实施了亲子阅读(Early Reading Together)项目,旨在支持外来移民和少数民族家庭的父母在家开展针对0~6岁幼儿的语言和读写活动。
2.帮助教师提升与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
托幼机构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是有效吸纳家长参与的关键。为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需要理解、接纳和尊重来自不同背景的家长,并具备与家长良好沟通的技能,OECD国家为此提供了多种支持。如在韩国,托幼机构教师初级培训课程中开设有家长参与、家庭和社区参与选修课程,每个课程3个学分。荷兰政府从2007年开始投资5500万欧元支持幼儿园教师培训,其中即纳入了家长参与的内容,希望通过培训使教师有能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早期教育质量。葡萄牙和芬兰托幼机构的教师在职前及职后都会接受如何促进家长参与方面的培训。
(五)为家长提供多元、民主的参与路径
《强势开端》报告显示,OECD成员国家长参与的形式包括正式参与(Formal engagement)、非正式参与( Informal engagement)、管理式参与(Managerial engagement)等。正式参与包括教师与家长的例会、家访、家长委员会等形式;非正式参与主要指家长接送幼儿时的沟通与交流;管理式参与指除了上述的正式参与,家长参与机构教育的相关决策,包括课程设置、员工聘任、经费预算等。成员国的经验显示,下述参与机制能够促进家长的民主参与。
1.鼓励家长开办和管理早期教育机构。
为实现所有幼儿享受高质量早期教育服务的目标,OECD国家通过多项措施鼓励家长开办和管理托幼机构。为了确保家长开办机构的质量,在提供支持的同时,OECD国家通过准入机制、制定最低质量标准、年度审查等方式对其实施监管。在瑞典,许多家长开办并管理幼儿园,并能得到专项资金支持和指导材料,但接受公共财政支持的机构每年需要向地方政府提交质量报告。到2009年,瑞典超过900家学前教育机构是由家长团体进行管理和运作的,占所有学前教育机构总数的4.6%。在爱尔兰,父母既可以独自开办一个私人的游戏小组,也可以和家长委员会的其他成员联合管理一个社区游戏小组,且无论是私人游戏小组还是公立的社区游戏小组,创办者都能获得公共基金支持。在澳大利亚,由家长或者看护者组织的社区游戏小组不仅得到州或地区游戏小组协会的支持,也会获得澳大利亚政府的经济资助。同时,澳大利亚于2012年颁布了新的国家早期保教质量框架,对包括家长开办的所有早期保教机构实施质量监管。质量评估的结果与国家财政资助直接挂钩。
2.吸纳家长参与课程设置。
为了保障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OECD成员国大都颁布了国家或地方层面的课程框架,以指引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框架聚焦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和协商。如芬兰的《学前教育核心课程》(2010)声明,为家长和监护人提供参与机会非常重要,家长有权参与学前教育的目标设置、规划和评估等工作,因此芬兰的家长可以与托幼机构教职工一起设置儿童教育的目标,并合作规划如何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在西班牙,家长可以直接参与设置教学流程。日本的《幼儿园学习课程》也包括家长参与,并强调通过创造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加深家长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开展亲子活动。
3.邀请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评估。
随着幼儿教育的民主化,OECD成员国选择向家长赋权,强调通过家长参与的途径监督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在日本,2007年起实行学校评估系统,评估委员会由包括家长和当地居民在内的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委员会通过观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分析幼儿园与家长、社区沟通的情况对机构质量进行评估。自2005年起,为提升政府管理保育中心的服务功能,韩国地方政府成立由家长组成的监督小组,对早期保教项目开展评估。家长参观需要评估的保育中心,观察、监督其活动组织,并向政府提出幼儿保育建议。在斯洛伐克,家长会被邀请参与评估托幼机构的质量,评估方式包括家长直接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意见和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对我国的启示
在我国,对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话题的讨论主要聚焦于“家园合作”,且多少有些“幼儿园中心主义”的倾向。目前,虽然家长参与意识有所加强,托幼机构也更为重视家园合作,但仍有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家园合作始终停留在保教实践的外围,形式大于内容。为了让家长更积极、深入、有效地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政府及教育部门、托幼机构、社会团体应协同为家长参与提供政策、资源支持,保障家长积极、科学、有效地参与早期教育,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一)政府在宣传、政策保障及资源支持上应有所作为
1.多形式、广渠道宣传家长参与的意义与价值。
家长积极参与早期教育的前提是关注、理解参与的意义与价值。政府、各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让家长明白为什么参与、参与的内容及如何参与。在城镇,国家、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办育儿网站、免费发放育儿手册、开通育儿咨询热线,并依托社区和教育机构创设育儿信息咨询中心、开办家长学校、举办育儿公益讲座等形式,宣传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及参与的内容,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在偏远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除了宣传册和育儿热线外,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公益宣传片、广播电台等形式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家长参与的价值。
2.立法保障家长参与的权利与义务。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家长参与的权利,并规定了家长应承担的义务。目前,我国对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十分有限,相关内容主要散见于个别的法规条文中,如《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且内容单薄、层次较低、缺乏相关细则。因此,为促进家长积极、有效参与儿童教育,有必要通过制定层次较高的法律法规,保障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价权等),明确家庭和托幼机构的教育责任与义务,使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成为法定权利与义务。
3.提供资源,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家庭教育。
首先,政府应帮助家长营造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如可似依托社区举办公益性家长培训,吸引准父母和年轻家长参加育儿讲座,更新教育观念,学习育儿知识,提升教育能力;依托早期保教机构为家长提供简易、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和相关材料,如亲子互动游戏方案、亲子分享阅读、识字和计算等学习材料,鼓励父母积极参与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和学习活动。其次,针对处境不利地区(农村、偏远山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等)的家庭,政府在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同时,还应资助开展家访项目,选聘专业人士和志愿者“送教上门”,为家长提供育儿咨询和指导。
(二)托幼机构应采取丰富多样的策略促进家长参与
1.营造开放、尊重、欢迎参与的环境。
托幼机构欢迎家长参与的程度是影响家长参与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家长参与,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家长的作用,与家长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特别是面对不同社会背景(工作、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的家长,教师应持尊重、接纳、包容、欢迎的态度。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基本的沟通与交流技巧,营造轻松、真诚、自然的交流氛围,让家长感到愉快,体会到被尊重。
2.开展家访,指导家长参与家庭教育。
家访是为提高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能力、帮助家长建立良好亲子互动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由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提供的支持性教育服务。已有研究表明,家长和教师沟通的频率与托幼机构的保教质量呈正相关。此外,家访活动可以让家长更自信地跟教师互动交流。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家访活动定期与家长交换幼儿学习和发展信息,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并尽可能为家长提供学习操作材料、实施策略与建议,以确保家长能正确实施这些活动。
3.尊重家长的决策权,提供共同决策的机会。
在影响幼儿发展的教育实践和政策等问题上,家长有权参与决策。决策权是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核心体现,表现为参与幼儿园重大事项的决策,如在幼儿园管理制度、课程目标设置、教师考核、教育评价等方面都要听取家长意见,并赋予家长表决权和审核权。实践中,由于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管理的能力有限,家长参与托幼机构决策的权利常常被忽视。许多幼儿园为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检查或幼儿园等级考核达标等原因,设置了园务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等家长参与机构,但这些机构往往形同虚设。为支持构建真正的家园合作伙伴关系,幼儿园和教师须平衡与家长之间的权利,让不同背景的家长都拥有参与其子女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7] [8] [9] [10] [13] [14] [16] [17]OECD. Starting Strong III:A QUALITY TOOLBOX FOR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R].OECDParis2012:3220,256,242-244,251-252,220263-264249,252.
[2][3][4]Desforges,C.&Abouchaar,A.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parental support and family education on pupil achievement and adjustment:A literature review[R].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Queens Printer,2003:8-22,18,24-28.
[5]Hennch,C.&Gadaire,D. Head Start and parental involvement[J].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2008,(1).
[6]Weiss,H.B., Caspe,M., &Lopez,M.E. Family involve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Cambridge,MA:Harvard Family Research Project,2006:3-4.
[ll]Siraj-Blatchford,l., Mayo,A., Melhuish,E., Taggart,B., Sammons,P.&Sylva,K. Performing against the odd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children in the EPPSE 3-16 study, Research Brief[R].Department for Education(DFE),UK,2011:128.
[12]Sheridan,S.M., Knoche,L.L., Edwards,C., Bovaird,J.A.&Kupzyk,K.A. Parent Engagement and School Readiness: Effects of the Getting Ready Intervention on Preschool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ies[J].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1).
[15]OECD. Starting Strong: Early Childhood and Care[R].OECD,Paris,2001:120-124.
[18]冯晓霞,王冬梅.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J].学前教育(教师版),2000,(2).
[19]刘小蕊,庞丽娟,沙莉.尊重家长权利,促进家长参与——来自美国学前教育法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20]Hoover-Dempsey,K.V., Walker,J.M.T., Sandler,H.M., Whetsel,D., Green,C.L., Wilkens,A.S.,&Closson,K. Why do parents become involved? Research findings implications[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5,(2).
[21]Linda C.Halgunseth, Amy Peterson, Deborah R.Stark, Shannon Moodie. Family Engagement,Diverse Families,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s: An Integr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2009:8.
经费保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平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财政预算安排上,将教育投入放在首位,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教育经费始终坚持“三个增长”。“十一五”期间,预算内教育拨款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1.83%。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育督导室,组建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研究制定了几十个综合与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先后几次修订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办法,在教育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外环境优化、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落实扶助贫困学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教育环境持续优化。成立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和平区教育布局调整方案》,通过资源整合,在有限的区域空间中,彻底解决校舍小、老、散的问题。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学校,都按照天津市“校安工程”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必一流,一次达标。
近年来,在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和平区累计投入42亿元,新增教育设施12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一批示范校、历史名校、现代化达标学校,改扩建并提升中小学和幼儿园。仅2012年暑假,全区就有21所学校、27个校区进行了提升改造,16所学校的师生在新学期搬入新校舍。2012年10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家评估组充分肯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认为和平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实现高位均衡发展为重点,推进教育改革,改善教育品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和平区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尽合理,“五大道”地区幼儿园过于集中、办园规模较小,而部分街区因城区改造却没有公办幼儿园。和平区从“抓规划”入手,在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根据区域出生人口预测、适龄儿童居住分布、外来人口流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等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合理调整布局与加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并重的举措,不断盘活区域教育资源,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在进一步实现幼儿园合理布局的同时,扩大了办园规模,提升了幼儿园的硬件水平。
均等是重点——“公平不问来处”
“和平人”把“让每个孩子得到平等的入学机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近入学,公平升学,破解难题。为落实好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和平区各小学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抑制无序转学的学籍规定及具有和平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现了“六升七”100%推荐,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有力地抑制了“择校热”现象。初中阶段,采取“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基本原则,基本解决了“择校”问题。2010年,和平区制定了《高中指标推荐分配方案》,逐年扩大指标定向分配比例,从2010年的10%扩大至2012年的40%,改变了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评价方式。为确保各中小学班额符合市教委有关规定,和平区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依法治理,每学年第一学期,对各中小学班数、学生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区教育局中小学科、督导室进行随机监控与督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严格控制班额。
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公平享受优质教育。和平区高度重视辖区内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并将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区教育局与区流动办密切配合,积极为随迁子女提供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区政府保证足额资金投入,对随迁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在首批现代化学校达标时,进行了提升改造,学校硬件条件实现了一流,使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学校在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对随迁子女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们在接受公平教育的同时体验集体的温暖。
让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全纳教育。为确保户籍在和平区的3 至20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全覆盖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区教育局与区残联及各街道紧密配合,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服务,对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政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学生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系列化的特殊教育体系。和平区因此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区培育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奥林匹克先进单位。
关键在师资——“‘一般校’也有好老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
和平区按照各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发展潜力,划分为7个合作学区,采取“一带一”手拉手协作和“一带多”示范引领等多种形式,组建相对固定的“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并以学区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通过建立协作片教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促进各学校间的均衡发展,和平区下发了《关于区域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建立教师互派交流制度的实施意见》《教育系统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优秀教师互派交流管理制度》等文件,建立了教师、校长互派交流制度。其中,教师互派交流活动在和平区开展的“联校协作手拉手互动教研”基础上,以顶岗任教为主要形式,积极探索研修学习模式、学科共建模式、共同发展模式等,从而实现区域内优秀教师交流。此形式更加深入有效地促进了校际交流,进一步完善了“均衡发展合作学区”,使全区学校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队伍建设更加完善,个性特色更加鲜明,育人质量更加优化,区域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具体实施中,各学校选派师德好、业务精、有一定理论和指导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其他学校交流任教,任教期限为一年。互派教师承担本学科相应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深入学科组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育科研、学术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有条件的要培养1至2名青年教师。同时,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也交流到优质校、示范校任教,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流动有序、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教师交流机制。互派交流活动中还组建了专业发展指导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制定互派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方案,为互派教师提供业务学习材料;开展“蹲点会诊式”听评课活动,帮助教师提高理解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为教师提供承担区级教研活动的机会,为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或总结等提供指导;为同学科教师开展学习、教学、教研、科研等交流活动提供平台;对互派教师一年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互派交流工作设有专项资金,用于活动和奖励。
支教在行动——“热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