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处工作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1: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管理处工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管理处工作

篇1

企管处本年度的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完善、拟定焦化分公司及生产单位(公司、洗煤厂、公司、动分厂)的年度合同及考核办法。

二、完善、拟定焦化分公司各职能处室(总调度、企管处、办公室、安环处、动力处)的职责及考核办法。

三、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对各生产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经营的监督考核即按年度合同分解计划对各生产单位(兴茂公司、兴盛洗煤厂、兴益公司、热动分厂)的各项安全管理、环保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四、审核并监督生产单位的各项大修、技改项目、土建、防腐等外包工程的实施,保证以上项目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各项项目(或工程)进行现场验收。本年度共计验收大修项目71项(其中兴茂公司48项;兴盛洗煤厂23项);共计验收技改项目31项(其中兴茂公司2项;兴盛洗煤厂6项;兴益公司3项;热动分厂20项)。

五、企管处在任总、童总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完成各类试验实验,一方面对生产提出指导性建议,一方面对生产单位进行考核。本年度共计组织进行配煤试验26次,铁箱试验73次,单种煤试验13次。

六、积极主动的监督进厂原煤及精煤的情况,及时了解煤种的质量情况,把第一手的资料及时上报相关领导,以便及时正确的做出决策。

七、根据生产运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不合理理的考核指标,及时调整生产任务。

八、本年度企管处组织了两次对生产单位进行观摩并对生产现场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其中涉及到安全生产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消除隐患,对生产管理亮点进行了奖励。

九、为充分发挥员工才智,大力推行小改小革,企管处将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员工所提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根据贡献大小作出奖励,并对合理化建议进行了跟踪验证。

十、加强处室人员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组建一支素质髙、业务技能强的管理队伍。

十一、结合企管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制定相应措施,杜绝重复问题的出现。

十二、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加强日常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十三、积极推广“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工作。本年度企管处联合人力资源一处对各生产单位“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工作进行了多次现场抽查考核,并参与组织了“双述”评比活动。本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增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使员工能更透彻的了解本岗位的知识,消除了人为操作事故的发生。

十四、制定了外聘专工的绩效考核办法,并组织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或述职),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了奖励或处罚。

十五、本年度由企管处牵头组织的工程(锅炉防腐工程、防水堵漏工程、保温工程、小型土建工程)都已全部完工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现场验收。

十六、对各生产单位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总考核,组织相关单位对生产现场设备进行年终验收。

十七、完成上级及领导安排的临时任务。企管处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

一、人员紧缺,工作任务不能及时落实到位。二、专业知识有待提高,须积极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三、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严、细、实,对完成的工作落实不到位。

企管处工作计划

企管处将紧紧围绕公司“稳中求进,实干创新,持续提升”的发展目标定位和要求,在公司主管领导的带领下,按照年度总目标明确责任,发挥部门管理职能的工作思路,>:请记住我站域名/

一、加强学习,提升团队整体素质。通过不断组织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完善部门与个人工作标准,细化各项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目的,采取工作交插兼顾、ab角替岗等措施和办法,提高每一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二、细化量化,做好目标制订分解落实考核。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制订焦化分公司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并根据各单位职责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同时,根据考核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责任目标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尽可能实现量化考核,为工作业绩评比、工资发放提供真实的依据,实现各单位员工及领导工资收入与目标完成情况挂钩浮动。

在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时,对其经济运行情况着重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各单位完成责任目标,以此来保证公司目标的完成。

三、完善制度,有章可循执行必严规范管理。 在工作的基础上,转变管理理念,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各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满足公司发展管理需要,解决制度不连贯、相互矛盾的问题。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认真研究分析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严格细致,加强工作效率质量考核。

在考核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和规范考核流程,将考核工作日常化、制度化,通过考核达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促进目标完成,规范公司基础管理的目的。

五、加强监督,控制生产成本。

1、在降低物料成本上下功夫。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项目越来越多,人员流动越来越大,各种物料的需求量和消耗量急剧增加,因此,加强物料成本的控制和节约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抓好物料的采购,要坚决执行公司采购配送统一的规定,通过形成物料的采购规模来降低成本;要加强对物料的管理,完善物料的申购、进出登记、统计、验收手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清点,确保账物相对要严格各种物料领取的报批和发放手续;要教育和督促员工自觉养成节约用料的良好习惯,防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粗放式管理。

2、在降低原材料成本上下功夫。

随着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下年度重点要加大开源力度,特别是基建、工程、维护、技改等方面,要重视提高设施设备的节能效果,选用节能型照明器材;要科学配备、使用和操作设施设备。改变现在的以救火式的维修,转为保养为主,维修为辅。

3、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上下功夫。

根据目前行业的现状,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需要高度重

视。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科学的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岗位、人员编制,不设闲岗,不配闲人;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力,按照生产经营需要招聘所需员工,注重使用好“季节工”;在岗人员应工作满负荷;要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使工资体系真正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力杠杆。

4、在降低行政管理费用上下功夫。

行政管理费用包括行接待、交通、差旅等方面费用,如何把这些费用控制好,对降低公司经营成本至关重要。要严格控制接待费用,根据公司制定的各种制度,严格执行,接待应严格根据经营和业务需要,既要热情,又要防止铺张浪费;要严格控制办公费用,尽量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办工用具的领取和使用要实行登记统计制度,打印、复印各种文件材料要注意纸张的节约,提高纸张的重复使用率;要严格控制交通费用,公车私用等问题。

篇2

基础管理包括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制度、流程、数据、标准、信息、记录等方面的管理。基础管理工作可以将企业所秉承的管理理念转化为管理行为,为企业的基本运转提供平台。在欧美国家,衡量一家企业管理水准的高低,不仅仅是它的高层设计和战略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基础管理。比如,德国企业在考察时,会认真地观察对方企业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每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是否全部到位,以此作为判断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现实中,由于基础管理不到位,盲目进行投资或扩张,最终导致企业管理链条断裂而满盘皆输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德隆、拓普、南方证券等。

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是很多公司需要面临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认识基础管理的重要性。

基础管理涉及的多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常见、最烦琐、最枯燥的工作,比如,日常事务、制度清理、档案管理、原始数据收集和统计、归纳总结等,技术含量不高,不容易出成绩。因此,在大多数人眼里,基础工作属于“鸡肋”,思想上并不重视,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要提升公司基础管理的水平,一方面,要从广大员工的思想入手,改变观念,提高对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另一方面,企业倡导加强基础管理,鼓励从事基础工作,奖惩分明。

第二,通过企业文化倡导 “基础至上”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公司层面,对“基础至上”理念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必要的文化培养和氛围营造,使之成为企业及广大员工共同认可和接受,进而真正转化成为企业和广大员工的自觉自愿行为。然后,再将“基础至上”的理念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发挥企业文化的感化作用和行为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员工(特别是新入司员工)能够真正地长期秉承和坚持下去,发挥长效作用。

第三,引入PDCA循环法进行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提高基础管理的质量。

PDCA循环法,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计划环节通常分为四个步骤,包括找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和制定对策;执行环节是按照已制定好的对策严格进行实施;检查环节是检查执行环节所取得的效果;处理环节是制定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并提出遗留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打算。然后,继续回到计划环节,循环往复,从而不断地改进生产质量。

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公司基础管理工作中去,贯穿全过程,不断提高基础管理的质量,使基础管理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第四,注重数据管理,建立以分析为导向的数据体系。

数据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对数据的关注度和敏感度,往往能够体现出企业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要加强数据管理工作。

在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中,数据管理并不等于单纯的数据收集、统计,而是把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发现问题,制定相应政策。一方面,通过对数据对照分析来发现异常数据,及时调整,确保公司业务经营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关联性分析查找影响管理的核心数据,寻找数据规律,建立数据模型,充分发挥数据的预测和控制功能,从而使公司基础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制度评估。

制度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执行基础,是企业运转的保障和支撑。制度管理是基础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度管理时,不能“为了制度而制度,为了制订而制订”,要从企业需求方面考虑,例如管理需求、操作需求,弄清“需要多少制度”、“需要什么样的制度”等问题,有的放矢,再进行制度的设计和建设,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制度需求的不断变化,应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及时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满足实际的制度需求。

第六,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工作流程体系。

流程是企业管理应当遵循的标准程式。企业的任何管理行为都离不开流程。传统的管理流程强调的是“以岗位为导向的工作流程”,即先明确有哪些部门和岗位以及各部门和岗位有哪些职能,再按照操作习惯设置、描绘出流程的顺序,连接成图,即所谓的岗位流程图。岗位流程从表面上看的确比较规范,但存在流程过长、环节过多的弊病,容易导致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低下。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讲,只有经过科学的设计、有效的审核、高效便捷的流程才是科学的流程。

因此,从公司发展的长远来看,引入“效率”评价标准,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工作流程,确保流程高效、便捷,以提高公司基础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七,持续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培养企业从领导到员工各个层次对基础工作的自觉性。

基础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相比较之下,国外很多企业会把夯实基础工作视为一种企业的常态化工作,注重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基础管理体系,通过最基本的规则、程序、标准、机制和框架等。随时警惕公司最基本的那些规则、程序、标准和机制是否出现障碍,绝不等“出现问题之后再去解决”。

加强员工基础工作的自觉性重在培养,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另外,从新员工入司时就抓起,在工作习惯的形成阶段,加强引导和学习,培养自觉性。

篇3

总书记曾经说过:“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就其自然属性来说,意味着衰老与脆弱,但就其社会属性来讲,却意味着经验与智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过上健康温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是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它始终关系着党和国家的人心向背,是党和政府、企业关怀的具体体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是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的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社会和谐,要求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和谐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对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企业,涉及到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如企业内部上下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外,这些都是构建企业和谐的根本。离退休职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意味着经验与智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保证他们同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政治上关心,使之老有所为。生活上照顾,使之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开展多种活动,使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是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一、企业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所面临的现状

我们的国有企业,因建厂时期较长,产生了一支数量庞大的离退休职工队伍。这支队伍的工作,在企业全盘工作中,虽然不是中心,但却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大局工作。同时企业里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又需要及时处理,因此,离退休职工队伍的和谐与稳定又成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中,有大部分的子女及亲属在同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衣食住行,生老病养等需要管理和服务的问题,会格外引起离退休职工子女及亲属的关注。因此,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管理工作,影响到企业在岗职工的队伍。具体来讲,比如生活自理困难问题。部分离退休职工年龄较大,身体不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便,外出困难,甚至难以上下楼梯等,无法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是部分老人连卫生或饮食作息等基本自我照顾也感到困难。即使一些身体情况较好的老人,应付居家的一些事务也不易。比如高并发症带来治疗的难度问题。老年人患病常伴随着并发症,加上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以及生理反应性减弱,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衰老、多种疾病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加大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的难度以及用药的矛盾。还有较为普遍的空巢老人问题。老人家庭“空巢化”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

二、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对策

1.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退管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服务整体水平。要更加重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老年人,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铺平道路,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每年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几次活动,离退休职工有困难尽力帮助解决,上级布置的任务努力完成就行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要根据老年人新的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并结合实际有所创新。

2.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经验证明,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按制度操作、按制度办事是减少工作随意性,确保工作任务有条不紊按时完成的有效措施。要根据实际,按照上级要求规定,应建立一些制度。如会议制度、年度计划制度、学习通报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建立联系制度等。

3.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离退休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离退休管理工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政策性。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优劣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而离退休工作人员是退休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打铁需要自身硬。离退休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离退休工作的成效。因此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离退休管理队伍。(1)要加强离退休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对离退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起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2)要完善离退休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离退休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把培训作为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抓紧抓好。(3)要关心离退休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升迁、奖励、奖金分配及其它各项福利待遇上,应与其它职工一视同仁,充分调动离退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开展各项文体卫生等活动。我们潞安集团每年都举办老年运动会,已经举办了18届,形成传统。2011年的第18届老年运动会共开五天时间,设门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7个项目,共有来自基层矿7个代表队600余名运动员参加。漳村矿致力于关心、关爱离退休职工,构建和谐矿区,先后修建了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老年活动中心,开放了残疾人活动室,建立了残疾人通道,安设了残疾人专用便池等。每年重阳节,还为离退休职工以及69岁以上在矿区居住的家属发放每人300元、150元不等的节日慰问金。坚持“三关心”、“三必到”、“零距离”走访,设立服务监督台等,尽可能地为离退休职工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2011年4月份,该矿组织离退休职工、家属开展了首届“总是春”书法展,收到书法作品百余幅,同时,成立了“总是春”老年艺术团。5月份,为全矿900余名离退休职工进行了免费体检,并特邀市二院、和平医院的医学专家坐诊,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常见病重点检查。

5.构建网络管理。面对众多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在企业里仅靠离退部门人员的力量很难应付日常工作,更别说深入基层和不断创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实现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组建工作网络,把离退休老同志组织起来,形成以离退管理部门为主、离退休人员自主管理网络为辅的管理工作机制。可依托已有的离退休基层党支部、党小组体系或新建这类组织,按生活片区、按楼栋为单元,划分行政大组、小组。每个行政大组和基层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所属行政小组、党小组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联系所属离退人员,主动开展走访看望、文体康乐等活动,起到承上启下、沟通信息、贯彻执行的作用。

6.做好日常的接待工作,尽可能建立起定期接待制度。接待工作是离退休部门的日常和重点工作,我们在新时期做离退休工作应在细节上下功夫,强调本职岗位体现服务,在排忧解难上落实服务,在提高效率上强化服务,在努力创新提高服务上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强化满意接待等。

离退休职工作为党和国家及企业的宝贵财富,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也应是改革成果分享者,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着重要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工作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分割的内容。通过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大量事实和经验证明,广泛开展适合老同志参加的各种活动,使广大离退休职工感受到单位的关心和温暖,可以保持离退休职工情绪的稳定和思想活跃,得到他们对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达到构建和谐单位的目的。因此,离退休管理工作做好了,既能更好地安抚离退休职工,又能间接地做好在职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为潞安集团“夯实一个基础,走好四条路径,全面建成绿色新型能化集团”做出积极贡献。

篇4

一、前言

一直以来,企业管理中都将管理基础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因为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提供资料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手段、共同准则以及前提条件下必不可少的工作。事实上,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表明科学的管理基础工作,不但体现出企业管理水平高低还展示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这种形势下,探究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具备现实意义。

二、管理基础工作的特征

管理基础工作就是每个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最前沿的管理,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要探讨其工作的重要性就要弄清楚特征,进而分析重要性才具有代表性。总体而言,管理基础工作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科学性

管理基础工作能够具体体现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客观规律,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做好了管理基础工作才能够体现出企业管理的高效性。

2.群众性

管理基础工作是一个企业管理中最底层、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其工作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工作量也比较大,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生产、销售、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且还必须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够今天打鱼明天晒网,因此管理基础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工作。

3.先行性

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是为专业管理上提供需要的资料、手段以及准则,也是企业搞好管理的先行性工作,其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中最底层、最前沿的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资料,这样的资料才能够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总体来看,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收集真实的资料、信息以及数据

企业管理中必须需要大量的事实数据作为依据,才具有说服性。比如,在管理中要讲某个员工经常迟到早退,不可能是某人心血来潮想说别人就能够相信,必须需要真的记录体现出来。而管理基础工作就是为企业管理做计划、指挥、决策、控制以及协调等职能提供数据、资料以及信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如上面那个例子,通过管理基础工作收集到某人的准确记录,这种说法才具有说服力。一旦没有管理基础工作中所提供真实的资料,那么企业管理在实施其职能就缺乏有效性,而是盲目的进行。

2.确保了企业正常的生产

一直以来,企业中的管理基础工作都战斗在第一线,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通过管理基础工作生产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事实上,现在的现代企业生产中分工比较细致,几乎都是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各道工序间互相协调配合,将人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最大效益的生产。比如,如果没管理基础工作人员,第三道工序操作人员对前面所做的不理解,私自跑去问,加入仅仅一两人还好一点,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多了就导致整个生产车间一片混乱。为了确保企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就必须要有一套组织手段,通过管理基础工作人员来执行绩效考核,以及各种标准、定额等,将生产中各种工作有序组织起来,正常有序的生产与经营。

3.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

在实际生产中,一线许多工人都来自五湖四海且文化层次也不相同。企业要想在一定水准上继续提高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改善企业环境条件,给员工一个安定舒适的工作环境。比如企业进行施工培训计划,就能够有效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很多企业里都颁发了规章制度,都是安排时间由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人员组织实施,让员工明确在企业中哪些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够做的。同时还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生产标准,用法规形式定下来,由管理基础工作人员监督实施,对于改善企业环境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4.为薪资分配提供依据

现代许多企业都不再搞大锅饭模式了,而是采用按劳分配方式,做得多得的多,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但就必须要做出详细的考核、计算的依据。这些依据就需要管理基础工作中的记录,并且还要及时进行核对。比如某家公司的管理基础人员就是每天下班的时候,核对自己所管辖员工工作时间及效率,有什么问题及时进行查询。事实上,无论是浮动工资还是承包工资,都必须需要基础工作才行,因为除了标准、定额之外,还必须要具有原始的记录,为最后核算提供考核与计算的原始依据。

5.确保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除了做好不可抗因素与政策性因素的防范措施之外,还必须要切实做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发挥各个方面的最大作用,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完善,直接体现出企业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管理,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最佳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与完善企业管理,构建出科学管理基础工作,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凭借经验办事的现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就好比一棵大树,而管理基础工作好比树根,只有彻底做好根部营养才能供给枝繁叶茂。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中一定要加强与重视管理基础工作,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留下优秀人才,才能发挥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5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是通过货币或是价值形态对整个企业的资金运动开展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环节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其目标在于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根据相应的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管理工作的方向。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制定目标是财务管理工作成功开展的前提,有了明确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工作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而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在理论界观点不甚统一,但总结起来,有三个主要方面是普遍被提及的:

第一,通过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明确企业所要面对的市场发展趋势,由于每一个企业都要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企业的长短期目标和决策都是要通过市场的运作来实现和检验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制定适合企业未来成长的管理模式与计划;第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并结合市场中的有效信息,用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各种方法,对于企业的日常各类收支项目进行精确测算,并编制相应的预算计划,将整个管理流程系统化、科学化,并保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全相符,有助于企业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监督与约束;第三,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核心部分的财务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财务管理工作无论发展到何时,其工作基础都是不会变化的,企业的财务数据是对企业已发生经济业务最翔实的反映,也是对未来企业发展最为直接的预测证据,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完善财务会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而财务管理工作者对于数据的整理,还不仅仅局限于保证资料的翔实、有序,还应当加强对于已有数据的分析与管理,通过以往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才是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当然这三个方面只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因而应当审时度势,由企业的财务人员选择对于企业自身最有利的工作流程与关键控制点,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

2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2.1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相对淡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于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不透彻,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用,长期忽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受这样的观念影响,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明确设立比较完善且切合实际的部门与规章制度,譬如财务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奖励与处罚制度、财务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制度等,与此同时即使很多企业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执行阶段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使得各种制度规章形同虚设。

2.2企业的财务控制工作相对薄弱

2008年金融危机给企业的警示在于现金流的重要作用,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当时刻关注现金流的安全,保证企业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有充足的现金流作为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企业没有关注现金流的良性循环,体现在一方面现金管理的不甚科学,资金闲置严重,留存过多造成现金闲置,影响资金的收益,而有些企业则缺少必要的资金使用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对经营急需的资金敞口,甚至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的回收比较困难。

2.3缺少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仅仅关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忽视了辅助部门,如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对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工作不够重视,直接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很多重要职能不能得到发挥。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与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也有很大关系,现在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众多,但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责任意识、风险和法律意识等方面都有待整体提高,而企业也应当为在职的会计人员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帮助企业从业人员尽快提高自身素质。

3新时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企业尽快构建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正如上文提到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方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在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各层次、各部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的前提下,必须强化财务管理使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建立相对完善和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定一套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程序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并通过一系列措施,规范企业从业人员的财务行为,做到依法、合法、守法理财,认真履行企业制度所规定的财务管理职能,使企业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高效、严谨,借此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2注重强化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篇6

据日本的有关资料统计,员工文化及专业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员工提出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0%。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对员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就能得到50美元的经济收益。在我国,据苏州市一项调查,经过培训的员工同未经培训的员工相比,完成产量高出10.8%,产品合格率高出6%,工具损耗率低40%,创造净产值高90%。这些足可以说明,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对企业的回报率是很高的。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培训系统?通过笔者对所在企业的培训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及参考一些其它企业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既是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笔者所在的企业,每年都会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企业技术工艺发展、市场供给、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年度培训目标,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相关人员开展系列培训,确保企业用人需求,也为弥补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

2.建立培训评估系统,选择适宜培训方式

建立培训评估系统是培训管理工作必备的程序,是完善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培训过程和方法上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和更改,使下次培训做得更好。然而,由于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的差别显而易见,培训项目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却很难通过一个公式进行计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培训时机是否合适、培训目的是否准确、培训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培训方法是否有效等环节,对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

企业培训的方式有多种选择,除了采用脱产学位培训外,在职培训、讲座、案例教学等方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笔者所在的企业,除了一些专业的外训,每年也会开展多种多样的基于员工角色的培训,象班组长培训、计算机、GMP、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界定员工的工作角色,以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胜任角色。

3.完善受训人员选拔机制,营造培训转化环境

选择合适的受训人员也是保证培训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组织选派员工参加培训项目,尤其是参加时间长、费用大的高层次培训项目,应除考核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外,还应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考察。

同时,培训项目的成功,还取决于受训人员是否可以持续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即培训的转化程度。影响培训转化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内容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需求评估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培训需求等。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企业应该为受训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其知识技能的工作环境,包括有竞争性的薪资待遇;如果不能提供,就不应该支持其参加相应的学位课程培训项目。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是电力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技术水平的有力体现,更是电力企业长足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希望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的管理更规范化。

一、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状

较之国外,电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加强与完善自身建设,使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我们还得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存在认识偏差

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人员对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不足,把会计基础工作定义为简单的企业的收支活动,对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有会计就行,管不管理无所谓。由于管理上的缺失导致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随意性,不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执行,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企业管理者没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一定要规范化、程序化导致了企业会计工作中难免存在漏洞,影响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更有甚者还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波及到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职能。

(二)缺乏管理体制

目前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管理工作是有由会计人员边做边摸索,在不断的会计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去完成,带有财会人员个人的主观意识,没有章法可依,没能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财会的工作是在无指引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健全的相关制度保证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监管的力度不大

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在对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上缺少监管的力度,监管过于形式化,有的管理者只是口头询问一下财会人员会计基础工作情况,并不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认真地进行监管。少了监管的力度,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进行带有随意性。

(四)会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下会计基础工作大多都是在电脑上操作的,包括审计、核算......都得依靠电脑来完成。而电力企业中有一部分稍上岁数的财会人员对电脑不大熟悉,进而影响了财会工作的进行。而年龄较小的财会人员又没有手工记账的经验,他们更习惯于什么都依靠电脑来完成。当大量的财务工作摆在面前时他们难免手足无措。新职员与老职员身上存在的不足都是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的。

二、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寻求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求实现电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促进企业发展。

(一)重视电力企业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

电力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电力企业财会工作管理,把企业财会工作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来。把财会工作管理具体划分到个人的管理范围中去,做到权责明晰。可以在企业中找出一位具有多年财会经验的人对企业财会工作进行管理,管理好财会人员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让企业财会工作管理者对日常的财会工作进行把关,能避免企业财会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财产安全,更有利于企业持续地发展。

(二)制定相关的体制

想要实现电力财会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就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健全的体制才能保证顺利实施的。比如建立严格的才会审核程序、报表的编制和审核都严格按照程序来。另外还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特点,把《会计基本工作规范》的内容与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用以保障财会基础工作顺利有效的完成。

(三)加强监管

可以把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企业年度考核中去,通过考核标准让人们明确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方向,在具体的操作中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到位。并且还能通过考核提高企业财会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可依把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划分到具体人员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有效管理,做到权责明晰,这样人们能够更好地负责好自己本职内的工作,有利于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顺利、有效实施。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当下是信息化的时代,财会基础管理工作大多依靠电脑系统进行,就要求财会人员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相关的电脑知识,在对企业财会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时,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让信息化实现管理的规范与高效化。所以要想规范化电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就要学习好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让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渗透到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中来。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为企业财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提升财会人员素质的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进而让管理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管理。另外企业中新的财会基础工作管理者要继承财会管理的传统的优势,有继承的又有新发展的财会基础工作管理才是适应企业财会工作发展的管理。总而言之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在企业中要被重视起来,制定相关的制度对企业电力基础规范化工作进行管理,辅之以有力的监管,并且要提高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财会基础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实施。让企业财会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是有利于企业长足、稳定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唐冬梅.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下旬刊),2011(07).

篇8

现阶段,出纳工作涉及到了银行往来账款结算、现金收付以及票据等多项业务。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企业运行进程加快,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期间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出纳工作则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为了给企业提供良好服务,这就对于该项工作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出纳工作的职能,提出了在企业经营管理期间出纳工作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期间出纳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完善措施。

一、出纳工作的职能体现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期间,出纳工作是一项关键阶段,属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岗位,从实际情况看出,该项工作表面上比较简单,但是实质上繁琐性和复杂性高,出纳人员每天需要详细记录资金以及票据情况,掌握财务信息数据,为后期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将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一般情况下,出纳工作的职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其实主要是指企业的银行存款支出收入情况,比如根据企业单位的付款凭证及时的进行银行存款划转,确保资金出入账金额的准确性。其二,对票据的管理。出纳人员对空白支票、收据以及电子承兑汇票进行管理。例如登记每日收到的电子承兑汇票及其票面信息,并且根据承兑银行判断是否存在承兑风险,确保登记电子汇票台账和实际情况一致,以免遗漏。其三,出纳工作务必和会计工作相互结合,使企业资金银行存款数额与企业账套记录数据一致,为企业核算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出纳工作中的企业资金收支和财务票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所在,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就明确要求出纳人员严格遵循财务规章制度要求,获取准确信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强化竞争实力。

二、在企业经营管理期间实施出纳工作的重要作用

出纳岗位在企业经营财务管理方面的地位明显,十分重要,对于出纳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特别高的,除了熟练掌握各项会计知识点之外,还必须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应用本岗位掌握的经营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帮助。出纳工作中的合理性安排、资金调度和安全性都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效率。其中,出纳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期间的重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具备提供企业经营决策参考依据的作用

精准且完善的财务数据可以将企业经营活动盈亏准确表现出来,在企业经营财务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纳人员最先接触各项票据以及银行存款,要求出纳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以及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只有保持原始票据数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有利于企业经营活动决策工作良好开展。同时清晰的财务报表还可以对企业决策是否正确以及合理加以检验。由此来看,出纳工作除了影响着企业重大决策之外,还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使企业稳定运行。

(二)有利于提升会计核算效率以及质量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将出纳每日和每月的资金流转记录当成一项基础,属于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阶段,出纳人员负责企业各部门现金收支以及银行存取业务,管理空白支票、电子承兑汇票以及收据,并对企业的法人章进行管理。这些环节都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准确程度决定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由此来看,出纳是会计工作的主要阵地,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与质量。

(三)具备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效果

对于出纳工作来讲,从初期的审核发票到记录银行资金账目等全部处于会计工作范围,是收集会计信息的根本,也是会计信息的主要采集者。对于出纳人员本身来讲,必须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清楚的掌握各项法律法规要点,检验经手票据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及票据金额的准确性,不管是哪一项环节,都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性要求审查票据,在发现问题以后及时退回,并可以要求对方按照标准重新提交相符的票据。出纳人员清楚的掌握企业经济活动合规性以及合法性,为企业经济行为提供规范性的法律保障,在全面监督企业经营各项阶段的基础上提升资金利用率,确保资金安全性,以免企业发生经济受损现象。

(四)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中产生了极高的作用

出纳工作本身有着专业性、政策性强以及准确性的特征,只有提升出纳工作效率和质量,才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从事出纳工作的人员需要加深财务知识点和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采取职业培训的方式熟练操作办公软件,提升出纳工作效率。并且保持工作的时效性,定期与银行对账,与财务工作各个阶段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性。尤其是当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将提高财务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放在第一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稳定运行。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期间出纳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完善措施

出纳岗位属于企业财务管理期间的重要阶段,产生的作用极高,基于企业运行进程的加快,出纳人员需要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结合出纳岗位的特殊性延伸工作思路和途径,提升业务水平,以此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中,有关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期间出纳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完善措施如下所示。

(一)掌握出纳要点,制定健全的出纳工作监督体系

首先,出纳人员需要准确核对银行存款实际收支现象,在发生业务收入没有及时上缴银行现象以后,做好记录和保存工作。对于现金支出来讲,出纳人员规范性开展会计和现金管理操作作业,现金提款前期阶段中,加强会计凭证的审核力度,使现金支付和标准的法律法规要求相符合。其次,为了避免产生随意挪用企业资金现象,还需要做好银行对账操作,检验各项存款的时间以及数额,动态性实施出纳工作的绩效考核以及激励作业,全面监督企业出纳人员工作情况,检验出纳人员和标准出纳要求不相符的行为,将出纳人员不良行为彻底扭转。最后,分析产生误差的具体原因,制定出完善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实施绩效考核和激励工作,为后期决策作业开展提供良好的依据。

(二)落实企业内部出纳工作制度,增强出纳工作风险预防理念

企业领导需要摒弃以往传统理念,引进合理的企业管理方式,这是因为传统理念和传统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对企业提出的高要求,正确了解到出纳工作的开展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中的重要性,加强出纳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有关的宣传工作,企业财务部门定期开展管理会议,管理层和出纳人员都必须树立较强的危险以及风险管理理念。其次,落实企业内部出纳工作规章体系,企业严格遵循财政部门的要求实施各项作业,重点从企业经营情况、生产经营活动、行业性质以及其他多项因素等造成的影响性入手,依照统一的会计报表名称以及基本会计准则成立专业性的业务部门,设置相关岗位,出纳从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制定资金支付审批管理规定和出纳岗位职责。企业出纳工作执行重要岗位中采取定期换岗制以及多重领导复合审批制度。

(三)建设出纳工作基础设施,成立专业性强且经验丰富的财务团队

其一,企业应当对出纳从业人员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大力提升出纳人员自身技能和素质,从一方面来讲,企业应用高薪聘请专业性人员的方式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使其有效的参与到企业出纳工作中。另外一方面,企业做好出纳人员财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具体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加深出纳人员专业道德素养教育力度,提升出纳人员的思想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理念,以免产生不良的会计舞弊行为。其二,将充足资金落实于出纳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中涉及到了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采取的机械设备和出纳工作中的系统软件,提升出纳人员熟练操作该项软件的技能,发挥出良好的工作效果。

四、结束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在企业经营管理期间,出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出纳工作主要是负责企业资金收支以及财务票据监督管理,这是企业高效率经营的一项基础,属于企业管理期间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对此,就需要全面掌握出纳工作要点,制定出完善的策略,比如制定健全的企业内部出纳工作规章体系、增强出纳工作风险预防理念、加强出纳工作监督管理力度,将出纳工作在企业管理期间的作用体现出来,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晓秋.浅谈出纳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纳税,2021,15(12):171-172.

篇9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泰勒曾针对工人与雇主之间的管理关系进行过详尽的论述,泰勒的研究证明,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利用关系,是导致工人降低付出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管理效率的提高,而管理效率的提高又由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起决定作用,即制度因素和人文因素。制度因素是一种理性的价值规范,是建立在最直接的价值追求之上的理性工具,是为规范人的行为而设置的目的性契约,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成一致才能够最终发挥最大效率,这主要表现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职能和控制职能方面。而人文因素相对而言则更注重人的作用,突出表现在管理过程中有“人情味”,这主要通过在管理过程中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发挥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管和理是互相辩证统一的,管是将任务和目标落实到实践中的过程,理是对实践过程进行优化和提高效率的过程。管与理二者互相支撑,互相统一。管是指向性的落实和安排,理是目的性的疏导和改造,因此,管理工作既要形成指向性的策略目标,又要有目的性的实践操作过程,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敢于对管的指向性进行修正和简化,用理的实践经验强化管的目标,用管的理论突出理的效果。就拿我们煤矿的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例来说吧,大家都知道,煤矿的工作环境差,员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很多领导干部是在基层的打拼中靠真本事干出来的,所以在煤矿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领导干部只会“管人”,不会“管理人”的局面。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当部属或员工犯有过失时,煤矿干部往往暴跳如雷,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不能针对事情讲清道理,事后更不会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有时候管与不管随着管理者的心情变化,管理者想管的时候,狠抓现场并且态度严厉,而当其不想管理的时候,则针对一些问题不闻不问,亦或只是现场问问,事后变没了音讯。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干部为了逃避责任,在接受任务时拈轻怕重,而对于一些连基层小班工人当场就能完成的任务,区队干部在接受领导安排时,往往要跟上级领导讲条件,找理由,甚至借口拒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明,只“管”不“理”,不对任务进行跟踪梳理,对广大干部造成了不良后果。

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有很多员工常常错误地将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作为企业的主要管理因素,而对于人员的主观因素,却常常被忽略,事实上,管理是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手段的结合过程,只有企业工作人员对管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实践和落实,理才会能更有效的促进管的目的更好地实现。管和理就是一柄双刃剑的两个剑刃,在管的过程中,理的不通畅会导致管的效率降低,而在理的过程中,不及时为达到管的目的扫清障碍,则理将会诱发管的危机。在煤矿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强化管的严肃性,要管到位,抓具体,另一方面又要发挥理的人性化,要调动人员对管的指向性的认可和理解,为管提供人力支撑。因此,才会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在煤矿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通常只注重对现场作业人员的监管和约束,而在平时对员工的指导和思想关注一定程度上缺乏具体的长效指导和培养,通常只是在对制度因素的利用和落实,缺少在员工主观意识中抓深层次的落实和激发员工的主动意识。要在管理中利用好人文因素,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只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对员工进行一番严厉处罚或者教育,而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关注,往往会刺激员工滋生逆反心理。有经验的煤矿管理者都知道,当遇到违章的工人,如果严厉批评一顿而置之不“理”,就会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埋下隐患,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被动。与此相反,如果对这样的工人进行双向管理,做到有“管”有“理”,即抓好典型的批评教育又做到事后的跟踪反省,做好善后工作,及时消除工人叛逆情绪,清除管理隐患,这样的管理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管”其实不单纯是领导监督,见“违”就罚、严防死守的“围堵”行为。在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中,要突出人的重要作用,对于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围绕人的作用发挥为主导,要发挥管理制度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预防作用,而不是实践中对违章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督促的手段。煤矿企业中的管理工作更像一张安全网,对于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作业人员来说,应该能够做到在事故隐患发生之前将危险源与员工隔离开来,而不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现场去对安全隐患进行围追堵截。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要善于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员工的主动意识,自觉服从管理。

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发挥心理干预和文化影响的作用。在管理中对于员工的心理干预,主要是在管理方法中理清关系,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和交流,在心理机制上影响员工对于管理工作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在煤矿管理工作中还要善于运用人文因素对员工的感染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创新工作方式,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通过内部文化使员工自觉增加对企业的感情和认知能力,从而是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员工的重视,使企业在管理中做到尊重员工,使员工愿意接受管理,甚至主动发挥潜能,继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和效果。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22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根本源头,通过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工作的有序推进,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影响,统计工作面临着严重削弱局面。做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可提高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顺应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从而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1 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1)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也就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指导企业经济业务活动高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基础工作主要是服务企业核算及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能为企业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有利于使基础统计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根据企业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设计和制定出符合企业管理发展的实施细则,提升企业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统计基础工作的完整和准确。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统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对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基础统计工作涉及到财务、施工、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系统可靠的数据管理资料,这不仅是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2 当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2.1 企业统计观念淡薄

很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让企业统计观念淡薄。还是企业领导所作所为的重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人员设置不合理、业务建设的不合理,都极大的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还阻碍企业统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在具体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被动应付。

2.2 统计机构精简化带来的弊端

企业中很多人认为统计工作只是搞搞数字,对企业机构的设置不应太多,特别是在很多企业基础管理中,在企业管理的重组改制、减员增效下,由于精简了很多人员和岗位,导致统计基础工作岗位设置不科学,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统计基础工作人员缺乏,让企业内部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降低,尽管有部分人身在统计岗位上,却并没有为之设置相应的统计岗位,很难树立起统计基础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2.3 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化知识成为各行各样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层对统计基础工作并不十分重视,也不注重企业内部统计机构的建立,再加上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也没有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也为建立起长期发展机制,多是选择吸收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而是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使得高素质统计人才匮乏,信息技术应用也严重缺乏,表现出明显的应用不足。

2.4 统计工作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分析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统计基础工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比较偏重于统计报表,甚至认为统计报表上报了也就是统计工作目标就达到了,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工作不扎实,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明显不足。目前企业经验丰富的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很多新进的人员对统计基础工作不够熟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很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转变为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企业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和分析,o法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需条件。

3 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3.1 企业及统计人员要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主要对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当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为了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首先,企业要转变原有的管理体制,依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建立起监督和服务制度。其次,统计工作人员要认识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充分利用企业的统计信息资料和信息手段,多领域的进行专题研究。最后,做好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防止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出现不利情况,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3.2 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企业领导应重视统计基础工作,让统计工作人员认识到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企业上下重视统计基础工作,并结合企业发展,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执法人员,做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按照企业统计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起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度。定期的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考试和定期培训,并且在这样的管理下,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措施,做好统计人员的培养计划,给企业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3.3 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原始依据。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原始记录的管理要科学,做到完整配套、格式规范、统一编号、分级管理。原始记录的设置与建立与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相适应的记录原则。主要包括确定记录对象、记录表式、记录人员等。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制定流转程序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完成传递,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要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在原始记录中时间、计量单位、各项数值、文字说明及记录人签名都要做好准确、真实记录,确保原始记录与实物、账卡准确无误。

3.4 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台账是根据各种报表的需要,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记录资料、定期整理成册,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很多企业统计都是手工台账,存在着很多弊端。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统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台账,避免手工台账的缺陷。首先,工业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微机设备和网络传输设备,以规范、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现代化。其次,做好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确保数据质量安全。最后,统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遵循一致性、真实性以及可比性的原则,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控、预测,提高统计人员的经济分析,保证统计基础工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针对目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制度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提高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仅仅依靠统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可通过采用统计人员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以及企业及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只有以扎实的基础工作做保障,才能真正巩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1-13.

[2]杜欢政.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两个途径[J].统计研究,1992,(06):77.

[3]程诚.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221.

篇11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绿化。对于绿化施工单位,为了使绿化项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务必要使得投资和效益相吻合。我国一部分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投资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投资制度不合理,监督和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等相关问题,致使成本支出超出实际的需要,但是效益没有提高上去,这样的一个极其失衡的运作局面。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实施跟踪监管和考核。这样才能对成本做好合理的安排,成本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一 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原因

1.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中,大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经济分析,在工程上经常是边干边做,甚至一味的去干不做经济分析。通常在项目部只重视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下,现场成本控制被忽视掉,大部分企业不考核成本控制的完成情况,把项目开支和成本混为一谈,结果造成项目本身缺乏成本责任和压力。

2.成本控制主体不明确

现在的很多企业对项目程控制的措施重视而对结果过于敷衍,普通存在以下情况:按照先前和以往的经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不考虑工程现场的情况和施工条件、不能根据现场情况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目标。同时很多企业对负责工程的计划成本和预算成本的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起不到或者不知道所负责的内容,对施工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达不到有效控制成本目的。

3. 企业未能建立起内部定额

由于长期不注重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数据的收集,对于铺1m2花岗岩,铺1m2草坪,浇1m2混凝土,种植一棵树,叠一吨假山等,到底需要消耗多少人工,需要多少材料、几个台班等,一直依赖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定额,导致无法确定准确地实际施工成本。

1.4 责任成本测算滞后

由于投标报价仍是依据国家预算定额,还未能通过成本预测直接计算投标价格,因此对完成项目研究需要多少钱,在议标时到底能做多大幅度的让步,很难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按照实际所需的人、材、机费来分析测算成本,而只能采用套定额、请分包(供应)商报价的方式。

1.5 经济与技术严重脱节

由于投标报价采用清单报价,投标时往往不读图纸,不将施工组织方案掺和进来,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实施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估,从而使成本管理失去了技术优势的支持。

二、园林施工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

1.1转变组织构架。由过去的公司、分公司、工程处、工程队的兵营式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公司管理层次、项目操作层次、岗位责任层次的管理模式。

1.2分清职责范围。公司的管理层主要负责确定责任成本,并负责监督、服务、核算及兑现项目成本。项目层的职责是依照下达的责任成本来核算和控制各项施工成本。岗位层则负责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并明确接受管理层和项目部的监督与管理。

1.3控制两个极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及操作方法,并有效防止“以包代管”和“越俎代庖”现象的发生。以包代管:公司管理层肆意放任项目成本的管理,只强调结果而不重视过程;越俎代庖:公司管理层过多干预项目成本管理,导致了责任不清和互相推诿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编制合理的目标责任成本

项目投标报价的确定首先要通过市场询价、估价、报价这三个阶段来进行直接成本的预测,然后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来确定预测成本之外的公司期望利润、管理费和不可预测的费用,所有这些成本和费用加在一起便组成了投标报价。

3成本控制要贯穿于园林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

3.1人工费的控制。以劳动定额为基础来确定责任单价,以完成合格工程的数量来确定人工费用,并减少重复劳动,改变以往的仅仅流于形式的工程数量测定不准、验工计价把关不严、乱签费用的承包方式和以出勤天数为基础的结算计价方法。

3.2材料费的控制。建立材料单价逐级审核制度,公司各个层次的责任人要依据其采购权限来分别承担责任,项目部消耗的各种材料要进行限量领用。

3.3机械费控制。材料费控制的关键在于比较采取租赁和自购方式进行机械使用的价格,同时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从而提高机械使用率。

3.4费用管理。严格控制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数量,加强投资和使用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办公、差旅、通讯、招待费的指标控制,采取各种节约措施来合理控制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气等各项费用。

4.在材料的源头要做到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原材料的支出始终是建设总成本的一大部分,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占到百分之60到百分之70,因此认清楚原材料在园林工程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地位是减少总成本的重要一环。由于园林工程的材料种类品种繁多、规格不一样、型号复杂多样,尤其是植物之类的有生命的植物体,会大大增加项目材料选择的难度,为了节约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挑选原材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施工前要认真的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找到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查,编制需要的材料表,搞清楚材料的名称、数量和规格,同时在之前的工作中要做好准备,避免到时候的手忙脚乱造成的工作脱节,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增加总体的费用。第二、材料员要时刻把握市场动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质优价廉的工程质量,把好工程的质量关和价格关。第三、对材料的出入库制度要严格执行。材料库现场最好设置专门的库管人员,避免有些人中饱私囊,钻企业的空子,工程材料进场后要集中管理,根据需要适当发放,工程当天结束后看情况进行检查回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减少总的工程费用来降低成本。

5.对施工现场签证和收据进行加强管理

工程现场的收据和签证是申请工程进度和工程审计核算的重要凭证。我们应该设置专职的资料员来及时和监理沟通签证,避免因漏签和少签影响工程盈利的情况发生,资料员对现场进行跟踪施工也可以对当天的工程量有最确实的把握,避免因相关人员不在场而发生工作环节的脱节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所以这样可以保证签证和填写收据及时进行。万一遇到突况比如甲方临时增加工程量的情况可以及时通知监理方,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要留下影像资料,方便结算。

三、结语

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改革是关键,一味的沿用以前不变的旧体系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相关企业只有做到整体管理思路的清晰简明,把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当做工程项目的重点和核心,我们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改变不了外力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合理的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对于整个财务工作来说,会计基础工作是基石,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否则,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多么的好,利润是怎样的大,这种暂时性的成绩终究是掩盖不了工作中的隐患,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大量的事实也都证明了最后出现的大问题,很多都恰恰是因为当初大家认为很简单的、很小的一些事情没有做好而导致的。基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在所从事的资产评估中接触到的被评估企业现状来看,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希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的管理更规范化。

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状

较之国外,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加强与完善自身建设,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我们还得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1.存在认识偏差。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人员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不足,把会计基础工作定义为简单的企业的收支活动,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有会计就行,管不管理无所谓。由于管理上的缺失导致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随意性,不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执行,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企业管理者没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一定要规范化、程序化导致了企业会计工作中难免存在漏洞,影响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更有甚者还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波及到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职能。2.缺乏管理体制。目前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管理工作是有由会计人员边做边摸索,在不断的会计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去完成,带有财会人员个人的主观意识,没有章法可依,没能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财会的工作是在无指引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健全的相关制度保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实施。3.监管的力度不大。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上缺少监管的力度,监管过于形式化,有的管理者只是口头询问一下财会人员会计基础工作情况,并不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认真地进行监管。少了监管的力度,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进行带有随意性。4.会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下会计基础工作大多都是在电脑上操作的,包括审计、核算......都得依靠电脑来完成。而企业中有一部分稍上岁数的财会人员对电脑不大熟悉,进而影响了财会工作的进行。而年龄较小的财会人员又没有手工记账的经验,他们更习惯于什么都依靠电脑来完成。当大量的财务工作摆在面前时他们难免手足无措。新职员与老职员身上存在的不足都是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的。

二、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管理与经济运行的结果,如何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措施与对策,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水平,是我们在会计工作中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1.重视企业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企业财会工作管理,把企业财会工作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来。把财会工作管理具体划分到个人的管理范围中去,做到权责明晰。可以在企业中找出一位具有多年财会经验的人对企业财会工作进行管理,管理好财会人员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让企业财会工作管理者对日常的财会工作进行把关,能避免企业财会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财产安全,更有利于企业持续地发展。2.制定相关的体制。想要实现财会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就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财会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健全的体制才能保证顺利实施的。比如建立严格的才会审核程序、报表的编制和审核都严格按照程序来。另外还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特点,把《会计基本工作规范》的内容与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用以保障财会基础工作顺利有效的完成。3.加强监管。可以把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企业年度考核中去,通过考核标准让人们明确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方向,在具体的操作中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到位。并且还能通过考核提高企业财会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可依把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划分到具体人员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有效管理,做到权责明晰,这样人们能够更好地负责好自己本职内的工作,有利于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顺利、有效实施。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当下是信息化的时代,财会基础管理工作大多依靠电脑系统进行,就要求财会人员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相关的电脑知识,在对企业财会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时,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让信息化实现管理的规范与高效化。所以要想规范化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就要学习好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让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渗透到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中来。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为企业财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提升财会人员素质的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进而让管理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管理。另外企业中新的财会基础工作管理者要继承财会管理的传统的优势,有继承的又有新发展的财会基础工作管理才是适应企业财会工作发展的管理。5.积极实行奖罚分明的考评制度。对于依法履行会计职责,认真执法,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依据法律或单位的规定,可以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在会计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违法人员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要让违法人员知道,违反法律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不能让其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实行业绩考评与职称、职务挂钩等制度。对政策观念强、业务素质好,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强,恪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要在经济上及职称职务上优先考虑。

作者:孙伯翰 单位:青岛天和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