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1: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个人是否成才,决定于每个人的内在因素??即他能否勤奋读书。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成才。
人的经历是有限的,我们的经验、感受也都是有限的。而读书,则能让我们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而超越这种局限。
读《水浒传》,我看到了农民的力量,也找到了其失败的原因;
读《西游记》,我看到了鬼怪的可怕,也感受到了正义的伟大;
读《红楼梦》,我看到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真情,也懂得了封建家族灭亡的道理。这难道不是读书而懂得的吗?
红楼是女娲补天的石头缘;
断桥是千载一逢的人蛇缘;
聊斋是人妖相恋的狐人缘;
梁祝是比翼双飞的蝴蝶缘;
难道我们就不能成为一个清华园吗?
既然我们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何必非要做一根野草;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德·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4、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5、经受磨练,方能“称王”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成败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1、失败是成功之母。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七、时间
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八、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7、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8、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九、团结
指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保证。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112-02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其成长道路上,难免要经历挫折与失败的考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严峻挑战,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敢于战胜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品质,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一、挫折教育的迫切性
挫折教育是时展提出的要求。当今社会,由于家长的娇纵、溺爱,孩子很少有“苦”“难”的磨炼,个性品质非常脆弱,往往经受不住任何困难和挫折。据调查,当前我国儿童普遍具有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等特点,必需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对挫折的认识,培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个性十足,但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困难;好话赞歌听得进,批评逆语受不了;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就自怨、自责、放弃人生等。有的小学生,由于承受不住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杀。出现这些情况,其原因是复杂的,但缺乏“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想把美好的东西教给孩子们,这是应该的,但是也要教会他们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上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和挫折,教育他们要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然而,我们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欠缺。未来社会更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既然有竞争,就必然有挫折乃至失败。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树苗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经不起艰苦磨难的人更不能成为栋梁之材。
顺境往往难出人才,逆境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条件,在逆境中经过挫折锤炼成长起来的人才其优势才更为明显。许多名人都经历过挫折,中国历史上的例子是人所熟知的,“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因此,为了孩子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二、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对儿童的“挫折教育”,就是对儿童进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教育,培养儿童的坚强意志。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教师)必须从受教育者(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区分他们遭受挫折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尽快地战胜挫折,走出困境。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
挫折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能否深刻认识挫折教育。首先,挫折是普遍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从一个环境进入到另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中去。因此,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决定了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儿童发展的好坏与否和其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变化与挑战密切相关。其次,挫折有利于儿童的成长。真正的自信是来自于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功体验。大家知道,回避挫折的儿童进步较慢,能够很快克服挫折的儿童进步较快。教师应当认识到挫折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如果孩子畏惧困难和失败,教师就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勇敢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自信心。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挫折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挫折教育的主渠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程设置具体化。增强课程教学中挫折心理知识的含量,将学科知识学习与耐挫折学习、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相关知识的传授。第二,教学活动难度要适度但又不能过度。按照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任务的难度应该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多反思、多体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坚强力,将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内化为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耐挫折能力。第三,改变传统“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3.利用真实的挫折情境进行适宜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排解生活中挫折的能力。因此,挫折教育应当坚持真实性原则,以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挫折情境为教育契机,为儿童提供锻炼的机会,强化儿童的抗挫折能力。学生的课外学习与生活有许多培养其坚强意志品质的真实情境,我们应积极充分利用好这些挫折情境,进行适宜的挫折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抵抗挫折的品质。
三、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实践
儿童所遭受的挫折,通俗地讲,就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这些事有大有小。可它们对孩子来说,尽管是小事,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灵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根据我平时在学校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同学们所经受的挫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针对每种情况的不同特点,教师采取了不同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1.“小太阳”地位的失落
这是城市小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一年级学生小刚,是家庭中三代单传的男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把他看做心肝宝贝,在家里要啥有啥、一呼百应。上学以后,学校的纪律、学习负担、同学之间的平等地位,使它由“小太阳”一下变成了一颗普通的小星星。于是,感到很不适应,成天闷闷不乐,拒绝完成学习任务,甚至不愿上学,面对这种状况。家长十分焦急,但又不知所措,老师了解情况后,没有对小刚施加任何压力。而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活动吸引小刚主动加入活动的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小刚从各种活动中认识到自己也是集体中的普通一员,从而自觉地放弃了“小太阳”的优越感,和大家一道过上了愉快的学习生活,逐渐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帮助小学生走出“小太阳”地位失落的困境,应该从正面引导入手,重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通过各种有趣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初步正确认识同学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消除头脑中的“自我中心”观念。
2.“意外事件”袭击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的袭击,大到家庭中的天灾人祸,小到自己的竞赛失败,考试失利,这些都将会给他们稚嫩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面对这种种情况,也要求教师进行正确地引导。
小英子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在二年级上学期的一天,无情的车祸夺去了她心爱的妈妈的生命,飞来的横祸使小英子悲痛欲绝,一连几天不吃不喝,痛哭流涕,夜里在梦中吵着要妈妈,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班主任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一方面自己用慈母一般的爱去关心照顾小英子,并向她讲述人生的道理和英雄人物战胜挫折与不幸的故事。另一方面组织同学日夜陪着小英子,和她一起玩耍,和她一起做功课。没多久,教室里又响起了小英子欢快的笑声。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当学生遭受“意外事件”袭击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遭受打击的程度,学生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方式,帮助他们尽快地从挫折中解脱出来。
3.“屡遭失败”的打击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些都说明了一点: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才能积极动脑,主动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优化教学结构,寓教于乐,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好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枯燥的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想象,开启学生思维之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知识的真谛。在教学中我善于将寓言、歌曲、漫画、视频、图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创造意识。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学生探索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精心设计,巧妙提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与结果,让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趣味性、引导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学生才能乐于参与到问题中来。如在教学“什么是商品”这一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我设计了这样具有层次性的问题:1.超级市场里卖的衣服、食品、学习用品等是不是商品,它们是怎么来的?2.大自然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吗?这样层层推进的提问更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与记忆,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更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学生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习惯于听与答,是典型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知识只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传递,这样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提倡把课堂的主动权与学习的自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会教,而且要会引导学生学,不在于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如在讲述“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我把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多渠道收集资料,看在现实中有哪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准备得也非常充分,课上学生举出了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如旅游区发生的缆车事故,商场欺骗消费者以次充好等等。这些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学生对此相当熟悉,这样更便于学生的全体参与,同时引导学生增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
四、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