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4: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3-02

一、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条件

师范生接受专业的教育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学校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通过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学生心理和教材教法,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英语、以及艺术类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修完相应学分,进而获得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这是一个师范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二是通过开展见习学习活动,了解教学课堂常见的一些问题,研究教学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和一般性规律,为教学实践做好准备;三是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开展实习活动,深入教学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理论用于具体实践中,进而学习到具体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习是一个师范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顶岗支教实习是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的,是将实习学习原课任教师抽调出来,对其进行培训,将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安排到教学岗位,代替原来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种新型实习模式。顶岗支教实习模式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1.岗位互换,新老更替,共同学习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每年分配的新教师或者是来顶岗支教的实习生,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动力元素和新鲜血液。新来的实习生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但他们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他们刚从师范类院校学习出来,了解先进的理论和教学方法,顶岗支教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同样也为老教师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参考。同时,那些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多年从事重复的教学工作,也需要不断接受培训,提高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顶岗支教的实施,给他们提供了一学期时间的培训机会,正好可以借助于这样的机会进行充电学习。

2.有助于提高地方师范类院校的声誉

在以就业率判断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今天,社会声誉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师范类院校由于毕业学生大多就业于当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之所以叫孩子报考师范类院校,因为就业容易,工作单位距离父母较近。顶岗支教教师进入到学校实习,实际上是代表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当这些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奉献时,既反映了地方师范院校优良的教学风气和严谨的学习风气,也能为吸引更多人才报考师范类院校起到间接的推广作用。

3.充分发挥了地方师范院校文化辐射作用

学校是乡镇文化的主要阵地,教师是推动地方文化的主要动力。师范院校主要把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地方基础作为办学主旨,培养的人才应该多向一些边远农村乡镇倾斜,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倡导学生走进大山,光荣支教,奉献服务于农村学校。仅今年来随着国家特岗招考,以及三支一扶等就业计划,一些师范类院校学生成为支教的主力军,这也为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顶岗支教活动同样也是发展农村文化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开展的文艺活动为例,顶岗支教学生到学校后,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奉献力量,同时通过农村生活实践,还能为挖掘地方文化起到推广作用,在支教学生的精心指导下,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丰富了地方文化生活。

二、顶岗支教模式探究

1.顶岗支教组织模式探究

目前顶岗支教是师范生实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主要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地方性师范类院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下发通知,分配名额,将原本在职的教师抽调出来到师范类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将教学岗位让给实习生实习;第二种组织形式是师范类院校直接将实习生输送到顶岗支教学校,实习生在原任课教师的辅导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属于无偿的工作性质,为期为一学期或者十周以内。这两种顶岗支教组织模式都是非常可取的,第一种模式被一些地区广泛使用,因为通过顶岗支教活动的开展,可以给在职教师提供学习锻炼机会。也为实习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硬性要求,便于学生的管理。第二种模式是实习学校教师暂时性将教学岗位让给实习生,一方面做实习生的辅导教师,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实习生上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除此而外,顶岗支教还可以采用义务支教的方式进行。学校要求学生自己联系支教学校,规定支教时间和学分,并鼓励学生到农村教学点或者教师缺少的学校支教。

2.顶岗支教管理模式探究

顶岗支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由于学生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科学的管理是提高组织纪律和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一些学生总是抱着混毕业证的态度对待实习,忽视了实习阶段对于个人业务能力训练的重要性,甚至由于学生到了支教单位后,学校校长很难以教师管理制度约束实习生,学生所在的学校又疏于监督,导致支教学生在支教期间出现一系列问题,给学校和个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由于顶岗支教的开展,成为一些在职教师推卸教学责任,缓解教学压力的借口,支教学生也因为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受学校的约束,加上教学经验有限,很难提升教学质量。因此,顶岗支教的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地方师范类院校,要将顶岗支教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去研究,针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协调好学校、教师、实习生三者间的矛盾,争取使顶岗支教成为学生成长学习的难得机遇,在职教师学习充电的有利时机,学校教学质量和文化建设提升的突破口。

三、总结

顶岗支教是地方师范类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织形式,顶岗支教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监督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方面给实习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同时也为地方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篇2

顶岗生活绝对人生是短暂而精彩的一笔,我是今年师范类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2011年9月至12月到位于贵州金沙县平坝乡平坝中学顶岗实习担任英语老师。3个月的实践活动,使我超前体验了当教师的滋味,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了解和认识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目前中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师。面对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不得不经常地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这种思考有利于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正是因为顶岗实习具有超前性的特点,从而就使“明日教师,今日做起”真正成为现实。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大学教育正面临着剧烈转型和深刻变革。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新形势下,在新一轮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积淀,广阔的市场需求,在贵州省乃至国家都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与期待的师范类高校,怎样才能凝聚传统,锐意创新,保持强势,迎头赶上。针对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最缺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的现状,顶岗实习支教,就成了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一、概念

顶岗实习支教,是指在师范院校组织学生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生在实习学校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师范生是大学生的一类,所修专业属于教育方向,将来的就业目标比较明确,即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

二、任务

长期困扰教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难、教育教学实践难以及阻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人才难,都是令教育、理论界头疼的话题。

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不仅为有效破解这三大难题提供了借鉴,而且随着工程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的实施,顶岗实习支教将成为沟通、衔接高等师范教育与农村基础教育的桥梁。双方通过观念、人才、资源的互动、互助,最终成为人才培养的联合体,从而构建起一道全面破解三大难题的良性机制。

在这里的顶岗任课占据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全过程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师范生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学生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信息,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研究、加工和创造知识信息。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教师具备引导、启发、激励之能力;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课堂能力、板书绘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然而作为一名师范生如何快速的转变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顶岗实习支教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通过顶岗实习,拓宽了师范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梳理归类,不断进行总结纠正。增强了从书本学不到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并了解到当前贵州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随着时展的最新动态。

通过顶岗实习,大大激发了当前师范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有感情才会有水平,面对这份来实习机会,我倍加珍惜,进而转化成为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不断在鞭策和引导自己,积极上进,勤奋有为,爱岗敬业,在实习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逐步完成角色的转化,渐渐退去身上作为一个学生的稚气,开始有了几分社会人的成熟与干练,适应了新的工作生活环境,专业知识上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思想意识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学会思考与辩证的去看待问题。

第三,零距离的亲身感受教育事业的精神所在,实践出真知,事实雄辩的解释了许多过去作为师范生的我们不理解,不明确的问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明确了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在今后的工作和前进道路上,以信仰和理念为精神驱动,扎扎实实,兢兢业业,拼搏进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顶岗实习是师范生初步踏入社会的开始,也是师范生真正踏上工作岗位的垫脚石,只有这一步走稳了,以后才会更顺利,曾经我们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知识已经够多,但是接触到实际后,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施顶岗实习支教工程,就是着眼长远,为学生终身作出的一项规划设计。贵州师范大学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他们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组织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学完骨干课程,经过系统培训后,到农村基础薄弱的中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从而培育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才能,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注意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以期为他们的成功人生奠定思想、知识、人格、技能等多方面的扎实基础。

此项支教活动以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中学为根据地,顺应了新农村建设对师资力量和人才的渴求需要;我校紧密围绕培养“公民表率和社会栋梁”的目标,适时地在培养方案、方式和途径上寻求突破,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育实习中被动的角色定位,从上岗起就被推上前台,成为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主体,从而彻底打通了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的通道。

顶岗实习支教将专业学习与人生教育融为一体,将思想素质提高与精神人格培养融为一体,秉知行合一的传统,使学生得以深入接触社会,感受人生,自我磨砺,全面发展。顶岗实习是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的有效途径,是符合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教师专业的发展是其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在理论性、实践性及个性这三大逻辑起点的基础上发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使教师具有自我发展能力。

顶岗实习中,师范生始终以“教师”的身份与中学生在一起。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师范生时时提醒自己:必须以一个“好教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正如前苏联加里宁所说,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你。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的工作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人的工作能对年轻的心灵施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美好起来。

三、结论

此次教育支教不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旅程,在此支教中我们不断学习与总结,3个月的实践活动,使师范生超前体验了当教师的滋味,师范生就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了解和认识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目前中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师。

面对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他们不得不经常地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这种思考有利于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正是因为顶岗实习具有超前性的特点,从而就使“明日教师,今日做起”真正成为现实。做到“爱”和“严”的很好结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爱要有个度,不能过分迁就,一定要爱和严结合,才能更好的做好教师这一职责;而且还要学习更多好的教育方法、教育机智,才能高效率地管理好、教育好学生。

参考文献

篇3

作为教师专业化出身的学院派,首先得具备丰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有全局的把握,知道每一部分在全局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不能把不准确和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还因为只有在对知识和技能的准确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去关注学生。

原本以为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过得去,应付一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不成问题,可事实上却屡屡受挫。就拿演讲稿教学来说,演讲稿教学一般做议论文文体来处理,以教习议论文写作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可事实上,就什么是论点论据、有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各自的用处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老师的我,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又怎能够教会学生明白。老师都不知道的知识,又有何资格去要求学生掌握?

对于演讲能力培养方面,我也是一筹莫展。说真的,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的老师,说自己的讲演能力很差也真够汗颜的,但事实的确如此。一名语文老师,自己都不具备的能力,又怎有能力去培养学生,有何以给学生树立模范作用……

综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今天要评述其中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师范类高等教育教学与基础教育教师培养脱节的问题。现今,师范类专业所授专业知识与基础教育教师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出入。就拿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讲,既是师范类,就应以培养祖国未来的“灵魂工程师”为主,一且都应围绕这个主题来开设课程,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我们在大学学的都是一些什么呢?《中国汉字学》《中外语言学史》《文学概论》《文艺心理学》《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献学》……一些纯理论性的东西。当然,我并不是说开设这些课程有错,也并非说学这些东西无用。我想强调到是,这些课程的开设,占用了其他重要学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语文教学论》等的课时,浪费了广大准教师的精力与时间,最关键的是冲散了师范类这一本质性的主题。就好比一堂课讲的东西太多太杂容易冲散教学重点一样,毕竟,对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来讲,能学好学精这几门课程,该具备的学科知识也就足够了。

二、要做研究型的中学语文教师

对于教师,这里有感彩差异较大的两种称谓“教育家”“教书匠”。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凭借自己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而后者只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相信,任何老师都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教书匠。那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你还得具备深厚、细密的条件性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能帮助教师解决,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学生的学以及怎样高效教的问题。对于这方面能力的欠缺,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有时,一想到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心里便只能苦笑:“我们哪有什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学里所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有所收获的能有几人,纯理论的清谈能体会理解的又能有多少?对于教育理论的积累,我提一点鄙薄的建议:建议师范类高等院校加强对准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积累的严格要求,以更严格的要求来敦促每一位准教师去自我学习、自我研究。

三、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人,还必须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身为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基础,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因为,教师威信的建立最根本的不是在教师身份的权威上,而是建立在思想、见识上。学生不会佩服、崇敬那些跟自己相差无几的老师。

同时,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厚程度也影响了他课堂的趣味性程度。有趣味的课堂,学生才最有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某门课感兴趣时,他们才会学得更好。据调查,初中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课堂是语文与趣味相结合的课堂。当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下降的时候,若能插以切合主题的趣味性故事加以调动,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明显要好得多。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94-02

实践教学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培养的必要环节。实践教学对于师范生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形成、专业知识的获得、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历来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被认为是单纯的技能教育,浪费教学时间和资源,是理论教学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因此师范类院校培养出了很多高学历低能力的“残疾教师”。在教师职前培养中,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实践目标不够清晰,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实践教学机会不多,实践形式相对单一,实践指导力量不强,实践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幼儿园、小学等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提高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同时兼顾两个方面――一边通过授课完成师范生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储备,一边通过不断的实战演练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目的[1]。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高职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二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国家、社会对专业人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的紧迫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显现出重要的实际意义。教育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师范类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这对于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和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基于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师范类院校要加强校地合作,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坚持实践取向,加强全程实践、融合实践,增强学生对未来教育岗位的胜任能力。

1 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

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是搞好实践教学的第一步。教育实践目标任务的横向维度主要包括师德的形成、职业的认同、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等。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学习、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知识能力的积累,更是师德形成和职业认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应以体验为基础,通过体验来深化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中应重视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等能力的培养。纵向维度主要指帮助学生为从事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及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 构建全方位的实践体系

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含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班级管理实践、科研实践(含毕业论文设计)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体系。教育见习(认知实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需求。专业实习,包括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实习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2]。通过实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学生能真正接触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及运行机制,检验自己是否具备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否适合做教师。教育研习贵在总结与反思,应以教师教育理论作为总结与反思的理论支撑,以鲜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作为总结与反思的客体[3]。另外,可尝试将教学技能比赛纳入实践类课程体系,每周一课时,每课时设定一个教学专题,加强教学实践锻炼的针对性。

3 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

在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力最有效的莫过于岗位实习。为了保证学生能开展有效的岗位实习,要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效果,师范院校要遴选建设长期稳定、多样化、多质化的教育实践基地并建设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则要确保基地的长期稳定性,要有主体责任意识,将接纳师范生教育实践作为应尽义务和重要责任,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和充分的实践机会,提供安全健康的实践环境和有效的实践指导,以提升学生岗位实习的实效性。师范类院校要加强校地合作,和实践基地手拉手,肩并肩,加强人才协同培养,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共同进行教学评价。

4 实施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

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应加强实践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作为高校大力提倡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4]。要设立运行高效的管理机构,实时监控实践活动质量,协调学生――高校――基地之间的关系。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并严格绦惺导教学管理制度,如《专业实习管理制度》《专业实习指导书》《专业实习任务书》《专业实践教学规范和考核细则》《专业实习实施方案》《实习手册》等。实行实习考核制度,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档案袋制度,使实践活动内容具体化、合理化,实践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5 创新丰富多元的实践形式

采取多元化途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教育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激情与创造力,提升教育实践效果。除了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集中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还可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如信息化实践,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优质教育实践资源,组织学生参加远程教育实践观摩与交流研讨,探索建设学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又如本土化实践,可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鼓励引导学生深入薄弱的农村小学、幼儿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应加强综合实践训练,凸显在“在做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6 开辟教研结合的双向渠道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研究的训练,提高职业创新能力[5]。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高校和实践基地导师的科研工作,优化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可开展科研专项实习,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单位的课题研究,“真题实做”,由本校教师、课题组成员每周进行诊断指导和分享交流,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他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收集、整理、筛选资料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让同学们带着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双重任务深入实际教学。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学习并感受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后,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在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过程中, 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同时,实践中获得的体会和经验可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参照和依据,形成良性的双向沟通和反馈的实践渠道。

7 推行校地联培的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借助英国的“导师制”和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经验创立的[6]。校地联培的双导师制指的是学生在高校导师和实践基地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双导师制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在双导师制的推行中,普遍存在如高校教师不熟悉小学或幼儿园的教学情况,实践基地导师不了解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等问题。可通过专题研究、协同教研、定期培训、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高校要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老师,开展驻校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实践指导工作,并将指导实践教学的实绩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而实践基地应选派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实习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与帮助。校地双方应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导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8 实行客观有效的考核评价

优化、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是健全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客观准确的考核评价能检验教育实践是否达到目标要求,鉴定实习生是否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要开展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评价应包括学生自评、学院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在考核评价中,要全面把握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转变,要多维度地利用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关注教学评价反馈,反思实践教学过程[7]。可尝试档案袋评价,探索建设学生教育实践管理系统和教师成长数字化档案,形成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库。实践基地也要对指导老师进行考核,完善教育实践与就业一体化的指导体系,推动实践与就业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建群 ,姬慧静.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趋势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

[2]马红宇,唐汉瑛,郑伦楚.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3]黄丽丽.培养卓越师范生的“234”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教育观察,2016(10).

[4]r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

篇5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7-02

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在第30个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因此,高等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1],有责任、有义务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然而,地方高校作为向本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导致高校培养与中小学用人脱节。

一、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1.建立三方联动的师范生和教育硕士招生、就业机制。自2010年起,学校充分发挥本校毕业生在陕北地区政府部门和中小学中人员多、分布广的人力资源优势,由高校牵头,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参与,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教育实习基地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在增进三方相互了解、深度融合的同时,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中支持和引导作用,厘清生产者与用户的共生共荣关系,逐步确立了由中小学负责向政府部门提供用人数量与规格,政府部门依据本地区教师的整体需求情况向高校提供人才需求计划,高校依据人才需求计划制定招生计划,由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完成对师范生的选拔和实验班课程体系设置,鉴定协同培养协议,实现高校招生与中小学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2.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的教师发展机制。陕北地区基础教育底子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资源短缺,从事教学研究的气氛不浓,学历结构整体偏低。因此,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中,学校坚持从陕北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岗位双向互聘、管理岗位双向互换”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在全面提升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双方教师育人能力和教育技能的不断提升。

3.建立四年不间断的培养机制。前两年,高校在完成学科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课等专业通识基础课教学的同时,聘请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或领域专家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聘请中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和德育负责人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师修养等数学教师基本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师范生遴选工作,组建实验班,并完成实验班学生校内外导师遴选;第三年,依据实验班课程体系和协同培养协议,高校完成学科专业课教学,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教育技能类课程教学,双方共同制定教育见习和学生兼职辅导实施方案并完成相关的指导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协同培养协议的落实与督查工作,保证协同培养质量;第四年,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下,高校与中小学共同制定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并在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真正形成前两年打基础、第三年提能力、第四年促卓越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4.建立三方共同承担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机制。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2]。过去学校教育实习时间为6周,远远达不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要求。近几年,三方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增加教育实践经费的投入、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硕士生的“双导师制”和“兼职辅导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出台实践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等举措,为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搭建了优质的实践平台。

5.建立三方多途径交流、研讨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资深中小学教师上示范课,使高校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对中小学数学课授课模式有直观的感受和认知,引导他们及时跟进、不落伍;二是聘请中小学教师讲解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理念,使高校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含,深入理解高科技时代数学教育的本质;三是校校间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及时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探索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措施;四是组织专业教师在中小学进行短期挂职教学,使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亲身体验,促使他们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能动性;五是建立了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兼职辅导的机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六模块”协同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坚持以提高师范类人才能力为核心,将理论知识、教育实践、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构建由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学科专业课模块、教育技能课模块(包括专业见习和兼职辅导)、综合实践模块(校内模拟、中小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六个模块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2.依据课程特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教学中,以专家报告、专业讲座、现场教学、在线学习、分组讨论、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在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模块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占总课时的30%左右;在教育技能模块教学中,使用现场观摩、探究式、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60%左右;在实践教学模块,采用模拟法、示范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占总课时的50%左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作用,依托“三位一体”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等,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着力强化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实践方式上采取名师讲堂、教育见习、兼职辅导、校内试讲、混合编队实习、顶岗实习等,使中小学全程参与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深化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高效运作;在教育实践的内容上,由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制定教育实践实施方案,将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理想信念、职业技能、班主任工作、谈心与家访、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等纳入到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教育实践中,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和深入理解,在提升他们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参加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提升专业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认知能力。通过每年参加省、市中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推进会,使专业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深入学校、进入课堂,现场感受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倾听中小学数学教学一线专家名师导学、导教,并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归纳规律,在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过程中,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大力推进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在三方的共同参加下,通过举办三字一话、“祖国・社会・人民与我”演讲比赛、“读・思・行”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必读书目、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数学竞赛、名师导航、中小学数学示范课等系列活动,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全方位、多渠道充分认知教师职业,注重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立志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6.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资源共享平台。近几年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全方位改变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搭建了以政策与法规、经典案例、名师讲堂、难点赏析、精品课件、精品教案、教学研讨、师生互动等内容为板块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了师范类人才传统单一的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方式和途径,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地方高校作为向本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全面提升本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是实现高校培养与中小学用人无缝对接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全面实施,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为本地区基础教育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民教师仍有众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篇6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Solutions of Current

Biological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s

ZHANG Qiang, SONG Yunxian, WU Xiaomin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and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biological problems Normal student employment, to refer to the current needs of society to adjust the size of enrollment, optimize the structure fo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will provide cross-disciplinary talent and emerging disciplines schedule, conduct career guidance,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relevant education, quality of education students will be upgraded.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employment of Biotic Normal majors summarize, for biological countermeasures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for biological Norm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majors employmen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biological normal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situation; solutions

1 对于高校生物师范类专业的就业现状

当前高校生物师范类专业的招生量太大。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在2000年进行扩招之后,高校学生教育一直保持这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本科师范类生物专业学生数量由2.3万增加到6.8万,在读本科生由5万增加到23.6万,当年的毕业生数量由0.6万上升为46.5万。2009年,我国计划招收本科生物师范类学生6.9万人次,硕士以及博士25.6万人。可以看出,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内对于生物专业的师范生的的需求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然而,生物流专业的很多研究方向是基础的研究方向或是比较冷门的领域,这样的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扩招必然导致就业问题。当前高校生物师范类的就业情况不良,与生物领域的就业面窄等因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高校生物师范类学生就业前景不良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教育体系出现进步。

2 对于高校生物师范类专业的就业措施

2.1 跟随社会步伐,调整招生幅度,不断完善教育结构

相比于其他很多国家来说,美国算是十分发达的国家,能够影响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走向,其地位可见一斑。美国的这一地位与国内的学生教育水平的关系密切相关。在长期的探索之后,美国的学生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参考,能够参考其教育情况进行社会就业人数的设定,这样使得美国的教育-就业系统不会出现供不应求或是供过于求的情况,能够进行很好的循环。这样的模式使得很多国家开始借鉴和效仿。本科生的招生计划是对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方向、招生计划、人数设定应该和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进行挂钩。参考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特点,在以后的在读学士里面除了其中一部分需要进行硕士学位的学习之外,其他的学生都要面对很多实际应用的单位,变为具有动手能力的职业型人才。

2.2 将新兴与交叉的学科的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上日程

现在,生物产业在国际经济里面十分具有先进性和重要意义的一个产业,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具有支柱作用。以后生物产业的发展能够使得食品生产行业、生物材料行业、生物化肥行业、生化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等等多个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些行业的发展当中,很多学科都是交叉的,因此对于这些新兴行业的学生的交叉学科教学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创新思考。这些创新性的人才培养,都是从我国的生物产业未来的发展的立场上考虑的,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进行这一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业型的全面人才的培养,注重进行产业与教育的全面贴合,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物类专业师范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

2.3 将学生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对于高校的学生教育来说,主旋律不是进行机器的制造,而是进行人才的培育,是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的进行培养,并不是进行粗制滥造。教育质量是开展本科生教育的根基,也是本科生进行就业的指标保证。我国过去会把本科生当成学术精英开展相关培养。从1997年开始恢复本科生教育起,一直到实行扩招政策这段时间,国内的本科生的数量还保持在一个很小的数字,当时我国的条件还能够满足进行精英模式的教育。但是现在国内的本科生规模逐渐扩大,逐渐变得十分庞大,比较难开展精英化教育。笔者认为,在进行生物类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本科生的培养单位坚决不可以将培养标准随便降低,还要严把毕业考核关。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很多的本科生的教育负责人和相关指导教师主张摒弃本科生毕业时的要求,实行“宽进宽出”的方针模式。坚决反对教师采取自主式的教育方式,要使教师在学生的教育当中起到关键作用,不推卸责任,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教育质量,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

3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人民逐渐越来越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高校的教育更是十分关注。但是,最近几年的本科生的就业情况不好,就业率也不断降低,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十分不利,本科生的就业逐渐出现区域性的岗位竞争,出现了十分激烈的竞争局面。本文对于高校生物师范类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总结,对于高校生物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对于我国高校的生物师范类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所以,我们要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出发,对于生物师范类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各个方面进行生物师范类本科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2013年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jy13242)和淮北师范大学博士人才引进启动项目(No. 600743)

参考文献

[1] 张江涛.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研究——以G职业学院生物制药专业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10.

[2] 管元生.师范生就业困境及出路[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2).

篇7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赵京波(1981―)男,汉族,山东省潍坊人,海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薄弱环节。数量少、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是影响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这些地区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范生在教育实习的时间与质量上难以得到真正的保证,高师生在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显得不足。采用顶岗支教这一方式,寻求高校与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的双向合作,既解决师范生实习问题,也促进这些贫困地区的师资更新,同时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

一、顶岗支教――新的教育模式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 顶岗支教是高师生实习的有效途径,目前通行的师范本科培养计划中,教育实习时学生以观摩者或助理教师身份参加,在完成听课、助课和试讲之后,一般每人能讲课2~4次已很不容易,许多实习生根本就没有上讲台的机会。而顶岗实习作为独立的教学实习体系,具备在“做中学”和“做中教”的真情实景,才能培养师范生作为一个“完整教师”的责任心和执教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有一定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的合格教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顶岗实习有严格的条件,实习生顶岗前必须完成教育理论学习、见习、模拟实习、试讲等环节并经教师技能考核合格;实习中接受师范院校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的双重指导;实习之后还须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培养和提高。如此完成一个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才可能达到“毕业即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目标。

第二,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教育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顶岗支教有利于缓解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差和数量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海南省作为教育较落后的省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队伍质量差且数量不足,具体体现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低,存在结构性缺陷、显性或隐性流失。由此造成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学生大量流失的情形。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海口、三亚等城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都比较好,而真正需要教育的地方出现教育缺失。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民受教育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显然,农村学校是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所在;只有在农村学校,大规模顶岗实习才成为必要和可能,在实践中才真正行得通。师范生到贫困地区顶岗实习,可以有效补充、加强和改善那里的师资队伍,师范类学生在贫困地区的顶岗实习,达到了支教和扶贫双重目的,发挥了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功能。

笔者作为海南省第三期顶岗支教数学学科的参与者,通过两个月的实践参与,发现顶岗支教作为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区别于其他培训模式的策略与思路。

二、实施顶岗支教教师培训模式的策略与思路

(一)切实提高在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是教师培训的根本出发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一桶水”,而是一条与学生那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河流相交汇的不断常流常新的河流。教师至少要技高一筹,否则如何为人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真正“与时俱进”,终生学习。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初中教师的学历水平大部分都很低,这些地区消息闭塞,教师学科交叉教学现象、知识老化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数学学科在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增加了一些“密码学”、“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新兴学科和热点问题的课程与讲座,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学员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

但是,从与学员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些来自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除了学习一些一般性理论知识外,更希望学到能够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知识。很多受训学员是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来参加培训的,希望通过培训以及与教师、同行进行探讨、交流,达到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目的。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更深刻的领悟新课程理念。所以,培训以培训双方对教学实践的深刻体悟与全面把握为出发点,在反思、探究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与归宿。为此,在制定课程内容时一方面将理论内容尽可能结合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实际,在参与、指导具体教学实践中,以案例教学等可行、有效的方式引领受训学员分析、讨论,帮助受训学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引领受训学员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二)实施“顶岗支教”教师培训模式的主要策略

1.培训前的准备

(1)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师资培训班

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师资培训班是保证实习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在开展师资培训时,应根据师资培训的指导思想,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结合具体实际制定方案。作为数学学科,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专业特点、数学新课程的特点、贫困地区教师学生的特点。

(2)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学员的知识背景、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新课程理念,确定培训内容,作为在职教师的培训,理论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实际技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培训项目。主要分为数学学科理论模块;新教材内容模块;教学技能训练模块;选修模块(计算机基本知识、课件制作和网络知识);专题讲座(中考数学命题研究;数学发展前沿信息)。

2.培训的实施

根据受训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课堂学习+课后反思+跟班实践”的培训模式,既提高学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又提高学员教学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1)问题诊断

培训班开学后,通过座谈、摸底考试、课堂授课等方式,了解学员课题情况,确定学员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化需求,为以后的培训提供依据。

(2)理论培训阶段

数学学科理论培训:包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以集中讲授为主。

数学教材内容分析:包括7~9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7~9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以及教学案例分析。以教师讲授与学员参与讨论相结合。

(3)技能培训阶段

技能培训阶段分为两部分: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跟班实践。

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以课堂教学各项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讲授、观摩示范课、分组训练、交流讨论为主要培训形式。并且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知识,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跟班实践:跟班实践是以海口市部分重点中学为实践基地,开展“导师带徒,跟班实践”的方式,由这些学校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为指导教师,学员在实践学校跟班听课,课后评课,参加实践学校的教研活动,并撰写教学反思。

3.培训的总结评价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材料的收集,包括学习心得、听课记录、教案、观摩教学活动记录、评价表、教学反思、教研论文等,为做最后的总结评价积累原始材料。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价考核,考核内容由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受训表现三部分组成,并分别给予成绩,记入实习档案中,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

三、小结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社会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是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教育的新途径,需要社会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篇8

摘 要: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是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和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共赢”工程。本论文从河北师范大学和唐山师范学院顶岗实习和脱职培训的实践模式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参与顶岗实习的1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参与脱职培训的6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研,从实习生、高师院校、实习接收幼儿园和受训教师的角度分析该模式运转的优势、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尝试提出科学客观的解决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这种“共赢”模式。

关键词:顶岗实习 脱职培训 高师生 农村幼儿园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前教育的普及必须兼顾质量的提高,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既是普及的重难点,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待遇没保障,流动性大,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与能力普遍不足。农村幼儿园网络信息资源落后,图书资源匮乏,幼儿教师学习资源有限,再加上没有继续教育经费来源,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难以实现,这严重影响农村教师的再学习与再提高。可见,探索加快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已迫在眉睫。最新兴起的高师生顶岗实习,教师脱职培训模式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让农村学前教育走出困境,但现阶段看,的确产生了“共赢”的实效。

一、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产生

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是成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顶岗实习是提高实践经验的有效方式。其次,农村幼儿园现有在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或在岗培训无法兑现。最后,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高师教育实习安排,主要不是依靠机制和政策保障,而是高校与地方的“友情”和“关系”。实习时间、实习指导、实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等难以保障。鉴于此“顶岗实习”“脱职培训”的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

二、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在我国实践应用

顶岗实习是在高师院校和农村教育薄弱地区之间双向开展、由高师生顶上因各种原因而缺乏教师的岗位,旨在推动农村薄弱地区教育发展的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置换培养”模式即脱职培训。实习生去农村学校顶替某教师担任相应科目的教学工作,被顶替教师到高师院校参与学习和再教育。

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就是组织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经过有针对性地系统培训后,到农村基层学校进行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考核鉴定合格者记入学分。同时利用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对被顶岗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和脱产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培训。

三、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优势

为了全面科学客观了解该模式的优势,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河北师范大学和唐山师范学院参与顶岗实习的1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参与脱职培训的6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和教师的脱职培训现状。结论是: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模式是高师院校、实习生、农村幼儿园、受训教师多方配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共赢”方式。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教能力。学生在实习学校是全职教师,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实践锻炼。第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感恩心态。顶岗实习深入农村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在艰苦的农村或远郊的乡镇,条件艰苦,基层师生的生活状态给学生震撼的生命体验。第三,与农村幼儿教师双向交流加深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同。

顶岗实习对高师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无疑是新尝试和探索。第一,促使高校构建“3.5+0.5”人才培养模式并将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施“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二,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顶岗实习遵循教师教育规律,促使高校及时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三,利于深化教学研究。服务基础教育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优秀师资的同时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有效结合。顶岗实习――脱职培训实践模式采用与以往不同的置换方式,即师范生顶替农村教师上课,该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和再教育。幼儿教师在充实和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又能与高校教师及参与培训的广大教师交流探讨,实现教学经验共享。这一举措在同一时间内实现高师生的职前实践锻炼和农村教师的职后再教育。

四、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对实习生而言,存在实习准备不足的现实情况。首先,专业知识准备欠缺。学前教育专业要求“五大领域”样样精通,通过调研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由于平时缺乏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创新,尤其是幼儿英语和艺术课程的驾驭能力偏低。其次,心理准备不足。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这种反差使多数实习生不适应。第三,课后缺乏反思与交流。

对高师院校而言,实习生岗前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学校指导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对实习生指导出现时间和投入上的矛盾。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反馈没有得到学校教师有效帮助。以上两所学校顶岗实习时间普遍在两个月或三个月左右,其中,前两周安排实习生听课,最后一周进行总结,实际授课时间有限。

对农村幼儿园而言,顶岗实习落实不到位。顶岗实习顾名思义是顶替某教师的岗位进行实习。访谈得知有部分实习生竟然无岗可顶,幼儿园没有按照事先通知为实习生安排岗位。幼儿园指导教师跟进指导不充分,有59%的实习生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持不满意态度,甚至有1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指导教师。

五、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有效实施的建议

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要经过多方合作,多方交流才能产生良好效果。要切实保障顶岗实习政策长久有效地发展下去,就要凸现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实习生、农村幼儿园、受训教师的密切配合。

首先,在不耽误本岗位工作的同时完成农村幼儿教师轮训,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共赢”性,高度重视工作部署和实施环节的督导。其次,高师院校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做好实习前的集中培训,将顶岗实习准备工作具体化。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实习生也能充分得到锻炼。完善指导教师包实习点制度,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第三,实习生着力提高从教能力,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不发生幼儿安全事故。第四,农村幼儿园做好实习生的接纳指导工作,保证实习生有岗可顶。为实习生配备全程指导教师。第五,脱职培训的幼儿教师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认真学习,主动吸收,将更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带回幼儿园“传经送宝”。

总之,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是高师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农村幼儿园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一旦试运行良好,可以尝试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建强,实践的教师教育――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75―77

[2]赖华强,顶岗教育实习问题初探,韶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

篇9

2.横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这类成人教育主要是指加强与原有职业技能相并列的另一种职业技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师个人发展,部分教师在保留原有教学科目的同时,通过横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习得新的教学领域专业知识,经过系统学习和培养,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的资格。值得注意的是,在师范教育范畴内,这种横向拓展教育一般发生在一个学科门类之内。

二、师范学校与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顶点。高等师范学校旨在培养各种教育阶段的师资,以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理论、现代教学方法等为目标。成人教育可以利用师范学校专业优势,实现成教与全日制统招教学实践并轨,在大纲制定、课程实施、考试评估、教学资源开发、试讲实习、论文写作以及顶岗实习等环节完美结合。依托师范学院的师资和资源条件,成人教育学员可与统招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共享学习资源。与此同时,依托成人教育学员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可以更有效、更生动地让统招学生认识到当前教育最真实的一面,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等。由于成教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可以建立其工作单位同师范院校之间的联系,为师范院校提供学生观摩教学、教育试讲、见习实习以及顶岗代课,甚至就业等方面的机会。成人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上课学习时间的非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设置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课程上课时间以外,一学期期内的学习课程(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数量也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兴趣而设定。根据成教学员原单位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地在成教机构停课或者开课,争创富有弹性机制的教学课程设置,平衡学员单位工作和成教单位学习这两个方面的利益。

三、成人教育理念的实际探索

虽然成人教育已经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同常规统招学生教育相比,成教生在学习和人格上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角色的变化,他们的学习是以问题和现实为中心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成人教育理念上进行实际的探索。

1.学习时间。传统课堂教学被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成人教育学员认为是成人教育的精髓和中心。课堂教学被寄予厚望,而课前课后更多的宝贵时间则被许多学员忽视掉。实际上,笔者认为课外学习才是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必要途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授课教师备课或者实施教学行为都是讲授课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主要考虑学生的一般性,而不会将学生的特殊性和特殊问题放在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因此,学员应当将精力也适当放在课外学习方面,思考学习内容,总结归纳学习笔记,做好搜集学习资料信息以及预习、复习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个人学习的特殊问题。

2.互助学习。成人教育学员过多依赖课堂教学便会导致他们过重依赖任课教师。部分学员甚至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必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更愿意请教任课教师,更加信任教师的讲解和点评。而实际上,学员之间在知识储备和理解力方面会存在普遍的差异,通过讨论和思辨,他们往往能够从对方习得有用信息和想法。学员们可以将分组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学员,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3.科技的应用。成人教育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已成为一种文化的革命,电脑语言整合传统的读、写和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的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现代科技的应用几乎可以反映在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管理系统、学籍信息、成绩检索和课程设置等。基于互联网视频传输和电子资源共享的远程教育已取代传统的函授和广电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其已超越教学时间、空间、次数和数量的限制,成为使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实习支教是师范生职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较新模式,集教育实习与支教为一体,支教生有双重社会角色――学生与职前教师,完全处于一种准工作状态。2006年,新疆维吾自治区颁发了《关于做好实习支教试点工作的通知》(新高办[2006]30号)。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意义并强调各地应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2008年1月31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印发了《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其中第六条就是“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从此,实习支教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在充分吸取各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自2006年9月起,首先从高师院校开展了实习支教工作,如: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昌吉学院、伊犁师范学院等。

近几年,新疆各高校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据笔者查阅,从2010年至今,中国学术期刊网论文数据库中有关实习支教的文章有60余篇,这说明实习支教工作已经在新疆高校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习支教的意义

冯跃武指出在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为学生搭建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全面、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途径,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实践经验。王永亮作为实习支教的参与和经历者,发现在实习支教过程中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收获了成长,加强了学生、大学和受援地的沟通,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实习支教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习支教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林春燕指出实习支教学生存在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缺乏对课堂的有效管理和掌控能力以及一线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学任务分配不均衡、实习对口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精神压力大、实习支教的实效被弱化等问题。刘月兰等列举了供需不协调,实习支教价值取向偏离的现实困境等问题。季茂岳指出对认清实习支教工作的本质以及实习支教的激励、协调、选派和配套资金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朱海霞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支教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不能学以致用、缺乏人际交往常识和实用性教学指导等。

三、实习支教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近几年,随着新疆各高校实习支教工作的广泛开展,涌现出大批学者和专家对实习支教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我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韩光明通过对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按需设岗,落实专业基本对口;因地制宜,保证语言交流无大碍;加强培训,避免基层加负担和通过调研指导,使实习支教达到共赢的策略。权淑涵等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实习支教现状的调查,提出保障实习支教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1.将实习支教准备动员工作具体化、持久化;2.着力提高师范生自身的素质;3.被支教学校有效落实实习支教工作各项制度;4.集中管理师范类专业,强化师范专业特色。徐春兰等通过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几所大学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实习支教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1.做好总结,加大实习支教前的培训教育力度;2.受援方与实习者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关系;3.加强维吾尔语专业思想教育工作;4.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实践技能;5.充分发挥带队教师与指导教师的作用;6.努力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7.在实习支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8.完善和改进实习评价和考核评价体系;9.延长实习支教时间;10.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11.保证实习支教生的各类考试。冯跃武对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1.加强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加强对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维吾尔语培训;3.选派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实习支教;4.增强实习生和实习点安排的科学性;5.加强双语教材建设;6.注重实习支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胡洪强提出了:1.继续完善管理体制;2.适当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3.加强实习生和带队教师的岗前培训;4.加大对实习生支教前实习态度的教育。马萍从实习支教生对受援学校实习工作、指导教师工作、带队教师工作、高校实习支教工作以及对自身表现五个方面的满意度做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1.建立师范生实习支教准备考核机制;2.适当增加实习支教经费的投入;3.加强带队教师的岗前培训,与实习生的沟通和交流;4.注重实习支教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马学海就南疆地区实习支教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1.进一步完善实习支教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工作顺利开展;2.加强岗前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岗前培训环节;3.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全面保障实习的效果和质量;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适当增加指导教师数量;5.增加经费投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等建议。杨淑萍等指出实习支教所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影响着实习支教的质量,另一方面制约着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原本互惠双赢的实习模式出现了互损的苗头,故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实现支教生专业的对口对接,突破语言交流的瓶颈,强化学生管理,共创三方互助合作的机制是解决实习困境的根本出路。邢硕针对在实习支教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以协议的形式确定各方权责,逐步积累稳定和成熟的支教点;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更多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改革指导教师选拔方法;正确客观地宣传实习支教工作,建立合理的学生激励机制以及改革现有实习支教学生分配编队法等措施。任翠针对新疆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将实习支教准备动员工作具体化、持久化;力提高师范生自身的素质;被支教学校有效落实实习支教工作各项制度以及集中管理师范类专业,强化师范专业特色等建议。

四、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实习支教生实现全面发展,坚定学生支教信念,实现他们责任与使命的必修课。孙秀玲等认为:实习支教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有效从课堂教育延伸到实践领域,从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本研究的价值诉求。崔莲等指出:严格对实习支教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使实习支教学生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使学生的观念更加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实现支教活动的成效。杨淑湘认为实习支教为大学生了解新疆,认识新疆,进一步提高民族F结的自觉性提供了鲜活的教材,成为践行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关明通过分析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想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等对策。

五、内地高校赴新疆实习支教的实践探索

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鼓励师范院校委派高年级师范生到师资匮乏的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通过“顶岗补缺” 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和支教服务双重任务。李国栋、曹健、杨小晶、雷黎明、黄利秀等人通过对盐城师院、西北师范大学赴新疆实习支教调查研究,从缘起与内涵、举措与保障、成效与问题以及实习支教生的社会适应性、实习支教成绩等层面对之进行了专题探讨,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得内地高校赴新疆实习支教探索有了前车之鉴。

六、实习支教的岗前培训

对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近几年越来越受到新疆各高校的重视。马昌秀等针对支教实习优缺点进行分析,以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新的思考。劳娜等认为:岗前培训对提升实习支教的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要着重增加“教学设计”的内容,并不断完善岗前培训的内容体系。汤莉莉通过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及培训评价等进行研究,得出构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培训课程体系,为顺利完成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其他研究

(一)实习支教的职业认同

于影丽、鲁海波、冯跃武以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为例,探究高师生支教前后职业认同的状况以及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高师院校高师生培养以及实习支教工作进行思考。张冬梅通对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追踪研究,发现:1、新疆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正相关;2、实习支教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价值认同显著提升,而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降低;3、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二)实习支教的课堂教学研究

王永亮通过对历届支教学生的调研分析,认为美术支教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赵枫等通过对地理专业实习支教生开展广泛的调查及实践,总结出当前中学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后期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新疆高校的实习支教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缺乏对高校和受援学校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辅导;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带队教师队伍建设;各校、各专业实习支教经验交流;实习支教学生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探讨,研究中有体育、英语、汉语、美术、学前教育、地理等专业实习支教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但没有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这说明实习支教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新疆高校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冯跃武.实习支教:全面提高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途径.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10).

[2]王永亮.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实习支教思辨.美术教育研究,2015.

[3]林春艳.对新疆喀什地区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再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实习支教为例.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4).

[4]季茂岳.新疆地区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9).

[5]权淑涵.范树花.综合性大学师范生实习支教教学质量保障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6]徐春兰,杨,安占峰,王郁.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语言与翻译,2011(2).

[7]冯跃武.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特点、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南疆地区实习支教为例. 忻州师范学院 学报,2012(8).

[8]胡洪强.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9]马萍.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满意度调查研究.教师教育论坛,2014(9).

[10]马学海.新疆师范类大学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11]杨淑萍,黄泽芳,剡晓婷.师范生南疆实习支教状况及现实思考――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5).

[12]邢硕.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教育观察,2015(8).

[13]任翠.新疆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农业,2015(9).

[14]孙秀玲,何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探讨――以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为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15]崔莲,潘昊.实习支教生思想及行为规范培育探析.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5(3).

[16]杨淑湘.实习支教是践行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喀什师范学校学报,2015(7).

[17]关明.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想状况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5(9).

[18]劳娜,孙涛.顶岗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5).

篇11

高校师范生的职业方向是教师。而教师传播知识水平则取决于其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合理运用水平。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其未来为师从教的专业业务素质,在校期间,师范生必须接受严格的实践性教学训练,即接受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称师能训练[1]。

一、当前高师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高师院校师范生师能训练一般以大学学习期间的教育见习和毕业前的教育实习为依托,辅之以教师口语训练、三笔字训练、试讲、说课等常规项目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形式相对机械,内容略显空泛,条块分割明显,且又对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训练效果差。

1.对师范专业建设重视不足,师能训练有弱化倾向。

师能的高低是师范生能否从事教师工作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一个师范毕业生在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上获得一个岗位的关键技能。因而师能训练自然成为师范院校的中心教学工作之一。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教事业的发展,为高校扩招和满足所谓市场的要求,老牌师范大学热衷于转型建设综合型大学,新升本的各师范类高校忙于大量增设非师范类新专业。同时,全国各高师院校和其他高校一样,其主要任务是科研工作、学科建没、培养各行各业专门人才,而师能训练和师资培训大都下降成为高师院校日常科研和教学之外的附属任务和工作,师能训练明显弱化。

2.缺乏专业化的师能训练师资队伍,培训者自身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一方面,一些高校由于连年扩招,造成师资短缺,教育实习因缺少指导教师和地点而往往采取“放鸭子式”的分散“顶岗实习”的模式[2]。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师能训练缺乏“课”的理解,至今没有摆正师能训练“课”的位置。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也失去应有的热情,不愿意在这上面投入多大的精力,持应付的态度。教师教学不能联系实际,教学质量下降。而有的专业的教材教法或者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又缺乏专任教师[3],很多教师不愿上这门课,所以只好采取“轮流制”,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更为薄弱。而实训教师认为实训课不同于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课,马虎、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3.师能训练缺乏时间保证,实习流于形式。

国内高校师范生师能训练是在以大学学习期间的教育见习和毕业前的教育实习为依托开展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教学期间的某个时间空隙。很多高校安排在大二、大三的某个时间段,比如国庆假期或寒暑假。时间长的一、二个星期,短的只有2―3天。这样安排的弊端一是时间过短。很多学生到见习单位连环境还没适应就回去了;二是接受见习的单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愿意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带见习生;三是安排在假期本身就是各教育对口单位休息的时间,无法开展见习。这些都导致很多高校的教育见习流于形式。

师范生毕业前的教育实习表面看时间安排充裕,很多高校都提供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实习期。但事实上一方面现在就业压力大,到了大四,很多毕业生整天忙着做简历,跑人才交流会。不少学生以实习为名,伺机外出找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参与实习的毕业生忙着毕业前的考研。这些客观因素都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主体意识弱,认为实训单位不是自己要就业的工作单位,实习过程中敷衍、应付的现象屡见不鲜。

总之,各方在实训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人力、物力、精力不足,有敷衍的倾向。不少师范生毕业时师能训练达不到合格要求,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4.缺乏监督、检查、评价机制。

在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方式上,很多师范类高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实训方式。一般选择在中小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开展毕业生校外师能实践性训练。这样做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相结合,让毕业生提前进入教育工作的一线,体验教学感受,摸索教学经验,为即将走上教育工作的讲台积累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是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走上教师讲台的最后一次系统性师能实践训练,也是高校实践性师能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4]。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评价机制,这种师能训练模式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由于是校外实训,通常的做法是有实习生的高校、教育实习基地的中小学校等接受实习的单位在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的基础上,高校全权委托基地单位负责本校学生的实习实训,直至实习期满结束,实习期间一般不参与直接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客观上一方面由于高校近年连年扩招,实习基地在短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实习生,管理压力很大,能提供的实习岗位与参与实习的实习生数量往往有差距,另一方面有些实习基地的学校考虑到自身的升学率,不愿意让毕业生参与课堂教学[5]。结果往往演变为很多学生实习就是到实习单位改改作业,看看晚自习而已。有的学生最后发展为干脆不去,实习结束去盖章走人。委托高校派去的指导老师由于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平时也只能临时性地去检查监督而已。

这种由于教育实习而出现的有管理权的高校因为实习“不能管”,没有管理权,或只有临时管理权的实习基地“管不了或不愿管”,实习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如果再缺乏,教育实习往往就会演化为“放羊式”,实习后的评价也流于形式,大多是高分,没有区分度[6]。

上述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师能训练疲于应付,造成师能训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7]。一些用人学校开始对高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出质疑。因此,构建高校师范生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时代的要求。

二、提高师能训练水平的思路

提高高师院校师范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是个系统性工程,教育实习前的专项技能培养与训练,教育见习、实习过程中各参与方的紧密合作和沟通,对实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和有效监督,教育实习结果的及时总结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进行系统性考虑。

1.明确师能训练在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地位,重新认识师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师范教育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职业教育,其主要职能之一是培养教师。而高师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因此,高师院校在办学目标上必须把为基础教育服务作为办学之本,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更不能在面向社会,受到“就业至上”压力时,在人才培养“宽口径”的同时,淡化“师范性”的特征,或者在客观上弱化师范技能的训练[8]。也不能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存的办学模式及其教学管理上重心失衡,影响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视程度。

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范人才构成了中国各级教学机构教育的主体。他们自身的能力及素质决定和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和层次[9]。微观上也是教师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顺利进行职业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必要条件。高师院校在对本校学生进行师能训练时,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三字一画”等单向训练层面,不能把教师职业技能简单地理解为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写得好,普通话说得好就是好教师了。完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教学动作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等系统性训练的有机组合。

2.制定合理、高效、可操作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并给予足够的时间保证。

一个科学、合理、符合高校教学实际且便于操作的师能训练教学计划和方案,是保证师能训练质量和水平的基本要件。训练课程的制定和安排应组织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的专家组考察、调研、制定方案,科学合理地进行测评。在师能训练的计划和方案中应包括制定各项素质训练考核标准,使训练规范化、科学化[5]。高师院校在落实师能训练的计划和方案过程中,可结合师范生的特点,先行制定一个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试行大纲。依照这一试行大纲的要求,在进行一段时期技能训练工作教学后,根据实施试行大纲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并制定正式稿,作为专业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的依据[8]。

从训练的形式来看,学校要重点抓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绝不能“放羊”。要争取到实习学校的积极配合,争取到实习学校所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的支持[6],有实习时间的保证,避免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走过场。

3.师能训练应主抓重点,加强考核,实施差异化的分层实训。

高等院校教育资源有限,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丰富。不可能所有的实训内容都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有些训练内容也不适合进行课程教学。因此实施差异化的分层实训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比如“三字一话”这些传统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可以学生的自我练习为主,学校定期测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学校应重点抓好学生课堂教学这类综合性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微格教学为例:在微格教学中,对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过程应进行互评;应分解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小步指导;学生分组试讲,指导教师应及时评课;应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观摩,并相互“说课”。

4.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是实现师能训练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个优秀的实践性师能培训方案要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来促进和保证才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贯彻方案的动力和效果。而尤为重要的是有效的监管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方案贯彻过程中流于形式。

三、提高高师院校师能训练水平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师能训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与不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性教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课堂内容组织、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管理理念更新和师能训练评价监督等方面入手,整合教育实习前的专项技能训练体系,辅之以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网络化互动和实时监督管理体系,来建立一个符合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类教育实际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在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的课程结构上构建和抓好“课堂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训(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践(第三课堂)”三元对接的教学模式。

2.在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的课堂结构上构建和抓好“观摩、备课、实训、评议、小结”五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准备阶段、实训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基本实践性教学阶段的教学模式。

3.在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上,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师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师能实践为重要环节、以师能竞赛为必要补充、以网络互动评议为主要监管方式”的师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4.在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方式上,构建“大课堂、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大课堂”指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构建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大课堂[5];“开放式”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训方式,特聘中学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行师能训练开放式教学。

5.在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6.在师能训练实践性教学评议环节中,建立贯穿整个实践环节的师能训练开放式网络评监体系。可以建立一个对高校参与实践的指导教师、实践单位、参与实践的学生和实践单位的学生“四位一体”的开放式网络全程实时动态评价、监督、跟踪系统。高校可以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监督方。把学生微格教学、课内实践、校外实习作为不同实训板块都纳入此师能训练软件系统,让实习单位的老师和学生与高校参与实习的师生可以两两动态互评。

参考文献:

[1][9]洪额.师范教育现存问题浅析及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对策[J].跨世纪,2009,1.

[2]张伟坤.利用专题网站及网络课程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2.

[3]马红云,王小琴.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探讨[J].知识经济,2008,3.

[4]魏饴.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培养模式新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王桂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6]刘霄.高师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探析.教育探索,2007,1.

篇12

师范专业第二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师范生开设,具有师范类职业导向作用。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类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代表是教学法或教学理论课和教育见习实习。该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一般是教师将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以讲授现成的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任务通常是洗耳恭听,课后通常是背诵、理解理论基础知识。教师布置这些记忆作业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遇到困难时,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二、对课程实施的反思

从目前英语教育专业课设置和实施的情况来看,高专三年的学时绝大部分都分给了与语言技能相关的课程;分给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和实习实训的学时比例小。我们不难归纳出高专师资培养的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以语言技能为主,师范性体现不够,教学方法、技巧方面的培养多半停留在纯语言知识和教学理论讲授层面,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和能动性考虑得不多,课堂实际教学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师默认它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动获得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并且清楚明白语言技能背后的规律和教学技能体现的教学原理。

如果单纯懂得某个具体的语言技能或某个具体教学技能,而对其中蕴含的原理没有全面的掌握,只能是一个“学徒型”教师,谈不上形成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也不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毕竟师范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师范生毕业后从事的是教学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须具备将语言知识有效地传授到学生手里的本领,教会学生正确运用知识。因此掌握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帮助师范生在将来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首要条件之一。尽管高专师范生开设了教学技能课。但正如上所述,这些课程主要是讲授现存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和规律的总结者往往是专家教授,非一线教师,有可能出现理论和实践不符、甚至于脱节的情况。再有便是,理论和规律主要是泛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因人而异,出现个体差异的现象。遇到这些情况,学生如果生搬硬套课堂中某个教学理论,只会做无效功夫。教学实践是涉及到多种知识和技能,其中很多不能够通过单纯的教师讲授掌握。学生需要一个认知过程,需要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来构建意义,经过亲身感受、体验、观察、分析,才能将理论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因此国内专家学者提出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加实习实训机会和课时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

三、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实施方案

响应国家的号召和要求,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托产业来动态调整。突出针对性原则,以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既要考虑当下职业岗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更要考虑未来学生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可能面临的新的需求。基于这个方针政策,高专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很清楚,师范生在职前教育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为将来的英语教学岗位服务。因此,课程设置和实施的首要原则是帮助学生毕业后就业时能更快地找准自己的定位,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标准。下面我们就这个原则对英语教育的课程体系实施提出几点设想:

1.语言技能课的方案

传统的语言技能课上,教师着重传授语言点,学生积累语言点。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把重视语言学习的目标转换成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会变被动为主动。Shulman提出了“教学与专业综合知识”的概念,即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结合形成的综合的有机的知识体系。要培养教学与专业综合知识,教师在一门课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进行教授。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举一反三,分析、归纳整理学到的知识,形成语言能力,而不是单纯学到语言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转变一言堂的授课习惯,运用当今教育界所提倡的启发式、研讨式、合作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做到师生双向交流和共同探究。例如讲解课文时,可以将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将提问与研讨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是引导和启发他们去思考问题和形成自己教学技能的过程。事实上,师范生在课堂上所接触到和感受到的教师教学风格是他们在将来教学岗位上模仿的第一对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将方法与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师范生语言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培养。

2.教学技能课的方案

教学技能课是师范类学生课程中的核心课,它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水平。目前的教学技能课主要是教学理论的传授。一些老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只能是照本宣科。提倡师资培训者到一线行业里进行教学实践、业务进修、挂职和兼职是提高师资培训者教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自身了解、熟悉教学对象将来教学岗位所需的教学技能以及行业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在学生方面,可以借助微格教学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教师可以先以少数学生做对象,试训练一种教学技能,如组织教学、提问、复习旧课等。将这种训练过程摄制成录像,在课堂上一起观看,共同分析、评价其教学技能的优缺点,然后继续训练直到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为止。受训的学生要掌握某项教学技能,势必同时需要用到课堂活动策划、时间分配、组织等方面的技能,学生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

3.教育见习、实习的方案

针对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宗旨和原则,建议在学习的前两年每个学期均开展见实习实践。时间为两周为宜。学习的第三年进行时间为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打破传统的侧重理论教学,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到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岗位上亲身感受工作岗位的标准和要求。返校后根据见实习的经验和感受修正自已的教学理念、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避免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见实习期间,应该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具体指导见实习任务的开展和实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