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4: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学教育论文

篇1

2国内数学思维的研究

如果说国外的相应研究更加注意对于实际数学思维过程的深入考察,那么,国内关于数学思维的研究则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总体上,数学思维研究可归纳为3个方向:为思维而数学思维、为数学而数学思维和为教育而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研究的开端和第1个方向是“为思维而数学思维”,也即从一般思维出发研究数学思维.20世纪前,国内数学思维研究“所建构的‘数学思维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往往就是从一般的思维论研究中直接借用过来的”.甚至于近几年刚出版的某些“数学思维论”的著作,所建构的“数学思维论”的基本理论框架也是从一般的思维论研究中直接借用过来的.只是在数学思维的形式与方法上作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将数学建模等新的数学思维的形式与方法融入进来,从思维研究的最新成果“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等角度来审视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研究的第2个方向是“为数学而数学思维”,也即从数学特殊性出发,来研究特有的数学思维.王仲春认为:“数学思维是指人类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王梓坤院士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指出,当代数学思维是一种定量思维,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这一方向的数学思维研究,不再单单是从一般思维出发研究数学思维,开始从数学特殊性出发来研究数学思维.当下,数学思维研究的第3个方向是“为教育而数学思维”,也即指向数学教育(甚至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思维研究,服务数学教育(教学).这一研究方向的代表学者,在国内可追溯到孔子.《论语•述而》中有:“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孔子指出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前半句更是强调了“思”对于“学”的重要性,强调学习知识之后,需要再进行思维层面的理解和感悟.当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任樟辉在1997年的著作《数学思维论》中提出“从数学思维的角度看,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思维的主导,而思维的材料就是教材或数学知识”;其在2001年的著作《数学思维理论》中又指出“数学思维是针对数学活动而言的,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模式)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知过程”.另外,也在1997年,郭思乐和喻纬出版的《数学思维教育论》,更加直接地从数学思维教学目的论、数学家的数学思维论、数学思维教育过程论、数学思维观念论和数学思维教学论等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曹才翰等认为“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是主体以获取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为目的,运用有关思维方法达到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的信息加工过程”.随后,郑毓信在其著作《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中,也提出数学思维研究应“为数学教育服务”;单墫则更加具体地提出“考虑中学数学教材、大纲或是课程标准时,不能仅考虑实用性,不能简单地罗列数学知识,而更应当考虑需要培养哪些思维品质,如何去进行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的特点.”此后至今的10多年,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这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中具体涉及“培养哪些思维品质”和“如何去进行思维训练”.对于“培养哪些思维品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强调抽象思维、推理思维、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2003年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强调理性思维、抽象模式、结构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批判性的思维习惯、逻辑思维、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直观思维.对于“如何去进行思维训练”,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必要的板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2003年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算法的基本思想、数据收集与处理、严格的逻辑法则、框图、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现代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同时,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显然,“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研究是当下数学思维研究的主流方向,以下对此作进一步介绍.

3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研究现况

最早“为教育而数学思维”,在数学思维研究的前2个阶段也有出现,但都还只是“在相应的一般性理论框架中嵌入若干数学的例子”.这些数学教育案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价值是不大的.近年来,“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

3.1从数学知识出发

周宇剑从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强调“加强数学符号语言类比和符号提示功能教学,培养学生将数学叙述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并规范符号书写,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杨宝珊等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进行思维研究,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有关现象进行思维描述,查明人类思维在该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找出应有的思维资源(包括数学思维资源和一般思维资源),并给出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前者是基于学生角度,后者则是基于教师角度,2个方面的研究给予了从对应数学知识出发进行数学思维研究非常好的示范和参考.

3.2从数学能力出发

蔡金法曾提出“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林崇德在其提出的数学能力结构观中也以数学概括为基础,但也指出“加强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同时他的数学能力结构观除了以数学概括为基础外,还包括3种基本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5种思维品质.曹才翰等从数学能力角度探讨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其中曾进一步提出“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数学能力的核心”.同时,苏建伟对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思维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从中可以看出,数学思维在数学能力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数学思维的能力和品质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体现.

3.3从学习方式出发

夏小刚、吕传汉等在跨文化视野下对中、美学生数学思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问题解决中,中、美2国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偏于使用抽象的策略和符号表征,而美国学生则往往比中国学生更频繁地使用视觉的策略和表征.王霞进行了以草稿为载体训练第2学段学生数学思维的研究,通过分析和访谈研究学生的草稿,发现了导致学生思维受阻的6个原因,从而根据第2学段学生的思维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第1学段学生以草稿为载体的数学思维训练的有效对策.中外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能给予思维研究很好的导向;而立足本土的数学思维实证研究,则能给予思维训练以很好的具体启发.同时,数学思维活动在学习方式角度的表征,还有数学认知、数学反思等.数学认知方面,李玉琪在其《元认知开发与数学问题解决》中详细论述了元认知知识的统摄作用之数学思维模式的规范作用.数学反思方面,惠敏悦对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反思性学习进行了研究,叙述了古今中外对于反思的各种认识和研究,并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对于反思的理解尝试了2种新的教学模式.郑毓信以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为背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数学思维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初等数学中数学思维的3种基本形式: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数学化是指初等数学中“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数学化;“凝聚”是指初等数学中算术以及代数概念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化;互补与整合是指同一概念的不同解释、同一题目的不同解题方法、形式和直觉之间所存在的重要的互补和整合关系.

3.4关注数学思维的弱势群体

刘晓菁对高中女生数学思维品质进行了研究,通过自然观察和访谈调查,具体而客观地描述了高中女生数学思维品质方面的情况及特征,从而提出了如何改进女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以及培养高中女生的数学学科思维的几点建议和措施.小学生、女生等数学思维训练的弱势群体,在近年来不断得到重视,相关研究也还在继续进行之中.

4进一步思考

可以预见,数学思维研究将引领数学教育,同时“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研究方向将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力、加强教师的“数学思维”意识、实证研究有待得到重视、进一步关注数学思维的弱势群体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4.1数学思维研究将引领数学教育

当下,应该本着“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与教”来明确数学教育的核心、途径和主体.其中核心是数学思维,途径是数学思维活动,主体是学生.实现基于数学思维的数学教育三维目标,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学习思维的方法,提升数学学科学习力,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周春荔《数学思维概论》一书中也提到了“数学教学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入21世纪,数学思维研究将引领数学教育.

4.2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力

在实现基于数学思维活动的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当下最为迫切的研究应当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力.这可以从学习和教学2个方面来论证:从学习方面来看,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体现在数学思维的能力和品质,因此数学学科学习力的要素需围绕数学思维来构建和组织,从而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型;从教学方面看,从数学知识的教学到数学素养的教学,数学思维的教学是必经、必由之路.

4.3加强教师的“数学思维”意识

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提高“数学的社会实现能力”,具体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学生做数学教学工作,普及数学思想、知识、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等.前一方面是数学教师普遍重视的,但后一方面由于现实的多方面问题却没有太多精力给予应有的重视.但从学生的成长上来说,数学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教师的专业化上来说,数学思维研究、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4国内数学思维的实证研究有待得到重视

国外数学思维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但在国内却多为理论研究.然而数学思维是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它的这一本质决定着数学思维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另外,数学思维的实证研究也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向教学策略.数学思维实证研究具体可以从2个维度进行:学生角度和知识角度.学生角度,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具体探究学生数学思维的薄弱点和培养方式;知识角度,可以通过对具体数学知识下的数学思维进行教学实验式的研究.

篇2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大纲》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推动信心。如初中几何第三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教学大纲》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初中代数课本第一册《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篇3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

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4

二、结构游戏在儿童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篇5

在这推崇效率的时代,小学数学教育要契合时代的要求,需要运用多样化与科学化的教学理念。许多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学生日后的成才,付出了很大时间与精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想做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除了自身不断的努力外,还要长期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互相启发,教学设计的完善是没有终点的。1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在的乡镇学生个性突出,自我意识较强,甚至有些孩子有点自私。教师需要花时间了解自己所教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往的教学经历积累的经验与成功并不适合当代的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用心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诉求。仅仅将课本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会做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1]。在教学中多运用课件将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易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用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练习中联系已学的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在互相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才会更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2高效利用多媒体等新颖的教学手段目前,我国各地区的乡镇学校均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硬件设施,机器样式和表现方式都很新颖,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水平。

我市小学现已配备“电子白板”,它是集电子黑板,投影仪,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是提升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手段,在具体的知识点讲解中一个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生动、连续、精炼的知识呈现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该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另外,像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对加深知识的印象,巩固记忆效果很好。数学是实际应用中产生的科学,完全可以把知识点实际问题化,加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难题的能力。这样的思维并不是真的去解决某些现实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有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体验。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是以缜密的思考为前提。3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后,数学的思维会有种逻辑的美感,此时加以引导,学生会有成就感,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目前在一些乡镇学校中“读书无用论”颇有市场,如果不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不容易吸引学生。在教学中难度适中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学生会发觉认知矛盾,认知冲突得到解决,求知欲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提出新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动力。适当利用学生喜欢比赛与竞技的心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很多小的成功的累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领悟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的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利用自习时间举行班级的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历史讲座、数学典故与笑话、逻辑推理故事都可以尝试。活动中更容易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长此以往有利于兴趣的养成。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从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思维习惯[2]。在乡镇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掌握好习题与练习的尺度,适当的重复对学生的记忆与做题的准确度有明显的提高,这种方法的过度使用虽然能再小幅提高效果,但是对数学的兴趣有着潜在的伤害,解题机器是不会成为数学家的,一个国家没有一定数量对数学有兴趣和热爱的人,数学研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小学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在社会唯分数论的思潮影响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直被弱化,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日后学生的潜力将难以得到发挥。假如数学老师忽略了这点,为了分数的极限,不断要求学生做枯燥的练习和作业,容易厌烦数学。学生体会数学之美与深感数学的抽象难懂的界限不是那么的清晰,不容易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天分的学生对数学习题的忍耐度是不同的,针对实际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做法。

数学的课堂的气氛不宜特别严肃,小学生毕竟是孩子,学习能力和思维还在发展中,对教学效果不能操之过急,有时课堂也应该具有游戏性,课堂最后的时间做数学游戏是可以考虑的,对知识点的巩固效果也不错。时常把课堂剩余时间变成数学游戏时间,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计算与理解的深度,扩展学生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有显著的效果。在基本定理的讲解与基本的题量都完成的比较好的前提下,课堂可以热闹一点,一小部分课时进行数学游戏,是把数学知识的应用熟练化,对提高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城市教育与乡镇教育有着很大差异性,体现在经济实力、教育硬件、教学水平等方面,面对乡镇小学数学教育相对落后的局面,广大数学教师需要不断的努力,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作者:吕娜 单位:本溪市溪湖区石桥子镇中心校

篇6

相关联的来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新人教版《数学》中,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中的章引言与章前图相呼应,提出如何根据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的表达式,求出这两个速度的大小问题,引入这章的主要内容:实数.章前图是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升空时的照片,在这时,我们可以就我国科技发展的进步展开,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飞行到神五的开始带人升空,再到现时神十的成功升空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要从小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2.联系生活,在实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教材是联系到许多民生热点问题的,我们可以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利用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德育话题教育.在七年级教材第十章中有一个关于从数据谈节水的课题学习.在这个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其他一些资料,获得更多的关于水资源储量、分布和利用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后面的信息,得到更多的结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知,较深刻地了解水的分布,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生活中许多人在浪费水的现象.同时让初中学生们回家通过电视节目或网络或书刊了解缺水严重程度,从而加深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并培养初中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害怕它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说:生活就是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二次函数关于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的知识点中,在应用到销售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当自己是经营业者,看利润是关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又如何,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二次函数也就是身边的生活常识,这样就不会觉得太枯燥,从而慢慢喜欢数学.

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态度

精确和严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存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数学老师们就会告诉他们学习要态度认真.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勤思考,勤练习,做作业时要先独立思考,格式要统一规范,力求学生在解答习题时,要独立劳动,透彻地理解教师在授课时所叙述的理论性概括.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诚实、求是、坚持原则的理性精神.在数学解题中,许多学生是头脑比较灵活、反应较快的,可是他们却很多时候缺乏细心和耐心,会在小数计算中看错或写错小数点的位置;或会在表示数的时候忘记数后面的单位;又或者是在计算后没有进行检查和验算等.出现这些错误时,我们指导学生不要心急,不要自满,让他们自己想想如果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看错或写错一个小数点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学生明白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缜密的心思和谨慎的态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作风.

篇7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数学奠基的,无论在任何岗位上,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数学问题。而中职教育作为通向高等教育的踏板,同时也是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的重要源头,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十分重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中努力在规定课时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努力将接收到的数学知识学扎实,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间接控制着社会的前进速度。

2.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的实质即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即通过传授人类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的过程。而数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只知道学习科学的人仅仅是一具只会操作的机器,没有灵魂。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由内而外得到质的提升、灵魂的洗涤,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3.在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遭遇瓶颈的当下,要解决数学无用论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就要顺应时展,改革旧教学制度,将人文教育融入传统的数学教学。数学要体现其本身具有的人文价值,就不能单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而是要发现其内在的各种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体会内在的人文精神,并以之引导其自身气质、素养、人格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进入社会后真正有益于行业乃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1.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

在每一教学任务的开始、过程中或结束后,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有关创始人的奋斗精神、创新品质。例如,在讲解微积分时,可以穿插讲述牛顿、泰勒等数学大家的人物传记以及其本身在微积分理论推导中所做的贡献,以其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2.以兴趣为数学学习的导师

学习的最好老师即是兴趣,因此,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人对数学有着莫名的抵触心理,或是由于数学学习难度大,或是由于本身对数学不感冒,这对于数学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该尽量让数学变简单,让学生易于接受。比如,利用形象的模型操作、数学实验或多媒体视频让数学中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或者在讲课过程中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像概率论中的排列组合,可以以在盒子中取球的游戏进行讲解。

3.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激励和动力

现在多数学生并非不学,而大多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而最终放弃。因此,在他们放弃前挣扎的那一段时间,若有新的激励、新的动力支持其继续奋斗,在数学求学路上继续前行,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个新的动力可以是人物的成名史、奋斗史,可以是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辛勤付出,也可以是身边同学的不懈努力与不断超越。总之,在放弃的前一秒,给予学生继续下去的动力,便能最终使其在数学上学有所成。

4.改良学习成绩的评价机制

公平公正的学习成绩评价不能单纯依靠分数,在中职学校进行学生综合测评时,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人文素养水平考虑在内。只能考高分的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强的、能够学以致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空间,使其创新性、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其潜能并鼓励他们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做出成就。例如,可以开设一些校内数学创新比赛、奥数竞赛、数学建模比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按成果对他们进行奖励。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数学交流机制,定期安排一些老师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相应训练,学生也应轮流参与其中。在学生的成绩评价体制中,要求每个学生创新成绩比例、人文成绩比例、学科成绩比例均达标才能合格。

篇8

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看来,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是较为枯燥和抽象的,这也是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但是数学教学不管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还是从更为现实性的应试角度来讲,都是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所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做到优质教育,才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做到优质教育,首先我们应该从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从中找出问题,通过问题针对性提升。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师、学生、家长,是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毕业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教师方面。(1)在备课方面,教师没有做到充分备课。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初中教师来说,有的教师觉得初中知识过于简单,很容易学会也很容易掌握,这就导致了对施教过程中的大意与漫不经心,以至于认为是否认真备课甚至于是否备课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影响不大,从而导致了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教学思路不清晰、逻辑性不严密,知识链条无法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言能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但是对于一些本来成绩就不好、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就存在了理解障碍,一头雾水,不但严重影响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学习,还影响学生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甚至今后的学习道路。所以,没有认真备课或者说没有备课,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或者说对自己的学生而言都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做法(2)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教学方式简单、粗糙。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简单、粗糙,教学按部就班,一言一行都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意识,课堂时间,仅仅是将教学教材中的内容讲解一遍,这与学生自己研读教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也就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甚理解,不懂变通学习,举一反三。2.学生方面。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贪玩、懵懂无知,但是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是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事情,自尊心强,好奇心强,自制力不强,叛逆心较重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出现,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如果学生没有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导致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二、初中数学做到优质教育的方法

1.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初中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对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以生存为目的一份职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进一步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孩子一生的走向,不容有一丝的马虎。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时间;根据孩子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学会知识;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仅仅依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工作,要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能够让知识串联的更加紧密的内容,进一步增加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要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初中数学,是高中乃至大学数学的基础,如果初中数学没有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那么在自己以后数学学习过程中变的更加困难。从更加实际一点的角度来说,数学是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过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学好初中数学,有助于以后学习之路更加平坦。所以说,作为初中生,要充分重视数学的学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学好数学,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或者喜好以主观化的态度对待初中数学这门学科。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及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相对枯燥性,决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兴趣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对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事半功倍。对学生而言,初中数学的学习应该多动脑、多动手,通过解决问题、算出答案,会发现数学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枯燥,学会享受得出正确答案的乐趣,在乐趣中学习能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提高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对家长而言,要多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就要求家长应该去探索适合自己孩子、有助于孩子的辅导方法,让孩子能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放弃、遇到简单题的时候不骄傲,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数学学科正确的思想灌输,增加孩子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优质教育,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通过三方面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与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然而,这仅仅是笔者认为要做到优质教育需要必须具备的,真正将初中数学教育做到优质教育,还仍然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与总结,从而真正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开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9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六、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

篇10

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因为接触新鲜事物较少,再加上年龄较小,故对新鲜事物更加好奇,适当的加以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因为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些许的新颖教学手段就能引起他们兴趣。如,我们可以用富有趣味性的或游戏式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我们在讲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用玩扑克的方式来学习。在学生们的心中,他们是非常喜欢玩的,但他们又被告知,上课玩扑克是不可以的。而现在我们上课时,老师却亲自带着我们玩扑克,非常有刺激性,学生们都踊跃参加。我们提前要说明游戏规则,A代表1,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这是觉的24点游戏,我们可以再加一个条件,红色代表正数,黑色代表负数。然后我们选两个同学,随机从扑克牌中抽出四张牌,进行计算,谁先算出谁为胜。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让全班的同学都参加进来,或者进行比赛。在游戏中,学生们积极、快乐地参与进来,在快乐中学习,寓学于乐,寓乐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了。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在讲几何题时,我们用动画来演示图形的变化(如动点问题),让学生们形象地看到点的运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前所未闻的,会激发他们巨大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要循序渐进,慢慢地让学生们熟悉多媒体,不至因为过于对尊重事物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学习)。多媒体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图形变成生动的动画展现出来,即使没有抽象思维和立体思维的学生也能看出来,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我们更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教学。我们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为引线,把相关的数学故事或数学人物介绍给学生听,如华罗庚的故事,祖冲之的故事、哥德巴赫猜想等,培养学生们刻苦学习的态度、为国争光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我们在授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而让小组作为与其他小组进行竞赛的单位,让他们实现分工与合作。在这个过程,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落后,可能导致整个小组的失败,同时也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自卑心理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种分组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组内的组长要负责整个组的组织与合作、指挥;在比赛中不可避免地要阐述本组的观点,或与其他组进行辩论,这对于不愿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篇11

二、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技能

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技能,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提高技能的途径有两条:第一,通过学校组织,通过短期培训或者教师进修发展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还可以履行学校培养教师能力的责任。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第二,教师通过自我技能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要通过不断练习,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短期培训,实现自身技能的提高。

(二)摆正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位置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处于辅助地位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尝试创新而机械的替代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此外,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替代教材内容,更不能替代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对于出现一些教师只使用课件来给学生展示解题过程等的相关做法,必须予以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是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者,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课堂主角。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必须注意摆正自己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位置,更好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大部分教师由于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教学,往往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而且由于教学的需要,对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也往往只是写上“标准答案”即可,这就导致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机械使用教学课件,也使得学生在教师“标准答案”课件的引导下失去了思考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受到多样化的刺激下,牢牢地把握住学习重点,提高创造力。

(四)融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往往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就抛弃了传统教学的方式,不再写板书,甚至整堂课一根粉笔都不动,完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必须融合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利用传统教学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等优点,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方便、丰富等优点,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

篇12

二、接近实物

学习数学要灵活多变,不要机械地囿于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幼儿接近实物,通过眼睛的直接观察,通过触摸,对物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把课本上的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比如认识物体的学习中,是学习各种图形,对于幼儿们来说,要想加深他们对物体的印象,最直接的方法,是接触实物图形。眼看、手摸、嘴说,他人说出图形,幼儿迅速指出具体物品。通过这样的学习,一般来说,所有的幼儿,基本上都能够准确记住学过的物体形象,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幼儿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加深他们的记忆,让他们准备一些小刀、一部分纸片,各种各样的盒子和一些农作物,让他们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实物形状,纸片用手叠,苹果土豆用刀切割,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制造教材里没有的实物形状,每次进行这样的学习活动,课堂上的幼儿们都十分踊跃,一片生机勃勃的学习景象让我十分欣慰。

三、带领幼儿走出课堂

大自然绚丽多彩,农村的幼儿们对大自然中充满着无限的向往,每次带领幼儿接近自然,融入生活,幼儿们都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上乘的教学艺术。比如说认识东、南、西、北,我们完全是在课外的“大自然课堂”完成的。我和幼儿们刚刚说明这个意向,幼儿们已经眉开眼笑了,我们拿着各种工具,走出教室,精神抖擞,通过各种景物来判断东、南、西、北各方位,根据工具来检验方位,幼儿们东跑西颠,忙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充分体现了对学习的兴趣,谁有能说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呢?这说明质量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习的乐趣,幼儿对东南西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坐在教室里,去想象,去琢磨东南西北要深刻、正确的多,我接着推进,启发大家建筑物的建设和东南西北的联系,想一想自己的家,门口是朝什么方向?窗户各是朝什么方向?想一想植物的生长受方位的什么影响等等,为什么?幼儿其乐融融,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启动思维,充分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具体形象,加强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让幼儿打好学习的基础

数学知识自有它的特点,和其他的学科有些区别,这就是它的环环相扣,比如说语文知识,上过三年级,也可以不经过四年级直接进入五年级,勉勉强强也是可以的,但是数学就不行,这星期的可没有听讲,下一个星期的课,恐怕无法进行;所以从一开始要让幼儿们在幼儿时代就打好数学的基础,好比建筑高楼大厦,一层一层的都要认认真真。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懂得数学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知道了数学是什么,知道了数学的研究方向,抓住、认清数字学科的核心内容,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巧。美国的心理学家罗素认为,如果对原理能够掌握,对其认识到位和很好地进行把握,那么就会消除学习的难度,省下百分之四十的研究与分析的时间。懂得了原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就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学习问题,等于拿到了开启学科大门的钥匙,轻车熟路,省时高效。这样的学习轻松快乐,轻而易举,否则必然是事倍功半,教师、幼儿们都疲劳不堪。教师要让幼儿们掌握这种方法,养成打好基础的习惯,不投机取巧,一步步走向成功。试想,新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在头脑中形成轮廓,不能顺利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又怎么能够新旧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