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4: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秋节有几种风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那么,中秋节的由来演变如何?诸家说法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长安玩月诗序》记裁:“秋云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赡魄团,放曰中秋。”这就是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恰是三种之半,所
以叫中秋节,民问***俗称八月节。是夜,月亮最明、最因;月色也易美好,千家万户围坐在一起观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
不过,汉代的中秋节定在立秋之日。这天,王者出猎,以所获祭宗庙包。到了唐代,各种类书中备载四时十二节令,单单没有中秋节的故事。
而在宋人的笔记中,中秋节的记载就屡见不鲜了。宋代的中秋节,不用说富贵人家,就是贫穷的市民也是“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中秋节晚上,“膂力儿童,连宵嬉戏”。由此可见,中秋节在宋代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把以毛豆鸡冠花。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凋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是农历一年中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由于八月十五在秋季七、八、九三个月,是居中的日子,所以叫做“中秋节”。提起中秋节的习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月饼。
中秋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
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 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国南方、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在中秋节夜晚提灯笼. 或將燈籠掛在門前。或将灯笼挂在门前。
在台湾,阴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个重要民俗节日,全台湾放假一天。至今,台湾一般民众仍普遍有赏月吃月饼、柚子的习惯。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节各地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之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之兔儿爷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中秋节的习俗之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日本的传统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但是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会赏月,称之为“月见”.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
喷香入味的蒜泥龙虾的做法甚是讲究:在锅热后倒入原汁原味的农家菜籽油,油在锅里噼里啪啦地响,好像在唱优美动听的歌。等油温达到一定的热度,放入大量的蒜泥,这歌唱得就更欢啦!蒜泥的香味渐渐传出来,把洗净的龙虾倒入锅内翻炒。这些原本生龙活虎、张牙舞爪的“龙虾大将军”,在锅里翻腾着、跳跃着,很快就脱下了绿袍,换上了火红的新装,煞是好看!听说有经验的大厨们在烹制蒜泥龙虾时,只是放入几种简单的作料,因为越是简单的作料越能保持龙虾原汁原味的鲜美。放入作料后,再焖上一会儿,美味的蒜泥龙虾就新鲜出炉了。龙虾装盘后,在上面弄两粒青椒加以点缀,龙虾红、蒜泥白、青椒绿、汤汁黄,已然成为一件色彩缤纷的艺术品。
望着这诱人的蒜泥龙虾,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先对准它的脖子吸一口,汤汁的鲜香伴着虾黄滑入口中,那真是顶级的人间美味呀!我用手剥去虾尾的硬壳,抽去虾线,白白嫩嫩的虾肉就呈现在我眼前。放进嘴里的虾肉紧实筋道,越嚼越有味,让我欲罢不能,连吃三十个也是小菜一碟呀!
前不久,家乡淮安第十五届龙虾节开幕,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宾朋。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对蒜泥龙虾垂涎三尺了,赶快来参加明年的龙虾节吧!
(指导教师:王春燕)
题目直截了当地道出了菜肴的名称,又体现着本次习作的味道。
第一自然段从介绍家乡入手,进而介绍一种美食,契合本次习作的要求。
第二自然段场面烘托。
第三自然段在介绍制作方法、制作过程时写了形和色。特别是最后一句对于色的介绍,确实让人垂涎欲滴。
第四自然段介绍吃法:吃中品味,味中有色。体验真切。
【素材小卡片】
中秋节各地饮食风俗
浙江
杭州的莼菜羹、鲈鱼脍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鲈鱼成为思乡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水葵”。睡莲科。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须根系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北京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等。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四川
新年所用的这几种特别饮食,并不是为了品位,而是为了祛病除邪。古人以椒、柏为仙药,认为吃了以后能身轻耐老。魏人成公绥的《椒华铭》云:“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还认为桃木是五行之精,能镇压邪气,吃了用桃木煮的水,能制服百鬼。五辛指韭、薤、蒜、芸薹、胡荽五种辛辣调味品,吃了可以顺通五脏之气。晋人周处《风土记》云:“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这里的“五辛盘”,就是上述的“五辛菜”。
正月七日是古代的“人日”,又称“人庆节”,这一天须吃以七种菜煮成的羹。因各地物产不同,所用的菜也不同。如广东人用芥兰、芥菜、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福建、台湾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芥菜寓意长寿,如此等等。一些地区还有吃“及第粥”等风俗,北方人在这一天还要吃饼,而且必须是在庭院中煎的饼,俗称“熏天”。
正月十五日,人们熬好的豆粥,滴上脂膏,用以祭祀门户。先用杨枝插在门楣上,随枝条摆动所指的方向,用酒肉和插有筷子的豆粥祭祀,祈福全家安康。
从正月初一到三十日,年轻人常常会带着酒食去郊游,一起泛舟水上,临水宴饮。还要象征性地洗洗自己的衣服,把酒洒向岸边,以解灾厄。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之日。这一天人们会带着酒肉在一起聚会,并在社树下搭起高棚,祭祀土地神。祭祀完毕,大家共同分享祭神用的酒肉。据说吃了祭神用的酒肉,便能福禄永随了。
冬至过后的105日,是古时的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相传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被焚,晋人哀怜子推,于是寒食一月,不举火为炊,以悼念这位志士。到了汉代,因一些老弱不堪寒食1个月,便改为三日不举火。曹操还曾下过废止寒食的命令,但终不能禁。寒食节的主食为杏仁粥及醴酪。
寒食一过,就是春光明媚的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带上酒具,到江渚池沼间去作曲水流杯之饮,在上流放入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漂至人前,即取而饮之。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尽兴,还含有流杯宴饮可除去不祥之意。同时,还要吃掺和鼠麴草的蜜饼团,据说吃了可以预防春季流行病。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粽子是这一节日的主要食品。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日投江,人们用箬叶包上黏米煮成粽子,或以新竹截筒盛米为粽,并以五彩丝系上楝叶,投进江中,用以祭奠屈原。
六月炎夏,兴食汤饼。汤饼指的是热汤面,意在以热攻毒,取其大汗来除散暑气,亦为祛恶之举。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此时秋高气爽,人们争相出外郊游,野炊宴饮。富人宴于台榭,平民则登高饮酒。少不了的食品是饼饵和酒,据说吃了能使人长寿。陶渊明把重阳节看作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所谓“引吟载酒,须尽一生之兴。”并有诗曰:“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饮酒赏菊,确为人生一大乐趣。
十月一日,要吃黍子羹,北方人则吃麻羹豆饮,为的是“始熟尝新”。尝新即尝鲜,泛指享用应时的农产品。
到了十一月,采摘芜菁、冬葵等杂菜晾干,腌为咸菜酸菜。腌得好的,呈金钗之色,十分好看。南方人还用糯米粉、胡麻汁调入菜中泡制,用石块榨成。这样的咸菜既甜且脆,汁也酸美无比,还被人们用来当作醒酒的良方。
相传古时济南疾病蔓延,月中捣药神兔于中秋之夜口噙药饼下凡,将仙药撒至济南72口泉眼中,济南百姓自古饮泉水而生,药随泉水流遍泉城,病者饮下融仙药的泉水后不冶自愈,后人为感念神兔,便用济南北郊的黄河泥为神兔塑像并膜拜,这就是关于兔子王起源的美好传说。
杨峰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从小听着“兔子王”的传说长大。在他的概念里,济南的“兔子王”有很多泉城特色。过去中秋节圆月时,济南家家要摆月饼、水果和兔子王。那时人们有购买兔子王馈赠亲友的习俗。从小爱玩泥巴,经常看着爷爷做泥人的杨峰,谈起怎样和“兔子王”结缘时一笑:“我早就忘记为什么了,就是从小特别想拥有一个。”从中学时代,就一直有个关于兔子王的影像在杨峰的脑子里徘徊。每当过年过节,少年杨峰的身影总是会出现在老济南天桥周围的街道胡同里,寻找着济南兔子王的美好踪迹。杨峰毕业后从事设计装潢工作,淹没在了商业社会中,追寻纯粹创造和设计的梦想被无情打破。但关于“兔子王”的梦想一直萦绕在大脑中,也鼓动着他寻找有关兔子王的资料和书籍。工作之余,他尝试着设计兔子王的草图,一有时间就描描画画。
探索之旅艰辛依旧坚持
在内心深处那分对传统文化执著以求的促使下,杨峰开始了他的“兔子王”探索之旅。1993年,一心弘扬泉城文化的杨峰就试图创作出既有济南地域特征,又富于时代感的旅游纪念品。他尝试制作趵突泉微缩模型,却还是觉得无法代表老济南的文化风貌。
经过无数个日夜思索后,他找出了中学时代好友送的一块上好泥料,开始“泉城兔子王”泥塑的创作:没有网络,鲜有书籍,看到一幅相关的草图都惊喜万分。终于,杨峰推出了兔子王的定稿——新一代济南“兔子王”的代表:兔子王、兔小儿、兔妮儿、兔宝儿。慢慢地,杨峰不断创新,兔宝中增加了“鼓乐兔宝”和“击鼓说唱兔宝”;兔王中又增加了“黑虎泉兔子王”和“卧牛泉兔子王”……作为“七十二泉系列”中的兔子王,每尊均能展现该泉的特色且作品背面还题有咏泉古诗和绘有泉名印章,亦可算作集诗书画印于作品一身,凸显济南特色文化。杨峰创作的“泉城兔子王”系列作品处处烙刻着济南这座古城的文化印记:金盔金甲的兔子王,外着锦袍,身插护背旗,持玉杵携金钵,端坐在祥云上;祥云下是以趵突泉等名泉为代表的泉水景观……2008年春节,杨峰在济南芙蓉街上开了属于自己的店面,专营“泉城兔子王”,成为这条老街上别具文化气息的一处风景。
“每个人都可以是文化的传播者。我最想做的,是让济南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他认为,中国民俗文化扎根于人民生活之中,传统文化是否得到弘扬,在于是否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传统文化之美,是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实践、探索,一代代认同、确定之后沉淀而来的。
当成早餐主食吃
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把月饼当主食吃。
如今的月饼多以精致、小个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月饼当成主食,搭配蔬菜、豆浆(粥、牛奶)、水果食用。
适合种类:豆沙月饼、枣泥月饼、莲蓉月饼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月饼。
营养分析:如此早餐,既解决了月饼的高油高糖,又有蛋白质、膳食纤维,营养也方便,对于上班族来说不失为一顿丰盛的早餐。
提示:这种吃法,因为消耗起来会比较慢,因此存放很关键,避免发霉、变味(如哈喇味)等情况发生,最好按照包装上建议的方式储存。
做成新食物
把月饼做成新的食物,尝试各种吃法,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人热衷的事,例如熬粥、拌凉菜、打豆浆、炒菜等。下面就介绍几种用月饼做的美食――
熬粥
普通白粥:喜欢吃甜粥的朋友可以把月饼切成小丁状或小粒状,放在熬好的白粥上用来代替白砂糖,同时搭配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是不错的。
八宝粥:将月饼切开,将其中的馅料用小勺掏出来混在八宝粥或者燕麦粥中,而剩下的月饼皮当然也不能浪费,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蔬菜、水果,搭配粥一同吃下。
皮蛋瘦肉粥:近几年肉馅的月饼也颇受追捧,如果家里剩下这样的月饼,也可将其中的馅料挖出,放在白粥中一起熬煮,然后放入皮蛋、香葱等,一份香喷喷的皮蛋瘦肉粥就这么做成了,月饼皮可以如前一样和蔬菜一起搭配,营养又美味。
此外,还有杂粮粥、燕麦粥、紫米粥等,可以根据月饼种类熬制。
适合种类:豆沙月饼、枣泥月饼、水果月饼、伍仁月饼、莲蓉月饼、肉馅月饼、蛋黄月饼等。
营养分析:用丰富的膳食纤维平衡月饼中的高能量,再用富含丰富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来搭配,既可作为一顿丰盛而健康的晚餐。
月饼三明治
将月饼切成薄薄的片,夹在全麦面包片或者馒头的切片中,其中放几片西红柿、黄瓜、生菜,搭配牛奶、豆浆、粥,再来点水果,也不失为丰富的一餐。
适合种类:伍仁月饼、芝麻月饼、蛋黄月饼、肉馅月饼等。
营养分析:月饼三明治既能让无味的馒头变得更有滋味,也能控制整体摄入的能量,而且加入了西红柿等蔬菜,让原本单一的主食变得丰富,口感也更好。
炒月饼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继香蕉苹果入菜后,月饼也不甘落后,某大学食堂曾出现过这样一道菜:尖椒炒月饼。爆笑之余,这道菜确有可取之处。
[中图分类号]K8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054-02
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甘肃民勤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民勤坐落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民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是甘肃有名的“文化之乡”。陇上闻名的民俗文化庄园――瑞安堡令人神往,“苏武牧羊”的故事更使这个地区充满传奇色彩。民勤生态文化园中的民俗风情墙让笔者对民勤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本文主要就民勤的民俗文化概况作一探讨和交流。
一、节日习俗
(一)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月单五”、“重午节”、“端阳节”、“五毒日”、“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一致。广为流传的要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一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民勤也不例外。
民勤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民勤人过端午节一般是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小孩子戴五毒肚兜、香荷包,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等。
五毒肚兜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肚兜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美好愿望。节日之前,小孩子,特别是不满1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缝制肚兜所用的布一般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他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堪称艺术精品。有些做成短裤形状,孩子整个夏天轮换着穿,一直穿到秋凉。因为它既漂亮,又舒服、耐穿,所以大人喜欢,小孩穿上也开心。有些小孩可以穿两三个夏天。小孩长大不能穿了,母亲还会把它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有的还会转赠给别人,接受的人也会很开心,因为这不是人人都会做的,一般年轻人可能都不会做。
端午节是中国各地区不同民族普遍流行的节日,每当此时,南方和北方的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悬挂柳树枝借以避邪,民勤也有此习俗。
民勤人还有一种特有的习俗,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细心的妈妈为孩子们编织各种颜色夹杂在一起的花绳子,戴在孩子的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以示吉祥,一直戴到七月初七后取下来扔到房顶上,让喜鹊叼走给在银河相隔的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每年相会一次。
在端午节,民勤的媳妇们还要蒸上面扇子、粽子带着回娘家。民勤人在吃粽子与别处稍有不同。粽子一般为棒块状,里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样喜欢用糯米、绿豆、猪肉、五香粉,而是在粽子里加红枣、糯米,吃起来清甜可口,或者只是用上好的糯米,吃的时候再加上蜂蜜,香甜爽口。油饼卷粽子是民勤一种独特的吃法,用刚炸出来的油饼卷上粽子,吃起来清香可口,成为民勤人端午节独特的饮食习惯。
民勤人端午节这天还要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五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二)中秋节习俗
“五月端午穿出来,八月十五端出来。”“端”就指端月饼。民勤的月饼不同于人们常吃的烙出的糖油月饼,也用模子扣出的月饼,一个民勤月饼几乎是用半袋面粉蒸出的,小户人家够吃一个月,是实实在在的“一月之饼”。民勤月饼既好看又好吃。做民勤月饼,把面发好后,先用擀面杖擀个底子,然后逐层抹上胡油,散上茴香、香豆、孜然粉、胡麻盐、赤黄等10多种香料,抹上花粉做成的颜料,每层边上用面拈出葵花花瓣。做出后,一个民勤月饼就是一个巨型葵花花盘。一般而言,民勤月饼在中秋节那天蒸出来,出了锅,不是立即就吃的,要在一轮明月横空出世时,作为供品祭月神,意在企盼来年五谷丰登。供完月神后,用刀如切瓜般把大月饼切开,吃上一口满嘴清香。中秋一过,民勤人家走亲访友的最好礼品便是相互赠送一牙月饼,意在祝福对方生活如月亮般美满。
(三)重阳节习俗
民勤历史上曾有过重阳赛驼的习俗。据《镇番遗事历鉴》卷1记载,明朝“代宗景泰三年(1452)重阳节,邑民于城北教场塞驼,红柳岗牧民刘玑如夺其冠”。这恐怕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一则时间最早、纪年确切、记载也较为详细的古代民间赛驼资料。
民勤的赛驼习俗在清朝末叶还依然存在。据《镇番遗事历鉴》卷10记载,清宣宗道光九年(1828)九月十日在苏武山进行赛驼,“武举唐灏国首屈一指,获胜夺魁。其所役之驼清癯赢瘦,犹有重疴,讵意奔走如飞,四蹄若翅。有询于灏国者,答曰:‘驼与马同,竞跑最忌饱食饱饮。意欲夺魁,择健跑者断水草七八日,临赛时饲以精料鸡卵可矣。’同道者以为经验之谈”。赛驼的文化习俗与受到游牧民族奔骑竞技活动的熏染有关。
(四)腊八节习俗
腊八拂晓,村民抢先到公用水井打一桶水,同时丢下一个馒头。这桶水要一路不落地提回家,倒在锅里。抢先者便说抢来了“金马驹”,以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抢来“金马驹”后,开始用蚕豆、豌豆、扁豆、包谷、小麦、青稞、小米等五谷杂粮熬煮腊八粥。粥熟后,先要盛一碗端到自家地头,挖一坑倒入掩埋,喂“金马驹”,以示粮食丰收,食用不尽。
(五)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凌晨4点左右,全家人穿上新衣,孩子们怀揣馒头或包子来到大门外,大人按天干地支,或到牛棚、羊圈看牛羊睡卧的方向(据说牛羊睡卧的方向朝着“喜神”),推算“喜神”方位。之后大家抱来柴草,燃起一堆大火。此谓之“燎天篷”。燎天篷时要燃放鞭炮,大人小孩均要在鲜红的火焰上来回跨越,并高声呼叫“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等吉利歌谣,祈望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二、饮食习俗
(一)羊肉沙米面
精选沙区羊肉,去油去筋,切成豆粒大小的肉丁,加调料炒至微糊生香,备用。沙米碾制去壳后,于清水中煮绵,加入炒好的肉丁,待羊肉沙米微滚时,下入手工面条,佐以葱沫、韭花、芫荽,文火稍焐即成。
羊肉沙米面,米、面、肉、汤和而不粘,经纬分明而又相互渗透,既有素食的清淡明净,又具肉食的稠厚绵长。
(二)西瓜泡馍
民勤西瓜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不需任何金属刀具,只在花蒂处,用大拇指甲掐一行印痕,挥动巴掌,则一分为二,将干馒头摁入瓜瓤,食之,清凉爽口,是大漠有的美食。干馒头以出锅后即置于烈日下晒干的为上品,渗入瓜水时,可泛出浓浓的太阳味。太阳味儿的馒头,放入口中,甘甜清香,酥脆绵软,嚼之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有声有色,百吃不厌。食后肚圆体泰,身心清爽,豪气顿生,始觉切成小牙牙儿的所谓“品瓜”乃小家碧玉之气,会大伤民勤西瓜的“神韵”。
(三)麻辣鱼
麻辣鱼 ,料用红崖山水库正宗红尾鲤鱼,切成1寸许的短截,形状扁圆,色泽呈淡黄色,清淡不腻。豆腐、白菜、蘑菇、洋芋、宽粉等荟萃在一起,杂然纷呈。
做麻辣鱼,先将成品的麻辣酱、豆酱、干辣椒、鲜葱、鲜姜等用少许的清油爆炒两三分钟,然后兑水,水开后,将清油炸好的鱼(一般切成1寸左右的方块,用粉面缠过,用油炸至七八成熟)下入锅中,滚煮十二三分钟,用漏勺将漂浮在上面的碎佐料捞净,下入时鲜蔬菜蒸煮焖焐四五分钟后出锅。吃鱼肉喝鱼汤。美食家们往往以鱼汤代酒,别具情趣。
[参考文献]
[1]顾希佳.社会民俗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林永匡.中国风俗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直江广治.中国民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刘广玉.中国民俗风情地图[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活动二—《美丽的叶子》:和孩子一起去捡落叶;选一个有风的下午,看秋叶飞舞,模仿树叶扒落的样子,让孩子们随音乐歌唱舞蹈:“飘啊,飘呀,秋叶儿,随着秋风飘,秋叶红呀秋叶黄,秋叶真美丽,我要问你职呀飘啊飘到哪儿去?……”让孩子给树叶找妈妈,了解树叶的不同;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拓印各种颜色的树叶画,用来装饰环境;既满足孩子“贪玩”的天性,又能把语言、艺术、科学融合在一起,使各学科的目标在生活活动中得到有机地整合。
活动三—“看月亮,吃月饼”,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风俗,感受亲惰,爱自己的家,依恋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过了中秋节后,告诉老师说:“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妈妈买的月饼真甜。”情感的培养足需要体验的,只有让孩子有亲身的经历,从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感受,才能培养起美好的情感。活动四—《秋天里的小动物》:观察秋天里昆虫、鸟类的变化。通过观察,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爱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的环保意识。活动五—《秋天里的花》:带孩子去公园赏菊,观察的颜色、形态,感受的美,还知道:“把这么美的花摘下来多可惜呀!”通过赏菊—爱菊—画菊,让幼儿欣赏生活中的美,用艺术表现美。
总之,这个主题都是和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没有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材料提供。孩子对秋天里人的活动,秋天里节日的风俗,秋天里动、植物的变化,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对秋季的特征有了较为完整的印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从生活中感受美,并学习用艺术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各领域教育在活动中有机的联系、整合,这实在是一举多得。富教于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能使孩子和教师都从中受益。这个活动之所以让孩子感兴趣,是因为多变的事物,无拘无束的生活化的氛围,因而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各种知识、技能得到了潜移默化。教师无需费尽心思去准备各种材料,无需纹尽脑汁地去思考教育策略,更无需使用各种方法去灌输知识,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生活对于教师的价值在于它使教师从过去的教育模式里解放出来,用一种全新的观念、多角度地去审视教育活动,从而探索更有利于儿童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何以让幼儿乐于参与?是因为生活化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方式。因为在生活活动中,孩子们没有压力,兴趣、需要表露无遗,而又不乏探究的好奇。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注重孩子的感受,注重孩子的亲身经历,注重孩子经验的积累,满足了《纲要》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生活对于孩子、对于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借生活提供的教育环境、机会,使生活活动为教育所用,真正成为教育的强大支持系统。因此如何挖掘生活的教育价值,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人手:
一、充分利用生活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事物、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融于其中,拓展孩子的经验与视野。孩子最喜欢过节,有吃、有玩、还有父母送的礼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了,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良好机会,于是我们设计了许多有关节日的主题,如“快乐的六一”、“三八”节时的“我爱妈妈”、“吃月饼、看月亮”、“团团圆圆过大年”等,通过孩子亲身感受,讲述过节的趣事,发展语言;了解节日来历及过节的风俗,增强社会性;装饰环境或制作札物,表演歌舞,从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不露痕迹地在生活活动中让孩子们得到锻炼。这些只是幼儿感兴趣的众多事件和事物的点滴而已,如果我们能将贴进幼儿生活而又为他们感兴趣的事件和事物充分利用,该是生活赋与教育的多大一笔财富啊!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赛龙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今年的端午节,妈妈教我包粽子。只见她拿出刚买的优质糯米,再找来粽子叶,妈妈让我把粽子叶放在锅里煮。我奇怪地问:“为什么呀!”妈妈说:“叶子煮煮就能发出香味。”煮好后,我照妈妈的指示,把叶子两头剪掉。开始包了,妈妈拿两三个粽叶围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糯米放进去,在拿一根粽叶包住头部,不让糯米漏出来,最后用线把粽子系紧。这样就包好了。可我总是包不牢,糯米总是往外掉,后来,我把粽子系了好几圈。虽然不好看,但总算包好了。一个、两个、三个……我们一共包了二十多个。
最后,妈妈把粽子放到锅里煮,几个小时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终于出锅了。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明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它的起源,民间传播大约有四五种故事,但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是纪念屈原。
也许,这个古老的传说你已经听过无数次,今天也无法让我们非常感动,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恍如昨日刚发生的事,最后以韩国成功申请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而告终。
虽然专家说“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但我们的文化传统被他国认可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毕竟,“端午节”这个词已经被其他国家抢走了。
这一事件无疑为中国人民保护传统文化敲响了警钟。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许多灿烂文化正处于灭绝的边缘,有些甚至已经消失了,比如世界三大艺术门类: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国的戏曲。
而中国戏曲现在有很多剧种已经失传,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四千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语言的已不足几十人,整个赫哲族都在濒临消失,更别说民族文化了。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现在我们不得不从日本购买高质量的宣纸。当其他国家都要庆祝节日的时候,我们怎么面对祖先呢?
所幸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保护单位,20xx年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作为国家法定假日。
国家教育部还对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改革,在20多所学校尝试京剧进课堂的做法。刚刚过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日。但这些做法都还只是杯水车薪,甚至还引起各种争议。
中国文化的传承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支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并没有过时,相反,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它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导价值对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起过一个好的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都很简单的做到,这个节日不仅是一种庆祝,而且还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身份。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在传统节日的背后,是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我希望大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滋养我们的心灵,做真正的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让中华文明永远在地球上闪耀。
最后,祝老师、同学端午节快乐!祝祖国永远繁荣富强。
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我们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今天我将向同学们介绍这个节日的点点滴滴。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我们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他提倡德行,主张富国强军。
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对祖国和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278年,秦军征服了楚国的首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中始终都不能忍受,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祖国。于是在农历5月5日这天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怀沙》,然后抱着石头投进了汨罗江的怀抱里,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场壮丽的爱国主义绝唱。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人民冲到汨罗江向他表示敬意。渔夫们在河上划着小船不停的找寻,却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和其他食物一起投入了江中,算是为这个诗人送行。
直到今天,端午节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当归、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节是以解放后才有正式的命名。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丰富的饮食习俗。比如吃稻田鳗鱼、吃面条、吃茶叶蛋。江西省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鸡蛋和咸蛋吃。
蛋类分好几种,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兜,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孩子找到好运,平安无恙。
在端午节这天我最喜欢吃粽子,北方和南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粽子的大小也不一样,甜的和咸的,大大小小的样式都有。
在吃过那么多的粽子里,我觉得四川乐山的肉馅粽子最好吃,里面夹着黄糯米和咸肉,肥而不腻,吃起来有胡椒和竹叶的香味,口留留香。
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从20xx年起,中国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法定假日,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又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民间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划龙舟、包粽子、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它在中国南方很流行,在北方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龙舟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挂艾草和菖蒲,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人们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艾草特殊的香味,能驱病、防蚊、辟邪。
艾草还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据史书记载,吃粽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逐渐流传下来的。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指定为端午节的食品。当时,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加入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叫“益智粽。当时周楚人《岳阳风土志》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就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直到现在,每年5月初,中国人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品种较多。从馅料上看,北方的枣子多包枣粽子;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传到了韩国、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端午节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的时候要注意食品是否过期变质,旅游的时候要注意旅游安全,在此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我今天带来的演讲是《幽幽端午情》。
各位同学,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有着20xx多年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吧。
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春秋战国时期动人的故事。根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举贤荐能和富国强兵,主张联合齐国抵抗秦国。结果,他因贵族的强烈反对而被免职,被赶出成都,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流亡期间,他写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著名诗歌,为国家和人民忧心忡忡。公元前278年,秦国军队入侵了楚国。他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痛苦不堪。
五月五日,屈原写完《怀沙》之后,抱着石块投入了汩罗江。屈原死后,楚国人民非常悲痛,于是他们在江上划龙舟,驱散河里的鱼,用芦叶包住馅料然后投入江里,以免鱼吃掉屈原的遗体。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
在端午节,我们怎么能忘记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诸多的花样。
花之美,首先在其形。每一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形态、色彩和风姿。牡丹雍容富贵,荷花清丽脱俗,梅花冷傲绰约,桃花明艳活泼。不同的人喜爱不同的花,也从赏花中体验到难以言说的乐趣。赏花不失为一项怡情悦目的休闲活动,对身心健康颇有裨益。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都与花有关,以赏花为重要内容。
荷花于盛夏开放,古人于是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花生日,于这一日至荷塘赏荷,故又称“观莲节”。荷花不仅花形纯洁高雅,其花、叶、根茎和种子都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唐朝时,人们有在观莲节食用“绿荷包饭”的习俗。及至今日,清香怡人的荷叶包饭、荷叶粥仍是夏季流行的养生名膳。宋代人用莲花花瓣捣碎,与米粉和白糖一起制成莲糕;明清时则制成荷花酒。慈禧太后还曾将白莲花制成的酒赏赐给亲信大臣。至于莲子和藕制成的各色美食药膳更是不胜枚举。
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之时,吴刚伐桂的传说更将桂花与月亮联系起来。赏桂成为中秋节的一项别具情趣的活动。清甜的桂花酒、桂花茶恰可化解月饼的甜腻,桂花的馨香也为这个团圆的佳节增添了几分甜蜜的气息。
重阳节与的花期恰好相遇,于是在重阳节时便有赏菊的传统。历来以其高洁的情操和悠然的野趣为人们所喜爱,唐宋时代就形成了重阳赏菊之风,还有专门的菊圃供游人玩赏。除了赏菊,人们还在头上簪菊、身上佩菊。在清代,北京还有在重阳节将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趋吉避凶的习俗。之所以认为能趋吉避凶,不仅因其优美的形色,更由于它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的功效。
古人采的茎叶,与黍米一起酿酒,至第二年重阳饮用,以其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饮菊酒的风俗起源于汉代,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宋代吴自牧 《梦粱录·九月》中记载,“今世人以、茱萸,浮於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的别名“延寿客”正是由此而来。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赏花,是因为花卉优美的形色能使人忘却忧愁,心情愉悦,是修身养性、调理情志的有效途径。《养生奉亲书》主张,养性须“看山水花木”。吴师机《理瀹骈文》也提出“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在有花草的环境中,人的记忆力、理解力会增强,学习、工作的效率更高。若是亲自种植花卉,更能活动筋骨,沐浴阳光,强健体魄。
现代研究还表明,花的形态、颜色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餐桌上放置不同颜色的鲜花,可以调节食欲。红色的花能增强食欲,加快进食速度;白色的花使人精神舒缓,细嚼慢咽;青色的花则有抑制食欲的效果。
闻花香——宁神定志
除了俏丽的样貌,迷人的香气也是花卉的魅力所在。花香或馥郁或清幽,或恬淡或优雅,或含蓄或奔放,各有独特的韵味。中医历来有用芳香的花草制成香囊、药枕的传统。妇女在头上簪花,佩戴香囊,不仅是为美观,也有除湿辟秽之功效。其实,在古代,佩戴香花不止是女性的专利,男人也有佩花的习惯,屈原《离骚》中就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名句。
香花制成的药枕,使人在睡眠中缓缓吸入花卉的馨香,达到调节气血,祛病延年的效果。常见的白药枕,适合高血压、头晕头痛的患者;若要宁心安神,缓解失眠,则可在药枕中加入合欢花;槐花、茉莉花制成的药枕,可收清热解暑之效。
近年来兴起的香花疗法则利用不同花卉的香气调节情志,缓解精神疾病,或辅助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香花疗法是指根据不同病情,使病人与不同种类的花卉密切接触,在种植花卉的庭园中散步、读书、下棋等等,每天1~2小时,可舒缓精神、愉悦心情,进一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现代研究显示,天竺葵、薰衣草的香气能镇静神经,消除疲劳,促进睡眠;豆蔻花、茉莉花的香味能理气解郁,缓解胃病;的香气使人思维敏捷、清晰;合欢花、莲花、兰花的香气能缓解烦躁易怒、失眠的症状;牡丹花、桃花、桂花的香气则令人精神愉悦,可用于抑郁寡欢的病人。
此外,香花还能净化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月季、蔷薇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茉莉、丁香、桂花的香味能抑制结核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等病菌的生长繁殖。
花卉的香气之所以有益身心,是因为其中的芳香物质属于挥发油,具有消炎杀菌、活血化瘀、理气解郁、开窍醒脑、镇静安神、调节免疫力等多种疗效。不管是传统的香囊、药枕,还是新兴的精油按摩、香薰、沐浴,都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为人们舒缓压力、振奋精神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饮花茶——滋润养颜
民间素有“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的说法。花茶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养生饮品。花茶有两种,一种是以花窨茶,又叫香片,是将茶叶与有香气的鲜花一起窨制,使茶叶充分吸收花香,形成独特的风味。另一种是以花代茶饮用,即直接将花卉用沸水冲泡,可以是一种花卉,也可以将几种花卉组合在一起饮用,不单气味馨香,形态也十分美观。闻其香,品其味,观其色,赏其形,花茶极大地扩展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窨制花茶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代顾元庆《茶谱》一书中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香花品种和制茶方法:“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可见窨制花茶的工艺相当讲究,所用香花的种类众多,而最常见的要数茉莉花茶了。
茉莉花的气息馨香浓郁,减轻了茶叶的苦涩味,浸润了茉莉花香的花茶滋味鲜爽,香气持久,在北方地区尤其受到欢迎,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据说慈禧太后对茉莉花尤其偏爱,不但喜好佩戴茉莉花,对茉莉花茶也情有独钟。她喝的茉莉花茶比寻常之品更为讲究,称为茉莉双窨,即将窨制好的花茶在饮用前再用鲜茉莉花窨制一次,风味更加浓郁醇厚。在慈禧太后的影响下,饮用茉莉花茶在宫廷内及京津地区的达官显贵中渐成风尚。
以花代茶饮的方法源于古代宫廷的美容养生秘方。清代宫廷中除流行饮用茉莉花茶外,金莲花茶也特别受到皇帝的推崇。金莲花生长在塞外草原和东北的原始森林中,色泽金黄,形似莲花,娇艳雍容,因此得名。金莲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金莲花茶可清喉利咽,排毒养颜,被誉为“塞外龙井”。据说在辽金时代,萧太后便经常冲泡金莲花饮用,人到中年依然面容姣好。清代的康熙皇帝曾御笔亲题“金莲映日”,并将其列为贡品。乾隆皇帝在《御制热河志》中也封金莲花为“花中第一品”。
相对于其他养生饮品,以花代茶饮用十分方便易行,又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冲泡时看着重重花瓣在水中缓缓绽放,清幽的香气徐徐飘荡开来,心情也随之轻松舒畅。在如今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制作和饮用花草茶成为一种时尚,备受年轻白领,尤其是女性的青睐。
品花膳——情趣盎然
花膳是指用花卉烹调制成的菜肴,由于花卉具有形、色、香、味俱佳的特点,花膳自然比一般菜肴更加赏心悦目,开胃可口。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广为传颂,当然诗人并非真的以木兰上的露水和秋菊的残瓣为饮食,而只是将花卉作为其清高品格的寄托。但正是由于这层寓意,花膳又比寻常菜品多了一番清雅情趣。花膳由于其独特的色香味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花卉为美食,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吕氏春秋》记载,商代的名厨伊尹就擅长用花卉制作美味佳肴。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也多次提到用各种花卉烹饪菜肴。唐代时,武则天每于花朝日(农历二月十五日)游园赏花,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成百花糕分赐臣下。南宋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了以山野所产的蔬果动物为原料烹饪的各色美食,其中就有不少加入了时令花卉,如以梅花为原料的梅粥、加入鲜桂花的广寒糕、以锦带花制成的锦带羹等等。
到了明清时代,文人雅士、美食家和医学家对花膳更为推崇。清代顾仲的《养小录》就专门辟有“餐芳谱”一章,记载了二十多种鲜花菜肴的制作方法。慈禧太后常以花卉入馔,在每年盛夏时节,命宫女采摘荷花,与鸡蛋、鸡汤一起调制,再炸至金黄制成糕点。她还喜食玫瑰花制成的花酱,据说不但滋味鲜美,且令人食后唇齿留香,肤色红润。
寺院、庵观也有将庭园中的鲜花采摘下来制作素食的传统。据《清稗类钞》记载,江南一带的知名寺院,如南京的鸡鸣寺、镇江的定慧寺、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烟霞洞等,均以、玉兰花、荷花等入馔。
花膳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和王公贵族们独享的佳肴,也是平民百姓餐桌上的风味吃食。北京人以韭菜花加盐制成糊状的佐料,是吃火锅的必备之品。洋槐花甘甜清香,有清热凉血之功效,将其洗净加入面粉和油、盐等调味料拌匀,入笼屉蒸熟,是陕北民间常见的花膳。有疏风散热,明目解毒之功,在广东地区有很多菜肴都以其为原料,如炒肉片、溜鱼片、鱼丸等等,不胜枚举。云南地区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喜食的花卉,达100多种。
现代科学家对花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花卉中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还含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物质,可见花膳不但风味独特,情趣盎然,更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用花药——治病疗疾
在我国的中草药中,有不少都是以花卉入药,如红花、款冬花、辛夷花、月季花、金银花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药材。这些花卉药性各异,功效不同,红花活血化瘀,款冬花润肺止咳,辛夷花散寒通窍,月季花活血调经,金银花清热解毒。形形的花药,在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可以寻到、款冬花、旋复花等花卉的踪迹。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很多经典方中都有花药。有些方剂以花为主药,如“旋覆花汤方”,治肝脏气血郁滞;“红蓝花酒方”,单用红蓝花(即红花)一味,治妇女腹中血气刺痛。
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被奉为“外科始祖”,他在施行外科手术前,让病人服下他发明的麻醉剂“麻沸散”,病人随即失去知觉,极大地减轻了外科手术的痛苦。麻沸散的发明可谓意义重大,是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可惜方剂的组成至今已经失传。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其主药为曼陀罗花。曼陀罗花又名洋金花,原产印度。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曼陀罗花……花、子辛温有毒,主治诸风及寒湿脚气……并入麻药……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将曼陀罗花的药性和用法记载得十分详尽。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因此,我们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指导入手,让学生快乐地探究体验。下面,以主题活动《中秋博饼》为例,来触摸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设计指导的脉络。
一、以生为本,产生探究主题
1.一个好的开始――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顺利地开展活动。
如,以《中秋博饼》这个主题活动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这个主题研究的兴趣,我在开展活动前播放了一段人们在参加中秋博饼的现场录像。
其实,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讲故事、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因此老师们在这里不必拘泥于某种方式方法,应该灵活运用。甚
至,有时候根本不需要情境创设的环节,因为有些主题的确立,是由师生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这时就可以因势利导地直接切入。
2.引导质疑,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之一。因此,引导提出问题,学会质疑也是很重要的。引导学生成功地质疑和提问,可以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自主探究更进一步。
“中秋博饼”民俗活动是闽南传统活动,博饼的历史传承悠久,博饼的活动形式与内容富有特色,博饼的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
义。可以说“中秋博饼”这个主题内容包罗万象,这就提供给我们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许多可以探究的内容。在老师和学生选定好主题后,我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提出各小组想要探究的中秋博饼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中秋博饼活动是怎么玩的?”“中秋博饼是怎么产生的?”“中秋博饼活动好玩吗?”“为什么厦门人在中秋节要博饼?”……
在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就会出现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可能和主题的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没有
联系。这种情况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出现得比较多,因为他们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不长,对于“提什么问题,怎样提出好问题”还不大了解。这时老师要注意指导了,既不可任由学生乱提问题,也不可一竿子否定,应该首先表扬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提问的优点,然后提醒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应该和主题有联系,最好要有研究价值的。
3.教师介入指导,学生选择问题
在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后,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类筛选出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又有能力条件研究的问题作为活动主题。这时,教师应该介入指导。可是应该怎么做指导呢?在这里我介绍一下我的做法:
步骤1:分类
引导孩子对问题进行分类。比如:面对这么多的中秋博饼问题,我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概括,罗列出了以下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
*中秋博饼的来历
*中秋博饼的玩法
*中秋博饼的故事
*中秋博饼的新闻
*中秋博饼的(益处)意义
步骤2:整理
引导学生对每一大类问题的研究价值、可行性等进行思考,把有价值又可行的问题保留下来,不好的剔除掉。
步骤3:筛选
这时,剩余的问题都是比较好实行研究的了,很适合学生来挑选了,可以让各小组选择喜欢的问题来研究。但在以往的活动中,这里曾经出现过小组成员意见不一,或者对几个好问题难于取舍的情况。如果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你可以帮他们挑选一个;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你则不要有太多干预,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小组同时进行两个不同的主题。
4.自主探究的基地――组成活动小组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小组活动为基础的,而让学生组成一个个活动小组看似简单,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来说,老师们采用的方法有这么几种:一是直接按照教室里学生的座位
分组;二是老师指定好相应的小组;三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这里前两种方法老师操作起来最简单,但是学生可能不喜欢。而最后一种方法学生最喜欢,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病,自由组合成的各小组能力差异大,不定因素多。所以在这里老师在学生组成活动小组的环节上要多动脑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活动主题适合不同的分组方法,老师要灵活使用。
而我这个主题因为是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开展的,而且开展的班级学生整体素质能力均不错,因此,我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开展研究的。
二、扶放结合,师生共同制订活动方案
一个成功的活动要有好计划,同样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也必须让学生制订好活动方案,也就是活动的计划。
以主题活动《中秋博饼》为例,由于此次“中秋博饼”主题在活动内容上侧重于了解中秋博饼活动的来历、博饼活动的习俗、博饼活动的意义等方面。所以,在各小组确定好探究的内容后,我组织各小组讨论计划怎样制订,要选择什么方法来探究,小组怎样合作、怎样分工等等。主要指导他们重点讨论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学生讨论好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份现成的活动方案样例,向学生简单介绍这份方案制订的情况及优缺点,让学生可以模仿老师
提供的活动方案样例来制订自己小组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各自小组以及所选问题的不同自己制订方案。
在指导学生进行方案的制订时,应该让学生全员地参与。具体是这样操作的:让各研究小组根据所选的研究主题,每人各自草拟出一份活动方案或者计划。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点评修改。最后选出一份最好的活动方案作为小组活动计划,也可以采集小组各方案的优点,形成小组的活动方案。这样指导起来虽然比较耗时,但是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亲自制订
活动方案,学习、巩固活动方案制定的方法,提升活动方案制订的能力,对活动方案(计划)制订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方法的掌握很有益处。
三、开展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在《中秋博饼》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活动:探寻中秋博饼的历史、触摸中秋博饼的现在、体验中秋博饼的乐趣、展望中秋博饼的未来。
“探寻中秋博饼的历史”“触摸中秋博饼的现在”是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等各种方法收集了解有关中秋博饼的历史与传承,以及博饼的玩法规则等,进一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调查、讨论、探究的能力。
而“体验中秋博饼的乐趣”我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社区的博饼活动,而且还组织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分小组开展了班级博饼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还让学生体会感受了闽南民间传统风俗中秋博饼的魅力。
“展望中秋博饼的未来”这个活动可以说是在前面几个活动进行后产生的。原来我设计时本次的主题活动到“体验中秋博饼的乐趣”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发现中秋博饼不仅受厦门人欢迎,而且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有些学生还调查到厦门的中秋博饼活动
当时还在申请“世界遗产”的认定,而且当时是第一次申请失败,正在进行第二次申请。学生了解到这些时是喜忧参半的,于是我临时决定增加一个活动环节――展望中秋博饼的未来,让学生交流中
秋博饼受欢迎的情况、探讨第一次申请“世界遗产”失败的原因与对策、设想推广厦门追求博饼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树立自豪感。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中秋博饼的魅力以及厦门的美好,而且还收获到了相关的知识,锻炼了表达、收集、整理、写作、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获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探究活动调动了多方面的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在广泛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快乐的体验。
四、注重展示与总结,内化探究活动的成果
经历了主题的确立、方案与计划的制订、实践活动的开展之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已经进入了尾声,也就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展示阶段。我们都知道展示阶段可以让学生把之前实践活动各阶段的活动收获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体现与总结。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的融汇与内化,探究内容的展示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知识经验的融汇和内化。学生这种内化的过程,就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进一步的成长。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在进行展示活动时,教师采用的形式是比较单一的,都是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轮流上台展示、介绍,久而久之,不仅失去了展示阶段的真正作用,而且学生的兴趣也在消减。怎样才能让展示活动不流于形式,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呢?
以《中秋博饼》主题活动为例,我根据前面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及大量学生收集到的信息,把展示活动以“快乐―有趣―有意义―难忘―美名扬”为主线,设计成这样几个小环节:班级博饼真快乐、博饼玩法真有趣、博饼来历真有意义、博饼故事真难忘、中秋博饼美名扬以及活动延伸――博饼王中王争夺。
五、总述
本人前期一直从事一线市场的具体管理和实践,经历过、感受过众多市场的兴衰起伏,无数的事实让我们意识到人对于市场的重要性。往往一个促销员、一个主管经理的岗位变化就会影响到我们一个王牌终端、一个地级市场的兴衰。以下从几方面谈谈自己基于市场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有计划的人才招募培训能奠定个人与组织契合度的基础
我们在招聘员工时,员工也在选择合适的企业,所以企业与个人同时都以选择合适的对方为主要目的。因此,“合适”不仅代表员工专业特长能胜任公司需求,同时其个人特质、价值观能否与企业文化相契合,也是另一重要因素。 结合这一理论,我们应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岗位职责,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岗位要求。
在招募过程中,是否符合企业文化是我们的一个衡量标尺。实践中,有些应聘者能力很强却是保健品市场中的老油条,不注重企业长远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对消费者习惯忽悠,对经销商喜欢吹牛务虚,对这样的应聘者我们只能拒而远之。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招聘到适合的人才,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离职率,节省培训费用。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总是能招聘到跟企业文化非常契合的员工,相反,在大部分情况下,初期员工与企业可能出现契合程度比较低的情况。我们通过对部分离职员工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对公司的认同感缺乏,对公司目前的发展知之甚少,孤立感尤为强烈。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员工与公司契合度的形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员工与公司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因此,我们还必须通过其他的人力资源方法来提高这种契合,其中,培训将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只有对新员工进行合适并持续的培训工作,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他们会学会和开始接受企业文化,个人与组织的契合程度也会随之提升。
二、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有利于巩固个人与组织的契合强度
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沟通方式上我们更加侧重于沟通的多样性、及时性、深入性、有效性。QQ群、手机短信群发、早晚会、周例会、月例会、网络会议、联谊活动、交流谈心等都是很有效的手段,能很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大家及时进行信息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譬如重要的市场信息或者鼓舞人心的周末活动销量、推广会成绩等,都可以及时采取手机短信群发,同时宣传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为员工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调动大家积极性,传达了区域最新的动态,营造了比赶超的氛围。
沟通无极限。在市场操作方法中,我们强调和消费者一对一的沟通;而实际上我们在具体一线管理中,也需要和我们的员工一对一进行沟通。如果我们的工作简简单单停留在工作任务布置,不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不知道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则很难提高市场绩效。譬如我们主管经理每两个月的考核兑现,涉及到缴纳税收社保、多项特种奖励等等,很多人是不清楚自己收入核算的,如果我们区域经理能够及时地与主管经理沟通,该表扬鼓励的鼓励,该鞭策的鞭策,使大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能更有利于市场工作的开展。否则一笔糊涂账,有些时候甚至会闹意见。
三、简单、和谐的团队氛围有助于提升个人与组织契合韧度
如今一个讲究团队力量的社会,单打独斗和靠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往往不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而一个团队的能否高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氛围及管理体系。我们从职能工作入手,对市场各种日常工作细节进行完善,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要货、核销、宣传品申请、财务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流程进行了针对性培训。规范简化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构建和谐的团队氛围奠定了基础。
实践中,有几种做法能有效提高个人与组织契合度,对稳定员工及调动积极性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芋艿煮粥食对淋巴结核也有治疗作用,而且还可预防疥疮。所以,常食芋艿有保健作用。但芋艿滞气,故气易胀满者不宜多吃。
下面介绍几种芋艿的烹调方法:
一、葱油芋艿:毛芋一斤,食用油(荤油也可)一两,葱一两,盐和味精适量。将毛芋洗净,煮熟,去皮,切成滚刀块,冲洗待用。葱花一两。
先将一半葱花油炒起香,再将芋艿倒入锅中同炒,以后加水半斤,放入精盐、味精,烧至汤汁半干,起锅前再倒入余下葱花,略炒即可。
其特点是色泽微黄光亮,葱绿清香,可解油腻,增进食欲。 二、椒盐芋艿:毛芋一斤,食用油三斤(耗一两五钱),椒盐六钱。先将毛芋洗净,煮熟,去皮,切成厚片,再次冲洗,沥干水份。取花椒四两,炒黄碾成细末。再将精盐炒至粒粒分开时,与花椒末炒拌均匀即成椒盐。将锅洗净倒入油,炒至八成热(即四周向中翻动州),将芋艿倒下炸至浮起,捞出沥油,倒入盘中,洒上花椒盐可食。
三、排骨芋艿汤:原料:毛芋一斤,猪小排八两,葱姜少许,酒一两,盐适量,油少许,先将滚刀块芋艿捞起沥水,用冷水冲洗再将寸段排骨放入开水锅中烧沸片刻,捞起,亦用冷水冲洗,然后将葱、姜炒起香味,放入排骨与酒煸几下,再放入开水烧沸一段时间,放下芋艿同煮。
四、桂花糖芋苗:毛芋一斤,白糖三两,糖桂花少许,淀粉三钱,碱少量。将芋艿切成小块,加水烧沸,捞起冲凉。再放清水,碱,与芋艿同烧,沸后转小火煮至芋艿八成熟,再次捞出冲凉待用。吃时,加入白糖、芋艿、水,再煮片刻,待糖溶化,撒上糖桂花,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又被称为血癌。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白血病的发病率都有上升的趋势。我国根据近三亿人口的调查,推算全国每年约有四万人患白血病,即约占全部癌症病人的1/25。它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九大癌症之一。
白血病和其它癌症相比,又有其特点:1一般癌症多发于中、老年,而白血病多发生在年龄较轻的人,青少年和儿童发病尤多。据统计,国内白血病患者在30岁以下的占半数以上,居30岁以下人癌症发病率的首位。2白血病不象其他癌症那样,具有团块形的外观,而是一种弥漫在造血组织(骨髓)和血液之中的癌症。3本病随着血液而流经全身,所到之处都会有癌细胞浸润,所以往往来势迅猛,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多处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头痛等表现。急性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发展快;慢性者(主要见于成年人)晚期也常可急性变。
为什么会得白血病?
人类认识白血病,至今已有140多年。但同其它癌症一样,它的发病原因和发病原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然而近二十多年的研究证明,放射线、化学药品以及病毒感染,均可引起白血病。
放射线引起白血病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医疗上接触放射线超过一定剂量;二是职业上接触放射线,由于未遵守安全操作制度,或者劳动保护措施不够而接受过量放射线,三是由于战争或事故而接受超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儿童对放射线尤为敏感。孕妇腹中的胎儿受到X线照射的时间越早,发生白血病的危险越大;特别是孕妇的腹部受到照射,其相对危险性更可增加近50倍;照射次数越多,危险性也越大。
化学药品和药物,有不少均有致癌性,特别是化工原料苯,或其衍生物(如喷漆,橡胶、石油、三硝基甲苯炸药等)。常用的药物如氯霉素、合霉素诱发白血病,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如保太松,某些抗癌药物,某些有机农药及砷剂,都有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此外,关于病毒能引起白血病,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
现代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以上所列均是外部致癌因素,能否长癌归根结底,还取决于人体的免疫状态。另外,遗传因素、组织相容抗原的类型等,也都是能否长癌的内部原因。
总之,自血病的病因,和其它癌症一样,是错综复杂的,是多因论而不是单因论。
白血病的治疗
和其它癌症一样,白血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方法。但是,如能早期发现,又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延长生存期是完全可能的,有些甚至能保持一定的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 治疗的方法有化疗(化学药物治疗)、放疗(放射线治疗)和免疫疗法等,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或综合使用。
抗白血病药物,近十年来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尤为喜人。如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初治缓解率,已达90%以上,其中有40~50%的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甚至有长期存活者。其他白血病,经联合化疗,其初治缓解率也可达50~60%,生存5年以上者,并非少见。目前多数抗白血病药物,我国均能自已生产。特别是正定霉素(即红比霉素)、自力霉素(即丝裂霉素)、争光霉素(即博莱霉素)都是我国自行研究生产出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更可延长生存期。抗白血病的中草药,有山慈菇、山豆根、白花蛇舌草、龙葵、半枝莲、青黛、靛玉红等。
当前化学疗法的缺点是,在大量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细胞也遭到了杀伤。免疫疗法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弥补一下化疗所带来的弊端。特别是应用一种叫“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结合,对杀灭癌细胞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前景诱人。新兴起的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一种叫“整体治疗”方案,更能消灭“潜藏”在神经系统的癌细胞,铲除了复发的祸根,使白血病的复发率降低至原来的1/10以下,患者甚至可长期存活,有的已结婚并生儿育女。
骨髓移植也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在我国已有移植治疗成功的报道。但运用这种疗法,尚需一定的条件,而且还存在不少问题。
白血病的预防
1 除非十分必要,尽量避免反复进行各种放射性的检查和治疗,包括X线检查、同位素扫描、“放疗”等。儿童、孕妇更应尽量减少照射,孕妇腹部更忌直接照射。
2 氯霉素等易诱发白血病药物要慎用,能用其他药物代替更好。
3 原子能工作者和一切接触放射线,苯及其衍生物如喷漆、橡胶、石油、炸药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均应加强防护措施,要定期检查身体,包括体重变化,有无胸骨压痛、叩痛或其他骨头痛,有无淋巴结、肝脾肿大等,有无皮肤、鼻腔、牙龈,阴道等出血史,血缘检查,必要时还需进一步作骨髓穿刺或染色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