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农民先进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5: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脱贫攻坚农民先进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脱贫攻坚农民先进材料

篇1

一、由五人组成的第二组成员相互让步,相互学习,相互支持,自觉遵守制度。这次专项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小组成员中没有违反制度的情况,群众的响应和领导建议证实了这一点。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这次专题宣讲团组建以来,从筹备阶段到现在,各个要同志们的协调配合,互相团结,一起学习进步很好,但是,在初级阶段,也就是在材料学习阶段,一些宣传存在着材料不能融会贯通的问题,但随着宣讲场数量的增加,这些问题也不断得到改善。

三、在宣传能力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好。突出了宣讲时的重难点,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宣传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宣传内容与实际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生活,但实际事例也就是人民群众能理解、能接受,但是自己身边的实例不够。

篇2

   20xx年**,**市水利局机关事务科科长郑建刚同志,被组织选派到**镇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摸排掌握村情,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

   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为推手,扎实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员积分制”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和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开好“”,监督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程序、村务公开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积极协调落实项目

   根据新山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积极协调申报落实项目,改善民生。申报的项目有新修建9组--10组生产道路项目、新山村贫困户安全饮水项目、新山村主干道安装路灯项目、架设高压线路工程等。其中生产道路项目、新山村主干道安装路灯项目工程已完成施工,其余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三、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根据精准帮扶“一户一策”的帮扶原则,在分析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致贫原因,脱贫致富需求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张风祥之子张林海在郑州调味品市场找到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帮助新山村的所有贫困户积极申报“七改一增”改造项目。帮助其家里有养殖的贫困户,通过自己单位的同事和自己的朋友来解决销售问题。

   四、守岗履责为民服务到村上工作以来,郑建刚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有关规定每天都吃在村上住在村上,以便更好的为民办事,如需入户调查或宣传扶贫政策,必定首当其冲,尽量做到21户贫困户户户到、户户清。经常为了工作加班至深夜,却从无怨言。

   作为新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在工作中积极摆正位置,找准坐标,分清职责,掌握分寸,做到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求实而不死板,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以为农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态度和蔼,热情服务,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受到了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2    近年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按照市委市政府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围绕大局,履职尽责,狠抓落实,着力“托底线”,切实“救急难”,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具体承担了市民政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任务,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社会救助年度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负责人员。二是全面研究部署全市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区县社会救助部门兜底脱贫的目标任务,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精细管理,倒排工期,高效推进。三是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出台政策、收集通报进度等形式,加强对脱贫攻坚低保兜底的组织领导。四是全处同志单独或陪同局领导,多次深入区县,对尚未脱贫验收的16个贫困区县的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巩固低保兜底成果。

   二、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低保兜底政策。加强扶贫制度和低保制度在认定标准上的有效衔接,会同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出台了《关于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发挥低保兜底作用的通知》,明确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要求将丧失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二是完善医疗救助脱贫政策。会同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扶贫办出台《关于农村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农村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同时,报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有关资助参保、普通疾病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规范。三是出台民政脱贫攻坚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民政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xx市民政局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从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援助、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等方面,对主动作为、统筹推进民政系统脱贫攻坚作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

   三、突出重点,深入抓好兜底保障。对任务重、动作迟缓的区县,通过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召开各种会议讲道理、教方法等形式,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有20.1万名扶贫对象纳入了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金3276万元,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30.8万名扶贫对象纳入了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3

   “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党员干部,过过苦日子,能为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同志常说的一句话。

篇3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年启动以来,农业农村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并按照《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从站点选择到信息员培训到益农社建设、运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各项工作逐步推进。目前,共建成益农信息站点413个,其中标准站104个,专业站192个,简易站117个。413个益农信息站点目前运转正常,通过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培训服务、电商服务四类服务,帮助农民办理买、卖、推、缴、代、取等六大业务,正在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村电商等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切实做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

农业农村局接到市局转发的农市便函[2020]106号《关于做好2020年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有关工作的函》后,局党组高重视,认真进行了组织,于8月20-26日,开展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全县至少500个行政村、居委会进行了集中学习,参训20万人次,培训内容丰富,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农民进一步搞好农业生产、乡村振兴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深受农民群众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搞好电商扶贫知识培训。

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电商扶贫知识,农业农村局于7月1日与商务局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电商扶贫知识培训,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内容涉及电子商务基础知识、防止网诈骗、如何开网店、直播带货等,切实丰富了全局干部职工电子商务知识,提高了服务农民的本领和技能。

4.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农业农村局接到市里关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后,广泛进行了宣传并实地察看,遴选了4家基础相对较好,申报积极的单位报到市里,市局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也对这4个单位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目前这4个单位正在积极完善设施,准备申报材料。

5. 组织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6.组织好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工作。

篇4

兰蛇坡全村800人全是苗族同胞,祖祖辈辈以种苞谷为生,贫困发生率超过80%。而全县的情况是,贫困发生率超过50%,意味着几乎每两个晴隆人就有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改变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开开会,喊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落到实处还是要靠行动。一次次到地里、猪圈、羊圈了解真情况,一次次苦口婆心动员村民改种,一次次掰着手指头给老百姓算账,这些都是姜书记去兰蛇坡的工作,同时也是教干部们在贫困村怎么工作。如今,兰蛇坡有近一半的土地种上了经济作物烤烟,许多农户靠养殖翻修了旧居,盖了新房。

身为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姜书记工作强度很大,白天频繁下乡、调研,晚上看材料、开会。扶贫联系点上的特困户,每家都要走到;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环节都要仔细斟酌。

采访中我听到一个细节,一次下乡回来,疲惫的姜书记抬起一条腿架在凳子上休息,周围的同事都笑出了声,原来,他的鞋底已经磨穿了,而他却浑然不知。一个磨穿鞋底的县委书记,没人知道他总共下了多少次乡,爬了多少座山。

提灯行一路,照亮身后人。我们相信,更多的“姜书记”将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他们将带领干群在脱贫攻坚中攻坚拔寨,他们将带领干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脱贫攻坚铸忠魂

王 琴(晴隆县委副书记)

作为书记的助手,我见证了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在异常贫瘠的土地上耕耘坚守。

2010年,姜仕坤任晴隆县县长。上任伊始,姜书记说:“越是接近年关,越要走访贫困户。”在大田乡董箐村,姜书记走了一家又一家,当目睹一位老乡家里只有一口半边锅时,姜书记含着眼泪从兜里摸出两百元钱递给老乡,他说:“买口锅回来,先把年过了,过完年我们一起想办法。”

第二天,姜书记带着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到上级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汇报工作,争取得到支持。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县所有的贫困村。

晴隆山高坡陡谷深,修路成本高。姜书记带领大家四处奔走筹集资金,跑遍了省内所有银行。终于,有两家银行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打动,给了13亿基础设施建设贷款。6年来,姜书记带领大家改造、新建城乡道路2000公里,许多边远村寨都通了车。县城人口、面积都翻了一倍,城镇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晴隆因地理、气候的优势,出产上乘茶叶,高端成品茶可卖到几千元一斤,而农民出售的茶青1斤仅能卖20多元,茶农收益不高,没有积极性,茶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

姜书记深入调研后通过建茶青交易市场,引导市场调节,提高茶青收购价等一系列举措,很快收到成效。老百姓的收益提高了,种茶的积极性高涨,全县每年新增茶园过万亩。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4.7万亩,茶农每年收入超过亿元。

姜书记带领大家乘势而上,大力发展“羊、茶、果、蔬、烟、薏”六大产业,老百姓的收益大幅增长。6年来,改良、种植草地78万亩,羊出栏100万只,群众收入翻了一番,贫困人口减了一半。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姜书记提出旅游脱贫的工作思路,将二十四道拐打造成知名景点。近年来,在大小黄金周,晴隆的餐馆、旅馆全部爆满。

如今,晴隆的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旅游脱贫有成效了,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在这关键时刻,姜书记却累倒了。

我心中的好书记

贺伯果(晴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刚到晴隆的第一天,我送姜书记到宿舍,他看着两只大水桶,问我这是干什么用的。我说:“县城是分时段、划片区供水,这是用来装水的。”他看着大水桶自言自语地说:“县委书记住的地方都没水,老百姓的家会是什么样?”第二天他就到水厂调研,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全县56个贫困村。

为了找对致富的门路,他走遍晴隆的山山水水,先后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的水、电、路问题,有力推动了羊、茶等六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每次姜书记下乡都要问养羊的情况,进村入户总是先钻进农民的羊圈里,无论再忙,一个月都要跟养殖专家见上几面,三天两头通电话,半夜想到问题还打电话探讨,最后想出了以吊脚楼的结构做成“羊宿舍”,治好了潮湿导致的羊腐蹄病。短短的六年时间,草地畜牧业飞速发展,种草养羊脱贫致富的农户不断增加,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姜书记的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唯独少了他自己。多次出现身体不舒服,我们劝他去医院看看,回答总是那句话:“等忙完这阵再说。” 姜书记就这样坚持着,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他还是没有扛过去,永远离开了我们。

爸爸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田姗灵(姜仕坤同志女儿)

每晚10点50分的下课铃声响起,我总会飞奔回宿舍,去接听爸爸的电话。爸爸的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管我。从初中开始,我便寄宿学校,所以约定每天晚自习后他和我通个电话,因为学校规定晚上11点30分关电话,怕错过约定时间,就在手机上设置晚上10点55分的闹钟,提醒和我通话。这个约定一直陪伴了我在中学的六个年头。

篇5

孙晓秀是夹江县市场监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孙晓秀同志参加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以来,她坚持以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优秀党员同志为学习榜样,坚定扎根基层、扶贫为民的信念,履职尽责、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扬。

一、深入走访农户,掌握村情民情

为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孙晓秀驻村后与村干部一起,加班加点深入开展走访农户活动,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况。白果村位于夹江县木城镇西部,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909户2659人,有贫困户83户211人。大多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茶叶、黄花,科技含量较低,群众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有一小部分农户从事养殖业,但养猪、养鸡数量较少,均没有形成养殖规模,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且全村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缺少青壮年劳动力。

通过深入走访,全面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情,为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献计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白果村七组陈玉琴,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50多岁的父亲,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这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亲,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就剩下这一老一小。孙晓秀得知后经常到孩子家问寒问暖,为陈玉琴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为从根本上解决陈玉琴家经济困难,孙晓秀积极努力,最终为陈玉琴办了五保。幸福总是很短暂,不幸再次降临到陈玉琴身上,陈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这件事后,孙晓秀立即组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户慰问、帮助处理奶奶的后事。在奶奶的后事处理结束后,孙晓秀用心给陈玉琴做心理疏导,鼓励陈玉琴勇敢地生活,并积极与陈玉琴的亲属协商,落实陈玉琴的抚养人,还为陈玉琴发起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6000余元的爱心款,让这个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觉得孤单。如今,只要孙晓秀去看她,己经懂事的小姑娘总是多远处出门脸上带着微笑迎接孙晓秀……。

二、讲究工作方法,稳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孙晓秀作为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并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三)狠抓政策落实。孙晓秀自身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并通过脱贫攻坚专题会、主题党日活动、农民夜校、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医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残疾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各项惠民补贴准确无误。

(四)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精准识别。掌握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

(五)抓典型示范,倡导新风正气。深入了解贫困户,及时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通过开展 “感恩奋进,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动”,评选典型示范,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念,引导新风正气。

三、心系贫困群众,帮扶务求实效

白果村属于山区,农业生产品种单一,除了采茶期间群众有稳定收入,其余时间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但对于一些年纪大的群众来说,外出务工基本不可能。孙晓秀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老人户都养了鸡,但山路偏远,存在销售难题。孙晓秀暗下决定,一定要帮助群众销售鸡蛋,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蛋变成钱。她利用网络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传村里的土鸡蛋,不辞劳苦,自己做起了“鸡蛋的搬运工”。有人曾问:“你是第一书记,只是来扶贫的,怎么干起了卖蛋的活,你又不赚钱,天天这样跑,不嫌累呀?”她说:“群众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帮到他们的,我都愿意。”。除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群众随叫随到,孙晓秀在驻村期间,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带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关心群众,坚持进门入户,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她的努力与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白果村七组71岁村民刘延洪去年得了偏瘫,唯一的儿子又要养家又要照顾生病的刘廷洪。孙晓秀下村了解后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同时,又联系相关部门最终给刘延洪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该户家庭困难。孙晓秀这位年青扶贫干部赢得了群众好评。

篇6

坐落于我国大西南,与渝、蜀、湘、滇、桂五省交界的贵州省,是大西南到达珠三角、广西北部湾开发区及长三角的运输枢纽。由于地势严峻、修路成本高,长期的封闭,导致丰富的资源无法输出,先进的技术、设备难以引入,导致了贵州经济的落后。2016年国务院公布的贫困县名单中,有贫困县的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云南最多,其次是陕西和贵州均为50个。交通运输被称为脱贫攻坚及扶贫开发的先导性、基础性条件。2016年交通运输部颁发了《“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保证至2020年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决定加快促进老少边贫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过硬的交通运输保证。积极推进交通发展,扭转贵州经济落后的局面,是实现贵州等西部落后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贵州省交通发展与交通扶贫现状

(一)贵州省交通快速发展

1985年以前贵州没有一条一级公路,贵州公路经历了由少到多、从通到好、从低等级向高等级的发展过程。自2008年开始,贵州一共投入4110亿元资金,建设高速公路。2012年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应坚持将交通基础设施放于优先位置,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到2015 年贵州建成高速公路5100km,共88个县“县县通高速”。

为了加强经济持续增长全方位的支撑力,贵州省在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也加速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目前立体大交通的网络已经越织越密。贵州交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交通闭塞的贵州,现在已经变成中国大西南重要的运输枢纽。

从图1可以看出贵州公路运输发展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十三五”期间,贵州努力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格,努力完善全省尤其是落后村寨的运输条件,加快建成越来越顺畅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确保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提供牢固的交

通支撑。

(二)贵州省交通扶贫状况

贵州省被纳入全国交通扶贫规划的贫困县达到70个,而这些县多数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贵州省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不断推进,有计划、大规模地组织开展交通扶贫,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交通扶贫的重点,以特殊支持政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水运和农村公路建设,彻底打破了交通闭塞的瓶颈,成为贵州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引擎。顺畅的各级公路带动沿路的重要城镇、关键村寨、旅游景点、产业园区等有机融合,并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建设成为区域扶贫产业带,利用“互联网+交通运输”,和电商成功融合,完成产业互补,农民收入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公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农民收入。从图2看到随着公路里程的逐年增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二者存在总体趋势上的一致性。最近几年贵州公路建设速度加快,由于公路投资效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快速的公路里程增加下,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增速暂时未能跟上。

二、贵州省交通扶贫实现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模型的构建

以发展交通,尤其是以高速公路建设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有效机制。在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大量原材料与劳动力的投入,带来了当地相关产业净产值和农民工就业增加;高速公路建成后,交通条件改善和公路网、运输网的建成,为道路沿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道路沿线成为投资热点,吸引资金和劳动力集聚,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非农就业率的上升;综合运输网的建成,有利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外销,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下乡,通过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最终带来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

考虑上述交通扶贫的驱动机制,根据C-D生产函数中资本和劳动为主要投入要素,将贵州省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交通运输支出和公路运输业就业人员数,作为交通扶贫带来农民收入增加的投入要素,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作为产出,为剔除时间序列数据可能的异方差影响,对等式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模型为:

Lny=a1lnx1+a2lnx2+a3lnx3+c

上式中,为c常数项,a1、a2、a3分别为投资和劳动投入各要素的弹性系数,可用以反映各因素在促进贵州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增长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其中y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x1为公路运输业就业人员数,x2为省地方公共财政交通运输支出,x3为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在假定研究期限内规模效益不变的基础上,拟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模型选取2005-2015年贵州省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交通运输支出、公路运输业就业人员数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2006-2015年《贵州统计年鉴》、中国交通运输部官网统计数据、贵州省财政厅官网及wind资讯。为消除价格因素影响,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交通运输支出数据,均以本文研究的起始年限2005年为基期,以相应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考虑到交通投资与扶贫效用存在时间间隔,将交通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滞后期估计为一年,运用2004-2014年贵州省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交通运输支出数据进行研究。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运用Eviews8.0软件对模型涉及的因变量、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指标的ADF统计值均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且为一阶单整I(1)序列。在协整检验中,原始序列也通过了协整检验,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指标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并计算回归方程的残差,且残差平稳,证实该回归方程能较好地体现出构建的模型。运行Eviews8.0软件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知R2=0.994276,表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所有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上均通过T检验(常数c除外),且不存在异方差性,并通过逐步回归排除自相关性问题,于是建立回归模型为:

Lny= 0.667lnx1+0.094lnx2+0.394lnx3

(3.643345) (2.052318) (6.673502)

R2=0.994276 DW=3.053419 F=405.3293

由回w方程,贵州省公路运输业就业人员数弹性系数为0.667,即贵州省公路运输业就业人员数每提高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会提高0.667%;地方公共财政交通运输支出弹性系数为0.094,即地方公共财政交通运输支出每提高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将提高0.094%;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为0.394,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每提高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便会提高0.394%。因此,贵州省交通扶贫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积极效应

明显。

三、贵州省交通扶贫推动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为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早日脱贫,实现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扩大就业效应,引导当地农民积极投工投劳。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务工收入,扩大务工收入在农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

2.加大财政对交通扶贫的投资力度,促使农民就近就业。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加大交通扶贫财政投入力度。增加财政对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帮助农民脱贫增收。

篇7

闫xx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他始终坚持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自20**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推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 谋化扶贫思路

他刻苦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深入各村逐村开展调查研究,对各村情况分别进行排摸,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逐一找出制约发展的短板,在帮扶措施上因村因户而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通过逐村排摸,全镇基本情况、经济发展、贫困状况、脱贫愿望等情况已了如指掌,对全镇1720户、6696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优化产业结构 拓展增收渠道

他根据全镇土地结构和川区、半山区、山区的地理差异状况,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这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劳务输出把劳动力培训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贫困户家庭收入。他针对富康、八娘、唐家、铁池等川区村交通便利、中药材种植加工发展历史悠久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种植-加工-贩运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目前,全镇家庭式中药材饮片加工模式在全乡川区村得到全面推广,正在逐步向半山区、山区延伸。家庭式中药材饮片种植-加工-贩运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了贫困户脱贫主要渠道。目前,铁池、八娘等村建成了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长廊,在大坪等村建成1500亩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

他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推动富康村建成新型塑料大棚120座,新建8亩联动式日光温室一座,在八娘村新建退耕还林塑料大棚90座,带动贫困户85户从事蔬菜种植。草畜产业方面,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投资221万元在团结、红古、南屏等3个村建成暖棚圈舍294座,引进基础母羊1270只;投资44万元在八娘、唐家川两村实施暖棚养猪户110户,引进籽猪330头;先后投资建成了富康村园区肉牛场、奶牛场和养鸡场,甫洞村洮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结村永安养羊专业合作社,在红古村建成养殖小区2个,在长青村建成林小养鸡小区。在他的组织实施下,通过草畜项目带动贫困户400多户从事养殖。

近两年全镇七八月份降雨量集中,传统马铃薯种子抗病毒传播能力差,导致晚疫病频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他根据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积极帮助群众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邀请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及时协调发放晚疫病防治药品,有效防治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增加了群众收入,贫困户脱贫有了可靠保障。同时,他还在唐家川、八娘村建成了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各800亩,推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以上。

为了将劳动力培训这项帮扶措施与全镇劳务输出人数多、输出时间长的特点相结合,有效增加家庭收入,他和业务人员、驻村干部一道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中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进行登记,分类梳理,建立档案,做到培训对象摸底准确。他先后邀请劳务办、科技局、农牧局、卫计局等单位对前期摸底的960名贫困户培训了劳务知识、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技术,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颁发证书,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20xx年劳务输出6500多人,预计劳务收入在1.2亿元以上。同时为了增强培训效果,他还将县直各部门讲解的重点内容录像刻碟,在每一个贫困村组织群众进行观看学习,为广大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 筑牢精准扶贫基础

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协助镇党委、镇政府落实省市县一揽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分村分户列出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在项目落实上保质保量。20xx年配合完成婆婆庄至青山15.5公里通畅公路建设和24条46.5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唐家川、甫洞两个村集中安置点道路建设等项目。完成了八娘沟、红城沟、中谷沟、结扎村等防洪堤坝建设工程,配合水务局实施北部饮水工程。完成 2960户灾后重建工程,完成2023户群众的房屋维修加固工程,群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在资金使用上精准到户。他组织镇扶贫工作站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督促镇村干部深入贫困户认真调查摸底,使所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2015年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发放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型370户、1850万元,自我发展型523户、1569万元。他经常与县扶贫办积极衔接,最大限度争取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在结扎等16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将大部分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协会中来,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贫困户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闫xx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他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经常为全镇精准扶贫工作谋思路、创出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村级精准扶贫事迹材料(二)

近三年以来,xx乡严格按照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乡苏区振兴发展的头等大事真正落到了实处,采取产业大户带产业小户、产业强户带产业弱户等办法,推动产业扶贫,以结对帮扶,精准到户为核心,扎实有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具体先进典型事迹如下:

xxx乡垄下村是国家贫困村,垄下村委会的田岭下自然村现有农户10户,人口45人,过去均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

篇8

【正文】

2020年以来,县科技局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省科技厅《关于加强科技扶贫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农村领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科技扶贫,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省科技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的通知》情况。县科技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共同印发了《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重点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科技成果。协调安排省市县三级名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72个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全覆盖。

2.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协议签订、履行及帮扶成效情况。协调省市县59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72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根据绩效考评情况汇总,共开展培训293场次,受训6302人次,引进新品种173个,新技术155项,帮扶贫困户725户,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考核优秀33人,合格26人。

3.转移支付用于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省下达24万元,统筹用于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培训等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经费安排21万元,拨付科技特派员(59名)包干使用,科技特派员帮扶1个村经费3400元,帮扶2个村及以上的经费适当增加,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材料编印、技术指导、交通差旅费补助等。科技特派员培训安排3万元,由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承担,各1万元,用于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培训工作。

4.本年度县本级科技特派员认定及管理情况。制定《寿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20年“三区”人才工作实施意见。5月22-24日,举办1期科技特派员创新能力暨现代农业发展培训班,培训54人。2020年选聘县级科技特派员84人,其中新聘61人、续聘23人。

5.县本级调研指导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情况(含调查情况表等)。结合工作考评,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并组建科技特派员专家团,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专家组,深入全县72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二、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情况

1.辖区内省级备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情况。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启动第五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备案工作的通知》,2020年益丰生态、农门天下蔬菜2家企业申报了河蟹养殖、蔬菜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价,通过省级备案。至此,寿县已认定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应用作用。各工作站建立了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席草工作站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

2.县本级对辖区内备案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调研和指导情况。多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工作站调研指导,并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支撑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我县各工作站技术力量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如寿县河蟹绿色养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隐贤镇贫困村姚祠村境内,依托当地水利、水生资源优势,在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组织科技特派员,围绕河蟹绿色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优化养殖业结构,促进水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寿县蔬菜无公害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由淮南市农科所和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服务团队,帮助贫困村和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产业发展。

4.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获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今年,我县新备案2家工作站获财政资金支持36万元,严格按照工作站建设要求,实行专款专用。

三、科技扶贫项目实施

1.对省级及以上科技扶贫项目,以及省转移支付科技扶贫项目监督管理情况。对2020年转移支付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并报经市科技局备案同意,共立项4个项目,拨付资金29.8万元。签订了项目任务书,明确预期目标和经费使用范围,督促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取得实效。配合市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开展科技扶贫专项“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对反馈的问题及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2.项目取得的帮扶成效。我县科技扶贫项目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及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种养业技术水平,通过项目实施,让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增强了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回报社会的能力。如寿县联众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承担实施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湖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围绕草坪草百慕大与农作物秸秆、黑麦草等混合裹包青贮,生产营养价值高的青绿饲草,并根据湖羊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裹包青贮的饲草与精料配置湖羊全混合日粮,提高湖羊的采食量,增加湖羊日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湖羊生长速度与肉品质。同时,通过收购贫困户的秸秆、贫困户进场务工和免费技术咨询等措施,使贫困户增加收入,为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消费扶贫工作

落实《安徽省科技系统“消费扶贫月”活动实施方案》情况。积极组织科研单位、科技特派员基地,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采购扶贫产品,并开展宣传推介。采购扶贫产品折合金额58.67万元。

篇9

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掌握民情民意的基本途径,切实增强开展工作的针对性

全面了解基层情况、充分掌握群众意愿,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覆盖的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多万户特困户,情况千差万别,无论是资源禀赋、基础条件,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都有很大的不同。从贫困村的区域分布看,既有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藏区,也有其他插花贫困地区;既有极端干旱地区,也有高寒阴湿地区和戈壁荒漠区。从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看,既有自然条件差、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问题,也有自我发展能力弱、缺乏基本素质和基本增收门路的问题。40多万名干部投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一竿子插到底,省级领导干部到联系点,不搞陪同,可以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既能找到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又能检验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是否符合基层实际和群众意愿,还能找到促农增收、增进福祉的途径和办法。只要联系单位和联户干部,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责任下基层,并深入贫困村调研了解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发展层次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与干部群众的沟通交流,多听他们怎么说,多问他们怎么看,多请教怎么干,就能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了,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理清脱贫致富的思路、完善扶贫开发的举措,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

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切实增强富民安民的实效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1日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贫困”的目标要求。消除贫苦、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阶段,全面脱贫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属于贫困人口大省。2014年底,河南省还有53个贫困县、8,103个贫困村、576万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农户是欠发达地区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因此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是河南省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户的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家庭收入由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构成的农户为兼业农户。目前,国内对农户兼业的研究主要包括兼业行为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扶玉枝认为农业收益相对低下以及生产的季节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户兼业的根本原因。郝广海等人通过建立经济模型,认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劳动力的收益差别是造成兼业的根本原因,并利用调查数据建立农户兼业二元Logistic模型证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的最高文化程度和是否拥有小型农业机械对农户兼业有显著正面影响,而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户主年龄对农户兼业的影响相对较小。李文认为农户兼业是农业经营比较效益低、而机会成本较高时农户的自主选择,对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的提升和商品经济发展具有突出作用。

本文研究的专业项目与兼业概念不同,指农区居民在不离乡的基础上进行的非农行为和农业内的职业多样化,如蘑菇等经济作物大面积的种植。因为农户经营专业项目的过程中不离乡,所以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农户收入,而且对于农村居民就地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专业项目发展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河南省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2013年2~3月份,在河南省范围内,考虑区位、交通通达性、资源和经济水平4个方面因素,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了25个代表性村庄,每个村庄随机抽查农户50~60户,最后形成有效调查问卷1,245份。在调查的农户中经营专业项目的农户有166户。(图1)

三、农户专业项目分析

(一)专业项目种类分析。农户经营的专业项目种类很多,其中39%的农户选择养殖业和种植业,占最大比例;12%的农户从事修理、理发、电焊汽修等技术性项目;13%的农户经营超市或小商店项目。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很多个体门市经营得很好,比如服装店、鞋店、家具店、电器店等,也有贩卖木材和销售煤球的店面,与从事蔬菜、水果、豆腐等果蔬类生意的农户比例相当,共有16%的农户选择;6%的农户选择餐饮业类项目;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以及农民思想的解放,土地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专门耕种小麦、土地中介等项目,4%的农户选择;其他如运输、诊所、废品回收、幼儿园和玻璃厂、预制场等专业项目虽然选择的农户较小,但是对于农民生活的便利、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需要关注。

(二)农户劳动力分析。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不等,从1个到6个,大部分集中在2~4个劳动力。92.9%的农户家庭拥有2~4个劳动力,其中2个劳动力的家庭有47.6%。在经营专业项目的过程中,41.57%的农户投入全部劳动力,而且其中大部分的项目为养殖业和饭店。61.4%的农户是有两个劳动力参与专业项目。究其原因,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的待遇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所以选择外出打工。此外,一些农户反映因为经营的项目规模小、收益低,所以劳动力剩余,打工亦是不得已。

(三)项目经营原因分析。结合与农户们的交谈和对农村发展现状的分析,问卷中把专业项目的经营原因分为9个方面,分别是有相关技术、传统;当地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有氛围、模仿;政府支持;认识这方面的人多,方便得到信息和建议;市场需求好;有剩余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虽然不同种类专业项目的经营原因不尽相同,却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表1)

市场、技术和传统以及人脉对农户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40.96%的农户选择“市场需求好”,市场需求对农户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47户选择“有相关技术、传统”,占比28.31%。由于环境限制,普通农户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缺少发展机会,家族传统或者新学习到的技术是很重要的一技之长,尤其是对于从事修理铺、理发店等技术类的项目,这一因素在所有从事原因中是最重要的。人脉资源对农户是同样重要的,亲戚朋友是农户很重要的信息来源,21.69%的农户选择经营其专业项目的原因是“认识这方面的人多,可以得到信息,听取他们的建议”,该因素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氛围”也是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其他农户取得较好收益时,容易引起模仿行为,18.67%的农户选择此原因,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影响比较突出。农村的交通条件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交通依然是影响农户专业项目经营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对超市、个体门面房以及需要走街串巷的项目,10.84%的农户选择“交通方面”。“资源丰富”只是针对需要当地原材料的特殊项目影响较大。政府和劳动力因素对农户的影响是较小的,因为农户的专业项目一般规模较小、技术较低、自主经营,所以“政府支持”的因素并没有太大影响。同理,因为规模小,通常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所以剩余劳动力是农户开始专业项目经营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四)项目帮助来源分析。虽然农户的专业项目一般规模较小,但是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资金问题、管理问题等,这里主要考虑项目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即农户在遇到资金困难时,会选择什么帮助来源。对农户关系网进行梳理分析后,我们总结了他们项目经营的9个帮助来源,分别为家人、邻居、族人、亲戚朋友、合作组织、银行、政府部门、村干部和其他。(表2)

在调查的农户中,近90%的农户项目启动时需要资金帮助,有借贷行为。其中,“亲戚朋友”、“家人”和“邻居”是主要帮助来源,尤其是“亲戚朋友”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95户家庭选择,占比63.76%。33户家庭选择“家人”,占比22.14%,26户家庭选择“邻居”,占比17.45%。由此可知,血缘关系和裙带关系在农村是非常重要的,农户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向身边的或是联系紧密的人寻求帮助。“族人”在调查中仅占到6.04%的比例,低于“邻居”十几个百分点。现在农村社会中家族概念正在逐渐淡化,更加关注自己的小家庭。10.74%的比例说明“银行”在农户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合作组织”、“政府部门”、“村干部”为农户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较少。

农民借贷行为较普遍,借贷行为也不是很规范。不过由于小农意识的影响,很多农户是不愿意主动借贷的,除非万不得已,甚至很多农户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放弃投资意向。一方面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需要的时间也长,农户要想申请贷款是很难的,所以很多农户向亲戚朋友借款,包括有息贷款和无息贷款,而无息贷款导致的“人情债”也会给农户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受农户自身文化以及发展水平的限制,可投资的专业项目也比较少。

(五)发展限制因素分析。农户专业项目规模的扩大或者维持受到很多因素限制,总结为以下几点:要素市场的缺陷、产品市场波动、技术和工人素质、政策不好、农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差、区位不好、环境污染等。要素市场缺陷主要体现为土地、资金或劳动力不足,贷款困难。产品市场波动具体体现为市场需求小或有季节性、竞争激烈。技术和工人素质限制表现为赶不上技术、产品的更新或者找不到技术先进的工人。支持性政策实施不到位、没有支持政策或现有政策限制为农户专业项目的政策等限制因素。基础设施指道路、水电和通讯等。农村生产设施中比较有挑战性的是原料和物流。(表3)

与经营原因相似,不同的专业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不尽相同,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为改善农户专业项目经营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对具体项目的分析则更方便对症下药。

46.99%的农户家庭认为最主要的发展障碍是要素市场缺陷,其中缺少劳动力和资金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对于养殖业和畜牧业。农户的产品市场波动也是影响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37.95%的农户选择。很多农村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方便,区位条件不好,对于超市、个体门面房等项目影响较大,16.27%的农户选择。选择技术和工人素质、基础设施不完善两个因素的农户比例相同,为9.04%。其他如生产设施和政府政策对农户的影响相对较小,均在5%以下。在所有选项中,环境因素是对农户项目经营影响最小的,这一方面说明农户专业项目规模小,对环境影响不大;另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农户并没有注意环境问题。问卷中设置的“其他”选项所占比例并不低,位于第四位。通过与农户的详细交谈得知很多农户受小农意识的限制,安于现状,并没有想过要扩大规模。此外,他们认为规模小,风险也小,所以并没有继续发展和扩大专业项目的想法。

四、结论及建议

上述各方面的分析为精准扶贫中“谁来扶”、“怎么扶”两个问题提供了方向,对于农区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被调查农区劳动力外流严重。农区劳动力是比较丰富的,92.9%的农户家庭拥有2~4个劳动力。但是,在农区项目经营原因的调查中,“劳动力丰富”只占到了3.61%,在农区项目总体发展限制因素中,要素市场缺陷则占到了46.99%的比例,其中劳动力是构成要素市场的重要成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在我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直处于自发性、兼业性和低层次性的“怪圈”。农民外出就业的首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其次是能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农民外出打工时缺乏技能且容易受到歧视与伤害等。农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可以带动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使得农户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空心村现象和留守儿童、老人等,而且劳动力外流使农区消费能力下降,引起农户产品的市场波动。

(二)农民项目资金缺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三农”问题的日益缓解,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农民的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但是农民的创业资金非常匮乏,资金不足是制约农区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接近90%的农户在开启专业项目或者是经营过程中需要资金扶持,其中大部分的农户选择亲戚朋友为其帮助来源,银行以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帮助较少,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农民贷款难是长期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表现。农民贷款难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体制和制度方面的缺陷。农民贷款担保难、期限短、额度低、手续繁、费用高、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是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和农民资金互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农区发展加大政策支持,解决农民资金难题是推动农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农户消费水平低和产品市场波动。收入波动通常导致农民较多储蓄和更少消费,农户家庭收入波动在随着时间增加,不过短期收入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减小。农户的收入虽然相对提高了,但是物价也上升了,特别是子女的教育负担和老人赡养义务、医疗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天灾人祸和生老病死等不确定因素强化了农户消费的谨慎心理。农村的消费市场环境较差,“集市”供给的“间歇性”与需求的连续性是矛盾的,一定程度上限制农户消费。产品波动是影响农户专业项目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市场需求又是不可忽视的项目经营原因,由此可知农区居民的消费具有波动性,而农户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并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特别对于种养殖业,经营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氛围好”,但是如果对市场需求调查不够或者没有好的销售渠道,那么模仿行为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提高农户的消费水平,组织种养加一体化、农工贸一体化、农商、电商、农超对接等生产加工及产品流通新形式,为农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并应根据市场调整专业项目。

(四)农户综合素质影响项目发展。农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现代技术更新快、要求高,技术和工人素质是农户专业项目的一大障碍,而且农户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激情。农户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也比较单一,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缺乏创新精神等。农户的保守性使他们勤俭吃苦、安分守己,追求小规模和较低的风险,不着眼于开拓和发展,这种小农意识严重地阻碍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农户思想的滞后严重阻碍农区的自我发展,直接影响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人力资源潜力的发挥。提高农民素质,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对于农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农区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农户的项目中如饭店、服装店、电器店、理发店等对区位和道路条件有很大的依赖性。农区基础设施是农户进行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农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但是和农区日益发展的经济以及农户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区位因素和基础设施有着紧密的联系,较好的道路条件可以改善区位条件,但是农区很多村庄仍是土路,由于缺少管理,通公路的地区,道路损害也非常严重。改善农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一、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镇村组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x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xxx镇农村“厕所革命”行动计划》,明确了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四创”工作,镇村组分别召开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动员会和推进会,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手册,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镇政府所在地、xxx以及库区沿岸、主要交通干线、重点示范村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个,实际竣工建设项目9个,落实财政资金300余万元,累计完成3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农村居民院落周边整治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有一定的改观。二是抓投入,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拆迁及环境整治资金1000余万元,拆迁水源地红线以内居民47户,新建垃圾中转站4个,添置垃圾车6台,封闭式垃圾箱55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500余个,建垃圾池20余座,推行“扶贫+生态+环保”模式,调整配备40名“御源军”、89名公益岗位,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双赢”目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拆除废旧杂房、旱厕300余栋,新建村级卫生公厕7座,改建户用厕所399户。三是加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市级文明村3个、县级文明村4个,突出村庄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任,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省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不断发展。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任不断增强。制定了xxx镇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镇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合整治考核办法,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整治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村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实行奖罚,有力促进了各项整治任务的落实。

二、溧阳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在溧阳学习的有一站是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据介绍,位于溧阳市西部的上兴镇牛马塘村,原本是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落。该村2017年被列为江苏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后,紧盯富民强村发展目标,深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既保持了“三塘拥田舍,悠然见曹山”的原乡风貌,又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该村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村史馆中,了解到牛马塘村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前,邀请了专家通过前期走访、政府商议、村民讨论、学者评审等程序,立足牛马塘实际,规划时通盘考虑了村里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细致科学规划,深入分析优劣势,最终确定了“以中华薯文化特色文创农业为基础,以山水田园和乡村生活为载体,以乡村民宿、田园体验、文化驿站和文创活动为纽带,带动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打造以特色农业、田园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传统意蕴的乡村居所”的发展定位。究其乡村振兴在牛马塘村能成功的本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是分不开的,据介绍,牛马塘村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竹子、古柏、榉树等原有植被都尽可能保留,适当点缀之后变成了老人乘凉、孩童嬉戏之地,不仅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留住了原生态的“村味”和“乡愁”。另一方面则加大对“脏乱差”环境整治,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河堤驳岸、整治黑臭水体、新建垃圾岗亭、推行垃圾分类,在全面改变环境面貌的同时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以此不断提高绿水青山的“颜值”来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浓底色。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观摩了溧阳先进经验以及对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后,我认为现阶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路边、沟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现象。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

2、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因环境制约我镇无法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面临就地还是外运处理的两难局面。

3、废旧杂房、旱厕拆除难度较大。大量危旧废弃不用的杂房、旱厕、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有的村庄旱厕林立,露天敞开,臭气熏天,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预算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保洁员不敢多聘。目前,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5、舆论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村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

四、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和中心村,确定整治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开展整治工作。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村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安排。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站所,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联动机制、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职能站所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为“我要干”。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牛马塘村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爱心超市等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很有借鉴意义。

篇12

1、努力壮大主导产业。坚持产业抓支柱、企业抓骨干、产品抓品牌,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倾斜,加快建设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威保运动新厂区、国兴拨叉技改项目、富强新型建材、百丈泉退城进园、明旺药用茶油、立信服饰、彩虹照明、卫农农药、中化环保年产600吨三氟甲烷(R23)、广州晶和光电和国兴汽车博览城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竣工投产。

2、奋力掀起招商。一是强化招商力量。组建氟化工及矿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机电制造、军工产业、农业及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6个产业招商小组,构建以县级领导、产业招商小组及各成员单位组团招商为主、全民招商为辅的大招商格局。二是突出招商重点。积极对接军工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培植一批军工及其配套产业项目。加快洽谈引进福建特精控股钨粉加工、深圳新星轻合金材料、中化环保聚四氟乙烯(PTFE)、珠海美利信新材料、香港浩衡饰品、环球矿业钾长石及高岭土深加工、凯西硅片、太武新型墙体材料、南方水泥熟料二期生产线等项目落户。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全员分类考核,坚持重奖工业大项目、重奖招商中介人、重奖基层一线原则,着力唱响“人人讲招商,事事为招商”的主旋律。

3、全力做优发展平台。一是科学规划园区。按照功能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细化完善园区水、电、路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扎实开展“扩区调区”工作,规划建设机电产业园、军工产业园,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二是完善配套设施。重点抓好氟化工产业基地双回输电线路、排水管网,以及梅窖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物流通道、110千伏电力线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提升开发水平。创新开发模式,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园区投资运营企业合作共建开发区。提高开发效益,切实加强园区建设监管,坚决杜绝一层厂房和铁皮房;继续做好闲置土地和厂房清理,提升园区集约发展水平。

二、以做美城市为目标,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

1、着力完善规划体系。牢固树立规划就是财富、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着力完善滨江西、瑶岗脑等县城老城区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完成和睦、坝南两个片区城市设计;认真组织开发区、城市交通、市政管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进一步严格规划编制、评审、修改、报批程序,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化规划的约束力、控制力、执行力。

2、着力建设品质城市。按照“京九城市带上重要的特色节点城市,赣州中心城区的卫星城、后花园”定位,科学谋划、精心实施城市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城市精品工程。重点推进实施319国道城区段改造、2011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两红”人员土坯房集中改造试点工程、一江两岸拦河坝、滨江西往南延伸、名人公园、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农村调查纪念园、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街头空闲地绿化、老城区道路维修改造、坝南新区市政道路等项目。

3、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抓好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探索建立分类别、分时段、分片区的摊点经营制度,严格控制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以街为市等行为,努力实现城市“畅、洁、美”的目标。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巡查工作网络,实现对违法违规用地、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的无缝隙监控,把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以做富农民为根本,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结合“一大四小”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森林防火带建设,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林;围绕城区出入口、交通要道沿线、村庄整治点周边等区域,重点高标准打造“人”字形万亩花卉苗木长廊;立足现有产业基地,致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脐橙精品示范园;依托灰鹅原种场、扩繁场迁建后提质扩容,培育一批年出笼6万羽以上灰鹅养殖重点村。二是壮大产业规模。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对优势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的扶持和技术指导,重点抓好5个100亩以上的大棚蔬菜科技示范基地、10个100亩以上的高标准烟叶生产示范基地、5个30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基地、5个1000亩以上的高效油茶林基地、2个万亩以上的精品脐橙基地建设。三是健全营销体系。不断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设网店、开展网购,以及鼓励发展物流配送、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不断拓宽产、销、供渠道。四是打造农业品牌。积极培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努力创建省著名商标、全国驰名商标,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

2、建设现代农村。一是优化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乡村造林绿化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池等清洁能源利用,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宜居社区。二是推进水利建设。抓好南坑、良村、枫边等10个乡镇小农水工程建设;完成高兴长坑、龙口龙迳、隆坪背石等13座,并启动实施埠头山田、长冈东龛、永丰青竹等19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好古龙岗揭龙河堤加固工程,全面完成长龙水库26公里灌渠改造,新建改建渠系建筑物360座,改善灌溉面积3.18万亩。三是完善信息网络。围绕“信息传输畅通、资源共享便捷”的目标,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大力实施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讯网进村入户计划,着力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减灾预警广播体系,完成县应急广播播控中心和国家广电总局试点乡镇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3、培育现代农民。依托农家书屋、知识文化站等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引导农民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等新知识,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广泛开展以创业知识和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三产服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全力扶贫攻坚。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机遇,准确把握罗霄山区集中连片攻坚扶贫的主攻点和着力点,以省里对国家级贫困县实行一名省级领导定点扶贫、一个有实力的部门帮助扶贫、一个重点企业参与扶贫、连续十年每年安排1000万资金专项扶贫“四个一”工程为动力,着力打好新

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施整村扶贫,着力促进贫困村整体脱贫,突出抓好165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抓好产业扶贫,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实施好10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村项目;加快移民扶贫,力争年内完成移民扶贫任务2000人以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