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弹力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物理弹力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篇1

案例选择的原则:示范性和适中性;现实性和应用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弄清楚案例涉及的问题会联想到与哪些生物学知识有关?哪些问题有探讨的价值?把学生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汇总,在集体商议后,设置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教学经验精心预设问题。此类问题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参与学习,进一步提出问题。预设性问题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能动思考间起了纽带作用,它将教师要讲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支架作用,体现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解决思维冲突。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以下7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已有知识,思考、讨论、理解实验是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本实验中科学家选用了什么材料?有何好处?②根据实验材料,你可以提出几种实验假设?③探究遗传物质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用何种方法探究的?④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最好用哪些元素?为什么?⑤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是什么?沉淀物是什么?为什么?⑥实验现象是什么?分析实验现象,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⑦此实验能说明DNA具有哪些特征?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同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是整合建构知识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行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启发、引导学生解决。

2.利用学生熟悉案例穿插在课堂中

例如教学案例“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一课时,可以采取利用学生熟悉案例穿插在课堂中。

(1)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上利用氮气合成氨,引出在生物体内也有同样的反应,但反应的条件不同。工业上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在细胞内合成氨是在常温、常压等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反应速度极快,这是因为细胞内有特殊的催化剂——酶。

(2)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完成,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等等。又如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中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等实验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实验效果。关键是教师要重视,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还有一个新的教学亮点就是模型构建。物质物理模型包括各种结构示意图、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等。模型构建的活动课如果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则比在教室中进行效果更好。一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完善作品;二是可以为学生的作品摆放提供空间;三是给学生的交流、展示提供空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挖掘和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

社区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如科技馆、动植物标本馆、动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科研机构、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园林绿化部门等,还有广阔的田野、山林、河流等,也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是使生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的延伸,这种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内容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有多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可以请有关专家来校开讲座或座谈等,还可以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这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最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学生今后重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例如开展人类遗传病的调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的调查、探究种群密度、调查本地主要农作物的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等。

4.结论

总之,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观察、反思,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长足地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高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在大多数的普通高中,由于生源情况一般,学生普遍感到物理抽象、难学,因而物理成绩差。综合多数学生反映的学习感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教材难度大,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和定量研究问题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教学进度快,课堂容量大,习题类型繁多,且变化复杂,学生理解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跟不上。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

什么是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教学与学习任务时使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要将材料中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注重让学生在体验科学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讲解各种思考题上,应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目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近几年的高考热点、常考题型烂熟于心,经典题型几乎信手拈来。很多名师都是以几年不错的高考成绩而闻名,成为众多学生仰慕的天才教师。但是,如果对这些教师的每一堂课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教师的王牌是那些讲解无数遍的经典试题。之后,学生会淹没在这些名师布置的题海中。这些学生可以解决不少经典试题,但却对常见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他们对物理规律毫无体验,更有甚者还会厌恶物理。试问,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他们只能是解题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想去探索自然奥秘的青年。

2.教学技能的运用不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启发学生,教师需要运用很多教学技能,在每一堂课中都要不断展示给学生。高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有提问、变化、反馈等。在现实中,有很多教师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较单一,缺乏变化。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在高中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教材为提纲,以高考成绩为目标,学生常常成为储备知识的机器。新课标要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中发现物理的规律,掌握方法。

二、案例式教学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学生通过教师反复挑选的例子让学生亲身体验。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灌输给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教学理念,学生沦为答题机器。而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2.知识。案例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是学生自己能够驾驭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成果。通过案例,学生对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会记忆得更加牢固。

3.技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案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不能忽视系统知识的梳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缺乏根基的。

2.认真挑选案例。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挑选案例。挑选优秀案例的范围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要新颖、有趣、实用。经典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提问与思考。

3.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更多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实例分析

生活实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指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处在静止时,放开手指,水从小孔流出。当放开手,使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可观察到瓶在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喷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缓缓拉起,细线能够很好地承受重锤的重量。这时,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断裂。

教师将学生分组,10人一组完成实验:在弹簧上挂上钩码,当弹簧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钩码的重力;当弹簧秤突然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小于它所受的重力;放开手时,弹簧秤和钩码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是零。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物理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参与全班讨论。

篇3

1 学案教学法概述

1.1 学案教学法的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案教学法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不仅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开发,是一种师生感情和谐的教学模式.

1.2 学案教学法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目标

学案教学法的目标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使学生在展示自身个性的同时也获得全面的发展;其二是完善教学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二者兼备,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高三物理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高三阶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高一、高二两年的物理学习,储备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应的物理学习能力,例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内心渴望独立,希望能够在观察某些现象之后通过互相的讨论与探究以及自主思考,搞清楚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高三阶段的学生自主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引导,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

其次,高三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主要是对高一、高二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反复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以及领悟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高三学生大都是在教师讲述之后被动的进行学习,学习热情不高,效率也相对比较低.并且,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涵盖所有的重要知识点,导致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师应用学案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后,就为学生架设了一座通往教材的桥梁,通过为学生预设问题进行思维引导以及细化学习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从而有利于其学生成绩的提高.

第三,高三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完整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然而,传统的高三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统一复习的步调,按照教师的同一要求进行复习,导致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感觉浪费时间,而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则十分吃力,跟不上复习的步调,降低了全班学生总体的复习效果.而学案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可以根据自身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控制复习的时间和速度,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3 高三物理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法的策略分析

3.1 根据课堂类型选择合适的学案类型

物理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新授课以及复习课,而复习课又包括专题课和热点课,应用学案教学法的时候应该根据课堂类型选择合适的学案类型,以提高教学效果.高三物理课堂教学主要是复习课,应用学案教学法时应选择复习性学案,也即围绕复习这一主题,选择多样化的题型,层层递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引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复习思路,夯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自主探索学习的规律,提升学习的能力.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对教材习题、教辅资料中的习题等进行精心的选择,重组之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学习能力.

3.2 高三物理教学过程中学案的具体内容

篇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案例教W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所讲理论知识寄托于现实案例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案例,或者是某个实际的业务项目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亲身实践,以此提升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具体业务操作项目认知程度。案例教学法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其亲身感受该行业的操作流程以及行业特点,有别于传统教学理念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所准备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以及全班同学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物流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

一、利用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逐渐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将此种教学模式引入物流教学的过程当中,是根据物流专业的实际需要做出的探索[1]。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案例。案例教学也不应只停留在对案例的分析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将案例看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应使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案例教学是将学生直接放到问题中去,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美国安达尔公司的实例将其具体转化为一位买家在收到货品时,发现货品出现人为破坏的痕迹,要求卖家予以相应赔付的实际例子,使学生分别充当买家、卖家、物流客服、物流运输负责人、仓库配货员等角色,在课堂上使学生模拟整个赔付环节的操作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形式也更加新颖,学生的接受度也较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积极组织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的课堂形式虽然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课堂参与度,也不能完全忽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担任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分组,使各个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在每个学习小组安排小组长,对小组讨论的秩序和进度进行整体的把控[2]。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亲身实践的机会,教师在课上巡查过程中,应对讨论的方向和内容适当的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之间也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性格内向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被忽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控小组讨论的时间,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教师在安排小组讨论内容时,可以设置不同的探讨方向供学生自行选择,例如,在前文提到的“追偿”案例中,可以对追偿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整理,也可以就物流管理、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还可以就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如此多角度的探究方式在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物流课堂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强调对案例的学结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之后,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梳理,使讨论结果规范化、系统化[3]。由于学生自己讨论出的结果相对零散、杂乱,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所以对案例学习的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可以将总结环节看作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将讨论结果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还以前文提到的例子来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在物流运输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物流行业应当强化哪些方面的监管力度、在追责过程中能看出物流行业的运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管理漏洞,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环节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依据,教师围绕教材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此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但是由于物流专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满足当前的物流行业的从业要求,案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把控,重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市场竞争对物流行业的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童艳蓉.浅思物流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教师,2014(2):82-83.

篇5

1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最初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郎代尔于1870年提出的,后经过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经美国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这种教学方法被公认为是符合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为宗旨,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重新构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研习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2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2.1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思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在充分掌握信息的条件下,对各种案例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趋灵活和更具深刻性,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接触并处理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实践能力。

2.3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传给学生,再附以实例加以阐述,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器。案例教学则是先提供一定的情景,把一定的教学内容概括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研究,通过教师的释疑、剖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建立相应的学科概念。再经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物课实行案例教学的可能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学生物学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以问题探究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容易从生活中提炼成案例,促进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具有应用价值的课程。在以实验、实践为先导的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理论性的课题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又能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特点,如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习主体性,等等。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4.1案例引入

在生物课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上,很多教师所选用的多是自己编写的教学案例或是参考前人经过验证的教学成果。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在做前一步工作的时候,应着重添加一些自身的感受和认知在里面,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后一种,教师应该对原材料进行新思路的构思和编辑,真正使资料活用起来。

4.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问题又一般与上述问题中的1、3、5、6联系起来考虑的。同时,许多学生喜欢在一开始就讲出自己的决定,所以课堂讨论不一定按1-8的序列展开。讨论可分4个不同阶段:①开始;②讨论疑难问题;③提供备择方案;④讨论如何实施。

4.3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5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1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案例的内容、操作过程,具体要求等均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如在学习“关注全球性生态问题”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关于酸雨形成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了解酸雨形成的背景、酸雨对人类有何影响、如何防止酸雨形成等。案例的设计和相关问题的讨论都要围绕着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的。

5.2案例的选择要有启发性

篇6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这些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实验药品(酒精、酸、碱等)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注意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本文以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为例,简要谈一下怎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基础。实验教师平时要注意不断学习和积累,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课堂上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另外,实验教师平时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趋于简练、准确、科学、规范。这样做既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效率,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使用规范生物学语言的能力。

二、实验课前认真备课

实验课前认真备课,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安全教育的前提。实验教师可以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认真备课,并且要细心排查水、火、电、化学危险品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制订好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防外伤等方面的安全预案,为实验课的安全进行提供知识基础和物质保障。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

实验课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实验课上,实验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

1.实验室安全态度教育

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学生到达实验室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很安静,有的学生在一起聊天,有的学生嬉笑打闹等等。这时,实验教师可以重申学生实验守则,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采取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课,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实验教师也可以采用把学生的实验态度纳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从而创设一个安全的实验探究环境。

2.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一个实验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

(1)化学试剂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用到了七种化学试剂,其中有两种存在安全隐患,要提醒学生重视。一个是NaOH,NaOH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使用的时候要戴好一次性手套,不要让自己的皮肤或衣物接触到NaOH。如若学生被NaOH灼伤,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低浓度的醋酸进行中和。另一个是苏丹III,苏丹III有致癌作用,使用的时候要戴好一次性手套,使用之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净。如若学生的手不慎被苏丹III染红,可用酒精洗涤。

(2)实验器材的安全问题

实验器材包括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是各种动植物匀浆和花生种子,其中有些味道还不错,可能有的学生很想品尝一番,这时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思考:这些实验材料本身没有毒,但是,装它们的容器有没有毒呢?另外,细菌有没有的问题考虑过吗?要趁机告诫学生:为了以防万一,实验室的东西一概不能入口。

这个实验的实验用具比较多,需要提醒学生小心使用的主要有双面刀片(防止割伤)、盖玻片(防止压碎刺伤手指)、玻璃仪器(防止碎裂割伤或刺伤)、火柴和酒精灯(防止烧烫伤、火灾或爆炸)。

(3)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里,有潜在危险性的实验步骤有如下三个:

①水浴加热过程中,酒精灯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的烧烫伤、火灾、甚至爆炸

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防酒精外溢,如果溢出的酒精流到皮肤上,会造成比较大面积的烧烫伤,因为酒精燃烧的温度比较高(酒精灯外焰的温度可达600℃)。如若不慎引发酒精在酒精灯外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从侧方盖灭火焰(从正上方盖下去可能会灼伤自己),然后立即开窗,让酒精蒸汽散发出去。熄灭酒精灯要用灯罩,熄灭后,要将灯罩拿开,待酒精灯冷却后,再盖好。一定要记得盖好酒精灯的盖子,以防酒精蒸汽不断挥发到空气中,空气中浓度过高的酒精蒸汽碰到火源会发生爆炸。酒精灯内的酒精少于三分之一的时候要停止使用,报告老师,请老师更换酒精灯。如若有风吹偏了火焰,不能用书本挡风,防止引发火灾。

水浴加热过程中,还要注意试管的取放。

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以免试管内的溶液沸腾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若被烫伤,一定要立刻用流动的水流冲洗被烫伤的部位,同时立刻报告老师,请老师来处理。

②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过程中,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不要让物镜压碎玻片,以防碎片割伤或刺伤手指。

③加热后的烧杯和试管如若立即冲洗的话,可能会导致烧杯或试管爆裂。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定要等它们冷却之后,再用水冲洗。

(4)废弃物处理的环境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的废弃物中,污染环境的主要是各种实验废液。要引导学生不把实验废液倒进水槽,要倒进废液缸,由老师回收后处理无毒了再排放。

另外,需要重视的废弃物还有玻璃碎片,处理玻璃碎片时最好戴上手套。如果是桌子上或水槽里的碎玻璃片,最好用抹布轻轻地包起;如果是地上的碎玻璃片,最好用扫帚扫到垃圾铲里,再倒到教师指定的容器里,教师会把玻璃碎片集中包裹好丢弃。尤其注意,不能把玻璃碎片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以免割破拣废品者的手。

3.实验室安全操作教育

要求学生按实验内容的要求去做,使用规范的操作步骤。若要改变实验步骤和内容,一定要征得老师同意,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学生实验时,实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要及时提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帮助学生实现安全操作。

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先把试管内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再清洗玻璃仪器,最后把所有器材摆放整齐。

四、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个实验来讲,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还是选择效率比较高的讲授法比较合适。然而,讲授法更适合听觉型的学生,对于视觉型的学生来说,讲授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画成脑图,在黑板上展示,或是用电教平台展示的话,这部分学生将很容易领会到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动觉和触觉型的学生,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做的提示或提醒更容易令他们接受。总之,教师要考虑到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采用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种信息通道,尽量适应他们的学习偏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而有效。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做法,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实验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底。

篇7

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本作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提高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

2介绍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物理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成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3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本文由收集整理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如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66-01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国内外教学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学者们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其主要的核心思想都大同小异,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而案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和启迪性,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和引入,能够引导学生经过类比的分析或者说是积极的想象力的发挥来达到对知识的深刻体悟,最终学会通过自我的主动的探究来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在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入甚至是适当的讲解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理解运用的程度。

1、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分析

与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相适应,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其一,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属性。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属性又叫情境性,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所在。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实际的事例引入,来强化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和恰当的融合,其教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知识发掘的逻辑性和自然性。也就是它强调通过具体案例,具体情境的分析和探究,分析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本身,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鲜活的案例来展开自我的主动的探究性的知识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内在学习动力。

其二是案例教学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它以案例中所可能包含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该问题的解决为归宿点,它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问题的发现,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达到对问题的解决,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发现问题,自然对问题的看法和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式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注重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路。

其三,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这一点也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较为显著的特点所在。传统的知识的传授是站在一个师生不对等的地位来进行知识的灌输的,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发生和选择甚至不以教师的选择为条件,所有的案例都来源于实践,都需要通过对实践所产生的客观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来达到对案例本身的深刻认知和理解。所以案例本身是具有真实性的,其次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的发挥。它要求学习者深入到实际中去观察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的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实际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中的互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即是案例发生中各种要素的互动,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三种共同构成了实实在在的案例,为案例教学也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2、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和实践

篇9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现阶段各类应用性管理学科的主流教学手段,源自于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征及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和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以教师为中心,知识单向传导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际发生的真实案例为背景资料,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良性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面临复杂环境下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并有助于学生沟通及协调能力的提高。同时,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自身业务素质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具体到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所普遍开设专业课程―财务管理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一般认为,财务管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标志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MM理论体系的完善。因此一大批相关的理论逐渐构建了该学科的研究框架。随着企业组织形式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该学科作为管理学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不断从各类经济管理学科中汲取养分。由于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资金的分配等多种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因此,该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使得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首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但是,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相比完全不同,它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框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由过去教师主讲改为教师引导,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对身边案例的分析、讨论、辩论形成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其次,能够使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教学主要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所讲内容均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可以很容易将课本上的理论模型在现实中找到依据,并通过实务操作培养对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决策能力。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委员会曾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主要包括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人际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剖析,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查阅资料以及课堂发言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沟通协调能力,进而达到掌握财务管理实务、综合各类学科理论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实施中的困难及障碍

案例教学如上所述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着积极的方面。但是从各高校实施效果看多不如意,这点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尤为突出。

(一)观念上的障碍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问题上,有的教师认为开展案例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值得推荐和应用;有的教师则认为,案例教学无非是给学生布置两道题,实质是一种“放羊式”教学,根本无法和传统教学的严谨性相比。同时,学校主管教学部门多将案例教学法看做实验课,认为案例教学教师工作强度低于课堂讲授模式,往往对案例教学课程工作量打折计算,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很难想像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开展。

(二)案例的障碍 案例教学核心是案例,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案例较少。由于我们国家在案例教学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案例库资料不健全,而且资料多是描述案例本身,缺少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同时我们国家整体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而财务管理理论或模型多是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要素市场作为研究平台,因此要获得国内的案例非常不易,而现有国外的案例由于经济、文化、法律等的差异使得学生很难认同和接受。

(三)教师素质的障碍 教师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上。在职业道德素质上,很多教师在对待案例教学上存在着放任的态度,教学流于形式。而在职业技能上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乏案例教学经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规律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规范。加之不少教师多年从事会计课程的讲授,知识面相对狭窄,在面临实际案例时所给出的解释缺乏信度,理论支撑不够,这往往又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四)学生的障碍 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还是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学生的参与。首先,学生的人数。现在随着高校扩招,班级学生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案例教学多突出个性化教学,如此多的学生使得案例教学的组织变得异常困难。其次,相比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参与度不够,学生还是习惯于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敢与其他同学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常常使案例教学出现冷场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最终使案例教学归于失败。

(五)教学条件和手段的障碍 案例教学所需要信息量较大,仅利用传统教学所需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很难达到输出大信息量的要求。由于受到教学经费的困扰,特别是高职院校,许多教室还很难配置高效率的电教设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不少教师甚至自带电视、VCD等放录设备,但由于设备的局限很多资料无法完全演示,学生对案例缺乏整体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往往具有片面性。

三、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既依赖于教学条件的优化以及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作为案例教学过程主导的教师要在现有基础条件下认真做好事前组织、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协调使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主体的组织具体内容如下:

其一,教师的组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是指教师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合理引领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从制定案例教学的路线图,到案例教学的过程控制,再到最终有效地评价,无不体现了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和素养。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案例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原则,摒弃案例教学中的懈怠思想,克服形式主义,使案例教学成真正服务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案例教学涉及专业理论和财务实务,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需要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同时在平时还要注意各种案例素材的积累,并善于从中汲取对财务管理学习有关的背景材料。

其二,学生的组织。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分析案例、讨论辨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作出决策。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组织是一种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的自我组织。同时,案例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引下,首先要认真准备相关材料,深刻理解案例背景资料。其次,学生应从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理解案例的发生背景,出现的问题及症结所在,通过独立的思考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此外,学生还要善于将自己的观点有效的传导出去。最后,学生要完成对案例的总结性陈述。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自我组织和利用团队的协作力量完成任务。

(二)客体的组织 案例教学重点除了人员的组织外,难点还有案例搜集与相应的教学工具的准备。这是做好案例教学的物质条件。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办学经费及办学思路的影响,在这两方面尚显不足。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相对本科院校而言,系统性不强,更注重职业导向。而财务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使得高职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时相对较为困难。从这个角度上看,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可以选择近期影响较大或者学生比较熟知的上市公司为背景,通过介绍该公司在投融资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而说明财务管理理论在真实经济环境中的应用。同时,案例的选择要有贴近性,最好是选择学生身边的公司案例来分析和学习。选择这样的案例可以保证案例发生的空间与学生实践的对接。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得该公司的实际财务信息,也可以到企业中去,通过参与实践调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此外,案例教学信息较大,需要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为此,教师和学生应该广泛地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聊天工具以及电子邮箱等获得实时的沟通,这从一定角度可以缓解教学条件的不足。

(三)实施的具体步骤 通过对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准备及相应的组织,案例教学就应该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其过程应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教师准备案例和撰写案例教学计划。在这个阶段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案例信息,其来源可以来自专家和学者的案例源,也可以由自己搜集整理。但是案例必须贴接教学实际,和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相适应,同时利于学生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出教学计划。

第二,课堂宣讲。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和事前计划向学生说明此次案例教学的目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并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将此次教学的案例及相关信息资料搜集整理,发送至事前准备的公共邮箱中。

第三,案例教学分组。首先根据班级情况和教学目的进行分组,针对高职班级人数多,学生层次和资源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愿结合基础上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大概五六人。同时教师应该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高的学生和较低的学生搭配成组,这样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及学习、互补长短。考虑到学习中对互联网及各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应该将具备计算机和上网条件的学生分开入组,这样便于每一小组共享资源。其次,在分组基础上,每一小组应该选出自己的召集人,这一过程由学生民主选出,召集人职能是该小组的组织者,小组结论的宣讲人及辩论主角。最后,根据教师对案例的要求,小组召集人应将案例中的任务分配至小组成员,并将人员安排提交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对小组进行控制和评价。

第四,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时,应首先由各组的召集人组织本小组的成员阅读案例及教学要求,并由每个成员根据事前的任务安排,发表对案例相应部分的看法。这个阶段可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教师不需要参加到小组中发表看法,目的是给小组召集人自由支配权利,同时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以使其更加充分的融入到团队中,并畅所欲言。教师可以作为观察员,观看学生在小组中的具体表现,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性及思维的活跃性,学习的态度等,以作为将来的评价依据。最后,通过小组成员的辩论与酝酿形成一致观点,并以报告形式提交出来,交与召集人。

第五,课堂讨论及讲评。课堂讨论或辩论应该是整个案例教学的重点环节,首先由各小组的召集人对本小组的案例报告进行宣讲,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介绍,说明该案例所要解决的财务问题是什么;根据所理解的财务理论所采用的方法和模型的依据;最后的结论。在每一个小组宣讲完之后,教师应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教师可以先就各小组的结论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有助于各小组思考并找到辩材,以避免冷场。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引导性提问,控制主题,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思维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最后,教师要根据辩论情况进行总结性讲评,注意不是批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多为实证性,往往一个决策命题有多个解决方案,这些方法有不同的适用环境,通过案例讲评可以加深理解理论认识,并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第六,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每次案例讨论完成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案例报告。该报告既是小组成员对此次案例学习的总结,同时也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作为案例教学的阶段性成果,案例分析报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专业财经报告的写作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提供标准的财务报告模板,以利于学生参考学习并培养书写规范的财经报告。

(四)有效的评价 评价一般放在案例结束,也可以在案例教学前将评价目标告知学生,作为激励。积极有效地评价是案例教学效果的保障。通过评价可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笔者认为,评价应贯穿案例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案例教学前评价目标的告知、教学中目标控制、教学后的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通过制定评价细则和标准,为案例教学目标预设方向。笔者拟定的评价表1所示,仅供参考:

该评价表格包括六项,满分一百分。具体内容是:基本理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掌握;积极性主要是考核学生在小组中所担任的角色的完成情况,在小组中的表现和班级辩论中的活跃度;案例理解主要考核学生对案例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把握能力;方法选择主要考核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背景下,是否选择恰当的方法,并能合理的解释它;语言和应变主要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中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思维;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结论

案例教学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应用性的管理学科领域,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积极作用,这点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尤为重要。由于在我国案例教学开展时间短,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案例不足和案例本土化问题;案例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一系列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力图提出一些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教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案例教学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使案例教学法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朵奇葩。

篇10

然而,当前的物理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接受式、被动式学习为主,采取灌输和接受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对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不能快速培养出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质量的需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当不改变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应该转换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放在问题的中心位置,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构建问题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内涵及问题教学现状

“问题教学”模式的基础是问题的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借鉴科研探究所采取的途径,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的解决问题的三大主要步骤过程中不断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最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前对于物理问题教学模式具体的构建和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由物理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物理教师在提出课堂设计后,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科学认知活动;课堂教学结束,教师进行总结。

当前,不少学校的物理问题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主观意识过强,代替学生的全过程思考;问题的设置未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还不够科学显得比较空泛;问题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教师讲的很多,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被压缩。这些不足都会影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探索高中物理教学方案实施的一些建议

2.1 要求学生课堂提前预习和报告,以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先进行教材阅读,预习过程中及时记录重要的物理概念和重要的观点;理出不理解和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完成课后的习题,标注疑难题目,并说明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对于复习课,应该通过表格或属树形图的方式理清章节内容及内容的间的联系;对于涉及课外的问题,应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和参考书,并提问,阐述初步的理解和看法。

2.2 教师对预习报告进行批改和分析,以发现当成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预习报告的制度下,应该认真批改,发现和记录学生的原始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备案;教师应剔除学生预习报告形式的干扰,寻找共性问题,把握学生问题提出和理解思维。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和授课的针对性,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的成效。

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的关于“动量”知识点对学生来说,理解还是会有难度,很多学习不理解现有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已经可以把物体运动的情况描述的足够清楚了,为何还要引入“动量”。因此教师从预习报告发现问题后,认识到学生缺乏对“动量”概念的感性认识,所以理解上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忘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做好与“动量”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复习。

2.3 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问题不同来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方式

首先,采取诱导型教学方式,应考虑学生的实际经验,注重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诱导学生发问。如不少学生对高中物理必修一中《运动部分》的布朗运动预习时,对课本介绍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推理提出疑问,对与这类锻炼学生严密逻辑思维的问题,教师应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猜想花粉运动产生的原因,诱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后,教师再结合现有的条件来否定学生不正确的猜想,以让学生明白物理科学知识的探索总是在错误和纠正的循环运动中实现。

其次,可以采取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如针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牛顿运动定律部分》多安排课时,教师可以设置挑战“牛顿运动定律”的预习题,请学生参与其中,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提出不满足牛顿运动定律的例子。这种开放式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再次,采用探究合作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如高中物理必修一的《运动部分》中关于物体作曲线运动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方向的确定;合外力、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教师可以将4-5个学生安排成一组,由学生先进行讨论,再发言,最后有教师进行总结。

2.4 课堂教学结束应不断总结和反思

教师在教授结束后,安排对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将这一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又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的讲义引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课下的复习和深入分析探索。对于考试的情况反馈,可以设计专用的订正表,要求学生对自己考试出错的题目进行分析,说明出错原因。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持续改进。

三、小结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有所突破,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探索高中物理教学方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勇于不断探索和钻研,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中获取知识,夯实物理基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本堂课和下节课要讲的知识内容,从而让学生有时间去预习和复习,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之前做好教学案准备工作,在教学案中标注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计划。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高中物理知识中的每一章节制作教学案,尽量把关联性比较强的章节安排到一块讲述,就像电与磁这两个章节看似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是通电导体可以产生磁效应,而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还可以生成电。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部分内容放到一块进行讲述,同时还要标注出这两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如这两个章节中怎么判断通电导体的磁极以及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的大小计算公式,并且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根据本章节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先标注出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理解和掌握,如果在预习工作中有不明白的在课堂中重点听教师讲这部分内容,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听课效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掌握,对提升学案导学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案导学能力

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是物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思考、学习,教师还制订教学案,决定着物理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方向;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领着学生学习和前进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进步与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制作学案、课堂导学的能力。

为了加强高中物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之间可以定期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议,在会议开展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师教学案的制作能力进行简单的培训,另外还可以让教师轮流发言,主要讲述一下自己制作教学案的小技巧和在教学活动中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当别的教师在会议中发言的时候,教师可以简单做一下记录,采纳一些自己认为积极有效的制作方法,并且在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着加以应用。然后每一位教师轮流发言之后,再由教师之间进行自由提问,主要针对自己制作教学案时的一些困惑,还可以是教师制作教学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由其他教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加强高中物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制作教学案的整体能力,有利于提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三、制订章节学案导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篇12

一、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

“学案导学课堂探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其一,该教学模式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有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全面的改进,将学习者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于具体问题的发现、自主探究等认知活动进行合理的展现,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其二,学案的基本作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桥梁,合理地利用学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案能够正确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学案是有效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精神的关键,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适当进行探索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而有效增强探究式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有效针对学习者当前的学习水平及其自身的特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具体课题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习者正确的指导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地从现实生活和具体实践操作中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通过科学的情景探究来寻找物理知识的基本规律。教师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学案的基本作用,全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教学情境中,进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进行“学案导学”教学环节设置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提出具有探索性特征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将具体的问题有效地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从中有效思考问题的答案。

(二)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需要适当地与生活化实验相结合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现实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激发学习者对物理规律进行全面的掌握。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积极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有效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中深入领会物理学的基本规律。

在整个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需要适当地与生活化实验相结合,学生根据先前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与原理,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对实验方案进行有效的明确,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具体的物理量进行确定,最终针对实验过程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学生对不同条件下物理实验进行全面的思考与总结,从中有效得出物理知识的基本规律。

三、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高中生而言,对于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时可以通过理论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教学效果,但并非任何教学过程都要采取此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给予学习者正确的指导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地从现实生活和具体实践操作中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学案的基本作用,全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教学情境中,进而良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效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促使学习者将具体的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操作中,进而合理有效地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全面解决,最终促使学习者在自主探究选择、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目的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进。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取“学案导学”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效促使学生喜爱上物理这门抽象的学科。该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探究教学为核心,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