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5: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习数学心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例如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吞下去,却不去消化,不会吸收,最终还是“营养不良”。掌握是因为他没养成思考的好成绩,不能将老师讲授的东西再加工,不能进行分类整理,更不了解道路的来龙去脉,当然就无法掌握知识的真面目了。
我们要学习蜜蜂那样的工作方法,既会采蜜,又会酿蜜。在这方面,有的同学就做的比较好,他们在上课不仅专心听讲,他们在老师讲某一题的解题方法时就思考,思考出这样解的道理,虽然后再推出解这一类题的方法。这样就把老师交的融会贯通了。
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有人说:“数学是深奥的,变化摸测的,让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数学至多是一套打满结的绳索,你必须耐心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死结,终有一天你一定能解开所有的结。
数学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学习数学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个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近水源时,却放弃;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费了,功亏一篑。
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很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儿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一为就未曾有过后悔药。
培根曾经过说:“只见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拙劣的探索者”就注定会失败,而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探索精神。科学发明需要探索精神,数学同样也需要探索精神。不要总是认为每一道题就一定只有一种解答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试着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
有主见,有信心,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不要总认为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一定是正确的,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信心,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功,在面对失败时,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正如可尔德斯密斯所说的:“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造诣来源于勤。
正如这些道理,学习数学,一定要先预习,上课便可以轻松许多。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好自己在预习时不懂的问题,课后要进行有规律的复习,然后完成好课后作业,在空余时间多做些练习,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我学习数学,除了平时的预习,还会在开学之前,先把数学课本从头到尾略看一遍,抓到一些知识,大概了解数学课本的一些内容。了解哪些内容简单,哪些复杂。每当老师讲完每一节课,我还会认真地看一次该课的内容,在挖掘一些什么出来。这时我的看书心得。
听好课,独立思考完成好作业,这是必然不可少的。我还会挤些课余时间做些相关练习,更好的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虽然现在学习是很累,但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以学习为乐,那就可以变累为乐,快乐的学习数学了。现在不吃苦,将来肯定会吃更多的苦,现在多吃苦,以后可以免掉许多苦,所以我们应该现在吃苦。
学习数学最大的敌人就是粗心。有人马马虎虎,可你说了他,他就会说:“办事何必太认真”。是呀,办事何必太认真,似乎现在不认真影响不大。如果不认真,这个社会将是什么样呢?老师讲课,丢三拉四,学生听不明白;学生做作业,潦草至极,老师看不懂;交通警察上班打呵欠,事故不断;工厂厂长对企业放松管理,亏损连年。再有甚者,计算卫星发射的轨道,如果错了一个小数点,恐怕财政赤字后面就多了一笔巨款。这些都说明了办事要一丝不苟,不能马马虎虎。
我认为,从一开始就应该摆正学习的心态,重视数学这门学科,并从一开始就树立严谨,认真,踏实的态度,要知道,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有课良好端正的态度以后,还要有勤奋,毅力,方法,理想这几个必备条件。想要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讲究方法:首先一个系统的方法框架大致分为五步,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课下认真复习,考前复习,考后总结,这一系统的方法框架不只适用于学习数学,也适用于所有学科。下面,是我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上的具体方法:
首先是知识基础。用最少的东西,去解答最多的东西,这里最少的东西就是基础,而如果你能很好掌握这些最少的东西,那么就砖瓦兼备,只要一些方法技巧,很快,一幢知识体系大厦便可建起,而这些砖瓦都是从书本中来的。这里有一个学习误区,有很多人认为学习数学不用看书,抛开书本一味“瞎”做题,为什么是“瞎”做题呢?因为她根本就把书本和习题集本末倒置了,习题集只是为书本服务的,真正精华所在还是书本。这些精华就是那些分式吗?不,不完全,更重要的是那些例题,课后习题。在这里,我不得不强调课后习题的重要性,记得高三那年,我从外学美术回来,数学第一次考试才60多分,因为习题集太多,我又无从下手而焦急万分,老师就建议我做课后习题,我听从老师建议,一本本认真做,因课后题量不大,我还认真做了纠错本。果然一个月不到,数学成绩边恢复到一百左右。有些人可能认为课后习题少,简单,但是我想说,最简单的才是精华所在,书上的一到习题往往代表一类习题,而如果你真的做透了那怕只是这一到习题,往往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次从做题方面,如上所述,我不能成题海战术,当然,除非是你数学基础非常扎实,所需只有熟练度而已,做题图精,不图量,这是我一贯作风,做题分类,每一类再做几十道或百道精题便可,十道意为锻炼你对此题型掌握度,百道意为熟练度,两者若兼备,便可胸有成竹对待这一题型。
总结,在数学虽不比文科学习,需大量知识笔记,但数学中还是有错题和重要题型,也需你认真总结。所以错题本(或总结本)还是很重要的,不要把它当形式或做做样子,要把它细化到每一天,点点积累才会有效果。
最后,自信很重要,高考大题中,有种得分叫步骤分,就足说。即使这题答案写不出,只要有步骤,还是会给分。所以放心大胆的写吧!
这就是我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教师发挥数学智慧,灵活应变,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有意识的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效果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的教材的再思考,再创造。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情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只有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如饥似渴的学习丰富广博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着。”每位教师都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以丰富有趣的语言,真诚的情感进入每个角色,使学生乐学上进。
三、教师的发问应该注重技巧。
数学的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发问要注重启发式,与语文教师丰富的词汇,华丽的句子不同。数学老师说的都是一些“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发现?”“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分享一下。”等等。让人感觉很亲切,学生也乐意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z老师从2年级数学课本中的各个知识体系中都能用实例来说明教法,比较直观,形象,讲得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到知识,这是很难的。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一切是为了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数学教学方法的关键。多想一想学生的实际,在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还要耐心去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分散,可和说一些笑话,做游戏等,不要产生急躁和厌烦的情绪。坚持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生动而灰谐的课,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展示出数学教学的特点。把课变成发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你的讲课时,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听到下课,那就证明你的课很有吸引力了。
一、导课贴近数学本质
吴正宪老师在教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抛弃了传统课堂中用课本的情境图来导课,课本中出示的是:王鹏坚持晨练,计划4周跑22.4千米,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而吴老师为了体现必须平均分这一除法的意义,她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有四位大学生,叫甲乙丙丁,今年毕业了,4个人准备一起吃顿饭,约定AA制,服务员说花了97元,你是4个人之一,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每人花了多少元?吴老师边讲故事边让学生记录,想怎样记就怎样记。有生在前板演,结束后老师问:“你觉得最有用的是什么?”生总结:甲乙丙丁4个人,97元,AA制。老师表扬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这种导课的方式既让孩子有了对新课的好奇心,又让孩子们知道了如何去抓住生活中的数学要素,学会聆听。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吴老师评课中说:要真诚,要敢于批评,引导时用数学本身的数学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
A.A是正定二次型f(x)=x(A)x的矩阵
B.A是各阶顺序主子式均大于等于零(书本的p231定5.9知,大于零就可以了,明显也是错的)
C.二次型f(x)=xTAx的负惯性指数为零
D.存在n阶矩阵C,使得A=CTC(由书本的P230知,存在非奇异N阶矩阵C,使A=CTC)很明显,这个选择是错了)
各位学友在做选择题时要仔细呀!
证明题
先讲1999年下半年
设A,B,C均为n阶矩阵,若ABC=I,这里I为单位矩阵,求证:B为可逆矩阵,且写出的逆矩阵?
证的过程:己知ABC=I,|ABC|=|I|不等于零,|A|*|B|*|C|不等于零,得出|B|不等于零。所以B是可逆矩阵。
求其逆矩阵,ABC=I,两边同时右乘C-1得AB=C-1,接下来左乘以A-1得B=A-1C-1,最后BC=A-1,BCA=I,于是得B-1=CA(不知各位学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谢谢告之)
对这题做后的心得,本人认为一定要记得,a逆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行列式|a|不等零(切记,还有如ab=i,那么a-1=b)
对了还有,在求解逆矩阵,最简单方法是用初等行变换
公式法吗!容易出错,只适合求解比较特殊的
下面这些是相关的证明题
设B矩阵可逆,A矩阵与B矩阵同阶。且满足A2 AB B2=O,证明A和A B都是可逆矩阵?(相信大家都能做出)
己知i ab可逆,试证I BA也可逆?
接下来看看1999年上半年的
设n阶方阵A与B相似,证明:A和B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
应搞清楚下面的概念
什么是特征多项式呢(1)
什么是特征值呢(2)
什么还有特征向量(3)
什么是相似矩阵(4)
λI-A称为A的特征矩阵;|λI-A|称为A的特征多项式;|λI-A|=0称为A的特征矩阵,而由些求出的全部根,即为A的全部特征值。
对每一个求出特征值λ,求出齐次方程组(λI-A)x=o的基础解是&1,&2,&3...,则k1&1 k2&2 ...k即是A对应于λ的全部特征向量(其中,k1...ks不全为零)
相似矩阵:设A,B都是n阶方阵,若存在n阶可逆阵p,使得p-1ap=b,则称A相似于B,记为A~B(相拟矩阵有相同的行列式,相同的秩,相同的特征值)
我觉得有这么一题使终我还是一知半解的,拉出来让大家看看:
设A为4阶方阵,A*为A的伴随矩阵,若|A|=3,则|A*|=?,|2A*|=?
这题答案是27,432
怎么算的呢?这个具体我也不太清楚,我是用自己的方法,|A|N-1=|A*|,这个N代表多少阶,如是4阶那么3^3=27,后面那个,切记:把2提出行列式以外,看A是几阶行列式,4阶就提4次,2^4*3^3=432(可能书上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根据其习题答案推论出来的)
众所周知,数学在高考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困难.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笔者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高中数学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初高中学习的差异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差别不仅在于知识量的增多,更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及自主学习方面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不良的学习习惯
1.忽视预习
不少学生忽视预习,对将要学习内容没有大致了解,盲目听课,结果听课时一知半解,很快就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
2.缺乏演练
学生普遍反映“上课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这是缺少练习的典型表现.
3.反思意识薄弱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做题无数,却求量不求质,解题不甚解,不注重反思与总结,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徒劳无功.
4.独立思考能力差
一些同学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会不加思考地翻看答案或者求助班级“学霸”,长此以往便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5.打“疲劳战”
不分昼夜地打疲劳战,超负荷的学习会给大脑带来很大的负担,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造成恶性循环.
二、高效学习法
(一)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好数学就是一个慢慢培养数学兴趣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数学其实是一门很美的学科,严谨而简洁.同时,那种经过一遍遍思考和推理最终攻克一道道难题的成就感,恐怕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刻领会.
(二)重视课堂学习
首先,要保持专注,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与老师保持眼神交流;其次,认真记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是应避免忙于记笔记而忽略了老师的讲解.再次,若有不理解的地方,应及时记录下来,下课后尽快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要把问题越堆越多.
(三)用好教辅资料
当今教辅市场可谓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笔者的建议是:教辅资料在精不在多,适合自己水平的才是最好的.就高中数学而言,高一高二同步学习时,应精心选择一本题量、难度均适宜的资料,按部就班地按照所学章节做下去,这样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选一本,但是不要贪多,反复做曾经错过的题目比盲目追求做题量更有意义.高三复习时,则应选用一本总复习资料,同时配合往年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
(四)注重细节
注重细节既包括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也包括对题目的全面把握.有些同学拿到考卷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连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理解透彻,或是遗漏了关键点,再加上低级计算错误,最终出现“题目会做,得分却寥寥”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反复练习,慢慢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养成谨慎细心审题的习惯.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数学学习亦是如此.
(五)手勤脑勤
“手勤”是指老师课堂上讲的以及教辅书中的典型例题,一定要自己动手在草稿纸上算一遍,长期坚持下去运算能力和数学素养都会有质的飞跃,千万不能偷懒,养成“回想一下就算是做了”的坏习惯.
“脑勤”是指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而非动辄就求助老师和答案,因为这是一种被动的思考过程,很容易被别人的思路牵着走,导致下次遇到此类题目还是不会做.
(六)善用错题本
错题本是用来发现自身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与总结能力.然而,准备错题本只是第一步,如何科学地使用错题本更为重要.首先,错题本上不仅只是错题,也可以包括“难点题”“典型题”等.它是对知识的梳理,是重难点和精点的集合,使得学习重点更突出、更具针对性.其次,逢错必抄是一大误区.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实用性不强.笔者认为,错题本上的题目一定是经过甄选的题目.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刘 坚
2009年3月24日我参加了东莞市小学数学“练习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活动,这次活动安排听三节课例、一个讲座,这三节课分别是: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六年级《“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练习课》、四年级《“三角形”练习课》,专家讲座是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杨健辉主讲《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若干认识》,这三节课的课型分别是:新授课的练习设计、解决问题性的练习课、综合性的练习课。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练习,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自己在某一知识点上的不足,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并从中总结解题的规律。从解题的经验可以知道,“题海战术”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重复机械地进行解题,学习效率不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数学习题练习当中,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从中总结知识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寻找多种解题办法。
一、高中数学解题过程所面对的困难
1.知识点不扎实
数学习题练习能起到巩固知识和查缺补漏的作用,能更好地将知识点熟练应用于解题当中。通过数学习题练习实践知道,基础概念知识的熟练掌握和了解是十分关键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点在不断地复杂和丰富,在积累了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难免会发生遗忘,这就导致数学相关知识点掌握不牢。知识点不扎实会直接影响解题的效率和效果,尤其是在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时,如果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在问题的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难度,很难高效、准确地解答问题。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新拾起遗忘的知识,巩固薄弱的知识点。在数学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巩固知识点。
2.知识点不能熟练地应用
数学相关知识点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在进行代数、几何运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应用到许多数学知识点,比如在复数、平面向量等内容的学习中,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在解题运用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熟练掌握是十分关键的,更为重要的是熟练应用于解题运算当中,这是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所在。由于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较差,各知识点的分离性较大,学生往往只能单独学习各部分内容。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数学知识点能够牢固记忆,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却不能熟练地应用,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遇到了不小的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学的学习。
二、“一题多解”学习方法的应用
1.举一反三
数学习题的一题多解,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中总结同类型问题的解决办法。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使学生能够从中总结相关知识点、定理以及解题规律,并通过笔记整理、错题本等总结心得,这是我在数学习题练习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一题多解”学习方法的应用,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题目和看待问题,熟练了解和掌握问题当中的相关知识点,并予以合理的利用,以确定解题的策略和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在进行同类型题目的运算和证明当中能够熟练掌握,解题效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以三角函数问题为例:计算cos42°的数值。
方法1: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得到以下公式:cos42°=1-2sin21°=1-2cos84°=1-2(2cos242°-1)2。设cos42°为x得到方程:x=1-2(2x2-1)2。通过对方程x=1-2(2x2-1)2进行解答,计算得出的x值便是cos42°的数值。
方法2:构建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ABC(∠A=42°,∠B=69°),∠B的角平分线BC和AC相交于D点,可以得知ABC∽BCD,由于BC=BD=AD,所以有BC2=AB・BC,即有:AD2=(AD+DC)・DC。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知,DC/BC=sin42°sin69°=2cos242°,进而计算cos242°的值,得出cos42°的数值。
在解答该问题时,方法1和方法2的解题思路完全不同,所应用的数学知识点也不相同,却都能够得到计算结果。这就说明在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与该问题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知识点,可以开拓思路,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解答,实现“一题多解”。在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当中,做到举一反三,能极大地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福建省教研室负责人罗老师尖锐地指出中国学校最缺的一门必修课:讲理。在课堂开始,罗老师提出了研究问题:用一副三角板画角,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便放手让学生们去自行探究,体现了“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思路。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然后试着解决问题。罗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很快对学生们的水平能力进行分层,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断深化问题,层层探究,学生们的方法也是越来越简便高效,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信。课后罗老师做了《小学数学教学要清晰的两件事》的演讲。一是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逻辑推理素养。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质上,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不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会活动,形成理解和感悟。
1、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2、创设情境,以挑战性问题将儿童思维引向深入
3、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与体验中学习
4、建立关联,以联系的观念指导教学
5、变革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6、引导反思,促成思维层次的提升
罗老师最后与大家共勉,教了≠学了、学了≠学会、学会≠会学、高效≠难度大、容量大。这些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二、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
《分数的意义》一课,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通过分实物,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自己总结出分数意义。通过徐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教学不止要教学生学习, 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探索者。课后徐老师以《重回起点再看教学》为题作了演讲。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的。
1、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2、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的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
3、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
4、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
5、觉察力——学生是机灵又富有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这几个名师的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就进行了课前师生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师生配合十分默契,甚至可以看出,老师把那个学校的学生都当成平时自己教的学生了。而从这一点,我就可以看出差距是多么的远啊。我就在反思自己。
几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给我震撼很大的是——二年级《数学游戏》。当时我拿到课程安排表,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说“有这节课吗?”因为我也上了二年级的课程,很清楚二年级的课程内容里没有这一课,但为什么她就上这个课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她这节课其实可叫做“数学游戏——乘法口诀大pk”,整节课都是孩子在借助骰子玩乘法的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找出一些规律。提老师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是她最大的特点。在游戏一前,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并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再让学生同桌口算比赛得小旗,学生比得不亦说乎,最终选出了冠军,由此一来,不但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所含的知识点多了,学得不仅仅简单的二年级表内乘法的内容,而涉及到高年级学得有统计、有可能性的内容了。虽然内容是高年级学得,但在经过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概率,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奠定了基础。
那我为什么说这节课给我很大震撼呢?因为她的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在游戏,在游戏中总结出结论。我想我们没有哪个老师是有专门拿出课来上这样的游戏课,可能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只是我没有接触。但是我是没有的。我的课堂都是知识性课堂,只传授给学生要学的知识理论,这道题该怎么做,这个该怎么说,这个叫做什么。我想我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的古板教学导致学生缺乏了探究的能力,就像余颖老师说得一样,数学太像“数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