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5 12:2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1

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产品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食物必须无毒、无公害才算的上是安全食品,我国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农产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农产品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农产品投入不合理,收获不科学,市场监督不善,农产品餐桌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市场上流通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可引发中毒事件,危害公众健康。有学者指出,农产品的化学投入数量较多,每年应用的农药中,有30%的农药含有有机磷。有机磷农药对消费者健康影响重大,应合理控制其应用比例。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8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环境因素中,因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占8%,农药引起的食物污染可直接增加疾病发生率,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增高,并出现了诸多怪病、奇病。

1.2化学添加剂滥用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可增加食品种植时间。为促使瓜果蔬菜早日上市,多数农民不顾农产品质量滥用化学剂、激素、催生剂,以上举动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食用口感,还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有研究显示,每年卫生部均会接受大量因农药污染引发的中毒报告。此外,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性要求、营养性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农业有着集约化发展趋势,集约化农业环境下,一旦发生病虫灾害,就会导致大片农业面积受损。为应付病虫灾害,种植者必然会大面积施肥,大量应用农药产品,而农产品的大量应用不但会增加种植者种植成本,还会降低农产品安全性。

1.3食品污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燃烧煤中的氟,重金属铅、砷、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可长期在机体体内蓄积,严重时可引起急性中毒,影响机体生命健康。具体而言,铅中毒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氟污染食物可导致氟骨症;有机汞污染可引发肝、肾器脏损伤,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

2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关键点分析

2.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控制点

2.1.1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

新的科技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加强地区科技建设,鼓励农民选用良种播种,合理控制农产品栽培密度,做好农作物保护工作,此外,政府还应适当进行资金投入加强农产品科技建设,不断引入高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进行支持、鼓励。农户应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比如农业航化作业技术、大农业机械化栽培技术、抗寒良种繁育技术等,不断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2.1.2改造低产农田

部分农业生产地块因低洼、干旱、交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发生病虫灾害,致使农作物不能健康成长,单产水平较低。为提高农作物生产量,应对低洼、干旱、交通不畅地块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

2.2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点

2.2.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若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应向农产品种植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可借助电视媒体、村委会讲座、农产品安全生产传单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应用趣味性语言,并通过实例分析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2.2.2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

为保证农产品安全,促使我国农业朝着高效、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法,提高公众对农业安全生产法规的关注度,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2.3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准备,建立农产品质量专家评审体系、质检机构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对知名农产品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适当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安全监测和管理。

篇2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比较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的黑鸭子、甲醛白菜、禽流感、黄金大米、毒龙虾、瘦肉精、毒奶粉等国内的质量安全事件,给消费者造成巨大伤害。面对这些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消费者在冷静之后一定会想到是监管部门监管的缺失所导致。我国最近几年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给很多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并时时刻刻被广大的消费群体所关注。然而,在此方面,作为大众利益的代表、维持社会福利公平的监管部门,却让人觉得笨手笨脚,致使在很多情况下,广大消费者都成为利益的输家。

1.2信息获取渠道的分析

就质量安全信息渠道而言,一些消费者是比较相信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这主要是与政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有直接关系的。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比例也仅仅只有57%,还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并不认可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那是因为有关的监管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道的力度不够。事实上,监管部门的职责不仅仅只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食用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监控,更多的应该肩负着相关事件及信息报道披露的责任,同时还要肩负主动掌控有关质量安全社会舆论方向的重责。

2消费者质量安全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2.1消费者维权途径分析

经过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一些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他们的维权渠道却是比较单一的。甚至有时许多消费者都会表现出一种无能为力和无助的表现,这是一种不良的状况。任何一个消费者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时候都应该进行维权,但是,近几年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的例子确说明,消费者中几乎没有在购买农产品发现质量有问题后会及时到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和申诉,或向法院等机构进行利益补偿诉求。这样的情况发生,间接的说明了监管部门缺乏倾听民情的工作机制,反应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造成了民愤、民怨积累,从而导致了大部分的消费者对监管部门失去了期望和信心。

2.2消费者对监管部门立场认知分析

很多消费者都会认为监管部门在处理质量安全事件的时候并不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认为监管部门只能代表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利益,对监管部门在质量安全事件上的公信力表示怀疑。这种情况与监管部门的工作形式封闭、方式机械、思路固化、应对措施落后等因素有直接关,这些因素造成了大众对监管工作缺乏理解和信任,从而导致了监管部门监管作用的低下。监管部门作为大众利益的代表,当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发生利益矛盾时,监管部门应该去保护弱势消费者的利益。

3建议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对应急能力应该有所提高,形成一道屏障,将质量安全风险降低。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违法和不诚信的生产以及经营者,用法律进行约束种种不道德的市场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消费者的信心。(2)完善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监管部门要做到问题之前能预警、问题之时能受理、问题之后能解决的畅通反应渠道,避免消费者受到二次损失,并且要获得适当的补偿,同时还要减少民怨、民愤,维护社会和谐发展。(3)改进工作方式,拓宽信息渠道,完善信息公布制度,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监管,要做到澄清事件事实、立场明确、赏罚分明。同时还要做到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完整性,确保信息的权威性、一致性和客观性。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要及时的进行公布,缩短问题响应时间,满足公众的信息,利用最短的时间平息社会舆论,用最快的速度控制舆论高地。

篇3

泗阳县从2002年开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6年来,该县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现就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1现状

1.1进行了三品认证(认定)工作

泗阳县从2002年至今,共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1.67万hm2,无公害产品50个;绿色产品4个,面积266.67hm2;有机食品1个,面积53.33hm2。

1.2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泗阳县从2006年开始对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批发和零售)市场和初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并建立监管档案。现在该县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基本能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并建立较为完整的相关档案。

1.3进行了农产品检测工作

泗阳县从2004年开始进行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检测工作,主要是采取速测灵、速测仪进行速测,同时配合省、市检测中心进行抽样检测和例行监测。

1.4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泗阳县从一开始很就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工作,6年来,该县通过电视、报纸、下乡讲课等形式对农户和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时至今日,该县的农户和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2存在的问题

2.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优质优价尚未显现,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客观上也难以按无公害要求去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多数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很少问津,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农贸市场晚上闭市前购买便宜蔬菜的大有人在。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建设虽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相当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1]。根据随机调查,大部分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2]。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大量施用氮磷肥,很少施用钾肥,造成氮磷过剩,钾素不足,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增加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

2.2检测力量薄弱

泗阳县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且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检测人员不能专职开展工作。

2.3监督部门不明确,种植效益不高

目前,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县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部分同志兼职承担,未成立专职机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顾不过来的现象。虽然泗阳县近几年来,成功申报了一批无公害粮油、蔬菜、畜禽等农产品,但真正打出品牌创出效益的为数不多。

3原因

一是宣传不到位,种植户素质有待提高。种植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二是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多半是呈无人管理状态。三是体制不顺,误时误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四是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作为农业大县,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4对策

4.1加强宣传,提高种植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种植农户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础,离开种植农户,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则是一句空话。针对当前农村主要以老人、妇女为主的劳动群体,对其不能只发放一些资料,要有耐心搞好试验示范,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全过程全方位地搞好服务。

4.2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不仅要对农户生产进行监督,还要对农资市场进行管理,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要严格管理。对无《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的单位严禁销售高毒农药;对有《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但不执行其有关规定而随意卖药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

4.3理顺体制,互相配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单位,全国应有一个统一管理模式,如对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农业部门负责,对深加工或已是熟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卫生部门负责,对假冒伪劣缺斤少两的农产品由工商或质检部门负责,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互相扯皮的问题[3-4]。

4.4加强检测设备建设,培训或引进专业的检测人员

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是衡量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随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5参考文献

[1]于造辉.丹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设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163.

篇4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个,蔬果3328 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 105个,总体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 %。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篇5

自2009年以来,南涧县先后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业综合执法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等多个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活动的全面开展,使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所增强,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1.2农业投入品监管步入法制化轨道

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由农业执法、动物卫生监督等单位及人员组成的县、乡两级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能依法开展动物卫生检疫、兽医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日常监管。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形成

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重点、基地和现场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体系,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检测范围覆盖各乡镇市场,大型超市、重点农贸市场,年检测各类蔬菜60余批次1000多个样品,农残超标控制在5%以内。2012年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1.4“三品”认证稳步推进

2014年末,全县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8834hm2,畜禽养殖规模362.06万头(只),通过有机产地认证有733hm2,出口基地备案667hm2。全县共创建云南省著名商标5个,云南名牌2个,云南名牌农产品2个。共有2个企业2个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企业18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6个企业通过“有机”产地和认证,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还不够高

从行政职能来看,个别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机构形同虚设,工作不实,相关工作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2.2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

一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刚刚建设完成,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自检体系尚未建成,县、乡两级检测网尚未完善。二是乡镇目前处于无确认机构,无人员、无工作经费的状态。三是专业检测人员紧缺,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检测方式以速测为主要手段,普遍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县农业局要发挥行政职能,做好牵头、协调工作,系统内部要形成整体合力,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再次,要落实生产者的主体责任,增强生产者的法律法规意识,规范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执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共同推进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2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主攻方向”,牢固树立“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农民的增收”理念。二是要依托生态南涧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合组织的载体带动作用,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区,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三是要围绕我县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设目标,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的宣传、推广与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力度,建立健全生产记录与档案,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

篇6

我们如期地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到了乳山市关于建立农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管理机制从筹建、运营到现今发展的完整的电子版和纸质文献资料(包括行政文件,新闻资料以及第三方论文),全面了解其发展情况、覆盖范围、政策支持以及群众的关注度、遇到过或正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13年5月份,我们根据事先制定调查方案,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即对农产品检验检测局以及各流动站、农副产品种植户、各类农副产品企业公司、经营管理部门、批发市场、超市、消费者农副产品供应相关者进行实地调查,进行拍摄记录,整理了文字与影像资料。同时对各大关键数据进行论证分析,请教我学校农学院老师,对比找出乳山市检验检测局提供给我们的数据的可靠程度以及检测设备的检测精确度。

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在山东省乳山市的乡镇居民和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发放问卷500份,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乡镇居民对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和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实施意愿两大部分,旨在从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通过调查分析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实际思路与行为,来剖析目前我国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所存在的漏洞,并寻求构建规范化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有效途径。发放的问卷收上450份左右,将有效问卷进行整理,提炼出问题二十余项,暴露了检验检测系统的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1、信息披露不及时,2、检测体系没有全面覆盖,对市场中的个体种植户没有进行有效管理,3、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明朗,4、全面多项的检测链没有在实际运用中让群众真正的使用,真正的放心。

此外,我们到农产品质量检测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田间地头,向工作人咨询问疑,体验其“从农田到餐桌,从餐桌到农田”全程双向监控质量追溯体系,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了解其运作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一些问题,如:1、监测系统如何覆盖,群众若提出检测需求时上报流程是什么,检测时间如何控制;2、对于问题产品的处理方案是什么,是否与有关部们相结合,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进行查处;3、年度抽检频率是什么,样本主要来自哪里?对市场中的个体种植户的食品安全如何监督?4、对于不合格产品是否制定“黑名单”制度,进行公示,介由媒体包括什么?5、设备维护,数据更新的依据来自哪里,执行标准是什么;6、基层检测站的工作人员录用标准是什么,是否有专业性要求等问题。并将工作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施力度进行实际调研,发现问题,找出漏洞,提出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的运营方向以做参考,并整理成册。

现阶段,我们对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方式获取的资料,将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统计,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获取有效调查数据,并利用SPSS软件验证和解读数据的真实情况与相关程度。与此同时,对调查中获取的影音与文字资料进行分类。

项目实施特色及创新点:

(一)特点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发展新型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仅有利于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生产经营主体,而且能起到推广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生产模式的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近几年国家和人民颇为关注的事宜,而在现行的政策环境下,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监管机制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成为目前我国急于解决的问题。所以,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选择本项目的创之处在于:

1.本项目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研究核心,从乡镇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和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实施意愿入手,对监管体系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

2.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回归模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宏观监管行为进行微观量化,从本质上剖析目前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的障碍。

3.在调查地点的选择上,本项目以富有代表性且具备典型农业生产特征的乳山市为例,从而保证了数据信息和研究生成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4.本项目综合运用调研方法,并使用了大量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保证了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5.本项目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具体构建和完善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下阶段工作计划:待数据被系统分析且相应调查资料整理完毕后,本团队展开第二轮分工查阅文献资料,先顶多论文大纲和开题报告,目的在于理清逻辑思路,然后便按照正规论文的格式撰写论文。其间,本团队会按时递交中期检查报告,向指导老师和主管机构如实汇报和总结项目的开展情况,并随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最终将在多次修改之后定稿。

预期成果包括

(一)形成标准且规范的学术论文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乳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与我们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相结合,针对乳山市体现的矛盾的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小地方实施有利的优势,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将其呈现。

(二)构建合理化质量安全监管模型

篇7

 

近年来,安丘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提高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论文参考。去年4月份,山东省政府在安丘召开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现场会议,把安丘的做法确定为“安丘模式”,在全省推广。

1.主要做法

实施区域化建设,就是从源头控制和基础工作抓起,从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入手,通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监控,逐步在全市形成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区域,把住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道关口,从根本上确保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主要抓了“五个体系”建设:

1.1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

在严格实施已有国家级、省级标准的同时,研究制订了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3个,参照出口国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了200多个生产标准,形成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按照“基地规模化、形式多样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已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30万亩、果品基地10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400个。对所有基地,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保证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按标准化要求实施。

1.2健全控制管理体系,搞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和规范使用

坚持把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管理作为实施区域化建设的关键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安丘市农药管理办法》和《安丘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农业化学投入品供应管理体制,一方面,强化对标准化基地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供应管理,建设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店。论文参考。在专营店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在基地配备植保员,指导规范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目前,已建成市级农药兽药专营总店1处,镇和农村社区直供店67家;设立市级化肥专营总店1处,镇和农村社区专营店60家。另一方面,加强对全社会化学投入品市场规范管理,确定15家化肥、农兽药批发企业,负责全市化学投入品的网络建设和批发供应,净化规范社会化学投入品使用的大环境。

1.3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区域化管理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是健全区域化管理科技服务组织。整合农业、畜牧、林业等职能部门的科技人员,落实区域化管理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良种的引进选育和试验示范,以及新农兽药的测试和推广应用。二是加强区域化管理的宣传培训。目前,已聘请检验检疫、农业、外经、畜牧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骨干培训20次,培训人员2万多人次。通过电视台开辟专栏、编发科技宣传册、开展科技下乡等形式,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三是开展区域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成立农业专家顾问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110免费服务热线,建立“安丘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110”网站,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21个,在全市形成了以农业、畜牧、林业等职能部门为龙头,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为纽带,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点面互动的科技服务网络。

1.4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已有的农业、畜牧、质监等检测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了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生产区和批发市场建立了快速检测点;在外贸食品公司成立了山东省首家自有出口蔬菜检测中心;在凌河镇、新安街道分别建设了高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检测资源为主体,农业、畜牧、质监、环保等部门检测机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实现了出口农产品从农资、土壤到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的监控和检验检测。

1.5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区域化管理整体推进机制

在国家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一导三动”的区域化管理推进机制。政府主导,发挥好政府统筹协调、行政推动作用,制定实施规划,加强政策扶持,搞好组织协调,实施联合执法和监管。论文参考。龙头带动,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为支撑,扩大基地规模,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示范带动区域化管理的开展。部门联动,根据区域化管理的总体规划和重点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在区域化管理中的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分工把关,又协作配合、执法联动,强力推进区域化工作开展。全民行动,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产品安全意识,真正调动全体农民群众参与和支持区域化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区域化管理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2.初步成效

2.1创新了管理模式,建立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通过组建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协调组织和机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了政府部门的人力、技术和执法管理资源,形成了长期稳定、联合协作、富有成效的工作机制。

2.2扩大了标准化基地规模,降低了基地建设管理成本

全市标准化基地由原来的6.5万亩扩大到30万亩,有效解决了企业基地过于分散、管理费用过高等问题,降低了基地建设管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建设一个300亩的标准化基地,可节约7.8%的用地,每年节约管理成本10万元,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成本降低15%。

2.3提高了安丘出口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扩大了农产品出口创汇

安丘区域内各类蔬菜的药残检出率(含药残达标蔬菜)由实施区域化以前的17.2%下降到目前的2.4%。供港蔬菜从未发生投诉问题。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今日关注》、《东方时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山东电视台等栏目对安丘市实施区域化建设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2.4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规范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有效地控制了农业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2.5培育了新型农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篇8

鉴于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IIR*,-管执法体系中镇级缺位,建立“区农委一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执法站一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纵向一体化”nr;管体系已经拍在眉睦。“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执法站”是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IIR*,-管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工作的重要抓平,重点是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一程片产品质量等四方面的IIR*,-管,其主要职能应包括:言传指导、个方位redlw.com。

2 推讲“三品”认证和农业标准

让基地的规菜让管理“三品”认证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目前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讲入门槛低,二是缺多很出机制。政府要通过一建立“鼓励一引导一激励”的机制强化“三品”基地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山于政府补贴往往具有}9期性,所以要将有限资金讲行重点建设,可以讲行“少而精”的重点性扶持,I-以目“一地(基地)一品”“一地两品”的尝试,样有利于基地管理和农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建立合理的、具有可持续性激励机制,在补贴投入、技术指导、安全检验及市场准入等诸多方面予以倾向引导,使之成为“优质优价”产品的载体redlw.com。

3 对农业投入品实行“专管”体系

农业投入品管理是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瓶颈,是安全问题源头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山于农药等农资产品涉及人身安全,具有农产品安全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应该实施“专管”体系。一是农资专项管理涉及专营资质管理、专业合储管理、专营经营者管理,对于农药等农资经营要建立职业经营资格证制度,通过专业化培训,取得执业资格许可证,持此证方可申请农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农资经营要有专门的合储管理,特别是对农药要讲行严格地药剂管理。二是针对农资市场中经营者规模小和分散经营的垢病,政府应该扶持专门的农资服务组织—区农资服务中心,讲行专业化服务,信息化、标准化管理,通过一建立农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一卡制”式的农资补贴,可以在各镇延伸一个分支机构—“镇农资服务中心”,负责督和疏导农资使用。

4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的关钟在于及时发现高于预期的农产品安全风险,通过一提供警示信息来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前采取预防的应对策略,主要涉及十壤、7仪、投入品等。应当设立以相关专家组成的第三方机构—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组织,其主要工作职能fP7.括:信息采集、风险评估、信息等。

5 建立以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农产品安全社会宣传监督网络

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想形成个社会齐抓共管的杰势,必须强化相关的公众教育,仇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普活性教育,主要面向社会公众;二是专业性教育,主要面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公共媒体平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的言传,广汗开展生产引导、消费指导和公众咨询服务、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redlw.com。

6 棠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伯溯体系形成并推广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泊踪系统,保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将农产品经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多个主体分别纳入,-管信息系统,使农产品质量信息走向网络智能化、传输实时化、反应及时化。可以建立生产单位识别代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条形码”体系建设是确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泊溯体系的唯一“标志”,以此实现其个社会网络化管理,并建立和健个责任泊溯机制,落实责任到人,从根本杜梦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的个过一程责任甜

7 建立“优质优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机制

“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市场机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终的引导力量,通过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体系、强制很出的质量把控,实现优质优价的良市场自运行。

篇9

省农委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要求,依据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吉林省农业委员会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的批复”(吉编〔2010〕134号)意见,近日,省农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具体负责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职责: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提出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议;承担拟订农产品及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地方标准的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组织、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机构考核;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供稿)

省农委转变发展方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4月份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农委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委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委党组的号召,把调查研究作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措施,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查和理论研究,为省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谏言献策。 9月8日,省农委召开总结大会,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评选出10篇优秀调研论文。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克军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吴晓光,监察专员王峻岩出席会议。

(省农委机关党委供稿)

长白县多措并举加强新农合资金监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以来,长白县不断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确保利农惠农。近日,又采取多项举措一步强化资金监管力度。严格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在长白信用社设立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严格管理,切实做到“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实现合作医疗基金封闭运行。严格支出审核,杜绝虚报冒领。认真落实两级审核制,严把审核关。各医疗单位对本单位报销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切实做到“六审核”,即核实身份、核实诊断、核实病情、核实用药、核实治疗、核实检查。到月底长白县合管办对各医疗单位上报的新农合结算手续进行复核,每个环节都有相关负责人进行签字,严把审核关。

篇10

一、加大普法力度,确保有效执法:

3月15日,结合3.15活动,配合宣传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参加由福建经济频道组织的在建阳进行的3.15活动建阳分会场的活动,现场发放省总队印刷的2007年宣传挂历和识假辩假和科学使用农资知识材料,并当场受理农户投诉1起。结合春耕备耕情况,我局组织农业执法、法规、种子、农技、植保、土肥、经作、兽医等单位及农资经营企业,从2007年3月15日至2007年3月22日,在我市8个乡镇21个行政村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了如何购买“放心农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控禽流感、《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方面宣传资料,向来访群众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推介优良水稻品种、优质农药等“放心农资产品”,深受群众欢迎。在宣传周期间,共发放宣传材料14000多份,内容有省总队印制的宣传年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农药识假辨假、兽药知识简介、种子栽培技术、肥料使用注意事项、公布举报电话8259179及969155农业农业热线咨询电话。悬挂宣传横幅40条,下乡进村农资展示销售种子560公斤;现场接受举报投诉1起,接受咨询近165人次。并在建阳电视台新闻节目、南平电视台新闻节目及南平电视台今晚9点半栏目宣传建阳农业部门农资打假工作并曝光典型案件、假冒产品。这次宣传活动虽然时间短,但取得了极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农业执法的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农业执法氛围。随着这几年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首先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肯定,现场的农民通过执法队员不厌其烦的讲解如何识别伪劣农资,群众满意率达100%。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解决了农民的急需,又帮了政府的忙,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形象和农业执法能力。

2、宣传了生产企业的品牌,提高了优秀企业的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参加这次宣传活动的企业来说,收益匪浅,既给他们搭了一个桥,让他们的产品直接面对农民,又借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农民心中树立了企业品牌的效应,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3、解决了农民朋友的需求,加大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参加这次宣传活动的农业技术专家有农业局的,还有南平市农科所和企业聘请的,专业涵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渴求,解决了许多困扰他们而未能解决的农业技术问题。

二、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今年农资市场打假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围绕“两个提高”,即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两个减少”,即减少农民群众因农资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因农资质量出现的上访案件;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狠抓“五个结合”,即集中整顿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源头治理与市场巡查相结合,市场准入与跟踪管理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强保优相结合,加大打击处理与引导企业诚信自律相结合;突出“四重一大”,即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大案要案;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带动农资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根据农业生产和农资使用的特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开展5次兽药及生物制剂大检查、2次种子大检查,5次农药检查,2次肥料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27人次,出动车辆103次,查处市场97个次,查处单位431家次。查获无标识的水稻种子212斤,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96斤,查获无证经营生物制品案件一起,案值2525元,过期兽药30斤。立案11起,罚没款6.5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38万元。

三、坚持打防结合、转变工作方法:

1、全面巡查、重点监控:主要针对一些大的有农资经营点的村,进行重点巡查,严厉查处和收缴5种高剧毒农药(如建瓯丰农农资有限公司建阳黄坑门市部经营50%甲胺磷的案件就是重点巡查时查到的)。

2、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在春耕生产期间结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和电视走字公布举报电话8259179及959155农业热线咨询电话,欢迎社会各界人士举报、提供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如建阳麻沙植物医院界首门市部经营的“花优63”杂交水稻种子不符合“种子法”的规定的案件就是群众举报查处的)。

3、构建信息平台、增加资源利用:通过福建农业信息网、福建农资经管网构建的信息平台,增强各县(市)、区大队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打出非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行为(如建阳晓富种子公司经营未经审定的大豆种子案就是三明三元区执法大队转来的信息,才得以查处其违法行为)。

4、培养线人、重点突破:通过线人调查、了解暗中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对一些不易查处的案件进行重点突破(如建阳市阿炳兽药店非法经营生物制剂的案件,就是通过线人踩点并购买,执法大队人员在其仓库蹲守后端掉的窝点)。

四、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攻坚战

根据整治方案要求进行重点整治、保障安全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治氛围

建阳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车、标语、现场咨询、969155等传媒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在城区主要干道及重点整治乡镇悬挂宣传条幅11条,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标语上墙2条,张帖标语130张,利用建阳图文电视频道播放农业部就农资问题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材料近一个月,在建阳电视新闻频道和南平电视台今晚9.30栏目各播发新闻一条,通过建阳农业信息网及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各类信息,利用建阳农业刊登一期专项整治情况,出动宣传车21次,咨询630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种高剧毒农药明示图、《农业部就农资问题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致全市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致全市水产养殖企业、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致全市食用菌种植户、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8000张,并公布了举报电话0599-8259179。在全市营造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良好氛围。

2、开展技术培训、科技进村入户

利用电视开设农业讲座、农业局周未讲座、进乡入村培训等形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共培训69期,2000多人次。培训的内容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资维权、无公害锥栗生产技术、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食用菌专项培训、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如何应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的技术。并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锥栗栽培技术》、《无公害柑橘栽培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方法》、《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葡萄无公害栽培管理》、《蔬菜无公害栽培管理》、《农药合理使用技术》等手册及教材2000余册。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户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认识,从源头上杜绝了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剧毒农药,为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3、开展全面检查、进行重点整治

根据布署,2007年9月6日开始建阳市农产品专项整治组对全市13个乡镇及城区进行拉网式检查,至目前止共出动人员266人,其中执法人员78人,车辆70辆次,检查了13个乡镇的蔬菜、水果场、茶叶生产场,农药标签抽查90个,农药质量抽检样品10个,农药经营网点73家,检查兽药生产企业1家,兽药标签抽查30个,22家畜禽养殖场(户),对生猪“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添加剂样品检测151份未检测出盐酸克伦特罗的药物残留,合格率为100%。兽药质量抽查2批次并查处销毁过期兽药20盒,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头;检查兽药经营网点(含渔药)57家,检查饲料生产企业4家、经营网点27家,发出整改通知书4份,生猪养殖场9家,查获违法农资100公斤,责任人3人。水产品养殖场22家,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60个,其中蔬菜农药残留检测54个,不合格产品2个,合格率96.3%,比去年的合格率96%提高了0.3个百分点。水果农药残留检测6个,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1、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够,法律宣传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的活动,让广大的农户也能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11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37-0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以及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采集物体的信息,按约定的协议,把这些信息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形式。通俗一点讲,物联网实际上就是将实体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机制记录到局部或互联的信息系统中,通过互联网或内部网络,可以实现实体信息的处理与高效运用。

现代物联网技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农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新兴科技成果尚未在这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将科技发展成果应用于这个行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掌握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信息,对于建立覆盖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利用可联网速测仪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利用农产品速测技术,已经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设立了大量的农药残留速测、兽药残留速测、水产品速测等检测点。这些检测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收效甚微。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速测点的检测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这些检测点通常是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自主建立的,检测积极性不高,检测人员缺乏必要的检测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这些检测点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质量安全监测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开发出可进行无线联网或有线联网的速测仪,并且已经应用到了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监管中。这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具有检测数据先上传后打印的特点,不能人为录入或修改,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另外,可以在检测场所安装联网的影像监控设备,利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解决远程实时监管问题,确保检测结果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农业行政部门可以建立监管中心控制平台,实时收集、存储检测数据和影像,实现对各检测网点系统管理,并且将监管控制平台的统计分析数据到公众信息平台,或者将该信息传输到其他农产品监管信息系统。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分别设立这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重金属快速检测、兽药残留快速检测等检测站,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中产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也可以明确责任,便于监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管理和处罚。

2 利用土壤重金属传感器监测土壤和灌溉水中重金属污染情况

重金属(Cd、Pb、Hg 、Cu、Cr 等)是危险的污染物,往往长期积累在生物体内不可降解,在极其微量的情况下也会对各种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近年来发生的“雀巢婴儿食品涉毒”、“镉米”、“香烟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等多起公共食品安全事件都与重金属超标有关。

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政府也纷纷加大检测力度,在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新要求的同时,还增加了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并扩大了检测范围,以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现阶段的土壤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法、生物示踪法、免疫测定法、电化学方法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无需对土壤进行前处理就可以直接用仪器进行测定,并且可以快速地测出测量土壤中所含的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具体的含量;生物示踪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而免疫测定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灵敏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食品安全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可以在线监测金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方法。电化学法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时间短、稳定性和重复性好、设备成本较低的特点。系统主要包括PDA、电化学检测模块、GPS 定位模块、3G 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电化学检测模块传输的信号经过PDA分析,得出所测物质的类型和准确的含量,同时融合GPS 定位模块采集到的位置坐标,并且通过3G 通信模块发送到服务系统[1]。这种重金属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出土壤中的汞、铅、镉等多种有害重金属,目前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相信这种方法很快就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各地的农产品种植耕地上安装重金属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定期将检测到的土壤或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数据传输到统一的数据库。当重金属含量低于限定值时,将检测数据直接纳入该产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中;当重金属含量超出警戒线时,自动切断该产地的农产品的供应链,并发出警报,便于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作出相应的处理。

3 利用LIMS共享农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数据

随着国内检测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管理水平、检测办公条件的不断提高,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并应用。传统意义上的LIMS包含:检测流程管理、报告管理、资源管理、数据采集和处理及相应的安全设置等方面。目前,最先进的LIMS解决方案是基于应用服务器平台和关系数据库开发的应用系统,这类系统容易和其他系统对接,从而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信息公开。

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按照旧的方式运行时,工作量大,管理繁琐,容易引入人为的错误,而且造成大量的纸张浪费。最为关键的是无法实现对实验室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督和信息传递。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使用LIMS后,可以将农产品风险监测的结果直接上传到上级网络,还可以将监督抽检的农产品的检测结果直接纳入相应的质量追溯系统[2]。

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资质认定一般采用定期考核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无法真实反映实验室的日常运行情况,很难保证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LIMS系统中具有工作流程管理功能,检测工作运行中的各环节的操作和管理全部实现在线操作和自动流转,具有自动采集大型仪器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等功能,不但可以降低人为出错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人为修改检测数据。LIMS系统还可以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可以自动记录仪器的检定、校准、期间核查、日常维护等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在线实时了解仪器状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LIMS系统接入互联网后,CMA和CTAL管理部门可以实时远程监督实验室的运行是否符合要求,彻底杜绝为了应付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而做假的行为。实验室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等质量控制活动。

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获得的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检测数据,通过互联网汇总到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自动生产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状况图,为管理者和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预警。这些检测数据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分享到农业信息网等农产品信息平台。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委托检测的农产品,根据相关的批次,将产品的检测结果纳入该产品应相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库。

4 利用质量追溯系统汇总监测结果信息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并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将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一套非常有效的农产品监管途径,通过条码能追溯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详细信息。通过追溯管理,对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质量追究,从而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实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使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每一步都有记录,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建成了大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贡献着一定的力量。但是,由于记录的信息都是由人工录入,而且输入的内容偏少,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以陕西省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例,农产品追溯信息中目前只包括播种记录、施肥记录、灌溉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采收记录5个方面,缺少权威部门确认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要求,农产品监管部门也很难以此作为跟踪执法依据。

目前,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都在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建立并实施了不同的追溯查询系统,在一定区域实现了农产品的追溯管理。但各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的问题严重,不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政府部门统一实时监管[4]。因此,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析中心,接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信息、土壤重金属信息、农产品抽检定量检测信息等,整合所有的有价值信息,将信息全部汇集到农产品追溯平台[5-6]。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7-9]。应该利用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检测技术,建立立体的监管网络和科学的信息分享渠道。使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有原始数据和监控视频配合,确保展示出来的信息全部真实可靠(图1)。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可以通过调查追溯信息,找出发生问题的具体环节。

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看,可以实现快速检测的传感器技术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生物毒素含量、违禁添加物等将会被全程监控,并且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及时地传递给监管者和消费者。

6 参考文献

[1] 王辉,刘刚.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仪器的研究[J].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重庆:创新农业工程科技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1004-1007.

[2] 朱卫良,端木竹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J].电子与封装,2006(3):40-42.

[3] 崔野韩,王富华,刘鹏程,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57-59.

[4] 陈松,钱永忠,王为民,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0-52.

[5] 徐建鹏,周鹿扬,张淑静.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2(2):71,81.

[6] 冉文江.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32-36,53.

篇1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铜川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近几年,嗑药的多宝鱼、致病的福寿螺、苏丹红红心鸡蛋、瘦肉精致人中毒等农产品安全事件不时发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结合陕西省铜川市的实际,探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铜川市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区,优势农产品特色明显,仅苹果种植面积达60万亩,农民人均1.5亩,80%要靠外销,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但其他农产品(菜、肉、蛋、奶)产量低、自给率差,60%要从外地调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增强铜川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铜川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安全,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铜川”的迫切要求。

一、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

当前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狠抓农产品质量认证,以认证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建设

近3年来,铜川市先后认证了2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全市农作物面积的40%。通过认证,大大增强了种植业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增强了本市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农产品市场质量监管有序开展

在全市的重点市场开展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加强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管。通过严格的农残例行监测,2004、2005、2006年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逐年上升,分别为88.4%、92.3%和94.1%;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连续三年为零。此外,铜川市以“一瘟、二疫、五病”为重点,坚持认真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已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三)抓源头整治,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按照农业部《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近年来,全市共开展农资市场执法大检查55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例172起,查扣伪劣种子3490公斤,没收各类假冒伪劣农药3266公斤,兽药2200公斤,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确保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

(四)农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初具雏形

2004年,经铜川市编委批准,铜川市农业局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地市级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四个区县中有两个已成立了县级综合性质检站,在4个重点农产品市场都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监测仪器,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初具雏形。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几年,铜川市通过多方宣传和建设,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都明显增强。特别地,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措施,得到了大多数农业生产者的积极响应和有效实施。

二、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铜川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增加了安全农产品生产的难度

经调查,不安全农产品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危害的直接性和隐蔽性。不安全农产品通常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农产品质量危害的水平或程度仅凭感官往往难于辨别,需要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检测;二是危害的累积性。即农药、兽药残留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三是危害的多环节性。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对农产品产生污染。铜川市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城市,煤尘、粉尘和烟雾等污染非常严重,前些年的地方发展片面注重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导致铜川市经济较发达的南部地区粉尘排放严重超标。由此还导致了铜川市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两个蔬菜基地——耀州区寺沟镇杨河村和董家河镇冯家桥村蔬菜基地一直未能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就是因为大气环境检测未能过关。

(二)农业投入品的不科学使用,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1、化肥。据典型调查,铜川市化肥施用量近30多年来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的人均化肥施用量是70年代的6倍、80年代的4倍;而当前的化肥施用量又比90年代平均增长1倍左右。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从而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农药。近年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多,农药的使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管理使用不当给人类的生态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农副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一是一些农民为了达到速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使用农药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二是一些人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三是未按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兽药及激素。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畜禽治病上使用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甚至使用瘦肉精。食用此类动物产品,会使有害残留物质在人体内蓄积,导致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反应,产生过敏、畸形、致癌等严重后果。

4、塑料薄膜。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白色革命”的广泛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总量,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但据调查,现在农用地膜多为不降解地膜,玉米地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5公斤/亩,蔬菜地的地膜残留量为0.5公斤/亩,大量的废地膜残留在田间不易降解,会使土壤环境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失去供养能力。“白色革命”最终造成“白色污染”。

(三)农业投入品监控手段单一,“打假护农”亟待加强

按照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农业部门管源头(初级农产品生产),工商部门管市场(流通),质监部门管加工,看似各负其责,实则形不成合力。铜川市每年在重要农时季节开展的“农资打假”活动,就由于缺少有关部门的强力配合,对发现的假冒伪劣、禁用的农业投入品难以严肃查处,许多案件不是放弃查处,就是久拖不查,导致“年年打假年年假”、“前查后乱”现象不断发生。

(四)监管体系及设备不健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不得力

一是从纵向看,市级虽已成立了农产品质检中心,但这种市场例行监测主要是速测仪器,不能定性、定量监测;在县区一级,虽已成立两个县级质检中心,但人员、仪器设备配备仍未到位,尚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在主要农产品市场,虽已配备了快速检测仪器,也培训了检测人员,但仪器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市场检测只能由市中心进行。二是从横向看,市一级都有一些农业投入品的检测仪器,但分属于种子、土肥、畜牧、植保、饲料等多个单位,利用率低,不能形成合力作用;县区一级检测设备性能差,有的区县还几乎是空白。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铜川市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之比为1︰1,食用农产品(肉、蛋、奶、菜)相对较缺,大量从外地购进。由于缺口大,因而出现有关领导者追求农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导致在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能完全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影响到农产品质量。

三、提高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明确各自职责,划清监管范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落实责任,加强产地和投入品管理,控制源头污染

首先,要抓好产地环境控制,加强城市近郊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以及病源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其次,要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专项整治,依法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无证和擅自更改标签的行为,严格控制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统一有序、协调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格局。

(二)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

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使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发投入品,推进产业化经营,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规范生产和科学消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