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5: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数学建模课程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一)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案例主要来源于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数学问题,具有数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要进一步学习如微分方程、概率统计、优化理论等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大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方法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量化手段。数学建模和传统数学课程相比,是一种创新性活动。面对实际问题,根据数据和现象分析,用数学语言描述建模问题,再进行科学计算处理,最后反馈到现实中解释,这一过程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和思路解决同样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科学素质
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还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软件提出方案用于解释实际问题。由于数学建模知识的宽泛性,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建模过程,各成员的知识结构侧重点有所不同,彼此沟通、讨论有助于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的成果以科学研究论文的形式体现,科学论文撰写过程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二、基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全方位推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分解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数学建模的发展趋势,在保持课程理论体系完整性和知识方法系统性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堂讲授与课后实践两部分。课堂教师讲授数学建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精讲经典数学模型及建模应用案例,启发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建模兴趣;课后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堂内容扩展、模型运算及模型改进等,教师答疑解惑。课堂教学注重数学建模知识的学习,课后教学重在知识的运用。随着实际问题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及计算能力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课程教学中还增加了图论、模糊数学等方法,计算机软件等初级知识。
(二)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课堂教学融入引导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很多是学生学过的,对学生熟悉的方法,教师以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增强应用意识为主,借助应用案例重点讲授问题解决过程中数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过程;对于学生不熟悉的方法,则要先系统讲授方法,再分析講解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方法。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组织1~2次专题研讨,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须做精心准备,选择合适教学内容、设计建模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纠正错误观点。
2.课后实践实施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课后实践教学中,提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建模问题。学生以主动者的角色积极参与讨论、独立完成建模工作,并进行小组建模报告,教师给予点评和纠正。对那些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完善。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学生完善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团队合作的热情。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问题,用数学建模去解决问题。
3.课程综合实践推进研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习专业知识、做毕业设计及参与教师科研等工作中,学习深入研究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建模综合实践能提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实施建模、问题求解、编程实践、计算模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1.利用网站教育平台实施线上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要选取难易适中,不宜太专业化,便于自学,并具有与课堂教学承上启下功能,服务和巩固课程的需要的内容,利用互联网云教育平台,学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及通过提供的相关资料来学习。教师还可通过网站问题、解答疑难、组织讨论,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知识、提交解答、参与讨论。学生能更有效地利用零散时间,培养自我约束、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书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手段。根据课堂教学要求,规划设计制作课件与黑板书写的具体内容,同时连接好线上的学习成效推进课堂教学。课件主要介绍问题背景、分析假设、建模方法、算法程序和模型结果,而模型推导和分析求解的具体过程,则通过板书展示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也促进学生消化理解难点和技巧。
3.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的课后教学手段。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建模学习与实践活动,提倡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过程不是解应用题,虽然没有唯一途径,但也有规律可循,在小组学习中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建模能力。
(四)构建多层次建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案例选择、教学设计、知识衔接是数学建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
1.课堂教学建模问题。课堂教学通过应用案例讲解有关建模方法,所选问题包括两类:一是基本类型,围绕大学数学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简单建模问题,如物理、日常生活等传统领域中的建模问题,学生既能学习建模方法又能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是综合类型,涵盖几个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建模问题,如SAS的传播。问题要有一定思考的空间,且在教师的分析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讨论。
2.课后实践建模问题。课后学生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建模问题。问题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难易适当,层次可分,以便学生选择和讨论。同时,问题还要有明确的实际背景,能将数据处理、数值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的建模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组织多元化过程考核,注重学习阶段效果
1.课堂内外考试与网上在线考试相结合的过程考核。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将考试可以分解两种形式:课堂内结合应用案例组织课堂讨论,通过学生参与情况实施考核;课堂外针对基础知识可实施在线测试,对综合知识点设计一定量的大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实施考核,也允许学生自主选题完成大作业。
2.课程教学结束的综合考核。课程综合考核重点在于测试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之一。一是集中考试法,试题包括有标准答案的基础知识、课堂讲授的建模案例、完全开放的实际问题;考试采取“半开卷”形式,即可以携带一本教材,但不能与他人讨论。二是建模竞赛实践的考核法。数学建模选修课期间刚好组织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依据竞赛论文实施考核。
在考核成绩评定上,采用综合计分方式,弱化期末考核权重,加大过程考核分量,注重过程学习,提高考核客观性。
ˎ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who took part in 2011 national college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and obtain the second prize in the some feeling and harvest was summarized. Bu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in order to mobilize most students study mathematics enthusiasm,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th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we have carried out a new attempt and exploration -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student community, so that more students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thus realize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 key words 】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in modeling work summary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国家教委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2011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首次派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于领导支持、组织得当,取得了全国专科组二等奖的好成绩。总结我院参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我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学院、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数学建模领导小组”和“数学建模指导小组”,协调各项工作,出台了参加建模竞赛的补助及奖励办法,有专门的数学建模竞赛实验室,集训和竞赛期间,学院、教务处和经管系领导亲自动员并多次亲临现场看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是这项竞赛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辅导教师队伍
在数学建模集训中,辅导教师是核心,辅导老师也是保证培训效果和竞赛成功的关键。我们成立了数学建模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在暑期集训期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放弃了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战酷暑高温。在竞赛过程中,布置好竞赛机房、网络,安排好学生的伙食、住宿、竞赛必需品,在选题、督促进度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在11日晚上陪学生熬夜奋战,最终经过72小时的不懈努力,顺利地解决了竞赛题,提交了完整的论文,竞赛圆满结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辛勤耕耘。
三、在课程设置上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我们是第一次参加比赛,但我院已于2001年开始在数学教育专业“二下”开设了“数学建模”课,每周四节。作为指导老师,深刻钻研了近几年的建模竞赛专科题,经常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取经,邀请在建模方面有专长、有造诣的专家教授来院讲学。
四、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培训和参赛
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角是参赛队员,选拔参赛队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参赛成绩,确定参赛后,在“二下”一学期的建模课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计算机使用、编程能力,通过第一阶段的培训后选拔出参加暑期集训的队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选拔队员:首先,选拔那些对数学建模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其次,选拔那些有创造能力、勤于思考、数学功底好的同学;最后,注意参赛队员的能力搭配和团结协作,参赛的每支代表尽可能由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
五、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法
经过摸索,笔者认为具有特色又实用的建模培训方法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培训阶段,包括:1. 补充学生欠缺的数学知识。2. 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学软件及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 简单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二阶段为数学建模常用的方法和范例讲评,包括网络模型、运筹与优化模型、种群生态学模型、微分方程模型、随机模型、层次分析法、数据拟合、计算机仿真。第三阶段为历年建模试题评析、讨论、建模论文的撰写。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参赛的能力,最终经过测试选拔出参赛队员。
六、重视参赛过程的指导
在学生参赛过程中,指导老师的及时指导是学生完成竞赛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好参赛队员的心理方面的指导。在竞赛的三天里,要连续进行72小时的奋战,并且要与同组的队员合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里及身体方面的问题,因此,指导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关心,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整体培训过程中要不断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将是学生完成竞赛的动力。二是作好论文细节方面的指导。在竞赛的最后阶段,指导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论文的格式,检查是否按要求撰写论文,论文的摘要、关键词是否写得好,论文是否完整等,这些细节常常成为论文是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七、对建模竞赛工作的探索---以学生社团活动带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日常开展
数学建模竞赛存在以下弊端:
1、学生参赛人数少,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应用仍然重视不够
3、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为了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竞赛这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讨---成立了“数学建模”学生社团,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 举办了关于“数学建模”的讲座,使广大数学爱好者了解数学建模;
2. 举行了“数学建模经验交流会”,邀请指导老师和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介绍建模心得体会。
3. 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宣传数学建模知识等,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逐步认识数学建模,了解数学建模知识,感觉数学建模并不陌生,而是与大家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数学应用广泛性。
4. 尝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引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使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态度和数学兴趣。
【摘要】本文总结了笔者组织开展数学建模培训以及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施方案和培训经验总结,并结合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了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大学数学建模竞赛并将竞赛培训的有关经验应用于大学数学教育之中。
关键词 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竞赛培训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本项比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校每年11月组织学生报名,随着比赛的逐年举办,学生的热情也是日渐高涨。通过近几年的培训参赛,我们再历年的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有更多经验值得总结探讨。
1 领导高度重视建模竞赛活动
此次建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以及数学系等领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系成立了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小组组织安排此次竞赛活动,学校以及教务处给予此次活动更方面的支持,亲自动员并多次亲临现场看望学生,学生处领导积极解决暑期学生生活方面的各项苦难,数学系领导亲自参加竞赛的培训工作,细心了解学生及培训教师的情况并积极解决,使得此次活动能顺利圆满的进行。
2 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培训和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角是参赛学生,选择参赛学生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参赛成绩。我们于每年11月启动了全校规模的报名活动,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系指导教师在报名之前进行了“走进数学建模”主题讲座。学生报名热情高涨,积极半报名参加。
选拔分为预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选拔参赛队员:首先要对数学建模有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有创造力,勤于思考,用于创新并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能熟悉操作计算机;最重要的还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经过预赛以及复赛共选拔出30-40名同学进入竞赛培训名单。
3 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法
此次竞赛培训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每年3月至月,培训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向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Matlab的使用;学生欠缺的知识(如运筹学,概率统计等);常用数学模型(如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回归模型,层次分析法等)。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学生已经具备的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具备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8月至9月,数学系对参赛学生进行了暑期培训。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有33名同学进入了暑假培训班。按照比赛要求,每三人一组,分本科专科组,共十余队,其中本科组四队,专科组七队。由于比赛在9月初进行,暑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我校暑假的特殊情况,学生的食宿等各项问题都需解决。数学系领导及时与学生处以及各部分协调,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困难,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在本阶段培训以模型的案例分析为重点,主要从近年竞赛真题出发,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讨论,加深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同时学习了竞赛论文的写作规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准备比赛,数学系还邀请了四川省数学建模竞赛阅卷专家来校对培训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能力。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大量用到计算机,数学系在培训期间对学生全天开放数学系实验室,并有培训老师现场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练习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
4 组建一支专业的培训教师队伍
在数学建模培训中,培训教师是核心。指导教师保证培训效果和竞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数学系从本系老师中抽调了专业教师组成指导教师组,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学生培训。从3月份集训开始,到9月份比赛结束,指导教师放弃了周末以及暑假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尤其是暑假近一个月的培训,在高温的情况下给学生上课,所有的老师都是任劳任怨,从未有过一个老师争报酬,讲价钱。为了最后的比赛,和学生一起在暑期奋战。
5 重视参赛工程的指导
在学生参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是学生完成竞赛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做好参赛学生的心理指导,比赛是在连续72小时内完成的,并且要和同组的队员合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挑战。有很多学生中间会有放弃的心理,此时需要指导教师的鼓励和关心。指导教师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学生顺利完成比赛的保证。二是做好论文细节方面的指导。论文格式的规范与否与能否获奖息息相关。在竞赛的最后阶段,指导教师会提醒学生注意论文格式,并亲自帮学生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题目、摘要、
关键词 是否合适,
参考文献格式是否正确,论文是否完整等各方面问题。这些细节是论文是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数学系在比赛期间抽调了十余名教师在比赛三天中对学生全天进行指导。
6 竞赛培训与大学数学教育相结合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近年来,大学生难就业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在学生为就业叫苦连天的时候,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企业,各用人单位也在抱怨应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等,企业也在为找不到合适自己的人才而苦恼。数学建模能培养同学们对问题积极思考的习惯;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这些都是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1]
一、组建数学建模协会的目的和意义
数学建模协会以服务广大同学,宣传建模知识,普及数学软件实用,传播建模精神,致力于活跃学校的社团活动,营造学术氛围为宗旨。主要任务是为同学间交流建模心得提供平台,宣传普及数学建模知识,协助学校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宣传数学,普及数学软件实用等,致力于推动学院建模事业的发展。
二、协会成立现状
我院第一届数学建模协会共吸收了我院89名数学爱好者,成员主要是一年级学生,要求热爱数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协会成立之后,开展了系列数学建模讲座,包括数学建模介绍、初等模型、建模论文撰写等,还专门为协会成员开设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以满足建模竞赛对数学理论知识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进行师生交流、成员间交流,协会成员自发搭建了网络平台。辅导教师上传历年竞赛优秀论文供学生参阅,也可进行网络答疑,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建设。[2]
三、协会系列活动
数学建模协会活动主要由指导教师团队策划,协会成员组织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讲授内容主要针对建模竞赛的需求,结合历年竞赛试题介绍知识的应用,并穿插相应初等模型的介绍。
第二阶段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之前进行建模讲座,包括论文撰写,简单模型的介绍,并通过竞赛选拔队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期间采用“老带新”的方式,建模协会成员有一部分是上一届全国赛的参赛队员,他们的经验和经历都会对新队员一定的帮助,包括学习层面和精神层面。
第三阶段是暑假培训,主要针对参加全国赛的队员,进行系统的建模课程讲授,包括数学软件使用,建模方法,论文写作,竞赛注意事项等。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订任务、订目标,分组进行实例练习,让同学轮流上台讲解,报告自己的论文,其他同学和指导老师当听众,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等。[3]
四、几点思考
数学建模协会成立一年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了校内建模竞赛的参与度和水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和改进。一是协会成员流失情况存在。主要愿意是制度约束力相对较差,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对数学建模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二是建模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大一新生,学生课外活动很多,经常与建模活动时间发生冲突,学生会顾此失彼,有时不能保证参加建模活动,时间长了就会放弃数学建模。三是建模活动安排需进一步优化。在讲授线性代数和概率课程时,由于内容的特点,学生反映枯燥乏味,也会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建模活动要作为一项是事业来做,就需要辅导教师团队和建模爱好者付出很多。协会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要与学院教务沟通,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时间,同时更需要辅导教师优化课程内容,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4]
参考文献:
[1] 李余辉等。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意义研究[J]。科技信息,2011。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107-02
1前言
2013年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已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上午9点在其官方网站(http:///undergraduate/contests/mcm/login.php)全球同步。中南大学53支参赛队伍经过四天四夜的顽强拼搏,喜获18项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14项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再次刷新我校在该项比赛的最好战绩,为我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添加了值得记录的一笔。201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有关数据详见下表。
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概况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美赛)是由数学建模竞赛(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MCM)和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ICM)两部分构成,由美国自然基金协会和美国数学应用协会联合成立的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简称COMAP)主办,美国运筹学学会、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学会等多家机构协办。奖项设置分为:Outstanding Winner、Finalist、Meritorious Winner、Honorable Winner、Successful Participant、Unsuccessful六种,国内约定俗成地将其译为:特等奖、特等奖提名、一等奖、二等奖、成功参赛奖、未成功参赛。其中,绝大多数队伍能够获得成功参赛奖及以上的奖励。一等奖、二等奖、成功参赛奖的比例控制在15%,30%,55%左右,随年际略有浮动。而特等奖及特等奖提名(2010年新增,在最后一轮选拔被淘汰的队伍获此奖项)的评选是相当严格,通过两轮筛选挑出排名最高的二三十篇论文将进入最后的评审,获得特等奖的论文必须经过所有评委的评审。因此,这两类奖项的数量非常稀缺,尤其是特等奖更被誉为美赛的“皇冠”,获得该项奖的学校往往将其视为数学建模的最高荣誉。
美赛通常在每年的2月举行。2013年美赛在美国东部时间1月31日20点至2月4日20点(北京时间2月1日9点至2月5日9点)进行。今年的赛题延续了美赛以往的风格,与之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在MCM的B题表现得尤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B题与2009年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Annual High School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HiMCM)A题的命题思路如出一辙,但题目的开放性及难度明显高于后者。B题允许参赛选手从美国、中国、俄罗斯、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五国中任选一国为其制订2013—2015年水资源战略计划,而2009年HiMCM的B题限定国家仅仅是美国。
作为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的鼻祖,美赛不同于一般的纯数学竞赛,它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高难度智力竞赛,所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假设的合理性、解决方案的创造性、结果的合理性以及表达的清晰程度。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一,美赛吸引了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学生参加。2013年更是有超过6000 支队伍参赛,创下该项赛事的历史新高,选手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15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中美两国各有6134支、397支队伍参赛,分别占参赛队伍总数的93.0%、6.0%,从某种意义来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美两国对抗赛”。
与以往相比,2013年美赛的竞赛规则呈现出以下几点变化[2]:
再次强调电子版上除了控制号之外不能有任何个人信息;
电子版的首页为摘要页;
纸质论文邮寄一份(2012年要求邮寄两份);
纸质论文从上到下依次为控制页、摘要页和正文;
明确从2012年起开始颁发Frank R.Giordano特别奖;
自2013年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联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将与美赛组织者通力合作,共同评阅美赛论文[3]。
3美赛备战参考建议
因为参加美赛绝大多数是中国队伍,美赛俨然已成为“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春季赛。但其并不与“中国式数学建模+中译英”画等号。如果不熟悉美赛的风格及相关注意事宜,难以在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如何准备才能在美赛中取得佳绩?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与体会,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3.1培养检索英文文献能力
通常情况下,数学建模是在对实际问题做适当简化和处理的基础上建立模型,这就需要选手熟悉问题的背景和特点。早期的美赛题目许多来自于美国的社会与生活,如2005年的“水灾计划”和“收费亭”赛题。这对于不熟悉美国社会特点的外国选手,尤其是中国学生来说是很难找到切入点,故常常得到一些不切实际的结果。更糟糕的是,与赛题相关的中文文献往往寥寥无几,难以满足比赛的需要,这就要求参赛选手必须习惯检索英文文献。鉴于Google学术搜索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且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所以我们建议选手优先熟悉Google学术搜索功能及高级学术搜索技巧。
3.2注重文献阅读技巧
有针对地选择文献关键在于选准关键词,这样才能确保检索内容的全面性。阅读文献时的顺序是先看摘要,通过浏览摘要决定是否需要通读全文。阅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力求明白大意,尽量不查字典以避免因过分依赖字典而造成思维上的混乱。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生词,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同时,要集中时间阅读文献以便形成整体印象,从而大幅提高阅读效率。
3.3充分发掘优秀论文资源
除了通过UMAP杂志出版的一年一期特等奖论文专刊以及数模论坛求助等途径获取原版优秀论文,笔者更提议各参赛选手及时与指导老师联系,尽可能获得本校历年美赛论文的原稿,并依照年份及选题按获奖等级归类。笔者个人认为,特等奖论文固然非常优秀,但其思维独特、难以效仿,能获得特等奖的参赛队伍更是凤毛麟角,广大参赛选手难以望其项背。相比而言,本校选手的数模培训经历相似,建模水平相近,通过鉴赏其作品,更利于把准自身方向,进而制订出可行的计划。同时,通过对若干论文研读可以总结出各档次论文的成败经验,从而更为真切地感受美赛的风格和特点,定好自身论文的基调。
3.4重视英文写作
美赛题目是以英文形式呈现,要求参赛选手用规范的英文作答,但对文辞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基本地表达清楚含义即可。科技性的文章以陈述的句式为主,不需要华丽的修辞词汇。因此,对于有一定英语功底的选手,只需熟悉英文的几种常用句式和科技文献的写作特点,再辅以一定量的针对性练习即可。但赛题中问题的多样性以及论文的写作等要求三个人必须分工合作,这往往会使得最终论文出现不连贯现象。而这正是美赛评委最为忌讳的。评委们希望看到论文的内容前后一致,没有丝毫拼接的痕迹,并据此作为评奖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要求队伍中英语水平最高的选手抓紧时间对已成形的文章加以润色,力争做到语句顺畅。
3.5规范论文格式
数学建模必然要借鉴一些文献,相应在论文的最后附上参考文献。过去多数培训对这方面关注程度不够,不少选手也认为参考文献无关紧要,结果表现在文献的引注不规范、不全面、数量很少。美赛是属于国际层次的竞赛,其对论文参考文献标注的要求与学术性文章相当,即当文章中使用前人的数据、结论等内容,就要标上相应的文献,否则就会被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轻则影响竞赛成绩,重则取消竞赛资格。2007年有两支评定为特等奖的中国队伍就是因为其论文包含了大量其他资源的整段内容但没有任何注明的缘故而被组委会取消资格,这无疑给今后的参赛选手敲响了警钟[4]。
参考文献:
[1]http:///undergraduate/contests/mcm/contests/2013/results/.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63-02
数学建模是目前大学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是数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数学建模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的一门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宽广程度是其他数学课程所不及的。而每年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对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计算编程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相互沟通和表达能力、中英文科技文的写作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特别是三人为一组的合作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数学建模课程的以上特点使学生学习该课程以及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很高,也因此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笔者多年从事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建模竞赛的指导工作,针对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就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科技文写作能力等谈谈有关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应用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1]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2]
(一)巩固和拓宽基础理论与方法,是创新能力的立足之本
数学建模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微分方程、图与网络算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等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教学目标以巩固基础理论为主,并拓宽知识面和加强知识的应用,以达到对数学理论和方法的融会贯通。在这个阶段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后练习为辅。在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分析开场,引入理论知识,再以解决问题结束,同时把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相关工具软件介绍给学生。课后练习以应用型题目为主,学生以自由讨论、分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由于大学数学教材中配套的例题和习题中应用型和综合性的题目很少,虽然这些习题的练习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学生只停留在会做一些题目和考试拿高分上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加强应用型题目的练习,题目类型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匹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这些应用型的题目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二)解决大型应用型问题,是全面提高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课堂教学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理论与方法,了解了常用的工具软件,大部分学生也学习过Mat?鄄lab和C++等编程语言,此时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解决一些科研或者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各种类型的问题,借助计算机、工具软件等,解决大型的应用型问题,将自己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所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用语言、图表等表达出来,同时以科技文的形式给出问题的解答,然后进行答辩。在答辩环节,各个小组要充分展示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各个小组之间通过对比,特别是针对一些难点问题的处理和讨论,使学生学习到不同方法处理问题的优缺点,对不确定问题的处理让学生了解了随机数学的思维与方法、模糊数学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这是在其他课程中所不能涉及的一项内容。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借助计算机工具,是培养学生科学计算能力的必要措施
科学计算是平行于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第三大科研手段,计算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目前我国学生科学计算能力普遍偏低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现行大学数学的很多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严重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科学计算包括数值计算、计算机模拟和符号演算等内容。数学建模课程中,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后,面临的就是算法设计、编程或是结合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求解了。综合问题的求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由于大学课程中没有设置科学计算方面的专门课程,而理论结果和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处理的问题,例如数据的预处理,各种工具软件包的使用等,甚至求分位点这些小计算都要有相应的算法,这是理论课程中所没有接触到的。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的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尽管有的问题的求解可以直接借助于工具软件,但是很多问题需要针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如计算机模拟方法。
二、以数学建模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应用知识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文献检索和综合信息的能力、中英文写作能力等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在合作学习、沟通表达、文献检索与运用、中英文写作等多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利用文献检索手段,培养大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到处充满信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是未来大学生应必备的素质。数学建模的综合题目内容广泛,如电力管理、医学影像再造等。由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程实践管理等各个领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讲授各方面的背景知识。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去自学这些知识,有些题目的数据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如美国竞赛的很多题目都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寻找合适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此可以选择一些这样的题目,如地球能源问题、全球大气变暖问题等,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和internet查阅和收集各种文献资料,熟悉了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和渠道。教学活动中对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知道了如何快速获取信息,而且还为竞赛节省了时间。有效地收集、评价和利用信息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衡量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团队在竞争中取得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数学建模竞赛以集体为单位参赛,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尽量实行优势互补,将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合,学生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其中还要选出一个队员担任组织协调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组内成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全面和细致,在对问题的求解思路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再开始工作,那么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要避免互不沟通、各做各的情况,这会导致重复工作,总体效果还不好。合作学习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了“1+1>2”的力量。
(三)中英文表达和写作,是培养学生科技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数学建立模型竞赛中参赛论文以科技文的形式上报,所以每个队的成员要将合作完成的解题结果写成科技文,美国竞赛还要以英文进行写作。在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很不重视,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题目的分析、建模以及设计算法等方面,最后草草地交论文,并没有完整而清晰地解答自己所做的题目。特别是在竞赛期间,时间有限,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写作水平,就很难将全队的努力完美呈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在数学建模的综合训练阶段,我们特别加强了对科技文的中英文写作练习,同时强调学生用图、表、数据等直观感性的形式来表示所做的结果。在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高度重视了论文的写作,为将来从事科研活动奠定了协作的基础。
三、结束语
以结合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的特点,着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教过和指导过的不少学生在全国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她)们亲身体会到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优势,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一些工科学生也深感参加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在提高自己综合能力与科研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数学建模活动的展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 注 释 ]
[1] 李尚志.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J].大学数学,2003(1):46-50.
[2] 钱国英.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14-0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表明,数学建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数学建模活动与高等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就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建模的内涵及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
数学模型是把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并用数学语言和方法作出抽象或模仿而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本德(E·A·Bender)认为,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一定目的而作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数学模型定义为现实对象的数学表现形式,或用数学语言描述的实际现象,是实际现象的一种数学简化。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初是在美国举办的,我国大学生在1989年开始参加美国举办的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在我国举办了十个城市的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是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发起的,社会反响很好。因此,从1994年起我国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竞赛宗旨为: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纵观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大都来源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这些竞赛问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赛题没有标准答案,这需要参赛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和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建立、求解、评估、改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过程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数学建模竞赛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能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联想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数学建模竞赛的整个过程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
1.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数学建模没有现成的模式,学生建模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各种不同的问题中发现其本质,做出合理的假设,使问题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创造性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
2.数学建模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资料的能力。数学建模是众多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度综合。在数学建模活动中,由于建模所需要的很多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和接触过的,围绕问题需要学生广泛查阅相关的资料,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通过自学和讨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数学建模竞赛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资料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的迅速发展,为数学建模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数学建模中计算机软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模前,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或图形分析来确定模型,在建模后,还要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或完成大量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在建模中主要应用的软件有Mathenatica、Matlab、Lingo/Lndo和SPSS等,利用这些软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建模问题,是数学建模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数学建模帮助学生增强写作技能,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数学建模的最终结果是要求学生用论文的形式给出,论文主要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变量说明、模型建立、公式推导或数学论证、计算方法设计和计算机实现、计算结果、结果分析和检验、优缺点和改进方向等方面的问题。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字底蕴。如果学生的论文不能将独特的建模方法、出色的建模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论文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文字表达不确切,特色不鲜明,学生将很难获奖。因此,数学建模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5.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三个人组成一队,竞赛是否成功取决于团队协同作战的好坏。在组队时,优势互补;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队员间将发挥各人所长,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同切磋、共同剖析、互相交流、互相质疑、互相探究、合理分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将终生受益,以至于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数学建模竞赛成绩
笔者所在的学院数学建模竞赛起步较晚,2009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至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四年间间累计参赛队22支,其中,2支队伍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二等奖,4支队伍分获三等奖,其他均获得成功参赛奖。在省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目前,笔者所在的学院已经形成一支默默耕耘的建模指导团队,这些教师对数学建模竞赛有了一定的指导经验。同时,学院已经出台对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进行奖励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为顺利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院的重视和各种奖励政策的保证,数学建模活动会逐渐得到普及,数学建模竞赛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总之,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亲自参加了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尝试,亲自参加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能取得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这必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Z].
[2]刘建州.实用数学建模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G642.0;O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210303
引导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当今高等教育公认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之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导向。提倡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就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问题,使其在本科阶段就感受到前沿科学研究的氛围。
作为大学生竞赛之一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经走过了它的第20个春秋,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20年来,数学建模竞赛坚持“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的宗旨,按照“扩大受益面,保证公平性,推动教育改革”的工作思路,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品牌竞赛项目[1]。本文笔者拟在十余年参与指导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就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谈几点感想。
一、大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内涵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老先生曾向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指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的能力,最终目的达到能培养进行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人才。
根据相关学者关于科学研究素养的评述[2],同时结合自身从事科研的经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即科学研究素养,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资料检索的能力;第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另外,从事科学研究,还需要具有坚持的毅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等不可缺少的精神气质。
二、数学建模培训形成科学研究素
养的初步基础
大学数学学习主要是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现代数学基础,缺少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途径。而数学建模正是架设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它不同于传统的求解数学题,而是针对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编程计算,回答问题;对参与的学生在数学知识、计算机编程等方面要求甚高,一般都需要经过培训才能参与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包括学习常见的应用数学方法和实际案例应用分析,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各高校在数学建模培训方面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但都包括如下几个专题模型:优化模型、统计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离散模型(层次分析法、图论等)、随机模型、其它模型(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3]。
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学生学习常见的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问题的案例分析,形成对于实际问题初步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储备,完成科学研究素养培养的第一步。
三、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全面提升科
学研究素养 数学建模竞赛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数学建模竞赛以下几方面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一)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来自于生产实际,每一道题都紧扣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来自于生产实际,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而且事先没有设定标准答案,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赛者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2010年的“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输油管的布置”;2009年的“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2008年的“数码相机定位”、“地面搜索、――每一道题都紧扣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既具有时代意义,又是对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一次正面考察,更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
(二)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在确定选题以后,就需要完成相关文献检索、问题分析、模型建立与求解、结果检验、论文撰写等工作,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从事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需要解决问题的难度符合从事科学研究的要求
一般的数学建模题目,不同于大学基础数学中的计算或者证明一道数学题,只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加上一定的推理就能完成。很多问题都是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并且,从求解方法上来看,常规方法、经验模型往往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回答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缘于经验模型,但高于经验模型”,所以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四)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意志的锻炼正是科学研究所需要考验的
数学建模竞赛的3天时间比一般考试时间都长,而且工作任务重,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的完成问题的解答。因此,对于学生个人的意志,特别是毅力的考察极为重要,只有坚持到最后的同学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这一点,跟从事科学研究也是所必须的。
四、吸收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相关科
研项目检验和完善科学研究素养 数学建模竞赛只是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驿站,不是终点。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在个人建模、编程及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能力提高。进一步引导参加过竞赛的学生通过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应用数学建摸的方法从事科研项目研究,实现对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检验和完善[5]。
以我校为例,我校在地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对于参加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不少老师积极主动的吸引其中优秀学生加入科研项目,完成地学数据相关的数学建模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我校2005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谢滨同学跟随指导老师进行地球物理反演相关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上发表了题为“利用加速差分进化算法反演非均匀介质电磁成像”(2010,V25(6))的论文。另外还有学生从事三维地质建模中的模型和算法研究、遥感图像的解译等科学研究,都受到了指导教师的好评。
吸收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运用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培养起来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完善其科学研究素养,这样的体验和经历对本科学生来讲是非常难得的锻炼和成长机会。
图1 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作用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应用的重要桥梁,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具备了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模拟从事科学研究,参加数学建模相关科研项目检查和完善其科学研究素养。由此可见,数学建模竞赛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为后续真正从事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大良.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周年庆典暨2011年颁奖仪式上的致辞[EB/OL].http:///,2011-12-22
[2]姚本先.论大学生科学研究活动[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85-86.
中图分类号:O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37-02 收稿日期:2016-06-30
课题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研究”(15YB200)。
作者简介:葛 毓(1983―),女,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科学的语言、观念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来解决科技和生产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数学建模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利用数学符号、程序、图形等工具对数学问题进行抽象而简洁的刻画,来预测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解释客观现象。数学建模是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当人们需要从定量角度分析实际问题时,需要通过数学建模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假设,进而用数学形式和符号将其表述为数学形式,因而数学建模应用十分广泛。
一、数学建模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价值
1.提高大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能力
近年来,大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差饱受社会诟病,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熏陶,其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距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数学是一门严谨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知识的缺陷,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简洁性。另外,很多高校都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大赛要求参赛队伍撰写论文,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结果,这就需要大学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合理安排论文思路,组织好论文内容,讲究语言的严谨性,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2.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知识和工具,通过建立模型,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高校数学教学而言,数学建模研究的主题通常具有针对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例如“某地水质的评价和预测”“公交车的调度”“最佳捕鱼策略”,等等,这些题目包罗万象,很多都是大学生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说的,这就需要学生积极查阅互联网、电子期刊等,来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资料,锻炼了学生互联网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数学建模通常用计算机编程来完成,常用的软件包括Matlab、Lingo、Mathematicia和SAS等,大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这些软件,能利用这些软件来绘制函数图形、对数据进行计算等,提高了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3.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数学建模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数据的搜集、模型建立、过程推理和结果的验证等工作,工作量很大。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数学知识、计算机编程、软件应用以及论文撰写等能力,单靠一个学生是很难完成的,因此数学建模的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一般3个同学组成一个建模小组,大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相学习,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问题互相讨论,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既学习了别人的思路和想法,也锻炼了团结意识和协作精神。
4.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驱动力。目前,世界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同,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工具来研究现实中的实际和热点问题,需要大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简化的数学模型,这个过程并没有标准答案,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需要他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提高数学建模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是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绝佳平台,数学建模意识的建立和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有数学建模的影子,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和总结,立足大学生所学专业和关心的热点话题,将数学建模的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会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建模模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建模无处不在。
2.建立数学建模竞赛基地,提供实践环境
数学建模竞赛带有明显的实践性,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数学建模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很多高校都组织队伍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参加全国建模竞赛的同学数量是极少的,绝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数学建模训练,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整体建模能力的提高。鉴于此,高校应该建立校内竞赛和全国大赛协同发展的制度,一方面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校内竞赛,为参加全国大赛选拔优秀的队员,还可以促进教师建模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高校不断优化校内建模竞赛基地的建设,保证基础设施的齐备,包括数学建模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等,只有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下才能为大学生模拟真实的竞赛环境,保证校内竞赛训练的高效性。另外,为了加大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进来,高校要成立一些数学建模竞赛协会和兴趣小组等,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加入。协会或兴趣小组要积极开展一些关于数学建模的课外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数学建模的专题讲座,定期举办一些关于数学建模的小型比赛,激发起大家对数学建模的好奇心,从而积极参加进来。
3.优化数学建模的师资队伍
数学建模虽然是以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内容,但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需要多个学科知识来支撑,这就对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学建模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讲授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水平,首先可以多派教师“走出去”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和学术交流,比如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到名校去做访问学者,等等。其次可以多请著名的专家、教授“走进来”做建模学术报告,为师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最后,数学教师还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积累和更新专业知识,其中包括较宽广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的形势,符合时展的要求。
总之,数学建模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可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建模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15-01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该项竞赛能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竞争力和一些优秀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提前了解到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能力和品质。是让大学生将所学书本知识应用于解决社会科学和社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改变学生已有的思维定势,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再学习的能力,并且还能使学生学会补充、更新知识的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在高职中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1、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普及建模方法,提高群体建模能力。数学建模教学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推进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我们一方面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日常的数学课程教学中, 进行教学改革,我们逐渐的改革以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以单纯的知识点来进行教学组织的模型。在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于知识的应用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多的是以案例的方式、结合相关专业的学生特点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线性方程组的时候引入交通网络流的案例、在讲解逻辑关系时候要求学生化解诸如if(x>0||(x100))中的逻辑语句等、在讲解期望的时候要求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在一次旅游途中,小王看到有人用20枚签(其中10枚标有5分分值,10枚标有10分分值)设赌。让游客从中抽出10枚,以10枚签的分值总和为奖罚金额,下表
你看,有奖有罚,在11个分值中有4个分值可以获奖,且最高奖额为100元;只有3个分值要受罚,而罚额仅为1元,很有吸引力吧?怪不得有些游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么这些奖是不是这么好拿呢?
一方面, 我校在大一和大二学生中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数学建模选修课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教学效果良好。此举既普及了数学建模知识, 又为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选手。在数学建模课上,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数学建模的技术。 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是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另一方面, 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都是来自实际问题, 需要教师们平时积累丰富的资料, 在教学和辅导中不断完善, 灌输新思想、新方法, 因而促进了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32-03
一、引言
在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一个专家论坛上,各位专家都普遍认为,物流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1]。随着第一、第二利润源被各个企业挖掘殆尽,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的物流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去各大高校找寻物流人才,却发现可用的物流管理人才寥寥无几。针对我国物流人才的巨大缺口,各个高校开设的物流课程的滞后性、学生所学与实际情况脱节难辞其咎。纵观各个高校开设的物流课程,学生所用教材滞后,无法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此外,教材中的知识抽象难懂,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即便有部分W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懂了书本中的知识,可是由于缺乏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是无法实现高效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所学与社会实际相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需求迫在眉睫。为此,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对物流课程改革提出几个设想。
二、课程改革方式方法
(一)与物流企业相结合
毋庸置疑,培养物流人才的目的就是解决各个物流企业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所以提高高校培养的适应性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为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方式与产业界建立稳定的联系,进行订单式培养,让学生上岗实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2]。
此外,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参透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与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相结合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目的在于实现物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促进大学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动物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为全国高校搭建开放的物流教学改革及学术交流平台,建立社会群众宣传普及物流知识的平台,更好地培养和发现物流人才。
通过以上对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目的的解读,可以得知将物流的课程改革与其结合将大有裨益。举例来说,第五届“郑明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案例13为郑明物流如何切入冷链零担物流市场,参赛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仓储、运输、配送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案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物流课程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物流课程的学习。
(三)与数学建模竞赛相结合
自从1985年举办了第一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因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突出作用,各个组织也纷纷举办了自己的数学建模竞赛,如全国组委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校苑数模举办的亚太地区的数学建模竞赛等,数学建模的受众面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推动教学改革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宗旨之一,为了贯彻其宗旨,数学建模的赛题旨在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2015年亚太地区的数学建模竞赛的A题题目为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调用自己所学的国际物流学等知识去解决这道问题,这不仅可以很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对当今全球的国际物流形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物流视角。
本科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数学建模竞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检验指标,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2.学生参加暑期的数学建模竞赛,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在炎热的夏季在教室上课也是对自己意志品质的一种锻炼。以郑州大学为例,郑州大学每年都会对拟参加本年九月份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进行暑期为期一个多月三个阶段的培训。以2015年为例,学校对拟参加本年9月份的学生进行了三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为2015年月23日至2015年6月14日,培训时间为这期间的每周周末,培训内容为系统工程、运筹学、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阶段为7月13日至7月18日,培训内容为往届建模案例分析,第三阶段为8月14日至8月29日,这阶段只要是进行竞赛的模拟训练,每训练完一道题,老师再给学生讲解思路,同学们也分享自己的做题经验。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们可以在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3.由于数学建模竞赛是三人组成一个参赛队伍,队伍中的三个人一般来自于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难免会有很大的差异,通过与不同院系的队友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极有可能在团队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4.竞赛的三天三夜是对大家拼搏精神和毅力的考验[3]。三天三夜的竞赛历程无疑是十分辛苦的。初见赛题的兴奋,选题时的激烈争论。然而,分析题目,弄清题意才是问题的关键。大家字斟句酌,各抒己见,直至说服别人或被别人说服,坚持是一种毅力,妥协亦是一种艺术。选择怎样的数学方法也是在争论和商讨中进行。接下来就是队长将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分头查阅资料,上网搜集信息。竞赛的日日夜夜里已然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参赛队员们在教室里通宵达旦,不知是哪里来的劲头与精力。
竞赛最后的夜晚主要是修正模型、写摘要以及为模型润色的时间,这时也是参赛队员们最为疲惫的时候,有参赛队员在分享参赛体验时曾说:最后的一夜是最难忍受的,但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还是在拼命坚持。队友们拿出各种方式来为整个队伍提神,咖啡、笑话,你能够想得到的提神方法都派上了用场。次日早晨,交卷了,队友们都深吸了一口气,庆幸自己不曾放弃,庆幸自己又一次战胜了自我,亦庆幸自己的这段比获奖更重要的经历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随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科研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4]。
1.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接触科学家,受到科研文化的熏陶的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悟科研精神。
2.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掌握科研的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美国波杜大学教授万科特和奥雷维克孜指出:“本科生从事科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计算机技能、时间管理技能、特别是项目设计和按时完成任务的技能。每周一次的与导见面,可以培养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科研报告是练习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参加会议正式宣读论文则有助于提高交流技巧。”
3.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增强对课题学习的理解。
4.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本科生科研使学生受到早期科研训练,可以增强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能力和信心,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以为接受美国卫生研究院资助从事过三年科研的学生说:“当我申请读研究生时,我肯定比其他申请人有优势。”另外,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陶冶本科生的情感和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技巧。
(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毕业设计及其论文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科研活动,是为学生参加未来工作所进行的科研准备,也是提高学生科研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5]。
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与本科生专业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以及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密切相关。目前,高校许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专业核心知识没有宏观系统的框架;综合运用能力差,既无法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又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缺乏创新精神。再者许多高校缺乏对学生专业论文写作的培养,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很少进行相关学术论文写作的练习,加上许多学生缺乏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盲目照搬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抄袭剽窃的现象比较严重[6]。
通过本科生课程改革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对学生有重要作用。第一,让学生提早认识何为毕业设计,消除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用一个正确的、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毕业设计;第二,将毕业设计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提早为毕业设计做准备,避免最后在大四下学期一个学期中因时间匆忙而导致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低下问题;第三,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快速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
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弥补物流人才供需的巨大缺口,高校物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不断探寻与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不断为社会和市场输送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从而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造福高校毕业生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显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张旭风等.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分析[J].研究与探讨,2009,28(1):53-54.
[3]韩成标,贾进涛.高职院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有可为[J].工程数学报,2003,20(8):140-142.
[4]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39-43.
[5]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49-51.
二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笔者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建模活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赛题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甚至有许多是学生未曾涉及过的领域(如,2012年赛题中的C题:“脑卒中发病环境因素分析及干预”与医学领域有关),学生仅凭已有的知识是难以甚至不能完成竞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复习好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必须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如,数学软件的使用、论文写作方法、不包括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些数学内容(如数值计算等)、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从大量文献中吸取所需知识的技巧等知识,学生都须通过自主学习的途径来掌握。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将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在建模过程中,就是要针对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结合数学及其他专业知识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个过程就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过程。数学建模竞赛题涉及的数据量往往大且复杂,求解、运算过程十分繁琐,手工计算很难甚至无法得到结果,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解决问题,例如,常使用MATLAB等数学软件进行模型初建、模型合理性分析、模型改进等;使用SPSS等数理统计类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图形变换和问题求解等工作,这是个运用计算机知识的过程。可见,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及其他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技能。
3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数学建模赛题来自于实际问题之中,有极强的实际应用背景,而对竞赛选手完成的答卷(论文)的评价一般没有标准答案,评价时主要是看对问题所做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论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评审者更青睐有独特创意的论文。这就要求参赛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在通过分析、讨论,迅速洞察问题的实质和特征之后,做出合理的假设,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创造性地确定或建立数学模型。可见,数学建模过程是个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4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不同于一般竞赛,单独一个队员是无法完成竞赛的,必须通过团队三队员共同的努力,才能在72个小时内完成论文,交上答卷。这要求在竞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队员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发挥团队的整体综合实力。在团队中,由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队员来负责协调三人的关系,安排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由有较强写作能力的队员来保证写出较流畅的论文;由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队员来使用数学软件,负责建立、检验数学模型;竞赛过程中,队员间必须精诚团结、相互配合、集体攻关,才能在竞赛中取胜。因此,数学建模竞赛过程是个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