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6: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实践证明,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往往能振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其实,初中数学课本里好多章节的编排都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比如学习《圆》(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圆的图形入手,像自行车轮子、呼啦圈、十五的月亮、一圆的银币等;本来学生对圆就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更会兴致盎然,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观察画圆的过程说出圆的形成,并由此引入新知,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遇到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师更是需要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感到学习这样的知识能派上用场,学习起来积极性才高.比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同上,见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知识点看上去不太好理解,学生也可能会望而生畏,但是,如果能以生活化问题引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教学时,我先出了这样一道题: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在小学里可以用算术的方法,但是,如果让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你会吗?

这道题其实暗示了这样两点:1.鸡兔同笼问题,不仅用算术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样可解,而且会更简单便捷.2.粗看上去,二元一次方程组比较抽象,实际上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又一种方法.教师只要点明了这两点,学生学习劲头就上来了.我在反思笔记中曾这样记述:“变抽象为具体,使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种方法符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点名谁发言,切切不可忽略弱势群体

篇2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更像是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投入的是教学资源和教育成本,而输出的则是教学质量和高素质人才。那么,既然是机器,就应当包含很多个环节,且各环节之间也应当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正如对产品的检验,教学反思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机器”运作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并且这道工序与备课和教学过程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教学体系这部“机器”中的一个“部件”,教学反思与授课存在着联系,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来组织和操作,而组织的主体是教师,目的则是为了检验效果,反思问题,为调整思路、优化教学提供依据。对此,本文重点围绕如何从不同视角对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反思进行了探讨。

一、反思成分与反思方法

(1)反思成分。反思成分代表了教学反思的核心内容,意指反思过程中教师的心理态度和行为表现。当代教育学视角下的反思成分主要包含了三项内容,一是认知成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过程,这一系列的过程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对象;二是批判成分,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如教师的教学经验、信仰、价值观、目标和道德观等等,意在通过反思对教师的素养进行批判;三是教师表现,主要包括备课、课堂提问、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课堂陈述等等,以其作为反思对象能让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教学过程。

(2)反思方法。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纵向反思和个体反思。其中,行动研究法是课堂教学时按不同阶段研究学生学习后的言行表现,以此来判定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纵向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维度上不断对自己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果一堂课共分为四个部分,那么每部分完成教学后即进行一次小的反思,而将一堂课作为一个整体,则又可以进行课后反思,依此类推,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纵向反思是一种不间断的反思行为。此外,个体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如自己有哪些缺陷、哪方面能力欠缺、存在哪些问题等等。

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不同视角

(1)行动研究法,从学生角度反思。行动研究法适用于对一堂课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是教师的课堂行为,而获得依据的对象是学生,即学生学习前与学习中和学习后的思想态度、知识水平和具体变化。在授课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需进行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记录在不同阶段教师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了哪些陈述,应用了哪些资源;二是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态度、认识、积极性和阶段学习完成后有哪些收获,并以此为依据,对一堂课进行整体反思。同时,行动研究法还需教师以一堂课为单位,将课与课之间进行并列对比,采用比较法,逐项进行对比分析,同样也包含课堂上教师言行和学生表现以及最终收获,对比后进行深度反思,评出最优教案,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行动研究法中的一个重点环节是制作档案,从教师角度来看,将课前如何备课、课中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等备案,从学生角度来看,将学生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和最终收获备案,以便为日后的周反思、月反思提供依据。

(2)纵向反思,从时间维度上连续反思。依照教材中课题知识的层次和段落划分,纵向反思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数个阶段,按时间维度进行连续反思。比如“平行四边形”一课,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笔者将该课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随即提出问题:这些图片有哪些共同特点?再次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图片,再次提问: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引导学生讨论,最后提出问题:一个图形具备怎样的特征才能叫作平行四边形?反思:图片和问题对学生形成了哪些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是否大部分学生都初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第二阶段,感知观察,了解性质。让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并用ABCD对四个角进行标记。随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测量内角和的度数,制成表格,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反思:教师引导是否有效、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存在哪些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第三阶段,课堂小结,整理教学过程并备案,为课后反思提供依据。

(3)个体反思,对课堂优劣进行评价。个体反思是课堂反思的延续,由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评价教学方法和思路的优劣,并撰写教学心得的过程。个体反思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教师找到自身问题,对教学思路、方法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而,以一堂课为个体,将数堂课整理成一个单元,进行周反思或月反思,从而将教学反思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断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优化教法,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总之,教学反思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和打造有效课堂必备环节,教师也应当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成长,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反思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模式都不尽完美,在教学中,要学会以教学的反思来激励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上进,不断创新。教学反思是一个完善自我的途径,在每一天的课程开始前,上课的过程中,下课以后,都应该进行教学的反思,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在我们的课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需要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课程中完美也要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在课后我们更应该反思,刚刚结束的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我们需要怎样去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后作业应该怎样进行设计,才会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思考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下一堂课中的借鉴,长期的经验积累,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上课形式更多样化。

2 对教学前的反思――未雨绸缪

课前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的必要任务,进行课前的反思,其实是一个未雨绸缪的过程,精心的课程设计,能够加强课程的厚重程度,让我们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掌控,多一份把握初中数学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课程,在课前,我们应该反思,怎样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思考。

因此,在数学课堂开始之前,我们要充分注意生活题材的收集,认真研究数学的教材,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数学学习情境,创设各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保证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准备的问题尽量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教学的方法,套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的手段,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成功。

3 教学中的反思――自我完善和提高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我们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总结。教学中进行反思,更能够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思考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够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高效的发展。虽然我们的教学都有课前的精心的设计,但是很多的因素和问题,是我们在教学前无法预知的,很多的突发问题,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善于发现问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关注教学进行的进度和教学的效果反馈。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不管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

其实,教学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活”的过程,教师不能总是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强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思想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不要强加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散,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应该改变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堂生动活泼、能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数学思考和积极发现问题的数学课,才算是比较成功的课程。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全面地进行学习的指导,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

4 教学后的反思――自我总结

在处初中数学教学中,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注重教学的反思,特别是在课后,如果说教学前的反思是在进行课程的练习和准备,课程中的反思是进行完善问题,那么,课后的反思便是总结,是更高层次的进步。在每一节课结束后,我们要进行问题的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改善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在每一天或者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结束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最近一段时间的课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是否精彩,内容和知识点、重难点讲解是否简单易懂,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要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在那些方面我们还学要进一步调整、改进。把这些思考和问题一一罗列,我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为了学生的学习,不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才会更有把握把课上好。

5 结语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好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在教学中,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尝试,不断提高。每一次反思,每一次自我的检验和总结,都是一次进步,教学,需要的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法,最终找到一个完善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为学生提高更多的锻炼机会,更多自主学习的平台。反思也可以促进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形式内容的创新,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进步,更好的教学效率,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篇4

一 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成为教学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只是“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因此,学生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地体验课堂所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记简要摘记可促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 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反思性学习。学生的反思,可以是对自身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实践,引发对自己行为的比较反省(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还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是周围的某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可以是阶段性的,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如果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就会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过程清晰,解题思维条理化、精确化、概括化。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不易产生知识迁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不断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96-02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想迅速成长,必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经过多年教学的磨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从四个角度去进行思考。

1.教学反思的意义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教师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教师的培养角度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育最优化。通过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后面谈到的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这样做的结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如教研组教师对教学实录1的评议,气氛热烈,意见中肯,共同提出修正措施。这是教师集体进行反思,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思想,这不仅对上课教师而且对未上课的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提高。

2.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课堂情境极为复杂。从不同层面上看,课堂既呈现以教师为代表的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少年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又呈现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还呈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因此要感动学生学习数学,我们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要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怎样学习;能帮助建构进取型的人格,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如:一位老师在一年级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一课时,根据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实验、猜想、讨论、交流等等。全体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就在这时,教师突然问: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桌子,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椅子……这时,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上学进校门时数了从校门口到我们班级的楼梯共32阶。在这位小朋友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平时数了我们校园里共有16棵小树。就这样学生又一次在互动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并获得积极体验。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

3.教学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关键。学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科目的学习会勇往直前,就算是遇到困难,不是很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的时候,学生还是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将这种困难视为一种挑战,以征服这种挑战为乐趣。然而对于数学这个科目没有兴趣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则会更加丧失信心,有的甚至会对自己的智力存在怀疑,对这个科目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十分的厌恶数学。

4.反思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笔者通过对备课笔记本的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目标设计流于形式,形同虚设。②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认识不清,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乱运用,有的甚至以"要点","知识点"代替教学目标。③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指向学生而是指向教师,诸如这样的叙述:"培养学生……"、"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等,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者仍然是把教师当作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④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⑤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具有层次性、全面性、开放性。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目的不同于目标。只有在对目的进行具体细化后,即提出达到目的的手段、时间以及检验目的是否达到的工具、步骤以后,目的才会变成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是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而"目的"一词的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它是一种应然状态的理想,一种方向、指针,而且还隐含着可能无法实现的意思,时间跨度也比较长,目的与目标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要求与具体结果,宏观与微观,教师的愿望与学生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篇6

在现代实践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下,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得失,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逐步成为专业型人才。因此,数学教师应有这样的认识:

1.反思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其教学行为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使其教学活动更自觉、更理性。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并能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新认识。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时常进行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发展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不论是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要自觉反思教学。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回顾与思考,是重新认识,再评价和经验的总结,是教学上的再备课,是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梳理和再思考,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反思意识,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评价,养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

2.教后小记是一笔财富

著名数学老师李吉林发现了迷人的“情景教学法”,据说在研究中,她写下了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她的许多著作就是在反思笔记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教后记。那么教后小记要记什么呢?

2.1 总结教学中的精彩之处。每位老师课前的备课阶段,对课堂的教学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上,都作了充分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把师生互动中,自己感到标新立异,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引起学生共鸣的,好的做法都及时记录下来;课堂上师生情感和智慧碰撞出的“奇思妙想”“奇问妙答”,也是课堂上闪光的瞬间;教师自己形象贴切的比喻、引入入胜的导入语、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恰到好处的微笑记录下来,更应将自己如何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加以重组,并趁机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开展讨论进行细致的整理,这便是教学经验。

2.2 总结教学中的遗憾之处。“善于从自我找失败根源的人是容易走上成功之路的”。课前的完美设计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每一节课下来,都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失败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难易欠妥的习题配置、由于某种原因进行探究和剖析,想一想,是教学思想上的问题,还是知识积累上不足,或是对学生认识上的偏颇,都要认真分析,及时将问题记录下来,并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同时请同行赐教,向学生征求意见,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

2.3 捕捉学生的高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识过程,也是展示其思维品质的过程。在学生学习、探索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有创新的、独特的见解,给课堂增添色彩,如课堂上师生情感和智慧碰撞出的“奇思妙想”“奇问妙答”,往往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成为课堂上闪光的瞬间。只要将其高见之处适时捕捉,及时整理,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相长的机会。

3.反思是智慧的碰撞

积极参与各学科组织的讲课、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筛选,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却常常不知如何办,甚至于还出现了放任自由的现象。教师立即进行深入反思,认识到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共性,是由于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的误解,导致了操作上的误区。经过反思探究,大家认识到教师应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学习观、教学观、发展性评价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学生作为有尊严的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加以正确引导。

与学校同一年级的同学科的教师,配合教研组长,选取同一专题,共同研究教材的同一内容,然后分别执教。上完课后,执教教师要写教学反思,同时必须向听课老师汇报“教学反思”,接受听课老师提问、质疑,共同探讨这一节课的闪光点以及需探讨的方面。作为听课老师,大家各抒己见,找出成功与不足,再互相交流达到共识,最终积累起来就是大家智慧的结晶,也是智慧的碰撞。

4.反思日记是成功的阶梯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一天的数学教学效果、成功的经验、学生反馈意识、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解决办法与设想,真实的记录下来,从中提炼出最典型、最需要探讨的教学个案,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它们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研究、整理和完善,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探索出适应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5.反思能促进教师及学生的发展

在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品质的积极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

5.1 反思――促进新的知识结构。

每节课,每单元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提炼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将知识向纵横方向拓展,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5.2 反思――促进教学活动。

对与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否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效果如何?教师的教学水平会越来越高,经常反思,学生的才华在数学课堂上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思维更活跃,课堂会更加充满生机和魅力。

篇7

教学反思可分为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两种形式。其中个人反思可采用自省自学、自省自问、自省自诊来进行。集体反思可采用个案研讨、观摩分析、合作交流等形式。

自省自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的,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反思也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是数学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就需要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参加培训、听讲座、学术研讨等多种途径自已学习。

自省自问:自省自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等。

自省自诊:自省自诊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诊断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找出适合本节课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个案研讨:在课堂教学个案例研讨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个案,然后对个案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篇8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这凝练成公式就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教师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

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③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④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⑤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9

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大部分学校已经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切实实施教学改革,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保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此,笔者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作出几点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贡献微薄力量。

一、教育观念过于陈旧、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在素质教育实施之前,大多学校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听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反馈。而且教师授课方式单一,使得课堂枯燥无味。本来初中数学内容就较为繁杂、难以理解,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因此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较差。同时,传统的教育模式单一,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是将学习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当课堂上听不懂老师所讲内容时,学生便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产生恐惧的心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来设计教案。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进行教学。同时,在讲课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对于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另外,教师还应让自己的教学模式多元化,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教学、游戏教学、竞技教学等,增添课堂的乐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

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文化课考试成绩,这与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在素质教育理念中,要求学生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大部分学校已经能够践行这一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然而仍有一部分教师,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不给予重视,甚至会“出口伤人”,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单一的评价标准也会使学生忽视其他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变成“书呆子”。

事实证明,鼓励比批评更加容易让人进步,因此,教师不妨将评价标准多元化,学会赞美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对于学习充满自信,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同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学生的特长与数学进行融合,并且鼓励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信心。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而且,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从根本上去除“差生”这个称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信地学习,爱上学习。

三、部分教师没有做到终身学习、善用多媒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逐渐被引用到初中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方式。多媒体教学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便利。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来为学生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学到课本以外更多的知识;最后,教师可在课间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以及搞笑短视频,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使下一堂课的精神状态更佳。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数不胜数,但是有部分老教师不会使用电脑,并且不愿意去学习,因此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学校应对于教师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让教师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跟得上社会的步伐。尤其是对于电脑、多媒体等方面的培训,因为以前经济条件较差,很多教学资源都比较稀缺,一些贫穷地区的学校还没有电脑以及其他的多媒体设备,当这些设备被引进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不会用。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于贫穷地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让所有有条件的教师都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结语

素质教育的推进虽然使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细微的不足,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李忠.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及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8:50

[2]彭伟坚.初中数学课堂反思的途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20:13-1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18

教师在每教完一节课抑或经历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一系列的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即所谓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提高,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逐步丰富、积累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过程,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下面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感受最深的三点反思。

一、上课之前的预习与检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初中数学教学亦是如此,要想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与检查,确保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

预习是教师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的自学提纲,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指导、预习检测”三部分。学习目标是指让学生理解该节课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发现、质疑并存疑。预习指导是指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预习检测是指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练习,让他们自测预习效果并找出自己预习中的存疑部分,以便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学,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却不太理解,这时教师若让学生重新学习整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他们便会十分不耐烦。而数学知识存在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教师在为学生编写自学提纲时,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下一番功夫,紧紧地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让“新知”与“旧知”十分自然地、科学地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轻松、自愿、愉悦地学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乘法公式在运算中的应用,进而让“新知”纳入“旧知”的结构中,成为“新知”。

二、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

教学是一种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活动。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学习过程,他们不能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应对外部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无法由他们替代,它由内向外生长,而非由外向内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述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经典论述,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只要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就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弄清他们在本节课之前已知的是什么,分析他们在本节课还需要掌握哪些未知的,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比如“立体图形”的教学,因为立体图形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总结,并相互交流对立体图形的认知与感受,同时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自己较为熟悉的立体图形,并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利用立体图形构造生活实景。

这样的教学活动,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一味地记忆接受,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老子》

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可见,学生学习不好,不是没有用功,而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能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能让他们在学习迁移规律的作用下,达到知识的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进而终生受益。

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一是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二是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以便与教师和同学顺利地沟通;三是培养学生常规学习的习惯,包括“自觉阅读、专心听讲、善于动脑、乐于动手、注重探索、重视研究、认真作业、及时巩固、认真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检查、勇于纠错、注重积累、注重合作”等。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让他们知道数学知识尽管十分抽象,但是决不枯燥乏味。比如多解、多变的数学问题,能引导学生的多向思维,提高他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学的真谛在于“悟”,教师教的秘诀在于“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让他们终生受益。

总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只是谈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三点。其实,养成反思的习惯,对自己的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弊,把反思的内容――无论是痛苦与困惑,无论是愉快和收获,都一一记录下来,就能得到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而这笔财富一定会伴随着我们的教学生涯,使我们在教学的大路上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朱成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5-01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应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教师思想水平的提升也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对新课标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的同时,要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反思,在反思的体系中找到系列的解决方法,同时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目标的拓展,为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能够培养出高层次的数学人才。

一、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误区归纳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众多的体制障碍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障碍,这些都对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归纳:

首先,教与学的衔接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较为契合的过程,要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反之亦然。数学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教与学的衔接力度非常的小,老师一味的教授知识,而学生却在机械的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是一种严重的误区,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开发,并非纯记忆性,这说明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清晰,或者说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根本上的失误。

其次,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是较为单一的,最为直观的就是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并不能全盘接受,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仍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兼收并蓄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的引导,而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一定的应用,是初中数学中体现出来的缺憾。

再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我们知道,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于知识的接纳以及吸收,都起到的主体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而反之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学生埋头学习知识,一切知识的接纳都在老师的安排之下,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进行思索和考虑,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种阻碍,应该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

最后,教书与育人脱钩

学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在现阶段,学校的教育集中的体现在了教书的环节,而育人的任务却置之不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并非一般的知识的灌输,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着重实现教学育人的平衡,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对于学校、教师来说都应该有一定的反思,从中取得经验教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书育人的契合。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建议

数学是启发智慧的学科,其承载的重任不容忽视,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教学方法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贯彻新课标的教学体制

在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新课标的各种措施已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实施,其中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标的首要要求。要实现初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摒弃盲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革新,要推陈出新,结合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寻找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动态。

其次,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这也是初中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过程汇总都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自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目标,甚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的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指导,这样既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巩固,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衔接,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独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

再次,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最为直接的方式,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有巨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对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接受程度上实现突破,目的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坚决摒弃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思路。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重大的弊端,应该引起理论工作者以及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才能迎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4期。

篇12

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现在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还是学校教育,学生在学校可以学到多门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数学课是必修课之一,早在小学就开设了数学课,说明数学课是非常重要的,到初中的时候,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逐渐步入了新课程的轨道,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正是遵循这一哲理。我们的教师并没有放弃,教师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提升自我,勇于创新,适时更新理念,使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值得我们庆贺。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中学生的种种变化,既包括课程上的、教学形式上的,也包括学生自身发展的,以及考试中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现在将自己教学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以后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1.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崭新变化

1.1学生变得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现在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现实世界,使数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使学生的生活与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联系的更为密切,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现在主要是积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氛围越来越好,教学方式变得多元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数学知识,经过数学教师们的不断努力,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了。

1.2新时期数学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师,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在“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必须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认识,并且给予自己更好地定位。教师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松懈,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新课改的有力推进密不可分。

2.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思考

2.1“人脑”被电脑代替,粉笔被鼠标代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的普及,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以运用,教育领域更不例外。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以前上课使用的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导致学生只是注重了画面的变化,没有真正地掌握知识,没有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2.2课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任何一门学科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好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教师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把数学本身独具的魅力丢弃了。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是教师应该灵活地掌握和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特点,灵活地进行。

2.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转化出现偏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的点停留在如何教,更为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没有真正地做到启发、引导学生,只是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2.4不应该把反思型教师局限在课堂教学反思上

教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体现出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是多元化的,既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还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结语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进行,广大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努力着,深刻地认识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是比较漫长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接近新课程标准不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 黄志明.初中数学“一体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学周刊.2012,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