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6: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艺毕业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艺毕业总结

篇1

一、实习前充分准备

毕业实习工作是毕业生毕业设计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使学生亲身实践,尽早的接触市场,掌握一线的专业知识。开学之初,我所在的装饰艺术设计教研室就作好了毕业生的实习工作安排;并且提早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百分之百的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合适的单位接收﹑实习,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二、保证学生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每位学生有10个教学周时间实习,实习是从第1周星期二至第10周星期日结束,总共为69天。此次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在寒假期间就已经找到工作单位,所以有些同学采取就业与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更长效果更有保障。

三、提出实习要求;明确实习内容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学专业课程和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组织我们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实习动员,针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指导,并提出实习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教学要求实习,每人配发有专门的实习日志,以督促学生认真实习,目的为了通过实习检验与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

四、加强沟通与联系;确保学生实习质量

篇2

《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社会对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期待是毕业就能上岗,这是学校的经济属性所决定的。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教育既要适应经济发展,又要体现学生发展理念。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要传授给他们专业知识,更要使学生具有掌握知识、加工信息的自学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结合环艺教学的实际,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环艺教学过程中的独立练习以及社会调查、实地调研、设计实践等都属于自学的范畴,这就需要教师用心的去培养学生阅读资料、独立观察、总结和实践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自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心不足,能动性欠佳

由于高职类院校整体办学实力、社会认可度都不能和重点大学、本科院校相比,加上学生刚进大学,难免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有些看法。带着这样的不自信,学生们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结果就影响了他们自学的能动性。学生们也会和以前同学所在的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这些也是学生对学校和自己信心不足的表现。

(二)能力缺乏,依赖性较强

到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有一大部分学生是由于某学科成绩不佳、总分不够重点线等情况下的选择,这种现象也间接反映出他们缺乏毅力和决心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大学里,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时难以培养,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上课之外的时间很少去充实知识。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们缺乏这种自学能力,其次是他们的毅力不够。而且,很多学生的学习都带有目的性,主要想着应付考试,结果导致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心态浮躁,实用主义倾向严重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现在的大学生一进校就担心自己的前途,一切目标都是为了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学校也把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也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学生更倾向于学习实用型知识,忽视对学科基础理论的思考和学习,这样浮躁的学习心态是很难培养其自学能力的。

三、培养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自学能力的建议

(一)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欲望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自学兴趣的培养和建立。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学生的这种学习欲望、学习动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来激发,例如情境教学、讨论等。

教师在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设置一些适当难度的、深度的和广度的提问,包括一些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获得解决决问题的快乐和成功的满足感, 从而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加强教师引导作用,充实学习内容

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关键。教师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智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为此,在环艺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包括对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比较、设计实践等各环节都加以指导。另外,还应通过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方法加以比较、评价,使学生注意养成优化学习方法的好习惯。在引导过程中,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讨论式、自由研讨式为主,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促其最终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自学需要大量的学习内容,否则自学就成为空谈。设计训练是环艺专业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内容;美术训练、表现技法以及三大构成等相关课程是对设计训练的辅助与完善。在教学前应对这些课程的关系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增强学习的指向性。

篇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87-03

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城市街景、广场设计、建筑装饰、园林景观、公共设施、室内设计、装饰装修等内容,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设计。在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涵盖面广、跨学科、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这就导致其专业技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高职教育要立足于自己的办学层次,就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主要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对实践能力的具体需求确定自己的培养途径,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笔者拟通过研究环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并通过系列实验性方法的实施,探讨旨在培养以学生的心理、知识、素质、技能为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环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各院校都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缺乏对职业能力的整体认识,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令教学改革停滞不前,成效不大。一是课程设置结构的职教特点不突出,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结构以学科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二是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未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衔接,基础课内容普遍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三是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全面,以致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四是过于强调计算机软件应用,忽视设计创新能力,未能达到高职教学要求的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为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的教学目标。五是学生对职业岗位不了解,对综合职业能力认识不足,对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难度大、对口就业率低。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职业岗位分析,对实施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环艺专业的职业能力构成

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高职生的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高职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是形成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也是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既不同于一般文、理、工教育,又有别于音乐、戏剧、电影等纯艺术性的特殊教育。它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结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创意能力、工艺表现能力、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其中的核心是创意能力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同时也应使学生具备如图1所示的综合职业能力。

环艺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性要求就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高层次的技术结构必然要求高层次的复合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原则,以职业岗位任务为依据,以发展个人能力为目标。环艺专业教学应以满足环艺装饰设计企业的需求为原则;以环艺设计工程的实施过程为导向。每一个岗位都有其不同的岗位特性,从而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此,应对环艺设计公司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环艺设计公司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分工的,主要技术岗位设置有:CAD绘图员、施工图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方案设计师、项目经理、施工员。以一个家居环艺设计工作任务为例,其工作基本流程是:量房——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初步预算方案——与客户交流方案——合理配置材料——修改设计方案——提出全套图纸——修改图纸——修改预算——陪客户采集主要材料——确定设计方案和预算——提出方案效果图——协助签订合同——开工交底——施工中局部设计变更——项目跟踪——协助阶段验收——竣工验收。根据此工作任务流程,可总结出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社会能力包括交流能力(与客户沟通、与上下级交流)、社会活动能力(承接业务)、组织管理能力(工程实施管理);方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程实施);专业能力包括从业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上岗基础能力(设计、绘图能力)。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该参考工程实施程序和所需的各种能力以指导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对我校学生和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在校学生对职业岗位并不了解,由于对综合职业能力认识不足,对就业目标不明确,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对口就业率低。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第一,错误地认为知识技能就是职业能力。在调查中,有52%的在校学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对将来的工作是最有帮助的;而85%已经就业的学生则认为专业实践能力才是对工作最有帮助的。第二,未认识到个人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就业。超过70%的已就业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对就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沟通能力;而在校学生最容易忽视个人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提高。第三,高估文凭的力量,认为学历等于就业。已就业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比学历更为重要,应使在校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学历并非等于就业;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了解工作任务流程,为自己的就业准确定位,树立奋斗目标,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一)完善课程内容与设置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应该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在环艺专业里,专业基础课往往最容易忽视与职业能力的联系。例如,《建筑速写》课属于环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往一贯的做法是以技法训练为课程目标,主要解决建筑速写的透视知识与表现方法,以校园内外建筑实景写生为训练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虽然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但却未能明确体现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系。因此,我们针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第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人文素质。在课程中增设建筑欣赏,指导学生寻找古今中外的建筑图片资料,对建筑的审美特征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个人陈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按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加强课程实践练习。除了基本的技法临摹训练外,还增加阶段性外出写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默写训练。速写实际上是写生与默写相结合的过程。记忆力的提高直接决定默写能力的提高。默写能力的加强必然会促进想象力的提高,能够一直把情绪和注意力放在第一位,结构及笔法的施展紧紧围绕瞬间激发的情感设置,在默写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想象力、思维能力、进取心和毅力都能得到锻炼。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对技能训练课的安排做出调整,使其具有延续性。例如,《建筑速写》与《手绘效果图》、《设计表现图》课程的安排具有连续性,能够按照学生知识掌握的递进规律,为后期的专业设计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从写生能力发展到表现能力再到设计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课程设置得到了优化,更为重要的是课程与课程的支撑性、承继性得到了体现,明确了课程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学的目的性与专业培养目标贴得更紧。

(二)建立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建立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 工作过程导向技能培养模式需要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至少是在模拟或者近似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学习、训练和考核。由于本专业工种的性质以及各种客观条件因素的限制,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往往难以实现,而建立一个仿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环艺设计工作室的形式存在。设计项目与专业课程结合,把实际项目引入课程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工程的实际操作了解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如工地现场勘查、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材料的运用等。建立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点,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榜样、发展学生的工程创新精神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实训教学方式。

在课程中进行实际项目导入 实际项目导入是仿真实工作环境在教学设计上的延伸,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能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地认识自己。以《设计程序》课程为例,以实际项目导入作为课程模式改革的试点,在课程中导入一个设计项目,整个过程模拟一个环艺设计工作任务,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要求设计公司进行教学跟踪,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出建议,使学生有机会贴近设计第一线,熟悉设计公司的运作方式。学生必须依据现实的具体环境开展设计,而设计公司的参与增加了训练过程的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的行业规范、意识经验和应变方法。《设计程序》是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如果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通常是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安排作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具有高素质、较好的自律性、学习目的性很强,以便学生在教师讲述理论内容时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并且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较好地体现在课程学习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始终把知识和技能放在第一位,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却容易忽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诸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而这些却恰好是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行课时安排的调整。在课时安排上由周课时制改为集中课时制。集中课时就是把原来的每周两课时的课程跨度20周改为每周10课时,集中在4周内上完。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设计思维的连贯发展。

2.在课程内容上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具体分为知识模块、技术模块、能力模块,三位一体,既明确目标,又互相渗透。以一个“改造项目”为题,参考环艺设计公司工作流程和设计要求,要求知识模块达到熟悉环艺设计项目的工作程序,如设计项目的背景实地调查、设计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案的形成、设计方案的具体表现等;要求技术模块达到掌握表达设计项目所需的手绘表现技术、计算机绘图技术等;要求能力模块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3.采用案例研讨教学,结合实际项目导入,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案例研讨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利用案例创设情境,将理论知识通过案例研讨渗透在练习当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设计项目的现场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深入设计现场进行勘察,发掘和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如现场环境状况、使用者特点、使用功能要求等等,并使之成为寻找设计切入点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依据。再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研讨结合实际项目导入教学,要注意围绕教学主题,选择贴近职业岗位的材料,强调训练课题的真实性,做到知识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方法处于虚拟和现实之间,在克服各种制约条件的同时,学生还有较大的空间进行主观表现,这一点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例如,设计项目的对象分析、同类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案分析等,可让学生置身于项目情境中,开展小组研讨,拓展思维,鼓励他们根据对象的需求、设计原则、美学原理、人体工学等知识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对设计现场的观察力、分析力、敏感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团队与个人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和兴趣及要求诸因素,对学生进行设计分组辅导教学,每组3~5人自由组合,要求每个组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同时强调团队协作,充分锻炼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展示的方式包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自己的风格。第一种方式为调查报告的讲述。先集中授课,对将要考察的对象进行背景和要点分析,让学生在出发前对考察目的、对象和要点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于考察任务的内容和资料整理以及最后的完成形式都要有严格要求。根据调研情况整理成报告进行集中讲述,可使学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第二种方式为设计方案的陈列展示。设计方案经过具体表达后,以陈列展示的方式展出,体现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采用案例研讨教学结合实际项目导入,能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际项目导入,加强专业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而强化专业实操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笔者了解到环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的实验性方法改革,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既学到专业知识,又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职业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军利.高级技工教育课程模式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2]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邓晓霞,徐江,刘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式探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4]吴迪.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0).

[5]邓良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探析[J].艺术教育,2008(6).

[6]佘俭敏,刘唐兴.项目驱动+阶段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7]张立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北方经贸,2010(8).

[8]曾鸿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9]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篇4

一、有针对性的感受性教学

现代设计的发展,使设计的门类、分工越来越细。基础的训练在作为一般意义的观察、分析、表现功能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艺术设计门类,基础教学的服务、辅助功能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就以环艺专业为例,环艺是一门空间的艺术更多的考虑是空间的组合与对自然形态和色彩的归纳抽象的艺术其中还包括对肌理的构成和组合。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先设计素描,再设计色彩,再三大构成以及手绘虽然环艺专业所需的基础内容都有了但是侧重点以及对该专业的启发和承接性并不强,因为这几个板块中专业性突出点的只有手绘而已,而一贯的教学培养计划手绘都是在素描,色彩和构成之后的。因此不单是老师在教学时针对性不强,学生在学习时也比较盲目。笔者建议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动,就是在基础教学中加入感受式教学法。何谓感受教学,同样以环艺为例。在进行基础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比如让学生去户外(学校周围的空地)观察进行速写或拍照收集一定的素材,然后回到课堂对考察地形做改造并进行讨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模型。那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在制作模型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学生在这堂课中不单会认识到环艺专业的专业性和研究方向还会发现自身的知识缺陷。此时便可引入基础教学的内容。而且基础课教师(大多数为绘画专业毕业)也可以在这堂课中与学生一起进步,更有针对性的了解基础教学中各个板块对环艺专业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以便更好的规划各板块在今后的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和各专业不同的侧重点。

二、各课程关联式教学

在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教学中一直是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基础课程分开上的。在这里笔者建议将这些分开的课程进行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进行教学。这里同样以环艺的基础教学为例。上一点我们提到了模型教学在这个过程之后最大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比例的问题和空间结构的问题,这里我们可以先进行结构素描的教学在理论上合空间想象上解决一定的问题,然后紧跟着进行立体构成的教学进一步加强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接下来就是布局和形式美感的问题,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形态结构分析的教学和平面构成的教学。提高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想象和归纳能力以及对形式美的控制力。接下来再针对配色,材质搭配可以进行色彩和肌理方面的教学最后再是整体表现的效果表达(手绘)。这样便可以将以往分散的课程进行一个有机的串联成为一个整体也更具有针对性。其它专业的基础教学也可以这样进行。

三、培养感性思维提高创新力

篇5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逐渐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关注,为了深入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状况,笔者带领在校学生调研了往届毕业的不同工作年限的11位毕业生和6家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深入了解了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在调研的11位毕业生中,目前从事行政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占27.2%,业务人员占9%,另外63.8%中从事主编,教师,自由艺术家等职业。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基本符合他们专业的工作,另外近一半是完全相关;在调研的单位中,公司招聘的员工多以广告专业为主,也有招聘相当一部分数码传媒方面的人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同时选择此两项的公司占66.7%。其次是技能,有50%的公司选择重视技能,16%的公司选择重视专业知识。对于专业对口问题,三分之一的单位需要完全对口,三分之二的单位要求专业基本对口。工作内容主要是担任技术支持,也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聘用毕业生担任项目管理。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性上多数比较满意,也有单位评价为一般。

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从以上就业状况调查可以看出,除了专业知识要精深以外,落实职业规划、增加实践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拓宽相关知识面等都是提升就业能力所必需的。

1.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综合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提高和逐步积累起来的。那么,如何指导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点,分别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专家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印发《学生生涯发展手册》、制作就业服务信息网、就业政策宣传和进行日常咨询等方式,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过程中。

落实学生的职业规划,不仅要学校就业部门教师和辅导员的力量,还要发挥学院及各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动员院系一大批有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毕业设计导师和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例如,可以根据学院的总体就业要求和目标,提出就业率目标,签定就业责任书,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注意发挥与实习单位联系密切的教职工的作用,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

2.增加实践教育,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教育家杜威曾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加强室外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设计项目的锻炼和实践,真正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如室内设计课可以到设计公司或施工现场去教学,检验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中小学,走进广告公司和设计院等,在实践期间积累经验,完善课堂所学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在实习过程中为寻找就业岗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具体举措,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拥有自己的虚拟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尽快接触真正的设计要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位虚拟客户,学生可以体会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如何完成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客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这种与整体设计流程结合起来的指导和教育,既有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设计,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3.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在某个专业拥有深厚造诣,还要求他们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并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于具体问题。综合能力主要包含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水平、事业心、责任心等,这是要从众多设计人员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的综合素质。市场希望的人才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希望多元化发展的交互型人才。

综合能力强非常有助于适应公司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很多单位要求的人员是能对公司业务有一定技术支持并且能对公司项目进行相应管理的人才,即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对事件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在社会交际中的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初入社会进行面试就必须通过的基本条件,然而每个人对事件的处理方法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在学校积累的是不同的,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些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手绘能力比较强,但不够严谨,随意性比较强,缺乏一定的责任心,这也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表现。由于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而转行的也不在少数。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学习,能有效的帮助毕业生应对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方方面面。

4.拓宽相关知识面,提高社会竞争能力

如今就业压力非常大,竞争相当激烈,作为平面设计师应该尽量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如果环艺设计师学习些建筑理论,有利于环艺设计师拓宽性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专业法规的学习,加强学习专业法规重要性的意识。对于建筑、环艺类学生,学校还应对其加强制图规范的学习。还有,语言的学习也很重要。例如,被调研公司中,建筑类公司对于外语水平相当重视。设计师需要无时无刻的学习,学习资料有许多都是国外语言,在做项目过程中也有许多与外国交流的机会,精通外语的设计师就能够及时吸取新的理念,有利于设计工作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34-01

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是关于国内设计类高等院校毕业生设计作品的一项大型赛事。自2003年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年。通过论坛的方式不断加强设计及设计教育的交流和探讨。对不同学科背景下环艺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通过不断的交流使广大师生了解到了国际前沿的设计思想及好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在当今多元的环境下什么样的设计作品才是经得起时代、文化和岁月考验而经久不衰的?是对社会和人民大众负责的?带着这些问题聆听了讲座并希求些许答案。首先讲授的是Marc先生,他认为一项成熟的设计就是用最直接的方法、最简洁的形式来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还坚信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拥有其独特的景观。因此,在他所做的国内的项目中总体的指导原则就是结合基地的环境、建筑的设计和业主的愿景为基础,进行富有创意的景观设计。同时以其在上海某区的景观规划为例子进行了详细讲解。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基地的调查,在环境中获得创意的灵感并得到一个大的概念。当Marc在对其所要规划的区域进行调查时发现,整个区域是由日本某设计所设计的一座建筑为主体的,并在夜景时观察到整个大楼的主立面是由许多闪烁的窗所组成并在不断的变化。正如电脑的显示屏所闪烁的字母一样给了他很棒的一个灵感。继而联想到其将要规划的大楼周边的景观。是什么让如“电脑屏幕”的大楼不断正常运作的呢?是由电脑内部的母板和一个个的元件的作用。于是,他利用电脑内部的电路板线路的特点来规划整个区域的道路设计;采用座椅等其他景观设施来规划电路板上的一个个小节点。从而使整个的建筑和景观融合在了一个和谐、统一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当中。

同时,Marc还介绍了他们在向甲方介绍整个的设计思路和模型时所采用的方法。利用电脑游戏中不同个性的人物来代表不同的使用人群从而使整个的方案介绍又和前面“电脑母板”的创作大概念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项目从创意到方案和最后汇报的一体化,给人一种非常统一的感觉,也理所当然的获得了成功,得到了甲方的认可。联想到现在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项目时不能很好的确定一个和环境相和谐的大概念,在方案的报告上缺乏创新及怎样让甲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报告方法。Marc先生介绍的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

就个人认为这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虽然创意很好,但很容易流于表面与文化的结合相对弱一些。让人得不到深入的精神放松和思考,在简洁、大气当中体会文化的深度和内涵。相对于Marc先生的设计理念,我更加欣赏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所的创始人李宗章先生的设计理念,即回归自然、设计自然,通过公园来组织和规划城市,利用人群的需要、原有的地貌环境设计充满野趣的、自然的生态环境。将生态和人文关怀、美学创新进行到底的设计。其介绍的个案“绿飘带”为主题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即利用各种动植物的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链系统,成功的营造生态、自然的气息。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断追寻和努力实现的。

篇7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个相对年轻的专业。 到如今也不过二十几年的历史 ,环境艺术的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室内设计,一类是室外环境设计。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直接面对市场和社会,所以很多院校环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设置也多以社会需求为基准。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现实性、应用性和功能性。

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特点

环境艺术学科的课程体系是以美术、空间造型和建筑学为专业基础,融合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知识范围上,兼有艺、工、文的特点。  作为一门设计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是构筑在艺术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1]。它以艺术性的思维为手段,以对社会和环境的理想为目标。环艺设计人才的专业教育是在一定具备材料、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着力于创造性和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培养。

1、课程方向上具有内外性

对环境这个概念讲,无论是从地理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心理学的角度讲,都包括了室内和室外两类环境内容。清华大学李砚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也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两个部分。

2、课程数量上实训设计的绝多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强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环艺教学的办学思想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一些国外大学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和操作的教学比例都较高,基本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为案例教授、工程实践和课程设计。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越来越注重实题实做的方法,增加对实际项目的现实性的分析,增强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上,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文化课,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以建筑学的基础课程为主。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环艺专业表现方法、手段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环艺专业理论素养和基本的审美能力,即做好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表现基础;专业课程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两大部分,是对具体环艺专业范围的设计方法的学习与练习。这一阶段,课程的理论讲授的内容会减少,而实际操作和设计训练的比例会大大增加[2]。本文就是以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设计类教学中理论教授与设计实训的不同特点,探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内理论部分与设计训练部分究竟如何的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课程特点

环艺设计的专业课程基本是从大三开始进行。几乎占了全部课程的一般时间。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不同的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优势各有侧重。艺术院校多倾向于室内空间设计,建筑院校多倾向于建筑景观设计,农林院校偏于园林设计。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多是结合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例如,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认识的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很多学校就相应的提高和注重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形象也日益被关注,教学中就增多对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以及博物馆、展览馆类题目的课程。目前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潮流下,小城镇已经而且会很长时期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发展课题,随之相应提出了乡村景观设计的要求,作为超前的探索,有的学校又把这类课题列为研究性和探索性的题目,供学生交流和选修。在低碳和绿色生态思潮下,不少学校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对废旧工厂、湿地景观的环境设计类课程。

按照课程的授课特点,专业课在课程内容上都可以分成两部分:理论讲授部分和设计实训部分。这两部分均各自具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其中:

1、理论教授的特点:以理论为主,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并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由于理论部分多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接受速度较慢、老师备课时间较长。在课程的安排上,适宜分散性排课。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复习时间,也可以为老师增多课前的准备时间。所以这类课程小课节的安排课程非常有利。

2、设计实训的特点: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际的设计。是理论的具体应用。它要求学生能把所学习的理论连贯性的应用在实际的训练之中。而且设计的特点是要求时间集中连续,所以这个环节的课程安排以时间集中为特点。现列表作为比较:

教学环节名称

角色上的不同

方法上的不同

培养要求上的不同

课程时间安排上不同

理论教授

教师为主

理论教授

注重理论修养的培修

课程宜相对分散

设计实训

学生为主

实践动手

注重艺术创作的培养

时间宜相对集中

三、 专业课程中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训结合的理想模式:分段式排课法

根据理论教授和设计实训不同的授课特点,分段式排课法就把同一门课程的这两个部分分开设置。我们以An代表某一专业课的理论课部分,以An'代表该专业课的设计实训部分。那么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如下安排课程:

A1A2A3A4A5·····A1' ·······A2'······A3' ······A4'······A5'·····

例如:前五周,每周安排A1A2A3A4A5这五门专业课程各一天的理论讲授。四周结束后,可以连续安排A1'A2'A3'A4'A5'各三周的课程设计。

1、分段式排课方法的优点:

1)前期理论教授阶段的小课时,能够使教师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补充理论知识基础,增加理论讲授的深度与宽度。使得在理论学习阶段,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索时间,用课程的丰富性来调节学生对单一知识长时间接受的麻痹性和烦躁感。

2)课时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安排。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各点的要求。整个教学程序完整、环节连贯、有序。增强了做为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理论性。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循序渐进,逐次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符合学习思维的特点

3)把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训适当的分开,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反复的学习与巩固,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

2、分段式排课的缺点:

   1)课程在时间安排上过于复杂,不太适合公共课程比较多的低年级。这种排课主要适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的教学安排。

   2)会加大教学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难度。在课程归类和教学管理上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增加教学成本的投入。

虽然从理论上说这种模式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把理论与设计有机结合的方式,但是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院校并不采用这种专业课的设置方法。

鉴于分段式排课的特点,很多院校更愿意集中的按排专业课。 一门课程往往集中在几周之内就要完成。教师对专业课的讲授,基本是先理论,后设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便于教学的管理和教学课程的统一安排,教学成本小。但是这种教学管理和课程教授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

   1)、由于连续的讲授理论部分,使得教师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补充理论知识,在精神和体力上都过于劳累。学生也会对连续几天进行单一科目的理论讲授产生厌烦感和烦躁感,情绪和注意力都会减弱,影响了教学效果。

2)、有的教师为减轻这种强负荷的理论教授,往往偷工减料,把理论课时大大压缩,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考察调研或者自由讨论的课时来滥竽充数。

四、 实践教学中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训结合的方法:并列式授课法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每门课的每一次课,都分成两部分:理论教授部分和实训讨论部分。这样的安排课程的方法可以叫做并列式授课法。这种方法是在当即教学环境下更为实际和更能有利于操作的一种方法。以笔者在讲授小区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例。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该课程的课时安排是每周四次,每天4节课程。在课程内容在安排上,每天只讲授两节理论课,其余两节先是临摹、调研或是案例欣赏分析,以后逐渐引导学生小场地景观设计题目的构思。理论讲解内容由浅入深,紧紧的和后两节的设计内容相衔接。在讲到第三周课程的时候,布置课程作业,加大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当然这种把理论讲授和设计实训结合的方法对教授有比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熟悉学生以往的课程进度和安排,这样才能确定自己课程内容的安排。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况,要了解其他主讲教师的课程内容和侧重点,以次确定自己的讲授内容。再次,要求教师在课程计划中,要把理论部分和实训设计部分紧密结合起来,理论内容由浅入深,紧紧的和后面的设计内容衔接,理论讲解"细水长流",设计实训部分"由浅入深"。

1、注重理论讲授的条理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理论讲授中,要切忌以下几点:

1)、理论要落到实处,不能讲"空"。一定要针对专业课程的题目,做到内容有原则,有方法,有程序,有案例,有分析,有评价,不要泛泛而谈。艺术设计是一种计谋和策划,它的图示化的艺术性表现是一种策划和智慧的结果。好的艺术设计离不开文化和思想。作为一名设计师,要立足民族根基,掌握民族文化,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但是文化容易讲"空",不容易讲"实"。好的专业课的讲授一定要做到一切内容为"设计"服务,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设计审美和判断,不要让文化使学生一头雾水。

2)、课程内容宜"精"不宜"杂"。课程不要面面俱到,要做到重点突出,内容有序,前后连贯,层次井然。

2、 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要坚持课程教学真题化

环艺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环艺教学的办学思想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而目前国内大多数设计院校都还没有条件在教学中加入社会的实践教学,无法真正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闭门造车",拼凑设计作品,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考虑实际功能。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课题大都是陈旧案例或凭空想象,研究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假想的境界。艺术设计类教学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实践教学的成果和应用。在课程教学上尽量做到真题化。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本领。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要注重以实题实做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增加对实际项目的现实性的分析。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和教学安排,课题的题目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实题真做、实题虚做、实题重做。同时增加对实践题目和实施项目的调研与分析。

五、 小结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为突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中的种种规律。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不断根据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培养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环艺人才。

篇8

一、设计表达在项目设计及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设计表达作为一种创作语言,是广大环境艺术设计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同时也是衡量设计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设计表达大体分为手绘表达和电脑软件表达两种形式,虽然两者的表达形式、应用范围不同,但对设计者的造型表达能力要求是一致的。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笔者认为设计表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实践课,设计表达能力也是学生职业技能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二、设计表达与高职教学的关系

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技术技能培养,所以应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研究高职教学。设计表达是环境艺术专业项目设计的一项重要表达能力,教师应该着重分析该项技能以便指导教学。在设计表达与高职教学的关系处理上,要以实践项目设计表达需求指导高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促进项目设计,实现二者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项目设计中设计表达分析与教学研究

1.从项目设计流程分析设计表达

环境艺术专业项目设计流程一般分为初步构思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设计阶段。文章主要针对初步构思设计和扩大初步设计两个重要阶段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表达问题进行探究。

(1)初步构思阶段设计表达分析

本阶段是设计师接到项目委托方的设计任务书,明确任务需求,进行初步的构思设计。由于环艺设计具有快速性、偶然性、多样性、可变性等诸多特性,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设计表达同步进行,以便设计师及时记录、深入完善。进行设计表达创作的计算机软件主要有SketchUp、3dsMax、AutoCAD等。本阶段的工作任务包括初步空间设计、空间形态分析、形态创建与修改等;在设计表达需求方面,需要对平面和三维进行快速、精准的建模分析与修改。通过软件对比分析,SketchUp具有建模和材质编辑简单、快速、精确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快速渲染输出、多软件之间互通等特点,所以在方案设计阶段,该软件被广大环艺设计师采用。

(2)扩大初步设计阶段设计表达分析

本阶段在初步设计构思阶段的基础上,按照该阶段确定的构思方案,进行扩大初步设计,进一步完善设计内容,推敲设计细节,绘制各类平、立、剖、流程、运动等图纸。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功能空间关系的深入分析与准确定位,各空间细部结构设计与表达,整体色彩、材质、光影关系渲染表达等。在设计表达需求方面,需要设计表达的同步适应,如快速、精准地修改平面与三维绘图,色彩、材质、光影等三维模型的渲染塑造。通过对比分析,在软件表达方面,3dsMax+Vray+Photoshop的组合可以在不同任务要求下,灵活、快速、有效地完成设计表达任务。

2.研究内容指导教学

(1)人才培养计划指导

根据项目制作流程中的设计表达,修改设计表达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有利于指导人才培养。

(2)教学内容修改

将设计表达类课程进行分阶段模块化教学,模拟真实项目,设计成多个实训模块,能够强化专业表达技能的培养。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往往都是以工具、命令等知识点讲述为主,之后完成章节后的综合练习,修改后的教学内容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技能,有利于专业综合设计。

(3)教学评价确定及职业化工作能力培养

根据项目制作中的设计表达需求,如空间建模与色彩、材质、光影营造表达的准确性、灵活性、快速性等要求,制定软件课程学习评价标准。根据项目制作表达需求和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软件设计表达方法、技巧的使用,强化职业化工作能力培养,以实际项目制作中绘图员的要求考核学生,使其在校学习期间能达到工作岗位要求,实现职业化能力培养。

篇9

熟悉建筑装饰公司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职业责任和职业态度,并能有效传播给学生。

具体地说:装饰行业是一门服务性行业,当我们承接园林景观或室内外工程的设计施工时,考虑盈利应在法定利润之内,而不是漫天要价;把每一个项目做成样板工程,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节省成本。发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隐瞒和推脱;对于甲方提出的合理要求及建议尽量满足。按规范的行业要求施工,严谨、细致、不偷工减料。让学生在跟进的施工项目过程中掌握该专业技能,改变过去那种“黑板上开机器、课堂上造房子”的现象。

2、经济素养

“双师型”教师应有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就业观等经济观念,熟悉装饰行业的竞争规律,掌握装饰行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策略。应让学生有办公司、当老板的意识,了解维持公司正常运转一个月开支多少,怎样节省成本:要想在众多的装饰公司中拿下一个项目,应怎样以市场的观点、规则与甲方斡旋;同时怎样通过优质的工程质量去赢得一片市场。什么样的毕业生最受装饰市场欢迎。

3、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具备与学生、家长、装饰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交往的能力,把学生安排到装饰企业实践,让家长知道放心,安排他们有序地与客户进行接单沟通,学会谈判桌上的技巧。

4、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善于发现建筑装饰行业的新锐现象,收集新的相关信息,进行新的教学创新。如设计新观念、施工新工艺装饰新材料等。又如装饰企业目前对设计人员的创意手绘要求高于3D软件的熟练操作,教学课程的设置就应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

对照上面4点“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内涵,笔者纵观周围一部分熟悉的职业院校,发现与人们的期望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如下两大问题:

一、建设存在问题

①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认识模糊。部分人认为双证“教师证+技师证”或双职“讲师+工程师”或两种叠加“双师+双证”就是“双师型”教师全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的培训为考证而考证,出现“教师进修为提高学历而不是提高专业技能”,甚至考取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证书。他们不是去努力学习相关专业、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背景、经验以提升专业水平。

②a 专业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笔者去年曾对长沙某职院艺术设计系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来自企业的占4.5%,其它单位调入的占11.5%,其余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要知道在短时间内改变工程的动手能力是不太现实。

b 青年骨干教师虽占比例大(占6.5%,有的占9,4%),但他们缺乏专业实践和专业技能。

c 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高学历的专职教师较少。

③产教结合比较薄弱

大多数企业不愿接受教师定岗实践,校企合作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④人事制度、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学校没有人事权,对于热门专业的人才引进困难;对于技能性的人才聘任制度没有完善;“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级、住房分配、科研经费方面没有得到政策的倾斜。

二、认识问题

高职教育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但有些职校对此认识不够。“双师型”教师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如下:

①他们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实施者;他们能洞察、预测建设行业发展变化和人才供求信息,对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技能、教学内容较熟悉。

②他们对“双证制”的实施起到推进作用,他们以自己的理论与技能优势在高职学生获取证书(设计师证、造价师、监理师等)时承担培训指导学生的任务。

篇10

引言

为进一步推进本专业的教学进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来明确具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的环境艺术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文从市场人才需求的视角对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在构建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尽量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内部设计项目的运作过程的接近和贴合。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及相关调研,本文将该专业的市场职位需求及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1.景观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主要完成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工作,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及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设计创新,提供设计思路,并完成施工图设计。这些设计师都是企业所需的具备美学、绘图、设计、文化以及造价预算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设计总监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制定和管理项目进程,制定产品设计策略和计划,并组织相关设计师进行讨论与分析。设计总监不仅要具备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组建产品设计团队,并拟定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以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挖掘团队成员的潜能,使整个团队充分发挥出合力作用。

3.销售设计师在企业人员的职位中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销售设计师既要了解销售理论,把握产品特色与卖点,又要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向客户提供整体设计方案。因此,纯设计目前更多的针对的是高端客户,而在我国高端客户较少,所以既具备销售能力又具备设计能力的销售设计师是环境艺术专业未来的一个重要职业。

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

环境艺术专业是综合了多门课程的艺术类学科,该专业注重教学的社会实践环节,要求对学生进行绘画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及审美能力等多方面技能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室内空间造型、界面装修设计、总体平面规划等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能力。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很大一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多数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缺乏社会和行业工作经验,进入工作岗位后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麻烦。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思路,将教学过程与企业需求职位的设计技能要求相结合。目前,设计公司一般针对不同的设计项目采用的都是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采取“专业+项目”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某一具体的设计项目,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教学工作,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结合企业需求,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不同的设计与管理环节,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的设计技能要求及设计项目运作流程。

环艺专业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一定实际应用能力,能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基于该目标,结合上述关于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笔者认为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素质培养为基本点,通过对目前设计公司的调研,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进行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增加实际的设计项目,通过企业项目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完成相应课程的教学任务。本文建立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以部分课程为例)

课程 学习任务 设计项目

家具设计 家具结构设计等 柜子、桌子等家具设计

陈设品艺术设计 陈设品设计及其方案实施 进行陶瓷、金属、纤维、植物陈设品的设计及制作,进行空间整体布局设计

环境规划设计 居住区、公共区环境景观设计 对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建筑装饰材料构造与工艺 建筑装饰材料构造设计 建筑装饰材料选用与建筑装饰结构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AutoCAD、Freehand或CorelDRAW等绘图软件的使用 结合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

2.项目化教学方法运用

为实现环境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与设计项目流程的对接,笔者认为应遵循“任务驱动、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方针,充分发挥项目化教学方法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以便于学生形成适应企业需求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图1 环境艺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流程

3.考核与评价

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考核与评价的创新,对此,笔者结合本文所提出的“专业+项目”教学模式,设计了环境艺术专业考核与评分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考核与评分方案

评价标准 考核内容 评分权重

小组成绩 方案设计 0.1

方案表述 0.2

设计成品展示 0.1

个人成绩 学生互评均分 0.2

教师根据设计内容、创新点及综合表现等评分 0.3

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包含项目设计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两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50%。教师既要对优秀作品予以表扬,又要对明显没有用心去设计的学生提出批评。

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实施保障措施

1.开设公共选修课

从环境艺术专业岗位需求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技能与知识,还要掌握市场营销、会计、社交技巧等人文类和经济类知识。因此,高校应通过公共选修课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就业储备丰富的知识与能力。

2.实施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可以为“专业+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支撑。提供项目来源,增加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高校注重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应用所学知识。

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自身并未在企业内实践过,对环艺设计工作流程及任务等方面的经验十分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应为教师提供到企业锻炼的机会,或者聘请企业中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及项目管理人员等到学校兼职,逐步培养出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结论

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既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环境艺术专业教师能够结合当前企业人才需求,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因此,本文结合目前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提出了“专业+项目”教学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提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校企合作与开设公共选修课三点保障该教学模式实施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周丽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论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75-78页。

篇11

在此提出专业与行业紧密衔接,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在当今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电脑设计占到了很大的比重

各学院专业一直在强化专业知识的适用性,但在教学实践时普遍无意识的步入歧途,教师往往倾向于纯粹的电脑软件操作教学实践,在创作中片面强调操作技法、程序,忽视了艺术设计根本的适用功能,设计服务的宗旨得不到真正的实现。也就是说教学不能结合实际应用准则进行,教师的公式样的案例基本不能被社会接受或进行实际应用,学生再去突破这一点就显得更加艰难。基于此,例如材料、施工工艺等基础设计门类的公共学科,每一个环节都会相互产生链条反应,这样对于学生专业践行负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当今我国的艺术设计行业都在积极进行转型

外来企业与本土企业各种类型的设计院、设计公司、工作室全部由竞争向竞合关系转变。专业程度越来越强,在设计项目实施中大部分采用流水式作业,向设计流程细分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同时越发强调设计过程中设计的管理、组织。如行业领域中,之前一班人马从头干到底的设计流程方式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将客户服务、创作构思、方案设计、设计输出、设计施工、设计执行监管等各个环节明确区分。传统意义上设计师的社会角色定位已经转变为能够全面协调设计程序的多面手。这也直接影响决定了当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相应的做出调整,在细化、强化专业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管理、组织等执业素质的教育,使学生有一种新的职业理念的竞争,才会培养出在市场经济的熔炉中经得起受得住自由公平竞争的人才。另外,行业中影响设计项目达成的关键因素在于受众主观意识的形象。这受受众的教育、修养、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影响,这就要求设计者具备优秀的创新能力,这里不仅仅是指艺术表现的创新,更多的是利用突出的创造力解决设计受众提出的现实创作要求,如为节省设计成本可利用边角材料进行设计表现,得到类似冰裂纹的装饰效果。这里如果沿袭传统的设计教学,进行适用大众化的设计手段进行创作,恐怕很难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应努力接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应将整个真实专业项目案例的分析运用到学术和艺术的思考中,萌发一种创意去设计,在行业当前的时展的背景下进行教学研究。这就要求从业教师一定要跟上社会经济、社会结构的步伐来解放思想。这不是单纯、传统意义的解放思想,是把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命脉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学生去充当整个行业的森林,这样才能优化设计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专业教学领域的水准。高校毕业的学生一直处在社会竞争的夹缝中,我们首先保证学生基本就业,然后通过实践、锻炼慢慢成长,所以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这些可传播的、带有公众性质的、通过标准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多是需教师进行设计项目经验知识积累,教会学生获得在实践设计项目中如何做、如何学、跟谁学、去哪学、怎么学,使学生获得自身的社会核心竞争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应主动从真实的设计项目中,加强信息的积累,提取设计实战过程中的知识,将案例设计项目的经验变成创作的智慧,带着这样一种思考去实践中锻炼才能切实的提高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把我们经常强调的专业见识真正的转换成专业视野。

篇12

1背景资料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笔者参加了由珠海市教育局主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协办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有3名资深德国专家授课,其中舒尔茨教授主要讲授微观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史侯德先生讲授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劳伦斯先生讲授考察法和媒体辅助教学法。

笔者所在的班级第一位教师是劳伦斯先生,他讲授的考察法使笔者受益良多,对笔者正在同步进行教学的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现将笔者本人的学习经验以及应用的成果总结如下,期待与同行进行交流。

2考察法的定义及内容

考察法是指在实践中对事实、经验及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现场考察的方法。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考察法在执行过程中一般分六个步骤:准备――计划――实施――评估――展示――反馈。

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首先注意如何用考察法来实现本专业教学目标;其次是确定考察地点与主题;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第四是考虑如何到达考察地点、往返要多长时间、必要的设备和工具等问题;第五是要明确哪些知识必须在考察临行前教给学生;第六是注意考勤信息。

学生方面,在准备阶段要落实考察中需要弄明白教学内容、激发考察兴趣;其次是思考考察对象、内容及预期结果;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这个阶段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教师只提供引导和建议;第四是准备考察时的提问技巧、采访技巧、书写技巧、结构化技巧。

在制定考察计划时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全班共同讨论并确立考察任务,学生制定考察任务及标准,教师应确保考察目标与培训目标一致;第二是构建不同任务的工作组,也可以安排多个工作组相同的考察任务,通常3至5人为一个工作组。第三是获得考察地点的第一手资料,从企业官方网站或企业宣传册或询问相关人员。

在实施考察计划时,要确定考察组内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如询问、记录、观察、评估、测量、拍照等。工作组准备必要的考察材料,如采访清单、调查问卷、考察记录等。其次是确定由谁来购置考察中所需要的辅助技术设备(相机、摄像机、麦克风)。在计划阶段结束时,各小组须在班内展示考察方案,并在讨论中对原方案进行优化。

最后就是考察反馈,包括评估、展示和反馈三个步骤。评估可以由教师做出标准,如按百分制打分,或者给予一段比较中肯的评语,也可以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估。展示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成果汇报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制作ppt.或者视频等方式给予展示。反馈阶段主要是针对本次考察的结果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方便教师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下次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

3考察法在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考察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适合使用的,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餐饮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都适合使用考察法。

笔者在培训期间恰好正在上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该课程安排了2个选题:一是中山菌香园的主题餐厅设计,二是珠海金湾区三灶镇富都小区景观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结合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笔者安排学生首先进行设计选题的确定,然后再根据选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考察),并要求一周内以ppt.的形式提交考察报告。

学生大多数选择主题餐厅设计课题,从最后提交的ppt.情况来看,各小组均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应用“考察法”。其中有一个小组所做的调研报告ppt.内容详实,也比较完整,成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典型案例,现摘录如下:

该小组以“咖啡时间”西餐厅及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两个典型的主题餐厅为考察对象,从餐厅的设计定位及立意、空间布局、风格形式,以及在色彩、材质、灯光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进而从流线组织、功能分布、室内装饰(包括设计定位、空间组织、风格形式、色彩、材质、灯光、陈设)等方面比较两个主题餐厅室内设计的优劣,最后对本组毕业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想。

首先,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咖啡时间”西餐厅的设计定位是以“咖啡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整个空间以怀旧色彩为基调,通过木质的餐桌,藤编的座椅,木质的隔断窗格等等,这些装饰元素来营造“咖啡文化”的主题。整个餐厅给人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其次,餐厅的空间布局多以半封闭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整个空间在色彩上运用了大量的黑白色的对比,空间以重色为主调;材质方面,运用上用了大量的木材和藤编等自然生态的材质;灯光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使得空间显得温馨惬意。最后,通过绘制简单的功能泡泡图,分析了该餐厅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组织。

第二个考察对象为康师傅牛肉面馆,因为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的主要菜色以中国传统的“面食”为主要菜系,因此在设计上应用了一些“中国元素”。 餐厅的整体设计以中式餐厅的形式进行设计。空间布局以中轴对称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中式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运用了红黑色的对比,空间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木制“花”形图案的设计元素是整个餐厅设计的亮点,它贯穿着整个餐厅的主体空间;灯光方面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

通过以上两次考察并对比分析后,该小组决定综合两个考察对象的优点,立足本土文化,创作简约、温馨的主题餐厅设计方案。他们的毕业设计选题最终确定为“潮州菜馆”主题餐厅设计,并拟将潮州方言、潮剧、潮州工艺、潮汕民居建筑、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大锣鼓等潮州文化融入设计方案。

“考察法”帮助该小组迅速、顺利地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及设计方向,可见,考察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具有非常切合实际的用途。

4结语

考察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由来已久,在以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已有使用,只不过以往称为设计调研,而且其内容比不上德国专家讲授的考察法这么具体,在执行过程中也缺乏贯彻的力度,有时甚至只是象征性地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而已。此次劳伦斯先生所讲授的考察法给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考察法”从概念到执行过程都相当完备,理论详实而具体。劳伦斯先生在介绍主要理论内容时不厌其烦,哪怕是看似人皆共知的常识内容也逐一详细讲解,展示了德国专家特有的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

二是对实践过程的严格掌控。在理论讲授结束之后,劳伦斯先生便提供了六个选题让各小组成员选择,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察法”的实践训练。这些实践过程都有规定的时间限定,并在他的课件中以读秒的方式计时,时间一到便要求提交(当然这也与德国专家来校讲学的行程时间有关)。比如小组讨论确定选题和小组成员分工,给定的时间是三十分钟,时间一到便提交确认。这种方法虽然给各小组成员造成一定的紧迫感,而且由于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后期制作上也难免仓促,但却有效地避免推托、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这点恰是以往我们在教学中的弱点――学生经常拖延时间,影响设计进程。比如这次笔者布置给学生的调研任务,完成时间是一周,而劳伦斯先生给定的时间只是一个下午。最后的成果证明,这一个下午和一周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差不多,虽然一个下午做出的报告内容难免粗糙,但由于不假思索,执行力度强,反而容易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三是考核讲评,劳伦斯先生让各小组学员之间互相提问题并评分,充分调动了学员的课堂积极性,并且在互相讲评中产生新的收获,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劳伦斯先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展示了德国人严谨、严肃的一面,也展示了他风趣幽默的一面,比如对迟到的学员处罚唱歌,或是黄牌警告。在他讲课过程中会忽然对不专心听讲的学员提问,这些提问的问题相当简单,有时只是让人猜猜他的课件中下一个笑脸图案是什么颜色的,对于答对者给予一块巧克力等小奖赏,答错者也没什么处罚。只不过即便没有惩罚,也足以有效的制止学员不专心听讲的行为,并且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不那么枯燥。这些方法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都值得我们中国教师学习。

短短一周的学习时间虽然很快过去了,但德国专家的治学精神和教学态度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所讲授的教学方法,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逐一实践,这或许会给我校乃至全省的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杨岩,杨一丁.毕业设计的设计[C].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