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6: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铁路实训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于为铁路运输企业和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运输生产、组织、指挥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依托铁路行业,深度校企合作”的专业特色,以学习铁道交通运输管理及相关设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形成了“三结合,四对准”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铁路行车组织》作为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始终贯彻“对准岗位的典型任务改革教学内容”的理念。
1.现场调研及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寒暑假及平时假期,对高职学院毕业学生、吉林地区及各合作企业实际车站进行了调研,重点针对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了访谈。
结合现场调研,我们总结出《铁路行车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分为三大岗位群:
调车员(连结员、制动员)工作:主要讲授车站牵出线调车、驼峰调车、中间站调车工作的方法等调车员的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手闸、铁鞋制动调速、观测速、排风摘管为重点。
车站调度员(列车调度员、调车区长、车号员)工作:主要讲授列车运行图、车站作业计划、车站工作统计、列车编组计划的知识和方法,实践技能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列车编组顺序表的编制。
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工作:主要讲授铁路行车闭塞法、铁路正常(非正常)情况的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实践技能主要学院演练室的设备进行实作演练。
针对三大岗位群的应会技能,铁路行车组织课的实训教学体系由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含技能鉴定)、毕业实习构成。
在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中,体现了:
实训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和团结协作等良好职业素养的任务。为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我们的做法是:合理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使教学与专业技能考证制度接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兼顾理论课和实习课,将整个《铁路行车组织》理论教学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独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年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和行车组织中某项技能比赛,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索性学习的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学生对现场缺乏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很多知识明白但却表达不出,不懂相互合作。但这恰恰和铁路行车岗位的设置相脱节,铁路运输是一个多工种相互配合的系统,各项作业的办理都需要各工种的合作。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以及校园实训设施偶尔还承担着沈阳铁路局的干部培训任务,所以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理论和实践总存在着偏差。
面临这些不足,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到行车岗位群所需要的“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实作技能知识?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实训教学,摸索适合的实训教学方法。
2.实训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主要解决途径是建设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包括场所、设备、教学指导人员、教学汁划,等等。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件,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尤其是工科专业,实训基地更是不可少。
但是,高职的实训教学不能因为实训基地设施不足而放弃。我们在教学经过探索,即使在实训设施不足的情况,仍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开展高质量的实训教学活动。
A.开设第二课堂活动
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和接发列车技能比赛、静止上鞋比赛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索性学习的能力。成立课外接发车、铁鞋制动学习课小组,开展互帮互助学习活动。
B.布置实训作业(课程设计)
布置实训作业的目的是通过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它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在有关单元的知识讲授完毕以后,在课堂开始布置实训作业(视情况按个人或小组布置),提出具体要求,如内容、操作方法、完成时间(通常最少为一周)等。学生在课余按要求实际操作,其间可以向老师咨询(通过E—mail、电话或当面请教等)。阅读收集上来的实训报告,准备评语。挑选优良的实训报告,在实训课堂上请报告主人上台陈述(目的、想法、过程、结论等等),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并进行答辩。教师讲评。这种实训方式对学生的锻炼极大。由于在学校接受过编制计划、铺画运行图等实训,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给学校或老师来信表示感谢,因为这些技能在他们就业后对他们帮助很大。
3.项目导向教学法
为了使实训教学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我们在实训教学的实践中,对实训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项目导向法”贯穿于教学。
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每一个教学任务单元均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六个环节来实现、根据岗位工的工作特点,为了便于操作,把它整合为四个步骤。
1 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 课程开发与设计
2.1 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
(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
(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
(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 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
(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
(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
(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
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乌鲁木齐铁路局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请拨付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的再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特别是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自治区实施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企业职工队伍、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的优惠政策,乌鲁木齐铁路局抓住机遇,持续加大申请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并及时投用到路局所管辖的50多个站段单位。通过大量深入细致工作,一是有力推进铁路职工转岗培训和提升就业能力工作,全局分布于各站段车间、班组的富余职工经转岗培训、就业能力培训后重新安排岗位;二是有效扶持各站段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了全员岗位技能演练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大力改善职工培训硬件设施和条件,建成车间级、站段级电化、多功能、网络培训教室51个。特别是2015年、2016年,实施两批实训演练设备投资预算计划近1个亿资金,用于填补高铁实训演练项目空白,补强行车主要工种实训设备,使职工培训硬件设备得到显著改善,极大地满足了高铁运营管理、电气化铁路开通运用后现场实训演练的需求,切实发挥了促进再就业资金“促就业、保稳定”的核心有效作用。
一、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专项资金是做好企业富余职工就业工作的基础保证,资金纪律是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如何严格执行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的政策规定,科学合理、依法合规管好用好资金,保证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长效性,切实发挥资金“促就业、保稳定”的作用,始终是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关键之所在。依据乌鲁木齐铁路局管理现状,经工作实践的思考分析,认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资金管理基本工作模式不够规范,制度办法不够健全。自治区多年来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模式限于宏观性、方向性的指导性意见,而对于资金拨付到企业层面上所进行的具体管理和基本工作模式,没有具体细化的操作规定。如:涉及资金管理的具体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实施步骤、经办程序、财务管理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还缺乏专门的就业专项资金购置公共实训演练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设备资产归属没有界定,基础管理缺乏配套的标准。专项资金购置的公共实训设备资产,均配置到站段单位使用,设备资产到底属于自治区、铁路局还是站段单位,还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专项资金购置的实训设备管理与运营生产设备管理有较大不同,前者管理方在路局,使用方在站段单位,设备费用结算和列账又在路局财务集中核算所,并没有严格执行使用、管理、财务列账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而后者则统一由站段单位归口一体管理;现专项资金购置的实训设备列入固定资产管理后,其发生无偿划拨、转让、毁损、报废等方面还没有规范化的执行标准。
3.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制度落实上需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多年来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没有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检查验收工作,也没有进行资金使用管理的专项审计工作,实际上弱化了监督监管效果。路局、站段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执行重视程度不够,年度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没有及时进行公示、通报和报告,设备资产的盘点清查工作未能有效开展。
4.在资金严格使用范围和有效使用上存在偏差。专项资金使用既不能扩大支出范围,造成资金流失,也不能缩小支出范围,造成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现个别单位存在借培训教学之名申请购置实训演练设备,却分散用于本单位科室车间的日常办公,间接弥补办公经费不足问题;有的单位所申报就业资金使用项目缺乏可行性、投入产出效果的充分研究和论证;有的单位申请实训演练设备项目过于分散,规格标准追求“高大上”,在实际应用中又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功能。
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对策
1.明确管理工作模式,健全管理工作制度。当前情况下,应在自治区再就业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指导下,局内各部门参与配合下,专题研究确定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工作模式,可借鉴目前成熟管理部门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也可组织管理部门“走出去”进行学习考察调研,按照简约高效、规范管理要求,研究建立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工作制度,形成职能明确、细节清晰、统一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体系;健全就业专项资金购置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有效实现资产从计划、招投标、购建、交接验收、保管使用、维修清查、处置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20-02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是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中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最紧密、在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上最关键的课程。该课程以铁路运输日常生产作业过程为主线,全面介绍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办法和各种运作过程,系统阐述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主要包括车站工作组织、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列车调度等内容,知识点丰富。通过教学,希望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车站调车、接发列车、运行图编制、列车调度指挥等技能。然而就教学效果来看,却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究其原因,可能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单一等多个环节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在参照其他教学同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2-5],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以下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实践,旨在增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的首要问题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高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行车方向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各类院校人才培养及定位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职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备一定理论知识,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行车方向主要是培养未来能胜任铁路车务段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改革教学教材及教学内容
教材和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传统的资料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组织,为此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精选教材 在教材的选取上,高职教学课本应该打破传统学科性、系统化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尽可能选取以工作任务单或者以情境展开教学的课本。笔者在选择本门课程教材时,参照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行车组织的教程,并且综合同行业兄弟院校使用的自编讲义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取以理论够用、以能力培养为原则的项目化教材,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有些需要拓展、深化和更新的内容,以印发讲义的形式进行补充,力保教学内容的精与新。
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铁路行车组织教学课程教学学时,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加大车站调车、接发列车作业及运行图编制等内容的理论时数及实训力度,削减与学生直接就业岗位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如车站作业计划编制、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调度指挥内容的理论学习课时应酌情减少;减掉重复的内容,如车站及列车等内容已在车站线路与站场、铁路机车车辆等专业基础课程中学习,避免重复讲学。
3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合,从笔者入职之初,学校就一贯强调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对于高职学生教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实施。为了教好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形式组织教学 由于铁路行车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组织学生现场顶岗学习,为此,在日常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先进的形式展开教学。具体来讲,在接发列车作业程序学习时,通过提供近似逼真的教学环境,按照TB1500.1、TB1500.3及TB1500.6作业标准,让学生模拟铁路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等岗位完成列车接发程序训练;熟练后,通过教师机设置故障,训练学生在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应变能力。在车站调车作业学习时,通过提供教学视频、制作调车动画、举办调车手信号大赛、开展知识问答活动、PPT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调车作业技能以及如何进行调车作业人身安全防护,这些活动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 2014年10月,由铁道行职委举办的全国铁道类职业院校接发列车大赛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竞赛要求每个学校选派一支代表队、两支参赛组参加比赛,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大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理论考试涉及国家规定的相应工种国家职业标准、《铁路行业车站值班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级)要求的必知必会内容,占总成绩30%。实际操作分为单线半自动闭塞、双线自动闭塞两组,办理正常情况与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作业,占总成绩70%。大赛对学生理论知识、精神状态、作业程序、反应能力、动作细节、配合程度等多个环节进行考核。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17个代表队参加,经过激烈角逐,学院最终取得双线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经过此次比赛,更加清楚地看到本专业教学与同类院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也更加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基本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组建技能练功队,开展校内比赛 为了让学生加强日常技能,学校组织接发列车技能练功队及调车作业技能练功队,旨在将技能训练常态化,定期举办校内接发列车大赛及调车相关技能大赛。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铁路信号员、助理值班员、连接员、车站值班员等岗位的认证考试,督促学生争取双证毕业。
4 壮大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队伍的强大。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如下方面对师资队伍进行建设。
加大在职教师培训力度 学校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主要从五个方面抓起:一是新进教师入职时由校内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在工作第一年内为每位新进教师安排指导教师,对该教师的业务进行指导;二是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下基层企业进行锻炼,跟现场师傅学习技能;三是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相关培训(比如铁总第一版《技规》学习),组织教师观摩全路接发列车技能大赛,组织教师去兄弟院校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技能培养;四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全国微课比赛、教学改革设计大赛、说课比赛等活动,多方面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五是积极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来校做报告,让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学习。
积极挖掘企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为了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学校每年从企业高薪聘请高管来校担任企业带头人或是校外兼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重。如聘请铁路局职教科经验丰富的师傅来校讲解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5 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铁路行车组织实训教学,学院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近两年来,学校积极筹建TDCS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及接发列车仿真演练实训室,用以进行学生开展接发列车岗位的训练。此外,积极与新丰镇特等编组站、渭南火车站、渭南北站、兰州铁路局等多家铁路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生产安排,组织学生去企业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为学生进行校外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6 考试内容改革
传统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且多为理论性考核。鉴于此,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经过改革,过程考核大概占到50%,考核内容包括日常任务单的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情况、阶段PPT汇报等。
2)增加技能考核。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锻炼学生的技能,通过汇演的方式,以组为单位,学生随机抽取表演题目,模拟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及助理值班员进行列车接发作业演练学习和调车员白天及夜间手信号的演习。
3)考核评价多样化。传统考试评价以教师打分为主,改革后考核评价采取组间打分+教师打分+组内打分的形式,三者综合得出学生最后的成绩。考试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总之,高职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考试改革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改革的效果。目前本课程教改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应该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各个教学环节,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皓明.职业技术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德职教现状对比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0(6).
[2]宋素萍.《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99-02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的职业教育领域也因此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变迁,职业教育集团这类新型的教育联合体就此诞生。职业教育集团包括了企业、学校和行业等,是从多方面展开职业教育并进行结合的联合教育体。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在于不同组织间的教育资源能够进行共享,在集团内互相补充各自的不足,学习各自的优点,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随着多年发展与改革,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集团数量达到了320个以上,在校企合作方面以及学科产业融合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资源共享作用。本文以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对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进行探索。
一、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基本情况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依托,在获得了广西教育厅的批准后正式建成。之后开始容纳有自主意愿、希望加入集团内的其他铁道交通类职业教育学院,作为集团的校企合作单位。集团主要针对铁道交通行业的人才培养,对现有行业技术进行更新和深度开发,以为行业服务为基本原则,是具有松散型和非盈利性质的教育联合体。
目前集团内部的单位有广西交通协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南宁铁路局等,涵盖了职业教育院校、交通行业协会、相关行政部门科研开发机构等多个领域共计20个单位。集团对各单位的约束秉承“自愿、平等、互惠、互利”原则,遵照集团内部章程和规定,各单位具有相同法律地位,并且单位的内部结构组成不变,保障了各单位原本的管理模式不变。
二、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一)理事会制度。在职业教育集团中,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也是集团运行过程中的主要责任担负机构,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对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机构进行产生和撤销;优化集团内部的管理水平,对现有章程进行优化,改革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负责对集团的未来目标进行规划,制订工作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建设计划,与各单位合作建设和讨论整体项目;年终对集团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制定年度报告并审核相关议案。为了准确掌握集团详细的运营情况,还需要每年召开理事会会议。
(二)工作委员会制度。集团内的专业建设工作、技术服务工作和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分别由不同的工作委员会负责,掌握各项工作的实行情况并负责工作的持续运行与开展。具体来说,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对目前专业建设提出改进意见,结合行业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建设研究,同时实训基地等单位的建设也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开展与监督;技术服务委员会负责集团内部的行业技术和人员培训工作,保证集团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并对集团内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鉴定;顶岗实习工作则负责与行业内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调度,开展就业双选会,保证集团内人才的就业工作问题,也负责联合办学中的企业订单办学,安排学生实习工作并进行统一管理。
在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一系列日常工作主要由秘书处负责,集团的网站维护、集团信息管理以及集团内会员的联络和管理都由秘书处负责。职业教育集团针对现有问题,展开各单位与各部门的综合资源共享座谈会,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集团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目前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资源,及时会员信息,帮助单位与部门之间更加及时地进行交流与协助。
三、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的主要做法
(一)职业课程和专业教育方面的改革。针对岗位展开职业教育培训,是教育集团的原则之一。在这种基础上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毕业生能够较快投入实际工作,为铁道交通行业建设注入鲜活生命力。而铁道交通方面则对铁路运营管理、通信技术开发和铁道工程技术等展开重点建设。这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特点与优势。
在课程方面,教育集团集中有力资源,将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进行组合,形成了符合实际铁道交通行业情况的课程开发小组,课程教材的开发以实际工作岗位为基础。就目前而言,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已完成了34门课程,共计30余本教材的开发。
(二)实训基地建设。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积极联合集团内各单位和部门,集中优势,共享资源,展开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最主要的便是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和新校区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实训基地。前者是由集团与南宁铁路局共同开发建设,为实训基地提供了数据库服务器、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杂费核收系统等多方面硬件设备支持,实训基地能够完成多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包括货品调度、站台调度、货运核算、客运核算、售票管理,等等。后者则是由南宁铁路局作为技术支持,校企联合进行建设,南宁铁路局为该实训基地提供线路电缆材料、铁道接触网设备、通信设备、机车设备等多方面设备支持。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建立起来的实训基地,发挥着巨大教育教学实习作用。
(三)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与实践。集团内会利用寒暑假等长期假期时间,开展大型周期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志愿者活动分别在玉林、柳州、南宁、桂林等地区开展,提升了学院与企业以及社会的接触程度,同时青年志愿者活动帮助教育集团内部的单位有效地完成了暑运和春运工作,体现了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共赢原则。
四、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的成功经验
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于2009年5月组建,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首,联合广西区域内的铁路相关院校、行政单位和企业人事单位等组建,面向铁路行业对集团内部展开综合性职业教育。教育指导由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和广西教育厅共同负责。从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可以看出目前教育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的几个成功经验:
(一)以契约为合作的基础与核心。教育集团的契约内容保证各单位之间的法律地位统一性以及确保单位之间相互独立,但遵照集团内部的基本章程。教育集团相比其他的隶属部门,与各单位之间是更加明确的资源共享合作关系,相互平等和独立。在单位进行合作之前,需要签订明确的资源共享合作协议或是合同,使合作内容能够有书面保障,具有法律效力,签订的协议或是合同能够划分不同单位在资源共享合作中的权利范围以及责任义务,在相互协助相互补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不对其他单位进行干涉。
(二)集团内共享教育资源。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教育集团的职业教育质量,各单位会将现有资源进行共享,包括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在共享的过程中,由其他单位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及补充,做到资源互动,将各单位之间的优势进行结合,并填补现有的不足之处。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中关于信息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的开发建设就是充分运用了资源共享而达成的成果,实训基地内的硬件设备由南宁铁路局提供,而实训基地内的岗位培训工作则由集团内学院负责,最大限度提升了职业教育水平。
(三)积极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办学能够进一步提高集团内的资源使用率,优化教育结构。联合办学主要体现在订单办学的模式,企业结合目前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人才要求,学院针对要求展开相应职业教育,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再输送到企业中,这种定向培养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另外,联合办学还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以及企业对学校专业的建设方面,前者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保障员工的专业能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水平;后者则能够帮助学院优化现有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按照实际的行业需求对课程、专业、教材以及师资团队进行改革。同时校企联合办学能够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质量,增加学生的行业经验,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总之,开展联合办学可以最大化集团内部各部门的资源,做到合理整合,高效利用,共享成果。
综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趋势,能够有效地优化职业教育的环境和质量,在政策的支持下,保证职业教育健康且稳固地发展。政府方面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并鼓励行业内的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集团当中,扩大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政策的引导、规范的集团管理、相关行业的支持与企业的加入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是促成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变革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健.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实现高职教育“四个合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2]胡邦曜.基于“以岗导学、多元合作”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6)
[3]周群,邱同保.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设案例阐述――以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高教论坛,2012(10)
一、全国及陕西高职教育发展和示范院校建设概况
近10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达12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7%,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6年,国家启动了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至少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并给予优先安排招生录取批次、单独招生等政策支持。2006年评了28所,2007年评了42所,2008年评了30所。陕西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名列其中。陕西省于2008年开始建设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有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9所。2010年,国家启动全国新增100所骨干高职学院建设计划,全国高职教育将形成以国家示范院校为引导,国家骨干高职学院为带动,省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更加注重高职教育内涵的发展与创新,强调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也就是说,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它反映着学校的管理层设计思想,体现着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也从一定程度上指出了阻碍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症结所在。在“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上,一致通过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改革创新、合作共建、凸显特色、提高质量为发展思路。以上4个“合作”是高职学院今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努力方向。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优势
1.以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理念革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就是要力求让企业能深度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过程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渗透等合作工作,使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紧密、互为依存。
示范院校在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为各高职院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省级示范院校的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行业、企业、社会用人标准及需求变化,及时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该院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开门办学,探索出以“工学五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符合各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把教鞭指向生产一线,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此外,该院通过组建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等多种途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先后建立了150多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培养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依托行业办学,校企深度合作特点突出。学院与长期合作的20多家企业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念同新、目标同趋、任务同驱、资源同享、创新同步、质量同兴、和谐发展。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以“四接轨”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接轨、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接轨、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学院利用地处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行业背景优势,积极创新“市企共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与用人企业密切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考评教学质量,促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根据学校自身或专业的行业背景和需求的不同,工学结合的具体方式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项目驱动”、“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建设院校。该院于2007年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果园和蔬菜大棚,让学生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去学习、去实践。在实践中,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掌握了果树整形修剪、蔬菜选种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畜牧专业学生掌握了家畜育雏、养殖、常见病预防、饲料与营养等技术。“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实现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谋求新突破,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上谋求新突破,在建立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训体系上谋求新突破,三个新突破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为了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规定各专业实践性教学要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学生还要有最少半年的时间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毕业生除具备毕业证外,还至少要有1-2个社会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院内也开设了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多项行业技能鉴定培训站,满足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此外,该院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与用人单位分工实施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使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0%。
3.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一是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二是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双轨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双向挂职”、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双重身份”。
强调实践性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学院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同样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精练实用的教学和快捷有效的实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支撑平台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前校后厂”办学格局的框架内建立的“实验室-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产业实习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 转贴于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该院在不断增强自身实践教学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建立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原有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达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好效果,使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实施有了可靠保障。
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得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有效贯彻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相关专业领域内职业岗位上广受欢迎的实用人才。
三、示范校建设对推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1.示范建设院校招生就业“两旺”。学生报考示范建设院校十分踊跃,第一志愿报考率显著增加,录取分数大大提高。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平均达到170%,87%的学生超过三本录取分数线。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保持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的同时,不断加大跨省招生规模,2009年达到30%以上。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在陕录取学生三本线以上占41.3%,2010年达到100%,新生的报考率录取率报到率再创新高。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均保持在200%以上,个别专业在400%以上,文理科最高录取分数均超过二本分数线,70%以上的学生录取分数超过三本线。2009年,全国已有3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开展独立招生,2010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到73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所职业院校2010年首次实行单独招生。可见,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已越来越受到考生及家长的青睐。
示范建设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大都在98%左右。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的《2010大学生就业报告》称: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居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全国榜首(88.1%)。据相关统计,近3年陕西所有国家级、省级示范建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全部达到95%以上。
2.校企深度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示范建设院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突出铁路工程,实践教学强化铁路技能,工学结合依托铁路企业。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该院依托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速铁路实训工区、高速铁路地基检测实训室、铁路轨道养护实训室、专业机房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挥铁路特色优势和中心城市地域优势,构建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校企合作网络。校企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多项成果得到广泛运用;校企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该院与多家企业联手打造示范高职校企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形成了“五环联动,工学六合,十种模式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很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3.在扩大社会服务的同时实现校企合作发展。高职学院担负着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职能,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途径有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体包括:就业转岗培训、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文化教育传播与辐射、社区需要学校有条件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等。
示范建设高职学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区域合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实施,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该院针对服务对象规模小、经营松散、企业化程度低、组织困难等特点,完善和创新了基地示范型、专家大院型、科技包村型、技术服务型、企业带动型等五种产学合作模式,与千百个县、企“联姻”,“校县合作搭台、工学结合切入、五种模式运作、育人服务双赢”,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建设中发挥学院“一个集团、四个基地”(学院是西安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铁道部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全国地方铁路人才培训基地、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西安市职业教育电子技术类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实施“千站百段”工程,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各站(点)段(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不断扩展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内涵。
参考文献:
一、全国及陕西高职教育发展和示范院校建设概况
近10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达12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7%,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6年,国家启动了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至少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并给予优先安排招生录取批次、单独招生等政策支持。2006年评了28所,2007年评了42所,2008年评了30所。陕西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名列其中。陕西省于2008年开始建设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有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9所。2010年,国家启动全国新增100所骨干高职学院建设计划,全国高职教育将形成以国家示范院校为引导,国家骨干高职学院为带动,省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更加注重高职教育内涵的发展与创新,强调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也就是说,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它反映着学校的管理层设计思想,体现着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也从一定程度上指出了阻碍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症结所在。在“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上,一致通过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改革创新、合作共建、凸显特色、提高质量为发展思路。以上4个“合作”是高职学院今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努力方向。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优势
1.以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理念革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就是要力求让企业能深度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过程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渗透等合作工作,使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紧密、互为依存。
示范院校在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为各高职院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省级示范院校的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行业、企业、社会用人标准及需求变化,及时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该院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开门办学,探索出以“工学五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符合各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把教鞭指向生产一线,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此外,该院通过组建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等多种途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先后建立了150多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培养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依托行业办学,校企深度合作特点突出。学院与长期合作的20多家企业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念同新、目标同趋、任务同驱、资源同享、创新同步、质量同兴、和谐发展。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以“四接轨”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接轨、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接轨、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学院利用地处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行业背景优势,积极创新“市企共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与用人企业密切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考评教学质量,促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根据学校自身或专业的行业背景和需求的不同,工学结合的具体方式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项目驱动”、“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建设院校。该院于2007年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果园和蔬菜大棚,让学生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去学习、去实践。在实践中,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掌握了果树整形修剪、蔬菜选种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畜牧专业学生掌握了家畜育雏、养殖、常见病预防、饲料与营养等技术。“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实现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谋求新突破,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上谋求新突破,在建立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训体系上谋求新突破,三个新突破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为了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规定各专业实践性教学要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学生还要有最少半年的时间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毕业生除具备毕业证外,还至少要有1-2个社会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院内也开设了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多项行业技能鉴定培训站,满足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此外,该院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与用人单位分工实施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使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0%。
3.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一是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二是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双轨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双向挂职”、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双重身份”。
强调实践性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学院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同样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精练实用的教学和快捷有效的实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支撑平台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前校后厂”办学格局的框架内建立的“实验室-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产业实习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该院在不断增强自身实践教学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建立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原有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达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好效果,使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实施有了可靠保障。
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得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有效贯彻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相关专业领域内职业岗位上广受欢迎的实用人才。
三、示范校建设对推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1.示范建设院校招生就业“两旺”。学生报考示范建设院校十分踊跃,第一志愿报考率显著增加,录取分数大大提高。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平均达到170%,87%的学生超过三本录取分数线。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保持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的同时,不断加大跨省招生规模,2009年达到30%以上。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在陕录取学生三本线以上占41.3%,2010年达到100%,新生的报考率录取率报到率再创新高。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均保持在200%以上,个别专业在400%以上,文理科最高录取分数均超过二本分数线,70%以上的学生录取分数超过三本线。2009年,全国已有3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开展独立招生,2010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到73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所职业院校2010年首次实行单独招生。可见,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已越来越受到考生及家长的青睐。
示范建设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大都在98%左右。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的《2010大学生就业报告》称: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居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全国榜首(88.1%)。据相关统计,近3年陕西所有国家级、省级示范建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全部达到95%以上。
2.校企深度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示范建设院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突出铁路工程,实践教学强化铁路技能,工学结合依托铁路企业。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该院依托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速铁路实训工区、高速铁路地基检测实训室、铁路轨道养护实训室、专业机房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挥铁路特色优势和中心城市地域优势,构建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校企合作网络。校企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多项成果得到广泛运用;校企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该院与多家企业联手打造示范高职校企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形成了“五环联动,工学六合,十种模式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很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3.在扩大社会服务的同时实现校企合作发展。高职学院担负着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职能,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途径有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体包括:就业转岗培训、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文化教育传播与辐射、社区需要学校有条件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等。
示范建设高职学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区域合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实施,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该院针对服务对象规模小、经营松散、企业化程度低、组织困难等特点,完善和创新了基地示范型、专家大院型、科技包村型、技术服务型、企业带动型等五种产学合作模式,与千百个县、企“联姻”,“校县合作搭台、工学结合切入、五种模式运作、育人服务双赢”,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建设中发挥学院“一个集团、四个基地”(学院是西安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铁道部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全国地方铁路人才培训基地、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西安市职业教育电子技术类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实施“千站百段”工程,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各站(点)段(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不断扩展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内涵。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开放的、公共的合作型实训基地,它建立在区域经济基础上,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并且在本域内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服务社会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1]。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意在建立“政府扶持、企业参与、院校主体”三方互动式实训基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利用最大化,实现行业管理部门、企业、院校共享的实训基地发展新模式。
二、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共享三方需求
1.政府共享。自2008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职能由建设部划归交通运输部以来,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作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承担着辽宁省内各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职能。
目前,辽宁省沈阳、大连两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其中,沈阳地铁运营里程54公里、沈阳浑南有轨电车运营里程60公里;大连地铁运营里程38公里,轻轨104公里,有轨电车23公里(以上数据截止2015年底)。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日益扩大,轨道交通事故近年频发,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也相应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所以,政府部门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实验研究基地支持。
2.企业共享。目前,国内较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基地有上海申通地铁培训基地、广州地铁培训基地等少数几家运营公司。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座城市。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沈阳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沈阳浑南现代有轨运营有限公司;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大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大连金马快轨运营有限公司。
辽沈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均没有成立完善的培训基地及培训体系。所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培训基地支持企业培训功能。
3.院校共享。辽宁省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类院校有: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中职类)等。
原铁路直属职业院校铁路培训系统成熟,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系统,部分非铁路直属职业院校虽有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但面临着设备缺乏的情况。所以,辽宁省内相关高职院校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培训基地支持教师、学生培训功能。
三、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运输主干专业及专业群“十二五”建设方案》和《交通运输主干学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以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岗位要求和设备使用、维护要求为基础,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已被辽宁省交通厅确定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教育与培训重点建设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入手,建立起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实现涵盖行车、乘务、站务、机电、通号等五大岗位群技能培训,包含运营仿真综合实训室、PLC控制实训室、列车驾驶仿真实训室、模拟驾驶实训室、车站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车站业务实训室、票务实训室、AFC拆装实训室、屏蔽门拆装实训室、转辙机实训室、联锁设备实训室。各实训室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四、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三方共享方案
1.政府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体系建设、辽宁省轨道交通企业设备维护标准、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准入资质、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评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等行业管理支持。
2.企业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相关岗位员工能力提升培训、校企共享培训教材体系开发、运营企业相关岗位专业技术改进支持。
3.院校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相关高、中职业院校提供师资技能、学生实习培训服务,也可举办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大赛。
三方共享方案图如图1所示。
五、结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70-02
截止到2020年,我国的营业铁路里程将能够达到十万公里,比较繁忙的主要干线对客货进行分线,复线率与电化率都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铁路的世纪运输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关的技术装备都能够实现与国际水平的基本契合。在确定了这样的蓝图后,人们获得了奋进的力量。在2010年,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做出了更加详细的部署:要将职工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这样才能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如今,铁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对高素养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的落实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重要性
党曾经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打造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而作为铁路承认高等教育来说,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科学理念,也就是人自身的发展、完善人格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着新兴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应用与更新,要想推进铁路的大发展、大跨越,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去操作和应用。因此,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乘风破浪、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实践,创新的发展铁路成人教育事业。要改变固有的传统观念,重视人才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充分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鼓励职工积极学习、自主学习。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经费支持要到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面对这些之前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和矛盾,我们没有已经积累好的经验,没有可以参考的现成答案,更没有固定的解决模式。因此,这些问题若想得到良好的解决,改革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要对当今时代人才资源进行准确的定位,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将视野放在实现中国铁路事业的现代化的高度上,对铁路承认教育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把握,不仅要对现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做出及时而充分的肯定,更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保持清醒的认识。
为了能够与当今企业改革的步伐相吻合,并适应如今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就不能仅仅满足对当前状况的认识,而应该具备不断追求的精神,杜绝墨守成规的现象,将原有的条条框框打破。如今,铁路部门实现了六次调图提速、改造既有线电气化、对电气化铁路进行重新建造、投入大量的动车组并开始运营以及促进了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全新的设备、技术、理念、以及交路、模式等被运用,在安全运输实践过程中广泛地运用了目前来说比较先进的工务工程技术、高速铁路技术、运输调度技术、重载运输技术、机车车辆技术、牵引供电技术以及通信信号技术。通常来说,在铁路局、基层站段和车间都会设有作用等同于职工教育委员会这样类似的机构,但客观来讲,他们很难真正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最后变成形同虚设。虽然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若要发展,就必须依靠人才支撑,而人才的获取又依赖于教育。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一)行车管理岗位群
行车设备的监督与操作;行车报表记录;日常运营情况监控与调整;非运营期间行车业务作业;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二)客运管理岗位群
客流组织;客运设备操作与维护;乘客服务;车站环境管理。
(三)票务管理岗位群
AFC设备操作与维护;AFC设备故障应急处置;票务台账及报表填记;车站票卡管理;票款及备用金管理。
(四)机电设备管理岗位群
车站消防报警系统管理;车站BAS系统管理;气体灭火系统管理;车站通风设备管理;车站给排水系统管理;车站低压电器设备管理;其他辅助系统设备管理。
(五)安全运行监督岗位群
工程车故障和处理;调度中心紧急疏散处理;行车设备故障的处理;自然灾害类事件的处理;供电类故障的处理;火灾类事件的处理;大客流疏散;AFC设备故障的处理;治安事件的配合处理。
(六)车站综合管理岗位群
综合治理台账记录;车站重点部位的管理;车站治安,消防管理;相关单位(部门)的组织协调;车站附属区域的管理。
三、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分析
1.在对铁路成人教育进行定位,不能脱离铁路运输服务。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更大的生机与活力赋予到铁路承认教育工作中。在对相关职业学校建设时,应当以多功能、综合性和集团化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作为铁路成人教育系统,要对铁路运输的实际运输生产以及人才需求的状况进行仔细地调研,将培训前与培训后进行有机地结合,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同时,对一些不适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制度、政策,该废除的废除,该整改的整改。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铁路发展需要的铁路成人教育的模式,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人才教育的体制机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3)所示。
2.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从而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与此同时,搭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平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奠定了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39-40、42.
[2]甘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与相关专业配合的思考[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01:52-53、56.
[3]徐虎,刘奇.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策略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167.
[4]李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与授课的优化[J].教书育人,2011,21:100-1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25-02
目前,高职课程开发与建设还没有完全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存在着校企双方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合作效果不太理想;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准确认识,对企业岗位的技术要求掌握不够;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存在障碍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得校企双方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学校所教和企业所需脱节,不利于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行业技术水平,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课程目标等。基于以上原因,我院自2008年开始,与在南京地区进行轨道交通施工的中铁十九局和中铁十五局,与进行轨道交通监理的广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和北京铁研监理有限公司及进行轨道设计的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轨道所等5家单位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轨道施工技术》课程。解决了“与谁合作”、“合作什么”、“怎么合作”的问题。校企共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良好,受到在校学生、企业技术人员的好评。
一、共建课程过程中各方职责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课程包含四个要素,即学校、企业、课程专家和政府。学校方面,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他们要参与整个课程建设的过程,重点做好课程教学内容的转化工作;企业方面,主要是企业专家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知识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政府方面,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有效利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确保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校企共建课程的具体实践
依据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轨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具体做了以下的实践创新。
1.与谁合作。2012年,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成立了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路桥分会。在分会成员单位中,课程选择了在南京地区进行轨道交通施工的中铁十九局和中铁十五局,进行轨道交通监理的广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和北京铁研监理有限公司,以及进行轨道设计的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轨道所等5家单位合作共建专业与课程。
2.合作什么。①与合作企业人员共同制订课程设置方案。在轨道施工技术应用情况及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基础上,结合合作企业具体情况,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②整合课程内容。为强化学生的轨道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能力,在教材及课程教学中引入合作企业轨道施工技术应用案例。将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确定了本课程的内容分为9个模块,分别是轨道施工方法概述、有碴轨道施工、轨道板预制、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施工、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施工、无缝线路的计算与施工、道岔施工、轨道几何形位量测和高速铁路轨道精调。③与合作企业人员共同编写课程教材。作为交通类高职学院,该专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基本上来源于本科院校,课程内容学科性较强,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课程结构体系松散、内容庞杂。例如,轨道结构包括钢轨、轨枕、道床、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等六个部分,其材质就涉猎了钢材、混凝土、木材、岩石、砂土、沥青、聚乙烯等;而现行的轨道教材对于这些内容在组织方面存在相互交错、主线不明等现象,给学生的印象是结构体系松散、内容庞杂,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学,理不出头绪。编写适合校企课程的教材是本门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引入合作企业中轨道施工技术应用案例,同时结合现有实训设备条件,与合作企业人员共同编写课程教材。本教材以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轨道类型为主线,按照轨道施工工序,结合图例和算例,从轨道施工方法概述、有碴轨道施工、轨道板预制、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施工、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施工、无缝线路的计算与施工、道岔施工、轨道几何形位量测、高速铁路轨道精调等九个方面详尽阐明当前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常用施工方法,并且引入了当前最新的轨道几何形位检测技术和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技术,编写了一本“职业性”与“实用性”较强的教材。④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与上海铁路局南京工务段合作共建轨道施工检测实训基地。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建成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各一条。有砟轨道包括了各种类型的轨枕,各种类型的扣件,道床的铺设与养护,钢轨的焊接与铺设,道岔的安装、调试与检测;无砟轨道按照宁杭高速铁路施工工序,真实再现了目前高速铁路、地铁轨道结构的施工过程,能满足高速铁路、地铁轨道结构施工、检测等各项目协同训练的要求,如图1所示。⑤多途径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参加行业内技术培训、技术论坛等途径,加强对教师在轨道施工新技术方面的培训,达到更新知识,紧追行业新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3.怎么合作。①邀请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在课程设计时,邀请合作企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会,提炼出轨道施工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与校内外专家共同研讨,完成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的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其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建“工地流动课堂”。例如,在《轨道施工技术》课程中学习“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施工”时,带着学习任务来到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具体学习地铁整体道床的施工,钢轨铺设、粗调、焊接与精调,如图2所示。在学习“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时,师生来到京沪高铁土建六标苏州段具体学习高速铁路CRTSII型板铺设、粗调与精调,CA砂浆的预制与注浆,500m长钢轨的运输、铺设、粗调与精调,如图3所示。②修订课程标准并完成课程的设计。根据课程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会的成果,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改革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了基于校企共建的、以能力培养为主旨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后,轨道施工技术新旧课程体系对比见表1所示。在教学布局上,将原来的知识体系重新序化,用9个任务来承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③引入工程案例。在课程教学中,与中铁十九局、广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实时引入了扣件施工、钢轨焊接、轨道板铺设、CA砂浆灌注、CRTSII型轨道板预制等6个典型工程案例,便于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三、校企共建课程的成效
《轨道施工技术》课程建设采用“校企共建”原则,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实训项目的开发、虚拟实训项目的初步设计。课程的内容与目前城市轨道、城际铁路的轨道施工内容高度一致,所讲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将工程一线的施工工艺与方法很好地转化成了教学内容。课程改变了以介绍轨道结构组成为主,涉及轨道施工的内容较少和主线不明的现状,以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轨道类型为主线,按照轨道施工工序,结合图例和算例,对于复杂的理论问题省略了中间的推演过程,力求说明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要求与施工方法。任课教师不仅有校内教师,还有来自轨道施工监理企业的技术人员,授课教师不仅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功底,同时具有较为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轨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从与合作企业人员共同制订课程设置方案,整合课程内容,与合作企业人员共同编写课程教材,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多途径加强教师培训,邀请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修订课程标准并完成课程的设计,引入工程案例等八方面详尽阐述了与合作企业共建课程的内容与途径,实际教学证明共建课程的建设成效良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辉,郁汉琪,朱军.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J].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2009,28(12):187-191.
[3]唐耀红,何翠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9-20.
[4]任星星.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科技,2009,(3):68-70.
在现阶段,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等行业都跟实验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铁道运输专业。铁道运输专业对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铁路运输人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实验人员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人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验室作为实现由科研向生产力过渡的中转场所,是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基地。由此可知,提高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科技发展的关键。
一、铁道运输专业的岗位及课程设置
铁道运输,主要包括五个运输方式:一是整车运输,二是合装整车运输,三是零担运输,四是两三站分卸,五是集装箱专列运输。在现阶段,集装箱运输运输方式是最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同时,在物流运输中,主要的铁道运输车辆有平车、敞车、罐车、冷藏车等。随着当前我国输运市场的日益成熟,我国铁路要积极开拓市场,就必须提高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目前,我国铁道运输作为一门适应性面广、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发展需求,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第一线生产管理人员。在课程设置上,铁道运输专业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专业基础课,包括交通运输概论、铁路线路与站场、铁路机车车辆及铁路信号等;第二,专业理论课,主要涵盖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行车规章、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及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第三,专业技能课,主要有客运综合技能实训、行车综合技能实训、接发列车工作实训、货运综合技能实训等;第四,选修课,囊括一些运输经济法规、会计原理及统计原理等内容。
从整体上来讲,铁道运输专业主要的就业岗位有:列车调度员、信号员、站段长、安全科长、车站调度员、调车长、货运检查员、货运值班员、列车员、列车长等。从某种程度上看,铁道运输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第一线生产管理人员。由于铁道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庞大,同时专业深度广,因此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转业技能及专业素养。
二、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管理现状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职能,在铁道运输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由于受传统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束缚,在总体上绝大部分实验室主要依附于教研室。在按课程进行划分的实验室中,强调专业细化,实行的是分配合理论教学模式。基于这种状况下的实验室,一般其规模狭小,功能有待健全,在科学实验能力上严重不足,无法跨越学科的束缚。因而从根本上讲,不能满足现代科学实验室的发展要求,同时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很大的困扰。其次,由于各个实验室在设置上都存在相似点,资源的整合程度不高,严重阻碍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的发展。再次,某些地方的铁道运输专业的实验室存在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为了增强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力,造成抢占资源的现象。立足于实验室的整体利益,铁道运输专业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上严重失调,因此要不断优化资源结构,积极提高整体的实验管理水平。
三、提高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主体地位,实行分级管理。
在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实验室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推行其校、系、室分层管理模式,从而优化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现阶段,铁道运输专业在构建实验中的过程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即联合与共建,从而建立功能相对齐全,形式相对集中的实验管理中心,这是研究型教学实验室的发展要求。在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功能单一的实验室,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通过将各个功能单一、规模狭小的实验室整合为实验中心,从而在根本上摆脱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束缚,在形式上扩大实验室的整体规模。同时实现资源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协调人员、仪器及设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积极明确实验室管理责任制。
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管理必须明确各自的权责。首先积极推行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实验室主任全权负责,积极发挥实验室主任的核心领导作用,在实验项目的规划过程中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协调各个岗位的实验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及手段。同时,在实验资源的管理上,要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各种实验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不断强化铁道运输专业实验队伍的建设,从而保证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推行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学术委员会机制,加强社会铁道运输专家的参与,积极开展实验研讨会,从而了解及掌握最新的实验管理技术发展动态,从根本上为铁道运输专业试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行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模式。
实行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模式,要积极促进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规模作,合理配置实验资源,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其次,不断创新实验管理人才,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实验室效益评价与监控机制,合理组织与管理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实施以人为本的开放式信息管理模式,构建各种奖励机制,从而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实现实验时间、内容及人员的完美整合。再次,积极开展铁道运输专业实验项目的学术交流,强化科研合作,及时了解及掌握当前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发展状况,从而实现实验研究与社会的接轨,增强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及合理化。
(四)提高学生的档案管理水平。
从整体上来讲,要提高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必须完善实验档案管理工作。例如学生在整体档案的过程中,对实验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等方面的实验资料,必须进行正确的分类和管理。由于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各门实验课程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因此,某些高校要不断提高学生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实践教学教师及实验人员进行指导,从而完善实验教材的归纳与总结划,提高整体的实验管理水平。
四、结语
要提高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管理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主体地位,实行分级管理,积极协调人员、仪器及设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实验室管理责任制,实行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合理配置实验资源,建立各种奖励机制,促进铁道运输专业实验室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博悦,魏新平,汪剑.基于铁路体制改革背景下探索铁道运输行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农机,2013(05).
[2]刘景.基于IP网络的铁路应急通信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继出台,开启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新阶段。改革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1]
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却不能满足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的适应上海对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优势和优化学院办学结构,结合学院的发展和学院师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等实际办学条件,2005年起开设了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
一、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中国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铁路集装箱运输。20世纪70年代,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的正式启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增长速度始终以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增幅(6%-8%)的水平发展。现今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较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近年来,中国集装箱港口发展迅猛,吞吐量连续10余年保持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依然保持着这一优势,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878万标准集装箱(TEU)装箱吞吐量18878万标准集装箱(TEU)。 2013年,我国各主要箱厂的集装箱板消费量为320万吨左右,集装箱用钢材市场总体呈现弱势震荡的格局,箱板行情不容乐观。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重点钢铁企业共生产集装箱板带333.56万吨,减产29.6万吨,产量同比减少8.2%。
2014年1月-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38.98万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5.25%。集装箱市场有望触底反弹,我国集装箱行业用钢量也有望出现小幅增长。
中国已初步建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另外,中国公路、铁路、内河集装箱运输近些年来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未来中国集装箱运输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中国正在实现从集装箱运输大国向强国的转变。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航运中心,到2020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亿。
二、上海港及长江三角地区的集装箱发展现状与趋势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上海港继2010年夺得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料冠军后,2011年成为全球首个突破3000万标准箱吞吐量世界纪录的国际大港。直至2013年上海港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与此同时,洋山港的第四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上海港2014年4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2.2万标箱,同比增长6.9%。2014年1-4月,上海港共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18.8万标箱,同比增长5.3%
截止目前,共有70多家世界著名集装箱班轮公司在上海港开辟近远洋国际班轮航线195条,以上海港为枢纽、覆盖世界12大航区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结构日益完善。港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上海整个物流业以及临港产业群的迅速发展。各类船代、货代、拖车企业和其它快递、配送型物流企业迅速增长。截止2013年底,上海物流和货运企业超过8000家。
中国港口和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上海港、长三角地区的航运形势及地位,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人才来支撑行业和产业的高速发展。[2]
三、上海市部分集装箱运输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1.调研方法
我院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建设小组采用问卷加访谈为主要方式,辅以文献查阅和网站查阅为补充,对上海市部分集装箱运输企业的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的企业类别有:集装箱储运公司、集装箱堆场、船公司、船舶管理公司、船舶公司、货运公司、国际物流公司等。既有大型外资公司,如日本邮船NYK公司、韩进海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德迅(中国)货运有限公司等,又有国有企业,如上海远洋国际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振华物流集团,还有民营公司,如上海珉钧集装箱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阳帆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查询了智联招聘网、中国国际海运网、所有被调查企业的网站,以及在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上查询了相关文献。
2.典型企业调研情况
上海远洋国际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在国际集装箱运输实务中,员工需要掌握集装箱水路运输、码头装卸、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及多式联运的全面作业流程,能进行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公路中转站、集装箱铁路办理站、货运站的调度计划工作,能进行机械设备调度配置,能进行集装箱船舶的配积载,能进行集装箱水路运输、集装箱码头装卸、集装箱公路运输、集装箱铁路运输、集装箱航空运输、集装箱航空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管理与全面单证操作等。对于集装箱运输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已经系统掌握了以上主要的理论知识,我们非常欢迎适合的人才来公司工作。
上海珉钧集装箱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外高桥经营近60000平方米的专业化集装箱堆场,为海运客户提供普通集装箱的堆存、检验、维修,冷藏集装箱PTI、维修,罐式集装箱的检验、清晰、维修等现代物流服务。集装箱修箱管理、箱务管理等业务需要专门的集装箱管理人才。
上海阳帆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服务涵盖国际货运,报关,外贸,大件散货运输,包机租船业务,商业搬迁,保税仓储,第三方物流等。公司依托自身完善的海外网络和齐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包括国际运输,仓储,分拨,包装,保税仓储,集装箱装箱/拆箱,集装箱托运等一站式服务。作为CIFA和FIATA的会员,阳帆已经在中国交通部注册并取得了在中国境内经营无船承运业务的资格。掌握了集装箱运输相关理论知识的专门人才,能够快速的适应岗位工作,节省了岗前培训时间,是我们公司急需的合适人才。
(三)集装箱运输行业对急需人才的要求
1.专业知识技能要求
在调查今后三年企业对急需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时,企业的选择主要是:要求具备集装箱运输管理知识和技能,能组织各种货物运输、船舶、船务、船舶管理、港航调度,掌握国际货运与报关的基本知识、货运和通关程序,单证的操作技能,掌握全球基本港口的地理知识,掌握集装箱运输组织与管理以及国际多式联运实务所需实务技能,掌握相关金融基本知识和具有营销经验。
2.外语和计算机能力
外资企业都对外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外语口语流利,书写功底扎实,获得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证书,熟练运用航运专业英语。其他企业只要求具有基本的外语口语会话和书写能力,个别企业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绝大多数企业只要求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而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些企业都没有要求一定要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3.职业资格证书
调查中,货代操作员岗位和进出口操作员岗位均要求具有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货代岗位要求具有国际货运证书、国际物流师证、报关员证书、港航管理证书、船员从业证书、报检员证书其中之一或几种;物流企业要求的证书主要有国际物流师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证、国际货运证,报关报检证。还有两家外资企业对从业资格和从业技能没有任何要求,他们更看中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4.个人素质
在被问及企业对急需人才的素质要求时,列出七个备选项目,按照选择的次数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强,责任心强,抗压能力强,品行端正。少数企业还选择了“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其中,要求具备“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强”的呼声较高。由此可见,企业比较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我院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国际航运物流学院目前共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学院专业带头人,在本行业影响力较大。在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居多,均为硕士学历。另有企业客座教授2名。为了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习。专业还建立一支在生产第一线的集装箱运输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批兼职教师拥有丰富的集装箱运输的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关心集装箱高职教育事业,在集装箱高职教育中,特别是在实训、实习课教学,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与答辩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习实训是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它是培养各职业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2012年为了更好的建设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学校投入25万元资金引进了以青岛港码头生产管理软件为背景的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系统实训、集装箱货运站管理实训、集装箱堆场管理实训等三个软件。加上之前学校实训室已经引入的口岸物流实训流程软件、国际货运实训软件、国际通关实训软件、报检实训软件、集装箱多式联运实训软件等共同构筑了学生模拟各种岗位实践操作应用的体系。
课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适应集装箱行业应用型,整体优化重点课程”原则,坚持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使课程设置综合化、模块化,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的课程体系。根据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具体方法上借鉴了国内一流的交通运输院校的办学方法与思路、运用实用、实践的课程开发新的课程。如:集装箱运输管理、集装箱租赁与管理、集装箱单证业务、集装箱运输法规、集装箱船队经营管理。
按照“功能互补、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方针,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与上海地区的一些航运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2014-2020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分析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