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6: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篇2

1.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心能力。语言能力是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基础。这四个维度中,语言能力居中,另外三个板块形成一个圈将语言能力包围在里面,说明语言能力是要放在这几个维度中去培养。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活动来培养的,把听说读写贯穿在语言能力中。现在新的学科素养除了听说读写还加进了“看”,即听、说、读、看、写,为什么要看呢,类似我们打开网站,除了读文字外还会跳出很多窗口信息,所以需要快速处理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还有多层次的立体信息,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听、说、读、看、写。还有一点是要让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理解与表达,就是在真实的情况下理解与表达。

3.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习能力的培养,王老师在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策略方面进行了很重要的点拨。她首先问大家什么是策略,策略是从方法中选择最有效的一项解决问题。这样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如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那就需要有足够多的方法来做支撑,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哪里来?那就需要我们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上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方法多了,策略自然也就有了。

4.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逻辑、批判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上的评价,那就要求我们老师们一定要具体、真实,贴近学生,而不能是为了评价而随意运用评价语言,不顾及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5.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17-01

《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指出科学素养落实到化学课程,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三个维度来具体描述。既注意科学的核心概念与化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又有意识地在化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体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因此要求培养的学生是“能理解科学技术并有进取精神的人和主动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探究和处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出科学的判断、解释和结论”的人。但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象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通过化学教学与学生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在此,笔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就培养化学科学素养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注重学科思想的培养

学科思想是一门学科的灵魂,一旦掌握了它,也就入了门,不仅能解决难题,还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如掌握了“氧化还原”的思想,遇到方程式的配平、产物化学式推断、离子共存及有关计算就迎刃而解了。再如经常说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主要就用到这一思想。尤其在有机物教学中,就可以将烃、烃的衍生物、醇、酚、醛、羧酸、酯形成体系,构建知识网络,提高有机合成和推断题的解题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前课堂讲风太甚,生怕学生学不懂,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有学生这样说“老师讲的津津有味,我们听得昏昏欲睡”。新课标下要求教和学的方式都要转变,笔者就尝试“放”。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提问题。虽然刚开始学生还不太适应,进度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可学生主动获得的知识理解得透,做题既快又准。通过半个学期的坚持训练,学生课堂上也能放得开,讨论越来越热烈,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在讲练习册习题及考试试题时,一般限定时间小组内解决。学习小组讨论,说出“正确答案是什么?”“选它的理由是什么?”“其它选项如何改正?”由小组长负责监督。基本上问题都能解决,个别共性的问题老师集中讲解,学生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当然对学生“放手”与教师精心的设计和预期是分不开的。

三、注重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能体现趣味性、科学性。在原电池教学时,笔者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设计成探究实验。提供的药品和仪器有: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酒精,烧杯、导线、电流表。要求学习小组根据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先探讨实验方案,然后实施实验,最后分析归纳出结论。活跃的思维可以激发出灵感来,学生的方案五花八门,实验事实又让离奇的方案自生自灭。学生在"看、闻、听、触","观、思、悟、记"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的方法。

四、注重让学生热爱化学

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先生曾说过:“化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类认识物质自然界,改造物质自然界,并从物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得到自由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武器。就人类的的生活而言,农轻重,吃穿用,无不密切的依赖化学。在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化学更是引人瞩目的弄潮儿”。但是人们对化学的误解、冷淡也越来越重,甚至将化学与“污染”、“有害”、“危险”等联系在一起。这固然与化学产品的过度使用、化工生产的不当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又关。通过化学教学必须让学生懂得化学的价值,懂得化学物质的两面性,能安全使用化学物质,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加强知识的应用是使学生真正学好化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化学与生活》“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时,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安排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以及上网查资料初步了解。上课时我对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抽查,没想到有的学生不仅把我布置的内容查了,没布置的“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也查了。学生对于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化学知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通过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是一门实实在在有用的学科,能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释,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篇4

[关键词] 学校运动会;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人民教育》有这样的论述:“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需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具体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体现?结合我国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实际,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着眼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形成情况。笔者以学校运动会为载体,探索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的渗透。

一、学校运动会的现状

(一)混淆对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认识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同时还兼具发展个性、完善心理品质、塑造正确的人生观等多种目标,倡导“健康第一”。而竞技体育,则以提高运动员成绩、夺取胜利为主要目标,运动员身体健康排在第二位,许多优秀运动员从小接受高强度训练,在各类比赛中为祖国争得荣誉,但在退役之后伤病缠身的事例比比皆是。

不可否认,竞技体育在彰显国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也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舆论导向也以竞技体育为主,日积月累,以争金夺银为目的的竞技体育深入人心,逐渐取代了“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成为了体育的代名词。学校体育课的日常教学项目、阶段考核项目、运动会比赛项目等设置,皆效仿竞技体育,导致校运会成了少数同学施展才华的舞台,“少数人动,多数人看”的固有模式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全员参与的体育思想有着根本矛盾,忽视和剥夺了广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平等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权利。

(二)重名利轻素养

学校召开运动会,往往是为了通过校运会选拔一些运动员去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荣誉、争面子,重胜负、轻参与,重选拔、轻普及,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了体育“只能赢不能输”的观念。而事实上,学校运动会只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主要是号召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接受阳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论输赢,重在参与,体验运动。

(三)倡导学生选择“最擅长”项

我们的学校运动会,无一例外地倡导学生选择填报自己“最擅长”的项目,每个学生的报名项目也设置了上限,不得多报。“不得多报”“最擅长”主要是为了保持运动员的“战斗力”,以取得好名次。由此可见,我们所要宣扬的更多的是一种竞技、比拼的精神,而不是“众乐乐”的健身体育活动。

(四)集中突击训练

运动会备赛过程,也被视为体育教学,甚至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时期,为了运动员能够获取佳绩,学校会在各方面全力支持运动员备赛。例如,挑选专业对口的体育教师当教练,让素质优秀的学生集中训练,为他们设置特殊的功课表、作息表等等。这种集中式的突击训练,很大程度上能在短期内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却忽视了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给学生错误的体育思想指引。

二、通过校运会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

W校运动会、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体现欢乐、新颖、趣味,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锻炼的权利,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要求;改变过去只给获得名次的学生奖励的做法,增设参与奖、创新奖、特色奖等,摘下学生观念中的“紧箍咒”,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在保留基本比赛项目的基础上,可增加“韵律操”“绳操”“袋鼠跳”“两人三足”“夹球接力跑”等趣味项目,从过去注重身体素质、突出个体的竞技项目,向有利于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集体健身趣味性体育项目转变,这样既可增强学校运动会的趣味性,还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二)鼓励学生参与“最不擅长”项目

革新学校运动会的报名方式,摒弃过去的体育尖子生报“最擅长”体育项目的模式,提倡全校学生全员参与,至少报一个运动项目。主张学生报“最不擅长”的体育项目,让学生直面最困难的任务,从报名、备赛到比赛,一步步克服困难,体验逾越障碍的历程,在亲身跨越障碍中,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毅力,不逃避,不退缩,从而提高自信心。

(三)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运动会项目一般以田径项目为主,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但是这类项目的备赛过程相对单调枯燥且强度较大。我们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每日坚持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地掌握、提高体育技能,避免集中突击训练,不为比赛而比赛,让孩子发现并坚持练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让体育融入生活常态,让锻炼成为日常需求,让健康的身体伴随一生。

(四)创新彰显个人素养发展的口号

在我国的学校运动会上,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团结拼搏,勇创佳绩”“爱我中华,报效祖国”等,我们强调的是集体的团结和比赛的结果,而反观国外许多学校运动会,他们的口号强调更多的是对自我的突破、个性的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个人的历练、素养的提高。

(五)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比赛成败

体育比赛都要决出胜负,对于失败的一方来说,显然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而且体育比赛充满意外,结局不如人意,难以令人接受。在集体比赛中,负面情绪甚至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在乒乓球拍运球比赛中,每班15人接力运球,一班的速度快于二班,可二班却采用小动作窃取了最终胜利,这不仅使一班学生义愤填膺,而且违背了体育公平的原则。为此,教师要及时拨乱反正,组织再赛,保护学生自尊心,批判过分重视比赛结果、为取胜不择手段的行径,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成败的健康心态。同时,也可利用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因意外而失败的事例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意外存在的客观性、不可抗拒性,培养学生接受现实的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对学校运动会的反思,笔者认为,未来的学校运动会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甚至面向全校师生、全体家长,进行大胆变革和创新;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强化健身与娱乐,淡化竞技色彩;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从而使校运会变成一场大容量、人人参与、综合性的“趣味运动会”,由单纯的体育竞技变为健体、益智、健心、促德的活动,充分发挥体育所具有的多维功能。这样,学校运动会才能成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

参考文献

[1]龚小梅.从学校田径运动会反思体育教学[J].观察思考,2013,(02).

篇5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实指代的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流程和模式以及情感和r值观等层面之上的具现化表现,是学生在接受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之后可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带有一定程度的本学科特性的人文品质以及重要综合素质,一般情况之下来说是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以及综合性思维等因素构成的。

空间感知在这里指代的是不同维度之下人类生存空间的感性、理性认知流程,其中包含的是区域认知以及人地观念。区域认知在这里指代的是,在对各种类型的空间认知工具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区域中包含的位置、特征以及差异性等相关因素做出解释,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客观、准确的地理层面上行的认识;人地观念,指代的是针对人地关系形成的认知、理解,以及自此基础之上做出的判断。

历史意识指代的是在对实际社会现象进行观察以及形成认识的时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觉性反应,其中包含的是历史理解、历史判断以及历史认同性等等。历史理解,在这里指代的就是在对史料展开判别的基础上,针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来做出有主观性的解释说明,从而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形成客观准确的历史认识了;历史评判,指代的是针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现象,站在现实和价值观等层面之上做出评价抑或是判断工作;历史认同,指代的其实就是从历史的层面上对自己的国家、文化以及政治等形成一定的认同感,总而言之就是认识、情感以及态度层面之上的综合性表现。

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

教学重要问题指代的就是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解决到的学科重难点问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问题,其实指代的也就是在社会与历史课程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抑或是实现教学目标而需要解决掉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既是教学难点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问题)。

三、解决历史与社会教学重要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教学重要问题其实都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的,因此在找寻解决措施的过程中需要联想到的就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具体点来说,综合性学习指代的就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之下,学生将综合性学习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作为载体,在施行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来主动的获得知识技能,使得综合性能力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图表应用措施。在对地图、图表等各种辅助认知工具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来使得学生本身的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从地图和相关图表中得到有用信息,在从图表中找寻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对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进行培养的;另外一个层面之上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表示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呈现出来的特征,逐渐的对各个地理要素相互之间呈现出来的关系形成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可以使得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了。

史料证明措施。在将史料作为依据的基础上来对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认识并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使得史实可以构建在极为充分的证据之上,比方说针对“富庶的四川盆地”这一个章节的内容展开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据教师展示出来的图片、视频的基础上,逐渐使得学生对日军侵略中国的历史形成明确的认识。其次在对历史性叙述展开解读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对历史形成准确且客观的认识了,比方说引导学生在对史料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主观性结论,并在研究分析工作结束之后将自己得到的主观性观点以及支持这个观念的理由阐述出来。

篇6

2.七年制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有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德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医学院校中医德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七年制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阶段,课程量大、内容繁杂、目标要求高,学生没有过多精力投入医德素质的养成。一是在教学要求上,片面强调医学科技。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对七年制学生普遍提出更高要求,但对于医德教育课程,并没有更严格的要求,且相对于专业课程,医德课程缺乏技术理性特征和显性实用特征。二是就课程设置来看,没有开设有针对性或实用性的医德素质教育课程。医德课程的安排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性和有效的授课形式,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医德知识。且医德课程各学科之间缺乏连贯性,致使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系统性。三是医德课程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一方面要求谙熟医德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医学素养有较深的了解。校园里虽然也有能把医德和专业课程融合讲授的老师,但毕竟凤毛麟角。

3.医学院校教师的结构和素质有待优化。当前在高校从事医德教育的教师多为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着医学理论知识缺乏,不能将医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情况。七年制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时间长、影响深。某些临床带教教师的不良行为,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据一项调查统计,在100多名医务人员中,有7%的医务人员参加过病人安排的饭局和娱乐活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无可厚非,觉得接受宴请是劳动付出应有的一种回报,合情合理。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健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德教育体系

1.树立现代医学教育观。打破“医学仅是一门自然科学”的传统观念,师生都应认识到医德素养在医学研究和医学职业中的重要作用。《爱丁堡宣言》提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医德培养之于医学生就如同专业素质一样是不可或缺、受益终生的基本素质。医学教育者应超越“专业”立场,站在“教育”立场看待医德教育,只有将科学精神和医德精神并重,才能培养全面、高层次的卓越医学人才。一是七年制临床学生要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因此,在厘清医德教育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完善医德课程体系,优化医德教育课程内容,加强医德学科的建设。二是医德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不能忽视人的精神活动及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医德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健康和幸福的关注。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应当把视角从关注个人健康扩展到社会责任,明白医生对病人存在信托责任,而这个责任要以精湛的专业技能、严格的自我规范和良好的行业道德为依靠。三是理顺医德教育机制。应当建立单独的医德学科,提供科研项目上的支持,从国家制度和政策层面加强医德教育师资培训,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医德课程体系建设。

2.促进医德教育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一是丰富课程设置。除基础课程外,还应当随着年级的升高,开设医学语言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写作、临床交流技巧等课程,由浅入深,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形成有层次、有系统的阶梯渐进方式。同时提高医德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医德素质养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强教学方式多元化。将课内教学、课外教学及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增加医德科目和课时量的“外延式”扩张与课程内容优化的“内涵式”提升相结合。以选修课为重要载体,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爱好。通过临岗医德实践辅导教学,让学生树立医德关爱理念。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向“学生中心模式”转变。逐步推广采用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对教学查房中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和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敏感性和倾向性。通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开展开放性实验课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修改文献检索,记录科研笔记和反思日记,撰写综述论文,既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自我判断和思辨的水平。四是增强医德教育中的规范性教育。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第2条规定:“医德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和诊疗过程对技术高度依赖的情况下,更应当发挥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使得医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医学生沟通技巧的实践训练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篇7

一、基本情况

(一)个性目标

1.立足教育创建,促进办学提升

立足以创促建,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按序时高效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创建、教育现代化创建等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做到有领导小组、有制度保障、有实施方案、有序时进度、有奖惩措施、有督查反馈、有总结考评,保证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学校以教育现代化创建为统筹,全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提升。当前,学校新校区建设进入紧张施工阶段;学校校园网建设、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使用正常,通过教师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参与网络学习积极性高并高质量完成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工作;通过“双语阅读”,借助网络平台,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网络读书活动,“老少共话中国梦”征文摄影活动,积极上传网络读书征文。

2.落实“五严”规定,实现规范管理

学校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认真落实省“五严”规定,严格执行“一课一辅”制度,不断提升办学规范化水平。通过认真落实招生工作要求,强化学生在校时间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考试管理、加强对禁令的学习、督查,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

3.加强安全建设,确保师生安全

本年度,学校将安全工作放在重之中重,认真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安全工作各项文件精神,重点加强学生课间管理、路队管理,实现紧急避险演练常态化、法制教育主题化、安全管理无缝化,师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无师生违法犯罪行为。本年度,学校创建成省级平安校园、校车管理先进单位。

4.做好文化建设,丰富学校内涵

立足学校地处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学校积极打造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举办了高质量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绘画、书法、舞蹈异彩纷呈,展现了__实验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多位同学参与区教育局书法、绘画比赛。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学校加强文化建设,校园艺术教育常效开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5.强化管理,确保学生巩固率100%。

当前,学校共有学生262人,通过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关注特异学生、做好扶贫资助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学生巩固率100%。

6.推进合作办学。

按教育局工作计划,学校在2015年度与市外合作学校开展合作。当前,学校联系前期接洽工作已经完成,合作计划已经制定,各项事宜正有序开展。预计暑期将与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签订合作协议。

7.积极推进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工程。

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社会考试、函授、研究生考试,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率达标、小学专任教师本科率达标。

8.完成区级宣传报道25篇、市级8篇任务。

9.完成市平安校园创建任务。

学校全力构建安全工作网络,强化安全教育,确保师生犯罪率为零,事故率为零,完成平安校园创建任务。本年度,成功创建成省平安校园。

10.认真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组建了乒乓球队、象棋队两个体育运动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训练,并积极报名参与市阳光体育联赛。2014年1月,学校举行了__实验学校庆 元旦教职工体育运动会,教师参与率达100%。2014年5月,学校联合侍岭中心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学校挑选8名同学参加运动会并取得优秀成绩。

11.按序时进度完成自学考试4人次,超额完成书法等级考试人数。

12.在教育局组织的教育质量调研测试中,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3.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立足学校地处化工园区实际,学校以环保教育为突破口,确立了《化工园区学校环保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的研究方向,完成区级课题申报立项任务。

(二)共性目标。

1.关工委工作常态化,资助政策有效落实

通过重点关注孤儿、单亲儿童、贫困生、留守儿童,学校关工委认真做好关爱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档案,定期回访、疏导谈话实现关爱工作不留死角。通过认真调研、规范操作,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于实处。本年度,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2.加强行风建设,打造风清气正校园。

学校认真整改了上一年行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家校联系制度、畅通了家校联系渠道,更好地提升了教育服务水平,社会满意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被区教育局评为工作先进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实效,努力探索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我校牢固树立德育首要位置的理念,加强德育管理效能,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组织,完善网络,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充分发挥德育的效能,有效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施。

1、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

学校提炼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并将此理念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发展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景,通过理念引领,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2、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

针对校园实际,学校力求每一面墙体都成为“文化的代言人”,彰显学校的管理理念,引领师生的日常行为,通过文化的浸润,让师生耳濡目染,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品质,涵养心性。

3、用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长远规划,结合实际,选准德育工作切入点,扎实开展工作,德育成果十分丰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员管理”的理念,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学校章程,使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3、认真落实好“四公开,一民主”工作制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在政策范围内,出台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在职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学校有1人参与研究生进修,2人参与自学考试本科段课程考试,并出台了《__实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三)坚持“一个中心”,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根据近三年的教学质量分析情况,认真制定了《__区__实验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一年有提高,二年有飞跃,三年达一流”的提升总目标,并细化了学年目标,每一工作均有专人负责,学校提供了思想、组织、制度、队伍四大保障。确保各项目标如期达成。

2、细化管理,规范流程,向教学管理要质量。

3、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促进教师业务提升

(四)稳步推进教育科研工作

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学校借助各种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选派各科教师外出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培训、课堂观摩等活动15人次,要求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认真开展二次培训工作,重点做好教师写字水平培训提升工作;学校要求教师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中每人都要至少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每学期上1节专题研究课,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论文,参与各级各类评选竞赛活动。这一系列举措和要求,促进了教师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做好教育资助,巩固双基成果

学校认真落实上级教育扶贫资助政策,通过调查研究、公开公示、建档归档确保让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帮助,不断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现了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入学率达100%。

(六)借力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工作提升

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依托教育共同体这一平台,积极与领衔学校、共同体内兄弟学校开展学习、交流。本学期,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共同体内顶岗式支学教活动,我校3位教师与__实小3位区内名师组成教学帮扶对子,通过公开课观摩、交流课研讨、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消化吸收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管理经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升。

三、存在问题

1.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亟需提升

因学校建设工程刚起步,现有办学硬件设施较为简陋、校园相关功能室缺少,

2.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升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在全区滞后、学生学业素质整体不高,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系统工程,当前学校办学正围绕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快提升。

3.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学校现有教职工23人,新分配教师存在工作经验欠缺、业务素质亟待提升;老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不熟练;支教教师归属感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改进措施

1.认真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在新学年,学校将按照《__实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加强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习惯养成,加强教学流程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