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7: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广告宣传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全国会计委员会协会和各州会计委员会都明文禁止会计职业界以广告招揽业务。后在美国司法部的直接干预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会计职业界终于获得了进行广告宣传的权利。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刺激的失灵,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经济低迷的表现之一就是的景况不佳,,企业希望聘请收费较低的会计公司,以求审计费用的节省,一些企业还以广告的形式对此进行公开宣传。会计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些会计公司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包括低价竞争)招揽审计业务。这种无序竞争的状况引起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忧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美国司法部于1977年开始调查会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随着调查的深入,美国司法部开始关注AICPA等行业协会和机构禁止会计业以广告招揽业务的合法性。美国司法部认为,禁止广告宣传违反了反托拉斯法,造成市场的分割和会计公司之间的竞相压价行为,并认为这是导致无序竞争的重要原因。因此,司法部开始敦促有关部门开会计业广告宣传之禁。
二、美国会计业获取广告宣传权利之路
1977年,美国参议院的小组委员会Metcalf委员会在其名为《会计与管理》的系列报告中所提出的观点,引发了一场关于会计业能否用广告招揽业务的大讨论,这一讨论拉开了美国各州开会计业广告宣传之禁的序幕。该报告认为,禁止会计业用广告招揽业务的规定限制了“信息的自由传递”,损害了公众利益;作为会计服务的购买者,委托人应该有权利获得充分的信息,以便“合理地评估会计服务的类型、数量和价格”。
与Metcalf委员会的观点不同的是,1978年,AICPA下属的注册会计师职责委员会(Cohen委员会)对开禁可能导致的后果表示了极大的忧虑。该委员会认为,开禁必然导致会计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独立性”能否得到保证令人担忧。该委员会宣称,迫于竞争的压力,会计公司及其注册会计师会降低审计费用,以保持原有的业务或获得新的审计委托,低额的审计费用使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由此,独立审计的客观与公正性将会受到损害。
虽然Metcakf委员会与Cohen委员会的观点不一,有关各方对其利弊的争论尚在继续,但禁止会计业广告宣传的合法性问题有了定论。1978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行业协会(主要指药剂师协会、律师协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专家服务业协会)禁止其会员用广告招揽业务的规定是不合法的,它违背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保护正当商业言论自由的有关规定。这样,AICPA和各州会计委员会不得不于同年宣布,允许会计公司及其注册会计师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但不得“虚假,带有误导性和欺骗性的信息”。
但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原因在于AICPA、美国全国会计委员会协会和各州会计委员会认为“广告”与“直接招揽业务”含义不同。它们认为,“广告”是一种面向公众的业务招揽行为,它往往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等形式来信息;而“直接招揽业务”是指针对特定委托人的业务招揽行为,它往往通过电话、信件和邮件的形式进行,由于这种形式只面对特定个人和单位,它更可能误导或欺骗性信息。因此,1978年,AICPA、美国全国会计委员会协会和各州会计委员会只允许会计公司及其注册会计师采用面向社会公众的“广告”,而并没取消禁止“直接招揽业务”的规定。但美国司法部并不这样看,它认为禁止“直接招揽业务”的规定也违反了反托拉斯法,也应该予以废止。因此自1978年以来,美国司法部一直以要提起诉讼,向AICPA和各州会计委员会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彻底开禁。美国司法部首先对较强硬的路易斯安纳州的会计委员会提起诉讼,指控它不合理地限制了州与州之间的商业和贸易活动,违反了《谢尔曼法》。但司法部的诉讼被联邦地方法院驳回。转机出现在1989年,联邦上诉法院认定佛罗里达州会计委员会禁止“口头直接招揽业务”(打电话和上门推销)的规定是违反宪法的。应该予以废止。1993年,联邦最高法院维持了联邦上诉法院1989年的判决。1994年初,美国各州均废止了禁止“直接招揽业务”的规定。至此美国会计业彻底获得了广告宣传的权利。
三、美国会计界的实证
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会计理论界对开禁后会计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开禁所导致的会计市场竞争的加剧,并没有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本文选取1995年和1997年发表于《美国会计评论》上的两篇研究成果,作一些简要介绍。
这两篇论文所使用的都是1989年以前的样本,此时美国各州规定不一,允许和禁止“直接招揽业务”并存,通过对比研究能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杰特和肖1995年的研究表明:在允许“直接招揽业务”的市场环境下,在同等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更可能发表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其研究并不支持允许“直接招揽业务”所产生的竞争压力,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努力程度降低或独立性受到损害的观点;相反认为允许“直接招揽业务”可以使委托人获得更多的信息,信息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会计市场的。而1997年察利等通过考察1980至1988年之间“”会计公司(现为“五大”)接受审计委托的情况发现:在允许“直接招揽业务”的情况下,委托人更换会计公司的频率更高。他们认为当会计公司能有计划地向预期的委托人进行广告宣传时,委托人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降低委托人识别低效审计服务的成本,有利于委托人及时更换会计公司和市场效率的提高。上述两项研究,前者认为允许“直接招揽业务”没有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而后者认为会计市场的效率因此而得到提高,显然都支持会计业开广告宣传之禁。
四、新形势下我国业开广告宣传之禁的必要性
我国一直禁止会计业进行广告宣传,并希望通过禁止广告宣传来防止会计市场竞争的加剧,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独立性不受损害,保证审计质量,维护独立审计的客观与公正性。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禁止广告宣传直接造成了会计业对自身宣传的不力,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市场在无法合理区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的情况下,会计市场的恶性竞争、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收费普遍偏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行业秩序混乱、地区封锁及行业封锁等不正常现象。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借鉴美国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我国会计业开广告宣传之禁势在必行。
1、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会计市场。
从现象上看,我国会计市场的状况,与美国会计业广告宣传开禁前会计市场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从根源上看,美国会计市场的恶性竞争主要源于的“膨胀”,而我国会计市场的恶性竞争主要源于市场体制的不成熟,但不管怎样,会计市场反映出的事实是,禁止广告宣传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由于我国不存在允许和禁止广告宣传在各省并存的情况,且我国的一般以规范研究为主,故现阶段我们无法判定开广告宣传之禁的利弊得失。但从美国会计理论界的实证研究来看,开禁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并没有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相反有利于会计市场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我国地区封锁、行业封锁较为严重及会计市场无序竞争的情况下,会计业开广告宣传之禁有利于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行为并形成全国统一的会计市场。
2、增进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普遍偏低,会计市场竞争环境恶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若我们把客户公司作为会计市场的买方,把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卖方,当前的市场形势是有利于买方的。当注册会计师拟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买方可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以便注册会计师做出有损其独立性的让步。专家们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使市场逐步区分出审计质量高低不同的事务所,使质量高的事务所转到卖方市场的地位,然后通过合并和兼并扩大规模,随着拥有客户的增多,质量高的事务所为维护其声誉就不会屈服于个别客户公司的压力而做出有损其独立性的让步。笔者认为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有计划的广告宣传,及时向市场传递有关其规模、人员质量、投保职业保险的金额、服务种类等信息,则有利于委托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信息的自由传递,有利于市场逐步区分出审计质量高低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从而增进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3、促使我国会计业尽快参与国际竞争。
加入WTO,我国会计业面临着各国会计公司尤其是“五大”国际会计公司的竞争。从竞争的实力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起步晚,明显处于劣势。虽然“五大”国际会计公司在我国执业必须遵守我国,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但是“五大”国际会计公司已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声誉,当前我国海外融资的审计鉴证业务几乎已全部由“五大”国际会计公司承揽。目前,我国禁止广告宣传只能庇护“暗箱”操作,造成会计市场的无序竞争,从而使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笔者认为,相关管理部门应适应形式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关的法律和规章,给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正当广告宣传的权利,以期规范事务所的竞争行为,促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出现。
4、有利于相关会计法规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相一致。
一.引言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已逐渐融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传媒界一统天下的今天,广告不仅存在于电视报纸网络等一般媒介物,登上了大街小巷的灯箱牌匾,门墙廊畔,更依附在日常用品的包装说明。人们在浩如烟海的商品中选择物品,首先就是从它的广告得来印象的。琅琅上口的广告语不仅使广告宣传获得成功,还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难以忘怀以起到一种引导作用。
二.广告语创意的心理机制
创意是广告的生命所在,只有极富创意水准的广告语,才能吸引公众,最终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何为广告创意?何修猛[1]196先生认为:“广告创意,就是广告人员根据调查研究,对产品特征和公众心理,创造广告宣传意境的思维过程。”广告语的创意,就是广告人员在对产品及公众的调查过程中通过语言思维表现的过程。也就是说,如何创造性的选用既能满足公众所接受的,又能恰如其分的宣传商品的广告用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广告创意的实质:第一,广告语的创意关键是了解公众的心理。第二,广告语的创意依赖于科学的调查分析。第三,广告语的创意是震撼力和表现力的审美过程[2]。以上三点,公众心理对广告语的创意尤为重要。
广告语和社会公众心理最为密切,公众作为广告宣传渗透的群体,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购买心理,因此,作广告就得充分的研究消费者主体的心理特征。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两种时代的交融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往往表现为一下几种类型:
(1)创新型:年轻消费者往往爱求时尚,赶时髦,爱新鲜。他们无论在选择商品时往往更注重追求创新,以此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广告语的创作应该抓住这些消费群体心理,有意识的选用一些时髦词汇。例如:动感地带广告语:“M-ZONE!(我的地盘我做主!)”;耐克运动鞋:“Just do it!(只管去做!)。”这些广告语都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最爱,其商品也自然受到欢迎。
(2)怀旧型:与年轻消费者恰恰相反,中老年人往往更偏爱一些朴实无华的广告语,能够给人亲切感。。例如:“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可谓家喻户晓:“小时候,一听到黑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股浓香,一缕温情。”这则广告语对于年长的消费者来说,有一种强烈的怀旧感,怀念过去往事而引起许多共鸣之处。可谓是一则经典的怀旧广告。
(3)高雅型: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看来最为古朴高雅。广告语的创作就是在于捕捉这种心理。陀牌大曲酒的广告语是一句十分优雅的歌词:“悠悠岁月久(酒),曲曲陀牌情”。同样,麦斯威尔咖啡: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也称得上是一则国外经典广告语。这两则广告令人心旷神怡,似乎陀牌酒的甘甜与咖啡的香浓沁人心脾,回味绵长,达到视听味觉的完美结合。
三.广告语人文精神的体现
3.1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合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还是一个体现民族特征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具有人文性,能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也就是说,不是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客观,静止的对象,而是人参与其中动态的相互的过程[3]70。在现代商业文明的社会,广告语作为语言研究的特殊群体,是现代商业发展的新兴产物。在它身上,仍然可以找到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力求传统与现代的渗合。其表现为:
(1)运用“大白话”语言直接传递信息。如
“味道好极了!”(The tast is great!)—雀巢
“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饮料
这些大白话贴近中国老百姓生活,一听就懂。汉译的英语广告语也是纯粹的汉民族思维方式,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则,用语朴实平淡,通俗易懂,坦率顺口。足以体现其人文关怀的特点。
(2)借用著名诗句,词语作品牌广告语。我国唐诗宋词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如果广告语能够运用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很令广告增色不少。“红豆”衬衫可谓典型之作:“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条广告以王维的《红豆》一诗作为广告语,告知“红豆”品牌最富相思之情。再如才子男装中:“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这类广告往往借助公众对原著的理解,把这种效应移植到商品身上,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
3.2广告语中人文精神与民族情结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多少年来华夏儿女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祖国母亲是我们永恒的话题。许多广告词正是恰当的运用了这一主题提升广告宣传的力度。以其充满豪情及爱国主义情感的话语打动了众多消费群体。让人们在听到或看到这则广告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中国联通
“坐红旗车,走中国路。”—红旗轿车
“中华永在我心中!”—中华牙膏
由此看来,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明历史与民族情结的结合,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创新过程。我们说,传统的意义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赋予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在于我们对它的创造和丰富,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对传统的精神做出新的阐释,更加增厚我们的民族情感。如果广告语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创新广告,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商品与消费者的融合
上文提到,语言并不是静态客观的对象,而是人参与其中的动态的过程。而广告的创作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商品主体的宣传与突出公众客体的相互换位[4]。这种换位便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的所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也随之改变。厂商希望能在心理上缩短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5]。于是广告宣传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种现象在语言上表现为大量第一,第二人称的运用]。第二人称的使用使商品与消费者处于平等地位,增强消费者对商品和企业的信任感。第一人称的使用则把消费者和商品融为一体。无形中缩短消费者与商品的距离。这种人称的变化也是广告语人文精神的一种表现方式。。让我们分析以下几个例子:
A组
“喝前摇一摇。”—农夫果园果汁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您瞅准了,蓝天六必治。”—蓝天六必治牙膏
B组
“世界因你更精彩!”―康佳彩电
“服从你的渴望。。”(Obeyyour thirst!) —雪碧
C组
“我们领先,他人效仿!”(Welead. Others copy!)—理光复印机
“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白沙集团
以上三组广告,我们可以看出人称变化对广告语人文精神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3.4含蓄方式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总是要委婉含蓄的表达思想。含蓄是一种美,这种方式在广告语的恰当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应,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到它内涵的丰富,意蕴的深长。在广告中,含蓄除了能给人美感外,还有着多种奇妙的作用[6]。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在一些特定的广告与中十分符合我们国家的传统道德理念,更是人文精神的另一种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语的人文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敢想象,没有或是缺乏人文精神的广告语的生存空间。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再回避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而一味的强调广告创作的本质和起源,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着眼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心理机制和人文特征,大胆创新,积极探讨,以促进广告语创作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修猛. 现代广告学 [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孙曼均. 城市流行词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 [J]. 语言文字应用1996 (2).
[3]林溪声. 广告语创作与评析[M]. 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91-99.
[4]邵敬敏. 广告语创作分析[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5]白光. 经典广告语创作技巧.[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77
Abstract Semiotics, as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of the symbol, is a new field of vision for the analysis of advertis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eirce's semiotic theory, to corporate philosophy,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brand positioning as a starting point, respectively from the image symbols, indicator, symbol of three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and explore of Peirce's semiotic classification theory in the advertising field.
Key words absolute Vodka; image symbol; indicator; symbol
符号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符号了解世界与自身,借助符号功能,完成知识传递、达成相互交往。符号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为众学科的发展提供方法意义的认识工具。皮尔斯作为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其突出贡献为提出符号理论的“三元组合”、探讨符号理论的分类方法,得出图像性符号、指示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对符号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纵观绝对伏特加不同时期的广告,显著特征便是广告所带来的视觉震撼。酒瓶是其设计师创作的永恒灵感源泉,且永远以不可替代的角色精彩的出现在各个舞台。创意者用它来诠释对事物的看法,且被赋予特定的外延与内涵意义。本文则是以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伏特加广告图形符号进行重点解析。
1 图像符号――产品推介
根据皮尔斯对符号学的划分,图像符号是借助写实或模仿来表征对象,表征物与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同特征。从接受者的角度来探讨,图像符号直接映射人的视觉感官,因而图形应与表达对象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让人观看后即刻便明白,一目了然。
绝对伏特加早期的广告,则是以易读性、识别性强的图像性符号为主。“最初的广告创意来自创意总监Geoff Hayes无意间的一幅画作――绝对伏特加酒瓶头顶光环,象征天使形象,画面下方随手写下简洁的‘绝对・完美’两个词,酒瓶后再加以光晕,以此直观的形象来进行其广告宣传。”①至此,其广告系列的宣传风格便被确定下来――主体形象元素以绝对伏特加酒瓶为中心,且不断推陈出新,最终演变成它的标识性符号,如图1伏特加广告《绝对吸引》所示,主体图形为真实的绝对伏特加酒瓶,广告描绘酒杯以缓慢的速度靠近酒瓶的场景,以此来表述伏特加之绝对吸引的魅力。又如图2《绝对不可能》中,主体图形亦采用绝对伏特加真实酒瓶与蜘蛛网结合,阐述如此美妙的酒怎么可能被冷落到蜘蛛网尘封的地步。通过以上作品的分析不难看出,绝对伏特加在早期的广告创意上多采用图像性符号进行广告诉求,如以“酒瓶”元素作为其创意的着眼点,通过借用图像性符号直观、易读性强的属性特征进行广告宣传与推介,使受众以最快捷、最直观的形象认知。
2 指示符号――品牌形象的塑造
指示符号是通过表征物与对象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或邻近性来代表事物,在广告作品阅读时,消费者先识别主体图形,继而借助联想或意向推导其表现对象与广告的关系。“在这个物质极度丰盛、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时代,任何产品都不可能为市场上所有的顾客提供所有服务,想要获取市场竞争的胜利只能根据产品的情况选择优势细分市场,进行准确而有力的品牌定位”,②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和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③绝对伏特加前期广告大多以实物直观表现为主,随着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增长,以图像性符号为主的广告宣传已不能满足其不断变化的审美要求,广告开始逐渐转移方向。如图3《绝对自由》所示,消费者熟悉的绝对伏特加酒瓶消失了,替代它的是中间被人用力拉开的铁栏,铁栏在这里变形为绝对伏特加酒瓶,以此作为酒瓶替代性符号的栏杆对我们并不陌生,它通常是禁锢、束缚、暗无天日的代名词,铁栏外面的世界充满无限精彩和诱惑,借用替代符号与伏特加之间的相似性,表述极具诱惑的优秀本质。又如图4《绝对偶像》广告中,主题画面表现一群正在追赶汽车的狂热“粉丝”,“追星”是娱乐全球化的产物,艺人通常是时尚与潮流的代言人,深受人们的喜爱。海报中蜂拥的人群与汽车刚好构成酒瓶形状,以此来暗喻其是时尚的代表,是“绝对”崇拜的对象,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以上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绝对伏特加广告创意是借用具有一定指示性意义的事物与绝对伏特加酒瓶进行置换,替代物与酒瓶形状相仿是此阶段广告宣传的特点,替代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它们应该是能体现其某种优秀品牌形象,如杰出、尊贵等。
3 象征符号―企业文化的表达
皮尔斯符号理论中的象征符号是指符号本身与对象之间没有相似或直接联系,可以随意地表征对象,但两者之间需要建立在社会约定的观念下。具体到绝对伏特加广告设计中,设计者将酒瓶引申为通用表现符号,并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用创造性的表达展现产品。在伏特加“绝对城市”系列广告创作中,先提炼城市的代表性符号,再将产品酒瓶形象与城市符号置换与组合,创造出既能突出这些国家建筑、特产、文化等地方特色,又有助于加深受众对产品认同和企业文化表达的视觉符号。如图5绝对伏特加“绝对城市”系列《绝对北京》所示,采用京剧脸谱的典型艺术形式,广告主画面是代表忠勇之士的红色脸谱,广告创作采用勾脸的艺术创作形式,使一个从额头经眼窝再到鼻窝所组成的酒瓶的形状呈现,酒瓶被赋予红色,代表此种酒是人们的忠义之友。又如图6所示《绝对阿姆斯特丹》,广告画面采用欧洲经典标志性建筑――阿姆斯特丹王宫的形象。王宫在人们心目中是尊贵、权利、地位的象征,伏特加广告将王宫建筑与酒瓶进行融合,借阿姆斯特丹王宫在受众心目中的普遍观念,暗喻伏特加品质的优良、卓越和贵族气息。
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名片,这些名片均以标志性事物表现出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与精神风貌。绝对伏特加城市主题系列海报,以巧妙的视角、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企业文化与城市历史、标志性建筑相契合,且融入伏特加酒瓶,创作出一件件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品”,使消费者在欣赏广告的同时产生亲密感,从而更好的诠释伏特加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促进消费者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感。
4 结语
以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分析绝对伏特加不同时期广告,更好地理解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在广告中的价值与意义。总体看来,绝对伏特加众多平面广告,图像符号在广告中发挥产品推广作用;指示符号是建立在消费者对事物认知基础上的品牌宣传、品牌形象建立;象征符号则是企业文化与理念的全新表达。
注释
随着我国“入世”后经济的快车道运行和高速发展,中国作为具有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已成为世界品牌抢滩市场的舞台,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本土市场的低成本优势将很快不复存在,因此,如何树立多层次性品牌理念,不断强化营销策略,真正建立本土市场乃至世界的优势品牌,使本土品牌走向全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品牌经营的市场策略
品牌经营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手段,必须以市场为依据作文章,“品牌就是市场”,这是品牌经营的最终目的。新的形势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能够成熟地把握市场运作规律,不断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营销方法,然而在当今经济转轨和改革之际,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不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粗放的经营管理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纵深发展,更谈不上战略发展和经营品牌。对大多数这样的企业而言,要真正创出品牌赢得市场,必须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抛弃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是要建立品牌经营的多元化策略管理系统。通过策略规划寻找企业的核心业务、新业务以及带有收益的风险性子业务,开拓市场领域,拓宽营销思路,并按照市场形势和走向,为企业产品投石问路,抛砖引玉。二是建立技术市场研发鉴定体系。包括技术储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鉴定以及技术培训,占领技术市场至高点,为企业创品牌夯实基础。三是建立综合质量检测管理系统。改变以往“质量合格”为标准就能进入市场的检测方式,实施顾客不满意的一点就是缺陷的质量理念。以顾客为核心,全方位提升产品综合品味。四是建立市场化业务运营管理系统,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向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的管理方式转变,敏锐把握市场脉搏,以富有独创性的业务运行占领市场。
二、品牌经营的文化策略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注重文化建设和产品的文化品位已被大多数企业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因企制宜,充分张扬共性和个性特征,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风格。一是可以培养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精神。企业结合自身产品优势,提出适合发展的经营理念作为核心价值观,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展示无限的文化魅力和品牌张力。在消费市场日益个性化、情感化的时代,企业产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日益变得重要。由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消费者时尚赋予的文化,如酒文化、茶文化等,在当今纷纭的精神世界中,其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三是使品牌更具市场生命力、竞争力,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事实证明,只注重品牌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是失败的。以饱满的热情和民族责任感建设企业文化,不断把以人为本,继承创新,追求完美的理念付诸实际行动,并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并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竞争力。
三、品牌经营的宣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