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7: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古建筑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古建筑考察报告

篇1

凌晨四点,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宏村。

死寂的村子,让人感到恐惧------

男生们麻利地搬好了行李,洗好澡后就早早的休息了。虽然很累,但内心的一丝兴奋加上窗外汹涌江水的咆哮声,还是使我们久久不能入睡------

当然还是这一天,接近中午醒来时,真的象所说的那样太阳已经照到我们很多人的头顶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机会去拜访一下老朋友了!

还是那座桥,岁月好像并没有影响我们似的影响它,依旧是那样的苍老;昨晚汹涌咆哮的江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潺潺的小溪,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只能叹服!清澈见底的水,当年我们就是在下面淌水,抓蟹,篝火,历历在目,就想发生在昨天,原来记忆也这么美好------

白天的村子热闹许多,比起夜晚的死寂,简直是判若两境,或许这正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所不曾能感受到的吧!比起两年前,这里增设了许多的小商店和摊铺;可以看到的是这里的人们更懂得了利用这里无限的商机;可是同时村民的那一份淳朴,村巷的那一份幽邃,先人留下的那份希望也渐渐地消失了。面对这琳琅满目的纪念品,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悲哀------

一天的调整休息就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中结束了。当晚,带队老师布置了任务并且分好了组,我知道我们真正的挑战来了,不仅是专业技术上的或是耐心毅力上的挑战,我想这更是在团队合作,协调上的挑战。很多时候都会问自己:你能和别人合作的很好吗?我从不怀疑过自己的能力,过分的自信有时让我感觉不是很好,所以我想对我的挑战也许后者更重要。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意味的人也许就已经算是一种成功了吧!当然,生活刚刚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我们,我们现在应做的就是从中去体验,并且学会什么------学会什么呢?

现在想来,真的庆幸当初得到了测量“承志堂”这样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这座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清代徽州民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是的!不过它带给我们的是欢乐,是经验,是生活!我已经把它当成是我的一个老朋友,就是这个朋友陪伴了我们整整十天,给了我们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地方,让我了解了它,同时它也了解了我。我不会忘了它,希望以后我去探望它时,它也会记得我!

有必要介绍一下我的这个朋友: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

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正厅有两进、三开间,左右有小厅堂,还有书房厅、鱼塘厅,以及娱乐场所排山阁、吞云轩等。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庭院内有花木果树、水井、池塘,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屋系木、砖结构,饰以砖、木、石,“三雕”。(单木雕即花了二十个工人雕了四年之久。)全屋有一百三十六根木柱。两层楼房有七处。大小门口有六十个。当时造价花去白银六十万两(其中木雕上所镀黄金有一百两)。

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还有保镖房、男、女佣住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大院前堂,按照过去宗族规定,只是迎接贵宾或婚娶寿诞喜庆日子,才大开中门的。额坊上的木雕图案是“唐肃宗宴官图”,长约六尺,高一尺余,图上雕有四张八仙桌,众官员坐、站、行、立姿态各异。图东西两头有服务人员,东边烧开水的手拿蒲扇扇风炉和西头理发的坐在高凳上给官员挖耳朵。每个图案线条清晰,构图饱满,行止逼真。在五、六分厚图案中,雕出六、七个层次。据北京故宫博物馆来人讲。故宫大梁上不能雕人物画像,否则把皇帝踩在脚下,有犯上之嫌。只能雕龙、凤、狮子、麒麟等吉祥物。所以这种图案只有民间住宅才有。

天井下檐四根支柱,雕有渔、樵、耕、读图案。叫门之上,即渔樵耕读之下,有一长幅图案,“百子闹元宵图”,全图一百个小孩,全是男孩,过去重男轻女,避免女孩站在男儿头上,不吉利。再详细看,有舞龙灯的、凤灯的、还有狮子灯及其它各式各样的花灯的。图中有旱船,船上有小孩,船下有四个轮子,还有敲锣的,打鼓的,放鞭炮的,吹喇叭的,踩高跷的,两手捂耳的,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东西两边门上呈古钱币形,也像古元宝倒挂,财到的意思。又像商人的商字。除皇上封的七品官以上走中门进出之外,其他吏是小官,都要从“商”字下边进出,意思是商人高高在上。四周木雕图案有“董卓进京”,“三英战吕布”,“战长沙”,“战宛城”,“定军山”,“甘露寺”,“长板坡”,等徽剧节目。拱栅里雕的是倒挂双狮滚绣球。东西厢房门上是“吉祥如意”,图中雕的行双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厢房联花门上有八个方格,系“明八仙图”,图中雕有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等。每个仙家还带一个道童,共计十六人。太师椅靠背上雕的是暗八仙图,看雕的道具来定仙人。腰板上雕的也是渔樵耕读四大弟子,还有南帝段王爷人物像。腰板之下雕的是福、禄、寿、禧四星高照。

前厅楼上是闺房,房顶有天窗,采光性能好,便于闺女绣花描红。阳台花栏轩设有燎望窗,小姐从这里可以窥望楼下大厅上,特别是相亲时,小姐可以把来提亲的才子看个仔细。如合心称意,就会共结连理。瓦面上雨水流到天井四周锡制的水槽里,叫做“四水归堂”,而水沿着锡管流入地下水沼,就叫“肥水不外流”,有聚财之意。

后堂和前堂结构基本相同,但所有木雕图案就不同了。后堂主要是长辈住的地方,柱石上有寿字,称作“高党”。额枋上雕的是“郭子仪上寿图”图中间雕的是郭子仪老夫妇,两边是贺寿的文武百官,跪着拜寿的是儿孙晚辈。下枋雕的是“九世同堂图”,描写的是山东郓城张继昌(又名“公艺”)家九代相见的故事。

后堂左侧下首厢房叫“吞云轩”。天花板上彩绘云雾袅绕中有罂粟花,这是徽州一带清代鸦片烟室的装饰。后堂左侧上首厢房叫“排山阁”,是专门给搓麻将牌的地方。阁后有暗间,可以临时回避衙门当差人的“敲竹杠”以及当时的小妾回避正房太太之用。

后堂右侧通向厨房,有六十平方米地面,过去有一大排灶台,还加上有二楼。厨房通西厢天井有水井一口,办几十桌酒席都很宽松。

最具有特色当数“轿廊”西边的鱼塘厅(如右图),是当时的管家住的地方。它的构造是大三角套小三角,厅的顶和地面都是由三角形组成。池塘周围有木结构“美人靠”栏背。十步石梯到水池,上有一方天井,下有两口明塘。坐在厅中,抬头望月,俯首观鱼,其乐无穷。它的正面墙设有一扇石雕漏窗,雕的是“喜鹊呈腊梅”图案,名曰“四喜图”,又称“喜上眉梢”,这是徽州石雕精品。还有大门上,花园门额上的砖雕花样繁多,丰富多彩,可与木雕与石雕媲美。这节俭的取得科学情趣的结合,是少有的建筑佳品。

这就是我通过这十天所了解到的这个朋友的基本情况。一些专业的数据我想在这里不用过多的提及,因为图纸上都会很清楚的。倒是这些我们听到的有关于它的典故更应该详细的说说,可以这么说,我现在对于它的了解已不亚于村里任何一个导游了。当然这些数据,故事的得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可能起先谁也没有估计到为了得到这些资料和数据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由于体量的过于庞大令我们一开始根本无法入手,还有房屋本身结构上的复杂性使我们一度有点灰心丧气;当然,由于我们大家的努力这些困难被我们一一地克服了。体会最深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对建筑测绘的认识;无论是从建筑大轮廓的把握上,局部细节的处理,还是其中相互的连接,等等,我们都走了不少弯路。最后通过分析和反复的论证我们还是的出了最为精确的数据尺寸。这些在实地的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中永远无法得到的,因为有些结构很难通过想象去完成;更甚至于有时你看着实物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误差和错觉的产生。这样反复的验证和观察对我们对于建筑结构的理解和体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锻炼对于我们将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学都受益非浅。

应该说虽然我们没有很先进的测量设备,但是我们还是很好的完成了测量的任务。一些自创测量方法更是我们智慧的体现,也许这正是此次测绘考察的真正目的。

事实上,我们得到的又何止是这些?同学间的了解,从刚开始模糊到最后的清晰,无论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总是一份珍贵的收获,因为当你了解了一个人时就是多了一段经历,多了一份对自己的了解。有什么比这样的经历更好的收获呢?还有那一份对老屋的情结,我永远忘不了。正由于此吧,当我最后告别十天来朝夕相处的这位老朋友时,一阵莫名的伤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这个朋友所经历的远比我所要了解的要多的多,相对于它来说,我们所遇到的那些所谓的困难有算得了什么呢?我相信它是有生命的,它肯定知道我们这几个小孩这十天想干什么;我相信它有灵性,是它在我们困难时会给我们灵感;我相信它的善良,因为当看到我们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想要的数据时,它笑了------

篇2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专业与企事业合作紧密,在安徽省影响较大,校企合作产学研比较成熟。这就为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在企事业中对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运用所学测绘知识进行处理,并有企业导师指导和传授实践技能和仪器操作。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动手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培训和提高。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难以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对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新测绘技术教学的引人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

篇3

这时的中国,列强虎视眈眈,内外战事交迫,人民困苦流离。梁思成和林徽因要做的是找寻古建筑,把古代的巨灵一一从荒烟蔓草里唤回来。

有一首歌谣在百姓口中代代传唱,唱出了中国北方古建筑的四样瑰宝: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关于赵州桥又有这样的吟咏:“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聆听歌谣,就用词句作线索,这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已经找到四宝中的第三宝――正定的宋代隆兴寺、第二宝――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接下来持续寻觅的是赵州桥(安济桥)。1933年梁思成来到赵州,经过严密的勘察和丈量,终于认出了那沉睡的美人。

位于河北赵县南门外三公里河上的安济桥,隋代大业年间由匠师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敞肩――不加肩柱而在宽河上拉出桥身,营造术上的高难度可以想象,现今不易,古时更不易。桥身两端各开出近半圆形大小二洞,是它外观上最好看的地方。据文献记载,李春当时为了处理山洪爆发、水位突涨的问题,因而“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同时也想由此减轻桥身重量,节省工料。

专家看精工,普通人看外貌。想必是因为这敞肩和通穴,和只使用了长卷、半圆、抛弧线,使安济桥的身姿看起来是这么舒坦缓和、朴素纯净、灵透典丽。它从两岸跨出一道长虹,在天地间升起五座新月,通过它远望、近望,北方的村庄和林野是那么古拙悠长。世上真是再没有一座桥能够这么雍容、闲静、优美地融入中国的人文地理了。

本来只能在文献中爱慕,现在见到了真身,青年建筑学家和“伟丽惊人”的它面对面了。那真是惊艳倾倒的时刻,后来在考察报告中梁思成记录那一刻的心情“实在赞叹敬仰不能自已”,说它是“一个天才的独创”、“工程技术和艺术形象方面的重大创造”。为美丽的石桥,他反复为文,引起了国际性的重视,现今建筑史写到拱桥一章,免不了都要推举中国安济桥为最古老又最卓越的先例。

五台山寻宝

梁思成和林徽因从来不相信日本人说的,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中国唐代建筑,他们坚信在中国的土地上,必定存在未经后代修缮过的唐甚至唐以前的建筑。他们记起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所写的《敦煌石窟》一书里,复印有两张莫高窟61洞的唐代壁画,画的是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地图,图中标出了各座庙宇的所在和庙名。

这一回他们依靠的是图画,就把五台山的地图作为寻宝图。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和学生莫宗江、纪玉堂一行四人走上了前去五台山的迢迢寻宝路。他们先坐火车到太原,折北坐汽车走了128公里,再换骑驮骡,摇晃颠簸在荒凉险峻的山道上。艰辛地走了两天,当他们在夕阳中看到期待已久的宝寺时,一如后来梁思成在《记五台佛光寺的建筑》中写的:“那真是令人兴奋的时刻!”对古寺来说,却是回气还魂的复活时刻:“隐没千年的东方建筑的经典终于初露雄姿:硕大的斗拱、深远的出檐,都表明这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

五台山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寺,也是木结构建筑的经典。谁要是来到它的跟前,进入殿堂,都会由衷地生出崇敬和赞美。它的梁架、斗拱、藻井结构特别复杂壮观,在坚硬中透露着柔软,沉重中隐藏着纤巧,纷繁中展列严谨的秩序。学者们说,在现存中国古建筑中,这拱顶结构高达全寺高度的一半,挑扬出的层次最多、距离最远,于是向外提扬起沉重的寺身,一种在控制中激发生命力、古朴中充满灵动的风格,正代表了华夏文化兴盛期的精神。

为了寻找确凿的证据,他们爬梁上栋搜寻测量,梁思成详细记下了当时工作的艰苦:“那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我们用手电探视,看见檀条已被蝙蝠盘据,千百成群地聚挤在上面,无法驱除……我们又继续探视,忽然看见梁架上都有古法的“叉手”的做法,是国内木构中的孤例。这样的意外,又使我们惊喜,如获至宝,鼓舞了我们。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

可是获得宝藏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多么的急迫:“我们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

在后来一次勘查龙门石窟以后,林徽因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写信,写到工作的辛苦和收获的惊喜,两种经验总是交集,曾用“辗转于天堂和地狱之间”来描述。1937年初夏的这一个黄昏,在美丽的夕照里叩敲古寺大门的一刻,年轻的建筑考古学者们觉得自己在叩敲的,必定是天堂的门吧!

一生的伴侣

梁思成和林徽因气质、体质类同,训练相等,才性相当,他们并肩齐驱,真是一生一世的伴侣。属于中国第一代专攻艺术及建筑史留学生的他们,从域外学成回国后,带回了一种不同的研习法。他们一方面敬守古法,勤于文献史籍的研读;一方面更注重田野勘查,追究实地、实景、实物,用实证来建立论点脉络。他们为中国营造学建立了科学性的研习基础,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领它进入现代时期。在战争和战争的空隙中,在蝙蝠和臭虫的袭击中,在家务事的打扰中,在病痛中,他们振作精神,做出成绩。他们为持续的战乱、病痛和政治迫害而苦,可是对生命仍旧乐观、对专业仍旧兢业。

篇4

日本传统木构建筑因自身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的用电负荷容量较小,并且考虑到消防防火的要求,不能够根据现在的设计标准设置大负荷用电及空调负荷用电,因此仅配置了一些简单的照明及空调装置,同时电气线路敷设一般也采用穿金属管或塑料管沿建筑物墙角及屋檐下隐蔽处明装敷设。

2、消防设计

日本大多数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低,火灾危险性极大。因此对于木构建筑内的用火、照明用电,包括香火炉的设置也有特定的考虑。在日本考察到各寺内佛像前极少采用点蜡烛的方式供祭,或改用小功率灯泡代替(国内大多数寺庙内都采用蜡烛供祭,这给安全防火管理带来隐患),烧香、焚纸都已移至室外避风处进行,并设置专门的香炉。同时在室内配置了相当数量的轻便灭火器,在有条件的历史木构建筑中也设置了温感探测器、警铃及报警按钮装置。

3、防雷设计

日本历史木构建筑的屋角兽头、房脊、梁柱及屋顶等易受雷击,故要特别加以防范。我们在日本考察时看到的常用的防雷做法是避雷针/避雷带防雷法。

避雷针的设置和做法和国内基本一样,通常置于建筑屋顶或最高处,采用双支接闪器,并用铁卡子卡牢,然后与导线焊接牢固。其原理是利用避雷针高出被保护物的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流吸引到避雷针上,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使被保护对象免遭雷电直击。

避雷带防雷法是按屋顶建筑的轮廓用避雷线绕一圈,根据国内防雷建筑规范须离开构件10~15cm,并用铁卡子卡牢。但本次考察的日本古代木建筑的避雷带的做法是贴伏在屋顶建筑的轮廓的表面(就此点中国规范与日本规范不同),同时避雷线顺屋脊延续至翼角至檐头(见图4)。

引下线(采用多股镀锌钢绞线)安装分为明、暗两种,我们此次考察到的日本木构建筑防雷引下线的做法全部采用明装,并垂直引下,易于检查和施工(见图5)。在国内很少有这种做法,一般引下线沿古建筑轮廓弯曲并引下,虽然建筑上是美观了,但对防雷不利。

接地体。接地体选择安装在行人较少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

4、弱电系统

日本木构建筑中,根据使用要求,设置简单的广播/安防系统等弱电系统。

日本木构建筑配电线路简单可靠,管线全部采用穿金属管或塑料管沿墙角明敷。

各寺严格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建筑位置设置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

日本木构建筑采用避雷针及避雷带防雷保护木建筑,引下线明装,并垂直引下,易于检查和施工。

日本近代建筑(群)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的电气设施特点

1、配电系统

日本近代建筑保护利用中,随着新的功能使用、消防、照明、空调等现代化设备的注入,用电负荷及级别有了明显提升,需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进行合理扩容及更新换代。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建筑原风貌的破坏,在保留建筑外貌的基础上,以最小干预为前提,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和设计。在满足现行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尽量做到不破坏原有建筑的结构,又不影响其使用功能。

2、照明系统

日本近代建筑在重要的保护区域,充分利用原有灯具并考虑换装新的光源,来再现建筑的魅力和风采,从而最大限度地烘托出建筑空间的场景感,历史感。

3、防雷接地系统

日本大多数的近代建筑基本上可能都有防雷体系,但有些不完善,需根据现行相关法规的要求做进一步的改进和修善。首先根据日本防雷的传统做法,大多数历史建筑都在屋面设置避雷针(日本历史建筑大多采用避雷针的方式而非国内主流采用避雷带的方式防雷)作为接闪器,其次对于沿外墙明敷的防雷引下线,大多采用圆钢或扁钢引下折方式,并在有人身接触的地方采用穿塑料管或其它保护措施,防人身接触。而对于沿外墙暗敷的防雷引下线,推测和国内做法一样也是利用原有建筑物钢立柱或钢筋立柱作为防雷及按地引下线,利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作为等电位接地体。

4、消防系统

日本近代建筑均按要求设置了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及灭火系统,并在主要部位设置疏散指示及应急照明系统,确保人身安全。

5、弱电系统

大多数日本近代建筑都根据现在的使用要求对原有弱电设备进行更新或重新改造设计,并新增了大量现代化的弱电设施,如广播、监控摄像机、网络与电话系统等,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商业、酒店和办公硬件设施的需要。

6、可持续利用技术(绿色建筑,新能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