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7: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产业市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受传统思想束缚,不能与市场接轨,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速度。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体育产业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给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繁荣。但从长远目标来看,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注入更新的教育理念。而相当一部分办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对教育基本理论知之甚少,不熟悉教育规律,对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在办学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办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2.产权关系不明晰,体育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二者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减弱,致使经营管理效率差,造成资产闲置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率逐年提高,而在城市中可供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设施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发展,远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另一方面看,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加大,高校体育设备功能也都较为齐全,在满足学生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同时,还能为全民健身提供好的服务设施。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都聚集了本专业的一流人才,也能解决社区体育缺乏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但是,现阶段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脱节,造成了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闲置和群众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如何有效的利用高校的体育场馆,如何协调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成为了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意识和手段
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思想保守,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经营管理形式单一,没能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目前市场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对体育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第二,由于市场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差,市场分析能力差;第三,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好;第四,缺乏先进的理念,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这都严重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深化。
4.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
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是一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基础。一般来说,体育产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中的人才现状是,具备体育知识的人不具备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而具备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的人又缺乏体育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体育产业的人才问题。就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而言,当前我国缺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教育产业、体育教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高校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高校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5.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也只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科学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三、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措施和对策
1.转变观念、更新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思想体系
多年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福利性的教育事业支出不得不让位于生产性支出。体育教育的组织者也仅把体育教育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浪费,并不追求经济效益,体育教育的规模、数量,以及对体育的需求都受到财政拨款或福利基金的限制。显而易见把体育教育限定于事业型之中,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在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过程中,让学校体育产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规律,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培育有自身特点的体育产业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服务为突破口,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批社会分工明确、服务配套规范、经济运作独立的体育服务机构,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服务机构。
3.建立结构合理的高校体育市场体系
按照国家制定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纲要》精神与对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后给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积极引导发展体育消费,实现高校体育消费稳步增长,积极扩大高校体育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以体育教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用品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体育市场体系。紧紧围绕高校第三产业的总体目标,加强高校体育的产业经营,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使高校体育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化。
4.注重培养国际化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国际体育产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体育产业的人才竞争。为缓解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流失,关键在于要提供一个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环境,要解决利益机制、创新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因此要建立人才评判评估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形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具有相关经济和法律知识的专门性人才队伍。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世界服务贸易商海中得以不断成长壮大的基本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品牌和产品的竞争力。
5.采用校企联合,共扩校企知名度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470-03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体育产业的崛起,不仅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是一种集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与体育市场于一体的资金运作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广泛发展,它催生了无数的体育企业和运动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体育奇迹[2]。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作为体育事业最重要的基础,起着难以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成为体育事业的“孵化器”与“培养皿”。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体育证券、体育基金、体育保险、银行信贷、体育赞助以及体育彩票等诸多投融资渠道。
1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稳定来源,投资渠道窄。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尚不能在体育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网络,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投入渠道有待多元化。2)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法制不健全,政府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法律环境有待完善,税收减免、财政补助、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还不完备。同时,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产权的保护不力,难以保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活动的利益,并没有进一步调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的积极性。目前,我国还没在《体育法》、《风险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法》、《中小企业法》等文件中正式颁布有关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一些基础性法律法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处于法律真空状态,严重影响到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壮大。3) 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瓶颈"所在,能否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业成长。4) 缺乏高效率的信息交流机制,难以形成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与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由于体育产业信息交流网络的不健全,使得体育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体育产业资本投资者之间以及体育产业资本投资者与体育企业之间的先进经验不能及时交流,体育产业资本投资者难以寻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素养的合适的投资企业,使体育企业难以迅速了解和跟踪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最新动态,造成了体育企业的应变能力低下。在这种状况下的体育企业开发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增加了体育产业开发与投资的风险。
2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政策保障体系的构建
2.1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法律制度完善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成功经验表明:以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为基础而形成的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正在成为现代体育市场经济的核心。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在现代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这种核心作用,源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化和全球化基础上的强大的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功能,即“促进体育产业资源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跨时期、跨区域以及跨部门的有效配置”。在这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体育产业投融资法律体系。通过改善体育产业投融资转化机制,提高体育产业投融资的转化效率和全社会体育产业资本的流动性,整合传输复杂的体育市场经济信息,分散并转移体育市场经济体系的巨大风险,从而引导体育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的成长[4]。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相比,缺乏完善的投融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实质意义上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方面的正规法规出台,那么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有关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资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应当及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前,急需要制定的一部法律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资法》,对体育产业资本投资基金的发起与设立、募集与交易以及运作的全过程做出具体规定,使得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资在资金筹集、项目选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以及政府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监管方面都有法可依。
2.2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相关财政扶植政策的建立从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方面可以看到,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上,总的说来,限于财政支出规模有限,只能作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补充来源。在投放方式上,应当根据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在各个阶段具有的不同的投融资特点,进行重点投放,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资金主要应该投入到初创体育企业的种子期阶段。应该注意的是,政府资金的投入应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减少。政府财政政策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促进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收入政策方面,也就是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培育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实行优惠税收政策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也是促进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发展的最有效的工具,是采用间接调控手段推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体育产业的开发及其产业化有重大意义。世界各国均对从事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进行极为优惠的税收减免。相比之下,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则显得不足。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可以考虑:1) 降低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所得税,其中在创业初期可免所得税,之后随企业发展逐步提高税率。2) 对体育产业上市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可部分抵扣所得税,鼓励其进一步创新。3) 对专门投资于体育产业的上市公司免征所得税。4)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向投资人分配所持证券时免征资本收益税,只是在这些证券出售变现时才征收资本收益税。
2.3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相关金融扶植政策的建立从相关金融扶持政策的角度来讲,金融政策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运营过程中起投资者与体育产业资本金融通的桥梁。金融支持系统包括资金筹集和运营两个主要环节,在努力增加资金总量的同时,要积极建立“谁投资、谁负责、谁收益”的体育产业运营机制,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系统。1) 鼓励更多的体育型企业上市。自1996年以来 ,我国证券市场连续推出了圣地、北方五环、海南环岛、中体产业、龙江集团、天年健康睡眠系统和李宁体育公司等上市公司,形成“体育版块”。仅中体产业公司上市后即募集资金2.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50多家从事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公司,约有56多亿元资金,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发展的前夜[6]。2) 完善和强化体育产业证券市场建设。强化体育企业融资风险和有偿融资的观念,建立对集资者具有自律性的调控机制。
3对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运作机制的构想
3.1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渠道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政府资金的投放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可以引导其它民间资金的投入。但随着我国体育产业投资业逐步走向成熟,政府资金应逐步退出,让民间资本成为体育产业资本投资业的主角,因为民间资本、上市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增长很快。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银行越来越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对贷款的附加要求越来越多。体育型企业风险较大而赢利低,从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来看,用于体育产业资本投资的银行信贷可能会越来越少。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资金雄厚,多为长期资金,正好满足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期限长、风险高的特点。建立体育产业风险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数额也会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市场不够健全,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政府对这些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运作限制较多。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政府应逐步放松对这些金融机构的限制,允许其将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如5%~6%用于体育产业投融资,这样既能增加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数量,又能使金融机构的投资组合多样化,同时又不会过于增加他们的体育产业投资风险。大型体育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也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金的重要来源。
3.2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资金使用方式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金运作过程中,投资者通常根据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阶段来进行投资。参照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金的使用过程,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应当根据投资阶段不同,将资金作合理分配。通常一个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成长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阶段:1) 孕育期。体育产品的发明者或创业者需要投入相当的资金进行发展研究。通常,此一阶段的资金是由创业者自己出资。2) 创业期。在这一时期,体育产业资本金应当根据适当的判断标准,对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前景予以科学的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按前景向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投入其发展所需的足额资金。3) 扩展期。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业绩逐渐得到体现,为进一步开发体育产品和加强营销能力,则需要更多的资金,但由于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距离其股票上市还太早,而体育产业资本投资基金的参与,正好可以弥补此缺口。由于前景比较明朗,因此资金的投入在数量与强度上都可以有明确的判断标准。4) 成熟期。指被投资的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即将要上市前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引进一些在体育产业界较具有影响力的股东,以提高体育企业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知名度,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资资金的作用只在于充实财务报表,为公开上市做准备。
3.3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资金退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完全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不是一次性投资行为,而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循环投资过程,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本退出是该循环过程能否持续的关键环节,一轮风险资本投资的成功退出,是为了下一轮更好地进入,退出是进入的先决条件。由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本的风险性,各种投资主体都会要求完善的资本退出机制,以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我们可以将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运作过程分为筹资、投资和撤资三个阶段的循环模型。其中撤资尤为重要。能否顺利不仅关系到前期的投入资金能否回收,而且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实现后期的顺利进行(图1)。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金流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退出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金流动的关键,它既是过去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本行为的终点,又是新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本行为的起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本随着风险体育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成长而获得增值。建立一个有效的、多层次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本退出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图1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本循环模型体育产业投融资的退出是实现资本收益的途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和一般体育产业投资获得收益的方式不同,资本市场投融资则一般以股份增值作为报酬,它要求存在一个能够创造资本大幅度增值的变现方式,这有赖于一个能顺利撤出的退出渠道。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最根本的特性不仅在于对前景不明的高风险项目进行投入,更在于投资活动的循环流动性。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一旦成功(如,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等)投资者便可携带高额利润全身退出,进行新一轮投资,客观上要求风险资本必须能够撤出。退出机制的合理性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提供了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资的对象一般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体育企业,作为新创意、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综合体,这类体育企业价值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财务核算确定,而必须依据市场评价加以发现和实现。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体育产业风险资本退出时能否得到大幅度的增值。一个凸显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退出重要意义还在于,由于风险体育企业固有的高风险性,比其他行业项目投资更容易失败,风险体育企业很难保持长期的高速成长,获得高额资本收益要求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必须在被投资企业结束成长之前完全退出。投资项目一旦失败,不仅资本的增值无法实现,甚至资本的回收也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一个便捷顺畅的退出机制将有助于风险资本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损失。根据法律条款限制、交易市场环境及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退出渠道一般分为3种类型:1) 竞价式转让。股份公开上市。2) 契约式转让。股份转让或回购。3) 强迫式转让。对于完全失败的资本投资、退出只能采取破产清算方式。
4小结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不够成熟,存在很多制度性和市场性的弊端,应通过持续性的改革和发展来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完善市场功能。资本市场投融资体系不完善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加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建设对我国的体育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具有复杂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应使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形成互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规范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高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发展体育股票市场,规范体育债券市场,拓展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渠道。为建立规范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退出机制,政府应尽快在《投资法》中制定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大型体育产业上市公司对小型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进行兼并收购。对收购的大公司实行贷款优惠政策,据收购规模和收购行业给予相应的低息或无息贷款。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
[2] 任保国,赵文胜,李建臣.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1):52-56.
[3] 钟霖,付强,任保国.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研究[J].体育科学,23(5):21-26,32.
[4] 张平,户蕴情.关于构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秩序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6,27(1):22-24.
[5] 任保国,宋秀丽,李建臣.国外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支持政策及其启示[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9(5):602-605.
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三驾马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投资推动型经济将受到抑制,对外贸易纷争不断,贸易摩擦对进出口将产生负面影响。唯有消费的加速增长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国家经济转型为消费经济增长搭台,为繁荣体育消费市场提供契机,这将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北京奥运是体育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奥运会作为一项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赛事,它对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北京在申办2008奥运会时曾庄严地向世界承诺,要力争把北京奥运会办成现代奥运史上最出色、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承办理念。从最实际的角度看,最为关键的即是在13亿中国人普及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将北京奥运会办成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及普及受益的奥运会。从奥运会与体育市场的关系来看,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从消费市场来看,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整个过程实质是消费需求不断受到刺激并释放的过程,也是体育消费者受教育的过程。为此,北京奥组委制定了一系列以“人文奥运”为主题的奥林匹克宣传和全民健身等系列活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对于持续拉动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会发挥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据北京奥组委运用GDP模型法、消费模型法、投入产业模型等方式估算,在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所带动的消费收入(门票收入、旅游收入、商业收入、纪念品收入、文化活动收入等)就已达到人民币300亿~400亿元。北京奥运的前后六年是历史赋予中国体育消费市场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国民健康投资意识将形成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为满足多样化体育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享用体育物质产品和接受体育服务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体育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是大文化产业,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它属于娱乐经济也属于休闲经济。体育消费动机既受制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又与个人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也受制于消费心理、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1.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消费越来越高,且在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其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其表现为以吃穿为主的生存资料占居民消费份额在不断降低,发展与享受资料比重明显提高,商品性消费份额在不断下降,服务性消费比重呈上升的新趋势,职工、城乡居民年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都将为体育消费提供积极的经济因素。在未来发展中,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以每五年提高五个百分点,即在未来15年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5%,而中央财政收入的提高,将为居民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以解决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这将更有效促进消费率的提高。到2020年我国消费率水平将提高至61%~65%,接近于发达国家77.2%的消费率,超过发展中国家55%的消费率。
2.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非经济因素
(1)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每年超过1000万农业人口涌入城镇。
(2)在中国加入WTO环境下,跨国体育产业进入我国,引申出全新的体育行销模式。
(3)科技创新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推动作用
1.以供给带动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一直以国家投资为主导,这种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对繁荣国家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期供给,实为下期需求”的两重性,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终需求”,它在维持体育产业的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不完全也不同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体育工作,不能长期依赖于政府支出,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恢复市场经济自身的活力。供给和需求都是潜在的,要从根本上创造有效供给、带动需求,使之形成供给―需求―消费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现公众满意的体育消费服务需求。
2.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市场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四千亿美元,并且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3%之间,并且年产值排在各国国内十大产业之列,与此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增长趋势,目前全国各体育产业的营业额为2000亿元。按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发展要约》,力争到2010年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5%。中国2007年度GDP总量已达18万亿元,按《十一五规划》要求,预计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将要超过20万亿元。由此看来我国体育产业的成长空间巨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消费的增加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体育、文化的消费提出新的需求,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32%,远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未来服务业的增长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作为新型服务业的体育产业,应该而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来几年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产业在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四、让体育消费唱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角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我国体育产业应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走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育产业必须延伸其价值链,拓展生产(主要包括金融、贸易、商务、中介等)和非生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信息等)。开拓体育产业的利润面,使体育产业的制造业价值与服务业繁荣互筑“双赢”,从而更大程度地适应与满足国内体育消费市场的需求。
1.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改进服务观念
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同其他各生产部门一样,它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再从市场学对消费品的分类来看,体育产品属于发展消费品和享受消费品,是人们用于发展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消费品。体育产品不同于生存消费品,可属无品牌产品,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在于产品价格的低廉,体育企业的发展其根本在于建立品牌。
2.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
利用体育积累财富,让人们感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能从中收获财富,如何利用体育营销,使体育产业的内涵更加突出,体育营销并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识的电视广告。体育营销更应被理解为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其应表现为与产品的互动性,是人们感受到以自我为核心的消费体验。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并不成熟,但中国的体育营销正在向成熟的国际化方向前进。体育营销将会出现新的营销方式,会使用很多新的科学技术来吸引消费者,而这些都将会为中国的体育营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提供新的服务产品
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可理解为一种商品或一项服务,也可理解为商品与服务的两者结合,体育产品实质是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提供“一揽子可选择的利益”,同时产品又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维持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应正确理解体育产品观念,使体育产业能够提供给市场以引起人们注意,让人们获取使用或消费从而满足人们的某种体育欲望或需要。一旦服务产品离开了产品的整体概念,不以消费者为中心,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营销观念。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需求日趋复杂多样,体育企业必须用动态的眼光正确认识产品的整体概念,勇于创新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一、体育产业发展与体育市场开发的关系
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他们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体育市场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流通环境,它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实现体育消费商品化、市场化的需要,它的完善与否势必影响着体育产业的更大发展。市场体系完善、发展充分,将会极大的促进消费,从而推动体育产业的更大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作为体育市场的运作主体,只有它健康成长、发育完全,才会刺激市场更充分地运行,使其在市场规律的制约下更加完善。
二、美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早,发展快。进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9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即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产业。至1988年,美国的体育产值就已超过石油、化工和汽车业,在全国各大行业排名榜上居第二十二位。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值在90年代中期已达1520亿美元,占(GDP的2%,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跃居第十一位,在一些州甚至挤身前三位。由此可见,美国的体育产业已步入稳健、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
2.雄厚的经济基础。美国的经济进入20世纪以来一直较稳定、高速发展,尤其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被美国远远地抛在后面,近年虽然新经济泡沫破裂,又遭遇“9.11”事件的打击,使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发展趋缓,然而美国经济仍然无可争议地处于“老大”的位置。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投资,使美国各种体育设施,无论是技术水准还是门类完备乃至人均占有率都属世界一流。美国拥有近3亿人口,国民参与体育休闲和锻炼的人数是极为可观的。并且美国国民的余暇时间较多,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充裕,国民的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不仅推动了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必然对体育运动产品产生需求,从而产生消费行为,激活了体育市场,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使美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3.成功的商业运作。由于体育产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一个成熟、发达的市场,美国人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它产生出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经过尤伯罗斯的运作,结果未花政府一分钱,却盈利3.4亿美元就是成功的一例。风靡全世界的NBA也是通过商业运作推向市场的。它是在纽约大律师大卫・斯特恩运作下成为全世界的热点的。其经营收人在1984就达到了1.92亿美元。现在,NBA在商业运作下已创造出近50亿美元的高额利润。因此,成功的商业运作是美国体育产业高度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体育市场
1.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加强生活保障,在促进体育消费的同时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对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至关重要,这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一大动力。应当说,当前的中国工薪一族工作时间还偏长,不少职业工作者除正常的工作时间外(本来已经较长),还经常需要加班。除工薪一族外,中国大量的民工与农民也应成为决策者关注的对象。中国的民工与农民不管在生活条件上还是在工作时间上都不具备从事体育活动的条件。如何在生活条件上进行保障,在工作时间上进行调节,以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质,这毫无疑问是中国体育市场建构中的一大问题,也是一大突破口。
2.政府加强体育市场的投资与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体育市场建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对大众体育的关注程度不够,以及对体育市场的导向不甚清晰和有力。中国推崇“举国体制”,表面上推动了大众对体育的关注,事实上却导致竞技体育对大众体育的挤迫和威压。此外,政府在体育市场的导向上也不清晰,如没有清晰界定行政权力在体育市场运作中的地位。这表面造成了政府干预(微观)过多,其实却导致了政府导向过少(宏观)的弊端。
3.培养先进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往,我国的体育职能部门中的领导都是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体育产业改革后,各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人员也是由这部分人充当,他们不懂得经营管理,不熟悉体育市场运作的规律,在参与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体育产业改革需要的是既懂得体育运动又懂得市场经营之道,既熟悉我国体育市场又熟悉国际体育市场,同时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使我国的体育产业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成功。
4.塑造健康、成熟的体育文化。一如前述,健康、成熟的体育文化对于建构成熟的体育市场必不可少。因此,体育文化之于体育市场绝非一个可忽略的课题。具体而言,决策者应提倡和宣传体育健身之理念,重视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增设业余体育俱乐部及相关体育设施。可以推想,一个爱好体育、具有健康、成熟体育文化的民族将对体育产业及体育市场产生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四、小结
中国体育市场正在不断完善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体育市场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体育产业成功经验对体育市场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体育市场发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实际,研究体育市场的发展等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空间,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盖文亮:论商业与中国体育结合的前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尚有十大新兴产业亟待开发,体育产业包括其内。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体育产业已经融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范畴。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中,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相比,体育业具有持久发展的潜力。目前,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而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还处于十分稚嫩、不完善的阶段。目前,体育产业的产值大约占GDP的1%~2%左右。我们满怀希望地看到,中国的体育产业前景无限好,是一个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产业。足球是我国最早步人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人1亿多元。2001年沈阳十强赛,组委会获利超千万元,光是门票收入就达到5400万元。尽管在商业开发方面亚足联实行全面垄断,而组委会只能夹缝中求生,利用所剩不多的商务权开辟商源,球迷的着装、挥舞的旗帜、十强赛的宣传画册、秩序册以及十强赛举办的好新闻评选、摄影大赛、门票、街道灯箱等都成了商业广告的载体,最后广告收人达到600万元。在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目前能把体育作为产业来做的企业首推首钢。2001年,首钢成功承担了北京第二十一届大运动会主场火炬的制作和I5辆彩车钢结构的制作。为增进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了解,首钢出资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中英文百科全书。首钢主要领导是北京奥申委中唯一来自企业的代表。首钢以篮球为中心迈出了走向体育产业化的决定性的一步。早在1988年,首钢与原北京市体委共同组建北京首钢篮球队,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的篮球队。1995年,首钢篮球俱乐部挂牌,并很快取得了经营开发权。沈阳十强赛和首钢的成功经验充分向国人显示:体育产业在中国同样具有强大的经济潜力。
三、体育产业的内涵
1.体育产业的内涵
体育产业Sport Industry,指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部门。体育事业被国家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具体讲是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以满足人们健身、观赏和娱乐等需要的体育事业。各类产业中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如运动服装、器材、用品等的生产和经营,可称为“体育复合产业”。
2.体育产业的分类
第一,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第二,供观赏的各类高水平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服务。第三,为培养竞技运动人才而提供的各层次的运动训练服务,向社会提供健身、健美、体育娱乐的知识与技术和锻炼方法的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第四,向某些慢性病患者或肢体损伤患者提供的运动处方、体育医疗康复手段等。
3.体育产业化的概念
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又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
(1)中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全方位积极影响,更是给中国体育产业的腾飞带来了机遇。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各种体育活动、竞赛、交流的日益增多,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体育产业的兴起。
(2)中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范围内看,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人民生活中所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相对而言,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体育产业的产值还很低,但广大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中所包含的健康、娱乐等现代消费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加强,花钱买健康成为时尚。可以预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2.对未来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策
(1)首先应改革行政机制,强化规律运行机制。过去那种庞大繁杂,过分集中,包揽一切,长官意志的行政机制,应让位于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商品经济客观规律。主要职能部门,应从侧重于管理微观转变为侧重管理宏观。主要精力应从过去管物、管钱、管人、管审批等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转为研究经济形势、市场动向和制定政策上来。
(2)改革高度集中的训练体制。应当实行体育局、企业、公司、行业和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优秀运动员训练点,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训练体制,在社会上形成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体制。
(3)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开展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体育饮食、体育培训等多种服务行业。
(4)使体育设施成为综合实体。对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一些辅助设备,如健身房、棋厅、台球室、舞厅等,逐渐办成经济实体,使它们具有法人资格,有用人、用物、分配资金等一切权利。放开手脚,让它们到市场中竞争,逐渐完善体育职业化、体育产业化。
(5)对一些群众喜欢的项目实行俱乐部制。对俱乐部国家应给予必要倾斜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俱乐部队参加比赛可以门票按收入比例分成,队员收取出场费、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分成。允许俱乐部发行彩票,出版刊物,接受正当赞助,建立球队科研所等。
(6)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尽快的培育、发展体育市场经济体系。如人才市场、竞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等。在适当时机开展体育邮资、体育股票、体育债券等市场。另外,还应建立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各种中介组织,如体育市场咨询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公证处等,这些中介组织不仅为进入体育市场的各单位服务,同时保护它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7)鼓励企业、公司大力赞助有影响的运动队和俱乐部,购买体育电视节目的广告播映权,以及利用体育竞赛作商业广告。其结果是有影响的运动队和俱乐部可以从中获得较多资金来不断完善自己,还可以高薪聘用超级体育明星,从而使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也就提高了比赛的档次,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观看比赛,使竞赛市场更加繁荣,为体育产业的形成创造较为雄厚的购买潜力。
(8)体育运动商业化必然导致体育运动职业化,这在国外以成为现实。我国要想加快体育职业化的进程,对职业化运动员应有较好的训练条件、丰厚薪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象商品一样估价转卖(当然这不是买卖运动员的身体,而是买卖附于他们身上的运动技术),这就与其它市场上的商品一样,存在着竞争和流动,存在着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陆瑞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开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
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历史已愈百年。当今,它被誉为“本世纪最赚钱的产业”,它所刮起的新兴产业旋风风靡全世界。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在满足了公众精神娱乐需要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之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体育产业的构成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一般定义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来认识,是基于它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特殊方式,即所提供的特殊产品:体育运动本身或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产品。
一、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健身服务业还没有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国家对体育服务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体系,缺乏定位、规范和管理;国家对体育服务业在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和扶持;体育产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对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规模小,市场发育不成熟
一方面,核心产业滞后,竞争优势弱。核心产业滞后是指相对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的速度相对迟缓;另一方面,体育消费数量不足,增长速度缓慢。体育消费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行政事业部门消费;二是居民体育消费。经抽样调查,目前我国有67.8%的家庭在体育方面有经济投入;年投入在20元~50元之间的占有体育投入的家庭的67.4%,在69元~80元之间占21.4%,在100元以上的占9.5%。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还有32.6%的家庭根本没有体育消费。而且有体育消费的家庭,大部分也不过在20元~50元。相对于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体育消费的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2.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运动项目产业开发不平衡。在国际上,动项目的竞技水平、观赏性、普及程度和取得成绩的含金量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这就使得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存在较大差别,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田径的个别项目等市场开发已有一定规模且带来一定效益,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难以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地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由于受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东部特别是沿海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等,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但体育产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投资热点。而西部地区如宁夏等,体育消费投入微乎其微。仅以体育彩票为例,2005年广州39.1亿元,甘肃2.5亿元,可见地域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3.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
规范、有序的市场是产业稳步和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国在体育市场上的管理还缺乏高层次的立法,国家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一项也没有,在现实的体育市场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有的项目管理又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越位和不到位都会造成体育市场管理混乱,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对广大体育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力的现象,进而都不利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因此,尽快出台国家层次的体育市场管理的专项法规就有着特别迫切的实际需要。
4.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
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即按照竞技、教练、教育、科技、裁判等体育人才计划进行划分,而熟悉金融、财会、税制、营销、策划和中介等方面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稀缺,目前尚无一所体育高等学校能承担这方面的培养任务,另外体育人才链的封闭性,其他领域的人才很难进入体育产业领域。目前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二、我国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模式解析
1.培育完备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模式
体育产业的发展,一要巩固原有的市场;二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三要研究和引导体育消费,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多元化市场需求和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来增强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使体育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具体的做法:
第一,挖掘产品内在潜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目前,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经营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集约化经营是体育用品业经营的趋势。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去鼓励企业的强强联合,并通过投资、控股及兼并等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向着优势企业和区域集中流动,最后形成若干个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同时,国内企业还要注意大力培育国产主导品牌,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科学技术,利用我们的无形资产,走“品牌战略”的道路。
第二,扩大体育消费群体,提高体育消费能力。对于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体育市场来说,体育人口、体育消费欲望,以及体育消费水平是决定体育市场大小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般说来体育人口越多。体育消费欲望越强,体育消费水平越高,那么这个市场容量就越大。因此,要努力培养体育市场消费主体,积极提倡和鼓励群众从事体育消费。具体地,一是从三个主体入手,培养学生、中年、老年体育消费群体;二是,引导居民家庭体育消费;三是开发“经济实用”型的体育用品消费和健身娱乐市场,增加健身娱乐场馆面积。
2.建立有效的体育产业运行机制模式
第一,建立有效的训练体制。应当实行体育局、企业、公司、行业和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优秀运动员训练点,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训练体制,在社会上形成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体制。
第二,实行俱乐部制。对一些群众喜欢的项目实行俱乐部制。对俱乐部国家应给予必要倾斜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俱乐部队参加比赛可以门票按收入比例分成,队员收取出场费、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分成。允许俱乐部发行彩票,出版刊物,接受正当赞助,建立球队科研所等。
第三,开发无形资产。要加大对体育竞赛转播权、体育产品专利权、体育广告制作权、中国奥委会标志,以及全国性综合运动竞赛的会徽、会标、吉祥物等体育无形资产进行商业开发的力度,使体育产业在开发项目上实现本体化、多样化。
第四,其他方面。对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一些辅助设备,如健身房、棋厅、台球室、舞厅等,逐渐办成经济实体,使它们具有法人资格,有用人、用物、分配资金等一切权利。放开手脚,让它们到市场中竞争,逐渐完善体育职业化、体育产业化。建立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各种中介组织,如体育市场咨询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公证处等,这些中介组织不仅为进入体育市场的各单位服务,同时保护它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3.建立规范的法规保障体系模式
当前,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大众在体育产业方面的法制意识还较淡薄,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没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对待。因此要加快制定符合WTO要求的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步伐,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以法律为准绳,强化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制意识,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
4.建立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知识资产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体育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首先,采取切实措施,拆除“地域化”围墙,吸引大批其他产业的优秀经营人才共同发展体育产业,形成海纳百川格局。其次,增加体育经济和经营管理专业,调整教学内容。现阶段可在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重视普通高等教育中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要重视体育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快体育产业MBA等类型高级人才的成长速度,满足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结束语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而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
参考文献:
[1]桂志炼: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2]杨新生 王跃华 熊 强:从产业发展理论角度谈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一、我国体育市场管理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从1979年~1992年为孕育萌生阶段;从1992年~1996年为形成发展阶段;1996年以后至今,我国体育市场逐步向优化结构的方向发展。回顾体育市场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1.体育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形成的。党的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家体育总局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充满生机、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改革,开始以产业的观念,从市场的角度研究解决体育经营和体育事业发展问题。
2.体育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增强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体育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需求为体育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随着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职业化,体育市场更加丰富多彩。全国各地体育经营场所近年来有增无减,据有关资料统计,北京市2000年经营体育场所已超过5000家,营业额超过6亿元。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目前北京市奥运特许商品店已超过2000个。
3.体育市场随着体育社会化产业程度的不断提高,逐步实现结构的优化调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体育市场逐步由过去的零星、单一、主次不清向层次分明、全面发展推进。目前,基本框架已清晰,就是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经营市场等,已发展为体育市场的主体。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体育广告、体育旅游等作为相关市场也在持续发展中。
二、当前体育市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市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管理水平也有差异。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体育市场的发展在地域间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最快,其次是中南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各省内地市间也有较大差别,大城市、中心城市发展很快。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在力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前一个时期的调查,全国尚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省市没有建立体育市场管理机构,近三分之一的省市没有建立体育市场管理方面的立法,管理权限尚未完全明确,部分地区没有对此项工作予以足够重视,或者仅仅停留在文件上而无具体措施。这其中既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有体育部门市场观念淡薄,管理滞后的因素。
2.管理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主要问题是在一些项目的业务管理方面,体育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管理权限未完全理顺。据统计,在全国已建立体育市场管理机构的20个省市中,虽然有17个省市颁布了体育市场管理规定,但对于众多体育产业组织来讲,不仅体育管理部门层层把关,而且工商、税务部门也层层审批。这种多方面审批、手续繁琐、机构重叠的做法严重阻碍了体育产业部门的发展。
3.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虽然大多数省市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或政府规章,但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确定等。另一个问题是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可以说,制定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但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在进行尝试外,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
4.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体育产业一方面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另一方面又是经营者,因此即需要精通体育知识的专业人才,又需要熟悉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员.但我国的体育产业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暴露出了体育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现有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且具有高学历的体育管理人员很少.这些人中有的只熟悉运动过程,而对经营知识知之甚少,很难想象一批没有高学历、没有经营管理知识的非专业人员能经营出高效率、高产出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三、推进我国体育市场管理发展的思路
1.正确把握体育市场的发展方向。体育市场管理工作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提倡坚持科学的、健康的体育经营活动。
2.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切实担负起体育部门对体育市场的培育管理任务。同时应以积极的姿态承担起管理的责任,协同政府、工商、公安等部门做好体育市场管理工作。
3.促进体育产业的规模发展.在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鼓励体育产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引导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体育产业经验管理,增强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出体育用品名牌。
4.加强组织保障,注重队伍建设。对现有体育产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与体育经济相关的专业。加强对体育经济现状和未来预测的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力推动“全面素质教育以及全民健身战略中”,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综合素质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与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作为市场的切入点,兴旺繁荣的体育产业,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是武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在2008年奥运会来临之际,应该抓住机遇,发展体育产业已呈迫切之势。
一、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1.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体育产业是一项新兴起的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水平比较低。但武术产业是体育产业当中起步较晚的产业,其经济氛围差,基础薄弱,产业空间发展狭小,市场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武术整体运作规模小,器械、服装、设备生产业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现代高科技在武术产业中尚未得到普遍的应用,科技含量较低,制约着武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体育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文化氛围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较大,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武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烈诱惑力,在中国它已深深地扎根于民间。随着媒体的宣传,全民健身的深入,武术已卷向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群众基础空前的好。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同时也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呈现出不稳定性。
3.体育产业的宣传力度有限,宣传效果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宣传因素的影响。作为体育产业中的武术产业也是如此,走社会化、产业化路线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开发、推广及保护力度,并且在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任何一种新兴的产业的发展媒体宣传都起着关键作用,体育产业的宣传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范围、时间、形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种宣传力度的不足使人们普遍对武术的理解不够,甚至产生误解,不利于普及推广。
4.体育产业市场缺乏规范性,没有健全的法规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守市场规律。体育产业作为市场的一个因素,当前, 虽说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还没有达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有些部门、个人等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体育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开办武术馆校,翻录音像制品、虚假广告、欺诈、偷税漏税等等,乱收费现象,对体育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培养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促进消费
在遵循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及规则的基础上,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促进城区居民的消费,同时不放弃广大的农村市场;精心设计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确保我国武术市场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不断创新,使中国武术以新的面貌树立在世界之林;力推武术文化内涵的宣传,使武术文化成为巨大的无形资产。
2.完善体育市场体系
体育产业进入市场必须遵守市场规律。武术产业也是如此,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价格竞争、供求等各种因素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一个完善的武术市场体系,是发展武术产业的关键性环节,有利武术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运行机制的转换顺畅,同时也为武术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
3.加强体育市场的宣传力度
体育市场想要得到迅速发展,想要广大消费者深人透彻地了解和接受,使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自我形象的包装力度,全新改造;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地、多方位宣传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的推广与普及,并扩大其影响力,形成武术新闻舆论热点,引导消费, 制造出消费群体新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使体育产业进一步得到发展。作为体育产业的武术产业也不例外。
4.加快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建立健全法治,才能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才能有效的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要使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带来有利影响,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只有健全体育产业发展的体育市场法律体系才能使体育产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于武术产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的武术产业,必须进一步活跃和规范市场,使之促进体育市场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项目为基础获得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我国作为体育大国,近年来开始注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使教师只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体育比赛的组织能力,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形成。
一、市场经济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观念落后
由于高校无法认识到体育的终身性,因而始终将体能的提高和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无法形成,也就无法将高校体育发展成产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仅仅限于技术动作,而对于竞赛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目前体育产业项目众多,但真正由高校学生组成的体育竞赛群体并不多。另外,体育设施的不足是其无法形成产业的重要原因。对于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听见等投资上缺乏认识,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其市场因素,不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无法扩大高校体育的影响力。实施上,我国整体上对于体育产业的认识并不深刻,这是导致体育产业无法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产业扶持较少
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都决定这高校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目前看,政府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扶持较少,一旦行业遇到瓶颈,国家和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帮助,高校与其它体育俱乐部不同,资金来源不足,无法促进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形成初期,我国国情决定了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较少。因而在具体的扶持中,无论是结构、技术还是资金均不足,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逐渐成为体育强国,高校体育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涉及高校的体育项目依然很少。也就是说,政府无法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具有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机会,也就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校内体育生的培训也无法为其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对于体育生的选择权过少,使得体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使体育发展不具有连续性。这一问题在近年来得到改善,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三)不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
要形成体育产业,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首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供需链。高校体育教学在经济背景下其供需关系则显得十分脆弱。从高校这一供应方来说,无法形成规模,资金不足造成其经营方式更新慢,对于市场需求的预判不准确。而对于市场需求方来说,一方面是否愿意投资到体育行业,受到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影响。全民体育阶段,应加大社会对于体育经济的认识,使这一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一)拓展管理观念
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首先应摒弃传统的体育观念,体育不仅是一种学科或者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是学生工作和依托必须掌握的技能。终身体育观念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形成。在教学中应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将体育教学对象进行扩展,使更多人喜欢体育,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形成提供条件。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扶持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政府的每一个相关政策都将决定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高校应抓住这个机会,打破传统理念,不断的发展体育产业,适应国家政策需求。另外,要求政策不仅要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还应注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输送专业的教育团队,并通过合理的政策干预和宣传使高校认识到政府扶持的作用,使其坚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政府应随时关注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动向,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够操作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基础上给与其必要的支持,以促进其发展。
三、总结
体育产业概念的提出使得高校认识到对其体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全民体育时代,高校不但要重视体育技能的提升,还应从多个方面努力和获得支持,将体育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纯一定的贡献,使更多人认可体育。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仅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与国家的扶持政策有直接关系。不可否认,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造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体育产业形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发展的力度。(作者单位: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一、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体育作为一种产业,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经济发展的客观性。简单来说,体育产业是一个以体育运动自身生产财富和提供服务的产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的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国家财政的付出,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的单一,国家每年投入体育的经费远远不能适应体育发展的需要,并已成为制约体育发展主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机制不仅强烈地冲击着封闭式的高校体育体制,而且强化了体育的竞争意识和效益观念,使体育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就高校而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招生人数的逐步增加,体育经费的需求额已明显上升。尽管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在不断增长,但学校用于体育的投资却很少。这种社会发展与经费投入的反差现象,已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科研、群体竞赛的需要。体育经费的不足,既阻碍了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高校体育长期习惯于依赖型、福利型的消费机制,以及学校管理机制的问题,如:学校包的多、统的死,导致自身的“造血”功能低下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服务,已成为当高校体育工作中急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1.高校体育在开发体育市场的同时应转变观念。目前,校其它学科已纷纷走向市场,如开发科技、企业联姻等,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唯独体育仍在校园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五天工时制的实施,余暇时间的增多,新的休闲方式层出不穷,体育必将是容量大,而且是非常开阔的消费市场。因此,必须抓住机遇,确立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
高校体育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下,敞开校门、横向联系、服务于社会。目前,体育市场已经形成的有健身房、康复中心、台球室、旱冰场、游泳池等营业性场所;而高校的这些场馆设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高校还可提供技术辅导、知识咨询等服务。所以高校应积极面向社会,这样不仅能满足社会体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服从于高等教育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高级人才和提高人才素质这个总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高校体育要按照《课程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通过体育产业的开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校时能体质健康、精力充沛地完成学习任务,为将来几十年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随着体育覆盖面的逐渐扩大,老人、儿童的体育消费不容忽视。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围绕老年人和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如健身操、健美、康复中心、体育游戏等,开发这类潜力巨大体育市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捕捉社会信息,研究市场动态,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关系,以高校的信誉及高质量的服务去求得更大的发展。
三、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现在的高等教育仍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受市场经济作用而不断完善和调整的,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对高校体育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了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些又为高校体育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高校体育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步伐,大力发展。
1.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研究。高校体育可在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研究,要依托高校人才、知识、设施、信息技术的优势,面向社会培养各类体育人才。如开设体育专业班、武术专业班等,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特点,开设康复中心、太极拳班、健身健美中心等。素质教育的兴起,使得本身就属素质教育范畴的体育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还可组织专业人员研究儿童体育活动特点,开设儿童娱乐体育、体育游戏和各种技能班等。这些方式,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提高高校体育师资整体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并促进体育设施的更新与完善。
2.校企联合,大力拓展体育市场。高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利用高校体育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办运动队或培养运动员,或组织运动员到企业表演宣传,在体育比赛和各种体育活动中宣传企业及其产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推销企业产业、树立企业形象,这些以体育技术服务、以商品实现其价值交换的方法,能实现双赢的效果。
3.广开渠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空闲时间的增多,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体育健身是个投入小、产出大的项目,花钱买健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如今不少人已参加到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为目的体育活动中去。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当确立市场经济的理念,要借助自身拥有的场、馆、池的优势,敞开校门、横向联系、服务于社会,向社会要效益,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这样既能满足社会体育消费的需求,又能使高校体育增加自我补偿,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活力,使场地设施得到扩充、改善和更新,从而实现体育产业的良性循环。
4.注重公关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我国多方位产生积极作用,其活动领域和方式也正在不断扩大。当前,重大的体育竞赛活动都离不开公共关系所引起的协调和引导作用。因此,运用公关手段挖掘高校体育工作组织内部潜力,形成紧密团结的群体,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常州市 休闲体育产业 产业政策 优势分析
常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在沪宁线的中间,自古就是江南水乡,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是全国公共体育服务先进城市。随着常州市民假日和自由时间日益增多,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休闲需求也愈来愈强烈。休闲体育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常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有着诸多的优势,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常州市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常州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基础
常州市是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众多的市区公园和园林、恐龙园、嬉戏谷、茅山风景区、天目湖风景区、度假山庄、其他风景名胜区的众多自然资源丰富,为常州休闲体育产业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基础。常州市的地形特点突出,市区河道纵横,平摊无山,园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很多市民利用空闲时间在这些场所中休闲锻炼,常州市的两个郊县溧阳和金坛则有很多山区丘陵地带,水库和大型湖泊纵横,风光秀丽,有多处国家4A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本外地客人来观光休闲。此外,常州市投资开发的恐龙园、嬉戏谷及淹城野生动物园等游玩场所近年来也成为成熟的娱乐休闲场所。随着常州市政府大力打造的西太湖休闲旅游圈的进一步开发,常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物资基础将越来越稳固。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倾斜扶持,为南京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一)经济高速发展对南京休闲体育产业的拉动
近些年来,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常州市虽然经济总量上在省内已经被南通等地区超越,但是人均GDP还是位居前五,而且呈现出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和增长势头明显的特征,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为带动常州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政策对南京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支持
从2011年开始,常州市政府就制定文件,要把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做到产业统计标准化、市场行为规范化、龙头产业规模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场馆经营效益化。而且,要求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应该稳固在GDP的4%以上,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要逐步增加,体育系统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要达到千万元以上的级别。另外,还规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体育赛事的外包和承接活动,丰富市民生活,提高体育产业活力。
三、体育健身休闲服务组织及服务人员不断壮大,为南京休闲体育产业提供人员组织保障
据相关报道的统计和实地的市场调查,目前常州市健身场所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目前有近百家各类健身场所,还存在大量的体育培训机构,体育健身和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正在大幅度的增长。
四、市民休闲观念的进步及积极参与休闲体育运动,为休闲体育产业做出行动上的努力
(一)人们对休闲观念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前有相当多的公众对休闲价值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休闲”是在浪费生命,唯有工作才能体现人的存在价值。由此,面对这些错误的休闲观念,常州市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以科学引导,让人们认识到休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潜在意蕴,领会到它作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真正内涵,领略到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只有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和谐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也只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真正契合才能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们还认识到,休闲不等于消费,真正的休闲状态并非只是物质的满足,而应看成生命活动的积极准备,正是这些可喜的变化,为常州开展休闲体育产业提供思想基础。
(二)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休闲体育实践活动
1.休闲体育消费投入不断增大
休闲体育消费是一种“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近些年来,常州市民无论在休闲体育消费的吃穿住用行,还是在高层次的情感式体验式消费中都不断增加消费之处,为拉动休闲体育产业经济做出了贡献。
2.休闲体育生活方式业已成常B生活化
休闲体育生活化对于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助推作用。一方面,休闲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有效途径。“休闲体育生活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都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大休闲体育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拉动了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的开发;再有就是休闲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最佳状态之一。“休闲体育生活化”强调一种以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居民将自觉地视休闲体育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亦将维持和加大休闲体育参与广度和深度,推动休闲体育市场开发的良性循环,加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常州较之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更为优越,居民的休闲体育意识更高,休闲体育在优越的经济环境下更容易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现实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规模逐渐增大。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也日益显现,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沙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并未充分发挥其潜能。探讨和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有利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的制定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有利于我市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较薄弱,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政策。首先,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较薄弱。表现为部分项目过度投资,部分项目却投资不足;还有就是某些项目布局不合理,导致了过度投资项目和布局不合理项目的经营企业效益大幅滑坡,投资不足项目虽然利润率高但利润额少的尴尬局面;其次,由于长沙市既未就体育市场的管理立法,也没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实施细则,致使现有法规体系无法对长沙市的体育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再次,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体育产业而言,无论是对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和组织体育比赛的单位,还是对为体育组织和体育比赛提供赞助的企业或个人,均没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因此,现行的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2.体育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截止2006年底,长沙市体育服务经营单位289家,除了体育系统开办的规模较大外,社会和个体开办的都比较小。尽管近3年略有增加,但在社会和个体办的体育服务设施中,多数属于个体经营,其场地设施比较简陋、经营规模普遍很小仍是一个突出的特征,真正有特色的体育经营项目和高档次的体育健身消费场所不多,经营的效益也不显著。虽然经过第五届城运会后,体育系统拥有的场地设施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机制不活,经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其优势也不能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现状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3.区域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体育健身娱乐逐步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的生活需求。由于长沙市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区域间差异,因此导致社会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由此产生了对体育产业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调查发现,多数大规模的体育经营场所主要集中于市区,而位置偏远的体育项目经营场所规模都相对较小。体育产业经营活动的“两级分化”对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十分不利的。
4.体育专业人才缺乏。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国家忽视了体育的经济问题,对培养体育产业方面的人才重视不够,在高等院校几乎没有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专门学科、专业。因此,我们十分缺乏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既缺一般的管理人才,更缺特殊的专门人才。就长沙市而言,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表现在学历低、专业结构差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少几个方面。因此,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也是制约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1.制定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作为长沙市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国家配套的一系列体育产业管理政策、经济政策、产业法规以及指导思想,各县区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在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和贷款,用于体育产业的开发。对一些投入较大、社会效益好的体育基建项目应列为城市基础建设规划,优先安排。城市居住区应将体育设施纳入配套设施建设指标,同步建设。建议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项目、体育用品项目、体育竞赛表演项目和新型体育服务项目等。建议长沙统计部门将体育产业单独统计,以便政府部门和研究人员随时准确掌握长沙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积极申请和举办国内、省内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承办,鼓励企业赞助体育活动,借鉴国内外举办商业赛事的惯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做好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和经营开发工作。公共体育场馆要创造条件,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健身娱乐。各类场馆要按照“以体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兼顾训练、竞赛、群众健身娱乐活动和文化、经贸活动,积极开办一些有规模、有效益的体育经营项目,盘活现有体育资产存量。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也应在满足教学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开放。
3.大力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体育产业队伍的建设。体育行政部门要把人才问题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好。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去发现和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既要立足本系统的人才培养,建立在职、在岗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也要解放思想,引进人才,为体所用;加快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大胆使用人才,用好人才。对经营单位要放开用人自,实行用人单位和就业职工的双向选择,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建立评聘、辞退、辞职制度,完善有关激励、竞争、约束等经营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