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7: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是音乐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在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虽然各学科都谈培养创造力,但音乐在此方面尤为突出。音乐产生过程就是创作过程,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和联想,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它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二是音乐与社会交际的关系。《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学生都爱唱,通过歌曲的学唱,我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首歌曲,不光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听,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大家都感受到了旋律比文字更加直接地到达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会为现实生活中在天灾中逝去生命的人惋惜,更为失去亲人的人们痛心,他们真正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这种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的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三是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当音符在冥冥中翩然起舞,你会忘记人世间所有的烦恼……自由自在的游弋于音乐汇成的河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态;能够承受挫折;正确认识环境并适应环境;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等。音乐是人类的心灵体验,是人心理的折射,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重视音乐的互动效应,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
1.学生是主角,让教学动起来。无论是教学什么样的课程,我们都要让学生动起来。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当主角,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去思考、创造、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2.情景是主调,让教学活起来。无论是审美、还是发挥音乐对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都需要情感的参与,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让学生“心变成鸟,轻盈地飞翔在音乐构成的天空……”,我在教学《采茶舞曲》时,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3.实践是主体,让教学立起来。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要能够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动情。如欣赏《龙船调》,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动画场面,学生们的尽头非常十足,创设了几种表演场面,他们将拖把和书包作为道具用于表演。这种既载歌又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之中。唱《渴望春天》,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景象,上课时将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创造音乐教学的情景也就随之形成。
4.兴趣是主题,让教学新起来。“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兴趣是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前提,兴趣是培养人对事业的追求的基础。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去参与、去思考,激发其兴趣,让学生情感盎然地学习。在听《二泉映月》过程中,我首先对阿炳的坎坷经历进行一次陈述,再让学生欣赏过程,效果自然不同。许多学生还真的走进野外,面对泉水去感受阿炳的心路历程,尽管这种想法近乎天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使学生走进音乐情景,陶冶了学生心灵。
三、重视音乐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元化地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要打破“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机。
1、改革传统教法。传统教法中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培养多元化素质是不够的。教学中,应充分揭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教师在教授《梁祝》、《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不能就曲调教曲调,而是通过悠扬乐声感受“志存高远”和“生死不渝”的气节。
2、创设快乐情境。教师要努力发掘音乐教材的快乐因素,讲课时亲切自然、幽默风趣,创造出快乐的课堂气氛。作为学生,他们一般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营造气氛,把学生的喜好从单一程度中解放出来,正确引导他们欣赏和审美是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告诉他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增设《流行音乐欣赏》、《摇滚乐欣赏》、《交响乐欣赏》等,通过分角色演绎,解读情境,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且受到情感的教育,老师乐意教、学生也愿意学,以此激发师生的共鸣。
基于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更加倡导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如何为祖国培养综合发展的全面人才十分重视,而音乐教学也是培养途径之一。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很多初中学生并不是十分重视对音乐的学习,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互动性教学,不仅能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还能指导教师改进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领悟音乐情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众所皆知,音乐是音乐家表达和抒感的捷径,而对于倾听者来说也很容易引起与作者的共鸣。在新课程下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要通过音乐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而将互动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音乐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同时,在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的时候,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及时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感悟,进而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合理将互动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互动模式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互动模式,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妥,进而更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让互动模式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教师在教授民歌《牵手草原》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挑选与该民歌同一类型的民歌《梦回草原》、《相约草原》、《唱首情歌给草原》、《忘不了这片草原》等给学生播放,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中表述的情感,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民歌的音乐风格。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课堂歌友会”的教学方式,每当教授一首歌曲完毕,就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进行演唱,彻底改变传统的那种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得到充分的活跃,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课的内容,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学习“好声音”,将其理念引入课堂,比如在教授完一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演唱,而教师再对他们的演唱进行相应的讲评。这样,教师采用新颖的形式有助于吸引初中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为学生创造合理的音乐情境,让互动性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地实施
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并且在情境的引导之下帮助初中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音乐的氛围当中,由此实现将互动性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因而,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的开始之前,就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到音乐学习的状态之中。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思想活跃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堂伊始就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过来,同时,还要创设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的教学当中。比如说,教师在教学歌曲《中国心》时,在上课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该歌曲,在学生对该歌曲欣赏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该歌曲表达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示,让学生明白这首歌表达的爱国之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和学生谈谈歌曲中哪些歌词是对爱国之情的充分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歌词中“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的爱国情怀。通过对情境的创设,能及时地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过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听、多看、多思考提升乐感
要让学生的乐感得到提升就需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和多思考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需要多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指的是将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进行有规律的组织,并形成特定的音乐形象,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听觉艺术。人对音乐进行感知最直接的就是听觉,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多听,在头脑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审美标准。这对初中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学习音乐时,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建立起内心的听觉。学生要大量的去聆听各种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从而产生出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培养内心听觉之初,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此时就应该让他们尽量的多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乐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与掌握,这样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提升学生的乐感。
(二)需要多看
对于音乐,不仅仅需要多听,还需要多去看,看那些专业人士的表演,可以建议或指导学生去多读多看音乐家的传记、访谈录,从这些东西去了解音乐大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例如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圆舞曲之父老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小施特劳斯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一些高质量的音乐VCD,大师们的现场演奏等。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到现场感受演奏的氛围及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三)多听、多看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思考
乐感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多听、多看,还需要多思考。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成为音乐学习的有心人,让音乐成为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还应该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记录下来,时时思考。通过思考,让声音及音色在学生内心形成一定的内心听觉和要求,从而直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思考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乐感。
三、视唱练耳训练巩固乐感
想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乐感,还需要重视音乐学习中的视唱练耳的培养,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来巩固乐感。
(一)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应该要从小就开始,但是很多地方都不具备条件。然而必须要明白尽早接触音乐对于乐感的巩固十分的重要。只有听觉能力逐步提高,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巩固乐感。听觉的提高应该从音程着手,因为各种旋律、和弦都是由音程构成,掌握了音程就已经掌握了视唱练耳的基本核心。
(二)视唱训练
(一)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属于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所以在初中阶段中就要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曲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作为现阶段中最受人们喜爱的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转变学生对音乐的看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的影响,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1]。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材中更多的选择了比较经典的民歌民谣或是一些古典曲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使得课堂氛围十分的压抑,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出了抵触的心理。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好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二、现阶段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初中音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主导工作,对音乐内容、风格、主题以及曲风等方面进行划分,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好音乐知识。
通过对现阶段初中音乐教材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其中所选择的音乐大多以政治性色彩民谣歌曲为主,如《走进西藏》等,由于这些歌曲存在着较强的政治色彩,所以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也给流行音乐的引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2]。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措施
(一)选择教育意义较强的音乐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就要坚持从教育范围内上出发,在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进行赏析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实现思想上的改变。如学生在学习《我的中国心》的过程中,由于其节奏酣畅淋漓,对中华民族的眷念融入到了其中,所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曲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满足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生活与人生,实现教育的目标。如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入《朋友》《栀子花开》等歌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明确友谊的本质。通过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意境,也可以实现正能量的传递,从而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与理解[3]。
(三)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就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且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好教学资源,辅助音乐教学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流行音乐时也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接收信息,从而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育意义的角度上来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掌握好流行音乐中的技巧与韵律。
(四)做好运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