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7: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业设计毕业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人性格外向活泼,全面发展,并具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很快的融入辛苦的新工作环境。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诚实好学,有责任心,紧迫感。本人在校期间不单学习服装设计和销售方面,而且还是一个资历较深的模特儿,有三年模特经验,有这方面的才华。可以策划出一整场出色的时尚秀或服装会等有关展示的工作。性格开朗、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有较强的色彩搭配意识、敏锐的市场时尚观察力。对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熟练,擅长服装设计、制版、陈列设计。能够独立完成从服装设计、制版、制作工艺,到销售、展示成列的全过程。平时爱好画画、收集图片、音乐、逛街等等。
熟悉不同原料的差易,学会判断和检测物料的质量。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因未来发展铺路。合理选择原料的供应商,订立合同关系,学习相关的合同法律知识。有时会涉及到仓库管理的相关方面,认识到怎样合理地进行采购。目地是为了学习和恐固我在学校里学来地制图和打板知识,同时更希望以后能够从事制图和打板地工作。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该周到。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我们自己。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总结报告2
1、具有针织工艺的生产经验,针织服装的检测经验,熟悉美国欧洲成衣梭织针织的所有报价,工艺,材料,大货的跟进,控管,能独立操作整个业务跟单过程。办事效率高,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认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内外采购客人以及工厂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2、多年针织行业的工作经验,熟悉针织大圆机,熟知从胚布到染整的整个工艺流程。熟悉常用针织面料的成分和性质,能够根据不同的面料特性制作相应的服装。熟悉整个生产流程,善于面料预算、质量把控。为人诚信、正直,责任心强,能承受工作压力,处事冷静果断,善于沟通,可独自领导团队整体运作,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3、我热爱服装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学习与设计相关的知识。简洁、大气的风格,并讲究细节的设计。喜欢用立体裁剪。善于色彩的搭配和各种工艺的运用,我认为对市场的理解是设计师最应该坚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设计与市场相互谐调才会产生合适的商品,设计才能产生价值。本人讲团队,善于思考,精力充沛。对服装和设计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希望能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总结报告3
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四年,应该说收获是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习、工作、处世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身的人生经验等。
在大学四年里,我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我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期末总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多次获得学校一等、二等奖学金,并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同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参加各种级别比赛和活动,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photoshop、coreldraw以及pgm、樵夫服装制版软件。顺利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服装中级技能考试。
如今两个月试用期时间过去了,对这两个月的工作做以下的总结:
一:品德素养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初次踏入社会参加工作,能够进入新西南集团这个大集体,我感到非常荣幸,由于以前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因此把自己定位在边工作边实践边学习的位置,我觉得态度决定一切,在谈业务水平之前,我应该先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也就是要有良好端正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有了端正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业务能力才有可能,只有有了端正的态度,良好的业务能力才能够转化成企业的利润,企业的所得。而良好的态度就是要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奉献意识。我加入了公司就是公司的一份子,公司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公司的损失就是我的损失,因此要将公司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尽自己的一切为公司谋利益。先讲奉献再讲索取。在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以来,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我也面临一定的压力与困难,但是每当直面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会坚持自己的信念,以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从容的解决,因为我相信,有了正确积极的态度,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暂时的困难与挫折。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区别,只有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这一细微的区别,但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二十年后两个人生活的巨大差异。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继续坚持这样好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争取为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能力
我在大学本科期间学的是广告装潢设计,应该和家庭装修有一定的间接联系。虽然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但是我学习能力很强,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和领导安排的实习培训,我已基本上掌握了销售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具体的操作的熟练程度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积累与加强。通过这两个月的比较勤奋的工作,我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与技巧,为企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与企业领导的培养和同事的帮助以及整个企业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我从理论上、实践中和相互的交流中学习,不仅注意学习的方法,更注意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我从公司各种形式和性质的会议和培训里面,通过大家的交流中学习到很多与做人,做事相关的知识和教训,这是我是在学校里面所不能学习到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把事做好。
每个企业都要做大做强,但是公司的繁荣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实现的。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工作模式,通过合作把自己的好的东西,对公司有意义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努力。我在工作保持着很强的团队意识,我深知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坚持团队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为企业谋利益,做贡献。我一直坚信只有将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统一起来,个人的目标才能得到保障。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有需求,但只有使之与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
三:工作业绩
首先从出勤率来说:从来没有缺勤,基本没有迟到,早退。业绩:从刚开始发展新公司开到第一个单子,工作渐渐走入轨道,销售也一个月比一个月有所提升。
从工作成果上说:在新的一年,领导为我安排了新的工作,也体现出领导对我的信任与厚望,我一定积极努力地工作,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辜负领导们的厚望。
以上就是我对年度工作的总结,在新的一年,我一定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特长与优点,为企业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另外,我一定努力改正自己在工作的不足和失误进一步完善自己。
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总结
一、工作总结的内容
1.基本情况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2.成绩和做法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3.经验和教训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今后打算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二、工作总结的特点总结的经验主要表现在自我性、客观性、经验性三个方面。
1.自我性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2.回顾性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预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3.客观性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三、工作总结的写法
(一)总结的标题
(二)总结的正文和其他应用文体一样,总结的正文也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容。
1.开头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2.主体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第一,纵式结构。第二,横式结构。第三,纵横式结构。主体部分的外部形式,有贯通式、小标题式、序数式三种情况。
3.结尾。
四、注意事项
引言: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外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欧美各国先后建立了工业设计教育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式在京成立,这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创新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工业设计专业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具国际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前沿性。
工业设计专业已经有了六批毕业生,下面本人根据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次更为详细的总结,并对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学生管理、就业等方面提出一点建议,以供参考。
1.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
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就业也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机械工程师。
学生的就业目前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企业或工厂管理人员、产品技术人员、室内或平面设计师、营销人员。
从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企业逐渐对工业设计专业开始关注和接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大。而对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将不仅仅是懂得一点艺术和机械方面的知识就足够,我们不能在市场已经成熟了之后再改革我们的教学,而是要领先一步占领先机。
工业设计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设计类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工业设计涉及的行业有: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传播设计等等;狭义的工业设计单指产品造型设计,但是产品设计涉及的方面还是很广,可以说小到一颗图钉大到航天飞机都在其范围内,因此在就业方面来说还可以细分:家具设计、家电设计、汽车设计、玩具设计、灯具设计等等。
作为一个合格的工业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还要具备相关的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建议修改和提高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较高机械制造和模具设计能力的工业产品设计师。就业方向确定为:产品造型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包括环境和展示)、产品技术人员、企业或工厂管理人员、产品销售人员等。(本观点仅供参考)
2.教学与课程
由于工业设计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方面较为繁杂,这也是学生提出意见最多的一个方面。但是就行业所需知识来说,我们的课程还远远不够。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我。自从做了一年2006工业设计的班主任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实不是我们的课程安排得太多太杂而学得不精,而是我们没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就业的需要有所侧重地、有所选择地进行学习。
诚然,在课程的安排上也的确有不太合理的方面。这种不合理性,体现在前两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上。从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里,我们发现有如下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很少用ug,而是用pro/e。
(2)学生对产品的内部构造原理理解得不够。
(3)设计类的学生电脑操作不够熟练。
(4)需要加强手绘表达能力。
(5)学生设计思维能力不够。
(6)没有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大一第一个学期没有专业课。
(2)一些基础课如设计素描、构成、效果图技法等,学生不重视认为是没有用的,而真正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欠缺。
(3)计算机课课时还是不够,学生只能每个软件都是初步入门,不能精通。
(4)一些课程有重复内容,可以合并。如包装设计、cis、广告设计均可合并为平面设计课。但是有些课程应该分开上,比如平面设计不等同于photoshop和coreldraw。
(5)有些必须的课程竟然没有开设,如一年级应开设设计概论,让学生了解设计发展史和设计究竟是什么;又如应开设产品设计课,并分为两个学期,分别讲授不同类型产品的设计。
(6)一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另外选修课不要限制专业和学期,如每学年的上学期均开设coreldraw选修课,学生可以在大一上学期选择,也可在大二或大三上学期选择。
(7)需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把每门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整理明确,防止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重复或疏漏的现象。
(8)增加一些模具方面的课程,建议根据专业特点把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进行整理,如有可能合并或有所侧重(仅供参考)。如条件允许建议取消开设数学课。
3. 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但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目前没有明确,有很多和辅导员重复的职责。在我看来,班主任的首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学习规划,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扰,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密切配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是有益的。
现就我一年来班主任的经验作一个小的总结。
首先是入学教育方面,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对学习和生活都是陌生的,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感到很迷茫。班主任应该在入学教学期间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并为学生制定好一套基本的学习计划(如大一上学期应该通过英语b级),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产生迷茫。另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班级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平时多注意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及时解决。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帮助他们进行职业定位,并根据职业需求指导学生学习各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还要向学生推荐该职业的其他知识进行自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设立专业设计室,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设计活动,由学生自己管理,可进行模拟或真实的设计任务,各设计小组竞标。还可以作为部分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毕业班学生实习场所。更希望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4. 其他相关专业的拓展
由于工业设计涉及范围广泛,也可考虑增设如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工业设计是门综合的、交叉的学科,因此工业设计教育的特点应该是多元化及交叉性的,多学科整合发展的出现将成为现代设计教育新的培育方式。
结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最终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一个良好的课程体系应当是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完善、均衡、协调的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必须进行改革,这一点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共识。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既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又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效仿,只能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深入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构建出一个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本文仅以工业设计专业改革为例进行探讨,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方面和同行商榷征得专家的批评指正,另一方面希望广大职教工作者就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广西水电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在教育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寻找多种答案,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辩,自由讨论,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有创意的学生,支持创意生发挥他们的思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设计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2.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教师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构建互动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一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采取适合他们自己的常规教学方法,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进行,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来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教师的教育观、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作为工业设计的教师,要不断充足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才能适应专业教育中创新发展的需求。
3.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根据目前国内各高校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大致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又大致分为专业群技术平台课、工业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课、产品设计课、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课等。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业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实践,核心是培养学生对工业产品的形式、功能、人与环境等要素的把握、理解、设计创造的能力。在训练实践过程中既有分步训练实践,又有综合训练实践,既有理论概念的渗透,又有具体的实践操作。对于创新的要求,应当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去。
4.精心设计创新课堂教学
创新型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创新型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产品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对产品进行深入的探索分析。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情感的高度投入,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需要有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并能清晰的意识到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寻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通过上述内存动力的支持,能够达成目标的实现。
引言: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外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欧美各国先后建立了工业设计教育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式在京成立,这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创新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工业设计专业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具国际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前沿性。
工业设计专业已经有了六批毕业生,下面本人根据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次更为详细的总结,并对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学生管理、就业等方面提出一点建议,以供参考。
1.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
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就业也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机械工程师。
学生的就业目前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企业或工厂管理人员、产品技术人员、室内或平面设计师、营销人员。
从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企业逐渐对工业设计专业开始关注和接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大。而对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将不仅仅是懂得一点艺术和机械方面的知识就足够,我们不能在市场已经成熟了之后再改革我们的教学,而是要领先一步占领先机。
工业设计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设计类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工业设计涉及的行业有: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传播设计等等;狭义的工业设计单指产品造型设计,但是产品设计涉及的方面还是很广,可以说小到一颗图钉大到航天飞机都在其范围内,因此在就业方面来说还可以细分:家具设计、家电设计、汽车设计、玩具设计、灯具设计等等。
作为一个合格的工业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还要具备相关的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建议修改和提高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较高机械制造和模具设计能力的工业产品设计师。就业方向确定为:产品造型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包括环境和展示)、产品技术人员、企业或工厂管理人员、产品销售人员等。(本观点仅供参考)
2.教学与课程
由于工业设计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方面较为繁杂,这也是学生提出意见最多的一个方面。但是就行业所需知识来说,我们的课程还远远不够。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我。自从做了一年2006工业设计的班主任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实不是我们的课程安排得太多太杂而学得不精,而是我们没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就业的需要有所侧重地、有所选择地进行学习。
诚然,在课程的安排上也的确有不太合理的方面。这种不合理性,体现在前两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上。从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里,我们发现有如下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很少用UG,而是用Pro/E。
(2)学生对产品的内部构造原理理解得不够。
(3)设计类的学生电脑操作不够熟练。
(4)需要加强手绘表达能力。
(5)学生设计思维能力不够。
(6)没有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大一第一个学期没有专业课。
(2)一些基础课如设计素描、构成、效果图技法等,学生不重视认为是没有用的,而真正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欠缺。
(3)计算机课课时还是不够,学生只能每个软件都是初步入门,不能精通。
(4)一些课程有重复内容,可以合并。如包装设计、CIS、广告设计均可合并为平面设计课。但是有些课程应该分开上,比如平面设计不等同于Photoshop和CorelDraw。
(5)有些必须的课程竟然没有开设,如一年级应开设设计概论,让学生了解设计发展史和设计究竟是什么;又如应开设产品设计课,并分为两个学期,分别讲授不同类型产品的设计。
(6)一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另外选修课不要限制专业和学期,如每学年的上学期均开设CorelDraw选修课,学生可以在大一上学期选择,也可在大二或大三上学期选择。
(7)需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把每门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整理明确,防止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重复或疏漏的现象。
(8)增加一些模具方面的课程,建议根据专业特点把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进行整理,如有可能合并或有所侧重(仅供参考)。如条件允许建议取消开设数学课。
3. 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但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目前没有明确,有很多和辅导员重复的职责。在我看来,班主任的首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学习规划,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扰,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密切配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是有益的。
现就我一年来班主任的经验作一个小的总结。
首先是入学教育方面,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对学习和生活都是陌生的,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感到很迷茫。班主任应该在入学教学期间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并为学生制定好一套基本的学习计划(如大一上学期应该通过英语B级),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产生迷茫。另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班级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平时多注意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及时解决。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帮助他们进行职业定位,并根据职业需求指导学生学习各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还要向学生推荐该职业的其他知识进行自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设立专业设计室,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设计活动,由学生自己管理,可进行模拟或真实的设计任务,各设计小组竞标。还可以作为部分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毕业班学生实习场所。更希望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4. 其他相关专业的拓展
由于工业设计涉及范围广泛,也可考虑增设如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工业设计是门综合的、交叉的学科,因此工业设计教育的特点应该是多元化及交叉性的,多学科整合发展的出现将成为现代设计教育新的培育方式。
结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最终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一个良好的课程体系应当是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完善、均衡、协调的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必须进行改革,这一点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共识。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既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又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效仿,只能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深入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构建出一个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本文仅以工业设计专业改革为例进行探讨,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方面和同行商榷征得专家的批评指正,另一方面希望广大职教工作者就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广西水电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2工业设计人才具体培养策略分析
2.1构建校企联合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
工业设计是一项需要从业者熟练掌握设计技能、有实操能力的职业,对实践教学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等方面的了解较少,且不成体系,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学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实践训练。工业设计实践平台以“校企联合共建”的模式进行建设,主体部分包括:一是,场地形式:以学校为教学基地,以企业为实训基地;二是,师资配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引进一线行业专家;三是,管理模式:以学校教师为主导,联合企业共同管理[3]。
2.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的引导者、构建者和实施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设计也从传统模式发展到现代模式,工业设计专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变化,那么当然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工业设计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鉴于此,高校要对这种形势有清晰的认识,并及时转变人才培养策略,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4]。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去工业设计公司进行培训学习,鼓励老师利用带生产实习的机会多与企业接触,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增长教育实践经验[5]。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一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补充和完善教师队伍,更好的改善师资结构。
一、独立院校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独立院校的运作模式多为自给自足,因此对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偏少,缺乏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实习场所,师资力量不够强大,部分教师对工业设计认识浮浅,让学生在手绘功夫上花费大量精力,缺乏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及整合技术艺术能力的培养,把工科类工业设计与艺术类工业设计混淆在一起,培养方向上的偏离导致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缺乏信心,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工科院本文由收集整理校中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现象,对独立学院工科背景的工业设计实验室实践教学进行探索研究有利于该专业健康发展。
从本质上讲工科学生的艺术功力远不及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本着基本理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突出知识运用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培养具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计算机表现技法、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统一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通过普通高考本科统一招生录取,没有或很少接触艺术训练,因此在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上有所欠缺。为了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艺术表现形式在学生整个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占用了较大的学时比例,以我院工业设计为例,实践教学总计996学时,素描、色彩、设计速写、效果图技法、快题设计表现、摄影与摄影技术等课程共计学时数为296学时,达到实践教学总学时近1/3。反而没有很好的结合自己工科生具备的优势,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外语能力、科技技术学习能力、产品机械设计结构能力。工业设计的特征是艺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统一,理工类院校的技术优势是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不具备的,为工业设计教育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让学生的实践课程走进机械专业相关实验室,重视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拓展学生的技术能力,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产品创新设计中。
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1.加强实践教学队伍
独立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建立时间大多较短,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多为理论教师充当,未设教师从事专职的实验教学,而且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专业任课教师操作实验室设备能力、模型制作和加工工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学生创作作品无法得到最佳表现,或由于未掌握材料成型与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造成设计作品最终失败。因此相应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实验教师队伍,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同时需要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能力,完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技能指导的过程,成为“教学+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培养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可以通过派出去参加工业设计专业实践培训班,或进入到企业进行为期 1-2个月的基层培训,或进入企业中设计部门进行完整的项目研发跟踪,提高教师设计能力、实践技能和艺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2.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工业设计对于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偏少,缺乏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实习场所,工业设计专业模型实验室通常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设核心专业课程的实验,对于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实验项目还有一定欠缺,硬件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还需加强。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实现规范操作、安全使用、健康教学,可以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如激光裁床、喷漆水帘柜、吸尘器、电
脑雕刻机、快速成型机、cnc、铣床等。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作为工科院校特色专业,其实验室一般配有电脑雕刻机、快速成型机、cnc、铣床、刨床和车床等加工设备,此类实验室和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通过整合,可以创造除专业训练以外的实验平台,使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对产品材料加工工艺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满足实践、创新和科研,通过认知学习、技能训练、综合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院除建有专业的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人机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还应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设计研究院、机械加工工厂、产品生产基地、工业设计公司等),使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实习以及毕业实习能落到实处,给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训练条件,能够满足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3.加强集中实践环节
重视技术、设计类实践环节教学,除了对手绘能力的重视,还应设置包括概念或改良产品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强化训练、工业设计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内的各种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各个实验项目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学时要求,编写相应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规范性。针对实习和课程设计环节,实验指导教师都必须事先拟定详细的实习或设计计划,做好工作记录,制定成绩考核标准,对实习或设计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了实验教学讲义。从而做到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计划性强,过程管理严格,实习时间有保证。针对课程提供不同的实习基地,根据课程性质完成集中的实践教学,如为期2周的生产实习,能够集中驻扎到工厂,下到第一线,与工人师傅一起学习、生活,只有深入到第一线,亲自体会操作,才能深刻明白产品设计过程中光讲究好看是不行的,还应结合实际的生产环节加工技术等来考虑,才能使产品量化。
2工业设计专业竞赛特点
与其他专业相比,工业设计专业相关的竞赛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数量众多。仅2014年3月~2015年6月间组织的赛事就达到73项,且大部分赛事对参赛资格不加限制,因此大量地方院校学生有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二是层次多。既有红点、IF、IDEA等国际知名赛事,也有“芙蓉杯”“东莞杯”等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举办的赛事,还有企业举办的竞赛,为地方院校参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便于地方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走特色发展之路。三是参赛成本低,报名费用很低。一般的设计竞赛主要以电脑完成、网上提交为主,即便设计样品,所需的材料成本亦在可控范围内。四是评价更为客观。工业设计竞赛涉及众多的参赛人员、评委以及专家,并且有社会舆论监督,相对更加客观公正。五是奖金丰厚。以2014年第五届“和丰奖”工业设计大赛为例,该赛事设金奖3名(5万元/个)、银奖20名(2万元/个)、优秀奖100名(1000元/个),加上学校配套奖励,奖金相当可观;六是与就业息息相关。设计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模拟或者执行企业实际的设计需求和设计任务,例如2014第四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与前几届相比就做出了很大的变化和创新,采用企业发题的形式,充分引入企业参与,同时,许多赛事其目的就是为企业选拔人才、储备人才,因此为地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与企业对接的平台。七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与获奖作品比较,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彼此的差距,理解实际设计要求的标准和内涵,同时也拓宽了思路、积累了项目经验。设计竞赛强调创新和实践,在对大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训练。与社会实践、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大学生科研项目等模式相比,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设计竞赛,可以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从产品市场战略分析、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设计概念、设计研究和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3,4]。同时也学习到如何在指定题目和要求的约束条件下完成自己的设计。可以说竞赛是学习的过程,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测试,也是真枪实弹的实践,更是对专业知识的总结。
3基于学科竞赛的地方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成效
湖南科技大学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是一所典型的省属地方高校。工业设计系源于原湘潭工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工业设计专业于2000年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于2004年顺利通过新专业评估。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与“985”“211”以及工业设计学科实力雄厚的院校相比,我校工业设计专业还存在学科实力较弱、科研平台及科研项目不足、教师科研水平有限等问题。但是,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根据地域局限及师资、设备配置等现实情况,工业设计专业逐渐探索出“一条主线(学科竞赛)、两个体系、三个平台”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条主线指的是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积极调整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工业设计系多次组织校内外专业研讨,统一思想,提出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应以“竞赛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之一,并细化了“竞赛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将上述理念应用于新培养方案。例如,增开了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的课程设计;以学科竞赛为主线,对师资、设备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集聚优势,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强大的支持。两个体系指的是依据新培养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培养大纲,培养大纲进一步突出强化培养学生的竞赛实践能力,并据此制定了基于学科竞赛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学科竞赛,通过开设新课,增加工学、美学、经济学等新内容,建立“理论课程—设计大赛”二者之间的对接,把大赛有规划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教学方式上,则引入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新方法,更加贴近竞赛实战;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则实现与设计竞赛的有效对接。
三个平台指的是搭建学科竞赛管理平台、学科竞赛交流平台、学科竞赛拓展平台。学院成立了含主管教学副院长、工业设计系主任、学工办、教务办以及学生科协等在内的工业设计专业竞赛委员会,从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服务,为竞赛的顺利展开搭建了有效的管理服务平台。要想获得好的竞赛成绩提高人才质量,需要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的优秀经验、了解行业特征及企业需求,同时指导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因此学院采取以下措施搭建交流平台:一是每年有计划、有目的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举办讲座、学术报告;二是积极支持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专业教研及学科竞赛方面的会议,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三是有计划地派出教师进修培训,积极提升专业素质。同时,以学科竞赛为带动,拓展平台:一是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并且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积极向教师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靠拢;二是以湖南省中小型机电产品工业设计中心为依托,将竞赛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使用和服务等任务结合在一起;三是以大学生科技项目为载体,积极与学科竞赛相结合,通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等项目,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品格。建立“班主任-专业老师-辅导员-竞赛指导教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选拔具有丰富竞赛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通过言传身教,将专业学习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其次,专业老师在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方面,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竞赛实践能力,甚至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同时,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协助学生组成不同的设计团队,并为其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选拔优秀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除此之外,可以提前一年落实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根据相关竞赛活动,制定合适的毕业设计任务,从而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方向、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实施上述措施之后,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在湖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0多项;在湖南省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多项;在“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3项,优秀奖多项;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展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作品奖多项;每年有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竞赛并获得各种奖励30余项。
0前言
当今,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逐渐趋于完善,设计竞赛越来越受到设计教育界的重视。每年举办的国际性工业设计竞赛有10余项,如德国红点奖、IF奖、台湾光宝、国内的红星奖、红棉奖等,另外由政府、企业主办的小范围的专题设计竞赛更是不计其数。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借助工业设计学科竞赛,探索出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当前设计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种新生的市场产物,设计竞赛传达了市场与企业的呼声,为工业设计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教学手段。目前在国内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已经开始将设计竞赛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但必须看到竞赛所注重的与设计教育所教授的领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很多学校为了追求高获奖率,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作为主要设计课程内容,不分主次地参加设计竞赛。虽然它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亦可为学生提供毕业后的就业资本,但从设计教育的整体过程来看,它并不能完全取代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更。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设计竞赛其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系统,至今还未形成有效利用设计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与方法。因此,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工业设计学科竞赛的研究与分析,充分认识设计竞赛与设计教学的关系,总结出将设计竞赛应用于设计实践环节及专业课程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1理顺设计竞赛与设计教育之间的关系,调整相应教学内容与方法
从全局的角度来讲,设计教学与设计竞赛的目的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工业设计教育提倡的是对工业设计整体的认识和系统学习,而设计竞赛只是针对某类产品或某个主题的设计结果与表现。只为盲目获取奖项,仅仅突出设计竞赛所需要的内容展开教学,偏废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势必将影响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的完整性。设计竞赛与设计教学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不论设计教育还是设计竞赛它们最终的设计指向都是社会需求的考验。设计竞赛就像是设计需求的一个风向标。如果教师能够分析设计竞赛中一些隐含的市场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设立专项的研究课题,就会使设计竞赛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因而,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处理,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心态合理安排设计竞赛时间
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合适的竞赛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通常来讲,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就进入了产品设计阶段,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参与工业设计竞赛,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正是完成对工业设计程序初步认识和基本设计思维形成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够以工业设计语言来表述设计的想法,他们的技术基础知识和表现能力还很不完备,盲目参加竞赛会打乱设计学习的正常进程。同时低年级学生对获奖与否也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心态,一个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盲目的自信和不必要的自卑,以上的各种心理表现都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完成全部的设计教育。因而设计竞赛可以从二年级下半学期或三年级开始,这时学生已经了解了较为完整的设计程序并且具备了表达设计思想的表现能力,正处在设计的深化与扩展阶段。参加设计竞赛不但可以让他们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尽快了解市场和设计领域主导潮流,而且也便于他们了解全国范围内同场竞技的设计对手,提高创新能力力。
3有区别地选择设计竞赛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设计过程
工业设计竞赛总体上可分为概念类型、主题类型及实践类型三种类型。在将设计竞赛导入教学中,要对设计竞赛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筛选工作,做到“有区别地选择设计竞赛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设计过程”。在校学生适度参加设计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如果参与次数过多,竞赛类别及内容不加以选择,不但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学生也容易受到设计竞赛的局限,造成实际的设计内容与设计竞赛等同的假象。因而,教师需要协助学生选择参加设计竞赛,这一点尤为重要。这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熟悉各种设计竞赛形式,而且要能把握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的平衡点,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设计竞赛。
4设计竞赛在我校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成果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首先对不同类型的竞赛进行综合选择,每个年级、不同的时间段,参加竞赛各有侧重。对于大二、大三年级上半学期阶段的学生,侧重参加概念及主题类型的设计竞赛,对于大三下班半学期及大四学生,则侧重参加实践类型的设计竞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每年准备参加的工业设计竞赛按照举行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最终确定当年需参加的竞赛。随后将所选设计竞赛与教学环节相对接,在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方面进行融合。对于与课程内容结合有一定距离的设计竞赛,果断进行调整。在竞赛导入到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参赛作品及获奖作品进行汇总总结,建立工业设计竞赛资料库。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设计竞赛及竞赛获奖作品,总结相关经验及获奖规律,为学生日后参加相关竞赛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自从将工业设计竞赛导入到在日常教学中,我校成绩斐然。到2015年截至,已经连续5年获得德国红点工业设计竞赛大奖,被红点机构评为亚太十佳大学之一,在“镇海杯”、“和丰奖”以及国内多项竞赛中我校学生也多次折桂。学生通过参与国际竞赛不仅取得了国际的认可,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参与国际大赛的经历让学生的设计经验与创新能力得到本质的提高,用竞赛的“知识面”辅助课堂的“知识点”,促进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我校已将设计竞赛引入到其他设计学科中,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曦,宋奕勤.工业设计专业竞赛辅助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新思路—以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吉林教育,2015,10:13.
0 前言
当今,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逐渐趋于完善,设计竞赛越来越受到设计教育界的重视。每年举办的国际性工业设计竞赛有10余项,如德国红点奖、IF奖、台湾光宝、国内的红星奖、红棉奖等,另外由政府、企业主办的小范围的专题设计竞赛更是不计其数。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借助工业设计学科竞赛,探索出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当前设计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
作为一种新生的市场产物,设计竞赛传达了市场与企业的呼声,为工业设计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教学手段。目前在国内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已经开始将设计竞赛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但必须看到竞赛所注重的与设计教育所教授的领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很多学校为了追求高获奖率,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作为主要设计课程内容,不分主次地参加设计竞赛。虽然它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亦可为学生提供毕业后的就业资本,但从设计教育的整体过程来看,它并不能完全取代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更。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设计竞赛其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系统,至今还未形成有效利用设计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与方法。
因此,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工业设计学科竞赛的研究与分析,充分认识设计竞赛与设计教学的关系,总结出将设计竞赛应用于设计实践环节及专业课程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1 理顺设计竞赛与设计教育之间的关系,调整相应教学内容与方法
从全局的角度来讲,设计教学与设计竞赛的目的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工业设计教育提倡的是对工业设计整体的认识和系统学习,而设计竞赛只是针对某类产品或某个主题的设计结果与表现。只为盲目获取奖项,仅仅突出设计竞赛所需要的内容展开教学,偏废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势必将影响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设计竞赛与设计教学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不论设计教育还是设计竞赛它们最终的设计指向都是社会需求的考验。设计竞赛就像是设计需求的一个风向标。如果教师能够分析设计竞赛中一些隐含的市场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设立专项的研究课题,就会使设计竞赛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因而,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处理,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十分重要的。
2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心态合理安排设计竞赛时间
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合适的竞赛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通常来讲,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就进入了产品设计阶段,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参与工业设计竞赛,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正是完成对工业设计程序初步认识和基本设计思维形成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够以工业设计语言来表述设计的想法,他们的技术基础知识和表现能力还很不完备,盲目参加竞赛会打乱设计学习的正常进程。同时低年级学生对获奖与否也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心态,一个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盲目的自信和不必要的自卑,以上的各种心理表现都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完成全部的设计教育。
因而设计竞赛可以从二年级下半学期或三年级开始,这时学生已经了解了较为完整的设计程序并且具备了表达设计思想的表现能力,正处在设计的深化与扩展阶段。参加设计竞赛不但可以让他们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尽快了解市场和设计领域主导潮流,而且也便于他们了解全国范围内同场竞技的设计对手,提高创新能力力。
3 有区别地选择设计竞赛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设计过程
工业设计竞赛总体上可分为概念类型、主题类型及实践类型三种类型。在将设计竞赛导入教学中,要对设计竞赛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筛选工作,做到“有区别地选择设计竞赛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设计过程”。在校学生适度参加设计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如果参与次数过多,竞赛类别及内容不加以选择,不但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学生也容易受到设计竞赛的局限,造成实际的设计内容与设计竞赛等同的假象。因而,教师需要协助学生选择参加设计竞赛,这一点尤为重要。这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熟悉各种设计竞赛形式,而且要能把握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的平衡点,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设计竞赛。
4 设计竞赛在我校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成果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首先对不同类型的竞赛进行综合选择,每个年级、不同的时间段,参加竞赛各有侧重。对于大二、大三年级上半学期阶段的学生,侧重参加概念及主题类型的设计竞赛,对于大三下班半学期及大四学生,则侧重参加实践类型的设计竞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每年准备参加的工业设计竞赛按照举行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最终确定当年需参加的竞赛。随后将所选设计竞赛与教学环节相对接,在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方面进行融合。对于与课程内容结合有一定距离的设计竞赛,果断进行调整。
在竞赛导入到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参赛作品及获奖作品进行汇总总结,建立工业设计竞赛资料库。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设计竞赛及竞赛获奖作品,总结相关经验及获奖规律,为学生日后参加相关竞赛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自从将工业设计竞赛导入到在日常教学中,我校成绩斐然。到2015年截至,已经连续5年获得德国红点工业设计竞赛大奖,被红点机构评为亚太十佳大学之一,在“镇海杯”、“和丰奖”以及国内多项竞赛中我校学生也多次折桂。学生通过参与国际竞赛不仅取得了国际的认可,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参与国际大赛的经历让学生的设计经验与创新能力得到本质的提高,用竞赛的 “知识面”辅助课堂的 “知识点”,促进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我校已将设计竞赛引入到其他设计学科中,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中页,由于外销出口贸易所需的产业升级,大学重新开始招生,政府开始意识到工业设计技术对国内产业提升的多重因素,工业设计专业逐步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发展,但是同西方相比仍然很落后。目前国内只有个别院校的设计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上。
1.1 教学模式混论
高校中,早期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十几所院校。如今,国内已有400余所大学开设工业设计专业。有些学校将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在艺术院系,有些设置在机械院系下,还有些设置在自动化、材料、计算机及人文院系下,也有个别高校成立设计学院,毕业学生获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
1.2 专业不受重视
大部分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重视程度不够、硬件投入少、教师水准低、观念陈旧、管理教条成为制约设计教育发展的瓶颈。工业设计专业对硬件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只要有几间专业绘图教室,再配上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模型加工车间就可以达到基本的教学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设一个专业图书阅览室。工业设计的教育重点是在“软件建设”上,学生做实验、搞研究并不主张用精密的快速成型设备,而是需要在半自动化甚至手工式的加工作坊中去进行手工操作,通过“揣摩形态、感受真实、反复试验”来训练学生良好的设计感觉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育与产业脱钩
设计与制造业的不对接,造成高校中设计教育脱离实践、纸上谈兵。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也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无法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教学枯燥乏味。由于缺乏实践的支撑和引导,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成为教学重点,造成学生自我封闭、主观臆断,缺乏市场意识、人因意识、工程意识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极差,培养出的学生不具备实际的设计能力。
2 国外工业设计专业先进教学经验分析
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有不同策略,其中教育体系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政府除强化现有教育品质外,也会根据现有的需求,设立专业、规模较小的学校(比如韩国的产业振兴院,法国的各种文化专业学校),直接回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担负起教学与研究的功能。
欧盟在其艺术教育与人才培训的相关计划中指出,重点不在创造一种共同的教育体系,也不拘泥於传统上学生到学校这个场域获取知识的模式:(1)透过一种非制度性的终身学习体系,达到“知识欧洲”的理想,以回应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2)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拟订“大学校院艺术与设计系所人才培育计画”,针对“传统艺术创新”、“音像数码设计”、及“生活流行用品设计”,成立五个教学资源中心;(3)以学校现有资源基础,整备大学校院艺术及设计相关系所人才养成环境,加强与产业及国际间之合作与互动机制,延揽国际级师资与人才整合校际教学资源,统筹产学合作教学之交流管道,发展、整合及推广产学合作教学资源,加强跨领域人才培育;(4)开设艺术与设计相关科系毕业生“职前训练课程”,并结合经济部、新闻局、文化部等相关实务课程,建设完成文化创意产业“学校培训机制”。
3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对比国外的工业设计教学,结合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世纪情况,我们需要整合人才培训资源、建立人才培训产学研资讯平台和引进国际师资等方式来改善我国的教育模式,总结为以下五点:
(1)艺术与设计人才养成教育。针对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等相关领域,组成国际咨询顾问小组,评估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制度,提出改善计划,研究落实策略。针对传统艺术和工艺创新、数字媒体设计、生活流行用品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经营与行销等领域,成立工业设计信息整理与传播相关机构,各高校加强沟通。
(2)引进国际专业人才担任师资培训与指导工作。针对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建筑、视觉设计、服装设计与环境设计等各项专业领域,引进国外工业设计教师或从业人员和高校合作举行训练营与讲座,培训高阶文化创意产业策划与设计人才,协助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互动平台。
(3)国际师资进驻大学授课。鉴于国内艺术与设计教学与科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加强艺术与设计领域国外师资的引进,协助和指导设有文化艺术产业与设计的高校,从事工业设计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传播最新的知识和理念。
(4)艺术设计人才国际进修。针对创意家具、纺织与时尚、数位艺术、创意生活、传统工艺与商业等六类重点创意设计产业领域,甄选国内优秀高校教师,派遣到设计先进国家,与当地设计专业单位人员进行交叉学研、实地参与工作,吸收国外产品开发成功经验,体验将文化特色融入设计手法,提升国内设计水准。
(5)推动艺术与设计产业人才互换制度:推动重点发展文化艺术与设计产业与国际知名艺术与设计产业进行人才互换、研究生交换等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在条件受限的状况下,更应该针对自身特色配合可发展的其他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速提升设计、教学能量的蓄积与发挥,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曲学利,王文艳,许华红.国内外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中页,由于外销出口贸易所需的产业升级,大学重新开始招生,政府开始意识到工业设计技术对国内产业提升的多重因素,工业设计专业逐步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发展,但是同西方相比仍然很落后。目前国内只有个别院校的设计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上。
1.1 教学模式混论
高校中,早期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十几所院校。如今,国内已有400余所大学开设工业设计专业。有些学校将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在艺术院系,有些设置在机械院系下,还有些设置在自动化、材料、计算机及人文院系下,也有个别高校成立设计学院,毕业学生获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
1.2 专业不受重视
大部分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重视程度不够、硬件投入少、教师水准低、观念陈旧、管理教条成为制约设计教育发展的瓶颈。工业设计专业对硬件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只要有几间专业绘图教室,再配上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模型加工车间就可以达到基本的教学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设一个专业图书阅览室。工业设计的教育重点是在“软件建设”上,学生做实验、搞研究并不主张用精密的快速成型设备,而是需要在半自动化甚至手工式的加工作坊中去进行手工操作,通过“揣摩形态、感受真实、反复试验”来训练学生良好的设计感觉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育与产业脱钩
设计与制造业的不对接,造成高校中设计教育脱离实践、纸上谈兵。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也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无法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教学枯燥乏味。由于缺乏实践的支撑和引导,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成为教学重点,造成学生自我封闭、主观臆断,缺乏市场意识、人因意识、工程意识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极差,培养出的学生不具备实际的设计能力。
2 国外工业设计专业先进教学经验分析
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有不同策略,其中教育体系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政府除强化现有教育品质外,也会根据现有的需求,设立专业、规模较小的学校(比如韩国的产业振兴院,法国的各种文化专业学校),直接回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担负起教学与研究的功能。
欧盟在其艺术教育与人才培训的相关计划中指出,重点不在创造一种共同的教育体系,也不拘泥於传统上学生到学校这个场域获取知识的模式:(1)透过一种非制度性的终身学习体系,达到“知识欧洲”的理想,以回应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2)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拟订“大学校院艺术与设计系所人才培育计画”,针对“传统艺术创新”、“音像数码设计”、及“生活流行用品设计”,成立五个教学资源中心;(3)以学校现有资源基础,整备大学校院艺术及设计相关系所人才养成环境,加强与产业及国际间之合作与互动机制,延揽国际级师资与人才整合校际教学资源,统筹产学合作教学之交流管道,发展、整合及推广产学合作教学资源,加强跨领域人才培育;(4)开设艺术与设计相关科系毕业生“职前训练课程”,并结合经济部、新闻局、文化部等相关实务课程,建设完成文化创意产业“学校培训机制”。
3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下转第37页)(上接第9页)
对比国外的工业设计教学,结合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世纪情况,我们需要整合人才培训资源、建立人才培训产学研资讯平台和引进国际师资等方式来改善我国的教育模式,总结为以下五点:
(1)艺术与设计人才养成教育。针对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等相关领域,组成国际咨询顾问小组,评估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制度,提出改善计划,研究落实策略。针对传统艺术和工艺创新、数字媒体设计、生活流行用品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经营与行销等领域,成立工业设计信息整理与传播相关机构,各高校加强沟通。
(2)引进国际专业人才担任师资培训与指导工作。针对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建筑、视觉设计、服装设计与环境设计等各项专业领域,引进国外工业设计教师或从业人员和高校合作举行训练营与讲座,培训高阶文化创意产业策划与设计人才,协助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互动平台。
(3)国际师资进驻大学授课。鉴于国内艺术与设计教学与科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加强艺术与设计领域国外师资的引进,协助和指导设有文化艺术产业与设计的高校,从事工业设计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传播最新的知识和理念。
(4)艺术设计人才国际进修。针对创意家具、纺织与时尚、数位艺术、创意生活、传统工艺与商业等六类重点创意设计产业领域,甄选国内优秀高校教师,派遣到设计先进国家,与当地设计专业单位人员进行交叉学研、实地参与工作,吸收国外产品开发成功经验,体验将文化特色融入设计手法,提升国内设计水准。
(5)推动艺术与设计产业人才互换制度:推动重点发展文化艺术与设计产业与国际知名艺术与设计产业进行人才互换、研究生交换等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在条件受限的状况下,更应该针对自身特色配合可发展的其他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速提升设计、教学能量的蓄积与发挥,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曲学利,王文艳,许华红.国内外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