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7: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机电一体化专业

篇1

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负有培养机电技能型人才任务的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也随之成为热门专业,发展速度很快[1]。为全面掌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新形势下用人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与岗位需求,课程团队选择了区内外十多家生产、制造企业以及历届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能力需求开展了调研。

1调研过程和方法

团队历时一年多,调研了14家区内外的企业,采用深入企业与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门及技术骨干座谈的方式,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对82名往届毕业生采用了电话和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

2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

2.1机电设备操作员

机电设备操作员岗位占调研就业岗位的17%,该岗位的常规工作就是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生产及设备日常保养,如日常点检、、班前班后的清洁。该岗位需要具备看懂机械原理图,熟悉工艺流程,能根据设备温度、噪声等判别设备的运行状况的能力。

2.2机电设备管理技术员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员岗位占调研就业岗位的24.3%,该岗位工作是负责设备的管理和日常检查,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设备资产管理;协助编制设备管理工作计划、设备维修计划;制订设备操作规程,点检作业指导书和日常点检、巡检表;指导完成设备日常点检、巡检及定期检修作业;协助制定设备的更新改造计划。能熟练使用各种检测和维修工具。

2.3产品装配调试员

产品装配调试员占调研就业岗位20.7%。该岗位主要是在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以及协助客户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该岗位需要具备阅读机械装配图、电气原理与安装图、工艺文件、作业计划书的能力。

2.4机电产品设计员

机电产品设计员岗位占调研就业岗位的9.7%。掌握了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工艺设计、工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高职机电一体化学生也有机会进入研发设计部门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工作。该岗位需要懂得机电产品的典型结构,轴类零件绘图,套类零件绘图,箱体零件绘图方法,机电设备的原理与应用,简单电路的相关知识及应用方法。

2.5机电产品销售员

机电产品销售员岗位占调研就业岗位的7.3%。此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是机电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需要熟悉机电产品性能和工作原理,产品市场渠道开拓与销售方法。能与客户高效交流,签订购销合同,收集一线营销信息和用户意见等。能协助客户处理机电产品的一般故障。

2.6设备维修工程师

设备维修工程师是机电设备管理员的晋升岗位,占调研就业岗位的2.4%。主要负责制定设备维修和设备改造的方案并指导实施;指导设备疑难故障的维修和关键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制定设备的更新、改造计划;参与大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相比设备管理技术员有更丰富的管理、维护维修经验,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对各项工作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3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就业机遇与挑战

3.1就业机遇

国家的发展和富强离不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机电一体化设备是落实第一生产力的载体,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方面起步较晚,目前还有些应用需要依靠进口设备技术,处于稳步追赶的状态,相关人才的需求整体呈上升趋势。现阶段国家提出了中国智造2025发展战略,是“中国智造”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需要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需要更多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

3.2就业挑战

新形势下企业为增强竞争力,已开始广泛使用各种先进的机电设备和先进的方式进行生产,如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使机电设备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相关企业需要大量掌握机、电、液和控制技术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来对设备进行研发、制造、组装、调试、操控、维护和管理。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能力要求。另外,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定位相似,毕业生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就业岗位的竞争。如何才能培养符合新形势下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错位发展,办出特色,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

4结语

本次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调整有很好的参考作用,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准确,课程体系更合理,有助于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作者:刘东海 方小菊 方韶珍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增平.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6.

篇2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实施的过程,需要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发展性原则。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机械制造业正以迅猛的势头发展,人们逐渐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时代挺入。在此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革新,传统制造工艺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在国民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已进入生产制造的大国行列,但是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却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综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之一。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以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作出调整和优化,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动态发展,确保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和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性。

(二)人本化原则。现代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应用型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其专业实践教学亦应作出动态调整,具体而言,就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要遵循人本化原则,一切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的制定都需要以发展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合作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进行教学体系设计,例如完备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扎实的机械类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的所学进行创新,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需要高职院校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培养的目标,了解市场需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进而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

(三)系统性原则。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未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各环节实践教学的规划还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到多个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机械设计、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这些内容却缺少一种融合、渐进和衔接的关系,实践教学也没有设定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在实训完成之后仍然不知道机电一体化专业到底能做什么。假若构建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实训中完成一个零部件,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将其组装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如此无疑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益处。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缺少专业化的辅导团队,教师的教学相互脱节,甚至出现知识技能冲突的现象,增加了学生的迷茫感。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引,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完善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该包括理论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而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是分不开的,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需要融入到职业技能培养当中,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制定时,要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同时针对专业方向掌握关键职业技能,譬如CAD制图、机床加工、模具制作以及车工等。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主要依靠工作实践,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倡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刺激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交流协作、调整自我,以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他们一定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社会能力等。

(二)完善教学内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应是一个系统化开展的过程,各部分教学需要紧密联系,在统一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一是教师需要关注机械市场的动态变化,了解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并通过培训、自主学习等途径掌握这些技术和技能,以此为依据对教学科目进行优化和调整,进而传授给学生;二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不同科目的教学教师需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知悉彼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定时定期开展专业内的研讨活动,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穿插其他科目的内容,形成学生系统化的机电一体化概念。为了进一步提升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实效,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研时间和空间,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加强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的交流,弥补他们之间的劣势和不足,整合、利用校内教师资源,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团队。

(三)优化教学环境。高职院校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这同时包括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环境方面,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寻求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实践教学环境。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协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合理规划校园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适度扩大实训厂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人文环境建设方面,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强相关教师的培训之外,还需要加大科研管理,在所处地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打造一支高素养、高技术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吸纳企业或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请他们定期到校开展培训指导活动,凭借他们丰厚的工作经验解决学生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传授他们校园内学不到的知识,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区域设立文化墙,宣扬成功事例和优秀业绩,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创造的效益,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刺激学生的主动参与行为。

篇3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杭州通用机床厂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 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们我们的脑袋.

篇4

为了进一步彰显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实践成果与教育特色,国内职业院校都在对教学体系实施积极探索与不断改革。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具有理论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等教学难度,既往的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的手段已落后于时代,更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基于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强调能力、素质为培养基础,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可以将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实训予以解决,更加适合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特点。

1.构建适应于产业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

1.1转向模块化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应当始终保持自身的教学特色,并强化专业方向,充分发挥职业教学的能量。对此,可实施模块化发展设置:如电气自动化模块化;机电一体化论证、设计、开发模块化;数控机床维修模块化等[1]。不断建设健全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更好地处理和企业对接问题。教学课程依照模块化发展路径及专业发展与人才供需,为学生上岗实习夯实基础。具体来说,可在课程设置上将模块分成子模块,并让学生在子模块中进行技能训练,以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谨遵数量和时间原则:一般情况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课时应占教学总课时的一半;将实践教学分成课内实验、阶段实训、毕业实习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均和课程同步进行,做到“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提高”,实现持续性的知识传授。

1.2重构教学体系

毋庸置疑,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更需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进行,针对具体岗位工作所要具备的技能施以具体分析。应当以应用技术为主,加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特别要对教学中的实践能力课程展开进一步整合与强化,最大限度实现技能培养和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以防止出现无谓的重复。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是由整合课程与技能模块课程结合而成,例如在普通加工基础课程中的普通车床,把普通零件加工的过程连接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加工能力[2]。

2.构建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

2.1打造应用型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作为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其作用就在于满足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也能够兼顾科研、培训、服务于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实训中岗位技能的提高,并且以技能评价的办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重视相关应用技术能力,进行社会培训、产品生产等。顾名思义,职业院校中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更好地在未来站稳机电产业的岗位。从机电技术的应用、设备维护、电气设计等环节出发,实训基地是把机电一体化中所涉及到的产业技术、设备结合到一起实施综合实训。例如电工技术、电气技术、检测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以及系统总装等课程。实训基地的开设,符合十三五期间苏南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实训中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同时,教师在其中进行适当的引领和辅导,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有关的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等工作。

2.2打造校企融合的文化氛围

说到底,职业院校中的实训基地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教学场所。其文化性质往往存在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因此,在开展校企合作时,相关的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就需要涵盖企业文化中的物质层次、精神层次,完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三重结构的有机融合。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打造实训基地中有关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氛围为主题。一方面不脱离于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具备企业文化的特色,其价值导向以创新、真实为重点,最大限度上发挥校园文化的技术性与企业文化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参加岗位培训的过程中体现优越性,这也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技应用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深入,无法脱离企业的支持。对此,应结合苏南区域的产业群特点,理性的制定契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这期间,学生应当利用合适的项目载体,及早地去试着接触企业环境,以更快地培养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合作桥梁,把企业生产加工、技术改进、设备维护、故障检修等岗位操作嵌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在很好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能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此外,企业单位也可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来,并针对具体的岗位要求,设计具有苏南区域特点的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计划,确保机电一体化专业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化,实现校企互赢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应当利用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来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岗位的要求。并且设计优质的项目载体与教学评价体系,利用和企业的全景式合作,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模块,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