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8: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道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道路专业技术总结

篇1

为了有效提升机动车检测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2006年国家制定了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并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每年进行全国统考。山东交院机动车检测维修中心是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在山东省的唯一考点。该次考试分为机动车检测维修师和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两个级别,同时分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机动车整形技术和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三个专业。笔者作为此次实际操作考试的考官,结合自身体验及在日常工作中的经历,总结出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职业水平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政策,熟悉与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的标准和作业方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只有明确国家交通运输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机动车检测维修行业的作业要求,才能清楚自己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标准和作业方法既是评定机动车性能好坏的标准,也是检验从业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标准。因此,作为从业人员,应该按照规范作业。

二、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人员,要在复杂多变的行业竞争中立足、发展,应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一流的专业技术水平。

检测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机动车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发扬各尽其责、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对待客户热情、尊重,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解决客户所遇到的问题。

此外,作为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备扎实的机动车检测维修功底和娴熟的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能够独立判断机动车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随着机动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维修人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机动车检测维修行业的服务质量。

三、不断学习,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传统的维修和检测手段已不能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需求。检测维修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创新,才能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才能应对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仪器和维修设备大规模出现的局面。

检测维修人员应通过不断获取、更新知识来适应检测维修业的飞速发展。获取、更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各院校开设的检测维修课程培训来获取信息资源。在有了扎实功底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诸如机动车检测维修师、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机动车检测维修高级工程师、汽车修理工等权威考试、认证,在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同时,了解检测维修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拓宽道路。

篇2

(二)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求实、负责”的态度,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工程规模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尽量优化方案为国家和业主节省工程投资,不能一味保守,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核心所在。在学习上要有积极钻研精神,首先要培养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兴趣,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要有肯吃苦、肯积极钻研的精神,要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用心钻研技术,这样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尽快的提高。

篇3

1 前言

城市道路建设是市政建设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市政道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许多人员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将市政道路建设好。但是实际上,在施工中,各部门的配合常常不够默契,有时还会出现互相推诿扯皮、互相责备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工期延误,还会影响到施工质量,为道路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出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就必须加强各专业、各部门的协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完成。下面,本文就来对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协调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2 市政道路施工协调管理的意义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特别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包含施工计划、施工控制、施工组织、施工指挥、施工协调等五个方面,其中施工协调处于核心地位。施工协调通过与各个部门协商、约定、谈判、沟通、协议、交互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协调,使得参与道路施工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工作。同时,协调工作还要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总之,通过有效的协调管理,能使各部门形成一致的目标,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从而可以保证道路施工项目及时而又高质量地完成。

3 目前我国道路施工协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道路施工协调管理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正如前言所述,不同的部门之间的配合还不是很默契,经常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下面本文就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道路施工协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施工技术质量方面,随着现代建筑及公路设施运用科学技术的多样化,在很多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都有所涉及,并且对于技术质量的要求也会随着现展的要求而越来越严格。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及相关要求,如相关的技术规范,特定的位置空间等。要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每个技术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必然会跟其他专业相互协调与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对各个方面考虑不周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也会出现问题。此外,市政道路工程牵涉的相关单位及专业技术范围广,每一项道路工程都是一个特有的唯一的产品,且每一种材料每一种管线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很少有完全相同之处,这也增加了工程技术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各专业质检配合和协调的难度,进一步地加剧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另外,技术人员对新技术,以及知识的更新程度也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2 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施工队伍管理

施工队伍是工程施工的根本。目前,市政道路施工队伍,在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个人素质、团队配合等方面上有很多不足,还有拖欠工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造成施工过程中不能按技术要求准确施工,施工经常出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不能安心工作等等。这样给工程的协调管理、整体进度、质量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3.2.2 施工现场

工程现场管理水平是反映施工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而现在,在工程现场组织协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由于现在的社会现状,每个市政道路工程,都实行分包政策,将整个一个大工程分包给各个施工单位。每个分包单位之间在工作的范围上很难达到统一和界定。由于承包单位大多只重视自身的益,各干各的、没有相互协调,使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再有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不重视,工程的施工现场几乎没有协调管理,到处都是“脏、乱、差”,施工没有合理的安排,材料随意堆放,安全设施不齐全,调度不够准确,人员管理不当,等等的问题比比皆是,导致工程无限期地拖延,工程质量不达标,安全事故频出等结果,给国家、企业及个人都带来巨大的损失。

4 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加强市政道路施工协调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4.1 充分认识到协调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协调管理工作

道路施工协调管理应该是一个全面、科学、系统的全局性管理,它的每个步骤都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因为协调出现问题而对工程造成不利,事后控制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所有施工的领导要带头重视施工协调管理,正确认识施工中协调管理的必要性。要从根本上重视施工协调管理,才能以全局的观念来解决日常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4.2 做好技术方面协调的措施

涉及各专业的综合技术方案的审查和协调,应确保综合技术方案的合理性。熟悉设计图纸,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衔接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组织接口应形成文件,包括各专业的职责、分工和专业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有效性评审。设计人员不一定能够完美配合其他设计人员的设计内容。图纸会签时,首先要抓住会签内容:各类设施的布置是否恰当、无矛盾,各类接口是否统一协调,各专业的设计文件是否相互满足、无遗漏。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方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4.3 做好管理方面协调的措施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总监、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总监、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制度是管理的基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要做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协调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平常的谈心聊天,而是要有一定的处理措施,最好能形成系统的协调管理理论,这对加强道路施工协调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协调管理的各项制度,可以尽量减少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如:

(1)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2)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在考核实践活动过程结果的基础上,应用考核结果的描述来确定绩效的高低,做出评价。

(4)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当工作从图纸阶段进入实施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更容易解决及补救。在这个工程中,通过对路基、路床、排水管基础、排水管吊装铺设、道路稳定层、混凝土路面等分部工序的质量检验评定,杜绝了质量隐患问题,保证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4.4 组织方面的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或例会制度,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每周可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较复杂的工序,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前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在上述各个环节中,不论是会签、会审或者协调会议制度,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必须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应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4.5 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要及时进行总结

施工协调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地下的各种管线与市政排水管网的协调;施工道路与周围建筑的协调;道路的设计功能与结构的关系;道路施工预制件、预埋件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施工要求;施工队伍各班组施工配合、施工工序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协调管理人员边工作边总结,不断地提高协调的实际经验,不断地改进协调方法,积极并充分地认识到相互协调工作的重要性。除了要协调好内部员工的相关问题,也要和承办单位搞好关系,以保证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5 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协调性管理工作,是目前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存在于整个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道路施工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突出了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做好市政道路施工协调性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不断创新,要不断学习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包括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同行之间要相互交流,不仅要学习别人的经验,也要把自己好的经验拿出来与他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张继文.浅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协调工作[J].交通科技,2008(2).

[2]陈翰兵.浅谈城市道路建设的协调管理[J].域市道桥与防洪,2009(5).

篇4

【正文】

全县绿化工作总结

2020年,我局围绕“编规划、拉框架、补功能、提品味”的工作主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水平。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对标对表,始终坚持“创建合璧、改建相彰、养护一体”的思路,以山为背、以水为系、以路为带、以园为景,大力拓展新城区、提升老城区、美化大城区。现将我局2020年绿化建设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实施公园绿化。以增绿、添彩、提质为主线,完成象山公园(二期)建设任务,大大提升了广大市民舒适的休闲空间,目前公园绿地面积122.99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1.52 %。

2.实施游园绿化。对城区主次街道交叉口处,全部进行绿化,对城区出入口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对路边破损及影响视线的房屋进行拆除迁移,新建桐山园、桂冲园等4个小游园,目前城区街头游园已达25个,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3.实施道路绿化。按照“一路一品”、“一路一景”的要求,实施幕桥东路、财富东路、环城南路、水西大道(一期)、等道路绿化提升改造,目前幕桥东路、环城南路已完成建设。及时开展行道树补植,做到优先植绿、非硬即绿,道路绿化普及率和绿地达标率全面提升,分别达97.64%、80.42%,林荫路推广率达到63%。形成了较高的品质和绿荫浓厚的道路林荫系统。

4.点缀“花”的芬芳。每年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我国传统节日到来前,对城区道路导头、花箱护栏、高架桥花箱等重要节点进行时令花卉种植,鲜花种植面积1200㎡,鲜花的芬芳和香艳大大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居民幸福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存在不足。

(一)绿化资质取消,招标门槛降低。园林绿化是一种边缘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地理学、植物学、美学、工作技术等,随着绿化资质的取消,在绿化建设招投标过程中,企业门槛降低,造成施工人员把园林绿化当成“植树造林”,认为树只要载活了就合格了,缺乏最基本的园林知识,从种植土回填、种植方法、修剪技术、节点搭配等重要环节把关不严,造成绿化美观效果大大降低。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绿化执法难度大。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对于绿化管理和执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多年来一直依附于建筑或林业,绿化建设、绿化养护、绿化执法没有建立系统性的体系和规范,绿化执法没有独立体系,执法力量薄弱,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处理,造成毁绿现场时有发生,法律敬畏意识淡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