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8: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热爱生命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时刻注意交通安全,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板书标题。
二、活动准备:确定主题,拟定节目,讨论整个活动步骤,排练节目。
三、活动步骤:
1、班主任组织学生演练各种违规情景2、小品《机动车道上的违规行为》3、读安全警句4、读宣言书5、教师讲话
四、活动过程:
(一)班会过程: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八年级八班“珍爱生命平安出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愉快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然而,总会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生命的泉水便会永远枯竭。无数的车祸是那样无情,吞噬了多少个的生命!灾难的发生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分性别年龄,不分贫富贵贱。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如果没有安全意识,都将后患无穷。“交通肇事猛于虎”。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是安全扞卫着我们的生命;是安全在维护我们生存的利益;是安全在为我们注入无限的力量。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果我们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下面是违规场景小品《踢球》
学生一:哇,好漂亮的球,什么时候买的?学生二:前天,是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学生一:借给我踢踢吧。学生二:现在?学生一:对呀,怎么样,舍不得你的心肝宝贝?学生二:这可是在公路边,不行呀。学生一:没关系,我只在这路边踢,不往路中间踢。学生二:好吧!(学生一、学生二踢球)学生一:看球!(球被踢到公路中间)学生二:怎么办,我的球——学生一:没关系,我去捡。学生二:算了吧,那么多车,来来往往,我怕……学生一:怕什么,你等着(翻越栏杆,向公路冲去,响起汽车急刹车声……)
师:幸亏这是一个小品,不然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为了一个小小的足球送上了一条腿,落了终身遗憾,多可惜啊!同学们,如果是你的球被踢到公路中间,你准备怎么做?
生:等车过去后再去捡球。
生:当初就不应该在公路上踢球。
师: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据说,去年1至9月我国因车祸死亡7万人,损失达23亿,交通安全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是呀,就拿汽车来说,现在流行学车、买车,因此有许多新手上路,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注意交通安全,随时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看来,遵守交通规则是多么重要啊!
师:看了上面的实例,我们放学立即回家,家长不在家时要给家长报平安下面让我们一起宣誓
我,郑重的宣告:
尊重生命感恩父母感激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尊敬老师
安全出行
我承诺,绝不骑电动车上下学;
我承诺,遵守交规,合规出行;
我承诺,放学立即回家,不打逗,不逗留,途中不购物,回家第一时间向父母报平安;
尊重生命安全出行让亲人放心让老师放心
遵守规则创造自己的光辉未来
师: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有意义,也很成功,从同学们积极投入的表现中,老师们足以看出大家对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我想,如果我们心中时刻装载着安全,那么火红的朝阳将属于你,美丽的晚霞将属于你,健康快乐属于你!平安幸福属于你!八年级八班主题班会“尊重生命安全出行”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文二】
一、教育活动的目的:
(一)认知目标
1、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2、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二)情感目标
1、珍爱自己的生命。
2、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三)行为目标
1、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笑对困难、挑战挫折的乐观精神。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二、教育活动准备:
1、查阅报刑杂志,收看电视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获取全世界及我国一些人(特别是孩子)由于轻视生命、忽略生命而舍弃生命的资料(较详细的),他们的轻生给周围的亲人与社会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影响。
2、做二项调查。①调查一个婴儿从形成受精卵到生产的过程(可以找父母或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父母、亲朋都做了些什么?②调查自己身边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是怎样度过一生或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的。他们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
三、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分析:
1、当代的中学生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很优越,因而养成了一种安逸享乐的习惯,解决困难的能力,心理承受力都较差。因此,当困难(在成人眼里算不上困难)突然降临时,往往不知所措,采取逃避的态度,有的甚至“轻生”。
2、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的影响,再加上社会上一些“读书无用论”、“不读书也能跟着走进二十一世纪的殿堂”等消极处世观念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同学缺乏理想,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四、教育活动内容:(班会内容和议程)
1、师导入: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无数的生命,而且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生命。那么,我们关注过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生命吗?(现场调查)今天,让我们来关注自我,关注我们的生命。
2、师: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
课件展示:
a小孩分娩的部分画面;b公园里孩子们自由欢乐的画面;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场景。
3、师:请同学们根据调查,结合提示的问题,自由发言。
课件展示问题:
a小孩出生前,要在母亲肚子里呆多长时间,这段时间里,妈妈应注意些什么?妈妈的身体状况与情绪有怎样的变化?爸爸应注意些什么?b当得知妈妈怀了小孩后,周围的亲人有怎样的表现?c小孩出生后,爸爸妈妈表现怎样,亲朋好友表现怎样?
5、师:生命是美好的。但有很多人却无视它的存在,轻易的舍弃它。
①课件展示部分学生的调查资料(放音乐)。
资料⑴一个初中生,他的父母因为对他希望很大,所以要求很严格。而这个学生成绩也不错,但似乎不能让父母满意,为此,常与父母闹矛盾。终于有一天,这个学生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卧轨自杀寻求解脱。
资料⑵一个高中生名王哲,品学兼优,被评为三好生。但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与一个本校同级的同学发生了误会。而这名同学比较刁蛮,为此,屡次找王哲的麻烦,导致王哲的成绩不断下降,并要挟王哲:“如果不当众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会放过他”。王哲一想到自己是三好生,要当众道歉,而且现在成绩也一落千丈,就对那位同学一肚子气,因此,暗下决心要除掉他。于是王哲寻找了一个机会,除掉了他,然后自杀了。
资料⑶全球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中国就占了25万。在这些自杀的人中,青少年占很大的比例。据世界太平洋保险组织专家分析,这些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素质差,承受困难的能力差。
通过这次班会,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班会流程:
(一)宣布班会开始:
“生命”,是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是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然而,面对生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潜在的意外,你是否做好准备加以防范?
重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珍爱生命,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泽楷:我们歌颂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灼灼光彩。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主题班会课,让我们发挥自己的力量,发挥我们集体的力量,努力的去思考,认真的去总结,体会“安全”,“生命”对我们每个同学是多么的重要。
(二)哲学家与老者的故事
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和一个老者一起搭船出海。途中学者们问老者:“你懂得哲学吗?”老者摇了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所有人都掉入了水中。学者们大声呼救。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拼命摇头。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蕴含的道理却耐人寻味。生命是可贵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
(三)生活安全常识问答
同学们平时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学校里,受到老师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学校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生活安全常识问答” 。学校对一些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安全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都标注了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
(交通安全)
我们学校位于公路旁,存在着交通隐患。现在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预防雷击)
相信同学们对一个月前的雷雨天气都很有印象吧?
那么雷雨天气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防火)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学校安全的重要问题,学生宿舍是学校重点。请问大家,万一宿舍发生了火灾,我们可以使用哪些逃生的方法?
(台风)
除了以上的台风信号,还有哪一些?悬挂红色或黑色台风信号时,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海啸)
海啸发生时有哪些特征?你能不能跟我们说说。
(地震)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六)学生回应。
目的:学生在经过本次班会后,自由发表自己学到的知识。
流程:由学生提前准备,以现场发言的形式,同时表决心: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
下面我们想请各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从中学到的内容及心得体会。>
(七)班主任(总结发言)
(八)全班合唱:班会主歌曲“生命的力量”
学完这节班会课后,相信同学们能慢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重视安全知识,从每个同学做起。
钧哲:重视安全,珍爱生命。同学们,让我们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泽楷:安全,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让安全的警钟在我们内心时常地敲响。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生命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
庄燕:因此,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在生活中注意安全,使自己平安健康地成长。让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平安、快乐!让我们时刻牢记:
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
【2019年高中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二】一、班会目的:
通过开展以“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班会,增强班内学生的安全意识,能懂会用一些基本常用到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达到积极预防危险的发生并提高学生基本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收集适合学生特点的一些安全知识。
三、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并组织活动纪律,让班内学生明确本节班会的主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珍惜爱护自己宝贵的生命,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接下来师引领学生回忆巩固了解过的一些关于安全知识,师问生答。
2、师领生做选择题
(1) 关于楼梯安全,下面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①上下楼梯时,靠右侧行走。
②下课的时候和同学坐在楼梯台阶 上打闹。
③玩上下楼梯游戏。
(2)打扫教室卫生时,下面哪些行为可能很危险?
①身子探出窗外擦玻璃。②用抹布擦桌凳。
[案例]:这是我自己在去年执教的一堂课,内容小学语文第八册《触摸春天》。
我按照的预设好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教学。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道理;难点是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在自主探究时,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找出含义深刻的语句。但在交流看法和自己的体会时却都无话可说,无论我怎样启发都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反映冷淡。偶尔举起的几只手告诉我,我精心设计的这节课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没有引起共鸣。学生也因为反复的受挫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我预设的教案已根本无法全部完成,学生学习也远没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知道要让四年级的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确很难,因为作者并没有直接的表达,告诉我们,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去体会,究其原因,我想是学生没有把课文读透,“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这正是症结之所在。
一、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及其反思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上课就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显然,这种教学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本为本,它反映的是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知识传递”式的教学观。从实践来看,过分强调预设和教案,必然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2)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不需要教师的系统讲解?(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从而使教师的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
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的价值
新课程强调生成,这是由其所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所决定的。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正像叶澜教授所指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我国的新课改进程逐步深入,更加突出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教学的理念。生命关怀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生命灵动性的个体,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此理念相去甚远,甚至产生背离的现象。比如: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程序化、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枯燥等。笔者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理念的探究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的意义
小学教学的任务是一方面让学生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使其生命更有灵动性、懂得生命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凸显。然而假设小学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那么这样的教学其实就是失败的。语文作为基础教学最重要的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和生命关怀,尤其对学生的个性生命特征应当认真塑造。而且,语文教学就借着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认知能力,并借此培育学生的生命特质和个性特征。所以,开展语文教学要和生命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晰领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对生命产生崇高的敬畏之情,更加愿意探索生命的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发展前景,这样语文教学才算完成最根本的任务。其实,每一堂语文课中都有生命内涵的体现,都有生命智慧的彰显和对生命之美的注视。因此,小学语文这门课自身就有生命教育的关注,这既是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是小学语文这门课的特性。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的理念显得尤为必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理念的开展措施
1.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珍视生命的精神。
开展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使学生借助对生命的感知等活动产生一定的认知观点和见解。那么生命意识涵盖了生命存在的认知和生命逆境的认知,既有珍爱自身的生命,又有关爱别人的生命。激发孩子们的生命意识一方面使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爱护生命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认识到现代社会是每个人、每个物都有自身的生命体征。生命不能重来,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同时,生命又极其弱小和短促。所以,对孩子们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对他们产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格外重要。然而,生命是独一无二、不得复制的,历史伟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如谦虚礼让的孔融和机灵聪明的司马光,这些都是需要让学生慢慢体会生命个体的不同,进而学会理解包容他人,正视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珍视别人生命的存在。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孩子们领悟生命意义。
在语文教学时当注重生命关怀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特性,在语文学习和阅读中激发和领悟生命的意识。笔者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就巧妙地融入生命关怀教学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地带,若遇到危险,则一定要冷静使自己或者帮助他人摆脱生命危险。另外,诸如《蒲公英》《小鹰学飞》等阅读课文教学中也借机渗入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自强不息。
2.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
除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精神外,还要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察发掘生命之美,感悟生命的魅力和价值,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类之美的认知,既能领悟人间真爱,又能觉察人性之光,发现人类的智慧之美和创造之魅。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们感受了生命的存在,看见了生命的活力灵动,形成了对生命欣赏的视角和思想,进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然而,生命固然美好,生活有时候却很残酷,每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要面对诸多困难和艰险,但这正是生命的历练真谛,既要敢于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又要坦然面对生命的荣耀之辉。没有重来的生命,珍视生命,从这一刻做起,无论生命前方的路是怎样,享受生命的旅程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3.师生对话互动,点燃生命火焰。
开展课堂上互动活动对调节课堂气氛有助推作用,语文课堂开展平等的对话互动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尊重。互动活动要求师生平等,孩子们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细心听取,即使孩子们的见解是稚嫩空洞的,也不可以直接打断和批评,站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不可以打击和泼冷水,这样会击退他们的参与热情。而且,学生发表见解有错误也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多理解包容,并借机委婉地指正错误之处,引导他们产生积极正确的认识和见解。这种纠错教学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没有错误和片缪的衬托,那么会有真知和正确的体现,一味地追求统一口径的说法和见解,只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磨灭他们幼小的心灵,浇灭他们对生命探索的火焰。所以,师生之间开展平等的互动对话很关键,在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感悟生命个体的价值,认识和接受来自每一个个人的生命体悟和经验,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生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对生命的认知才是正确的、鲜活的、灵动的。
4.改进传统预设教学,采用动态化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内容的设定,导致教学的每一个步都是教案预设的,出现课堂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课,学生做“乖巧的孩子”听课,被动地吸收已经成型的知识和价值观。然而,正确的语文教学提倡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倡导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课堂活动参与中形成个人生命观念,进而达到知识的构建和消化,逐步树立积极的生命意识形态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大有裨益,对学生的生命价值的形成和将来的生命质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因材施教,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多关怀学生的生命个性,引导学生自重自爱,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认知:
1.知道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危险,要防止受到伤害。
2.知道玩火容易造成火灾,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
3.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4.知道拨打电话“119”可以请求消防队灭火。
情感:
感到玩火触电危险,愿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1.不玩火,防触电。
2.不做危险的事情,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3.会拨打电话“119”报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热爱生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全人类的共同传统。中国古代先人舜曾明确提出:生命是普天之下万物万事最为宝贵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荀子在《礼记》中提出:“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始终惧善,人道毕矣。”这也是在强调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古人甚至把爱惜生命与“孝”联系起来。古代《孝经》中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可见,热爱生命是一种传统道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最宝贵的,应当爱惜。我们国家近年来制定了青少年保护法,强化对青少年的保护。对少年儿童来说,生活中一旦发生事故,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往往是他们。如果少年儿童自己不注意安全,不清楚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危险,做一些危险的事,那么造成事故,受到伤害的首先是他们。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青少年受到伤害的意外事故,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注意安全,防止受到伤害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教材是一、二年级“热爱生命”教育中的一项内容,主要是教育学生学习自我保护,注意安全,不玩火,防触电,防止受到伤害。
本课教材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件真事改编的。由于这件事发生在学生同龄人身上,甚至他们自己也干过类似的事,这就利于学生体验教材中人物的情感,学习相应的知识,实践行为要求。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人们听到“救火”的喊声,一面救火,一面拨打电话报警。第二部分,讲述火灾使人们受到很大损失。第三部分,讲述火灾发生的原因。
教法建议
1.“不玩火”强调不能够玩火,无论怎样玩火,都不允许。而“防触电”讲防止触电,注意用电安全,不能使学生对电器产生恐惧心理,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好分寸。
2.老师在备课时,应注意搜集与本课教育相关的资料,以使教学中适当引用。如“想一想”栏目中仅设计了四种情境,生活中还有不少不安全的因素,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3.对“防触电”的教育内容,教师可根据学校附近的情况,学生的生活情况,补充一些内容。如,农村的电动农机具、旷野的高压线的安全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不玩火防触电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危险,要防止受到伤害。
2.知道玩火容易造成火灾,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
3.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4.知道拨打电话“119”可请求消防队灭火。
情感:
感到玩火、触电危险,愿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1.不玩火、防触电。
2.不做危险的事情,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3.会拨打电话“119”报警。
教学重点:
1知道玩火容易造成火灾,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
2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教学难点:使学生愿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具准备
1.课文挂图1张。
2.课文录音带,补充内容录音带。
3.课文后面几个栏目插图的幻灯片。
4.指导行为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录音:消防车警笛声。
2.提问;听到消防车发出的警笛声,你会想到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火灾,应拨打什么电话?
二、学文明理。
1.过渡语:遇到火灾时,要拨打“119”报警电话,请求消防队来灭火。消防队员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火灾现场,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前几天,有一个村子发生了火灾。你们看,这就是火灾现场图。同学们边看图,边听录音介绍,再想一想:火灾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出示课文挂图,放课文录音。
3.提问:
(1)火灾是怎么引起的?
板书:玩火
(2)这场火灾给村民带来哪些危害?
(3)消防队长说:“如果不是早发现、早报警,造成的损失会更大。”火继续烧下去,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
(4)小结:由于玩火引起火灾,不仅烧毁了大家辛苦种植的芦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到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多危险呀!
4.提问:
由于玩火引起火灾的几个孩子为什么低垂着头哭泣,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小结:你们说得很好。消防员叔叔也是这样对他们说的。
齐读消防队长的话。
板书:不
5.教师举补充事例。
火利用得好能为人类造福,为人类服务。如果随便玩火或防火意识不强,火就会对我们进行严酷的惩罚。例如:大兴安岭发生火灾是因一个工人扔在树林中一个没熄灭的烟头引起的,大片森林被烧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长成材的森林被毁之一旦。有一次北京的隆福商场由于管理人员对防火工作不重视,引起火灾后没有灭火设备,耽误救火时间,隆福商场几乎被大火无情地吞没了。如今虽重新翻建了,但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人由于过失引起火灾,不懂采取措施救护,而葬身火海,惨不忍睹。这些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结:我们要有防火意识,随时注意防止发生火灾,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6.出示幻灯:“议一议”栏目内容。
(1)小明家中失火,他应该怎么做?
(2)李阿姨看见某公司的大楼失火,她应该怎么做?
7.出示幻灯“听一听”栏目内容:电工叔叔的话。
(1)不要用铁丝捅电线插座。
提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2)不要在电线附近放风筝。
提问:如果在电线附近放风筝,会发生什么事?有什么危险?
(3)小结:电工叔叔告诉我们这些话,是让我们防触电。
板书:防触电
8.讨论: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1)如果家里电线断了,能不能用手摸,为什么?
(2)雷雨天能不能在大树下避雨?为什么?
(3)提问:不玩火、防触电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好处?
板书:保护自己
保障安全
三、联系实例,导行。
放录像,请同学补充录像内容。
1.小明在十几层高的阳台上,登着凳子冲楼下喊:“喂,等我一会儿。”有什么危险?
2.煤气灶上的水开了,不停地冒着热气,你应该怎么做?注意些什么?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不玩火、防触电的道理,今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焦点就是自己预设的教案,基本不去考虑学生怎样学,学得怎样。例如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爱听不爱听,欣赏音乐时总是把“作者介绍”、“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知识向学生灌输,而且是“一讲到底”、“全面开花”,从而产生千人一面的“共鸣”。课堂提问旨在引出确定的认知结果,总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样,学生虽有简洁明了的感觉,但由于预先给作品定了位,给作品情感加了框,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既没有创造空间可言,也没有个性思维可言,更谈不上独特体验了。其实,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对同一问题、同一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不同的学生以其本身的性格、情趣,会有不同的体验。音乐学习领域中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内容的实践,都应珍视学生体验的独特性,尊重其体验间的差异性。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必须树立“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教学新理念,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价值,从只关注预设的教案和教师的“教”,转变为在关注“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给学生以充分体验的时空和自主、探究、交流、体验的生动过程,从而在多元体验中说出真实感受,亮出真实想法。
由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向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全面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被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对音乐课程而言,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而是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塑造人格,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以往那种枯燥的、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技巧训练不利于音乐兴趣的培养和审美情感的形成。如果音乐教育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让学生喜欢和热爱音乐是不可能的。音乐教育是实践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情意性,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与音乐融为一体,通过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的情感层面,使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本次课改把“过程与方法”当作目标提出来是别有一番用意的,那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注意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并通过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亲历这种过程。不然,即使教师讲得很明白,而学生对音乐不熟悉,也未完成教学任务。音乐教师必须让学生从单纯的传授中解放出来,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置于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为学生体验教学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服务。只有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思绪万千、意念泉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他们积极参与。
自主发展源于理想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决定了努力的方向。就我个人来说,做学生时就始终担任班级的学生干部,因此常常被老师和同学说“像个小老师”,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我心底一直很向往教师这个职业,希望有一天可以真正站在讲台上成为一名教师,所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院校,4年的师范教育让我的理想更丰满、知识更扎实。工作之后,接触到一批又一批学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承担了一份又一份重担,有快乐,有烦恼,有彷徨,有犹豫,但当看到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起来,更多的是欣慰和幸福,从没有灰心和退缩,没有埋怨和牢骚,更多的是坚持和坚守、耕耘和付出。我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自主发展源于整理反思。教师的成长源于大胆的教育教学实践,但这种实践不应是盲目的实践,而应是对实践的不断“整理”。工作之初我就开始“整理”,当时只是简单地对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归纳和梳理,这种习惯为以后的反思与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整理读。我经常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不求数量多,只求有实效。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让自己感动或有共鸣的观点,一定摘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或体会。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一书中提到:“教育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培植每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包括对生命的敬畏感。”我摘录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悟:教育的价值不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答卷,教会学生得到高分,而在于要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
《走向优质教育》中提到:“每一种道德都有其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效果就会显示;诚实守信是为人之德的核心,负责任是为事之德的核心,爱国是为民之德的核心,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是立生之德的核心。”摘录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感悟:学校德育要抓基础的东西,要尽可能降低德育重心,还原德育的本真。
仅近几年我就摘抄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我始终认为阅读摘抄的过程,绝不是把哪个理论从书上挪到笔记本上那么简单,它应该是在头脑中反复理解、消化、内化、建构的过程。
2.整理教。经过课前教研,反复备课写好的教案,我课后一定会根据上课情况重新完善,一份教案写上十七八页是常有的事。整理后的教案是我带领学生复习和进行下一轮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完善的内容重在反思课堂预设结果达成度,重在记录课堂上精彩的师生、生生的辩论、对话和交流的内容,重在揣摩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做。尤其是超出备课时的预设,而在课堂上生成的内容,更要及时补充在教案中,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保存下来。课后如果不及时补充完善,这些精彩的内容将会随着你的忙碌、疲惫逐渐消失不见,这将是我们做教师最大的损失和遗憾。
3.整理学。我们的国家发展变化快,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教育改革也日新月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所以我很珍惜每次会议、培训和教研的机会,无论是参加哪个级别的培训会、集体教研会,还是听课等活动,我都会非常认真和专注地听领导、专家或同行的讲话,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来。会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理。从会议主题、参会人员、时间、地点到会议程序直至每一位发言者的讲话内容,甚至会议期间大家讨论的话题等都要详详细细、工工整整地整理到另一个笔记本上。然后,认真阅读和分析,将自己赞同和特别有感触的语句用特殊颜色的笔在笔记本上标记出来,以备下次翻阅时能节省时间,抓住重点。
4.整理谈。谈话是教师的一项日常工作。如学生课下请教的问题,无论是课内知识还是课外内容,只要是原来没有预见到的或没有接触过的,我都一定要整理下来补充到我的教案或笔记上。尤其是做班主任工作时,经常要与学生和家长谈话,而每一次和学生、家长谈话后,都会加深对所谈话的学生和家庭的了解、认识,由此引发我对班主任工作新的思考,对教育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因此,谈话后,我一定会及时将谈话的缘由、过程、效果及下一步培养、交流计划重新进行梳理并整理下来,作为阶段工作记载。我有随身携带小本的习惯,所以很多整理工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时在办公室、教室、家里,有时在学校走廊、在公共汽车上。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作用是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对学生指手画脚。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和学生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真正做到宽严有度,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做法是把学生当成朋友,在课内课外、随时随地跟他们平等地进行人生理想、语文知识、作文题材、表达技巧等多方面的交流。
课堂上允许学生见解各有不同,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老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努力使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把老师当朋友,学生能时刻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学习目标明确,始终保持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
二、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理念
语文是人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带着感情并调动学生也带着感情;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习语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这过程包括了认知、想像、联想、再创造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深入思考,需要学生进行再创造。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有远见,考虑问题必须全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体现系统性、整体性。要把语文教学扩展到广大的社会生活中去。还要运用点拨的方式,启发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他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强调一课一得,但要求学生做到:随时随地留心目光所及的一切文字,并能迅速判断其正误优劣;努力做到一分钟能读600个汉字,并能说出所读文段的大概意思;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更要关心社会上的人和事,需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碰到的人物、事件,还要经常就有关的人和事与别人进行交流。一句话,要有大的胸怀、高的追求;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崇尚文明,扬弃落后;讲究高雅,避免庸俗;追求深刻,力戒肤浅。
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我常常搞一些有创意的活动。例如,在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一天,在我们还不知道谁是航天员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把自己看做航天员,根据已经有的知识,想像一下自己现在做什么、想什么,议论议论这次航天飞行的意义。明天听了广播、看了报纸之后,再拿人家写的跟自己写的对比对比,看看自己写的跟报纸刊发的有什么异同,找出差距,认真总结写作经验。因为新鲜,学生很乐意去做。第三天,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这次作业自由发言,找出自己作文中符合实际的内容,讨论各人文章中的精彩之处。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如果老师对所教的东西非常熟悉,在表达方面又无懈可击,学生自然会喜欢学语文的;如果老师本身对知识掌握得不好,对课文理解不透彻,对教学要求一知半解,那肯定是既无法上好课,也无法取得学生的信任的。
语文可以很美。我欣赏了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父与女》,被深深感动。我愿意将我的感受与学生们分享。课上,我简单介绍后,和他们一起静静地看与听,静静地思索。播毕,他们诉诸于笔端的全是由短片激发出的饱含真挚情感的句段。这是语文教学。
语文也可以很潮。比如那些最火的电视节目可以借用于语文。我和学生们在教室里“一站到底”――问答的内容是文本中的知识点,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我们也有自己的“听写大会”――让学生集中学习完字词后听写,方式与电视节目完全一样。这还是语文教学。
是的,诗情画意,旁征博引,说写思辩,游戏其间。这或许就是教语文的魅力。
二
我乐于享受这种感觉。而获得这一感觉倒不止于一文本一教参那样简单。
教参是必读的,多年来,这已经形成我上课前的一种习惯。因为我知道,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但若要让语文课真正地灵动起来,让我能享受充满生命与活力的语文课堂,我还会做其他的事。
我会去读书、看报、刷屏。这些事能带给我许多灵感。也许前一天还在纠结于如何开课,可是就在上班途中,我阅读了报纸上的一则信息,一下子便豁然开朗,课前信手拈来,课上水到渠成。我知道,当整堂课不厌其烦地说着教材那点儿事,这张旧船票是不能让如今的学生们登上新时期的客船的。所以我在微信“订阅号”中去找方法,在新闻中去觅热点。比如看了网络疯传的“汪峰体”,我们也玩起了“汪峰体”的游戏,出示相应的名词与动词,选三个与自己相关的数字随机组合成一个句子,有一些汪峰式的“矫情”,但是很有趣,也很有用――学生们很快地掌握名词可以做主语或宾语,动词做谓语的用法。
我会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爱好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将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教学文本。
我喜欢画画。记得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公开课上,我十秒内完成了小女孩的肖像速写,美丽而传神。学生们眼睛亮了,读“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的声音更加响亮动人。在讲《少年闰土》时,我画“圆脸”“小毡帽”“银项圈”,寥寥三笔立刻显现人物特点。我不用多讲,学生便明白了:哦,原来写人物外貌可以这样!这都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之外的力量。
我学会了摄影。我在旅途中发现美,那些行走的经历与感受,都成了我语文课堂中的素材。我知道了黄河长江、海南,我的描述就能与那些去过这些地方的学生产生共鸣,我也能将我的感悟告诉那些未去过却无限渴求的学生。一次,我在枯萎的荷塘里选取不同视角拍了一组作品《荷殇》,借之表达对荷之生命的赞美。我将之呈现给学生,和他们一起欣赏。学生们在惊羡中佩服我,走近我。我呢,马上告诉他们,写作亦应如此,要善于在繁复的世界中去训练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要学会取舍,用典型的事例与个性的笔调抒发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教学,比起枯燥的说教要丰富有效得多。
三
我们爱语文教学,必须得先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了,才会去热爱教育这一事业,也才会去热爱我们的学生。
这时,我教的就不只是语文,还会给予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少了些急功近利,着眼长远,让语文教学奠基学生的未来。
我和我的学生们,用三年的时间,以《花开向阳》为题,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身边的故事。在写作过程中我指导孩子们学描写抒情议论,我还教他们去审视生活,提炼经典,辨别美丑,感触善恶,明晰前进的方向。我们朗读自己写的优秀片段,讨论下一步的情节如何开展。这种真正的听说读写伴随着非智力因素的涵养,都将助力他们的未来成长。
“Grit”(坚毅)是现在美国教育学界正火的教育理念,我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坚毅、勤勉等。毕业了,我和学生将三年来的文稿整理出来,印刷成真正的小说。当学生们亲自将自己写的小说收入连同其他小说手稿全部捐助给贫困山区儿童时,他们收获的不只是一部小说,还有持之以恒的品性,传递爱心的善念,获取成功的快乐……
四
有人说:一课本,一教参,一教案,可以教语文。但学生犹如荒漠中的小树,如果其成长需求的养料不多、阳光不足、水分不够,他们又怎能长成参天大树?
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都明白:教好语文,还需要更多专业之外的素养。这些素养,涵盖教师学科外知识,涵盖教师处理信息的能力,甚至涉及教师的个人品性。
非专业素养的获取是需要教育热情的。我们要把教语文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个教育季应该做的事。这是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教
案
所属专业: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课
程:
学前儿童游戏
适用对象: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幼儿园教师
主讲教师:
杨柳影
微课《有趣的七巧板》教案
授课教师
杨柳影
课程主题
课型
录制时长
《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微课
8分47秒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2、能力目标:①掌握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
②能够熟练操作控制提线纸偶进行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提线纸偶,体会到提线纸偶创作的乐趣和完成后的喜悦,提高其动手能力及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教学难点: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及操作。
教学
过程
揭示课题:“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一、介绍传统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传统木偶戏的类型之一。它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有“戏曲鼻祖”称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出示提线纸偶
用提线纸偶“呱呱”来介绍提线纸偶的材料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三、讲解并演示提线纸偶的制作过程
1、介绍制作材料和用具
2、制作步骤
(1)第一步:制作模板
将需要制作的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形象画在卡纸上,如有手和尾巴也可一并画出。
(2)
第二步:剪裁并粘贴
将卡纸上的造型依次剪下进行组合粘贴,并用相应颜色的卡纸将纸筒覆盖。
(3)
第三步:制作纸偶
首先,在纸筒上端用螺丝刀打上对称的两个洞,接着将剪好的绳子(约20cm)从洞中穿过并打结,此为纸偶的手臂;再准备两条绳子(约10公分)穿上瓶盖并打结,然后将绳子另一端粘在纸筒下端,此为纸偶的双腿;最后将纸偶的头和尾巴粘在纸筒上。
(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47-002
一、生命教育理念对于增强法制教育实效性的作用和意义
1.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理念最初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从一开始就和犯罪法律,保护青少年权益结合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生命教育就应当是和法制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在中国大陆,越来越多的学者也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出了一些生命教育的见解。尤其是“生命教育”理念开始进入我国校园,并成为最近几年来颇受重视的教育课题。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2.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在于:(1)两者目标取向一致。具体来说,生命教育是通过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注、欣赏,对个体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从而帮助大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和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质量。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让大学生认识到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从而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而大学生必须珍惜和热爱生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家庭、社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两者内容相融性强。生命教育涵盖了人的生命全部过程,包括与自我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宇宙关系。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社会主义法的一般原理和我国的具体法律制度,从具体法律关系来看,以刑法为例,涉及人与他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等等。
因此,在法制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用生命理念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和实践,让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更让每个学生真正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三、探索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融入生命教育理念,转变法制教育观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直接关注的对象围绕考试大纲中的考点和学生考试成绩,要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启示我们,人的生命不仅仅包括躯体的自然生命,更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还包含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不仅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在法制教育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教育,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加强课堂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改变过去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的做法,教学过程中要提倡探究性学习,重视过程,注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周围的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和负责任的能力。
2.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科学设计法制教育的内容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以及需求,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法制教育,并认同法制教育内容,从而以法律规范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达到良好的法制教育目的。
首先,法制教育的内容必须直面大学生当前成长中最需要、最常见的问题,并得到充分和系统的讲解。例如,大学生利用网络、信用卡等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对于此类案例的讲解必须深入;很多大学生正在参与或者从事网络购物,此类法律知识的传授也必是不可缺少并且应当是全面深入的;再如关于就业、实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知识等等都应该是详细而具体的。这种融入生命关怀的方式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法制教育的内容应适当结合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要求。目前法制教育的主要载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尽管是大学生公共必修课,但作为教学切不可一个教案全校通用,还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不同选择。例如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前者更倾向学到如何更好的避免医患关系的法律知识,后者更倾向于学习建筑法律知识。而这些法律知识的积累对他们今后的职业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法制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富有情感,充满生命力的。法制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案例,目前大多数案例的编写,尤其是各类应试的案例,大多只是硬生生的文字描述,内容言简意赅,没有情感,缺乏生命力,仅仅用于测试教学效果也许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但是真正要起到引导大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显然是很难达到的。富有情感,充满生命力的案例可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全方位的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违法犯罪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更能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3.深化课堂法制教育,拓展其他教育途径
课堂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鉴于法制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述过程中还应当同时传授生命理念。例如刑法部分,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度最高,最适宜贯穿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民法的人身权等内容上也可以进行尝试,教师要有意识尝试在法制教育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通过在理论讲解基础上,配合案例讨论,最后还可以进行学习心得分享,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也懂得生命的可贵,懂得珍惜热爱生命。
依托新媒体平台,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能力。要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整合和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等,在课堂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把法律知识学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相结合。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平台,在被动的、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增加了可供自主选择的平台,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学习,以便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困惑和纠纷。(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147页)例如通过微博平台的互动可以实现及时的咨询或获得法律援助,也增强了其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基金项目:温州医学院2011年度大学生思政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厚刚,张延华.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
2、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加强自身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事故处理知识与技能,对课堂事故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课堂事故发生时临场不乱。如:篮球活动中,一同学手指受伤,要先询问事情的经过,检查具体情况,是挫伤还是钝伤,是否是关节错位还是骨折等,考虑是否去医院检查治疗。要及时地采取措施,同时或事后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急救教育,使学生学会、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学会提高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