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8: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

篇1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所授内容作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总结,是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用3~5分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理清知识脉络、构建框架结构、点拔学法指导和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将会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之效。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精心准备课堂小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注意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引导把握地理学习基本方法以及分析运用图表能力。课堂小结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对课程标准某一方面要求巩固、强化、升华、落实,这样的课堂小结即是成功的。

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线和纬线内容时,最后小结如表1所示。

二、妙用小结撷硕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课堂小结不仅由教师进行,更应有学生积极参与,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于“美丽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有的学生难以理解。从地球仪上确实是海洋面积大,但从北半球看确实是陆地面积大,小结时可分别叫上10位学生,用不透明布蒙上眼睛,然后由一位学生转动地球仪,这10位学生用手随机触摸地球仪,最后结果是9位学生都触摸到海洋,只有1位学生触摸到陆地,这一小实验不仅验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结论,还可加深地理知识印象,改变枯燥讲授形式,激发学习地理兴趣。又如,初一地理上册讲解地形图判读,由于初一学生对地形图理解困难,判断山体不同部位时经常把山谷、山脊混淆,小结时可用七字词语描述:“高值低凸谓山脊”、“低值高凸谓山谷”、“两峰中间谓鞍部”、“高线重叠谓陡崖”,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掌握。还可分小组以竞赛形式看哪组记得牢、用得准,学生热情高涨,直到下课铃响还要继续竞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经常意犹未尽,课后反馈效果好。表格式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部分的“黄河的治理”内容,用表格式进行小结(见表2)。这样将本课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系统而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把握重点地理知识。

角色扮演方式完成小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后反馈练习中有一题“为我国西南地区五岭县的发展献言献策”,借此契机可在小结时假设学生扮演五岭县县长,思考怎么解决五岭县经济发展问题?接着“王县长、李县长……”争先恐后发言,开动脑筋思索,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带领协作团队乐此不疲,也强化知识、学会合作,分享成功喜悦。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地理课堂的研究也开始增加。对于初中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教学部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自然地理产生兴趣,重视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1.自然地理学的特征

作为地理学的主干学科,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1]。它的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都很强,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它们是如何发生和演变的,但这些现象的成因又很复杂,所以学生经常会觉得自然地理难学。而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良好配合,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自然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师一味传授,学生缺少探究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在课堂上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单一地直接向学生灌输地理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具体思考与探究的过程。虽然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增加了,但是他们对于这些知识只是表面上的简单记忆,而不是深层次的真正理解,记忆不牢,长此以往,最终会导致全部忘记[2]。

2.2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乏课外实践

自然地理知识都是自然地理学的专家前辈们在户外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实验、总结规律所得,这也就要求自然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在室外的教学实践。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自然地理教学都是在室内完成,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而学生究竟对这些知识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有等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时才能知晓。大多数学生往往为了通过考试而临阵磨枪,却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3]。作为一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课外实践必不可少,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是验证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2.3注重知识教学,缺乏情感教育

自然地理这门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强,教师一味地讲解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趣,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情感教育是非常不可取的,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认识并热爱祖国的大河大山,自然风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2.4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地理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小,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学生更愿意把学习地理的时间用来学习数学物理等分值比较高的“大科”,这样的情况使很多学生产生偏科现象,甚至完全放弃,这给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带来巨大困难。因此,只有找到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优化初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3.1重视初中自然地理启发式教学

自然地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专业性、逻辑性都很强,学生在面对常见的经纬网、地理版图时会产生抗拒心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然地理知识,在教学时不能只对教学内容做简单的陈述,而应详细、具体地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克服他们在学习时的恐惧心理,所以实施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3.2适当地应用多元结合教学法

3.2.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们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组PK”等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述地形区的内容时,将学生分为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总结他们所了解的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地形区都有哪些,这些地形区的特点是什么,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2.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如今的教学环境下,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发展。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更具象,更直观。例如在讲解地震时,可以播放地震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了解地震的危害。

3.2.3充分利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自然地理教学中一种有效方法。教学案例是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它反映真实发生的事情,描述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理解自然地理规律可以从一些典型性的案例入手。例如,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具有季风气候的典型性,所以在讲解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时,可以用中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一案例进行描述,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学习[3]。

3.3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

3.3.1巧用谜语

中学生的好奇心最强,也最喜欢各种各样的趣味猜谜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谜语,谜语的选择一定要切合教学主题,切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3.3.2巧用诗词

发挥诗词的作用,如讲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时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讲解气温与海拔的关系时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3.3.3巧用歌曲

在一些歌曲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中学生的表现欲强,喜爱唱歌,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显著。例如讲解青藏高原时,可以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讲解黄土高原时,欣赏歌曲黄土高坡等。在优美的歌声中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运用诗歌独特的魅力与地理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4善于运用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仅可以总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设下伏笔,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有时一个课题的内容非常多,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往往需要几课时才能讲完,这样几节课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小结时提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这无疑对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价值的,好的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翔,高超,王腊春.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篇3

自主学习不仅是指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象征。通过将这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予以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而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并进行自我监督和激励。创新能力是在当今社会对各个领域的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它能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及时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融入最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1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是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了解基础地理知识、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知识跨度大、知识点细、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等学科特点,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加上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对知识点的理论讲述时间比重大,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比较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地里课堂上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也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讲授知识,往往只能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就会导致部分地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而基础很好的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得到进步和满足。但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学生有了充分的课堂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究,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不同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自身状况出发,更能满足自己对地理的学习需求;最后,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创新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3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究,保持自身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往往会注重将地理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而初中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中不仅收获了乐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地理知识。

2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措施

2.1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若想提升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教师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予以落实:第一,根据课堂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中的“国家篇”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安排传达给学生,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不同国家的情境,引导学生课下收集不同国家的地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第二,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地理知识和水平的差异,实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教师可以加强同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逐步培养其民主化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2.2对地理教材进行系统化改进:教材是课堂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但是目前的初中地理教材往往不能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需求。主要是在前内容设置上,往往进行知识描述和讲解的模块比较多,设置的探究性课题比较少,也就使得学生进行自学时缺乏资源。因此,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应该增加探究性学习模块,比如在学习各个国家的地理状况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归纳、表述等,并且可以在每一章节设置探索专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难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应该更加重视。教师可以首先将地理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注重引入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开阔学生的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充分认识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还有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对于提升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作用,因此,及时采取措施以巩固和提升这种效用十分必要。这样最终将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伟超.浅谈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201-201,202.

篇4

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 新课标 初中地理 创新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中考地理考核的弱化和中学生升级压力的影响,各地市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对地理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重视,从而影响到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状态,更有甚者中学的地理课成为了“识字课”,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标初中地理课要求

(一)学以致用

所学的初中地理知识能够有效服务于生活,教材上课后题涉及到的如何识图读图,进行基本的时差计算、方向判别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教材迎合了生活的实际需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大大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性。

(二)以人为本

新课标注重以人为本,摒弃填鸭式的不良恶果,注重师生互动的亲切导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建议的活动部分占据了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培养团队精神以及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校重视不足

部分中学对地理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滞后。随意挤压地理课时现象严重,有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期中考试都被取消,或者干脆不开设这门功课。

(二)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构成中师范类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普遍存在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现象,对地理有关问题没有能认真研究,“照本宣科”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另外,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教师偏少,教学精力严重不足,这种“先天不足”的师资队伍现状严重制约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学生地理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地理就是门副科,只要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用心揣摩、仔细研究。

四、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学要“回归生活”

学生走进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已的一定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即是要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融合。地理学科教学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植根于生活,既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地理常识,从时差到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到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天气预报到绘制各种图表等等,可以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中去,不只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意识也得以树立。

(二)加强学生课堂参与

教学是以教与学的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地理想象力培养

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

(四)多媒体优化地理教学

多媒体以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补充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地理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作用。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既便于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使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能使基础好的、学得快的学生在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面的同时,增加知识的深度,起到优化地理教学的目的。

(五)巧用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在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的习惯,告诉学生读图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所读图的名称和图例,还要注意图的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读图,读图要有重点,观察地图要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面对地理现象要积极思考,要慢慢能从地图中提炼出不同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的特征。另外还要要求学生能做到准确理解所观察的地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类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让学生面对一组不同类型的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运用这些地图提供的信息去解释。

(六)小技巧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小结

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探讨是个发展性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进步,还会涌现出这样、那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掌撑地理知识、开心学习、学的轻松、学得快乐。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这才是初中地理教学所要讨论的实质话题。

参考文献:

[1]李彦兵.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J].学园.2011(7).

篇5

一、地图的作用、重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应该主要是从地图上获得的,例如地理名称、地理位置等问题与地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初中地理教材是以文字为主的,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枯燥无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反,地图能够弥补这些缺点,它能够生动、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关于地理的基础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主动性,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锻炼形象思维

想要阅读地图,首先要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图形、文字等元素代表的意义,即要学会看图例。图例是人们把各种地理事物的简化,学会了图例学生就会看懂地图上各种元素代表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中国人口分布图”的时候,教师需要首先教会学生看懂各种颜色代表的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观察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差异,从而得出一系列的结论。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的知识点会比教师讲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培养逻辑思维

对于比较复杂的一些地图,教师需要先对地理事物进行分类,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然后再讲给学生。学生通过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学习地理,就不会是杂乱无章的。逻辑思维的顺序也可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发展空间思维

学生通过画地图不仅可以记忆相关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先动笔在纸上画,然后再想象地图的样子转化为在脑海里画,这样会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对地图的想象能力,通过在脑海里画出清晰正确的地图形状,逐渐发展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地图的想象,学生不用再冥思苦想经纬线、赤道、南半球、北半球等地理知识的抽象位置,而是形象具体的理解和感知。

4.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地理课程,刚学习时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以后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初中地理的教材的文字库在无聊,没有地图更加形象、具体。初中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逐渐的引导他们学会看地图,在地图上找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或者某些大型工程的线路,让他们喜欢地图并对地图产生兴趣,从而对初中地理课产生兴趣。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

1.教授读图方法

在教授学生读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耐心并且有顺序的教学生。首先是看图的标题。地图的标题代表着地图的属性,是阅读地图的必须阅读的内容。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大纲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初中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找准地图,知道不同的地图表现的地形是什么,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其次是看图例。学会看图例是看地图的基本技能。有了图例,学生会更加容易的理解地图,减轻记忆地图的难度。最后是地图的内容。看地图最主要的就是看地图中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来记忆地理知识,会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授用图方法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只是利用教材,教材主要是以文字为主,不够形象具体。相反利用地图就会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食物,方便学生学习,便于知识点的记忆。

3.教授填图方法

听教师讲课只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除了在课上要认真听讲之外,学生课下一定要做好复习工作。对于地理学习,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练习填图。这样不仅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相关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加强对地图的记忆。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在给出图示后,注意不要挡住学生的视线;在图示很多的时候,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运用地图的顺序;在讲述地图的时候,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在指图的时候要准确;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指图速度要适当,以学生能够接受为主;不能把课堂内容全部放在地图上,也是适当的书写板书,简单的在黑板上画出地形,方便学生学习。

四、小结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读懂并且会运用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学生、教师和学校应该都予以重视。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并且鼓励他们学习、运用地图,学生要认清学习地图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学习地图,经常读图、用图,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3)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5)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篇7

新课程之后,地理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活动的篇幅,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通过“活动课”来完成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设计好活动程序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初中地理活动课教学策略实施

初中地理活动课的操作实施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情境创设、活动议论和小结是具体操作中的关键环节。

1.教学内容的转换与选择

为了顺利地组织课堂活动,老师必须精心地钻研教材。一方面要选择课本中的关键部分,以点带面、以线成串;另一方面,要把选好的教材内容转化成既有教学又有活动的新形势,选择启发学生的思维关键点。

2.创设活动情境

(1)设置悬念

构建学习的活动场景。教学与学习的活动是以“问题悬念”为关系纽带的,应该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气氛。

(2)实践操作环节,积极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场景

根据相关的心理研究,动作的操练会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所以说,在进行抽象的知识教学时,老师要积极建学生操作的活动场景,并且以学生动手获得的知识作为感性基础进行教学,从而形成“猜想―验证”的活动教学新模式。

(3)实力出发,“学用结合”活动场景的构建

学习地理知识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个人学习的积极性。

(4)积极地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和声频等软件,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许多抽象、生涩的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顺利地解决。

二、初中地理活动课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积极地动手操作。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首要任务。比如说,多采取直观的教育、故事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游戏场景设置,等等,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地加以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课的开展要“活而不乱”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上升。有时候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课堂教学混乱。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老师的收放一定要有“度”,当学生的积极性走进误区时,老师要积极地进行控制。活动课的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本文针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初中地理的学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详细地论述了初中地理活动课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探讨。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才能共同努力开出活动课程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张楠.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三地理“活动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

[2]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篇8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一)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

(三)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列出知识结构)。如教学“中亚概述”一节时,按教材顺序完成教学内容后,小结时可列出下列知识结构:

“中亚概述”知识结构

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例如:学习西亚石油资源时可以“一、二、三、四、五”为线索将有关的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所谓“一”是指一条以波斯湾为中心南北延伸的石油带,所谓“二”是指陆上和海上石油运输线,所谓“三”是指1/2、1/4、90%三个数字,所谓“四”是指四大产油国,所谓“五”是指五大输油路线。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

(一)分析判断能力

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二)综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可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经推测另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如,通过对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环境、技术等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它任何一个地区(特别是自己家乡)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

我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一)整体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

(二)生态观念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三)人口观念正确认识“人口”与“人手”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均资源观念,从小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与评价计划生育政策。

篇9

初中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特征,然而由于受到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及其结构的制约,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所以,初中地理教学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自主教学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本文重点探讨了初中地理课程的自主教学的应用问题。

一、教学引入实验法,培养学生自主的观察、动手的能力

1、初中地理实验课程自主教学的策略。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以达到高效应用的目的。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设计要真实的社会现实结合,以课本为内容依据,展开合理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中增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帮助学生自由选择,开展重点、难点问题的开放性、讨论性教学。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科体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提前按照预案帮助学生在地理实验教学之前做好相应的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学生地理理论的应用方面的关注,帮助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达到了学生的创新教育,提高了其实践能力;同时对原有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令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开展多种活动,展开自主教学

1、开展模拟旅游,训练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旅游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意志,愉悦人的心情。初中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旅游对其是有无限吸引力的。教师可以模拟旅游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主拟定旅游路线,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确定考察任务。采取这种模拟旅游活动,不仅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也能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提升组织能力,积极探索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实践研究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2、开展课下兴趣小组,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地理是一个应用型的学科,初中地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应付考试的知识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理论解决问题,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最重要的体现。依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举办兴趣小组,如: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兴趣。可以要求学生讲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内容做成小报,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举行地理竞赛活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自主设定辩题,自由分组,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地理资料,提高学生整理资料、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地理知识一定会取得不小的进步。

3、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自主教学。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显示,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其实际的情况,实施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自主教学。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的问题,交给学生令其合作探究。若小组合作的教学是在课堂进行,那么其注意事项是教师必须加以提醒的,以提高授课的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小组学习的各个环节要有教师的持续跟进,指导其各个关键点的注意事项,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培养其自主研究的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在自主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提倡多元化教学。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自主教学手段,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态度,进一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增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实现进步的信心。在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各类活动中,教师要综合控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质疑态度、问题解决思路等问题,要大力提倡和鼓励,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导学生反思、倾听和评价。在教学设计的课程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等各个环节,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反思,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其自主发展。学生完全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地理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3、改革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进步。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展开直观性教学,使得教学内容形象化,通过一系列的视觉教学,实现教学形式的新变革,尽量减少教师的课堂授课时间,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与建构,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其个性不断得以改善和提升。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一原则作为最重要的参照,令学生乐于参与、善于合作,倾向于互动探究,最终实现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很少用多媒体上过课,但我深知多媒体对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地理知识具有社会性、科学性、文化性、地域性、内容丰富多样和范围广等特征,所以只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从而对生活有帮助,对终身学习有用,那么现在的地理教学已经很迫切的需要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

经过长时间以来的教学经历和反思,我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对多媒体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备课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丰富阅历,从而理清教学思路和改善教学方法

我在近两年的备课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地理趣闻、地理谚语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观看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为自己的课堂服务。现以教学内容“日本”第一课时集体备课为例,介绍多媒体在备课过程中的作用.想到“日本”的相关内容,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查阅资料;首先查看日本的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从中找出日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日本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并查找日本地震的相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地震的次数和日本防震的措施。其次查看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和视频,了解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情况和造成的伤害从而对比3.11日本地震和5.12汶川地震时的伤亡情况。在备日本气候时,我用多媒体查阅了世界气候分布图,并查看日本气候图和日本的气候条件下日本的植被景观图及台风对日本的影响视频,了解日本的气候。在查阅资料结束后我设计了一节比较有新意的课。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可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更活跃、更丰富、更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综合了其他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建议后,我借学校多媒体教室上了“日本”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介绍在有多媒体的情况下,我所上的这堂课的效果。根据我查阅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本节课安排如下:(一)播放幻灯片日本地形图,让学生观看,了解日本的范围和组成;(二)重点显示日本的四大岛(闪烁),学生掌握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布分。(三)播放3.11日本地震视频和5.12汶川地震视频,并请学生判断两次地震的级别。(四)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3.11日本大地震级别比5.12大地震高,伤亡人数却比5.12大地震少得多?(五)提问学生讨论结果;(六)播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并闪烁日本的位置,接着播放对日本经常发生地震的介绍视频,让学生思考日本多地震的原因;(七)学生讨论总结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和减少地震伤亡的预防措施;(八)播放地震发生时自救视频,并组织学生演示;(九)播放日本建筑和中国建筑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若做建筑师,一定要建牢固的房子。(十)播放世界气候图幻灯片并闪烁日本地区,让学生观察日本的气候分布。(十一)播放日本植被景观图和日本的天气变化视频,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和灾害性天气。(十二)课堂小结:依次出示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图、日本气候图,提名或分组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回答得非常准确。

一堂学生从未体验过的新奇地理课结束了,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惊奇、专注、活跃、快乐、满足和学习激情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见到,也会使我终生难忘。当我提问学生学习收获时,学生齐声回答“最好、最多,希望以后能经常这样上地理课。”我愣住了,怎么会和我长久以来的想法一样呢?我思考后得出结果:多媒体对地理课的作用太大了。

使用多媒体上课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并给学生真切的感受,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可让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前提下牢记知识重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生活技能。

篇11

1.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走进了教师教学的舞台,并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多媒体聚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有着形象生动而直观等特点。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根据多媒体的这些特色,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方式,提起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2.问题导入法

初中生一般都具有活泼积极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正式开始时,教师可以以提问题的形式导入课堂的学习。问题导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的开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作为课堂导入的问题,应该具备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问题上,要进行精心地挑选。例如,在讲述四大洋这一课时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四大洋有哪些大洋,其中一个有着苗条‘s’形身材的是哪个大洋,在这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而哪一个又是世界上跨越经度最多的大洋呢?”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带领学生们进入对四大洋的学习中。

二、 趣味教学

1.游戏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适当穿插一些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来愉悦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并为课堂的教学增加趣味性。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较为喜爱的一项趣味活动,游戏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为学生们枯燥的学习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例如,在“交通运输业”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笔者就会穿插这样的一个游戏。先让学生们说出交通运输业的交通方式有哪些,这时学生们就会列举出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火车、动车等等。然后笔者随机选取几个学生,扮演这些交通方式的角色,开展一个“交通方式大会”,来竞争最佳交通奖。在该会议上,扮演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这个角色的优势,努力竞争这个奖项。而不扮演角色的学生就可以扮演评委,根据“交通方式们”的演示来抉择。通过这样一个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学生们可以更加了解这些交通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他们的使用范围。

2.生动的语言

有些学生之所以觉得地理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与教师们的教学用语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尽量使用生动的言语进行知识的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多运用一些诗歌辞赋中的言语来描述地理事物,可以用“望庐山瀑布”来描述庐山秀丽的风景;用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来概述三峡的状貌。而在介绍中国省份时,教师可以运用该省份中的特色来代替其省份名称,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的记忆,同时,又能够将该地区的特色一并讲授。

三、小结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笔者以上提及的一系列措施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有效的证明。当然,还有更多提高课堂上教学趣味性的途径,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47-01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而地理教学作为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提高学生能力、锻炼学生思维以及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教学效果而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初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它的综合性很浅,所涉及的范围和知识面也很广泛。在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将地理环境和人文活动等相互关联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就会大大增强其空间性、推理性以及实践性。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地理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最基本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不会主动的预习和复习,上课也不会集中注意力,不能够积极思考,在考试前总是突击学习,机械记忆的比重很大。学生不能够理解掌握地理的概念以及特点,对于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学习地理很吃力。究其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上,没时间也没有经历去关注地理的学习。

地理学科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长期处于“副科”的地位,学校不关注,教师不重视,学生不爱学,很多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中,让学生轻视对于地理的学习,从而缺乏最基本的学习兴趣。

许多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是讲解考试部分枯燥的知识点,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略学生的感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这些问题,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学习没有动力,无法正确的掌握学习方法,阻碍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吸收。

二、建立乐学善学知识课堂

实现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使命的最重要途径便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想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一堂课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就应该根据教材、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即要具体明确,同时也要全面恰当,明确哪些需要学生理解,哪些需要学生具体掌握。

1、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地理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教育结构,引导和组织学生实践、观察并思考,使学生能够全面运用眼、耳、口、手、脑,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1)在教学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使教学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使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一致。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围绕主干知识的发展过程来进行设计。一方面,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精心筛选的,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和基础性,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既定的教材内容,教师应该适当的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充实感。

(3)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分清课堂各项活动的主次之分,避免枯燥单调或者凌乱琐碎,应张弛有度,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难点上,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培养学生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意从地理知识点本身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巧妙运用学习情境来将学生带入学习知识的气氛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小结: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并注意学生的教学知识落实情况、教学成果是否高效以及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提高,同时尽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与功能,减少无效的课堂时间,提高有效教学。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以及各项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初中地理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