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钢筋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8: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措施钢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措施钢筋

篇1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设计寿命周期内,在正常维护下,必须保持适合于使用,而不需要进行维修加固,即指混凝土在抵抗周围环境中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下,仍能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很度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氯离子的侵蚀作用、混凝土的中性化、环境对锈蚀的影响、施工对钢筋锈蚀的影响等。钢筋锈蚀不仅能削减截面面积,使构件承载能力下降,还会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影响两者共同工作的性能。同时,由于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破裂,甚至脱落,从而降低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严重的甚至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

1 使混凝土有较高的密实度

首先应从选择混凝土最佳配合比入手,并应尽量降低水灰比。为此采用各种减水剂,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减水剂。其次掺入硅灰也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由于硅灰粒径极细,掺入混凝土后能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使原来开放的孔变成封闭的微孔,因而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及透气性。但掺硅灰时必须同时掺入高效减水剂,否则将增大混凝土的。需水量或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另外,施工中加强质量管理,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方法,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按规定的时间与数量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与用量,在搅拌地点及浇筑地点要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应当搅拌均匀、浇灌和振捣密实,加强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2 增加保护层的厚度

适当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避免保护层开裂,能防止在使用期内碳化到钢筋表面,并能阻止腐蚀介质渗到钢筋表面,这是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重要措施。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年的碳化深度。gb50204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测,其中包含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3 慎重采用速凝剂

在混凝土中掺入盐类(如cacl2,使混凝土具有速凝、快硬作用。但易引起钢筋的锈蚀,对于蒸养混凝土尤甚。当混凝土中掺有18%的nacl时,无定电流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破坏作用会增加到100倍。当混凝土密实性不良,保护层甚薄,由于外界空气和水分的侵入,其锈蚀会剧烈加快。

4 限制钢筋中有害元素硫的含量

因硫与铁和锰生成硫化物,它在合金中呈现单独的阴极的相而存在,因此使合金产生更多的微电池。此外,含硫的金属区域上生成膜,其保护性能低于其它表面上的膜。当钢筋与具有泛酸型侵蚀作用的环境水接触时,硫的危害更为显著,并且能增加钢筋———碳素钢晶粒间腐蚀的倾向。

5 钢筋表面钝化处理

钢筋表面上的氧化薄膜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保护作用。由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水膜层具有强碱性,对钢筋能起到一些钝化作用,但由于直接粘附在钢筋上的水泥沙浆层起碳化作用,当ph值降低到小于9-9.5时,即碱性降低,对造成钢筋完整的钝化保护膜便有破坏作用。因此,对钢筋表面进行人工钝化处理,或利用钢筋表面所制的强碱性混凝土层以保护钢筋锈蚀便具有意义。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数量不多的强氧化剂都能引起钢筋表面的钝化。钝化处理在钢筋尚未受到大气腐蚀前进行。

6 在混凝土拌和料中加入外加剂(缓蚀剂)

缓蚀剂是一种化合物,在混凝土中加入小浓度的缓蚀剂,可以有效地阻碍或防止金属与环境发生反应。亚硝酸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的缓蚀剂。研究表明,亚硝酸钙的作用机理是阳极缓蚀。亚硝酸钙的防锈性能很好,用亚硝酸钙与氯离子的摩尔比来表示锈蚀程序,则锈蚀的临界范围在0.07-0.09之间。据报道,在混凝土中添加2%(重量百分比)的亚硝酸钙,就可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延长10-15a,抗压强度增加10-25mpa。

7 采用

极保护

阴极保护是在靠近被保护钢筋的混凝土内(或表层)埋设一个新电极,并将它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接,而将负极与钢筋骨架相接,调整外接电源,以使电子流进全部钢筋骨架内,原有钢筋骨架的阳极和阳极区域间的任何腐蚀电流转化为阴极,使钢筋骨架的锈蚀受到抑制。对于新工程,阴极保护可用于海中、水域或潮湿地下的独立构筑物。须严格控制保护电位范围,防止析氧引起“握裹力”降低和氢脆发生,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更应慎重。由于新增设的电极为阳极,阳极受腐蚀而使阳极材料有所消耗,因此,一般要选用铂丝等耐腐蚀、消耗极小的材料。国外使用的阳极专利产品有:涂覆于混凝土表面的导电涂料、导电砂浆;粘贴于混凝土表面的阳极网状组合件;带涂层的钦金属带等。阴极保护主要用于受氯盐侵蚀导致钢筋腐蚀的结构中,其应用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对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和新建结构都可进行长期钢筋防腐。

8 采用电化学除盐

在海洋环境、盐碱地、工业环境等,氯盐引起的钢筋锈蚀破坏非常普遍;还有使用含盐的外加剂、道路防冰盐等人为制造的氯盐条件都会使氯盐进入混凝土中,当达到一定量(临界值)时,钢筋便开始活化、锈蚀,继续发展则进一步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氯盐一旦进入混凝土中,并在钢筋周围不断增加,这是危险的。因此,需要限制氯盐继续进入或排除已进入混凝土中的氯盐,采用电化学方法是有效的途径。电化学除盐法已在国外得到应用。其原理与阴极保护法类似,不同点是外加电压较高,力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排除氯盐的效果。电化学除盐的负效应是钢筋周围可能出现析氢现象,影响握固力,产生氢脆、应力腐蚀等。使用者应全面考虑和精心设计。  9 钢筋表面加保护涂层(防锈材料)

在钢筋表面加上环氧树脂涂层,它具有:(1)耐碱性。能长期经受混凝土的高碱性环境(ph=12.5-13.5);(2)耐化学腐蚀。由于环氧树脂粉末涂层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并且膜层具有不渗透性,因此能阻止水、氧、氯盐等腐蚀介质与钢筋接触;(3)弹性和耐摩擦性好。

10 使用新型阻锈剂钢筋混凝土

常用的阻锈剂是亚硝酸钙或氟基磷酸盐,美国不久前研制出一种称为自动接触型(mci)的阻锈剂,将它添加到混凝土的混合料中,阻锈剂将能自动迁移穿过混凝土而吸附到钢筋上,在其表面置换氯离子并形成致密而薄(2-10)的保护层,可抑制结构中氯化物与钢筋的化学反应而引发的腐蚀,提高构筑物的耐久性。实验表明,用mci混合制作的混凝土,因钢筋的腐蚀电流降低3/4,其耐久性可比聚合物浸渍的混凝土延长近1倍。阻锈剂的用量很少。1m2混凝土只须配0.62-1.21的溶剂原液。

11 防止无定电流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

主要对钢筋采取绝缘措施:(1)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保护层厚度。(2)如有电流通过的危险时,基础应绝缘。钢筋混凝土与照明或其他直流干线网的地线应隔绝;固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的金属部件皆进行必要的绝缘。(3)避免将金属轨道直接铺设在钢筋混凝土上。(4)必要时钢筋混凝土应作卷材隔绝层。(5)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不掺入任何氯盐。

12 结语

当今世界范围内,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破坏已经构成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要切实解决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问题,不仅要继续重视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还要加强对混凝土的腐蚀及其防护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不断开发高新技术,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材料设计、施工设计、养护和使用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达到标本兼治,相得益彰,从而确保混凝土构筑物的安全可靠、长期耐用。

参考文献:

[1]洪定海.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保护[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1-21.

[2]曾家民.混凝土碳化对钢筋锈蚀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5(1):58262.

[3]朱训恒.钢筋锈蚀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m].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1(3):12-13.

篇2

前 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随着建筑物的老化和环境污染的加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在第二届国际混凝土耐久性会议上,Mehta教授指出:“当今世界混凝土破坏原因,按递减顺序是:钢筋腐蚀、冻害、物理化学作用”。他明确地将“钢筋腐蚀”排在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因素的首位。

一、钢筋的腐蚀过程

钢筋的腐蚀机理钢筋的腐蚀过程是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混凝土孔隙中的水分通常以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形式存在,其中还含有一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pH值约为12.5。在这样强碱性的环境中,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它是厚度为20~60的水化氧化物(nFe2O3?mH2O),阻止钢筋进一步腐蚀。因此施工质量良好、没有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即使处在海洋环境中,钢筋基本上也不会发生腐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受到破坏,成为活化态时,钢筋就容易腐蚀。呈活化态的钢筋表面所进行的腐蚀反应的电化学机理是,当钢筋表面有水分存在时,就发生铁电离的阳极反应和溶解态氧还原的阴极反应,相互以等速度进行。其反应式如下阳极反应Fe–2e Fe2+阴极反应O2+2H2O+4e 4OH-腐蚀过程的全反应是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组合,在钢筋表面析出氢氧化亚铁,该化合物被溶解氧化后生成氢氧化铁Fe(OH)3,并进一步生成nFe2O3?mH2O(红锈),一部分氧化不完全的变成Fe3O4(黑锈),在钢筋表面形成锈层。红锈体积可大到原来体积的四倍,黑锈体积可大到原来的二倍。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产生压力,将使混凝土沿钢筋方向开裂,进而使保护层成片脱落,而裂缝及保护层的剥落又进一步导致更剧烈的腐蚀。

二、结构性能研究

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试验分析和有限元分析。试验分析中,腐蚀试件的模拟一是通过试验室试验,包括快速腐蚀试验(电化学腐蚀、加氯盐腐蚀等)和盐雾试验,二是长期自然暴露试验,三是替换构件法。有限元分析中,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非线性模拟。

钢筋腐蚀通常会改变正常配筋混凝土梁的破坏类型,框架梁一般为弯曲破坏,而受腐蚀梁很多情况下为剪切破坏。不论破坏形态是超筋梁的破坏还是少筋梁的破坏,结构的破坏形态都是从有预兆的塑性破坏变为无预兆的脆性破坏。随着纵筋腐蚀量的增加,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和刚度都在下降。

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上都是处于工作状态,而构件在应力状态下的腐蚀与没有加载时有很大不同,其各方面的性能亦有很大改变。荷载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加载历史和加载级别对腐蚀的发生和发展有明显影响,并影响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量,而腐蚀量反过来通过强度或刚度损失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适用性。

由于腐蚀使钢筋的截面尺寸、表面状况以及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等均发生了变化,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性能的不利影响将更为严重。已有的试验表明,随着钢筋腐蚀量增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滞回曲线丰满程度和滞回环面积逐渐减小,表明构件耗能能力和延性降低。同时由于钢筋腐蚀程度的不均匀性,滞回曲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从骨架曲线看,腐蚀严重的构件承载力和刚度均降低较多,且达到极限荷载后平直段变短,延性降低。因此钢筋腐蚀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抗震设计中应予以考虑,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三、钢筋混凝土锈蚀破坏及防护措施

1.钢筋混凝土锈蚀破坏

钢筋锈蚀是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下降的最主要和最直接因素,目前对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锈蚀钢筋材料性能的变化、钢筋锈蚀的防护和检测等各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破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从结构建成到钢筋表面钝化膜破坏;阶段Ⅱ,钢筋开始锈蚀,直到混凝土保护层出现顺筋开裂;阶段Ⅲ,钢筋加速锈蚀直到构件丧失承载能力。锈蚀的形式一般为斑状锈蚀,即锈蚀分布在较广的表面面积上。

2.防止钢筋锈蚀的主要措施

防止钢筋锈蚀的根本途径是减缓二氧化碳、氧、水等腐蚀因子通过混凝土保护层向钢筋表面渗透扩散的速度,以及防止氯离子在钢筋表面的积聚。

办法有两类:

第一类是采用防护材料或外部措施,如采用喷塑钢筋、钢筋表面涂锌、混凝土中掺加缓蚀剂、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护层、采用聚合物浸渍混凝土表层以及设置阴极保护设施等;

第二类是利用和加强混凝土保护层自身的保护功能,其措施主要有:确保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控制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氯盐含量。

总的来说,钢筋混凝土的锈蚀破坏是一个重要问题。探讨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机理和失效概率,找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结构使用寿命,改进其维修办法等已成为当前钢筋混凝土学科中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四、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掺入高性能减水剂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拌和物和易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水泥在加水搅拌后,会产生一种絮凝状结构。在这些絮凝装结构中,包裹着许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黏聚性。施工中为了确保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就必须在拌和时相应地增加用水量,促使水泥石结构中形成过多的孔隙。当加入减水剂后,减水剂的定向排列,使水泥质点表面均带有相同电荷。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不但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还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同时使水泥絮凝状的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因而达到减少用水量的目的。研究表明,当掺入高效减水剂时,完全可以将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从而消除毛细管孔隙。

2.掺入活性矿物掺料 混凝土的水泥石中水化物稳定性的不足,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另一因素。在混凝土中掺入活性矿物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活性矿物掺料(火山灰、矿渣、粉煤灰等)中含有大量活性SiO2及活性Al2O3,它们能和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石灰及高碱性水化硅酸钙产生二次反应,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优的低碱性水化硅酸钙,从而改善水化胶凝物质的组成,消除游离石灰的目的。

3.消除混凝土自身的结构破坏因素 除了环境因素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破坏以外,混凝土本身的因素,也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破坏,致使混凝土失效。例如,混凝土的化学收缩和干缩过大引起的开裂,水化热过高引起的温度裂缝,硫酸铝的延迟生成,以及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等。因此在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条件下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减小或消除这些结构破坏因素,降低或消除从原材料引入的碱、SO3、Cl 等可能引起破坏和钢筋腐蚀物质的含量,加强施工控制环节,避免收缩及温度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五、结语

虽然目前国内外已经在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做了不同腐蚀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大小偏心受压构件、钢筋与混凝土粘接试件的试验等,并进行过一些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构件承载力和变形性能随钢筋腐蚀量的增加而不同程度降低的结论。但是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剪性能、动力性能的研究仍然极少,特别是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篇3

中图分类号:Tt文献标识码:A

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但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将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注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晟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混凝土也存在抗拉能力差、容易开裂等缺点,混凝土裂缝不可避免。一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炭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一、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部位

(一)梁受拉区裂缝。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管理不善,使用了低劣的钢筋,造成梁受拉钢筋强度不足。施工中,提前拆模、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或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规定,以及使用不当,使用荷载大大超过原设计荷载,使梁受拉区产生裂缝。梁受拉区产生的裂缝一般采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钢筋锈蚀,再根据具体情况做补强加固处理。

(二)梁在支座附近的斜裂缝。梁的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抗剪钢筋不足,箍筋没有增加,也有的因超载,提前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低于标准强度值,造成的抗剪能力低而产生剪切裂缝。应先用粘结浆液压注处理,再进行加周补强,确保梁的使用安全。

(三)梁受压区裂缝。梁的高度小,有的粱没有抗裂验算,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梁长期在年温差和日温差作用下产生温差变形及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的环境中于缩变形,梁在温差和干缩的综合作用下裂缝。缝上宽下窄,有贯穿的,有不贯穿的。裂缝长度为梁高的3/5~4/5,梁底都不裂,这种裂缝可用水泥砂浆压注、粘结密封裂缝和补强。

二、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原因

(一)设计欠周全。如钢筋混凝土粱的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梁出现结构裂缝。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他裂缝最主要的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

(三)地基变形iI起的裂缝。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太大;地在冻胀:桥梁基础基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

(四)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l、由于混凝土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混凝土梁出现裂缝;2、由于施工不当、模扳支撑下沉,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3、由于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而导致出现裂缝。

(五)施工材料质量与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如水泥、砂、石骨料以及拌和水及外加剂等。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如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21232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横向等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

三、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防治措施

篇4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钢筋混凝土楼板已经成为房屋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够,混凝土楼板开裂现象十分普遍,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结构安全性,这已经成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迫切需要解决的质量通病。因此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并提出预防处理措施,对于完善混凝土设计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施工的缺陷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有一些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裂缝是因为施工不当产生的,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使用的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不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使得现浇楼板的厚度不够,钢筋的放置不到位,配筋量不足等都会造成现浇板的挠度过大,引起它在受弯抗拉出产生裂缝;拆模的时间太早,导致混凝土不能达到相应的强度,或者未达到终凝时间时负荷等这些因素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小,不能承受相应的压力和拉力,极易出现楼板内伤或断裂;新浇筑的混凝土板因为模板支撑下沉使楼板挠度加大,拆模产生裂缝,尤其是阳台、雨蓬、挑檐等悬臂等构件的施工,因为一些建设人员施工时的踩压而使得钢筋弯曲变形,降低了构件的承重性而出现裂缝甚至断裂。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因为混凝土的强度值会受水灰比变化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施工是要严格的控制水泥和水计量的变动情况。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塌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混凝土脱水干缩产生裂缝。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可能会因为振捣或垫层的水分不足,而干燥开裂。完成混凝土浇筑振捣后,要将粗骨料中的水分和空气及时的排除,避免因为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小沉落,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砂浆层,降低其下层混凝土的含水性,而出现凝缩裂缝。同时因为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要进行洒水,不能因为其水分丧失过多而过于干燥,而模板吸水量大,导致混凝土的塑性收缩而开裂。所以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而防护的时间也需要把控好,太早进行养护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太晚进行防护又会降低混凝土承受日晒和风化的能力,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水泥含水量过多,混凝土结构体积收缩强烈而降低抗力,进行产生裂隙。后浇带施工不慎也会直接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进行后浇带施工时不支模板,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1.2、制造混凝土的材料不合格

在混凝土裂缝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制造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导致的,导致制造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的安定性比较差,两种不同种类的水泥混合使用,混凝土的砂、石中含有大量的泥,配制混凝土的骨料粒径太小,添加剂的质量不好等。

1.3、混凝土工程荷载过大

混凝土承受荷载而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施工的过程中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发生这种情况,比如在工程的早期构件损伤,承重模板拆除的时机把握不够准确,在施工过程中荷载超出了工程的荷载范围,原料放置和运输的过程中垫木安放的位置不合适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的是钢筋混凝土的T梁以及台帽等受弯构件,如果承受一定的荷载,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裂缝。在早期过程中小的混凝土裂缝通常不易发现,也无太大危害,一些较大的混凝土裂缝,或者是在关键构件上的混凝土裂缝,属于有害裂缝的范围,就必须要慎重的处理。

2、钢筋砼楼板裂缝预防以及处理技术

2.1、设计方面的预防措施

由于结构在约束状态下,首先要有变形的余地。如结构没有条件满足此要求,则必然产生约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导致开裂。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结构所处的具体时空条件对于预防混凝土开裂的方法进行灵活使用,比如说从结构形式的选择方面(微动、设缝措施等)以及材料性能方面(提高抗拉强度、变形能力和韧性等)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遵循“抗与放”的设计准则,有效防止裂缝的出现。

2.2、根据施工建设的图纸进行后浇带的施工,设计专门的方案

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可以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或从纵横相交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不过设置的间距不能大于30米,宽度在700毫米到1000毫米为宜,板和墙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45d,进行后浇带浇筑时间不能太早,以能将混凝土总降温及收缩变形完成一半以上时间为佳。把后浇带中的垃圾清除掉,使之间的缝隙紧密相合,新老混凝土界面用1:1水泥砂浆接浆,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要比原混凝土强度更大,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避免因为新老混凝土界面不能很好的结合而出现裂缝。

3、钢筋砼楼板裂缝的处理措施

3.1、加大对收缩裂缝的预防

建筑施工楼面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建筑施工楼面混凝土配制的时候,加大对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品牌、水泥类型、用量、水灰比例的控制。在工程水泥选择的时候,建筑施工楼面大坝所需的混凝土,要使用发热量较低、含碱量较低、开始阶段强度大、塑性能力强的建筑专用水泥。建筑施工楼面所用水泥品种不能过多,要加大对水泥进施工场地的严格检验,并科学地实施混凝土试验,提升水泥质量的管控。在进行混凝土配制的时候,要在保证水泥的流动性和粘聚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降低水泥的使用量,降低单位用水量,以提升混凝土配制的质量。由于使用一些不合格的材料会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水泥掺合料需要通过科学的试验,只有符合工程要求的活性材料才能应用。在应用粉煤灰的时候,如果其细度同水泥颗粒的细度大致相同,有着较低的含硫和含碱量,就可以在混凝土中进行掺用。通过借助粉煤灰掺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例如提升抗渗性、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值等等。

3.2、加强温度控制

温度裂缝的预防手段关键是加快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间和速度,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温度。混凝土施工温度最好要在二十八摄氏度以下,如果一天的平均最高温在三十摄氏度以上时,最好在早上或夜间进行施工,同时使用集料降低温度、加冰降低温度等手段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使其小于等于二十八摄氏度;如果建筑现场温度在三十五度以上时,要立即停止施工。

3.3、提高混凝土的浇注技术

混凝土的浇注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要求较高,浇注混凝土的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人工捣实的塑性混凝土这,这种方式较为少见。第二种方式为振动器械捣实,这种方式较为长见。在进行振动器械捣实时,要注意布置间距方面的要求,施工者可以根据混凝土板的外形及振动器械在操作方面能力的表现进行试验,然后根据试验进行确定。此外,混凝土对于浇注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操作不当则非常容易造成土板裂缝,而且在浇注过程中,时间的连续性对于土板的质量影响较大。如果遇到紧急事件必须进行中间性质的停止,那么间断时间应该比前层混凝土的初凝以及重塑时候的时间短。

4、结语

混凝土裂缝是施工之中不能回避的现象,对其结构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施工之中普遍存在的裂缝问题,应该注重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为了确保现浇混凝土效果以及耐久性,除了正确合理的设计以外,应该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因裂缝整治产生的经济以及社会声誉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罗耀军.钢筋砼楼板裂缝预防及处理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08:179.

篇5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66-02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建筑由于各种原因停建、缓建,以及结构设计中要求留置的各种后浇带(部分后浇带要结构封顶后才能封闭)而造成长期钢筋外露,这些情况往往导致建筑结构钢筋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若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或保护措施不当,钢筋置于室外或露天条件下容易生锈,不但影响外观质量,还会影响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如不及时处理,更会造成材料的报废,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必要的防护措施。

1 钢筋锈蚀原因分析及危害

1.1 钢筋锈蚀分类及原因分析

预留或工程停工导致钢筋长期于大气中,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措施不当,钢筋将发生锈蚀,锈蚀的发展速度与所处环境条件息息相关。按照锈蚀作用的机理,钢筋的锈蚀主要有化学锈蚀和电化学锈蚀两种,其中钢筋在存放和使用中发生锈蚀的主要形式为电化学锈蚀。

1.2 钢筋锈蚀危害

2 处理方案选择

2.1 锈蚀量的评价方法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1]”,另鉴于上述钢筋锈蚀的危害甚大,从质量、安全、经济的角度综合权衡,对于长期外露钢筋实施保护前,应对其钢筋的锈蚀程度进行分类辨别,必要时应请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对钢筋进行相关检测,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钢筋除锈和保护方案。

钢筋锈蚀程度的分类情况如下:

2.2 处理方案

2.1.1 钢筋除锈方案

对外露钢筋实施保护施工前,应先对钢筋表面进行处理,剔除粘附在钢筋上的杂物外,还要将其表面的浮锈清理干净。

2.1.2 钢筋保护方案

为防止钢筋锈蚀,目前存在的施工方法多种,且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方法将会越来越多。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钢筋保护方法:

3 工程实例

某工程为商业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20层。现工程正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局部已施工至地下室顶板,由于建设单位工程手续问题,暂停施工,具体再次开工时间不明确,致使施工现场存在钢筋(后浇带部位、桩头钢筋)。经现场查看外露钢筋情况,发现钢筋表面已发生锈蚀,部分氧化皮已剥落,且表面有少量点蚀,但锈蚀仅发生在表皮,锈蚀程度并不严重,锈蚀等级介于B级与C级之间。项目部与监理、业主、设计单位协商后对外露钢筋采取人工除锈和除锈剂除锈相结合的方式,除锈完成后采用水泥基基层涂法对钢筋进行保护。

3.1 人工除锈与除锈剂除锈

本工程钢筋除锈采取的方案:先用喷雾器喷涂清洗液除锈,除完以后对遗漏的死角处采取钢丝刷或磨砂纸进行清除。

施工方法:(除锈剂使用JF-II“四合一”磷化剂)

(1)清理钢筋底部露出钢筋根部,后浇带内木方、砼碎块(地下室底板后胶带内积水抽干)及梁内木屑等垃圾清理完成后,使用现场塔吊把所用除锈材料运至外露钢筋处。

(2)把清洗液倒入喷雾器中开始喷涂(不宜在雨湿天气,喷涂人员必须带好防护眼镜、橡胶手套和口罩,穿好工作服)。

(3)喷涂过程中需认真,钢筋每根转圈喷涂不能留下遗漏和死角。现场管理及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及做好安全措施。

(4)喷涂完成,需露出钢筋本色,根据现场试验需至少2遍除锈。喷涂除锈完成后需用钢丝刷对遗漏和死角进行人工除锈。

(5)除锈完成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后,采用水泥基基层涂法对钢筋进行保护。

3.2 水泥基基层法对钢筋防护

3.2.1 施工准备

①针对本工程钢筋除锈完成后方可采用水泥基基层法防护钢筋;

②施工前必须保证施工部位清理完成,确保外漏钢筋表面的锈蚀部分和杂质清理干净,原钢筋锈蚀区域的砼表面杂质、灰尘等且保持干燥。

3.2.2 施工流程

1)用901胶加纤维素和42.5R水泥搅拌成水泥胶浆,胶灰比为1:2。

2)外露的后浇带钢筋、桩头钢筋、满刷搅拌好的水泥胶浆,涂刷至少2次,使外露钢筋与空气完全隔离,厚度宜控制在1.5mm以上。

3)待水泥胶浆表面干燥后,在特殊部位后浇带上用木模板等硬质材料进行覆盖,防止掉落物体将钢筋上覆盖的水泥胶浆砸掉。

4 结语

长期外露钢筋防护处理对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停建或缓建工程,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能避免钢筋因锈蚀而导致材料报废,为后续工序进行提供保障,保证工程质量及结构安全,节约成本,如若处置不当可能造成质量隐患及损失,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对钢筋的除锈及防护方式多样,新的工艺方法层出不穷,应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篇6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时,要满足一般要求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性能,同时,还要控制裂缝。所以,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科学的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技术交底,切实贯彻执行。在各个工序、环节配置具备相应技能的熟练人员,按计划进行施工。

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措施

1.1 模板及支架要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架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荷载,及上层结构施工时出现的荷载。

1.2 安装的模板要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1.3 安装模板时,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要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等。模板的支撑立柱要置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间距适度,避免支撑沉陷。上下层模板的支撑立柱应对准。

1.4 模板及支架的拆除顺序及施工安全措施。这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拆除模板时,不要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可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模板及支架拆除时若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应加设临时支撑。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1.5 后浇带模板的支顶及拆除经常被忽视,可能导致结构缺陷,要尤其注意,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才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在施工荷载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要进行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2 混凝土的制备

2.1 要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它的质量要符合《 预拌混凝土》 (GB / T 14902 一2003 )的规足,并执行本指南的有关措施。

2.2 预拌混凝土的订购除按《 预拌混凝土》 (GB / T 14902 一2003 )的规定进行外,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若在两家及以上的预拌混凝土厂订货,要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相同。

2.3 事先制定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3 混凝土的运输

3.1 运输混凝土时,要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不得出现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不可漏浆,内壁光滑平整,具有防晒、防风、防雨雪、防寒设施,应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要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3.2 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3.3 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必须符合要求,在有离析时,要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要由试验确定。不得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进行加水。

3.4 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在气温低于25℃时,持续时间应小于90min;在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应小于60min。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要进行试验再确定。

4 混凝土的浇筑

4.1 为使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应针对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及混凝土拌合物的品质,选择使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

4.2 浇筑前应检查模板及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才能进行浇筑。还要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没有障碍,必要时要进行修正。

4.3 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环节的施工能力,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的坍落度没有满足施工要求时,应采取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不得随意加水。在降雨时不可进行露天浇筑。

4.4 浇筑墙、柱等较高构件时,一次浇筑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通常每层不超过500mm ,捣平后再浇筑上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到位,使混凝土充满端头角落。在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要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浇筑梁和楼板;在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浇筑时应避免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及变形。浇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可漏振,也不能过振,不要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

4.5 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把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上层混凝土,应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5cm左右这有利于形成整体。

因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可能出现塑性收缩裂缝,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曝晒、大风天气,浇筑后要马上用塑料膜覆盖,防止混凝土表面硬结。

4.6 对大体积混凝土,要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应超过25℃。要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掺用矿物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并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2)在混凝土表面采用可靠的保温、保湿措施。(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如在拌制混凝土时采用加冰屑或冰水降温、控制水泥及骨料温度等措施。(4)预埋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4.7 滑模施工时要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模速率匹配,避免滑模时出现拉裂及塌陷。板类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要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要符合设计要求,在无设计要求时,后浇带要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最少六周后再行浇筑,同时还要加强该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4.8 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要把接茬处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铺水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确保施工缝处结合良好。

5 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是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措施之一,应充分重视,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5.1 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在混凝土凝结后要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尽可能防止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及外力扰动。

5.2 浇筑后采取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的时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要多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要多于14d。

5.3 底板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避免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能站入时,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尽可能蓄水养护。

5.4 截面较大的柱子,适合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薄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

篇7

中图分类号:TU7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06-01

1 钢筋应用现状:

1.1 研究背景:

钢筋混凝土的应运不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国外高层建筑的出现也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高层建筑真正崛起是近20年的事,此前建筑高度、建筑规模都不大,并且以砌体结构居多,钢筋用量不大,许多建筑也无抗震设计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钢筋构造简单。许多单位及个人对钢筋在造价中的地位不以为然,这种思想一致延续至今。如今钢筋是建筑设计、施工和造价的主角及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未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有效竞争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对现场钢筋使用流程的分析,初步尝试探讨其中各个环间钢筋优化的措施,目标,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2 钢筋优化管理:

2.1 钢筋进场管理

为避免钢筋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浪费,节约成本,应严格管控钢筋进场。

2.1.1依据施工进度安排,在开工之前提出钢筋进场总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根据每月施工部位所需钢筋,确定钢筋规格、数量以及进场日期。

2.1.2钢材运到现场,按进场物质的验证、贮存、保管、发放工作程序规定,由项目材料部门对有关凭证、合同、验单、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运单等核对无误后,应由材料,钢筋工长及钢筋班长一起验收,并请监理参加。按计划提供的数量进行验收进场材料数量,不得超出计划数量收取,并做好实际情况记录,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

2.1.3进场钢筋应按规格进行分类堆放,将未检验和已检验钢筋分类堆放后做好标识。

2.1.4进场的材料做到先进场材料先用,避免钢筋生锈浪费。现场材料员凭工长开出的领料单方可发料,若因工程量变更需要增加领料时,待办好有关手续后补发材料。

2.1.5进场钢筋一般应堆放在钢筋库或库棚中,如露天堆放,应存放在地势较高的平坦场地上,并作好施工排水措施。

2.1.6对材料的使用,材料人员、工长有权予以监督。若施工完后有余下的材料,钢筋工长应安排人员及时回收,同时通知材料人员参与回收入库的验收。

2.1.7如有与本工程无关的钢筋出场,应有材料、钢筋工长及钢筋班组参加。

2.2 钢筋翻样管理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的钢筋翻样没有专业人员管理,大多由现场劳务钢筋班组自己做,既不专业,错误多,易留下结构安全隐患,也造成极大的浪费。钢筋翻样是结构设计的一个分支,必须是具有深厚的和丰富的结构理论和抗震知识才能胜任,它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一个优秀的钢筋翻样可以为项目创造价值,带来可观的利润,提倡钢筋翻样工作势在必行。

2.2.1提倡钢筋翻样与钢筋工、钢筋预算的分离,让钢筋翻样理性回归。首先在现场施工生产中,钢筋翻样与后二者的关系既紧密又有区别,三者都是计算钢筋工程量,但是钢筋翻样综合考虑了施工图纸、建筑规范、结构安全等条件,最终结果比较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2.2.2加强专业钢筋翻样人员的培养。钢筋翻样设计知识结构复杂,是根据施工图、规范、图集、结构受力原理、施工工艺和计算规则计算钢筋长度,根数,重量并设计钢筋图形的一项重要工作。选拔培养独立专业的钢筋翻样人员,分工精细,可以使专业人员向专业纵深发展,培养出专家级的钢筋翻样师。

2.2.3设置独立的钢筋翻样人员岗位。钢筋翻样是介于结构、造价之间的交叉领域,人们对钢筋翻样这一职业和岗位并不熟悉,国家也无相关岗位证书,因此设置独立的钢筋翻样师岗位存在必要性。

2.2.4熟练使用钢筋优化配料软件。手工翻样对于一些简单小型工程还可以应付,对于处理一些大型和复杂的工程会有一定难度,由于软件的普及,它所提取的数据方便、直观、高效,钢筋翻样采用软件统计日益增多,熟练使用钢筋优化配料软件也是一种趋势。

2.2.5现场钢筋班组应提前20天对预计施工部位所需钢筋组织下料单并上报项目专业钢筋翻样师进行审核,钢筋翻样师应在7天内完成对下料单的审核,在符合图纸,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节约材料的做法,使样表中的长料、短料搭配使用,尽量减少余料。

2.3 钢筋安装管理

在钢筋现场安装过程中,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管控对于钢筋的节约也有重要意义。

2.3.1制作好的钢筋挂牌,分类堆码整齐,方便清料。

2.3.2对钢筋短头废料要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地点存放,确保现场干净文明。

2.3.3绑扎钢筋时,严格按照图纸,样表绑扎,不得用错或混用,钢筋的间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正偏差以内。

2.3.4合理使用撑脚,马凳筋,在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稳固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使用数量。施工好的钢筋避免其他人员踩踏,造成返工浪费。

2.3.5多余的钢筋运至指定地点,分类码放整齐以备下次利用,多余的原材料及时通知库房回收入库。

2.3.6遇下雨、雪等恶劣天气时,钢筋半成品应保持干燥通风,派专人负责用彩条布覆盖。

2.4钢筋余料管理

2.4.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钢筋短头,废料应运到指定区域按规格分类堆放,清点。短料的码放以30-100厘米、1-2米、2-3米、3米以上几种分规格整齐码放,20厘米以内短料可进废料池。回收完毕由责任工长对现场进行复查,做到工完场清。

2.4.2在不影响建筑安全地前提下,定位筋、小型预制构件,马凳筋等合理利用余料钢筋。

2.4.3对其剩余少量20厘米以下废料集中存放于废料池。严格遵守废材处理的统一要求,定期以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诚信度较高的3-5家投标单位进行公开投标报价,依据“谁价高,谁中标”的原则,处理最终废料。

3 结束语:

钢筋工程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现场钢筋流程的管控,提高钢筋优化率也是节约了钢筋,维护了企业的利益。但是节约钢筋未必是以违反规范为代价,现场不浪费也是一种节约。

篇8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就非常重视建设港口和航道,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我国海港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建成后,经过海水的侵蚀等影响,工程各建筑钢筋混凝土腐蚀现象严重,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水上建筑物维修的时候存在危险,尤其是在海啸、海风等天气,所以国家和相关部门要重点研究。

一、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腐蚀的表现

第一,钢筋混凝土出现断裂问题,部分脆弱位置被腐蚀,时间累积后导致断裂,还有就是全部在海水下的钢筋混凝土整体被腐蚀;第二,钢筋混凝土沿着结构的方向受到腐蚀,这样就会先裂开,然后倒塌,这主要就是表面的防腐蚀图层厚度不达标,或者图层本身防腐蚀的能力弱,而且还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第三,钢筋混凝土沿着结构的方向裂开后,缝隙会越来越宽,逐渐整体就会有坍塌、断裂的危险;第四,上面三点共同作用,海港工程整体的抗压能力就会减弱,即使表面看不出问题,但是一旦受到挤压、海风等,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1]。

二、我国海港工程出现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同构成的,所以出现腐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钢筋被腐蚀和混凝土被腐蚀。一方面,混凝土受到腐蚀。上文已经提到,海港工程的钢筋混凝土主要就是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混凝土包裹着钢筋,主要就是保护钢筋不受伤害,但是现有技术水平有限,混凝土自身的缺陷无法抗击海水等非地面常见因素的腐蚀,混凝土是由沙石和水泥等混合而成的原料,从它的构成就可以了解,它存在一定的缝隙,这些缝隙以孔的形式存在,那么在受到海水侵蚀的时候,如海水中的氯元素从这些缝隙进入,使缝隙越来越大,导致混凝土受到腐蚀,相应的也就失去保护钢筋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混凝土被侵蚀后,钢筋也会受到侵蚀,但是钢筋受腐蚀与外面混凝土的薄厚有很大的关系,外表的混凝土比较薄,那么受到海水侵蚀的时间快,主要就是受到海水各类化学元素的影响,那么里面钢筋就会受到海水的影响,而如果表面的混凝土较厚,那么这个过程就是综合各类因素影响,里面钢筋容易受到天气情况、人为污染液体排放和海水自身的三重冲击,混凝土会全部损坏,钢筋也逐渐被腐蚀,出现断裂的现象[2]。

三、关于钢筋混凝土腐蚀防护技术措施的合理思考

明确钢筋混凝土受腐蚀的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手段加以防护是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国家加大投入,提高防腐蚀防护技术,而且也要提高设备的先进性,保证人员操作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防腐蚀技术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制作混凝土的技术。提高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的防腐蚀功能,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提高制作混凝土的技术。现有制作混凝土的技术只适用于路面建筑,缺少海面上腐蚀方面的研究,所以要减小混凝土的缝隙,现有的先进技术就是加入煤炭的粉末,这样可以起到填充缝隙的功能,那么在投入使用后,海水中有害元素就不能从这些缝隙进入建筑内部,大大延长它受腐蚀的时间。此外,加入煤炭的粉末还能使混凝土更有“弹性”,这样可以保护钢筋结构,而且也可以加入一些不可溶性的胶状物,达到零缝隙的效果。

(二)在钢筋混凝土中加入自动防锈物质并提高除锈设备的先进性。一方面,根据多年的事实证明,钢筋混凝土受到腐蚀是导致海港工程出现事故、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所以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添加一些物质来防腐蚀,现有的主要就是硝酸钙粉末、亚硝酸钙粉末等,将它们添加到混凝土和钢筋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自动防护腐蚀,但是要先进行测试;另一方面,提高除锈设备的先进性,现阶段的除锈设备笨重,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所以要将除锈设备的体积减小,并且制作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操作,不仅提高工作效率,也减少人员伤亡[3]。

(三)在钢筋混凝土表面涂上防腐蚀的物质。除了上面两点内容外,还要注意在钢筋混凝土表面的防腐蚀操作,主要就是在表面涂上具有防腐蚀功能的物质。这个原理与地面建筑表面涂料相似,就是通过这种物质,阻止外力对涂料下面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也减少自然天气等的影响,如酸雨、日照、潮湿天气等。这种物质包括上文中提到的非可溶性胶,同样具有高吸附力和防渗透的功能,在钢筋混凝土表面涂上这种物质,可以填充缝隙,但是当前我国的这种物质吸附能力比较弱,在一定时间内就会脱落,所以要通过研究提高它们的吸附能力。这个过程要注意考虑环保的问题,也就是所有的原料应该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生产的能耗要低,产生的废弃物要尽可能少,而且尽量使用可持续使用资源,这样可以在实现防腐蚀功能的同时,保证环境效益,而且也减少维修等产生的费用。

四、结论

总之,海港工程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发展贸易,所以国家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提高工程原料的防腐蚀能力。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国家还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大对相关专业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为我国海港工程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篇9

一、腐蚀的危害

加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过早破坏的原因很多,其中钢筋腐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对混凝土的危害很大。研究发现,钢筋发生腐蚀后生成的产物体积可增大1倍以上。这种体积膨胀可以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因受到很高的局部拉应力而产生开裂,而裂缝又进一步为腐蚀性介质的渗入提供了通道,促进了钢筋腐蚀的加速进行。另一方面,钢筋腐蚀后与混凝土的粘结遭到破坏,失去了正常的增强作用,从而使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显著下降。

二、钢筋腐蚀的原因

混凝土孔隙中总是存在部分水分,尤其是与海水、河水接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车间地面,混凝土中的水分甚至达到饱和。正是这些孔隙水的存在,使钢筋混凝土中埋置的钢筋处于一种类似于电解质溶液的环境中,因此,钢筋腐蚀主要属于电化学腐蚀的范畴。

混凝土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一般呈现高碱性的特征(pH>12以上),从而在钢筋表面产生了一层钝化保护膜。如果这层保护膜能完全覆盖钢筋表面并能长期保持完好,则钢筋是不易发生腐蚀的。但是,如果钢筋保护膜的钝化条件遭到破坏,混凝土中的钢筋就将发生腐蚀。以下就几种钢筋腐蚀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讨论。

1、大气中CO2的作用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CO2气体,尤其是在工业区,空气中的CO2含量更高。当CO2渗入混凝土后,与混凝土中的Ca(OH)2结合生成CaCO3,而饱和CaCO3溶液的pH=9。据报道,当pH

2、氧与水的作用

饱和了水的混凝土并不一定造成钢筋的腐蚀,因为在这种碱性环境中,腐蚀的阴极反应主要是氧分子的还原,氧分子穿过混凝土层到达钢筋表面只能靠扩散过程,如果混凝土很密实,渗透性很低,氧的扩散是十分困难的。倘若混凝土存在缝隙,则水和氧的进入便很容易,在溶有氧的水的侵蚀下,与混凝土的缝隙相接和粘结不良处的钢筋将成为腐蚀电池的阳极,而钢筋的其余部位成为腐蚀电池的阴极,氧主要承担阴极去极化作用,水起电解质的作用,使钢筋的腐蚀速度加快。腐蚀产物会造成较大的体积膨胀,并沿混凝土主筋方向出现开裂,使上述反应过程加速进行。

3、氯离子的影响

Cl-离子是一种很强的活化剂,它可透过混凝土到达钢筋表面,破坏钝化膜而导致活化腐蚀。美国联邦公路局的调查表明,当混凝土中的Cl-离子浓度达到1.18kg/m3时,就足以促进钢筋的活化腐蚀。

氯化物引起的腐蚀有两种侵入途径。一种是施工浇注时掺入的,二是在凝结硬化后通过外界扩散渗入的,其侵蚀是一个简单的吸入过程,通过混凝土内的微孔通道,靠毛细管的虹吸作用向混凝土内部传输。一旦发生氯化物侵蚀是很难进行补救的,在建设新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应对其地下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以便预先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护对策

1、混凝土的防护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破坏,总是先从外界有害介质对混凝土的腐蚀开始,继而发展到钢筋受腐蚀而导致结构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好坏与钢筋腐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混凝土质量、建造优质混凝土结构,是防止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以下控制措施:

(1)选择优质水泥、骨料等材料,并适当提高水泥的强度等级或增加水泥用量。

(2)控制合理的水灰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性材料,气相介质主要是通过孔隙渗入到混凝土内部进行腐蚀的,而高密实度的混凝土的渗透性很低,能阻止腐蚀性介质的渗入。在无裂缝的情况下,水泥石的渗透性取决于水灰比和水泥的水化程度,水灰比越低,水泥的水化程度越高,其密实度越高。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使其腐蚀仅限于构件表面,则会大大提高构件的耐蚀性。

(3)应尽量避免使用CaC2l掺合剂,如果必须添加CaC2l,其用量应保持最低,最好同时使用防锈剂。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及高湿度环境中的混凝土,则不允许使用CaC2l掺合剂。

(4)加厚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和钢筋尺寸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这方面的标准,但在设计中常因为强调节省材料和减轻质量而采用了较小的厚度,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5)钢筋排列应考虑有利于控制裂缝,钢筋不能太密集,以免造成施工时填充混凝土困难而留下孔洞和孔隙。

(6)混凝土的浇注、修整、养护等各个环节都应精心施工,严格控制质量。要尽量采用浇水养护,以促进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防止干缩开裂。

2、钢筋的防护

(1)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不透水的薄膜,如使用液体状的马蒂脂或薄膜片,将混凝土与外界环境隔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保护薄膜免于损坏,可在不透性薄膜表面再覆盖一层沥青混凝土。

另一种方法是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一层用乳胶改性的水泥灰浆。添加到混凝土灰浆中的乳胶封闭了微观裂缝和孔隙,形成了不透性的灰浆覆盖层。此外,在混凝土结构表面涂刷油漆层,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2)钢筋涂层保护

钢筋表面涂层包括金属镀层和非金属涂层。金属镀层主要是镀锌层,非金属涂层以环氧树脂最为有效。钢筋表面镀锌不仅起到与环境隔离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阴极保护的作用,这是应用最多的金属镀层,已有多年的历史。

非金属涂层的作用在于将钢筋与环境隔离。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涂层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保护钢筋不受腐蚀。相比较而言,以静电涂覆的粉末环氧树脂比液态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它们在混凝土中有一定的结合强度和蠕变性能,保护层可以维持50年以上。自1973年以来,美国已有几百座桥面推广使用了环氧树脂涂覆钢筋。

(3)缓蚀剂

缓蚀剂主要用于含氯盐的环境中,例如亚硝酸钙就是一种有效的缓蚀剂。试验表明,在混凝土中加入2%~4%亚硝酸钙(按水泥质量计)的试件,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浸泡90d,其钢筋腐蚀率比未加缓蚀剂的试件至少降低15倍,目前这一技术已在一些建筑工地得到了应用。

(4)阴极保护

阴极保护的原理是利用外加直流电源(或牺牲阳极―――锌块)使被保护设备成为腐蚀电池的阴极,从而使其受到保护,抑制腐蚀。这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有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两种应用方式,而以外加电流的方式较多,已成功地用于地下混凝土管道、公路桥梁、海上钻井平台等。

参考文献:

篇10

1.1基本要求

模板工程采用胶合板、钢模板、钢板等材料。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修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和预埋钢管等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偏差应符合规定。应对照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的图纸进行留设,如结构图与其它专业图纸矛盾,应通知相关专业协调解决。拆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1.2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的安装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1.3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就位时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4m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安装墙、柱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已绑扎好的钢筋很容易损伤模板面,这时需有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在靠近模板部位进行钢筋、钢管电焊作业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面。

1.4模板及其支护系统的拆除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终凝的时间,当剪力墙体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到1.2N/mm2(气温20℃左右,8小时),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应注意保护好混凝土边角。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已拆除并清理干净的模板和支架应分类堆放在指定位置或及时清运。

2 钢筋工程

2.1基本要求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如钢筋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则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如由钢筋加工场制作,则应重点控制好配料单的编写及半成品到现场后的检验环节。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锚固长度应符合要求且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300mm。HRB400级别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可取表4中锚固长度的0.7倍。

2.2钢筋接头位置及要求

梁底部钢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上部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且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应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每层楼板面处,接头位置应错开50d;板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负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不设接头。

2.3施工缝处钢筋处理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般不留施工缝,如遇天气、施工组织、水电供应或其他特殊情况不得不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设施工插筋以增加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插筋数量和伸入缝两侧的长度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确定。板插筋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筋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3 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

篇11

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地下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但随之而来的地下室裂缝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裂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人们的生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也会逐步向深和宽发展,一旦其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导致钢筋锈蚀而降低建筑的耐久性,因而对地下室裂缝进行有效控制对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寿命,保障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深远意义。

1 地下室裂缝成因分析

1.1 材料因素

原材料中若粗骨料含泥量偏大则会增大混凝土收缩变形,降低其抗拉强度而易导致裂缝生成;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性能,并可节约水泥,但外加剂的掺加可导致混凝土收缩性增大,甚至会导致收缩裂缝的生成;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若配合比不合理或拌合不科学则会导致成型后的混凝土各部分强度出现差异而导致裂缝的生成。

1.2 设计因素

抗裂能力设计不足。地下室底板主要受垫层约束,但该约束力较小导致其收缩变形较小,而地下室外墙受底板约束而导致外墙受到很大限制,该差异变形则会导致裂缝的生成;或当墙柱连接在一起,由于柱的配筋率和截面均大于墙体,两部分间存在较大的收缩变形,因而在两部分连接部位则易生成裂缝。

强度等级提高。现代建筑中应用混凝土强度等级越来越高,因而水泥标号也越来越高,水泥用量也逐步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接近或达到最大用量时则会导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量增大[1]。

1.3 温差因素

若结构为大体积混凝土则施工后由于水泥水化热会导致温度大幅度升降变化,而混凝土内外收缩不同,同时混凝土体积越大则温差越大,也越容易生成裂缝;或施工后混凝土因室内外温差、昼夜温差或日照作用下内外温差等因素均会在混凝土内产生压应力,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该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会导致裂缝的生成;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则其温度逐步降低,该温降导致的变形和混凝土自身失水导致的体积收缩导致的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会导致贯穿裂缝的生成。

1.4 沉降因素

若施工前地质勘探工作不到位或施工未按要求施工则会导致地质沉降等不良现象而导致裂缝的生成;或模板施工构造不当则在浇筑混凝土后会导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或支撑地基下沉等现象,同时模板拆除过早也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构造变化,以上现象也会导致不均匀沉降裂缝的生成。

1.5 施工因素

若施工采用的模板表面粗糙,在浇筑混凝土前表面未涂刷脱模剂或未充分湿润,则浇筑后混凝土表层因模板吸收水分而导致塑性裂缝的生成;采用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则浇筑过程中则易导致离析而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则在其硬化过程中会因收缩应力不均匀而生成裂缝;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若局部振捣过分则会导致该部位砂浆富集而形成人为的薄弱环节而易开裂;拆模后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则会导致温差和干缩裂缝的生成,或土方回填不及时而导致内外温差过大而生成裂缝。

2 地下室裂缝防治措施

2.1 合理选材

应选用水化热低、收缩量小的水泥,并其在满足强度和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严禁选用早强水泥和带“R”的水泥,并可适量掺加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并应控制水泥的细度,以免因水泥过细而加快水化过程;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应低于2.3,含泥量应控制在2%以下,以免因细度模数过小而增大水泥用量,并降低用水量,因此增大水化热或增大温差导致的收缩;为保证混凝土性能可适量掺加减水剂、缓凝剂和微膨胀剂,但应避免该类外掺剂用量不正确而影响混凝土性能,条件允许可在其中掺加适量杜拉纤维,因该类物质不会对其他成分产生任何影响。

2.2 优化设计

可在墙体上合理设置伸缩缝,并可结合施工环境合理确定伸缩缝间距,并可设置永久性伸缩缝,以此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或合理设置后浇带以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或采用掺加UEA混凝土以实现混凝土的微膨胀来减少后浇带数量;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坚持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膨胀剂、减水剂、粉煤灰等外加剂或掺合料,以适当降低水灰比以降低水化热和干缩裂缝的生成。

2.3 合理配置钢筋

施工后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达到其极限值则此时应力则转移至钢筋,因而应适当缩短防裂钢筋间距,并控制全截面钢筋比率在0.3-0.5%范围内,并应适当加强配筋以弥补因温度收缩应力变化和结构构造因素,同时应在集中应力薄弱的环节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并适当提高易裂部位的配筋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并且当配筋率相同时则细密的钢混结构可适当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并可为墙体的安全性起到保障作用[2]。

2.4 控制入模温度

如地下室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则在浇筑时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以实现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混凝土浇筑应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并控制其浇筑温度不超过28℃;若在高温季节施工则可采用冷水拌合混凝土,或将骨料进行遮盖以防止日晒导致温度过高;或在大体积混凝土内设置冷却水管在浇筑后采取通水冷却的措施来降低内外温差;浇筑后的混凝土应及时进行养护,寒冷季节则应做好保温养护,高温季节则在终凝后采取洒水养护措施,并控制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若条件允许则应及时进行防水层和土方回填施工以降低室内外温差,并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提高其抗裂能力。

2.5 严控土方开挖深度

如施工区域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则必须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对存在的软土或填土地基则应进行必要的回填或夯实加固,并保证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垫层施工,并应做好基坑验收记录以防不均匀沉降裂缝的生成。

2.6 合理处置施工缝

在设置施工缝时应坚持墙柱部位留置水平缝,梁板部位留置垂直缝或不留施工缝,在处理施工缝时应先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水平缝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浇筑10-15mm后水泥砂浆,并保证其配合比同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若采用“凹凸”型施工缝则应采取有效防水带,并应尽量采用钢板止水带,以充分利用其易于施工、不易变形且钢板止水带内爬水坡度较陡的特点,并应控制接槎部位留置1/2的钢板止水带[3]。

2.7 加强防水措施

应该加强建筑结构的防水处理,可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剂。在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含有凝胶孔,凝胶孔在高水灰比时也含有相互连通的毛细孔,水蒸气和水均可透过。多孔的混凝土,会吸水、透水,为了降低其透水性,常常采用防水剂,它是改善砂浆及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其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防水剂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生成水泥凝胶,填充早期的空隙;掺入微细物质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掺入疏水性的物质,或与水泥中的成分反应生成疏水性的成分;在空隙中形成密封性好的膜;与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成分结合成不溶性晶体填充空隙。因此,防水剂可用于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防水处理。

3 结语

地下室裂缝在现代建筑中较为普遍,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收缩或温度应力,因而在裂缝预防过程中应通过优选原材料和配料以增强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通过降低水泥 以降低水化热等系列措施来降低裂缝生成的几率,并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12

一、砼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潮湿的水泥抹平。

二、蜂窝

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碎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碎石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可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浇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浇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治理方法: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三、孔洞

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浇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离析,或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浇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a. 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b. 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四、露筋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钢筋露在砼表面。

原因分析:

1、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治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五、缺棱掉角

现象: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

预防措施: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浇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可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冬季砼浇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治理方法: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六、施工缝夹层

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