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风险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4:4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国际贸易风险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际贸易风险论文

篇1

随着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受到国内市场的保护也越来越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内企业受到了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市场,国内企业既要认清客观存在的国际贸易风险,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规避风险,以取得国际贸易中的胜利。

一、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

1.汇率风险。与国内贸易以本币为清算对象不同的是,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贸易的结算存在着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折算比率问题,这个比率因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而上下浮动,导致企业实际收入也随之波动,从而使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如何防范外汇风险是每个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外汇风险是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外币支出业务和外币收入业务,即结汇业务。当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时,会使实际支付的本币货款额增大,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额增缴,这都会减少企业净利润,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2.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源于各国贸易磨擦的加剧、反倾销案件的增多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及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排它性的区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虽然关税壁垒作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一种手段不断趋于透明,世界各国也逐步降低本国关税证明本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但许多发达国家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手段,依据技术的优势制订产品标准和法规,将国外竞争者挤出该国市场,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对生产企业的资质提出要求,排挤外国企业。20世纪90年代,我国某地日用陶瓷以价格优势大举进军美国和欧盟市场,曾经占据了当地中、低档市场三分之一以上,而后美国和欧盟制订了新的质量标准,由于无法达到进口国不断提高的质量标准,我国企业被迫退出市场。

3.外商恶意拖欠行为。国际贸易由于买卖双方远隔千里,货物的交付、结算都有别于国内贸易。近年来,许多不法外商利用内外贸易交易的方式不同,诈骗货物、货款,此类国际拖欠问题已成为国内企业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据有关资料计算,我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坏账占全年出口总额的20%以上!大量坏账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严重损失。

二、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策施

1.出口企业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金融外汇市场中,对与企业外汇收支业务相关的外币汇率走势加以记录整理,为预测外币汇率走势做好基础工作;时刻关注国际政治及经济动态,跟踪美元、日元、欧元等重要的国际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波动情况,为企业进入外汇买卖市场做好准备。此外,出口企业可采取多种方法规避汇率风险,比如:提前或推迟收付,当预期外币汇率升值时,应推迟收取外币款项或提前支付外币款项,预期外币贬值时,可提前收取外币款项或推迟支付外币款项;采用多种货币组合法分散汇率风险;订立保值条款,债权金额以某种比较稳定的货币或综合货币单位保值,支付时按支付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当时汇率加以调整等。2.面对国际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不断提高的“国际标准”,我国出口企业要用产品质量进行反击,努力提高我国标准档次,打造品牌产品,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常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欧盟的CE、美国的TCC、日本的T—MAIK等都属于强制性的合格标志,只有商品符合这些标准才允许进口。我国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重视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运用,不断开发新产品,积极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以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政策风险。

3.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增加企业价值。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指金融衍生工具的有关参与方对交易过程包含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从而以最小成本获得足够安全保障的各种活动和方法。进行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是金融机构及投资人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企业在参与境外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可以选择信用等级高的金融机构作为合作方,不仅可以避免风险,而且合作方还能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咨询意见;在企业内部建立制衡机制,防止越权操作,注意风险的控制;运用风险价值评价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大小进行科学评价、分析;运用科学手段对科学管理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4.对于国际贸易中的欺诈行为,要利用严谨的签约交易合同防范不讲信誉或恶意行骗的企业;在常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中,要注意参与金额巨大的成套设备买卖、分批交货的贸易时,进口商尽量使用循环信用证,在信用证开立上,不开可转让信用证,避免使用自由议付信用证,要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的内容,注重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如公司是否存在、合同条款是否完备、是否存在无法履行的条款或限制其按期履行合同的条款等;要严格依据法规办事,在进行出口贸易时,可根据《涉外经济合同法》、《对外贸易法》、《产品质量法》、《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等法规的有关条款,规范企业的操作活动,甄别对方的操作行为,进而评估此项出口业务的风险大小,并做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篇2

自1979年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以来,发生了许多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大事。分阶段看,从1979到1989年,中美两国战略合作关系良好,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

贸易争端主要集中在个别商品贸易领域;1990到2001年,美国出于政治需要,对华的贸易保护不仅有商品贸易领域,还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最惠国待遇等制度层面,但这些年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贸易上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有所提高;从2002年至今,中美在贸易争端解决方式上,由原来的双边磋商变为利用争端解决机制。

中美经贸关系恢复正常化当年,美政府单方宣布对中国输美七大类纺织品实行限额,美对华贸易保护从此开始。其特点有:保护手段多样化,贸易争端发生频率高,贸易争端领域扩大化和显着的歧视性。

美国是我国轮胎产品出口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共向美出口4600万条轮胎,占出口总产量63.8%。对此,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于2009年4月20日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递交议案,要求对中国轮胎进行特保调查。4月29日ITC正式启动调查,并于6月29日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基础上,今后连续3年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分别加征55%、45%、35%的从价特别关税。

对这起轮胎特保案,中方认为其输美轮胎未出现连续快速增长,与美国国产轮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中国轮胎出口不是导致美国轮胎厂工人失业的直接原因。此案是奥巴马时代美对华首起特保案,也是奥巴马对华贸易政策的风向标,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抵制中国产品。

篇3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揽收国际结算业务,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操作管理较粗放,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种融资业务的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为主,而像国际保理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融资风险的成因。

1.1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认识不够

首先,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也无经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普遍认识较为肤浅,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用实际资金,只需出借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这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证垫款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二是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少,在机构、人才、客户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致大部分人以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国际贸易融资,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另外,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贸易融资业务在整个信贷资产中的数量少,作用不大。

1.2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防范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如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一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风险控制既显得乏力,又缺乏银行内部相互制约和风险专业控制,面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普遍经营亏损,拥有大量不良银行债务的客观实现,银行的贸易融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1.3融资业务无序竞争破坏风险管理标准

我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相对国外较短,市场尚不成熟,各种约束机制还不健全,随着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家银行业务形式又较为单一,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竞相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对企业客户的资信审查和要求也越来越低,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例如有的银行降低了开证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有的甚至采取授信开证,免收保证金;有的在保证金不足且担保或抵押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对外开立远期信用证等等,这些做法破坏了风险管理的标准,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1.4营销队伍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业务人员

国际结算业务专业性强,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人才匮乏,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层,同时,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由于各家银行都是把国际业务当作独立的业务品种来经营,在机构设置上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国际结算和连带的贸易融资业务。这就造成相关从业人员只熟悉国际结算而缺乏财务核算和信贷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无法从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对其风险也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控制力度。

1.5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质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的常用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押汇业务中银行对货物的单据与货物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券关系如何,进口押汇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已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支付等。因此,这种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使我国的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2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2.1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总额将大幅提高,这必将为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贸易融资业务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各级商业银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应从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出发,以贸易融资业务为工具积极发展国际结算业务,要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资银行的动向。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市场信息搜索,采取有利于推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2.2调整机构设置,实行审贷分离原则,执行授信额度管理

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银行有必要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将审贷模式进行剥离,实行授信额度管理,达到既有效控制风险又积极服务客户的目的。①应明确贸易融资属于信贷业务,必须纳入全行信贷管理。由信贷部对贸易融资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据此初步确立客户信誉额度。通过建立审贷分离制度,将信贷风险和国际结算风险由信贷部、信贷审批委员会和国际业务部负责,最终达到在统一综合授信管理体系下的审贷分离,风险专项控制,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权,达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②授信额度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授信额度要控制远期信用证的比例,期限越长,风险越大;二是控制信用证全额免保比例,通过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来加强对客户业务的约束和控制;三是建立考核期;四是实行总授信额度下的分向授信额度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跟踪基本客户的进出口授信额度,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和配合。

2.3建立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因素相对很多,因此防范风险要求商业银行人员具有信贷业务的知识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从而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2.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

(1)做好融资前的贷前准备,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控制操作风险,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分析以及对申请企业、开证人和开证行的资信等方面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不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2)严格信用证业务管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结算方式。审核信用证是银行和进出口企业的首要责任。首先,必须认真审核信用证的真实性、有效性、确定信用证的种类、用途、性质、流通方式和是否可以执行;其次,审查开证行的资信、资本机构、资本实力、经营作风并了解真实的授信额度;三是要及时了解产品价格、交货的运输方式、航运单证等情况,从而对开证申请人的业务运作情况有一个综合评价,对其预期还款能力及是否有欺诈目的有客观的判断;四是要认真审核可转让信用证,严格审查开证行和转让行的资信,并对信用证条款进行审核。

(3)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应该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有关途径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利益,减少风险。

2.5加强和国外银行的合作,共同争取新的客户

在目前众多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对外贸易发展良好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与国外有关银行联手开拓和占领国内的外汇业务市场,共同争取一些在国内落户的、利用外资的大项目,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

2.6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融资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项知识面较广、技术性强、操作复杂的业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我国开展这项业务时间短,目前急需既懂国际惯例、懂操作技术又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应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知识的人才。首先,要引进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可充分利用行技术先进的特点,选择相关课题邀请行的专家作专题讲座,有条件的还可派员工到国外商业银行学习。其次,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案例的总结分析,及时积累经验,并有意识地加强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的学习,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是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四是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徐延春.企业涉外金融实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刘姝威.如何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J].现代商业银行,2003(4)

3陈雨露.国际融资实物[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2

篇4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揽收国际结算业务,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操作管理较粗放,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种融资业务的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为主,而像国际保理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融资风险的成因。

1.1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认识不够

首先,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也无经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普遍认识较为肤浅,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用实际资金,只需出借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这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证垫款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二是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少,在机构、人才、客户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致大部分人以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国际贸易融资,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另外,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贸易融资业务在整个信贷资产中的数量少,作用不大。

1.2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防范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如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一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风险控制既显得乏力,又缺乏银行内部相互制约和风险专业控制,面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普遍经营亏损,拥有大量不良银行债务的客观实现,银行的贸易融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1.3融资业务无序竞争破坏风险管理标准

我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相对国外较短,市场尚不成熟,各种约束机制还不健全,随着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家银行业务形式又较为单一,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竞相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对企业客户的资信审查和要求也越来越低,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例如有的银行降低了开证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有的甚至采取授信开证,免收保证金;有的在保证金不足且担保或抵押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对外开立远期信用证等等,这些做法破坏了风险管理的标准,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1.4营销队伍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业务人员

国际结算业务专业性强,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人才匮乏,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层,同时,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由于各家银行都是把国际业务当作独立的业务品种来经营,在机构设置上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国际结算和连带的贸易融资业务。这就造成相关从业人员只熟悉国际结算而缺乏财务核算和信贷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无法从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对其风险也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控制力度。

1.5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质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的常用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押汇业务中银行对货物的单据与货物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券关系如何,进口押汇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已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支付等。因此,这种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使我国的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2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2.1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总额将大幅提高,这必将为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贸易融资业务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各级商业银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应从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出发,以贸易融资业务为工具积极发展国际结算业务,要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资银行的动向。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市场信息搜索,采取有利于推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2.2调整机构设置,实行审贷分离原则,执行授信额度管理

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银行有必要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将审贷模式进行剥离,实行授信额度管理,达到既有效控制风险又积极服务客户的目的。①应明确贸易融资属于信贷业务,必须纳入全行信贷管理。由信贷部对贸易融资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据此初步确立客户信誉额度。通过建立审贷分离制度,将信贷风险和国际结算风险由信贷部、信贷审批委员会和国际业务部负责,最终达到在统一综合授信管理体系下的审贷分离,风险专项控制,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权,达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②授信额度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授信额度要控制远期信用证的比例,期限越长,风险越大;二是控制信用证全额免保比例,通过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来加强对客户业务的约束和控制;三是建立考核期;四是实行总授信额度下的分向授信额度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跟踪基本客户的进出口授信额度,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和配合。

2.3建立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因素相对很多,因此防范风险要求商业银行人员具有信贷业务的知识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从而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2.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

(1)做好融资前的贷前准备,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控制操作风险,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分析以及对申请企业、开证人和开证行的资信等方面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不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2)严格信用证业务管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结算方式。审核信用证是银行和进出口企业的首要责任。首先,必须认真审核信用证的真实性、有效性、确定信用证的种类、用途、性质、流通方式和是否可以执行;其次,审查开证行的资信、资本机构、资本实力、经营作风并了解真实的授信额度;三是要及时了解产品价格、交货的运输方式、航运单证等情况,从而对开证申请人的业务运作情况有一个综合评价,对其预期还款能力及是否有欺诈目的有客观的判断;四是要认真审核可转让信用证,严格审查开证行和转让行的资信,并对信用证条款进行审核。

(3)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应该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有关途径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利益,减少风险。

2.5加强和国外银行的合作,共同争取新的客户

在目前众多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对外贸易发展良好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与国外有关银行联手开拓和占领国内的外汇业务市场,共同争取一些在国内落户的、利用外资的大项目,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

2.6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融资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项知识面较广、技术性强、操作复杂的业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我国开展这项业务时间短,目前急需既懂国际惯例、懂操作技术又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应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知识的人才。首先,要引进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可充分利用行技术先进的特点,选择相关课题邀请行的专家作专题讲座,有条件的还可派员工到国外商业银行学习。其次,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案例的总结分析,及时积累经验,并有意识地加强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的学习,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是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四是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徐延春.企业涉外金融实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刘姝威.如何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J].现代商业银行,2003(4)

3陈雨露.国际融资实物[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