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研修磨课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4:4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远程研修磨课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篇1

这次磨课活动是由数学教研组共同商讨出执教人,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备课。我们数学教研组负责上课的是王丽老师,老师积极开动脑筋,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次的工作中,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制作和修改课件,力求精益求精。备课组的其他老师也及时提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常常是一个方案不行,推倒又重来。

二、 讲课过程的精神焕发

王老师上课的时候,轻松愉悦的氛围,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智慧,使学生一门心思在课堂上,一颗脑袋在课堂上思考、学习。教师讲的精彩,学生学的热情。

篇2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 “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篇3

从教十八载,一直任教小学语文课程,多次教授《钓鱼的启示》一课,每一次授课,总是习惯性地把教学的重点倾向于获得的启示,即“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尽管也引领学生朗读感悟,看到学生似乎麻木的表情,看到学生的眸子中没有焕发出我想象中的获得新知澈亮,我的心也似乎凉了半截。

在本次磨课活动中,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父子俩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之前的心情变化。通过换词练习、对比阅读、朗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体悟等多种方式体味这种心情变化的自然与艰难,最后总结出“钓鱼的启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学生的豁然开朗与课堂表达的精彩纷呈让我们看到了调整授课思路带来的可喜变化。

我想,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把焦点集中在“教什么”之后,教学理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还只是一个开始。

二、不是教“心情变化”,是教“怎么写心情变化的”

参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远程研修的重要转变之一就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仅仅“教课文”,而应该是落实到“教语文”。教学《钓鱼的启示》,把教学重点集中在“把大鲈鱼放回湖中之前父子俩的心情变化”,尽管比以前有所进步,但是,这样做依然停留在了课文的文本层面,并没有走出文本。尽管学生的朗读有了起色,甚至于有的学生能读得声情并茂,可是,学生到底从中学到什么了呢?如果说,只是学到了父子俩的心情变化,这不依然是“教课文”吗?

阅读《钓鱼的启示》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读”,结合本课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具体到这篇课文中,也就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这样一想,问题就明确了,“学习父子俩的心情变化”是表面的,而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的方法才是较为深层次的学习。也只有这样做,才初步完成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的转变。

“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明确了,剩下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

三、不是“教语文”,是“教语文”与“学语文”的统一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的归宿是学生的“学”,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1/03-0025-04

一、对远程培训项目的理解

要深入理解远程培训项目的内涵,需要组织策划管理者思考如下问题。

(1)教师内驱动力唤醒,让学习成为自觉。

(2)理念、方式的变革切实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3)培训目标如何融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将学习转化为一种习惯。

(4)远程研修(学习)方式转变为校本常态教研的一种工具。

(5)培训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师发展需求的养份。

二、对远程培训项目的规划

有了这些层面的思考,将远程项目从事业发展角度来进行规划,总结出项目的发展理念、目标、策略。

发展理念:纵向,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多元的网络研修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改进提高;横向,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推送优秀资源至最边缘区域;核心理念,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发展目标:为广大师生搭建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之泉流向偏远、贫困地区,使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策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构建“人――桥――物――人”的发展之路。“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要有能够推进其发展的人才,因为培养一批适合信息化发展的人才是决定信息化发展进程快慢、优劣的根本;“桥”,两个维度:“人才”借助“桥”梁(网络研修社区),组织开展资源建设、网络学习等活动,“人才”要成为“桥”的创造者、开发者;“物”,在以各类培训活动、研修活动、竞赛活动等为载体的推动下,优质资源得以丰富;“人”――最终丰富多样的资源,服务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

三、远程培训混合研修模式发展历程回顾

整体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目标是关注学习内容,关注完成结果;第二个阶段目标是关注学习目标,关注学得效果;第三个阶段目标是关注学习内涵,关注学有所用。而在整体的发展历程中,由关注内容、目标向关注内涵发展转变、关注学得结果向关注学有所用转变是由第一阶段顺利迈进第二阶段的关键所在。内涵发展,学有所用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重要任务。而构建基于网络研修社区的混合研修模式将是信息化推进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各阶段对比

[时间\&第一阶段

2008年-2010年\&第二阶段

2011年-2013年\&第三阶段

2014年-2016年\&关注

点\&关注培训内容

关注完成结果\&关注培训目标

关注学得效果\&关注学习内涵

关注学有所用\&培训

效果\&理念培训

技术培训\&1.由理念学习向教学行为转化

2.学习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尝试阶段\&1.学有所用,学有所赢

2.真正将培训学习融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成果

形式\&平台作业\&1.平台作业

2.生成性成果

如(1)课标学习后生成各学科中考模拟试题库

(2)复习课教学设计\&1.平台作业

2.生成性成果

(1)县区、坊主、

校本、学科小组混合研修方案

(2)教学设计、微课程、培训课程、教学资源……\&组织

形态\&1.团队的构建

构建省、地区、县管理团队

2.研修方式

基于远程学习平台、QQ工具相结合的线上学习\&1.团队构建

(1)构建省、地区、县管理团队

(2)省级研修活动组织策划团队

(3)省级本土专家团队

(4)省级研修活动技术支持团队

2.研修方式

基于远程学习平台、YY、QQ工具相结合的线上学习与线下自主研修活动\&1.团队构建

同第二阶段

2.研修方式

(1)线上:网络学习空间、YY研修社区相结合专家《YY研修社区讲堂》、坊主智慧《平台学习策略》课堂、技术高手《教手一招》

(2)线下:(县区、学校)+集中

《同课异构》磨课活动、《微课交流》互伴互助交流学习、县区活动专场展示\&]

从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伴随着关注点不同,培训效果、成果形式发生的不同的变化,组织形态日趋成熟,远程培训学习更具实效性。

四、构建远程培训混合研修模式方法

(一)理性思考,远程培训中要直面的几个问题

1.教育需求问题

一是学校、教师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二是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他们更需要优质资源。

2.远程培训自身问题

第一,内容针对性不够;

第二,组织形式单一,平台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第三,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第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仍不够深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其完成远程学习活动的阻碍。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是由于长期以来远程培训的评价管理不够系统全面,仅注重以学习轨迹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忽视了研修过程中“质”的考核;二是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的实践层面与线上学习呈平行线形态,无法实现学以致用,制约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论是远程学习的考评问题还是学习研修方式问题,其主要根源就是远程培训组织者学习模式构建与落实问题。

笔者自2010年开始尝试构建远程培训混合式研修模式,直击远程培训中面对的核心问题,为教师网络学习打开了一扇窗。

(二)科学规划

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以学科为基础,采取临近原则组建网络研修小组,按照省、市、县、校、学科一体的层级管理体系,实现校本或区域性研修。

(1)构建由“学校组织“、”家长组织“构成的“家校链”实施路径(如图1)。

<E:\2015电\2015.01\013.jpg>

图1 “家校链“实施路径

(2)构建工作性质不同,能力相近的坊主团队培训任务、目标能不能有效地落地,取决于“人”,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坊主团队能力,为此,我们在坊主团队构成上做了这样的设置:市、县进修学校教研员,它们有教学研究经验与能力,能在混合研修策划中发挥引导作用;电教群体中懂得教学的人员,他们能为整个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培训群体中懂得教学的人员,他们有丰富的培训组织管理经验,可以为整个的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组织管理建议;教师群体中的骨干教师,他们有充分的一线教学经验,能抓准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带领本学校的学员开展校本线下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人员,可以发挥长春地区的名师作用,将名师请进我们的研修活动,起到引领作用。弥补个体不足,解决师资资源,将培训目标更好地与学科相融,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真正让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得以提升。这样一支团队构建,旨在充分发挥团队集体智慧,在执行上有分工、有合作,在组织策划上落实“做学科本位应用研究、抓学科应用真问题、寻找科学破解方法”的原则。

(3)采用按县区分坊、按学校为组、按学科划分学习共同体的分坊策略,便于校本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落实。

(4)带着问题学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带着目的学,才更有动力,在实践中形成辩证性的结论才是真研究的研修活动执行思路(如图2)。

<E:\2015电\2015.01\014.jpg>

图2 研修活动执行思路

五、实施亮点

亮点一:关注远程培训队伍的建设。

(1)关注坊主队伍阶段,开展坊主研修培训策划与组织能力培训,将一群几乎没有经验的坊主们在短时间内培养成为具有完成远程培训管理、研修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技术服务能力的、适应远程学习需要的合格的坊主队伍,生成了一套混合式研修策划集,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借鉴资源。

(2)为了便于学员有效地开展线上研修活动,构建了YY研修社区服务支持团队,开展线上研修工具等技能培训,使每个坊都有一支可以支持研修活动有效开展的服务团队,这些团队的成员,他们能熟练地运用YY研修工具组织研修活动,用录屏软件录制每一次的线上研修活动,他们可以及时将自己的研修成果撰稿,为培训课堂及时提供更接地气的生成性学习资源。目前,我们形成了一支较为成熟的固定YY研修服务支持队伍,每天活跃在YY研修社区活动中。

(3)为了能使平台学习与线上研修得以实践,通过坊主遴选与学员自荐,我们建立了以学校学科为学习小组的线下活动组织策划核心团队,在培训项目学校中由坊主选定了线下活动组长,他们在坊主的指导下,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平台学习内容相结合,制作了切实可行的晒课计划,选取优秀案例整理成册。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支优秀的线下活动组长团队,使校本实践研究真正得以实现。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相融相生的良性循环的研修环境,实现研训一体。

亮点二:关注学员差异,采取平台课程与生成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年的学员由于所在学校的环境,学员的信息素养都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大化地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远程培训课程除了在平台的课程中加大了“四种教学环境”的全国优秀案例之外,还加强了生成课程的建设。如:为了解决学员对平台学习的方法不熟悉的问题,在启动仪式融入了“课程导学”环节,通过YY研修社区,实时讲解,录制课程,放入平台课程及各坊QQ群共享中,供学员学习。

再如:在发现大多数学员提交的晒课计划写成了教学计划的时候,我们在线上及时组织《晒课计划》分享交流活动,在专家指导、同伴互助的交流中,解决这一问题。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面对不同区域、不同学科学员对技术工具需求不同,我们分别开展了PowerPoint2010基础、几何画板、音视频下载、录屏软件、在线测试、美图秀秀等相关软件的YY研修课堂,或请专家讲解,或是坊主、学员分享。并及时将学员关注的资源上传到平台及QQ群,让学员可以反复研习。目前,生成的课程已达到百余节。

亮点三:充分调动县区、学校的积极性,开展有效的县、校本研修活动。

远程项目培训中可采取遴选项目基地校的形式,在县区遴选出项目基本校,带动县区各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

如:“能力提升工程”中农安县在项目基地校的引领下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活动,全县246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农安实验小学8个学科,10名教师在会上进行了展示;双阳区在项目基地校的带领下开展了“双阳区小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全区小学数学、语文、英语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榆树六中克服网络不畅、电脑配置不足等困难,利用班后休息时间参加观看视频、阅读文本、撰写笔记、提交作业、搜集资源、开通YY等线上研修活动。

亮点四:关注服务品质,在人性化中求发展,助推信息化建设。

(1)坚持雪中送炭原则。把农村落后地区作为重点优先保障网络培训,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区域的“数字差距”。对于一些硬件条件较差的地区有针对性地派送学习资源。

(2)坚决执行“问题”不下移的原则。所有在平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习障碍全部由平台技术层、管理层来解决,保证平台技术电话的畅通。

(3)人性化的学习任务要求。例如:“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中对于已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学员,强调用好,对于受硬件环境影响,信息技术素养较弱的学员,强调会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项目,真正使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紧贴师生现实需要,让师生容易用、喜欢用。

(4)开展多样化的线下研修活动,推动线上研修成果线下实践研究,线下实践成果线上分享,通过同伴研修、专家引领,进一步修改、完善研修目标、方式,提出新的目标及策略,以促进后期研修学习更具实效性;使县区、坊主、学校负责人、学员团队对研修学习的目标更明确,研修学习活动更接地气、提升研修活动的实效性、成果的价值性。

六、阶段成果

(1)学习(研修)态度转变:要我学――我要学――按需学,这是网络研修活动有效性的根本。参加本次培训的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郭洪侠老师认为本次研修技术含量高,且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紧密相连,网下学习是网上学到的技术的一个延伸应用。这种方式促进了参培教师学习态度的改变。由原来不愿意学,到后来主动学。

(2)学习目的转变:为学而学转变为为用而学,这是网络研修活动有效性的核心。

(3)远程培训研修内容直指课堂:研培分享转变为研培一体,远程培训学习走进常规校本研修,融于学校教学,远程培训助推教师成长(这是网络研修活动真正价值所在)。

七、未来展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