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4:49: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项目成果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项目成果论文

篇1

0引言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其服务宗旨和任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施工企业的效益主要来源于工程项目,能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是否有效。近几年对一些亏损项目审计发现普遍存在成本控制观念差,管理混乱,有关职能部门疏于监督,导致管理失控。对工程项目进行过程审计,加强对项目管理事中监督,发现并及时纠正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提高效益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工作。下面我对如何开展工程项目过程审计做一些初步探讨。

1开展过程审计的有效组织方式

各职能部门组成联合审计组是开展过程审计的有效组织方式。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项目审计的一部分,而对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成本的施工组织方案、材料物资供应、施工机械的配置与调度、合同签订的严密性、分包工程成本计量等重要因素的审计,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的参与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也会使审计结果存在较大风险。‘因此,由审计部门牵头根据需要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组成联合审计组,是进行项目过程审计监督控制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实施项目过程审计的有效方式。

2开展过程审计具体实施办法

2.1工程初期开展审计调查,着重进行内控制度健全有效性检查。督促项目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初期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工程开工初期之际,保证各项工作能有计划的规范运作是很重要的,因为受人员调配、工期、施工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项规章制度还未建立健全,人员、机械设备未完全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在新工程开工后几个月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审计调查,督促检查项目部的工作:

2.1.1检查公司与项目部有没有签订工程项目经营责任承包合同,有没有进行责任成本测算,编制成本预测报告,公司有没有下达目标成本及利润指标,有没有根据合同价及目标成本指标进行单价分解和控制,使公司和项目部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情况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项目究竟是盈是亏,可采取什么措施扭亏为盈,只有做了预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1.2检查是否与施工队伍签订相关施工合同协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程序,有无采取会签会审的制度,有无明确承包单价、工程量的计量和工程结算方式。签订承包合同首先应该对劳务队的实际施工能力及信用状况进行审核,避免因没有施工能力中途退场造成损失。其次,承包合同内容要规范、严谨、合理。主要包括工程数量的计量原则、单价的约定及其包含的工作内容、设计变更的处理、合同履约保证金及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扣留与返还、竣工结算的办理与款项的支付等,尽量保证不因合同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另外,与业主合同方面的变更管理要及时,随时掌握和运用索赔条款。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挽回成本损失、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它将成为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职能。

2.1.3检查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和材料物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使项目部的经营活动和经济业务程序化、制度化,有效的堵塞了管理漏洞。

2.2工程项目中期开展财冬盼古审计.重点针对项日的解昔管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工程中期由于施工任务较紧,管理者更多的是关注施工生产进度,往往忽略了成本控制,很容易产生财务收支、经营合同签订、工程量计量确认等手续不完善的现象,产生管理环节上的漏洞,如果不能及时扭转过来,很可能会滋生损公肥私行为,加剧管理混乱局面,给整个项目的经营带来人为的不确定性。通过中期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核查资金来源及使用,鉴证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有无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检查项目责任成本的控制执行情况,披露成本控制或管理控制环节存在的控制缺陷,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健全性。通过与有关部门人员交换意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规范项目经营管理及会计核算行为,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意识、成本控制意识,促使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治理薄弱环节,保障资金周转的安全与效益,强化项目经营管理,挖掘内部管理潜力,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标。具体实施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容易发生问题的方面开展审计工作:

2.2.1工程结算方面,抽查承包合同,核对结算单据。主要核查:结算手续是否完善,有没有工程结算单或工程量验收单,相关部门人员签证手续是否完善,对外结算有没有完税发票;是否存在非法分包或分包控制管理不到位现象,如:不注重分包队伍领用材料管理,安全管理,结算是否代扣税金及工程质保金;与业主及分包队伍结算资料整理是否及时充分,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确认结算收入和成本真实反映当期的经营状况;机械费是否已按规定摊销进成本;职工集资设备、外租设备租赁台班费价格与当期市场价格对比是否有较大的偏差。

2.2.2会计核算方面,主要通过抽查会计凭证方式进行。检查核算行为是否规范,会计帐务处理是否存在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现象。如:发放奖金、加班费不通过“应付工资”科目,直接在间接费用或工程施工成本项目核算;项目经济活动是否违反财经纪律,不依法纳税,偷逃税现象,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损失风险。如;材料采购无发票,工程款结算及工资支付未按规定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等。是否存在帐外资产、潜亏挂帐问题,是否存在帐实不符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有存在应督促其及时纠正,防止漏洞产生。

2.2.3财务管理方面,着重检查制度遵循和管理效率情况,查看是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财务信息反馈是否滞后,施工过程中是否及时核算反映、传递财务信息,是否影响经理层进行人、财、物的调配与控制,从而降低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及时性。二是财务管理有没有发挥预测、反映、监督、控制等作用,财务收支活动是否违反有关制度规定,开支有无计划性、效益性。

2.2.4资金管理方面,检查现金及银行存款帐,主要检查:结算工程款、材料款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是否存在违反资金管理规定,违规拆借资金行为或借用银行帐户进行其他经济活动。

篇2

道路使用申请涉及道路开通、进出入口设置、洗车池及影响现有交通状况的情况,需提交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批准。安装项目信息牌。人力部(MOM)要求安装项目信息牌,包括工程名称、业主名称、承包商名称、咨询公司名称、工期等内容,人力部有时也会要求设置项目安全信息牌、现场平面图。提交防土壤侵蚀控制措施(ECM)专项方案,以防止施工土质流失,污水排放不达标,严防对环境造成影响。开工前,应提交关于环境控制措施、植被保护措施、土方勘测以及土质流失的专项报告,环境部下属的公用事业局审批。开工后也应定期提交有关文件,以便于公用事业局监控。现有树木情况清点。新加坡非常重视树木保护,严禁未经批准的砍伐作业。工程开工前,要将现场的树木情况信息和计划施工情况提交给咨询公司,由咨询公司报国家公园局批准。只有获得批准后,才能按国家公园局的要求,进行树木砍伐或移植。设置施工噪声监控系统。施工现场周边必须设置施工噪声监控系统,确保施工现场噪声在规定的控制标准之下,防止造成噪声污染。探测地下隐蔽管线。开挖前必须取得该区域的原始存档地下管线图,并由专业探测人员对施工场地地下电缆光线、机电设施等进行探测;新加坡对因施工破坏现场管线的处罚十分严厉,处罚金额达50万~100万新加坡元。临时挡土结构(TERS)报审。开挖前承包商需委托政府注册专业工程师(PE)进行开挖方案设计,并由其提交给建设局批准,现场方才可以动工。

新加坡人力部是工程项目安全的主要监管部门,职能包括办理公司海外劳工申请、员工权益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保障、工伤处理和调查等。人力部管理严格,惩罚严厉,在新加坡的政府管理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其颁行的《新加坡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法令》是新加坡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主要原则包括:明确工地全体相关人员安全职责,体现了全员管理理念。强调通过有效措施使安全、卫生管理的实际效果得以实现。强调了违规处罚的力度。工场注册。大型工地实施注册制度,工程开工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席、安全官等。扣分系统。新加坡扣分系统规定建筑公司的基本分数为18分,人力部根据承包商、分包商建筑安全规定等违反情况扣除相应分数。人力部针对扣分严重的单位采取限制劳工准证申请、强化现场监控、限制企业投标等惩罚措施。监控系统(BUS)。监控系统通过评估确定重点监控对象,深化检查,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系统,减少安全、职业危害,提升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安全审计。新加坡规定,新开工项目及大型工程项目必须由第三方安全审计公司进行安全、健康、环境工作审计,重点在于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系统的创建,审计将出具书面审计报告,并作为正式依据报送相关咨询公司等。事故处理。新加坡对事件报告有明确规定,如造成雇员受伤、超过3天病假或住院至少24小时的事件,在意外发生10天内必须呈报人力部。专业人员管理。对部分危险作业工种或需要专业技能的管理岗位,如脚手架、密闭空间、吊举、消防等从业人员实施执业资格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控制人为因素等。强制安全培训制度。对从事危险作业,包括建筑施工、船运的工人,在取得新加坡劳工准证后,必须经过政府的安全培训。未经培训,任何工地不得允许其工作。

新加坡以花园城市著称,环境管理控制十分严格,对工程建设的环境控制也不例外。新加坡规定各大型项目均应设有政府认可的环境卫生官(ECO)。环境卫生官需具有一定的学历及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经过政府指定机构的培训,考试合格注册后方可上岗。环境官负责建立整个项目的环境运行体系,协助项目管理层进行决策,对环境体系进行监督,对环境危害因素进行宣传;专职负责、组织现场环境检查,督促整改。新加坡地处赤道,潮湿多雨,属于登革热发病区,每年均出现由伊蚊引发登革热致死事件。新加坡环境部要求各承包商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灭蚊工作,专业灭蚊人员将根据制订的灭蚊方案,采取现场喷烟、喷洒药物或投放药物于水中等措施来灭蚊。新加坡环境部对现场垃圾等也有较为详尽的规定。新加坡环境部除要求各承包商上交环境控制方案和环境控制报告,还会不定时对施工场地进行环境抽查,对危害到环境、健康的建筑工地,环境部将采取罚款、停工甚至取消企业资质等措施,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单位、个人,将承担民事、刑事责任。

新加坡建设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部(MND),具体由下设机构建设局负责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工程质量评定及工程质量监督管理。BCA制定有关建筑质量控制的法案和方案,如CONQUAS21、质量标志(QualityMark),ISO资格认证等。新加坡最早的工程质量标准以英国标准为基础,部分采用美国、澳大利亚标准,并结合了新加坡本地情况。2004年5月BCA、建筑师学会、工程师学会及咨询工程师协会等发起组织编制了国家生产力和质量规范(NationalProductivityandQualitySpecification,NPQS)。NPQS由基础规范和项目特殊数据表构成,是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技术标准的系统规范。业主、设计咨询工程师、承包企业、造价咨询工程师以及供应商等均应参照NPQS的规范要求进行工程建设活动。为对工程施工质量评估统一标准,BCA制定了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ConstructionQualityAssessmentSystem,CONQUAS)。最新版本为2008年公布的CONQUAS第7版。该体系最初仅要求公共工程强制执行,但在新加坡已有越来越多的私人项目自愿采纳了该体系。CONQUAS体系包括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机械电气工程三部分。对结构工程、机电工程的质量评价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评价是在工程完成后进行。CONQUAS体系具体评价过程分三阶段:根据施工图确定抽样数量、实际评价位置,进行抽样检查;现场检查,抽取部分材料、设备进行试验;评分,按各部分权重汇算工程的CONQUAS分数。CONQUAS评分以第一次检查结果为准,以此促进工程质量一次性合格。#p#分页标题#e#

在对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过程中,业主委托专业咨询公司组织有资质人员对工程项目质量核查。该人员负责将总包、分包、供应商等的设计、质量资料和验收资料提交至政府指定的部门,由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规检查执行情况,BCA只需对审查的结果进行核实即可。新加坡政府对工程项目的检查主要由以下四个部门负责:新加坡水务局/新加坡公共事务局。现隶属于环保部,负责水、电和煤气的供应和管理,主要负责对施工项目的上给水施工进行检查验收。国家环境局。主要负责施工项目的污水处理、排水系统的检查验收和对施工项目噪声控制的检查。新加坡消防安全与防空署(FSSD)。主要负责对现场防火措施和设计的检查和验收。该检查是通过授权给私人公司完成的,FSSD注册人员(RI)首先进行施工项目防火安全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负责。RI检查通过后,FSSD会进行现场验收。新加坡BCA。当以上3个部门验收通过后,BCA对施工项目进行最终检查,BCA侧重于无障碍设施、建筑安全措施的统一检查,检查合格后核发临时使用许可证书(TOP)或者是法定完工证书(CSC)。

建筑咨询公司、机电咨询公司负责向FSSD提交工程防火设计的规划,FSSD根据防火法令检查其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则颁发核准通知(NOA)。建筑咨询公司、机电咨询公司负责向RI申请现场检查和验收,检查分为机电和建筑两部门进行。机电部分防火检查通过后由RI核发检查合格证明文件Form2。机电咨询公司将Form2提交给建筑咨询公司,建筑咨询公司将其与建筑部门RI检查结果一并上交BCA,BCA要求FSSD到现场检查通过后,FSSD核发临时防火许可(TFP)。专业分包的新加坡政府注册的给排水方面的检验员(LP)/政府注册的专业资质人员(QP)负责检查验收现场给水后,负责向PUB提交给水完工证。专业分包的LP/QP负责向NEA申请现场排水、污染控制检查,验收合格由NEA根据专业分包的LP/QP核发的合格证明文件FormC1颁发排水完工证。建筑咨询公司负责向BCA申请现场总体检查,如果现场施工各环节工作全部结束并达到最终竣工的要求,则可以申请CSC。如果还有部分不影响使用和安全的收尾工作未完成,则申请TOP证书,待全部工作完成后再申请CSC。

由于政府针对项目的检查分为现场检查和资料核实两方面,所以现场条件和资料收集汇总两方面对于检查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新加坡水务局/新加坡公共事务局检查(PUBInspection)。现场条件。①整个给水系统安装完毕且可以使用;包括管道、阀门(闸阀和双止回阀)、水龙头及卫生间的所有卫生洁具;供应其他系统的给水管道及阀门闸阀和双止回阀,如喷泉、饮水器、厨房、空调系统的补水管道等;现场要注意一些PUB的特殊要求,如:喷泉附近饮用水入水口高度要高于喷泉溢流水面最少150mm,在主要的管道上安装双止回阀,注意水龙头的水流量,感应器及延时自闭阀的延时时间等;②排水系统已经完成并且可以使用。文件资料。①给水竣工图;②给水分包LP对给水施工出具的完工证书;③机电咨询公司QP对完工证书符合性的证明。国家环境局检查。现场条件。整个排水系统安装完毕且可以使用;包括所有的管道、检查井、地漏、水沟、排水泵等。文件资料。①排水施工竣工图;②分包出具的排水配件声明;③排水分包LP对排水施工出具的完工证书;④分包LP出具的卫生污水管道液压测试;⑤边界噪声报告。机电的RI检查。现场条件。包括消火栓系统,消防卷盘系统及其水泵,消防自动喷淋系统,专用消火栓系统及其水泵,干式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手动火警报警系统,灭火器,广播系统,中庭防排烟控制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停车场排烟系统,空调系统,备用发电机组,增压系统,电梯,送风立管的防火封堵,必要的风机,应急灯,安全出口指示灯。上述所有系统必须安装完成,管道充水、相关设备通电,各系统联动的信号线等均连接完毕,各系统具备使用功能且系统之间具备联动功能。

篇3

1.2审计人员角色定位不清晰,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进行监督、咨询和建议,从而使得项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得到相应的改善,进一步的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作为项目的第三方参建者,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就要参与其中,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全程监管,但不得干涉施工、监理等部门的日常工作。说到底,审计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扮演监督者的角色,不能直接干涉建设项目工作,同时需要向上级反映。

1.3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中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审计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工程造价审计必须是注册造价工程师、造价员,他们需要熟练的掌握工程经济和技术;财务审计基本上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为主。在建设项目审计中,两者之间的工作是相互配合的,从而才能使得建设项目审计不留死角,审计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1.4相关配套法律规范、行业规定尚不完善。全过程跟踪审计系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所以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对其进行约束是非常有必要的。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相关的关于审计机关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授权涵盖建设全过程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对于跟踪审计法定内容等要件都没有明确的进行规定。所以造成了中介机构的不同人员对于跟踪审计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当中介机构犯了错误,但是也没有国家规定进行责任界定,从而使得中介机构不是很重视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解决对策

2.1委托审计机构的选择方法:招投标委托、指定委托、竞争性谈判委托。

2.2做好跟踪审计机构与基建及各方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的关系。在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需要国家的审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审计部门进行完美的配合,同时建设单位还需要聘请专业的社会审计、财务监理、工程监理等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国家审计部门与这些专业监督单位或机构之间需要相互配合,需要审计部门对专业监督单位进行再监督的工作,主要是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同时,在对这些专业监督单位的工作进行评估之后,可以合理利用他们的工作成果。

2.3加强跟踪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时候,其涉及的范围也非常的广泛,在跟踪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审核招标文件,主要是对文件中的综合单价、措施费、检验检测费审核。细化到综合单价中的人材机、管理和利润,以及子目的套用和材料的合理情况。所以需要审计人员要有造价审核及编制能力,同时专业知识必须过硬,对于国家的招投标和造价政策要及时掌握。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在项目上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同时还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的水平。

2.4切实做好关键环节的直接控制把关,包括工程量清单审计、招标控制价审计、投标报价审计、合同审核、隐蔽工程签证、工程量变更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工程进度款审签、索赔审计、结算审计等。

2.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一个新高度。为提高跟踪审计质量,为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应该建立一套相对严谨的制度体系,来约束跟踪审计工作行为,并且要配套完善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明晰审计工作流程,重申有关审计工作的财会制度,为跟踪审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避免个别部门或个别人员越权操作、越界操作,杜绝违规操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默契度,确保跟踪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篇4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好地完成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是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极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一、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在成本控制中,力求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2.全面控制原则

(1)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涉及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应形成全员参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成本责任体系,明确项目内部各职能部门、班组和个人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

(2)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是在工程项目确定以后,从施工准备到竣工交付使用的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自始至终使施工项目成本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中间控制原则

又称动态控制原则。由于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应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中间控制。只有通过施工过程的实际成本控制,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4.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节约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

5.例外管理原则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一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称为“例外”问题。如在成本管理中常见的成本盈亏异常现象,即盈余或亏损超过了正常的比例,本来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突然发生失控现象,应视为“例外”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加以纠正。

6.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还应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性控制。最后,项目经理还要对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

二、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合同价并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设备情况、人员情况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系统地预测。

1.工、料等费用的预测

首先分析工程项目的人工费,据当前的各工种的人员工资水平,结合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所需人工费合理。其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仓储、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并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

2.施工费用的预测

在项目正式实施以前,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费用作出准确的预测。

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也需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作好分析、预测。

4.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应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井按实际发生及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临时设施费的分析、预测,应在详细地调查、充分地论证的前提条件下,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5.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预测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

(2)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

(3)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

(4)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

(5)对气候的分析,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

三、寻找有效途径,降低施工成本,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施工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1.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部应将成本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进行成本控制的另一个组织措施,应该是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2)管理业务的标准化。职能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应成为管理业务标准化的具体标志。

(3)报表文件的标准化。

(4)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降低成本的保证,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多进行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找出既保证质量。满足工期要求,又降低成本的最佳施工方案。

不但在施工准备阶段,还应在施工进展的全过程中注意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例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法,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降低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等。

3.经济措施

(1)认真做好成本的预测和各种成本计划,认真做好合同预算成本、施工预算成本,并在施工之前做好“两算”对比,为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2)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进行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3)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并对后期的成本做出分析与预测,做好成本的动态管理.

(4)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找业主签证。

(5)及时结算工程款。

4.合同措施

(1)选用适当的合同结构。

(2)合同条款严谨细致。在合同的条文中应细致地考虑一切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签订的合同的具体条款中。

(3)全过程的合同控制。合同谈判是合同生命期的关键时刻,个阶段,施工企业在报价时,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的经营总战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合同的风险程度等因素,以调整不可预见风险费和利润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选择最有合同管理和合同谈判方面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作为主谈人,进行合同谈判。

在合同执行期间,项目经理部要做好工程施工记录,保存各种文件图纸,特别是注有施工变更的图纸,注意积累素材,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

四、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就是通过对目标和实耗数据的不断对比分析,来找到施工成本偏差的原因及降低施工成本的具体方法,从而实现项目的赢利。

篇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社会每年的建设投资高达数万亿元,新建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其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功能日趋复杂,导致项目投资迅猛增加、建设周期不断延长、工程风险不断加大,项目实施失控的危害日趋严重。增强项目管理观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扩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等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对策,以达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增强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研究背景

所谓管理,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的对象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的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为目的, 而进行投资建设并含有一定建筑或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对象是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是一种一次性、全过程、约束性强的管理活动。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大型水利工程鲁布革水电站首先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极大的成效。 自此之后,项目管理广泛应用于京九铁路、大亚湾核电站、沪宁高速公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 以及大量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当中。 我国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同世界先进项目管理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在现阶段工程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 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些事故都是由于不规范的项目管理所造成的。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 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企业需要应用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绩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于1988年开始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工程项目管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市场不断壮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效益还没有完全被社会所认识, 许多业主认为只要能够解决建设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就没有必要聘请专门的项目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 他们只重视创造项目产品的过程,而忽视了真正的项目管理,创造项目产品的过程只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功能、特性和质量,却不能保证项目整体的效率和效益。

我国现行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只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标等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但对项目管理却没有行业范围内的指导性实施准则, 没有完备的实施标准和合同文本,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运作的具体要求。 另外,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招投标、合同文件、收费标准方面的政策法规也不完善。

因此, 对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不重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某工程项目在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之前,先对与该项目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对项目各种拟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其目的就是保证拟建项目在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 同时为募集资金和银行申请贷款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然而,目前我国的许多投资项目对可行性研究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投资决策工作没有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项目匆匆上马,盲目投资,极大地损害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展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等各阶段全过程的管理。在每个阶段中又包含有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的管理。目前阶段,我国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为了推行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1988年我国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企业以其专业化的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 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但是,根据建设部的调查统计,86%的工程监理单位从事的是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其它阶段则主要依靠业主的自行管理,由于业主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往往造成项目管理的前期决策与项目的实施、设计与施工的脱节,不能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而工程监理企业仅从事施工阶段的监理并着重于工程质量的监理, 造成工程的进度和成本失控。 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仅局限在施工阶段,必然会导致建设工程项目整体效益的低下。

(四)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项目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企业中, 普遍缺乏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经验, 能够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进度、质量、成本、材料、风险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目前的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凭多年的施工经验积累,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项目运作的无序性,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

用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范围进行管理、 用赢得值原理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 用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整个过程进行实施控制等, 这些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在我国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 大多数还是以经验法作为管理的手段。项目管理水平的落后,使我国项目管理工作同国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对策

1.增强项目管理观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项目管理的观念, 使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做好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只有社会和企业充分认识到了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后,企业才能自主地进行高质量的项目管理工作。 但是,项目管理观念的增强并不能使所有的企业和业主都积极采用和推广项目管理, 所以相关的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制推行专业的项目管理规范,规定项目管理的范围,并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逐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市场,使工程建设过程的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等项目能够顺利开展进行。逐步缩小和世界先进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 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2.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 我国目前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普遍不够重视, 必须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关部门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制定有关可行性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深度,使可行性研究有法可依。企业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之前, 由专业的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真正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三大控制一同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确保项目建成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扩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我国目前的项目管理主要是以工程监理为主, 工程咨询服务的内容很单一, 为了适应项目管理国际化的潮流,项目管理内容应丰富化、扩大化,服务的方式也应多样化。项目管理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项目的实施阶段,还包括项目的前期策划以及后期的物业管理阶段。因此,为了增强项目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结合企业的实际,应逐步将项目管理工作范围扩大到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目前全寿命周期工程项目管理处于领先研究水平, 它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策划、项目前期准备、设计准备管理、设计管理、施工准备管理、施工管理、竣工、运行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的咨询和管理。只有顺应市场的发展,扩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 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4.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建设工程项目需要一批掌握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专门企业去实现, 他们可以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 我国应大力培育发展专门的项目管理公司,以其专业技术、工程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为业主组织和管理整个建设项目。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技术经济学、投资学、法律学、控制技术、价值工程等学科,项目管理企业应积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同时应开展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促进先进项目管理方法的交流与推广,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面,使其适应项目管理工作的需求。我国建设工程行业实行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双重准入制度, 项目管理公司应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构筑合理的人才结构,达到人员资格和企业资质协调发展的目的。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积极实现信息化管理, 通过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同国际接轨。只有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使企业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贯穿于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的各个阶段,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缩短与国外项目管理的差距,提高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1.1只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工程的管理

一直以来,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将每一个工作环节落实到每一个人员身上,但是在其管理过程中却因为缺少费用、管理软件以及管理涉及方案而导致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设施齐全且先进、管理手段落后,这充分说明人们还没有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

1.2管理工作的投入明显不足

在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充足的经费,导致工程建设后没有对其相应的管理与养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质量,无法充分发挥工程的使用价值,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一些公益性工程,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1.3管理水平不高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经费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管理人员仍然采用原有的、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并没有将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导致管理效率相对较为低下,并不能够实现现代化管理,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

1.4越级管理明显,职责不清

在一些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或者没有根据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管理,这就无法形成统一管理的局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越级管理的情况,这就导致水利工程无法提高其综合效益和管理水平。

1.5没有建立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建立完善的。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以及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由于这种管理模式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并且缺少应有的制度,这并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工程管理走向制度化、科学化,使其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

2以体制创新为基础,转变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经济与技术等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要改革并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通过不断改革来消除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来不断改变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转变工程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强化自主意识,形成以我为主的管理方式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单位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增强优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努力从自身实际出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通过自加压力、自上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水利工程管理的新路。

2.2强化效益意识,形成效益优先的管理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效益意识,形成“效益就是生命”的共识:要围绕效益,搞好内部挖潜和市场开拓,向管理要效益、要产出:要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形成管理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发展的新观念。

2.3强化科技意识,形成手段先进的管理方式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用现代技术成果改造、装备现代水利工程,不断加大管理的科技含量。必须通过实施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2.4强化法制意识,形成有法必依的管理方式

要加强工程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必须建立健全水法律法规体系。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道路,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强化对水利工程依法管理职能。为深化管理、推进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3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工程施工水平

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管理良性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加大内部改革力度,破除原有的僵化过时的条条框框,建立富有活力的新的运行机制。要加快机制创新,必须努力培育“四种”新的管理机制,为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供不竭动力。

3.1效率机制

明确不同类型工程的管理体制。对公益性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减员增效,强化职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要实行人员定编定岗,富余人员逐步分流,建立高效精下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

3.2激励机制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形成,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建立相关制度,对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必将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为开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3.3竞争机制

要搞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改革,必须引人竞争机制。要积极推行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坚决杜绝内部“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工作看实绩、看成效,做到按绩计酬,适肖拉开分配档次,重点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要大胆提拔工作有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水利工程管理岗位上展示才华、发挥才智。

篇7

为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保障电力安全,而改造和扩建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变电项目。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以及坚固性直接影响各电力公司的重要指标。

(二)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

电力行业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重要行业,属于公用事业的范围,具有垄断性的特征。其中,电网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具有复杂性。电网建设项目施工前,需要完成对项目前期的测量、计算、分析、预算等相关工作,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最终的项目方案。从而在进行下一步的招标、施工、验收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因此,电网建设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十分复杂,工作量巨大。二是电网建设项目的周期长。首先,国家十分重视电网建设,从立项到最终的决定,需要层层把关,从而增加了电网建设项目的周期。其次是由于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巨大,筹备期十分复杂,也导致了电网建设项目的长周期。三是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量大,技术复杂。电网建设项目施工涉及的地域广阔,施工的周期长,大约在三年左右,同时电网建设对技术的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四是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部门众多。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系统十分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施工地点基本都在野外,施工的现场分散,作业点多,这就需要与许多政府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确保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五是电网建设项目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关系紧密。主要是因为电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电网建设项目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因此需要不断适应成长中的城市,成为城市进步重要的支柱。

二、当前电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周密的计划

计划是保证最终目标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它必须符合实际需求,满足效率性、经济性的要求。但是为了加快电网建设的速度,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投资成本,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做好深入调研,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充足,导致缺乏周密的施工计划。从而产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改计划的现象,使计划缺少了应有的作用。

(二)电网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组织协调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整个项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电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组织协调不完善的现象,具体表现:犹豫目标、利益不一致,增加了各单位之间沟通的困难;内部各部门之间有相互推诿责任、扯皮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电网建设项目的程序不规范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损失,部分施工单位直接进入施工环节,缺少了相关工作的审核环节,易出现相关批复文件未收到的现象,增加了项目建设的困难。

三、全过程管理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影响

全过程管理在任何的项目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电网建设项目中要按照计划、组织、控制、执行、监督这五步骤,有序推进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顺利开展。一是要强化计划的作用。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要强化计划的作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计划为依据。在制定总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分解计划,尽量将计划做详细。同时,要考虑周全,将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形成有效的计划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二是要完善组织协调的功能。计划完成后,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要把涉及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做好分工,相关的职责、权利等问题要明确,形成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据可依。三是要加大控制的力度。电网建设项目的关键是对过程的控制,其具体体现主要为提出和检验目标、目标分解、合同签订、招标等环节,因此,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大控制的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不偏离原有的轨道,能够顺利的开展,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四是要提高执行的效率和质量。良好的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因此,在电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端正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他们的执行力,使各项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率的开展。五是要不断提升监督水平。电网建设项目良好的保障最终落脚点在于监督。首先要发挥项目领导单位的监督管理权力,做好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其次要充分利用工程监理的作用,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履行监理的义务;最后是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审计、法规、财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

篇8

多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执行的是国家定价的计划价格制度和低价微利的价格政策,即定额取费制度,使建筑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种制度用固定的定额和取费比例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既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情况,也难以真实显示企业的效率水平和实际消耗,使价值规律难以发挥作用,造成了建筑产品价格严重扭曲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难以激励企业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挫伤了建筑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建筑市场不规范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工程招标、投标的过程中,行政干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的现象较为严重,暗箱操作、虚假招标和幕后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屡见不鲜;②工程立项审批监管不严,对业主行为缺乏制约,出现了压价压级、垫资施工、索要回扣和拖欠工程款等不良行为;③在审批企业资质时,行业主管部门把关不严,市场竞争主体良莠不齐;④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工程施工队伍发展失控,产生了恶性竞争。

1.3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监督

这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①在财务会计制度中,并不要求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作为内部报表的成本报表,这就使得国家对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调控失去基本信息来源。②成本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失去了约束力。③在国家制订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能够反映成本水平和成本构成的指标数量明显较少。在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项目检查、评比和排名等活动中,比较侧重于利税指标,而缺乏相关的成本指标,所以从客观上讲,这使得国有施工企业忽视了成本指标和成本管理。

1.4成本管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过去,企业成本是由国家直接管理的,而当它所承受的外部压力消失后,企业管理方面相关的观念转变较慢,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变化。这就说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是成本管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成本管理,成本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对这些缺乏足够的认识。受“成本无法再降低”思维模式的束缚,企业已经习惯了按传统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忽略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这个基本特征。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企业只负责产生利润和上交财政的任务,却不问成本,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千方百计地抓利润,不遗余力地承揽建筑项目,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没有对成本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

2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脱节

从成本管理的方法来看,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的管理是相互脱节的。很多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事后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而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缺乏严格的带路成本控制,缺乏严谨的事后成本考核。

2.2控制方法单一

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方法相对单一,没有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目标成本管理作为管理活动中最基础的方法和技术,它要求在对目标进行管理时,设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各个部门、班组,甚至是个人。管理目标的责任明确,不仅是要有工作方面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有成本方面的责任。但是,在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方法简单的问题,既没有编制科学的工程成本预算,也没有制订相应的成本管理目标。人工费、材料费等工程成本则按实际情况索额列支,随意性较大,没有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企业项目工程成本,更有甚者不按工程项目岗位的实际需要安排人员,造成人员浪费,加大了工程成本的人工开支。

2.3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此外,由于公司成本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比如ABC分析法、经济数学模型、价值工程等这些现代的管理方法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运用不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本管理的效果。从成本管理的手段看,建筑企业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缺少相对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这主要表现为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电算化程度较低,并且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运用尚且处在初级阶段,计算机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潜力巨大,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①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人员操作能力的培训和计算机技术运用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度不够;②适用于工程成本管理方面的软件开发相对滞后,已开发的工程管理软件尚不够成熟,实用性相对较差。

3成本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缺少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统一和协调相关工作,缺乏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税收、审计等宏观调控手段来对建筑企业的成本进行宏观指导、控制和管理。从微观角度来看,尽管大多数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成本管理组织,但是它的工作目的、职能、程序、要求和手段等并不明确,并且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成本核算,常常无暇顾及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如何确定企业的成本经营目标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组织形式等。

4成本核算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传统意义上讲,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进行管理的,然而这种成本核算体制往往会因为相关业务员提出报告所用的时间滞后而难以发挥成本管理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事前预测和对过程的掌控,成本管理只能靠制度进行控制。成本失控一旦在账面上表现出来,即成为难掩的事实。因此,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与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篇9

1传统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1)传统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只关注建设期成本,对项目运行成本不够重视。现有的成本控制多是建设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的建设期或建设期的某一阶段。

(2)传统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对象是工程造价,从寿命周期的角度说,相当于对建设阶段成本控制,但其成本控制内容又小于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

(3)传统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只是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而对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整寿命期成本的影响考虑较少。

(4)现有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方法针对某一阶段成本控制,割裂了建设项目各个阶段成本的内在联系。这就可能造成某一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明显,却造成其他阶段成本增加,使得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成本较高。例如,在设计阶段为了控制工程造,将外墙保温材料选用质量较差,但价格便宜的材料,在这个阶段似乎达到了降低造价的目的,但使未来的运行费用和维修增加。

2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项目的建设成本和未来成本分别加以管理,但是,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一项资料显示,项目前期成本占寿命周期成本的7~12%,生产/建造成本占27~28%,运营及维护、回收及报废占寿命周期成本的60~66%。由此可见,包括运营及维护、回收及报废成本在内的未来成本,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要使投入的资金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就必须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未来成本,以及项目的社会成本和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决策者必须对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通盘考虑,把建设成本和未来成本合起来作为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

(1)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可以实现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优化。

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可以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建设项目成本的优化和节约。

(2)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可以实现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

原有成本控制只关注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对项目运行阶段和拆除阶段成本控制视而不见。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关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通过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和各种因素的分析,系统地做出成本控制措施。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审视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可以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初始成本,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寿命周期内资源消耗最低。

(3)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有助于实现我国建筑业“绿色化战略”。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把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作为一种战略,明确规定第一阶段,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争取三分之一以上能够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标准,全国城镇建筑的总耗能要实现节能50%;第二阶段,到2020年,要通过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耗能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

绿色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其强调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和对生态的保护。此外,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初始建造成本更高,而运行成本、能源消耗和对环境影响更低。因此,对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分析和评价,降低绿色建筑寿命周期成本,从而有利于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加快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化”进程。

3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手段

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工作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这是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属性。它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受到内部诸如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等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手段具有多样性,主要分为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技术手段是关键,经济手段是核心,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是保障。

4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1)在项目建设之初,通过定性分析方法(如:技术经济方法、价值分析方法、设备/更新改造分析法、专家评价法、头脑风爆法、德尔菲法等);统计分析法;系统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如:层次结构与复杂系统描述法、神经元网络法、类比推理分析法等)以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分析对象,进行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优化,从所有可用方案中找出最满意的方案且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或价值最大。

(2)进行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建筑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成本、各要素成本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篇10

2项目施工全过程跟踪造价审计内容

在项目施工作业实施的全过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工程项目合同以及双方所签订各类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2)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合同当中与工程造价有关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3)安排工作人员参与项目施工例会以及技术经济协调会,对会议主要内容进行记录与汇报;(4)对工作量月度报表进行审查,结合项目施工特点,提出阶段性的工程付款咨询意见;(5)安排工作人员参与项目施工现场图纸会审以及技术交底工作当中,配合其他各方负责人,完成对施工预算的编制工作;(6)对工程项目质量实施的动态情况进行观察与掌握;(7)面向建设方提供各类项目施工期间可能涉及到的反索赔事件咨询服务;(8)对施工全过程中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成果进行总结并编制形成完整文件报告;(9)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提出在项目施工全过程当中与造价控制以及降低造价相关的合理、可行性意见。

3项目施工全过程跟踪造价审计方法

由于项目施工全过程跟踪造价审计在实际开展中具有事先性、主动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为了能够及时向现场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就需要委派专门的造价工程师深入施工现场,常驻现场并参与到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当中,与建设方负责人相互配合,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之上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期间,所涉及到的造价审计方法归纳如下:

3.1对工程合同以及相关协议的审查在审查工程合同以及相关协议时,首先需要验证其合法性。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为依据,审查合同及相关协议的精神、文本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审查合格的合同协议,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合理性。合理性的评估包括:合同协议中所使用语言文本是否规范,有无歧义,是否简练,重点评估相关条款是否存在语义表述不当的问题,避免后期发生索赔事件。特别是涉及到费用以及计算依据的条款,更需要工作人员严加审查。还需要审查合同协议的附表、附录、签章等手续是否完整齐备。通过对工程合同以及相关协议的审查,能够从源头入手,最大限度的规避后期的索赔问题以及争议问题。

3.2对设计变更以及签证费用的审查在项目施工现场发生设计变更问题后,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审查。这一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审查内容包括(设计变更所对应的手续以及变更依据是否符合现行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要求,是否与项目招投标精神意志,是否准确的反应了现场变更的情况,设计变更是否出现了重复计取的问题)。在以上审核结束后,需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审查。即重点审查设计变更中的文字表述是否清晰且明确,同时与签证费用相关的计算方法与结果要求是否合理,附件、附录是否完整。整个审查过程当中,需要确保核定的严密性,并根据审查结果,对工程项目用款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

3.3配合建设方进行工程款项拨付需要积极与建设方负责人配合,做好对工程款项的拨付工作。在监理单位对工程进度报量表付款申请单进行审核并签字确认以后,需要与施工方负责人配合,以月度为单位,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量完成情况逐一核对项目内容,同时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前期所签订的施工合同相关条款,汇总形成整体性的工程形象进度意见书,将意见书及时报送给建设方负责人并将其作为工程进度款项按阶段拨付的重要依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工程建设全过程当中,款项的拨付得到数额上的限制,避免在工程施工作业中出现超付等方面的问题。

3.4对竣工验收的审查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工作环节当中,对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后未完成的尾工工程进行全面清理,若涉及到未完工工程,则需要根据未完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专门编制对应的明细表,同时,在所编制明细表中注明未完工工程的具体内容。若在未完工工程当中涉及到与工程价款有相关联系的项目,则还需要在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结算审核的过程当中对这部分价款予以扣除处理。

篇11

企业在实际采购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含采购成本、购货成本、待料成本以及仓储成本。施工企业应重点管控采购成本以及购货成本,以最少的成本提供具有高质量的物料,用以确保施工生产的实际需要。企业的采购流程并不应是简单的成本问题,而应是按照企业实际需要购进优质材料的问题。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谋求发展,就必须要结合采购管理要点,全面而系统地考察自身采购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改进采购流程,通过不断提升采购水平,从而更快地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生存能力。企业利用全新采购管理的设计方案,并实行“物资分类、职能设计、供应商选择及管理”等办法,消除原有采购流程中的弊端,更好地处理企业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物资采购分类的改进措施

物资采购作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端口,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物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对采购方式与库存策略起到决定性作用,采购的物料不同相应的管理策略也就会不同,合理分类物料是抓好采购管理的第一环节。若企业需要采购很多种类的物料且供应商的数目也很多,这时企业没有充分时间及资源和供应链中每位成员建立伙伴关系,并且这种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在物料采购网中,企业应全面分析物资属性及其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生产的具体关系,并按照物资种类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采购流程及策略,以此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的目的。

1.3不断针对采购计划进行管理

针对采购计划进行的管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进行物资采购的主要根据和基础。管理采购计划是采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采购物资的规格、品种、数量、质量、市场价格、供应商以及订货时间等。当前铁路工程项目对于采购计划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这使得采购计划的可变性增大,因此应务必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以及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工作。从大量实践经验来看,企业唯有利用计划管理、计划采购,凭借最小的资金占用与劳动消耗,才能够保证生产的顺利实施。

1.4合理选择供应商

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而言,它是做好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还是进行采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上,应始终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源头厂家优先的原则,在没有前者的情况下坚持总优先的原则,在没有前两者的情况下应坚持质量、价格优先的原则。与此同时,还应坚持公示范围广、邀请招标对象多、询价采购范围宽的基本方针。3.5保持和供应商方面的合作关系利用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可提升货物供应的质量与水平,降低低劣产品带来的经济损失,共同减小了成本及共享利润,确立了和谐的合作关系。同时,双方共同提供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及技巧,形成经验共享的合作机制,并可在此基础上提升双方的供货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此外,通过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水平。

篇12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中,需要将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很好的贯穿,确保各个环节造价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围绕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重点分析探讨了各个关键环节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1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分析

在投资建筑工程项目时,经常会出现工程实际投入大于造价预算投资的现象,通过长期实践分析能够看出,导致结算时工程造价严重超支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在建设项目施工以前,没有能够重视起工程造价控制,缺乏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相关事项的考虑,因此导致在施工阶段出现超支现象。(2)施工单位没有有效的控制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问题,对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和能否实现经济最大化很少关注,只是对占地面积、建筑外观等进行重视,很少涉及工程造价控制,导致很多不需要的功能被附加到工程项目中,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出现超支。(3)我国对工程设计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缺乏相应的标准,缺乏有效的措施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投资浪费现象进行治理,导致肥梁胖柱厚板出现在很多结构设计中。(4)在建设项目中,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的技术水平和知识面,很多设计人员只懂得技术和规划,对经济责任没有任何概念;很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工程进度和建筑的安全性比较重视,进而忽视了工程造价的控制。(6)在设计费用的提用上完全按照工程造价比例进行,设计人员缺乏有效的经济推动力,设计的优化意识不强,从而导致出现工程造价失控,影响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2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有效措施

2.1决策阶段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决策阶段属于出发点,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提交,随后研究该项目的可行性,然后编制投资的预算,最终将完整的的设计任务书详细的制定出来。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在项目的决策阶段,每一项投资决策都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关系着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它决定着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因此,想要在决策阶段加强对工程的造价控制,需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度,在进行建设项目施工时严格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将各项资金的运作落实到每个人,将债务偿还事项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同时,要对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及时的建立和完善,通常情况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监理方协助配合,共同设置监察组,严格管控项目工程造价;二是在分析市场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尽可能的杜绝盲目性投资和风险性项目投资,在对工程项目的选择上,要确保其能够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材料运输、水电使用等多方面的外部条件,确保预算编制更加加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2.2设计阶段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工程项目总价控制中,设计阶段属于极为关键的环节,尽管设计阶段没有占用太高的费用比例,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因此,项目的设计质量在建筑项目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合理的规划安排工程建设,其中包括资金上的支配和技术上的规划。

2.3招投标阶段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对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来说,招投标阶段是对其控制的有效手段。招投标过程中,必须对投标方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剔除不具备承担能力投标方,有效遏制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现象。在对标底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使其准确性得到保障,要花费大量精力做好保密工作,要防止标底信息外泄。工程建设单位在选择评标方法时要对工程的报价、工期及竞标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评标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技术占优势的竞标企业,必须确保评标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很多情况下,工程结算发生许多纠纷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准确的招投标的文件或者缺少严密的合同。所以,工程建设单位要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来确保所编制文件的严密性,同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去编制施工的预算标底。与此同时工程建设单位要详细认真的分析参与竞标企业的投标书,在招标解答疑问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措施避免一些纠纷的出现。在合同拟定过程中,要注意措辞的合适与否,最大可能的避免细枝末节的遣词造句错误出现,避免纠纷或者争议的出现。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建设项目施工费用就占据了60%左右,而招投标施工合同条款的确定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所在。现如今,大部分招投标活动都根据相关规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即工程量清单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投标人在进行自主报价时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而承包商想要中标,就需要对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不断提高,使工程造价进一步降低。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实行,有效促进了招投标活动透明化和公正化,使施工合同纠纷大幅减少,通过市场定价提升竞争力,对工程造价发挥着很好的控制作用。

2.4施工阶段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将造价管理贯穿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中。工程项目的最后形成受施工阶段的主要影响,同时这个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来说同样比较符合和困难,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众多。对于参与施工的各个相关单位来说,有效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极为重要和有益。这不但能够降低业主方的成本,而且能够有效规范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使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施工阶段,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造价控制管理:一是通过最优化的组合进行施工组织规划,在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上要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出发;二是假如有施工材料变更、设计变更、地质条件变化等变故出现在施工过程中,造价设计人员要对变化的具体原因和施工造成的影响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管理因变化导致的费用增加情况,进一步调整整体造价目标,同时要及时向业主方出具相关分析报告;三是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对施工材料的使用量和价格进行实时监控跟进;四是合理计划使用资金,不能让资金不足的问题出现在施工过程中,更不能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到正常的施工进度,需要充足给予资金支持,同时也要尽最大可能将利息降低,减少资金占用率,避免在筹措资金时出现任何问题;五是施工单位要认真复核月报资料,同时及时将整理好的月报资料提供给业主方。

2.5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这个阶段属于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承包商在这个阶段就需要根据合同要求,对已按规划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合格后上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负责价款结算。建设单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对待竣工结算问题:一是严格准确的审核工程量。在竣工结算中,这道程序最为重要,也较复杂和繁琐。进行审核时,需要根据相关竣工图纸,结合设计中出现的一些变更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审核。建设单位一定要防止个别施工单位为了增加工程造价而虚增工程量,造成建筑造价预算超支;二是严格审查定额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在审查过程中,将所有分项工程全部列出,逐一审查定额单价,确保其符合相关规格、计量单位和估价表;三是对各项费用的开支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其符合定额单价,同时还要审查所支出费用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较为复杂和多变,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它与工程的安全、材料使用、地质变化等各方面都有关联。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贯穿于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都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造价超支情况出现。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使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很多建设单位不断提高对投资收益的重视程度,所以,建筑单位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项目设计单位要严格控制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等工序的造价,在施工建设中根据相关的造价规定和目标进行,确保其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牛侠芳.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J].建筑学报,2009,(7).

[2]夏武胜.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及费用确定[J].工程质量,200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