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0: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县疾病预防工作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工作。
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能力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检测能力。
3.加强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督查和指导,落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强化医疗机构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4.完善各项卫生应急预案,更新和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工作。
二、夯实免疫规划基础工作
1.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巩固免疫规划达标成果,确保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做好疫苗的储运和管理,所有一、二类疫苗使用信息均应转入到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2.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要求及时上传率达90%,备份率90%以上,重卡率低于2%以下,接种报表与接种系统符合率达到95%以上。
3.加强预防接种监测工作,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接种。
三、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1.加强传染病信息报送质量管理和信息建设。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制度,对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应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要求各类传染病报告率达95%以上。
2.做好对手足口病、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做好聚集性和重症手足口病、“新破”疑似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甲肝、15岁以下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要求对每一例重症手足口病、疑似麻疹、狂犬病例应做好标本采集送检工作,全年应完成60例手足口病病例,20例发热出疹性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采集送检工作。
3.加强外环境霍乱疫情监测。4—10月份,各医疗机构应开设好肠道门诊,按要求规范填写好腹泻病人门诊登记簿,切实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县人民医院腹泻病人霍乱弧菌疫源检索由县人民医院负责,县妇保院、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腹泻病人标本统一送县疾控中心检测,县疾控中心应定期开展对江河水系、外环境和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疫源检索工作。
四、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省2014年—2015年结核病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如期完成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任务数。
2.认真落实农村困难人群耐药肺结核病人救治政策。
3.开展以县为单位的结防机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新肺结核发现率达70%,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
五、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
1.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监测与检测力度,保质保量完成VCT人员、哨点人群、娱乐场所工作者、公安羁押监管人员和性病门诊的筛查工作。
2.创建右水、白鹅等2个艾滋病宣传示范乡镇。
3.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提供CD4+及病毒载量的检测工作。
4.为艾滋病人提供快捷便利的抗病毒治疗和母婴阻断,完善艾滋病病人治疗信息管理系统,并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致孤儿童提供生活救治,关怀帮助,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5.做好娱乐场所工作者,男同、吸毒人群、性病就诊者的干预工作。
6.广泛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加强艾滋病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工作,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及党政干部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7.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2个初筛实验室及10个艾滋病检测点人员的检测水平,创建县妇保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六、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
1.做好碘缺乏病省级监测工作,完成等6个乡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利用电视、手机短信、户外广告等宣传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2.根据《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的工作目标,做好肿瘤登记和死因监测报告工作。
二、采取常规接种、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等各种措施,坚持优先接种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原则,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针对消除麻疹和维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和形势的需要,今后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卫生部在关于印发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的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优先接种的要求。本次春季全县组织开展集中查漏补种工作后,各乡(镇)卫生办、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对辖区内既往常规工作薄弱的区域、督导中发现的薄弱区域要有计划的开展查漏补种和接种质量评估。按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要长期性的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即乡级每月一次、县级每两月一次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各乡镇在每月常规接种结束后要排查漏种儿童,于次月补种后与常规免疫报表一并上报汇总表。确保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要将麻疹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的接种率作为免疫规划检查、督导和考核的主要指标。要切实提高接种技术,提高免疫水平,保证高水平免疫成功率。
三、搞好麻疹和AFP病例监测,提高医疗机构麻疹诊断报告水平
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及时开展麻疹疑似病例和AFP病例的监测及标本采集送检工作,开展各科室疑似病例主动搜索。同时,指导和检查本医疗机构落实好院内感染管理措施,防止造成传播扩散。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和维持消除麻疹过程中,医疗机构要实行科学、严谨的临床疑似麻疹病例诊断和报告制度,尽量减少误诊误报。各医疗机构应建立疑似麻疹病例临床诊断专家组,对每例疑似麻疹病例都要实行专家会诊制度。
四、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行双向管理,全面提高接种率
除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和管理工作外,还要做好本地外出务工人群中适龄儿童(人群)预防接种宣传和督促、提醒工作。各乡镇、各接种点要经常对外出务工人员出入动态进行摸底调查和掌握,有免疫接种适龄儿童(人群)外出者,特别是存在免疫空白的人群,应要求儿童家长或村医及社区医生通过各种通讯联系(包括电话、QQ邮寄预防接种告知书等)方式督促其到当地接种疫苗,消除免疫空白。
五、积极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甘卫疾控发〔〕331号)要求,各乡(镇)要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初,小学和托幼机构中各开展一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尽最大可能的发现免疫空白人群和针次不全人群,并及时予以补种和报告。今年3月(春季入学)查漏补种的重点放在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上,对辖区内学校开展麻疹类疫苗的专项查验和补种工作,确保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的补种率达到98%以上,要对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六、提高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
县乡各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麻疹、风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立即通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采集的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标本后,将血清和标本送检表在48小时内送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发现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
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把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作为保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项根本制度的高度来认识,把其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单位要根据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定期不定期更换政务公开内容,督促检查政务公开内容的落实情况,杜绝公开内容和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发生,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一、 查漏补种的方法及范围
查漏补种工作的范围主要是辖区内新出生儿童一6岁学龄前儿童。方法主要是;(1). 通过村医生摸底排查及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筛查对辖区预防接种情况开展此项工作。查漏补种的疫苗主要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乙肝疫苗,卡介苖,脊灰疫苗,乙脑疫苗,百. 白.破菌苗,麻风疫苗(含麻疹疫苗制剂),流脑A群,流脑A+C,白破,甲肝疫苗等。
二、 领导重视、克服困难
卫生院领导及防保站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每季度做好查漏补种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能够把查漏补种搞好,不仅能够促进辖区目标儿童的接种率,更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辖区范围大、儿童分布面广,要很好地完成此项工作就必须要做扎实工作。
三、 摸底调查并逐步落实工作
根据2018年4一6月份对辖区内的适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筛查及新出生0岁一6岁学龄前儿童村医进行摸底排查,掌握基本资料,参照信息管理系统筛查出及村医生摸底排查截至时间未种儿童进行查漏补种。重点对“乙肝疫苗,脊灰疫苗,卡介苗,A群流脑,流脑A+C,白破菌苗,百. 白.破菌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麻风疫苗(含麻疹疫苗制剂,”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进行了查漏补种,尤其是应种末种儿童进了排查补种,做好登记和按流程发放预防接种补种通知单及做好予检接种登记,按通知指定时间到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补种。截止到2018年6月下旬已基本完成本季度查漏补种工作。.
四、补种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2018年6几月对信息管理系统筛查及村医生摸底排查(1);全镇13个行政村,258个生产居民组,共完成0一6岁应摸底儿童数3137人,实摸底儿童3137人。(2);未及时完成接种应种儿童补种情况统计如下;一. 百.白.破菌苗应补种6人剂次, 实种6人次; 二.乙脑疫苗应补种16人次, 实种12人次; 三.麻腮风应补种20人次,实种14人次;四.麻风疫苗应补种5人,实种5人;五 .流脑A+C应补种19人,实种14人;六.乙肝疫苗应补种9人, 实补种5人;七.脊灰疫苗应补种66人剂次, 实种51人剂次;八.白破疫苗应补种32人次, 实种28人次。本季查漏补种我们做到微机糸统数字与调查摸底相结合,做到不漏户,不漏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一部份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意识淡愽,加之近一段阴雨天气,造成补种率低下。经本次全镇入户查漏应种儿童统计,应补种儿童计173人剂次;实补种135人剂次。外出19人,因病10人,不明原因未种9人。补种率低的村白术,黄岗,官渡村。加之因居住偏远及近期部份儿童生病, 对查漏补种工有一定的影响。
五、 完善资料的登记、收集和管理
此项活动的各项登记及记录资料已经归档管理,并做好了整理和上报工作。
20__年全市学校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教育为基础,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为重点,以制度建设、督促检查为手段,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抓基层、打基础,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责任事故,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我市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二、工作要点
20__年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安全教育、危房改造、食品卫生管理、消防隐患整治、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防范、疏散通道畅通、校园治安和周边环境整治、传染性疾病预防、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预案、学校节假日安全防范措施等。
1、坚决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行“一岗双责”制(即管业务必须管业务范围的安全工作),坚持安全随事走,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制度。
2、广泛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各学校要根据季节特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除把安全教育纳入课时外,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会、播放光碟和录像片、案例分析等,加强安全教育并注重实效。
3、加强对校舍的检查和改造力度,避免对危房隐患的失察,对D级危房必须坚决撤除,绝不允许使用D级危房。
4、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继续完善学校食堂、小卖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
5、加强学校饮用水的管理和使用,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疾病流行。
6、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增加经费投入,教学楼师生食堂、餐厅和宿舍楼要安装应急灯和指示标识,配备必需的消防器材,更换老化的电路电线等设施设备。
7、杜绝学生在宿舍使用电炉、电热器、电热毯等电器产品。
8、学生上操、开会集合、晚自习上下楼梯不得强调快速、整齐,要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必须建立楼层安全守护制度,确保上下楼道疏散通道畅通。
9、严禁组织学生在公路等危险场所开展集体活动,校外集体活动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有严密的防范措施。
10、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用品的管理,对危险物品的管理要坚持专柜、专人负责。
11、坚持开展对校长、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12、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和常规管理,以隐患排查和整治为切入点,杜绝隐患漏洞。
13、继续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展交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中小学、幼儿园、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使用专用车接送学生或幼儿的,要在辖区公安交警大队的配合下对车辆和驾驶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要逐步取消学校和办学单位使用专用车接送学生或幼儿。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加强公用车的管理和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
14、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建立公正、透明的考核办法及奖惩评价标准。
15、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16、清理学生中的管制刀具,消除不安全隐患;治理好学生中的大欺小现象,增强学生团结友爱。
三、加强检查督促工作
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安全的检查督促,建立以学校日常自查为主,上级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州委宣传部对2014年宣传工作的部署,按照我州科技工作要点,组织和动员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各部门联系,突出宣传科学技术在州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科技工作的地位,为完成我州科技工作总体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宣传重点
2014年科技工作宣传要始终贯彻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宣传科技服务这条主线,突出宣传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和灾后恢复重建科技行动。
1、宣传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
加强对人口与健康领域,如大骨节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的宣传,加强对生态保护方面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项目宣传,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
2、灾后恢复重建科技行动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编印科普资料、图书、音像资料等,帮助灾区群众树立科学应对金融危机、灾后重建的信心,提高科学生产、科学生活能力。
三、活动内容
1、围绕我州灾后重建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开展综合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2、围绕全州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和科技培训活动。加强宣传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和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情况。
四、活动形式及具体安排
(一)开展“三下乡”活动
1、举办时间:2014年1月
2、活动地点:县威州中学、理县薛城乡和茂县大河坝村
3、牵头单位:州委宣传部
4、主要内容:以“温暖过冬”为主题,动员全社会关注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把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技术送到广大农村,为群众发放抗震救灾科普知识手册和科技惠农兴村实用技术普及丛书。
(二)开展灾后产业重建农村实用技术现场培训
1、举办时间:2014年3月11日至3月14日,
2、活动地点:理县朴头乡四南达村,通化乡通化村、甘溪村、卡子村,县克枯乡大寺村、周达村。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
4、主要内容:在重灾区设立了以“发展养兔业和特色水果结合产业重建示范村”科技专项,引进华西生态养殖公司在、理县部分村农户先行示范带动,针对这一专项技术需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现场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养殖肉兔、土鸡和栽培甜樱桃、青脆李等技术为主。
(三)开展“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
1、举办时间:2014年3月
2、活动地点:全州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州委宣传部、州科协
3、主要内容:以“城乡统筹科技行”为主题,以农村为重点,以科技为支撑,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转移,广泛组织动员各级科技人员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在农村大力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依靠科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开展牧民定居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培训
1、举办时间:2014年4月20日
2、活动地点:县贾洛乡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
3、主要内容:以“科技兴牧,改善民生”为主题,为定居点牧民集中提供科普常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宣传服务。
(五)州“两会”期间开展科普宣传
1、举办时间:2014年4月23日
2、活动地点: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
4、主要内容:借着“两会”的春风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浓厚氛围,宣传科技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群众“科技促发展”的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大力宣传疾病预防、食品卫生、应急避险、环境保护、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六)“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
1、举办时间:2014年5月12日
2、活动地点: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
4、主要内容:为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以“关注地震灾害,提高防震意识”为主题,联合州防震减灾局组织城区内中小学生进行“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加强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
(七)大骨节病区科普宣传
1、举办时间:2014年9月10日
一、执法检查的安排及工作情况
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执法检查动员会议之后,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时听了情况汇报,召开主任会议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按照州执法检查方案要求,研究制定了县传染病防治法检查方案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的通知,成立了传染病防治法检查办公室和永顺县“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组建了执法检查组。二是广泛进行宣传发动。4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动员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中其、曾尚华及部分委办负责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明同志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了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传染病防治法检查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这次执法检查工作,会上宣读和下发了执法检查的有关文件通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尚华就这次执法检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明就这次执法检查和搞好相关单位的自查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使大家明确了这次执法检查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和方法步骤。三是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认真开展了自查。县动员会后,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了这次会议精神,开展了自查。在4月20日前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全部进行了自查,将自查报告全部送达执法检查办公室。四是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在政府及其相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4月21日至28日,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围绕传染病防治法一法四条例8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分别深入到勺哈、王村、松柏部分乡镇和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畜牧水产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农办、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等12个单位进行了调查视察。通过听汇报、座谈查资料看现场、走访师生群众等方式,回顾工作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了建议意见。5月中旬,州执法检查组来县进行了检查,肯定了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
二、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的主要成绩
通过这次执法检查,刚才又听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情况汇报,总体认为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工作,成绩是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一法四条例”的贯彻执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县人民政府切实把加强卫生事业发展,搞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项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具体实施。县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县政府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按照医防剥离、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并率先在全州撤销县卫生防疫站、县食品卫生监督所、县健康教育所和县卫校、新组建了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和疫病预防控制职能。在乡镇组建了9个中心防保组和38个乡防保组,核定了乡镇防保人员136人,妥善解决了防保专干工资。核定卫生监督机构编制35人,投入资金21万元,配备了车辆、调查取证工具和信息网络等卫生监督执法必备装备。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
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等4所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加大了艾滋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了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实行目标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经常检查和定期考核。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都依据各自的目标责任实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由于我县组织机构网络健全,层层目标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方案,组织实施,确保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开展。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狠抓落实。围绕加强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一是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霍乱疫情处理运行预案》、《救灾防病工作预案》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性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人力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珍和隔离观察病房,并配备了床位、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为各类传染病的规范和科学救治创造了条件。四是认真落实了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单位都安装了固定疫情报告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县直几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对疫情报告质量定期调查评估。五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县卫生监督所严格履行职责,坚持对我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县卫生局将消毒防护、预防院落内感染作为传染病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消毒检查,并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由于县委领导重视,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明显,工作成效显著,20__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20__年及时扑灭了勺哈、毛坝乡麻疹流行疫情,近几年,重点调查处理了永顺三中食物中毒和永茂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氧化碳中毒和今年4月王村二中甲肝疫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县甲类和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实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疟疾、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有效控制了碘缺乏病,基本消灭了麻凤病,累计发现肺结核病人2498例,其中初治涂阳率达96,复治涂阴治愈率达83.6;累计发现HIV阳性/艾滋病人15例,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落实,传染病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省的标准要求。
(三)注重农村,改善服务条件,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全县80以上人口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在我县建设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大问题。过来,县人民政府及县卫生行政部门一直将农村卫生工作摆到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争取投入,全面管理,不断改善农村农民的医疗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提高农村的健康水平。一是按照“一法四条例”的规定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全县乡镇卫生院实行“体制改革”、“抓大活小”、“医防剥离”等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不断增强了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整体功能不断加强。到20__年底一体化管理覆盖面达60以上,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已消灭了经营性亏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一法四条例”的认识了解,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日、“4.25”预防接种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近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9.3万份,悬挂横幅120幅,刷写宣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培训卫技人员2467人次。增强了广大卫技人员的素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十五期间,积极开展了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的爱国卫生运动,其中王村镇改水20__户,入户率在90,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11个,州级文明卫生单位3个,投入资金16万元,完成农村改水工程21处,解决31.2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卫生改厕1200个。儿童基础免疫“五苗”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稳定在85以上,20__年6月1日起,实行了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三是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348.67万元,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了X光机、B超、心电图、洗胃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等“新六件”,医疗卫生设备846件,新增各种救护车辆7台,价值120万元。建设了4个艾滋病初筛试验室和15个乡镇卫生院查痰点,肺结核、艾滋病的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共设立村卫生室327所,有45所村卫生室达到合格村卫生室和示范卫生室标准,为农民就近就医服务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公共卫生配套设施。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县有限财力给于卫生事业投入的情况下,还充分利用民族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卫生事业的各项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20__年至20__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总投入达8389万元,分别为1154万元、1615万元、1467万元、1919万元和2234万元。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6.6、6.9、5.9、6.2和6.2,卫生经费增长率高于可用财力平均增长率0.9个百分点。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7643万元,分别是1042万元、1382万元、1311万元、1746万元、1861万元,分别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90.3、85.6、89.4、90.9和83.3;争取上级财政投入1046万元,分别是112万元、232万元、156万元、173万元和373万元,分别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9.7、14.4、10.6、9.1和16.7,在确保了卫生经费个人部分不留缺口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酌情安排了非典防治、麻疹救治、结核病防治、卫生监督、红十字协会及大病救助和120急救等经费,基本确保了卫生机关的正常动转,并保障重大疫情防治经费优先安排预算,资金优先拨付。最近,为处理王村二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解决了应急救治经费。为传染病防治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经费和物资条件。
(五)多方协调,共同参与,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与传染病防治相联系的一法四条例的贯彻执行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发挥相关 部门的作用十分重要。过来这些部门和单位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县农办把卫生事业的发展列入了县新农村建设规划,过来,实施了能源建设、改厕、改灶项目,达0.98万户,并与县畜牧局等单位突出抓好人畜共患疫情的知识宣传及疫情处理。发改局在考虑计划的同时积极为卫生事业争取项目,做到及时报及时批。“十五”期间共从计划口争医疗卫生资金1215万元、项目15个,进行了疾病控制中心、中医院设备配套、妇幼保健所和农村中心医院改造项目,新增医疗用房2.14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2800万元,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建设和防控体系建设。药品监督部门认真学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最近出动宣传车两台,到辖区30个乡镇宣传,印发资料5000份,受咨询群众万余人,抓好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检查监督,确保药品生产、运输、销售及医疗器械的使用无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水利局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水利设施建设规划。20__年1月-3月会同防疫站、疾控中心、环保、国土、卫生、统计、发改局等7个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了《永顺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澄清了全县30个乡镇15.13万人的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组织编制完成了《永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十一五”规划》,20__年度优先申报了氟污染区、肠道传染病高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处,目前已完成工程初步设计14处。采取由施工单位先垫资办法实施了王村盘溪村、回龙新坝村两处饮水安全工程。县建设局、交通局、教育局等单位都以各种方式加强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和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疾病的防范,环境卫生的治理,环卫设施工程项目的申报,饮水安全管理等工作。营造了传染病防治执法、卫生事业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一法四条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解决。
(一)“一法四条例”的宣传欠经常。过来,对人畜禽共患的疾病和碰到的传染病有关知识重视了宣传,而对人患疾病或暂未碰到疾病时防治知识缺乏常规化和经常的学习和宣传,学校按规定的卫生常识课不太落实,以至于法律知识知之不多,疾病防疫常识缺乏,出现传染病疫情报告欠及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全县中心完小以上学校69所,大小食堂73个,食堂硬件设施符合条件的14所,有礼堂可兼做食堂的26所,但加工、操作和保管功能不全,有7所学校食堂正在修建中,还有26所学校食堂是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教室或教室边达建的偏房,场地狭小,破烂不堪。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饮食卫生条件差,饮食从业人员无证经营的多,不符合卫生要求,加上自然条件差,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近几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二)卫生事业费投入不足。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乡镇卫生院还有15551平方米的危房,医疗设备简陋落后。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五苗”接种运输和冷链运转经费,结核病注射和防保业务等经费,没有列入预算。截止20__年6月共欠拨卫生事业费189.08万元,其中结核病人发现以奖肛补经费2.48万元,一类疫苗接种经费和乡村医生误工费一年共49.06万元,领导承诺由卫生局及医院垫付的48万元,财政累计欠帐和空转的89.54万元,其中含非典专项经费24.04万元。
(三)卫生医疗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政府多方采取措施争取资金项目,大大加强了我县卫生设施建设,改善了医疗卫生环境和条件,但按上级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按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关建设和配置标准,全县乡镇卫生院目前尚缺业务用房0.72万平方米,25个乡镇缺设备450台件,价值350万元。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1.15万平方米。卫生监督所尚无业务用房(租用卫生局老办公楼),执法装备缺乏,急需业务用房20__平方米。疾控机构配套建设不到位,基本建设累计欠帐152万元,检验检测设备落后,不适应工作需要。按常规开展工作装备应59台件,实际装备了27台件,应开展常规检测119项,实际能开展28项,占23.5,低于全州平均数16个百分点。冷链设备老化,达不到有关技术要求。
(四)人才匮乏。全县1007名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5人,仅占卫技人员的1.49,低于全州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大专以下学历964人,占95.7,高出全州水平7.8个百分点,县疾控中心人员老化,现44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上占21人,近10年未进一个专业人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529名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仅1人,占0.19,低于全州水平0.28个百分点,大专学历127人,占23.8,中专学历260人,占67.56,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296人,占卫技人员56。特别是村卫生室全县327所,达标45所,仅占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还未启动。
(五)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20__年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99.98/10万,高出了全省水平27.6,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仍然是危害我县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艾滋病也呈增长趋势,疾病预防任务重。
(六)农民健康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基础和经济基础双重原因,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几点建议
(一)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一法四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学习宣传制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报刊等舆论阵地的作用,教育部门要抓好学校卫生常识课的常规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搞好学习和宣传贯彻,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一法四条例”的了解和支持,努力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依法管理。
(二)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传染病防治提供物质保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预算传染病防治经费,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经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增加转移支付力度,采取封闭式运行,专款专用等措施,确保上级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并逐年消化卫生部门的合法欠费。多渠道争取资金,尽快启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抓好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卫生队伍建设。应给卫 生适当的进人指标,制定引进、培训进人计划,把好进人标准和条件,创造良好的进人用人机制,多渠道培养和选拔人才,优化卫生队伍的技术知识结构,加强卫生队伍建设。
(一)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工作
年,我县列为自治区第三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工作试点县。工作时间安排为:
1.3月10日—5月1日,前期准备阶段。4月27日,县卫生局召开了县卫生系统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会议,传达自治区医改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本系统实施国家西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工作。
2.5月2日—7月10日,组织实施阶段。
一是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的196种药品,从年5月1日起实行零差率销售。5月10日我局已组织各乡镇卫生院与药品配送商(国药控股南宁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11日,我局领导班子到各乡镇卫生院督查药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过渡工作。
二是综合改革工作。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核定、岗位设置等工作已完成。目前,我县成立了乡镇卫生院确认竞聘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县人社局局长共同担任组长,负责报名考试人员资格复核、确认等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报名资格初审工作已经完成,并收集汇总各乡镇卫生院报名初审情况。下步将由县乡镇卫生院确认竞聘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对报名考试人员资格进行复核、确认,符合考试资格人员6月11日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过渡考试。《乡镇卫生院正副院长聘任方案》、《乡镇卫生院人员竞聘上岗方案》等相关文件已拟出初稿,正在修改完善。
3.7月底,总结阶段。总结综合改革经验和做法,修正完善措施、办法。
(二)强化措施,扎实做好各项为民办实事工作
今年我局承办为民办实事7件。
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全县农业人口90.1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37485人,参合率92.93%。截止4月底,我县参合农民共报销96768人次,报销金额3032.32万元。
二是实施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初我局印发了《关于下达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的通知》,将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实施。截至3月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98087人,建档率33.8%,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
三是支持191个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已落实83个村卫生室建设用地,完成40个村卫生室图纸设计、预算、审计工作。
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地中海贫血防治工程、救助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贫困肺结核患者等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推进。
(三)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设。该项目属年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项目建设规模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6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520万元,业主自筹7000万元。项目施工中标单位为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年12月正式施工建设。
目前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副楼基础,总投资金350多万元。
二是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扩建及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建设规模6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万元。
三是镇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规模60平方米,总投资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万元,已完成投资3万元。
(四)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各项医疗卫生工作
1.认真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以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加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县卫生局已分别于1月24日、2月1日、2月23日召开全县卫生系统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并对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印发手足口病、甲型H1N1、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30万份。3月14日,县卫生局组织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督查。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截止4月30日,我县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为1349例,与去年同期(2120例)相比下降了36.37%,暂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
二是继续抓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结核病防治等工作。3月24日,自治区卫生厅在我县文化广场举办广西“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暨“遏制结核,共享健康”大型宣传活动,全县约500人参加活动。
三是继续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及时发现、报告疫情,及时隔离、治疗患者。
(二)妇幼保健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全面、扎实推进妇幼卫生各项工作。
一是“降消”项目指标完成情况:1-3月份,全县活产3075人,产妇3076人,新法接生3075人,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死亡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30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69%。高危产妇数699人,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0人。
二是“叶酸补服”项目指标完成情况:1-3月份全县新增应服用人数3593人,新增服用人数1953人,叶酸服用率54.36%,发放叶酸4330版,新增叶酸服用依从人数1368人,进行增补叶酸知识调查2821人,知晓人数2563人,知晓率90.85%。
三是免费婚前保健工作。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落实自治区免费婚检工作项目,县政府把实施免费婚检这项工作列为重要的议程来抓,召开了卫生与民政部门协调会议。1-3月份,结婚登记5684人,婚前医学检查5588人,婚前检查率98.31%。四是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工程,截至3月31日:全县重症地贫儿出生率在年基础上下降10.62%。五是救助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贫困危重孕产妇54人,救助资金5.4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深化医改任务繁重。医改工作涉及现行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也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在推进过程中有大量棘手的难题需要研究解决。一是医改工作牵涉到的部门较多,但是目前各主要牵头部门还没有真正形成统一办公的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还不够主动。二是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情况较为复杂,现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1053人,现有在编792人,空编261个。但现临聘用人员有528人,实施竞聘上岗后,将有267人无岗位竞聘,这部分人的安置问题目前自治区也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政策。三是实施绩效工资后,医务人员的思想稳定问题和调动工作积极性问题将是影响本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
2.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用地仍有约100个没有落实建设用地,当地政府要尽快落实村卫生室建设用地问题。
一是要继续加强重大疾控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疫情的监测和预警。重点加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谢等急性传染病防控,最大程度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认真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慢性传染病防治。要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完成各项疫苗接种任务,有效保护受种人群。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强化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依法管理、科学防控水平。
二是加强医疗质量服务管理。医疗服务质量问题是医疗机构生存的立身之本,卫生部门要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要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有效遏制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保障医疗卫生。要加强无偿献血工作,有效缓解我县“血荒”现象;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切实做到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始发阶段,把问题解决在本单位,努力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
三是强化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落实妇幼保健管理、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措施。进一步做好“降消”项目、补服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认真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工作,落实各项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四是抓好卫生监督管理。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医疗市场监管、打击非法行医、职业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为重点,扎实落实各项监督执法任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新农合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安排,圆满完成筹资任务。年全县农业人口90.1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36489人,参合率92.82%。
2006年,我省出台《关于城市卫生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的意见》。到去年年底,全省三级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举办各类培训2.1万次,三级医院共下派挂职副院长65人、科主任81人、中心副主任66人,全省已培养县级骨干医师5036名、乡镇临床医师2900名。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明确对赴基层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万元的补助,且下派人员待遇不变,并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各地也加大投入,保证对口支援专项经费补助到位。
目前,我省县(市)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其中24家(含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县(市)级医院中有38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281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和220个省示范村卫生室,建成28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4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省新农合村级补偿力争达50%
年内,我省新农合统筹地区将全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村级门诊补偿比例力争达到50%。
2013年,我省在42个新农合统筹地区进行了大病保险试点。淮安、连云港、徐州3个地级市以市为单位统一实施方案,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全覆盖;扬州、盐城、常州3个地级市试点实施率超过50%;江宁等6个实施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管理的地区,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同步覆盖到当地所有参合的城镇居民。今年将新农合最低筹资金从去年的每人每年350元提高到4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从280元提高到不低于320元。进一步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优化门诊、住院、转外就医等补偿标准,完善门诊特殊病种补偿办法,确保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村级门诊补偿比例力争达到50%。
我省推出卫生便民惠民十件实事
江苏省卫生厅通过政府网站等公布了2014年江苏卫生便民惠民十件实事。今年,我省70%的三级公立医院、有条件的县(市)级二级公立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直连上线,三级公立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率保持在85%以上。
其他9件实事是:以县为单位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到2014年年底全省所有新农合统筹地区普遍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以地级市为单位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协议签约率达50%以上;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在每个地级市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免费为全省农村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为43个试点地区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免费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4000人以上,免费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治疗3.5万人以上,免费为新发现的疟疾患者提供抗疟药物治疗;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在南京等建立4个省级短缺药品储备点,切实做好短缺药品储备供应;力争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和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确保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有效、便宜等。
江苏将开展雾霾健康影响监测
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2014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血地防)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我省将对3个市5个县(市、区)开展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
会同环保、气象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江苏省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用3~5年时间建立全省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物特征及成分差异,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状况及变化趋势。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和环境公害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对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事件的预防及处置能力。
扬州推出卫生惠民大礼包
前不久,扬州市卫生局组织6支服务队,将“卫生惠民大礼包”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此次送出的“惠民大礼包”包括:组建一支工作团队,至少建立300个健康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团队),形成“主动服务、及时随访、健康管理”工作网络;开展一次规范化培训,组织市级专家对全市各健康管理团队业务骨干进行专业指导培训,培训覆盖率100%;发放一张征求意见表,主动听取意见、接受评议;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组织一次健康随访;发放一套健康促进手册;开展一次健康普及教育;增设一条干流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苏州市五项举措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
为深化家庭医生制度服务内涵,苏州市按照“五定”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定地点。本着方便社区居民、利用社区资源的原则,由社区居委会提供相对固定的场所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满足居民服务需求。原则上每个社居委设立一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二是定时间。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工作时间根据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量确定。原则上,家庭医生所在团队每周到工作室的次数不得少于1次,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其余时间妥善安排各居民健康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
三是定人员。原则上由分片包干责任人或辖区内签约人员较多的家庭医生担任工作室负责人,成员包括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要求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
四是定内容。指导居民健康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孕产妇、新生儿等重点人群,提供随访服务和管理;解答居民健康咨询,提供诊疗建议,并联系上级医院提供转诊、预约挂号等服务。
五是定任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家庭医生团队下社区、进驻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任务要求,按照计算“有效工时”的方法,核定有效工作时间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对所在辖区的居民健康服务协议签约率要达到5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签约率要达到85%以上。
丹阳市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近年来,丹阳市利用世行贷款卫Ⅺ项目,结合医改政策落实,全面加强村卫生室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村卫生室布局,确定全市需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室总数为94个;二是落实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明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以镇(区)政府投入为主,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三是统一村卫生室设备设施配备,同时按照省标准格式,对所有的卫生室标牌、科室标牌以及需要上墙的制度进行统一制作发放;四是改善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按照服务人口1‰~1.2‰比例配备村医,确保每室不少于3名;五是多渠道保障乡村医生待遇落实,包括基药定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六是加强乡村医生培训。
宝应县积极拓展村卫生室中医特色服务功能
一是坚持“有为、有声、有位”的工作导向。药械监管直接关系民生,社会关注度高,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工作中花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细功夫,认真依法履职,有所为、有所成,做好政府的参谋和抓手。要大力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政策、法规、质量管理等宣贯,引导媒体舆论正确导向,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二是坚持科学监管的工作理念。“让党和政府放心、使人民群众满意”是科学监管食品药品市场的核心。在监管行为上,要更加注重和善于引导企业自律,运用行政指导等方式,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监管领域上,要根据市场多元化、行为多样性的特点,主动开展学习、调研、座谈等活动,仔细研究分析,充分吸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制定可行、有力、扎实的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要多学习、多思考、多观摩,突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方式,以树立典型、示范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等方式推动工作顺势开展。全面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受理办结,实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要坚持依法行政,接受公众监督,保证药品、医疗器械零售企业行政许可事项限时办结。坚持科学监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观念和服务观念,形成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杜绝“监管错位”,离开服务空谈监管;拒绝“监管失控”,离开规范高谈监管;防止“监管缺位”,离开监管空谈服务,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始终做到坚持原则性、讲求艺术性、增强服务性和提高亲和力相结合的有机监管。三是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要以实现全局药品安全监管目标为指导原则,在全局领导下开展各项职能工作,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科室做好相关工作。同时,由于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面广量大,事务繁杂,面对人少的工作局面,必须杜绝“来差办差”,忙于科室繁杂事务的工作方式,要多动脑、勤思考,多打组合拳,统筹兼顾,协调配合,提高工作行政效能,形成有思想、有措施、有方法的工作格局。
二、以启动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药械监管工作
以启动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落实各镇(区)、相关部门监管职责,结合日常监管,突出工作重心,争取政府更有力支撑,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质量监管,完善县、镇、村三级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源头药品质量安全事故。
一是狠抓药品生产源头监管。督促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加大宣传贯彻新版GMP力度,组织好新版GMP实施的准备工作,完善GMP管理的台帐和记录,督促企业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加强生产企业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在省内省外的动态监管,对新增中标品种协助核查处方工艺,实现全品种电子监管;开展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和委托检查的专项检查,及时掌握企业重要质量管理情况的变动,为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重视制剂许可证换证中发现的问题,重点加强医疗机构制剂规范配制及质量管理培训,推动医疗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中宝制药有限公司日常监督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其他企业全年监管检查不少于1次。
二是提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指导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洁净区环境、工艺用水、注塑设备和空调系统等进行验证,规范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行为。加强对康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厂区建成投产指导,督促实施医疗器械GMP有关规定,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帮助企业顺利投产,实现两年倍增目标。康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全年监管检查不少于2次,其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全年监管检查不少于1次。
三是规范药械经营市场秩序。一是强化证前管理。按照省市的行政许可标准严把药品、医疗器械零售企业准入关,做好药品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开办换证的初审指导,加强资质审查,合理引导布局,提前化解矛盾,为后期监管提供保障。加大GSP认证前指导力度,对不按照GSP管理要求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直至吊销证照。药品GSP认证按序时进度完成。二是强化药品监管。严格执行违法广告药品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强化特殊药品监管,落实含可待因、麻黄碱复方制剂、罗格列酮、地芬诺酯、曲马多、安定等药品的购销管理规定,防止流入非法渠道。规范企业冷链管理,严格落实《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保证药品在贮存过程中的质量。三是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加快医疗器械远程监控网络建设,加大购销行为的监管力度;开展角膜接触镜和体验式家庭治疗仪市场大检查,重点打击无证经营医疗器械的行为。特药批发企业每季度监管检查1次,药械经营企业全年日常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检查覆盖率达100%。
四是启动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出台考核细则,把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各镇(区)和有关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完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二是推行示范引路。选择1-2个镇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对照验收标准,上门指导服务,完善台帐记录,加强硬件投入,推动示范点创建成功,起到示范引路作用。三是迎接“两网”复查。进一步夯实创建基础,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创建成果,稳定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开展“两员”培训,及时办理举报投诉工作,保障县、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制运转常态化、信息化和联动化,迎接六月底市局组织的省级农村药品“两网”示范县工作复查。四是规范药品使用环节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执行《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情况检查,加大基本药物品种抽查,规范购销行为,组织“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回头看,提高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水平。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一级)检查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抽查覆盖率10%以上。
三、大力开展药品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开展以药械质量为重点的专项检查。(1)开展中药饮片和隐形眼镜专项检查。主动掌握市场动态走向,跟进信息反馈,加大监管力度,扎实开展检查,进一步整治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2)基本药物生产配送企业专项检查。重点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原辅料购进销售渠道、生产全过程以及电子监管码实施情况和配送企业购销渠道、票据管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配送质量、保障供应能力以及电子核注核销情况的检查,督促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和医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切实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管,保证用药安全。(3)批发企业电子远程监管专项检查。重点对“四大类药品”和基本药物入网核注核销情况的检查,及时掌握批发企业与省局系统远程监管对接情况,努力实现实时上传进、销、存及仓库温湿度等数据。(4)医疗器械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洁净区环境控制、工艺用水制备、灭菌、电气安全、涉血(药)原辅材料采购控制等重点环节和高风险品种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二是开展以合理用药用械为重点的专项检查。继续开展二类、含可待因麻黄碱复方制剂、地芬诺酯、曲马多、安定、克仑特罗等特殊药品、冷藏药品及疫苗专项检查,配合开展抗菌药物联合整治行动,加大对零售药店挂靠经营、违规销售处方药、药师不在岗等内容的专项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药械市场流通秩序。
三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含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集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指导,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收集和分析,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与疾病预防中心的合作机制,做到信息准确、联络通畅。积极开展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及早发现群发、严重疫苗不良事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处置。扩大医疗器械监测报告覆盖面,明确目标任务,加大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有明显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数不低于650份,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总数不低于1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总数不低于80份,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绩效化。
四、切实加强药械监管及专业的宣传培训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内容,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2021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一)深度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城市存量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全面取消不合理落户限制,实行基本条件准入制度。取消除武汉市外全省其他地区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武汉市落户门槛,实行省内户口迁移一地办结机制。推动武汉市全面落实取消进城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等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条件,改进积分落户办法,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省公安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非户籍常住人口。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动态调整、合理调配教师编制数量,落实全国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支持将实际居住的常住人口纳入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续接。积极对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基本实现异地就医备案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通办”。完善公租房保障制度,扩宽公租房房源筹集渠道,加大商品房配建筹集公租房力度。(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委编办、省医保局、省住建厅、省发改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三)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等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或吸纳农民工较多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结合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和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大力开展针对性就业创业培训。(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四)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切实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农村“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城市人口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提升城市圈和城市群承载能力
(五)大力发展三大城市群(圈)。积极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实施方案,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并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系列政策体系,更好发挥武汉和襄阳、宜昌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加快发展,建立常态化协调协商机制,强化产业体系协调合作,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省委财经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六)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以武汉、鄂州为核心区,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步伐。加快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支持武汉市域(郊)铁路向周边延伸,加快推进都市圈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武汉都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促进各类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便捷换乘。加快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北站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长江新区建设等四大组团发展先行区,有序推动武汉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与圈内城市共建共享。(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省文旅厅、中铁武汉铁路局集团、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三、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七)支持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支持武汉建设“五个中心”。进一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科学发展郊区卫星城。积极探索武汉超大城市治理方法。加快改造提升武汉“两江四岸”,高标准推进武汉东湖高新区等重要片区建设。支持襄阳和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能级。推进襄阳以汽车、装备等领域为突破口,通过与十堰、随州协同联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取得实质进展。推动宜昌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通过与荆州、荆门联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取得实质进展。(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八)加快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4大领域18项建设任务,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县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三百”战略实施,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加大对县城的要素保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统筹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做好10个县城城镇化示范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县市。(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相关县(市)负责)
(九)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建立全省特色小镇清单,强化正面引导和分类指导,统筹典型引路和负面警示,挖掘推广我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持续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体育局、省委编办、市州有关部门、相关县(市、区)负责)
四、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
(十)有序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探索实施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制度,加快构建以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以需定供筹建公租房,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困难群众和农业转移人口、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住房问题,鼓励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规范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省住建厅、省发改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一)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加强数据资源实时共享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深化搭建公共资源感知设备,填补化工园区、重要场所以及自然灾害易发区域的监控盲点,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持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实施一批智慧城市示范项目。(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公安厅、省住建厅、省应急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通信管理局、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二)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基层防控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等“4大体系、1个平台”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提高平战结合能力,确保改建新建的大型公共设施具备短期内改造为方舱医院的条件。大力推进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改造河道、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整治城市易涝积水区段。以“237”应急管理重大项目实施为重点,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网,全面构建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突发事件科学高效处置。(省发改委、省卫健委、省应急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三)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终端处理设施。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增强污水管网收集能力,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分门别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医疗废物和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背街小巷等环境卫生死角整治,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城市微型公园建设,推进县市区“一场两馆”新建改建工程。(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健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体育局、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四)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休闲绿道等城市慢行系统,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大支路建设力度,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大力推进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完善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侧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体系,提升智能化水平。健全大型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支持武汉、襄阳参加国家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五)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旧城区有序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老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2021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601个。探索将老旧厂区和老旧街区改造成为双创空间、新型产业空间、工业和文化旅游场地。改造提升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打造城市消费名片。因地制宜将一批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五、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十六)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和“密度提升、挖潜增效”政策组合机制,全面推行增量投放与存量盘活利用相挂钩。积极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分层开发、立体开发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等模式。加强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管控。(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发改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七)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合理设置街道、社区,对规模过大、过小或交叉过多不便管理服务的社区适当进行调整。提升社区网络化管理服务水平。落实社区工作者“岗在网格、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机制和网格楼栋包保责任。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企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支持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或推行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等方式,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省民政厅、省住建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八)改善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梳理城市治理风险清单,健全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强化资源整合,市设区不再设置单独的“区长热线”。建立市民举报投诉“一号接收”“一口受理”平台,在街道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机构。(省政务办、省委政法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六、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十九)引导人才下乡入乡就业创业。研究制定人才加入乡村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允许符合条件的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经常居住地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化科技人才流动政策环境,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以离岗创业、兼职兼薪方式服务省内涉农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园建设,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吸纳返乡留乡农民就业。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育更多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委财经办、省科技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十)深化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抵押、退出、收益、审批、监管等制度,探索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完成城中村改造和乡村住房宅基地确权办证,规范小产权房管理。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鼓励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委财经办、省农业农村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十一)推动公共设施向乡村延伸。统筹规划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建设,推动供水供气等重要设施向城市郊区和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延伸覆盖。加强乡村垃圾收储转运设施建设,实施城乡统筹的垃圾收集处理。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完善乡村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客运站改建迁建和功能提升。支持城郊承接城市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疏解,在县乡村合理布局冷链物流设施、配送投递设施和农贸市场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乡通道。(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十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开展“千企兴千村”活动,引导创业创新主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推进重点产业、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创建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和美丽休闲乡村,促进农村消费,引导城市居民下乡消费。积极开发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办好农事节庆活动,打造一批农事节庆品牌。(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省发改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区教体局、镇中心校各级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局 “突出一个核心、抓好两项创建、深化三项改革、实施七大工程”的工作思路,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重点抓好安全稳定、行风建设、党的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工作,努力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二、工作总目标
1.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强化“质量立校”意识,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完成2019年中考目标任务(中考10名学生升入重点高级中学),完成非毕业班质量指标和抽考科目指标。
3.做实安全、综治维稳工作,强化安全教育,落实网格化管理和“三防”措施,责任到人,追究到人,实现一般性安全事故减少,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
4.落实惠民政策,规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5.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责任。
6.抓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完成任务和评估验收。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端正办学行为,树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思想
1.加强教育法规学习,做到懂法、知法、用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
2.以思想品德课和历史课为主阵地,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扎实推进养成教育,健全学生自管会组织,培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搭建家校共建共育平台,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按照“三常规两细则”的要求,强化常规管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实行巡课、抽查制度,检查反馈制度,在备、上、辅、批、考、评各环节上下功夫,促进教师做到知行统一,做细做实教学常规。教务处和教科室要对教师提前备课、有效上课、课后作业批阅和辅导上有效指导监管。
6. 抓好校本教研,确保有效课堂教学。首先,加强常规教研;其次,突出基于问题导向的主体式研修;再次,探索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重点研究教研活动方式方法,深化“三点七步教学”模式和“四环五课型”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本学期的推门课、公开课、观摩课要在中心组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前课中课后的优化改进提高上下足绣花功夫,及时总结成果,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核心目标。积极承办连片教研活动。
7. 抓实中考备考工作。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实施;进一步细化《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教务处要切实做好“培优”工作,做到过程有监管,有检查,有实效,着力解决散、缓、懒,无监管,无效果现象;抓好后期的复习检查考试工作,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监测分析,发现问题,落实改进。
8.建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机制。校长负总责,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分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抓落实、过程、监管、反馈总结,教务主任具体实施推进,其他班子成员协助推进,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抓质量的氛围,确保完成各项预定目标任务。一是教务处牵头、教科室配合坚持每月对教师常规业务、教研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质量检测汇总登记,对存在问题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二是定期对师生的教育学习成果进行展评,发挥评价激励作用。
9.培育素质教育新动能。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持续抓好书香校园建设,缔造完美教室、每月一事和家校共建活动。继续开展社团活动,适时开展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探索学科教学与社团活动的有机结合,以有效措施,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三)加强安全管理,筑牢安全网,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10.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抓实安全教育培训,以《安全生产法》、《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为标准,实施网格化管理,编制安全网,夯实目标责任到人,落实责任追究到人,全面履行安全义务。落实“一岗双责”责任。
11.抓好安全教育不放松,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校会,通过网络视频,案例宣讲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落实每月一次安全演练,通过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实现自我保护能力提高。
12.定期开展校园设施设备常规检查,完善“三防”措施。强化食堂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食品法》《卫生法》等法律法规。
13.强化寄宿生的安全管理,值日人员做到日巡查,有记录,宿管员24小时在岗值守,认真履行宿舍管理员工作职责。加强门禁管理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强化季节性疾病预防,严格落实学生晨午检、缺勤学生跟踪及隔离工作,预防重大传染病发生。
14.加强法制教育,组织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结合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公德、荣辱、感恩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行健康发展。
15.加强班级管理,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履行班级安全工作责任,突出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矛盾化解,帮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四)抓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16.加强学校班子建设。一是加强学习。班子成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做到思考在先,主动作为;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促进管理上台阶。
1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秉承“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理念,引导教师牢记使命,克服职业倦怠,自觉履行职责,增强师德修养。二是班子带头工作,教师跟进工作,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和安康市教师队伍“十不准”等。三是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建立评价和奖惩机制,激发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四是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能力建设。五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教科研队伍建设。
18.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要严肃查处,同时要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
19.杜绝以牟利为手段进行的有偿家教及给学生购置教辅资料和电子产品等行为。
(五)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工团作用,促进行风改进
20.抓党建促教育。抓党建就是抓教育质量提升,深入推进“树标杆,向我看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唱响“追赶超越”主旋律。
2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落实“两个责任”,规范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
22.发挥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发展,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和校务公开。
23.丰富教职工活动和团员活动。
24.持续深化“两学一做”教育,认真开展“”活动,发挥教师党员带头示范作用。
(六)做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
25.以迎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为契机,加快学校硬件建设,完善软件资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教育宣传,走内涵式发展,确保2019年中省市区对学校评估验收。启动“双高双普”工作。
26.加大惠民政策宣传,落实好惠民政策。一是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二是落实营养改善计划;三是抓好扶贫攻坚任务;四是落实寄补生活费的发放等党的惠民政策。
27.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用实际行动来关心特殊儿童和贫困家庭。
(七)加快项目建设
28.完成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楼的改造,完成营养餐的线路改造和设备安装。规范实施营养餐。
29. 加快教师周转房报建,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改善教师生活工作条件。
30.加快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舒适高雅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