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14:50: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月考复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月考复习计划

篇1

一.基础设计时规范对地下水浮力的规定

众所周知,建筑物地基反力可以看作是建筑物总竖向力与地下水浮力的差值。目前有关地基基础的规范对基础底面处的压力所表述的原理是一致的,但是对具体细节并不统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基本公式5.2.1~5.2.4,略去了地下水浮力对建筑物竖向力的减负作用,其实际上是将地下水浮力纳入建筑物的安全储备。对于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基础的建筑物而言,地下水位与基础埋深之间的差值小,其对建筑物竖向力的减负作用也小,因此略去水浮力的减负作用偏于安全且有利于简化计算,这样做是合理的。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基本公式4.0.3-1~4.0.3-3类同于浅基础的设计要求。但在4.0.3-1条的说明中的G值为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之和,在计算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时,应取土的有效重度。我对它的理解是:对于埋深较大的基础,当基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水浮力的作用,即在总竖向力F+G中减去浮力。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5.1.1.1条计算桩竖向力时,明确指出G值为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

从上述规范的规定来看,对于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和桩基础,原则理论上应该考虑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不考虑则偏于保守。当然考虑地下水浮力的有利作用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对地下水位变化趋势有正确的评估,地下水位必须按常年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以避免因地下水下降带来不利影响。

二.工程实例分析

临平胤超城市青年广场由2幢主楼和裙房及地下车库等组成,主楼之间为地上3层裙房,地下室为3层地下室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0.00相当于绝对高程5.450米,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11.500,地下室板厚为0.5米。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稳定水位标高在0.80~2.98m之间,年水位变幅1.50m左右。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的水头深度为:(0.8-1.5)-(5.45-11.5-0.5)=5.85米

1.以D交2轴处柱子为例(柱网尺寸为8.4x8.4米),根据电算结果,不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时,柱下轴力为16494KN,布桩方式为3D900(3x5300=15900KN);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时,柱下轴力为12901KN,布桩方式为3D800(3x4500=13500KN);经济性非常明显。

2.假定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其持力层为第3-2层砂质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按地下水位绝对标高程为3.5m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fak+ηbγ(b-3)+ηdγm(d-0.5)。根据地质报告,各参数取值:γ=9.2kN/m3;γm=9 kN/m3;ηb=0.5;ηd =2.0。则fa=130+0.5*9.2(6-3)+2.0*9(10-0.5)=314.8kPa。

以M交15轴处柱子为例(柱网尺寸为8.1x7.5米),根据电算结果,不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时,柱下轴力为20455KN,=20455/(8.1*7.5)+25*0.5=349.2 kPa。则:fa < pk。如果不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本工程需要采用桩筏基础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时,地下水绝对标高程为3.5m时,水浮力为F浮= γ水h=10×3.5-10*(5.45-11.5-0.5)=100.5kPa。即在“总竖向力中扣除水浮力”,则:pk -F浮=349.2-100.5=248.7kPa< fa=314.8kPa。从地基承载力方面来看,此时采用天然地基就可以满足要求,不需要打桩。

3. 地下水位下降,原水位下土的重度增加,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增加。将地下水位埋深(假设水位降至基底,单位m)和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与扣除地下水浮力后的总竖向力(pk -F浮)的差值即fa-(p-F浮)(单位Kpa)的关系绘成曲线,如下图所示(。假设地下

水位降至基础底面以下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公式5.2.4计算得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a=493.6kPa。由此可见,地下水位下降, fa-(p-F浮) 值增大,对结构有利。因此,设计时按该场区常年水位变幅的高水位值计算是偏于安全的。

三.地下水位下降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地基变形的验算是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3.5条并考虑第5.3.10条进行,然后再按第5.3.7条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当结构采用箱型基础和筏形基础(有防水外墙),且地下水位高于基础底面时,公式5.3.5中p0(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为常数。因此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上发生变化时对地基变形没有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如何利用水浮力问题的表述不统一,不利于结构工程师掌握和利用。建议将“总竖向力中扣除地下水浮力” 替代“取有效重度”。

2. 对于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和桩筏基础原则理论上应该考虑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不考虑则偏于保守。合理的利用地下水浮力可以扩大天然地基的应用范围,减少桩基础数量,节省工程费用,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3. 对于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当基础底面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水位下降,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与扣除地下水浮力后的总竖向力(p-P')的差值即fa-(p-P')

增大,对结构有利。设计时,除一般规定,应按以下要求验算地基强度、地基变形、基础承载力:

(1)地下水位应严格按照勘察报告提供的“常年水位”并取相应的水浮力、修整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如果此时经过减负后的基础地面压力值小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则可认为地基持力层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2)当地下水位在常年最高水位与基础底面标高之间变动时,则可认为已经满足常年稳定地下水位要求。此时产生沉降的附加应力p0为常数,地下水位下降对地基变形无影响。如遇南水北调等特殊情况使得该场区地下水位超出常年最高、最低水位,则应另行评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

(3)在进行基础底板强度计算时,基底净反力等于(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水浮力)+水浮力-基础自重。

参考文献:

篇2

中考冲刺复习周计划(五)——RDF中内部试题

中考冲刺复习周计划(四)——家长如何备战中考?

中考复习冲刺周计划(三)——如何破解中考黑匣子【家长篇】

中考冲刺复习周周练(二)——走出中考前的黑匣子

e度2010中考英语备考独家奉献考前周计划(一)

四中学校月考试题:点击下载

中考步步紧逼,眼看仅剩50余天,五一假期过后,4日宣武将首先拉开一模大战,继而是5日西城、12日海淀,北京十八个区县的一模考试会在5月的第二周全部结束。就是在如此紧张的时刻,很多学生都有考前“焦躁症”先兆,其表现为:

*每天觉得困乏无力,上课提不起精神,晚上熬夜但是效率可怜

*精力不集中,说着说着话就心不在焉

*脾气大,一两句话就容易和父母嚷嚷

*时时刻刻都在抱怨

*每周的测试看到分数不理想,心里慌张,但是又提不起劲儿好好学

*原来觉得很基础的东西,突然之间都觉得好像什么都记不清楚了

“一模是个临界点”

跑过800米的同学都知道,最辛苦的并不是最后一圈,而是刚刚跑过第一圈400米之后。此时会觉得呼吸急促,腿发沉,达到身体承受的极点。但是,只要在这个阶段坚持下去,接下来不管是再跑400米还是800米,呼吸会变得渐渐顺畅,步履也开始轻盈起来。

在备战中考过程中,一模就是800米中的临界点。在已经走过的这2个月的时间里,很多同学复习的很苦,每天两点一线,白天上课,晚上挑灯夜读,每天睡不到7小时,周末还要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学生戏说他们每天的生活是“一天八节七节考,还有一节测长跑”。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倦怠期。

在接下来的5月里,初三学生将面临非常繁杂的事情,比如:5月第一周到第二周全市十八个区县一模;5月5日开始体育考试;一模成绩出来后全市千名优秀学生将会提前签约;5月下旬开始填报志愿。

面对即将到来的最忙碌的5月份,初露考前“焦躁症”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如果在进入一模前不能及时调整状态,将会影响后面整个备考的状态。

抓住五一,休息+复习

五一假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调整时机。

首先,一定要在五一三天假期合理安排好时间休息。但是,注意不能黑白颠倒,最好按照考试时间安排作息。早上8:30开始复习,每隔1小时稍作休息,晚上11点前睡觉。

第二,合理安排好复习计划。在五一假期开始前,应当列出五一三天的复习计划。其中,要特别重视往年的一模题回顾,可以试着总结出一模考试中各类专项的考点。另外,不要大量的做新题,要把以往月考、统测、听写的错题记录全部拿出来,看看自己究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

家长要多鼓励

这个阶段是学生外部表现最容易激动,但是内心最脆弱的时候,家长在这个阶段要主动帮助孩子减压,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带孩子出去散散步,聊聊天;提醒孩子按时睡觉,养成正常的作息习惯;在孩子抱怨时,不要正面对峙,要多鼓励。

篇3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三轮复习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略,符合当前高考和新课标的实际。

1 备考进度与内容安排(以2009―2010学年度为例)。

2 复习计划的具体实施。

第一轮复习根据课标要求,按照教材单元内容循序渐进地复习,做到细讲细练,重点是打牢基础。第二轮复习依据当年考纲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重点是构建知识结构,掌握专题特点和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和规律,通过精讲精练,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第三轮复习要加强综合训练和高考模拟训练,重点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强化考前适应性的训练,以考带练,以练促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并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

二、紧扣课标,研读考纲,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 准确理解课标和考纲,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科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准确理解课标和考纲的要求,通过情境创设、知识迁移、问题拓展、活动安排、练习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有效地激发学生从多个层丽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尤其在前两轮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这是取得高考理想成绩的根本保证。

2 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设计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更注重对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考查。对于记忆能力,可以采用时间分散记忆、趣味记忆、纲要记忆、示意图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使学生少花时间多记一些知识。对于阅读能力,教师可采用问题导读、提纲引领、归纳导读等方法,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应变及适应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对于分析理解能力,教师要讲清基本历史概念,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在复习和做题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历史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后知识联系和贯通、知识相互渗透等方面的能力。对于思维能力,可以用要点浓缩法、线索表解法、结构层次法、联想法、归纳类比法、分解组合法、打破思维定势、调换思维角度等方法训练学生的集合思维、逻辑思维、迁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了,复习备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行日练、周测、月考制度,巩固复习成果,强化对高考的适应性训练

日练、周测、月考是笔者在近几年高三复习备考中探索出的一套非常有效的备考方法。日练即在课前5-8分钟内,让学生在默写本上写出上节课课标要求的’核心知识和知识结构,确保人人过关。周测即每周利用固定的两节课时间针对前一周的复习内容进行检测,考查学生知识点落实情况,训练非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学生当堂相互批改、教师讲评。月考即每月初对前面所复习的所有内容进行综合测试,试卷题目设计、答题要求、时间分配等完全按照高考模式,加大题目的综合性和区分度,使学生尽早进人高考应考状态,提高对高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每次月考后教师要进行试卷分析,包括成绩分析和丢分原因分析,让每位学生制订后阶段复习整改措施,明确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日练、周测、月考是检测学生阶段复习情况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强化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巩固复习效果的有效模式。

四、关注学生差异,制订个性化备考方案,提高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1 以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差异,建立学情档案,掌握学习动态。

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谈话、与班主任交流信息及日练、周测、月考等可以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兴趣、动机、态度、方法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学情档案,内容包括存在问题及表现、归因分析、整改措施、预期效果及跟踪考查情况等。学生通过学情档案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教师通过学情档案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制订针对学生个体的复习备考方案。

2 课内关注差异、课外帮教,促优补差、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课堂上的学习任务会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为了不让学生带着“误解或不解”的知识前行,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制订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在完成基础内容后,让“普读生”(完成或基本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先行学习新内容;“补读生”(没有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在老师和优秀生帮助下进行补救性学习,去巩固尚未掌握的内容。这样,学得快的学生能学习更多,学得慢的学生能得到及时帮助。从而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篇4

关键词:初三 数学 复习 策略

初三复习中,我们要锻炼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要改变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不能让学生陷入题海。周练、月考、模考、练习卷多种练习,学生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复习,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一些策略:

一、紧扣教材、深入挖掘

严格复习计划课本上的知识、例题等是经过教材编排者慎重才筛选再加精确设计而成的,是数学的精华所在。复习课没有新的教材,个人的原则是紧扣三年的课本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这些,都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大纲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并严格制定复习计划,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明确重点、把握方向。教师要根据大纲准确把握中考的考试方式和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计划,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对知识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编制测试题,让学生们独立、仔细的完成。试题中要突出重点,细化难点,让学生重视易错的内容,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错误率高、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强化。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二、保持最佳的复习心态,制订合适的复习计划,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是在情感、心态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复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们必须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严谨感是指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心理学告诉我们,严谨的作风会迁移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而数学学习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准确规范,不应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即“会做的要得满分”。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要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醉。这样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所以,最佳学习心态主要阿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监控器,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大家都应有自己的目标。只要目标恰当,努力学习,一定都能实现。具体学习计划怎样制订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至少有多少时间学习数学?数学练习多长时问完成?每周是否能完成一套数学试题?做到每天小汁划,详细到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道题,复习到哪…页。每周、每月中的计划,详细到完成多少套试卷,复习到哪一章节,月考复习怎样安排,月考成绩目标的制订。围绕目标制订大汁划,不做无目标、无计划的学习。

三、课堂复习,善于“转化”,“优化‘变化”“类化”

数学是由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组成的知识体系,数学学科的复习可谓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如何让学生自己顺利地竣工?教师在课堂复习时,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其一,“转化”复习内容许多教师复习时,把一个章节中所学过的知识复述一遍,这样做,学生只会感到无聊乏味,难以理顺,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在知识点复习时,可引导学生采用知识归类编码复习法首先列出所有主要知识点,然后进行归类排队,最后用数字或字母编码。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时,可转化为12345,一个主要问题,二个互逆关系,三个注意事项,四个基本公式,五种基本方法,这样做能使学生懂得怎样把所学知识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实现点与面之间的转化。

其二,“优化”解题思路许多学生觉得,答题时需要灵感,有了灵感,答题就会很快,其实,这个灵感就是解题的思路,省时省力的思路,会让学生很容易就攻破了难关,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捕捉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比较出最有效的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其三,“变化”例题讲解中考试题是对初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一般不会出现难题、偏题、怪题,许多教师在复习时,比较注重书本上例题的讲解,我觉得,在例题讲解时,可适当地进行变化,如改变条件、结论等,或对例题进行深化,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其四,“类化”习题初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学生做的题目很多,类化习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点,并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改进,教师可以在课前把题目类化,然后在课上分类呈现,也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自己归类。

四、对学习环节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各个学习环节。如预习、上课、复习及自学的效果等,是否及时做好预习?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自学的时间是否充分利用,达到预定的效果,还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自习?在复习中应花大力气进行反思、总结,通过横向、纵向总结,比较异同,抓规律,找个性,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做题要注意量,题量要适中,整天疲于做题,没有反思、总结,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反思可以从多方面人手,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以上几种反思方式,使一种单纯的心理现象转变成一种实践行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反思,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讲清楚,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反思有利于加强基础,更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