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课程学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2-09-24 13:49: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习课程学习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习课程学习个人总结

篇1

回首这半年的教师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别是xx教授有关《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的专题讲座,真是心生感慨,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

篇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的教学走进了学校。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有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各中小学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普及课程。计算机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教学中既有理论课,又有上机实习课,但可以想象,如果只上理论课而不实习,哪怕理论课讲得再好,学生也是不可能学会操作计算机的。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上机实践教学环节十分关键,应该充分重视上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要认真上好每一堂上机实习课,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每节上机课要有明确内容

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在上机课中出现“混堂”现象,将学生放任自流,部分同学坐在计算机面前显得无所事事,要么玩游戏,要么看看这个、浏览浏览那个,爱学习的同学也只是机械地照着课本进行操作,没有确切的目标,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好,机器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爱岗敬业,认真备课,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在课中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组织教学。每一次上机实习课任课教师都要像上理论课一样来精心设计自己本次课的实习目的、内容、重点、难点等,要明确每次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而且,要注重将上机实习内容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

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监督、检查

在一些学生们的思想里,就觉得上机就是为了玩,是好玩,学生喜欢打游戏、聊天、看电影,不然上机有什么意思呢。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一直是把电脑当作娱乐工具;有的学生喜欢上网吧,在网吧完全把电脑作为休闲娱乐工具,满足自己的娱乐兴趣。这不仅是计算机老师的烦恼,也是家长们的苦恼。改变学生把电脑当作娱乐工具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将电脑作为一种学习和办公工具的观念,这是引导学生用心来学习、实践和练习的首要问题,也是对学生将来人生的一大好事。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在机房通过机房的投影仪屏幕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让每个学生都清楚上机“任务”,让学生自己分析设计具体的“分任务”及解决办法。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对于某些复杂的操作,有时甚至通过投影仪对学生演示整个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或是通过网络软件,例如电子极域教室软件,用服务器控制学生工作站的屏幕来演示重要的操作步骤;或是将事先制成的多媒体课件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播放,引导学生的上机实习。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练习要充足,难易层次要分明,不能一个模式,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不同都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要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动手做题,又要对基础好的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

对学生的操作要及时检查和作出评价,这样既能督促学生珍惜有限的上机时间,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又能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信心更足,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三、教师上课认真辅导是上好实习课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在实习课上找个凳子一坐就不管了,应巡视辅导,充分发挥教师在上机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在课堂巡视中检查学生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否正确、规范,在检查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学生或提醒、或启发、或鼓励,对练习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总结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操作要领,从而加快学生操作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对问题不但要细致的分析讲解,而且还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反复示范,让学生对操作步骤有充分理解,并能根据要领熟练掌握。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学会所操作的内容,教师的责任心也得到充分体现。

篇3

敬业,即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尊敬和热爱,他是一个人致力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实习工作复杂而平凡,琐碎而艰辛,其中即包含繁重的体力劳动,有渗透着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加上实习班级比较多,实习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感觉付出多、收获较少。正是由于实习工作的这些特点,要干好这项工作,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崇高的敬业品德,个人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在实习工作中才会把工作看的高于一切,从而表现出热情的工作态度,勤劳的工作作风,忘我的工作精神。兢兢业业进行工作,默默无闻的搞好实习,无怨无悔的为教学服务,最终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

二、不断进取的心理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机械行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实习教学也处在了改革发展的前沿。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不段更新知识扩充对实习的希望。面对变化多端的新形势,身为实习指导教师,必须要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进而激发出强烈的进取心,重新对自己的工作性质进行定位,在工作中总结过去,刻苦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但要学习本学科的心知识新技能,还要学习周边学科,交叉学科的心知识、新技能,要用现代化得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丰富、更新自己,为自己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积累资本。另一方面要博采众长,大胆设计实习方案,即使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技艺,全面掌握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识渊博,教技精湛,超越自我,才能培养出新人,浇灌出桃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三、组织管理能力

实习课作为一门传授钳工操作的基础技能,他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特色。如果把实习课比作一项工程,而实习指导教师就是这项工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施工者,因此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充分发挥、运用到实习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去。如果课前全面组织教学内容,准备好学生所需要的工具、量具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方法。在课前根据每个班的学生特点、爱好采取适当的组织管理方法,组织、辅导学生练习技能;并根据每项实习内容进行考核。在课后对实习用品、设备、工具等进行整理和归类、管理打扫。实习指导教师这种完善的组织管理,不仅能使实习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利达到课程目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勇于创新的胆量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而自己的学生则是实践者,必须引导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硬搬教材,做到既源于教材,有不拘泥于教材,突出教学的可研究性增强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变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的学习为主动探索,发现现象、总结规律的开拓性学习。比如以钳工操作技能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

五、团结协作的精神

实习课有其内部的独立性,但更有其外部的联系性,如果与课之间的安排、调节;实习用具等交叉使用。这一切就决定了实习指导教师不只是单纯上好自己的实习课,而是还要和周围的同志发生工作上的联系和交往。如何处理好这些“外交”工作,就要求我们还要具有一种整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工作中不能立足于自我,要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在工作中和同事互相帮助,互相配合;遇到问题和同事互相商讨、互相谦让、互相宽容,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给周围的同志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友好,少一份烦恼。这样整体工作就能顺利进行,自己工作的艰辛也能得到同事的支持和认可,才能体会到同事之间的友情和乐趣,在工作中找到一种成就感和使命感,从而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创建“全国示范”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以上是我在长期的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在生产实习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熟练的技艺表演、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寓知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轻松获取应得到的知识,既不感到压力又不觉得疲劳,但又须努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风。

篇4

二.实习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三.实习时间

2009年9月----2012年1月

四.实习目标

1.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对于适应实习老师的身份,好好听课,汲取原任课教师的上课经验和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做好听课笔记把老师的上课流程记录先来,在自己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时乱了头绪。

2.备好课,上好实习课。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讲课水平了。教育实习就是一个锻炼和提升自己这方面能力的绝佳机会。其中讲课的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在实习的时间里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实习课,做到认真备课、讲课以及总结。不论是新课还是重复课都要认真对待,而且要虚心向原科任老师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每次上完课之后也应该主动咨询老师以及队友的意见,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指正,以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3.做好班主任工作。实习期间,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当班主任的角色,而这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虽然在平时的课堂上也学习了不少关于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理论,但是真正的班级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不能有教条主义,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平常应该多到班里了解情况,多向原班主任学习管理心得,多总结经验教训。

4.适应实习生活。教育实习为期半年,而且是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能否好好适应实习团队的生活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实习质量,因此,融入实习环境,适应实习生活尤显重要。一是要与带队老师相处融洽,与实习队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二是要尽自己的能力为集体服务,该提意见的时候提意见,该干活的时候就干活,不要拈轻怕重、挑三拣四。

五.实习内容

1.认真听课。通过听原任课老师的课,大体了解教学的情况,进而使自己对这些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听队中相同专业同学的课,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手法;听队中其他专业同学的课,和他们一起探讨讲课技巧。

2.备好每一节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我们认真把每一节要上的课都提前准备好,搜集相关的资料,理好教学思路、写好教案及教学设计、做好ppt,一定能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教学技能方面。技能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左右着整个课堂的进程。只有我们在教学技能方面下工夫,课堂才会变得活跃生动,学生才不会昏昏欲睡,教学质量自然会上去。

4.做好实习日记,记录实习期间的主要活动,为自己的实习生活做好记录,为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5.尽力做好实习带队实习老师分派的任务,完成实习目标。

六.实习方式

1、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认真备课,做好上实习课的准备,并且虚心介绍原科任老师的指导。

篇5

数控实习课是技工院校数控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等级工考核。组织好数控实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实习兴趣,增加好奇心,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肯钻研,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笔者在数控实习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发现及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展。

1.独立探究

独立探究是老师创设问题后,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数控车外圆车削的教学时,学生按照粗车、精车编程,理论上零件尺寸合格,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会由于对刀、机床精度的影响造成尺寸误差。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去独立探究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时再来求助老师。最后,老师总结讲授尺寸修调的技巧,教学实效很高。这样做的效果与传统的“填鸭”不同,学生是带着问题实践的。

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在于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开发创造潜能,而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只是启发者、促进者。

2.合作分享

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充分展示自己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从而使自己的思路更广。

如在进行数控综合零件加工的训练时,我们可以按机床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同时每组学生分别成立编程、加工、检测小分队。如果每台机床有6个学生的话,正好2人一个小分队,组内的分工要求每次轮换。在整个实习教学中,进行小组对抗赛,对于优胜小组可以进行奖励。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数控技能的提高。

二、努力将实习课题企业化、生活化

现代企业需要培养的技术人才应该是可以加工成品或半成品零件,并能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具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努力摆脱现有的课堂理念和束缚,彻底更新观念,实施教学改革。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知识不断更新换代,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跟上专业领域的发展。

例如在数控实习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学区的一台数控机床,培训合格的学生上机练习操作,提前体验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让所有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促使他们自我定位,找到目标,努力

实习。

又如在数控综合零件实训时,可以模拟企业外加工这个零件,让每个小组进行招投标,要求最少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每个小组去进行成本核算、试样加工等工作,这样的教学丰富多彩,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参与,提高实习成效,同时也为他们以后创业打下基础。

三、合理改变评价机制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习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是让课堂“活”起来最有效的策略。

数控实习过程中,普遍的评价过程是:老师出题制定评分标准,学生根据图样编程加工,老师评定成绩。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完全可以“倒”过来,由学生制定“游戏”的内容与规则。

例如老师在一个数控中级车工班期末应会考试中,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自己设计零件,必须设计外螺纹、两个外圆、一个内孔等加工要素,同时要求制定相关的评分标准,老师仅对零件长度、毛坯做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加工,老师最后依据学生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检测评分。整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设计的零件新颖、独特,显示出超强的设计天赋,创新潜能被大大挖掘,最后都顺利通过了考核。

篇6

作者简介:夏英(1981-),女,江苏无锡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6-0083-03

2012年1月13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报道了“学生顶岗实习缓解企业‘用工荒’”的新闻:春节期间,宁波市近三万中职生在学校倡议下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帮助企业缓解春节“用工荒”。这一行为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继而全面组织[1]。多年的社会问题,政府未曾解决,职业学校主动出面排忧解难,是发扬雷锋精神,还是某种困境下的无奈选择?更令人质疑的,宁波职业学校倡导的“在社会实践期间,服从企业安排,为企业服务”的精神,使顶岗实习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企业?学校将企业的利益摆在“育人”前,这不仅是对顶岗实习的亵渎,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贬低。顶岗实习指向偏移,不仅远离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可怕的是为教学实践的简单操作和“放羊”管理埋下了祸根。顶岗实习,研究者因过多地追究管理机制“不畅”而蒙蔽了实践者双眼,没有真正意识到顶层设计的不完善和理性认识的“缺位”,因此亟需从现实问题出发,为之正本清源。

一、顶岗实习是制度课程

所谓制度课程 (the institutional curriculum),是特定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规定并实现的合法化的学校教育内容。制度课程具体体现为官方的课程文件(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科书等等)及这些课程文件的操作形态[2]。我国的课程传统是制度化的,反映的是对课程权威性的重视[3]。制度课程不仅承载着社会对教育期望的规定性,也成为社会对教学工作管理限定和控制的依据。作为制度,课程享有着社会规定的合法性、权威性;作为课程,制度承载着具体落实的教育内容及手段。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

顶岗实习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制度课程,享有制度的合法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举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业或者实习场所。”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约占总学时1/3的顶岗实习课程,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时间都要长,其教学效果决定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因此,顶岗实习课程教什么、怎么教,是首要关注的问题。作为制度课程,这些问题需要顶层设计者回答。然而,从教育部颁布的具体实施文件[4]中,我们没有找到答案。文件仍然停留于“制度”层面,未真正落实“课程”内容的规定性和权威性。制度课程应有的“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科书等等及这些文件的操作形态”,在顶层设计中都空缺。官方文件仅将顶岗实习视为学生工作进行管理性规定,而未视为课程进行教学性规定。退一步,如果顶岗实习课程不具备同质性、单一性而无法规定课程内容,那么将课程开发的权力下放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如何考量,已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是无法规避的另一难题。事实上,顶岗实习课程的前端设计与终端考核,顶层设计者均没有进行权威性地规定,造成是“制度”而非“课程”,“制度”也成了空中楼阁。

更艰巨的是,顶岗实习课程远非教育内部能妥善设计的。学生到企业实践,需要学校和企业对该课程共同设计与实施。但政府部门对学校规定多,对企业规定少,造成制度上的合作瓶颈,职业学校“放羊”管理也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顶岗实习虽然是“制度课程”,却被理不顺的制度所“抛弃”,而处于岌岌可危之境。如果说,21世纪基础教育在从制度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的道路上,那么职业教育还在为跻身制度课程而努力着。

二、顶岗实习旨在职业精神的修炼

顶岗实习,因设计不完善造成实践异化,甚至形成了不同群体对其认识的异化,演化为恶性循环的怪圈。江苏2008年调研数据[5]表明,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对顶岗实习存在着严重的认识偏差,育人目标甚至被功利化的利益追求所掩盖。职业院校认为顶岗实习就是“企业顶岗”,并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顶岗生产”,并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的手段;学生及家长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顶岗劳动”, 并作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办法。实质上,三方利益关系者,都简单地将顶岗实习等同于生产劳动,不仅剥夺了职业院校学生作为“生”的学习权力,而且亵渎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殊价值。顶岗实习,究竟应指向何方?

首先,顶岗实习本质上属于教学过程,生产劳动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手段。顶岗,虽赋予学生一定的劳动责任与义务,但重心仍在“实习”,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或师傅指导下的实践劳动,实现规定地教学目标。因为是学生,他(她)还不具备生产性劳动的资格,参与生产劳动是为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服务的。如果连职业院校都助长本末倒置的做法,那只能说明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否定。

其次,顶岗实习是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特殊过程,要重视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综合职业能力的历练。顶岗实习是实施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内容是普适性的、分科的,顶岗实习任务是具体的、综合的,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岗位情境下学会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不同岗位实习中熟练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尝试“轮岗式”、“工作站式”等顶岗实习模式[6],让学生在本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上进行实践学习,夯实职业基础,增强职业适应能力,是积极的育人模式。

最后,顶岗实习旨在职业精神的修炼,回归职业教育本质。任何教育都不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应该是人格的塑造。职业教育同样应该以职业人格的养成为目标。而职业人格应以职业精神的养成为核心。职业,不能简单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更是一种“志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对职业的准体验过程,其教学周期长、真实情景等特点,是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最佳途径。要培养学生以职为志、敬业尽职的职业精神,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制器”,以使职业教育免进单纯“训练”之误区。“庖丁解牛”描绘的是由技入道的职业境界,从业者感受到的不再是劳作的辛苦,而是创作的快乐。如果职业教育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将是多么令人振奋!

三、顶岗实习需要系统设计课程

关于顶岗实习的文章,从呼吁校企责权明晰到探讨精细化管理,大都集中在的保障机制层面。作为制度课程,只有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才算是进入问题的核心层。顶岗实习需要系统设计课程。按照泰勒“编制课程与教学计划”四个基本问题,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一)目标分析:来源、内容、关系

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技能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7]的任务,与公共基础课程共同肩负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重任。按照专业技能课程“基础平台+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顶岗实习课程应立足“专门化方向”课程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约占专业技能课程总学时一半的顶岗实习课程,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既不能无限扩大,将非教学予以满足的需求纳入进来;也不能狭隘化,仅局限于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下的专业技能。泰勒认为,教育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综合以上要求是科学制定目标的前提,既正确处理学生学习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这一原则应用于顶岗实习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一,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总框架下,综合分析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入职资格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等,这是教学目标内容具体化的来源;第二,立足职业人格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圆心”,顶岗实习教学目标至少包括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扇面”;第三,要协调好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其他专门化方向课程教学目标的关系,使之成为有机整体。

(二)内容选择与教学安排:四阶段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企业认知岗位业务实习企业管理实习毕业设计[8]。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学生适应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教学要求和安排。第一阶段,通过见习等方式,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及专业对口岗位的技术要求、新设备新工艺应用状况等,实习指导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心理,逐步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第二阶段,在实习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部门顶岗实习,熟悉不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以及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逐步建立稳定的就业倾向,并能独立完成企业规定的工作内容。第三阶段,一般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要求在企业管理部门顶岗实习,了解现代企业管理运作模式,各种技术指标制定和管理制度实施等。第四阶段,毕业设计与就业。高职院校学生根据企业顶岗实习真问题设计项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结顶岗实习学习成效,为就业铺平道路。四个阶段,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使顶岗实习与课堂教学、校内实训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一方面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形式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另一方面与企业岗位的需求相互匹配。

(三)课程评价:目标达成的考量

顶岗实习不等于岗前培训,不能用“是否就业”“无缝对接”来简单评判顶岗实习实效。制约就业率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教育因素、还包括学生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家庭因素等。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9]。由于顶岗实习过程涉及相当多的变量,包括学生的个别差异、心理特征,教师或师傅教学能力、个性特征,还涉及企业的配合度、企业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影响着目标的达成。课程评价是对目标达成度的考量,不仅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科学评估,而且让教师注意到课程的哪些方面是有效的,哪些方面是有待改进的,为下一步实施奠定基础。根据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内容指向,建立相对应的稳定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至少包括两次,一次在顶岗实习前,一次在顶岗实习结束后,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以此判断目标达成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振岳.浙江组织中职生春节期间顶岗实习[N].中国教育报,2012-02-01.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整合[J].教育研究,2000(02):52.

[3]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J].教育研究,2002(06):49.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03〕2号)[EB/OL]. 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201001/xxgk_79115.ht ml.

[5]殷翔文,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上)——基于江苏实践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剖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9):27.

[6]储水江.以“轮岗”为枢纽,实现顶岗实习的精细化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2012(05):108.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5)06-0046-04

收稿日期:2014-10-1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湖南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XJK012CTM026)。

作者简介:张瑞智(1982-),女,湖南沅江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舞蹈学研究。

在当今世界音乐教育领域内,由于受美国音乐教学哲学家艾里奥特为代表的音乐实践哲学观念的影响,普通音乐教育对于实践教学特别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也更为重视实践[1](P1-3)。可以说,重视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特点。强化音乐艺术与教师教育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本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关于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实习这个比较狭窄的视域内,一些新的实践方式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经验,但总体上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尚未在以挖掘学生创新力、激发学生创新力为目的导向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方面实现突破[2](序)。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更强实践能力的音乐师资和复合型人才,根据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和音乐教育的实践背景,我们将实践领域进行了有效拓展,提出了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三一实践模式”。

一、“三一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本科音乐教学实践课程在理论建设上非常薄弱,音乐教学的实践课程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误区,即课程探索的个人性、教育实践的零散性以及实践效果的间断性。

1.实践课程探索的个人原子性。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由于其演奏实践的需要,容易体现个人主义,在实践课程探索上也易出现个人原子性的特点。有些高校在音乐本科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时也常因人设课,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教师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实践课程格局。这种个人原子性,不利于系统性、协同性的实践课程探索;这种理性认识上的缺失,也值得我们反思。

2.音乐教育实践的零散性。有些高校对音乐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没有进行系统规划,再加上在实践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因人设课现象,因而在实践活动上往往与不连续、临时的事务性的表演活动相结合,致使音乐教育实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呈现零散性。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对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缺乏系统而深刻的理论研究,更是由于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起着指导作用。这对于音乐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理论建设显然也很为不利。

3.音乐实践教育的时序间断性。音乐实践教育中的原子化、零散性未能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致使音乐实践呈现时序间断性,进而导致音乐本科学生在音乐实践课程学习上存在着“和尚撞钟”心理,严重影响了音乐实践教学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以系统论的思想作为支柱,从音乐实践课程的理论根基上探索加强课程理论建设的途径。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明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还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3]。

因此,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在音乐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三一实践模式”,使实践课程模块化并经过融合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践体系,既能满足当前本科音乐教育实践的迫切需求,也能保证音乐教育实践的效果。

二、“三一实践模式”的构架及其实质

所谓“三一实践模式”,是指对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模块化与操作的一体化。“三”是模块化,指将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分为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习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三大模块,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是一体化,即推进上述三类课程在实践内容、实践环节、实践指导上的一体化。该模式实现了音乐教育专业在艺术实践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有助于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艺术实践课程

一个完善的课程结构,可以视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样,具体的课程门类也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艺术实践课程偏重实践,但从课程内容上来说,仍然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作为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乐、器乐、钢琴、舞蹈、作曲及合唱六类。为增强课程的理论水平,每门课程都以整合理念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大课程观为指导,全面改进专业理论与技法课程的教学,将技能、欣赏、史学、教学法、表演心理等多学科的内容整合为体系化的课程内容。如声乐教学涵盖声乐演唱技法、声乐演唱心理、声乐作品分析、声乐作品欣赏、声乐教学法、声乐史等声乐学科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内容。

艺术实践课程的实践内容则是用“采、编、训、演、录”五个环节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块,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采”即“采风”,是组织学生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区域搜集和挖掘民间、民族音乐,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即“编创”,是要求学生将采风所得的资料整理、改编或创编成艺术作品。“训”和“演”即“排练表演”,是组织学生对编制的作品进行学习、排练与演出,特别是去民间或少数民族地区表演。“录”即“录制”,是利用现有的先进录音、录像条件对表演作品进行录音或录像,制成音像成品。艺术实践课程可以通过这五个环节提高学生挖掘、整理、编创、表演等方面的创新知识和技能,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教育实习课程

教育实习作为对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途径。教育实习要求参与实习的学生除了拥有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外,还要有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以及一定的见习、试讲经验。教育实习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案例分析等。

教育实习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往主要是“试讲―上课”步骤,“三一实践模式”则着眼于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研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见习―试讲―上课―校本音乐课程建设―音乐教育总结与研究”的音乐教育实践过程。在“三一实践模式”的指导下,教育实习课程呈现以下鲜明特征:第一,加大了教育理论与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加强了教育教学理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案例分析的理论学习。第二,延长了见习周期,扩展了见习内容。将见习时间提前至从入学后第2学期开始,每学期举行1~2周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分别到各类学校进行教学观摩。通过见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帮助,学生能理性分析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现象,并梳理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理论水平将得到快速提高。第三,将试讲融于课程当中,依托音乐教育理论进行试验性模拟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根据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教案的编写、课堂的组织,通过分析试讲来熟悉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从中小学引进2~4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学生熟悉中小学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为学生走入学校实习做好准备。第四,从各类学校中经过挑选而建立起来的实习基地比较稳固,能保障实习学生较稳定地承担学校的音乐与艺术课程的教学、课外活动组织及班主任工作(艺术团的艺术教学活动),使实习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真正锻炼。第五,由指导教师组织实习学生结合当地特色音乐或艺术形式以及地方语言、文化特色等进行内容重组,能让学生进行有校际特点的音乐课程开发。第六,重视教育课程的理论总结环节,要求实习学生撰写相关研究论文,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4]。

3.综合技能课程

“三一实践模式”下的综合技能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技能、音乐技术与制作技能、乐器制作技能。这既涵盖了传统教师基本技能中的“三笔一画”,也包括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使用、MIDI制作以及音乐剪辑软件、打谱软件、录音软件的学习与应用等。此外,传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往往注重乐音的演奏与演唱、乐感的形成、乐的欣赏等“乐”的教学,而忽视了“器乐”中“器”的制作。同时,在中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作为教育经费有限的普通中小学,教师制作简单的乐器既能解决经费不足导致的乐器问题,也能为学生参与器乐演奏打开便捷之门。

在综合技能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举办课件制作等常见问题的系列讲座,汲取老教师们宝贵的经验,可以开设简单乐器制作方法的相关讲座,如打击乐的多种做法、仿制管乐等等;还可以举办自制乐器大赛,要求学生提供自制乐器的方法、经费细目及演奏视频,课题组为比赛提供一定金额的奖励,从而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不断创新。总之,在综合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利用一切资源创造音乐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三一实践模式”中的“一”,其实质是把上述三个模块系统化、一体化。具体而言,在上述三类实践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个人兴趣爱好和专业不同划分为小组或小课堂的方式,在“采风、编创、排练、表演、录制”一系列环节中选择一项固定的实践操作内容,保证实践内容一体化;以课内、校外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把理论教学、现场参观、模拟实训、见习、实习等结合起来,穿行,保证实践方式一体化[5];以专职教师带队、专业教师跟组指导的双导师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协作、团队协作、小组协作的教育实践关系,以保证教师指导一体化;以多样化考察方式与多元化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做出定性与定量评价,保证考察评价的一体化[6]。

三、“三一实践模式”的意义

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三一实践模式”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对于促进该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三一实践模式”的内容模块化和操作一体化思路,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在音乐教育理论的系统化方面也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当前的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已经或多或少地在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习课程、综合技能课程方面有所布局和体现,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仍然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音乐理论研究中以明确的趋势性目的为引领,建构、融合、平衡、开放、反馈都应是不可或缺的。“三一实践模式”对现有的音乐教育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和重新建构,按照等级性、有序性、关联性的原则设计课程,充实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进而构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开展贯穿于整个实践课程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探索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力的方法与模式,从而有助于推动学科创新和升级。

其次,从实践层面上来看,“三一实践模式”力图探寻一条适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能够为国家修改和制订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指导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举措,甚至对其他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三一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既是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又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的内在需要。探索高等教育音乐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其本身就是推进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创新作为培养目标的核心之一,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应贯穿于专业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1-3.

[2] 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序.

[3]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7-83.

[4] 古全林.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84-86.

[5] 湖南省岳阳师范学院音乐系课题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00:(7):8-12.

[6] 魏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构建新课程体系专业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6-149.

"Three-One Practice Model":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in the Undergraduate Music Education

篇8

传统的教学安排通常是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习或技能训练。在理论课上,教师把故障诊断方法板书后,逐一进行讲解,学生常觉得“抽象空洞”,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谈不上“深入理解”。上实习课时,教师先在学生面前示范“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步骤和方法,再让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仅是机械、被动地获得操作技能,好奇心被教师的详细讲解所抑制,难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求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分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汽车制动系维修课程设计特点

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它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汽车制动系维修操作,在汽修企业的生产运作的流程是:先由检验人员驾车路试,检查及鉴定制动系的技术状况,填写《维修派工单》,确定需附加的维修项目;维修人员根据《维修派工单》的维修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维修与鉴别。修复后,在《维修记录单》上填写好维修的内容及方法,并经检验人员驾车进行多次路试(或上制动试验台),检验其技术状况应达到规定标准;填写《合格证明凭证》,车辆出厂。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习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学生可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了学习

效率。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从真实的操作现场情景中感知与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课程重点在于实际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形成连贯、全面、完整的教学体系。

3.以工作任务为起点

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模式,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给定条件下自主设计学习训练方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评价方案;学生自行动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最后由学生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4.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根本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开发方法,以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将职业工作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具体分析那些“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中职教育课程,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亲自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技能;在活动中形成的过程性知识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是解决工作中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脱节的关键,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三、汽车制动系维修教学设计

1.学习内容的分析

(1)学习任务。以常见维修项目为学习任务(如:制动拖滞、制动不灵、制动跑偏、制动失效等),经过学习与训练,掌握制动系故障分析、故障诊断及检修等技能,有效地为生产第一线服务。

(2)学习重点。重点是掌握故障分析与诊断及检修技能。学生能对制动系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检修,找到故障原因与部位,并将故障排除。

(3)学习难点。故障诊断与排除是学习难点。目前,受实习场地与设备及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只可通过视频观摩及研讨,未能组织与实施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操训练,较难掌握到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操技能。

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1)教学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级班的二年级学生。

(2)学习基础:学生已完成《汽车结构知识》的学习,会利用维修手册及专业书籍查阅相关信息,会使用普通工具、专用工具和量具,安全地进行作业。通过对汽车制动系故障原因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安全地实施模拟工作过程的实习训练。

(3)浓厚,对小组研讨式学习模式也能认同,有较好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采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获得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动系维修的工作情况。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工作领域的作业项目和内容,转化为学习的课程内容,构建汽车维修“制动系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形成职业任务导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本教材等教学文件。

4.多媒体资源的选择

实习训练室可供学生进行工作过程实习。实习训练室分为实训、教学、讨论三个区,配有多媒体等设备,可播放企业生产过程录像、故障检修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及上网搜集相关信息。

5.教学过程要点

(1)创设学习情景。向学生下发工作任务,播放汽修厂进行汽车制动系故障维修生产过程的视频录像, 引入汽修企业的实际生产运作流程,当汽车制动系出现故障进厂维修,在检验人员驾车路试过程中,故障现象再现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进入角色。

(2)制定实训方案。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和制定故障诊断方案,实习训练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方法、步骤等(包括所用仪器、工具)。

(3)分组实习训练。全组人员轮流担任检验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讨论学习,并验证所制定故障诊断方案的合

理性。

(4)工作任务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参考书故障诊断方法与学生提出的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6.教学评价

工作任务实习训练结束后,对学生的评分标准是:

学生的实习成绩=小组成绩×50%+个人考核成绩×50%

(1)个人考核成绩。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陈述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的数量和诊断故障与排除的情况,对个人进行评分。

篇9

欲速则不达。财务处理工作不难,但是很繁琐。大到整个账簿,小到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为了完成任务急急忙忙赶着做的财务报表很容易出错,填制凭证时的数据不对,生成报表也必定会有错误;在系统初始化操作中,倘若少设了权限或者其他什么功能,后面就无法正常操作;包括数据的保存备份也要注意,记得第一天实习操作结束,本来该备份保存的数据,我不小心以输出形式保存,在下次上机时数据无法恢复,随后只能全面翻工。令人哭笑不得,第一天的成果就这样由于一时大意,全废掉了。

从错误中收获。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哪里不懂;不尝试,不会犯错,自然也不会有进步。在实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太多,好几次我都想拎包跑了,转念又觉得不行,修双学位的确苦逼,不过既然已经选择,又何必惧怕它难?最终还是逼着自己坐下来,一点一点啃着那些及其繁琐的操作步骤。通过不断犯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篇10

    和我们一样,别的班级和别的系大四教都室空荡荡的,我们大四学生已心不在学了,要找好工作,我们还有高学识。我的专业知识扎实,学有专长,说不定工作就会来找我了。这就是我大学四年坚持努力学习的成果,我一直很自豪。

    我在上中学时特别累,仿佛有学不完的东西。一旦考上大学,好像就达到了目的。如果我大学这段时光没好好利用,而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我就是及早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一直努力学习,虽然没有高中时的那么努力,但是但大学里我学习的认真在班级、年级都数的着,所以我不担心我毕业后没有工作。

  我觉得吧,大学几年“前紧后松”的现象的确普遍。应该让我们学生在3—6年之间修满学分后就可毕业成为制度。那样我早就可以毕业了,因为我的学分每年都是最高的,我可以很早的毕业。可在春天也可在秋天毕业,可以连续修完,也可修一部分后中断一段时间再修。可是我现在不得不一直努力,一直要等到夏天才可以毕业,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进入大学四年级,同学们都意识到,尽管课堂上的学习少了,但实习课绝不可掉以轻心;实习做得好不好,关乎每个人的就业与前程。我是很注意的,一直。

  到了大四,我比平时更忙更紧张。安排实习时间、落实实习基地、总结实习成果,每个环节都要尽力做好。大四实习课当作我走入社会前的“热身”和“起跑”,通过强化实习过程,让我更为顺畅地融入工作和社会。

我学习一直注重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在努力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多参加实习。

我一直把毕业实习当作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在实习中了解社会,也尝试人生角色的转换,实习让我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

篇11

和我们一样,别的班级和别的系大四教都室空荡荡的,我们大四学生已心不在学了,要找好工作,我们还有高学识。我的专业知识扎实,学有专长,说不定工作就会来找我了。这就是我大学四年坚持努力学习的成果,我一直很自豪。

我在上中学时特别累,仿佛有学不完的东西。一旦考上大学,好像就达到了目的。如果我大学这段时光没好好利用,而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我就是及早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一直努力学习,虽然没有高中时的那么努力,但是但大学里我学习的认真在班级、年级都数的着,所以我不担心我毕业后没有工作。

我觉得吧,大学几年“前紧后松”的现象的确普遍。应该让我们学生在3—6年之间修满学分后就可毕业成为制度。那样我早就可以毕业了,因为我的学分每年都是最高的,我可以很早的毕业。可在春天也可在秋天毕业,可以连续修完,也可修一部分后中断一段时间再修。可是我现在不得不一直努力,一直要等到夏天才可以毕业,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进入大学四年级,同学们都意识到,尽管课堂上的学习少了,但实习课绝不可掉以轻心;实习做得好不好,关乎每个人的就业与前程。我是很注意的,一直。

到了大四,我比平时更忙更紧张。安排实习时间、落实实习基地、总结实习成果,每个环节都要尽力做好。大四实习课当作我走入社会前的“热身”和“起跑”,通过强化实习过程,让我更为顺畅地融入工作和社会。

我学习一直注重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在努力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多参加实习。

我一直把毕业实习当作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在实习中了解社会,也尝试人生角色的转换,实习让我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

篇12

中职院校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的第一年,就会碰到实习课的教学,在校期间,每学期都会有实习课的课程。作为中职院校学生生来说,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好动性强,但是实习课要求动手操作,所受影响不是太大。技能的形成是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反复练习实现的。在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实习课是学生所能接触的基础的动手实践操作,具有相对比较重要的影响,同时作为对口单招的一部分,更加具有重要的地位。结合多年的实习课的教学,针对中职院校生的实际情况,和大家探讨下职校生的电工实习教学。

一、实习教学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上的企业要求的人才要求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雄厚,这样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或利润。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校企招聘,将企业请到学校来直接招聘学校学生,虽然说招聘是双向选择,但是明显可以看出,那些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学生相对比较吃香,这样企业在把学生转向员工的过程中,就减少培养人才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就应当明确实习课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脱颖而出。但是我们如何加强学生们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样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才能让我们跟着我们所教的内容走。但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对电工实习这门动手实践课感兴趣,并能保持最佳的热情状态去学习呢?采用什么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作为一名电工实习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以下办法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首先,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有一句西方的谚语说:好奇心害死一只猫。但是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学科的时候,这种好奇心反而是一种学习的动力。

在职校学校接触到电工实习前,并不了解这门学科,从开始接触到后面的反复练习,中间我们要将这种好奇心转化成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后面的实习中投入更大的热情。开始第一节课,我们就要上好,对于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电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部分,电视、电脑、电灯等等电器的使用以及汽车、地铁等电的应用,学生会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是也有畏惧心理,毕竟在以往的生活中,他们看到过由于电发生的一些事故,我们的讲解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消除畏惧的心理,产生好奇心。

其次,在开始的讲解课后,学生们接触的技能训练相对就有点枯燥,重复单调的操作有时候会不断磨损学生的耐心,怎么才能让学生在保持好奇的心理。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将电路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电器联系在一起,例举生活中会出现的一些电路故障现象,说明故障原因,这样才能把我们实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家里的保险丝烧断、电路忽闪忽明忽暗等等一些经常看见的现场。让学生把刚学到的一些知识实际应用,让他们产生一些原来如此的心理,这样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才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同时,在实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投入一些电气设备,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实在的东西,看看电动机如何运转,点动、长动、正转、反转等等一些现象,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诱惑性,学生在接触到未知的东西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引导这股好奇。

再次,我们可以多多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在讲解的时候,理论与多媒体结合,让学生可以从听觉、视觉上同时接触到新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在演示电路的运转,产生直观的印象,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才能知道电路基本的工作原理,如果发生故障可以自己有能力去进行检测。同时我们可以有意的去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排故。这样,我们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接触到他们所要学的知识,可以取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严格要求,提高操作水平

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这是接受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根据电工实习的特点从教案准备,实物准备,示范指导,巡回指导,到结束指导等一系列环节,高要求、高标准的实施,让学生一步步的从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知识,一步步的在电工实习中学到基本的电工知识。

(1)教师要有耐心,信心

由于我们是职校生,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基础指导薄弱,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那么我们老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心态,耐心的去辅导,以高度的热情,坚持不懈的去为他们讲解没一个步骤,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同时我们还要对他们要有信心,信心是成功的资本,我们要用发展的严重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朽木可雕,笨鸟先飞,让每一个人在适合自身的条件下去挑战每一个成功。抓住机会,给予机会,激发每一个人的上进心。

(2)规范要求,提高基础训练

在实习中,我们提出要求,然后按照要求给学生做演示,强调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根据以往的情况提出会出现不当的某些地方,从基础训练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刚接触到电工实习,一般都是好奇心优先,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每一个动作,我们开始的任务就是纠正每一个不合格的地方。比如开始做照明电路接线的时候,工具的摆放、接线要求,排线布线等等一些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了让学生不养成坏习惯,我们就启发学生分析图解,反复演示,直到学生了解到个别动作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逐步掌握技术规范要求,掌握操作技能。

(3)专题操作,深化训练

专题操作训练是把专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例如,在学生进行电气线路故障排除练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于电气原理图熟悉了解,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各元器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于各元器件之间的动作程序心中有数,这样在接下来的排故中才能准确的找出问题所在。同时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先用简单的故障开始,让学生对于电气原理图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现有的工具下去找出故障的问题所在。从简单的故障开始,更进一步的有简到难,一步步的让学生准确,快捷的完成任务。在能完成简单的要求之后,我们接下来,可以只给学生原理图,让学生自己按照原理图去自行完成电路的安装图,不搞统一模式,这样一步步的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技能开发的能力,为以后学生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打下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