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0: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食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七成白领对午餐现状不满意
调查显示,白领解决午餐的主要方式是到员工食堂就餐(39%),选择“与同事到附近餐馆拼餐”占20.4%,也有17.4%的白领选择自己带饭。外卖最不受欢迎,只占到16.1%的白领会选择午餐叫外卖。
34.6%的白领对于午餐的评价为“比较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价格较贵”(20%)、“饭菜油腻、口味过重”(17.8%)。同时,商务区写字楼周边吃饭选择较少也让不少白领困扰,8%的白领抱怨“吃饭场所距离公司比较远”、选择“就餐场所的卫生条件较差”的人群也占到了7%。价格实惠成为当前白领午餐的最大需求。
在各职业白领中,对于午餐要求最高的是事业机关单位人员,他们当中有29.1%选择了“非常重视,既要吃饱又要营养搭配”。而外企白领中对营养搭配有要求的比例最小,仅占20.6%,还有27.9%的外企白领选择了“只要吃饱就可以”。
四成白领晚餐“蹭”父母
午餐难,晚餐也难。对于工作日期间解决晚餐的主要方式,39.6%的白领选择了“蹭父母的”,30.8%选择“回家做饭”,16.7%选择“随便在外面吃点”,外卖依然是不得以的选择,仅有5.25%的白领选择晚餐叫外卖。其中,上海白领最爱蹭父母,比例高达51.6%,北京白领更倾向于自己做晚饭,41.8%的人选择“回家做饭”。
八成白领下馆子最关注口味
白领选择餐馆用餐时,最关注餐馆的哪个方面?81.6%的白领选择“最重视口味”,其次是“最重视环境”(11.6%),“最重视价格”(5%),仅有2.7%的白领选择“最重视服务”。同时,白领就餐时的关注点也表现出性别差异。选择“最重视口味”的女白领比男白领高出7个百分点;而选择“最重视服务”的男性白领比女性白领高出2.5个百分点。
44.6%的白领平常光顾的餐馆人均消费集中在50~80元。在同档次的餐馆中,44.5%的白领选择优先考虑到“有优惠活动”的餐馆用餐。人气、环境、交通也是考虑因素,其中,上海白领最爱赶时髦,21.%的人选择优先考虑“人气较旺”餐馆的,充分显示出上海人喜欢“轧闹猛”、体验新鲜消费的需求。杭州白领最小资,20.6%的人会优先考虑“环境优美”的餐厅。
六成白领是美食网站用户
数据显示,网络正在改变白领的就餐习惯,外出FB前白领开始习惯于查询美食网站来“做功课”。哪里开张了新餐馆?哪家餐厅在做优惠活动?谁家的剁椒鱼头味道最好?对于这些美食信息的获取渠道,56.5%的白领选择“主要通过美食网站”,19.4%的白领选择“主要通过朋友推荐”,选择“报纸杂志”和“电视电台”的比例分别为13.6%和7.5%,选择“传单”的比例最小,不足3%,口碑传播成为白领获取餐馆信息的重要渠道。白领认为美食网站对自己最主要的帮助,分别是“参考点评”、“查找信息”和“下载优惠券”。
教育电视媒体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结构中的“基本情况”部分,设计了4个问题:单位财政体制、单位收入构成、单位员工总数和节目构成比例,调查结果如下。
关于财政体制,如图1所示。在34份有效问卷中,基本属于“全额拨款”的有12家,占35%;属于“差额拨款”的有16家,占47%;属于“自收自支”的有6家,占18%。这一问题反映出各地媒体的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主管部门对教育电视媒体性质的认知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根据访谈情况,凡是划归为“全额拨款”的单位,其主管部门认为教育电视媒体公益性比较强,以较充足的事业经费给予支持;划归为“差额拨款”单位的占到了近50%,说明其主管部门认为既然媒体有条件开展创收,可适当减少经费支持,并且媒体在内部分配方面也更灵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内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划归为“自收自支”单位的,则对媒体产业属性比较看重,公益属性较为淡化,运营方面基本上按照市场逻辑进行。
图1: 教育电视媒体财政体制
关于收入构成,如图2所示。在34份有效问卷中,财政拨款占总收入50%以上的有13家,为调查单位总量的38%,意味着依赖拨款运营的单位不足一半;广告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的有22家,为调查单位总量的65%,最少的也占到收入的15%,也就是说,一大半媒体对广告收入有较重的依赖;其中,有6家无广告收入;有12家有“其他收入”,大约占到总收入的5%~40%之间,为调查单位总量的35%,即约三分之一的媒体可获得其他经济收入。据了解,此类收入多为政府许可性收费和业务服务收费,主要原因是城市教育电视台与电教馆是一体的,资源可以共享;调查显示,没有一家有赞助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教育电视媒体还没有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事业,得不到来自社会的公益资助。
图2:教育电视媒体收入构成
关于员工总数。200人以上规模的有6家,150~199人的只有1家,100~149人的有6家,50~99人的有11家,49人以下的有10家。也就是说,100人以上规模的有13家,占总量的38%;100人以下规模的占到62%。单就规模而言,如果从区域公共教育文化需求角度分析,多数单位规模还是偏小的,仅仅能提供面向学校的资源,难以承担起面向全社会的服务功能。
关于节目构成。电视频道播出的节目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频道定位、特色和服务对象的差异。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统计了节目类型在总播出时数的比例超过20%的调查单位家数,新闻时政类超过20%的所占比例较大,为15家占44%,个别频道新闻时政节目甚至高达50%。笔者认为,教育电视媒体不应当出现这样的情况。调查还显示,社会教育与科教人文两类节目超过20%的各占到四成左右,有些偏低;而影视娱乐类节目超过20%的却占到约三分之一,也是有些偏高的;而仅仅有3家教育教学类节目比例占到20%以上,最多的1家也只有34%,明显偏低;值得注意的是,有约三分之一的单位有“其他”类节目,且比例占到5%~30%之间,这多少有些出乎调查前的预判。据了解,这些节目主要为专题广告和大型活动性栏目等。在教育电视频道中,硬广告所占比例是非常低的。
教育电视媒体运营理念调查及分析
关于运营理念,笔者的调查设计了11个问题,主要了解受访对象对教育电视的媒体属性、功能的相关认知以及发展新媒体的态度等。
关于教育电视媒体的本质属性,被排在首位的各属性所占比例如图4所示。把公益事业作为首位属性的超过50%,把教育事业作为首位属性的超过三分之一,两项加起来超过85%;以新闻事业作为首位属性的仅有15%,所有回答均认为教育电视媒体的属性不是文化事业或文化产业。我们推断,绝大多数频道并没有把教育电视媒体的大众传播属性放在首位,而公益属性和教育功能是最受重视的两个方面。
图4:对教育电视媒体第一属性的认知
关于对“公益性作为教育电视媒体本质属性”的认知,如图5所示。认为公益性应该作为教育电视媒体本质属性的占65%,“不好说”和“一定能”的各占15%。肯定的回答比例偏低,而且认为“不可能”的也占到了6%,说明部分频道对教育电视媒体公益性的认知是不够深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热衷或是无奈的选择。
图5:对公益性作为本质属性的认知
关于如何体现公益性,笔者设计了一道多选题,包括“公益理念”、“公益栏目”、“公益活动”和“其他”四项备选,如图6所示,各项选择比例分别为71%、59%、50%和18%。其中,同时选择前三项的占到50%,说明一半的媒体认为应当具备公益理念,播出公益节目,同时开展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并用体现媒体公益性。然而,若对比实际播出的节目比例,可看出这些选项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具体实施的媒体所占比例不大。
图6:对公益体现方式的认知
关于教育电视媒体可否具有产业属性,如图7所示,有一半的回答“应该可以”,而回答“一定能”和“不可能”的各占15%,另有21%回答“不好说”,说明各家媒体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较模糊,在实践方面,对教育电视媒体能否大张旗鼓地运用市场手段开展经营活动存有疑虑。
图7:对产业属性的认知
关于对坚持教育电视媒体事业属性的认知,如图8所示。回答“不好说”的只有1家,占3%,回答“必须坚持”的占68%,回答“可以”的占到29%,两项加起来高达97%,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媒体认为教育电视媒体必须坚持事业属性不改变。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基于两种原因,一是留在公益事业体制内稳定;二是对市场经营能力担忧。
图8:对事业属性的认知
关于教育电视媒体与远程教育的关系,如图9所示。有50%和15%的回答分别认为与远程教育“密切相关”或是远程教育的“组成部分”,两项占到了65%,显然,这与教育电视媒体源自远程教育有直接关系,有29%的回答认为“有些相关”,而有6%的认为与远程教育没有关系。
图9:教育电视媒体与远程教育的关系
关于教育电视媒体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如图10所示。有56%和12%的回答分别认为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或是其“组成部分”;有24%的回答认为“有些相关”,而9%的回答则认为与教育信息化没有关系。本问题的答案与上一题答案倾向性是一致的。
图10:教育电视媒体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
关于教育电视媒体运营中,如何对待“收视率”这个经常在业界引发争议的敏感指标,如图11所示。有65%的回答认为可以参考使用,超过三分之一的认为节目评估中要有一定要求,两项加起来有87%,说明绝大多数频道在评估中引入了收视率指标,回答认为收视率没有作用的为零。而对此认为“不好说”的有3%。
图11:对收视率的评价
关于教育电视媒体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关系,如图12所示。有53%的肯定教育电视媒体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组成部分,41%的则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两项加起来占到94%,说明绝对多数频道把教育电视媒体置身于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范畴中。认为“不好说”和“不是”的各占3%。
关于对教育电视媒体发展前景的判断,如图13所示。仅有44%的回答“前景向好”,回答“求生存”和“不好说”的分别为21%和29%,合计为50%,更有6%的回答“前景暗淡”,说明多数教育电视媒体对发展状况不乐观,教育电视媒体急需在社会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迁中确立新的定位,找寻新的发展机遇。
图13:教育电视媒体发展前景
关于如何处理教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如图14所示。回答“只搞电视”的结果为零,有74%的回答在发展传统媒体的同时,应当发展新媒体,以拓展新的传播空间和发展方式。有24%的回答新媒体迟早会超过电视媒体,既显示出对电视媒体的担忧,也透露出对发展新媒体的积极态度。有3%的回答“不好说”,显示出一些频道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的茫然和不作为。
图14:教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
本次调查通过互联网进行定量抽样,选择了分别居住在北京、上海、东京、大阪的1200名年龄在20-29岁的青年作为调查对象。
由于中日两国的网络环境、IT发展水平、用户使用习惯等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本次调查采用了网络调查的方式,被调查者可能更多地集中在了倾向于使用电脑和网络的人群。因此,在分析两国的调查结果时适当地进行了偏差值换算,以确保调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二、调查主要发现
1.媒体使用时间:中国青年每天平均上网近5小时,是日本青年的两倍
在媒体使用时间的调查中发现,中日两国青年每天平均使用时间最多的都是“电脑上网”,但在使用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青年为4小时43分钟,而日本青年只有2小时18分钟(参见图1)。
同时,调查还发现,中国青年在各个时间段以及不同地点对“电脑上网”的使用也比日本青年更频繁。例如,“在自己家中使用电脑上网”的时间,中国青年平均一周为8.01小时,而日本青年则是7.05小时。“一周使用电脑上网超过5小时以上”的中国青年男女各占被调查者的5成,而日本青年男女只各占4成。
2.媒体接触偏好:中国青年更喜欢互联网和手机,日本青年偏爱互联网和电视
在每天经常接触的媒体(多选)调查中,95.3%的中国青年使用电脑上网,83.8%的人利用手机进行通话,83.5%的人利用手机上网,77.7%的人收看电视(参见表1)。
而对日本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天经常使用电脑上网的日本青年占92.3%,收看电视的占75.7%,利用手机上网的占72.8%。
另外,调查还发现,日本青年平均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为1小时58分钟,比中国青年的1小时27分钟要略长一些,而中国青年对“手机”的使用频率则高于日本青年。
3.新闻获知渠道:互联网位居第一,电视、报纸仍占据重要地位
在“每天通过何种媒体获知新闻”(多选)的调查中,中国青年利用率最高的是“互联网”,比例为66.4%,排在第二位是报纸,占59.6%,而口头传播占57.2%,居第三位。日本青年中,利用“互联网”(占67.8%)和“电视”(占66.4%)获知新闻的比例几乎相同(参见图2)。
调查还显示,中国青年每天接触报纸的比例为59.6%,略高于日本青年的56.5%。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中,日本青年平均每天接触报纸的时间是14分钟,而中国青年是29分钟,在周末,日本青年仍是14分钟,中国青年则是22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青年更多的是在“起床后”阅读报纸,而中国青年则更多是在“洗手间”、“等候的空闲时间”里阅读报纸。同时,日本青年阅读报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新闻和商务信息,而中国青年阅读报纸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新闻和体育信息。
4.对信息收费的接受程度:中国青年高于日本青年
调查发现,中国青年对于信息收费的接受程度要高于日本青年,同时,中日两国青年对于网络收费信息和收费电视节目的接受程度都普遍高于其他媒体(参见图3)。
5.对媒体的信赖度:中国青年更相信门户网站,日本青年更相信报纸
在对各个媒体的信赖度调查中发现,中国青年对于各种媒体的信赖度要普遍高于日本青年。其中,中日两国青年对于“企业网站”、“新闻机构的网站”、“电视”都有较高的信赖度,而差别显著的是中国青年对于门户网站的信赖度最高,而日本青年对于报纸的信赖度最高(参见图4)。
6.对媒体的印象:中日青年对各种媒体的印象不同
在“对于报纸的印象”调查中,中日两国差别较大,日本青年普遍认为报纸“公正信息较多”,但“收藏比较麻烦”;而中国青年普遍认为报纸“容易阅读”、“谁都可以用”。
在“对于电视的印象”调查中,中国青年普遍认为电视“能够获得知识和常识”、“查找信息困难”;而日本青年则普遍认为电视“易看易懂”、“谁都可以用”。
在“对于网络的印象”调查中,中日两国青年都认为网络“能够获得新发现和新知识”、“可以获得独享的信息”;而中国青年对网络更加情有独钟,还认为网络“能够提供共同话题”、“能够获得知识和常识”、“公正信息较多”。在“对于手机的印象”调查中,中日两国青年的看法比较一致,都认为手机“在哪儿都能使用”、但“使用费太高”。
三、结论与分析
1.20-29岁的中国青年对互联网和手机的依赖度过高,应注意防范
调查显示,与日本青年相比,中国青年每天使用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的时间更长,其中原因主要体现为两方面。
首先,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电话数量增长迅猛,远远超过了日本(参见表2和表3)。2000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仅为2250万,尚不到日本的一半(日本为4708万);而2006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激增为13700万,高出日本1.56倍(日本为8754万)。同样,2000年,中国的移动电话数量是4502万部,日本是5818.7万部;而到了2006年,中国的移动电话数量已经达到了39880万部,增长了近8倍,而日本为9493.6万部,仅增长了60%。
20-29岁这一年龄组的中国青年,特别是都市青年,正是生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从中小学时期便开始接触互联网和手机,不仅将其取代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且使之在他们的人际沟通中也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眼下网络聊天和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在IT技术发展后发优势的促进下,中国青年对互联网和手机的依赖程度反超日本青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日本对于在工作单位及公共场所使用互联网和手机一般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相关的规范很完善。而目前在中国尚未出台任何相关规范,人们在工作时间可以自由上网,公共场所可以自由接打手机,这成为中国青年平均使用互联网和手机的时间超过日本青年的原因之一。
同时,这也提醒了我国的相关机构,是否应该考虑借鉴日本经验来防范中国青年由于过度沉迷网络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中国青年对于互联网信息过分信赖,容易出现盲从倾向
本次调查显示,中国青年目前获知新闻、收集工作/学习信息时采用最多的途径就是互联网。与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在信息收集方面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这同时也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上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泛滥。
求人倍率,格局失衡,基层美容人才显荒
2011年一、二季度,美容行业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36、3.49,2010年的同期数据分别为1.45、1.40,与2010年同期相比,人才市场格局失衡明显。
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如果求人倍率数字大于1,说明人才供不应求;如果求人倍率数字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数字越大,越容易找工作;求人倍率数字越小,越不容易找工作,显示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
将具体岗位的求人倍率分布和2010年的数据对比,美容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等热门职位的求人倍率基本上增加了1倍,尤其是美容顾问,求人倍率更是达到4.86,意即有100名求职者可以在486个美容顾问的岗位上进行选择,充分说明了美容顾问人才的缺口之大。
美容行业的求人倍率持续高位运行,突显出基层美容人才的用工荒,同时也折射出美容行业用人体制的脆弱。通过接受调查的求职者了解到,在一些美容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不签合同、拖欠工资、恶意欺骗求职者等用工不规范的现象。企业不诚信、对于用人的短视,以及自身用人制度的不完善,都在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快速流失。另方面,从美容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很多求职者自身定位模糊,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对成功求职也造成了阻碍。
大学生进入美容行业正当时
面对美容人才的庞大缺口,很多美容企业都注意到了大学生这个逐渐庞大的就业群体。已经有不少美容公司或大型连锁美容院把招聘计划铺进了各类医学院校,将有专业知识的医大学生扩充到美容人才的行列中。
据了解,杭州静博士美容美体连锁机构为了招聘到优秀的大学生费尽心思,举办了些大型活动,甚至包括数场花费不菲的超女见面会,以求让大学生转变观念,投身入行。除此之外,该机构还给大学生美容师开出了相当高的薪资。目前,在该美容机构,医科大学毕业的美容师、美容顾问的月薪超过了3500元,普通美容师的月薪也有2500元。
北京中国驻颜美容学院院长张春彦称,随着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美容化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十分抢手。作为中国内地美妆时尚行业第
所高校,该学院去年毕业的不足百名毕业生已被全国近一干个美容机构争抢一空。
记者从接受调查的美容企业HR处了解到,除了一些职能部门的专业级岗位需要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他销售线的岗位,比如美导、美容讲师等,都很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生。企业选择招聘大学毕业生,往往是看中了他们的朝气、活力以及学习能力,同时美容行业些基层职位如美导,对于大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职场。现实的情况却是现在的美妆行业并不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也有很多人把美容行业当作跳板。
美容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服务的较量,也是人才的较量,如今的美容行业非常需要高学历人士加入。作为朝阳产业,大学生进入美容行业也正当其时。一方面,目前的美容从业者学历水平偏低,大学生进入美容行业,竞争力更强,能得到重用;另方面,收入也不低。以美导职位为例,能力强的美导,下次市场就能拿到3000~4000元的工资。
招聘求职高峰失之交臂,企业人才招聘、储备略显延后
对比图2(2011年1~6月的美容行业求职者应聘人次)以及图3(2011年1~6月企业对于美容人才的邀请数)可以看出,美容人才应聘人次从2011年2月开始大幅增长,在2011年3月达到2010上半年的最高峰值,而美容行业雇主对于人才的邀请数量从2011年4月才开始达到高峰,与招聘求职高峰失之交臂。
企业对于人才的邀请数显示出企业主动邀请人才面试、储备人才的意愿。在美容企业纷纷抢人的大背景下,作为招聘方,更应该主动出击,向人才伸出橄榄枝,运用自身企业的用人优势吸引人才加盟。
人力成本上升,美容企业如何应对?
2月CPI,4.9%
3月CPI,5.4%
4月CPI,5.3%
5月CPI,5.5%
由上述数据阶梯可以看出,CPI从2011年初开始连创新高,通胀给很多在职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据前程无忧2011年3月所做的“2011年职场人跳槽”大调查显示,有86%的职场人准备尝试跳槽;13%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准”,仅有1名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跳槽。其中,“对目前的薪酬福利不满意”已成为大多数职场人跳槽的原因,企业将面临着新的管理困惑。
对于美容企业来说,在物价上涨的大潮中,来自内部员工要求加薪的呼声不容忽视。服务业非常依赖人力劳动,CPI连创新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带来了企业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当人力成本上升,美容企业需要扭转短期化的用人观念,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储备,善待员工,完善员工薪酬体系……可以预见,在未来美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如何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到如何用好每个人,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都对美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透视眼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从侧面预测到行业的发展趋势:
优秀美容人才仍吃香
相对于美容企业对人才的庞大需求,现今的美容职场上,优秀的美容人才有多少,企业就会要多少,尤其是基层美容人才,美容企业更是天天招聘。对于从业者来说,美容行业的就业前景片大好。只要愿意投身美容行业并且付出热情去学习,美容职场之路定越走越宽。
人才需求带动美容培训学校发展:校企合作更加频繁
一、调查目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发展迅猛,媒介形式和媒介内容日趋多样化,计算机、手机以及多种移动终端等新媒介成为大学师生获取媒介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和接班人,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如何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寓教于大学课堂内外,设计出适合免费师范生学习和运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样本
调查样本为陕西师范大学的2009-2011级免费师范生。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调查问卷于2012年5月起开始发放,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0份,回收有效问卷429份,问卷回收率94%,问卷有效率为91.28%。其中男生占29.4%,女生占70.6%。本次问卷调查覆盖了陕西师范大学所有师范类年级及专业,且男女比例与现实情况相符,所以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图所示:
访谈从中选取了涵盖汉语言文学、教育技术、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化学、历史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8个专业、3个年级、25人进行个案访谈;专家访谈有3人,1名管理学生工作的学工组辅导员,2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相关教授。
三、调查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用关于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自制半结构式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以单选和多选题为主,另加一道主观题,了解免费师范生对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看法。
问卷分为四个部分:
1、基本信息调查,共7题;
2、媒介接触情况,共15题;
3、选择、解读、利用、判断媒介情况,共22题;
4、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认知情况,共16题。
(二)访谈法
在结束问卷调查法之后,访谈法用作对问卷调查法的补充,以澄清问卷中模糊的问题,对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1、免费师范生个案寻访:通过与免费师范生面对面的直接调查,获得更加生动、直接、具体的信息。以便深入研究分析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
2、相关专家教授专访:与之共同探讨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以及如何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相关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媒介对免费师范生学习与生活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为网络媒介是免费师范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通过对网络媒介的使用目的调查发现,网络媒介已经深刻的影响着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多以娱乐为主。在“使用电脑上网必做的事项(可多选)”的调查中,选择“使用QQ、飞信聊天交流”的占67.4%,选择“浏览当天新闻”的占30.3%,选择“查阅学习资料”的占58.5%,选择“使用微博、博客、QQ空间记录心情”的占32.2%,选择“看电视剧、看电影”的占37.1%,选择“玩魔兽等网络游戏”的占7.7%,选择“查收邮件”的占43.8%,选择“使用淘宝、当当等网站购买东西”占22.4%,选择“无目的打发时间”的占13.5%。
第二,免费师范生接触媒介的现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媒介接触情况以电脑为主、每天接触时间在1-2小时之间、对传统媒介接触较少。在平时的对媒介的接触情况中, 95.34%的同学喜欢电脑,91.14%的同学会手机,其次有77.16%的同学喜欢书籍。而对传统媒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使用率仅占52.91%、49.42%、59%。而在“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中,电脑以51%占有率成为免费师范生最常用的媒介,其次是手机,占36%,电视、书籍、报刊杂志占5%、3%、3%、2%。免费师范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正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第三,免费师范生对媒介内容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在“是否能够运用媒介熟练地工作学习”问题中,选择“非常熟练”的占16.3%,选择“熟练,但还需要学习”的占57.8%,选择“不熟练”的占24.5%,选择“完全不会”的占1.4%。可见绝大多数师范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媒介来工作学习。在对媒介评估能力的调查中,对“你认为大众媒介对你的性格、价值观及待人处世方面的影响程度有多高?”问题的回答中,97.7%的同学选择了有影响。但影响程度有大有小。仅有2.3%的人认为大众媒介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由此表明,免费师范生对媒介的使用能力较强,在对媒介内容的认知方面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第四,媒介道德和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严重。
在问及“是否了解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时,有43%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48%的同学选择了“只听过,但不知其含义”。在对自我媒介素养的认知上,对自身媒介素养的缺失程度,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比较严重”的占54.1%,“不很严重”占30.3%,“不严重”占7.7%,“认为不缺失”占0.9%。可见,免费师范生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生疏,对自己的媒介素养不甚满意。可见媒介道德和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严重。
(二)访谈结果分析
1、免费师范生个案寻访。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详细了解到了以下几点信息:(1)在问及对盗版图书、软件、音像制品的看法时,所有的同学表示购买过或使用过盗版,并有40%的受访者表示对盗版持支持态度;36%的受访者表示对盗版产品不排斥;另有24%的受访者表示购买或使用盗版产品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还是有购买或使用经历。盗版产品的低廉价格是促使受访者选择购买或使用的主要因素。(2)关于是否参加过媒介制作,有83%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但参与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以制作PPT为主。其他形式的活动参与较少,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尝试参加诸如制作DV、参加摄影比赛、制作flas、制作网页等活动,但没有机会参与或者是自己没有掌握相关技能。
2、相关专家教授专访。通过此次对相关专家教授的专访,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1)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最大障碍是系统知识的缺乏,这可能造成一种畸形的媒介素养。比如某些同学可能对于游戏知识非常丰富,对于媒体技术非常精通,但是对于如何写作,不擅长。(2)未来传媒的自媒体化、社交化、参与性质、可视化、平民化是发展趋势。大学生要利用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开放式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媒体知识对自己进行终身教育。
五、对比研究
在对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媒介素养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对非师范生以相同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以形成对比,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一)调查结果
1、媒介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有着相同的影响。通过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来说,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相似,无显著差异。
2、对于传统媒介而言,非师范生接触多于师范生。在看报纸和杂志的频率中,非师范生明显多于师范生,一周看一次以上的频率师范生的累积百分比为29.6%,而非师范生为40.1%,即非师范生接触到的传统媒介多于师范生。
3、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手机使用的目的存在明显差异。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中,免费师范生使用百度、谷歌查询信息占49.4%,浏览当日新闻占38.2%,而非师范生在使用百度、谷歌查询信息占56.7%,浏览当日新闻占43.9%,说明非师范生利用新媒体了解时事资料高于免费师范生。
(二)原因分析
1、由于选取的仅只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能够接触到相同的媒介,即拥有相同的媒介环境,因此媒介在同一学校内对师范和非师范生有着相同的影响,所以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形同的媒介环境想受到的影响相同。
2、在数据中发现“对于传统媒介而言,非师范生接触多于师范生”这与预期的“传统媒体接触情况相当”相悖,分析原因发现,在调查过程中,非师范生主要集中在理科,理科比文科约等于6:1(293:52),理科生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学素养,故喜欢读写报纸、书刊。
3、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对信息的检索和关注度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毕业后找工作,非师范生就更关注一些社会信息和相关的搜索引擎检索。
4、由于学校对相关的媒介素养类教育甚少,由此导致了非师范生和师范生在媒介素养德育和教育方面缺失严重。
六、调查总结
(一)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总结
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关于媒介素养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免费师范生:
1、媒介接触的不良现状。从媒介接触的类型、时间和目的来看,免费师范生媒介接触的现状可归纳为:①媒介接触以网络媒介为主,且网络媒介接触时间较长。②对传统媒介的接触时间较少。③接触媒介的目的多以娱乐为主。
2、对媒介影响有较客观的评价,但对媒介内容缺乏客观评价。很大一部分同学认识到媒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未能科学地评价媒介信息。事实上媒介本身就具有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的功能。
3、对媒介素养相关内容认识模糊。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对“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模糊,甚至有同学闻所未闻。在对自身媒介素养缺失程度的评价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身媒介素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校素养教育实践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来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媒介素养:
1、在全校范围内增开媒介素养教育公选课程。开设适合非新闻专业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接收媒介素养教育。
2、建立有关媒体实验室。锻炼免费师范生媒介技能,使免费师范生掌握媒介使用技巧和媒介制作能力,并能够将媒介熟练地运用于日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3、组织提高媒介素养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免费师范生参观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报社实习等,以深入了解媒介基本知识和媒介运作知识。
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校方加强对官方微博、学校论坛和学校公共主页等的建设,创建健康文明的舆论环境。
5、推广媒介素养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平台。依托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校园媒介和学校社团的力量,如校园广播站、学校电视台、相关学生社团等举办校园微电影、多媒体讲课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
参考文献
[1] 吴鹏泽,杜世友.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2).
[2] 王国燕.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今传媒,2012(01).
[3] 李霞,徐睿.国外媒介素养对我国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5).
[4] 宋娜.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特征与激发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1(09).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2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96%。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调查对象中,男性数量(202人)略多于女性(182人)。从被调查者的民族情况来看,汉族学生为213人,占总数的55.5%,藏族学生为161人,占总数的41.9%。从被调查者的学历分布来看,在被调查者中,本科生为318人,占总人数的82.8%,硕士研究生为66人,占总人数的17.2%。
二、新媒体使用状况
媒体按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杂志等,新媒体如电脑、手机等。调查结果显示,手机的普及率为100%,电脑(包括笔记本、超级本、上网本)的普及率接近100%,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学生(22.4%)由于更新换代等原因,同时拥有并使用两部手机。另外,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西藏大学在校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西藏大学校园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
在新媒体的使用时间这项调查中,每天使用新媒体时间“少于1小时”的仅有49人,占12.8%,“1-2小时”的有52人,而使用新媒体时间在“2-4小时”及“多于4小时”的分别为177人、106人。由此可见,有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时间多于2小时,这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甚至在4小时以上。
三、对新媒体的依赖性
如今新媒体成为西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影响力可想而知。调查显示,仅有15名(4.0%)学生“在最近一个月内曾超过一天时间没有主动接触手机或互联网等新媒体”。而78.6%的学生“通常会随身携带手机”,75.3%的学生会“时不时查看手机以检查有没有短信、微信等消息”,27.3%的学生“睡觉不关机”,另外,“有睡前玩手机习惯”的学生比例甚至高达92.7%。如果一天不使用互联网或手机,有145人(37.8%)觉得“极度空虚”,另有175人(45.6%)会“焦虑惶恐”,由此可见,多数学生与新媒体已经近乎“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依赖。
四、对新媒体使用的认知
对手机上网的态度,大部分学生(333人)赞成手机上网可以便捷的获取信息;在现实中与他人交往的方面,有74.1%的学生认为新媒体有利于与他人交往;另外,69.5%的调查者认为手机上网是非常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近几年,养生Spa的数量没有什么变化,Day Spa的数量有增长,而医疗Spa的数量略有波动。估计美国共有800家养生Spa馆。这是根据110家经鉴定以养生Spa为主营的Spa馆回复的填写完整调查表得出的结论。2003年养生Spa的市场规模与2001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
养生Spa的服务项目在四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养生Spa馆提供营养咨询和减肥项目减少了,现在只有58%的养生Spa馆提供这两项业务,而2001年这一数字为73%。但是,这两项业务仍然是养生Spa馆最赚钱的项目之一。同样地,电解/热解治疗项目(目前为8%,2001年这一数字为19%)、反射疗法(现在为70%,2001年这一数字为79%)、瑜珈、太极和其它锻炼项目(现在为35%,2001年这一数字为41%)等在养生Spa馆的业务量在上升。
养生Spa财务收入良好的状况没有大的变化,较高百分比的养生Spa馆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现在为31%,2001年这一百分比为28%)。但是,年收入超过5万美元的养生Spa馆占全部养生Spa馆的百分比从2001年的1%跃升至现在的7%。另外的好消息是45%养生Spa馆的年收入20%以上来自零售额。较高比例(34%)的养生Spa其20%以上收入成为利润,这也许受到零售额与业务收入的比例影响造成的,但更大的可能会随着单一经营者的业务量而变化,因为90%以上的养生Spa馆雇佣5个或5个以下的专职雇员。
养生Spa、医疗Spa和Day Spa的比较
一般说来,Day Spa馆的规模比养生Spa馆和医疗Spa馆的规模都大。Day Spa馆雇佣全职员工的数量高于养生Spa馆和医疗Spa馆。Day Spa馆雇佣的独立合同工比医疗Spa馆雇佣的独立合同工多,但是比养生Spa馆雇佣的独立合同工少。这三种Spa之间的最大的区别是每周接待顾客的数量相差很大:Day Spa馆每周平均接待233位顾客,而医疗Spa馆和养生Spa馆每周接待顾客数量分别为71人和68人。但是,当Day Spa将接待更多顾客的时候,医疗Spa馆新吸纳的顾客与养生Spa馆和Day Spa馆相比在Spa馆内的消费更高。Day Spa馆中最赚钱的业务包括按摩、面部美容、头发护理、指甲修护和热蜡脱毛等。
医疗Spa市场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我们估计全美国大约有500家医疗Spa馆。这是根据70家经鉴定以医疗Spa为主营的Spa馆寄回的完整调查表得出的结论。正如前所指,即可以用所提供的业务区分三种不同形式的Spa,这三种典型的经营模式分别为:
1.Day Spa馆的治疗室用于从事医疗类服务,如激光脱毛、光子美容和肉毒素注射等。
2.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在几间治疗室内更多的医疗操作,如激光脱毛、光子美容、祛除脂肪团以及面部脱皮等。
3.临床皮肤护理模式既不属于Day Spa也不属于医疗Spa,它是在轻松环境提供医疗服务和舒缓减压治疗。
提供医疗服务的Day Spa馆介绍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Dana Point的雷尼尤・莱瑟Day Spa馆(Reniu Laser Day Spa)就是一个以提供医学护肤服务闻名于全美国的Day Spa馆。雷尼尤・莱瑟Day Spa馆的面积为3100平方英尺,环境优雅怡人。其中的竹林居(Bamboo Room)完全采用斐济岛的模式进行了装修和装饰。顾客可选择全套Spa服务,包括具有鲜明特色的Pohaku按摩(Pohaku Massage),即全身涂满椰子油,并辅以热石按摩,时间75分钟;瑞典式按摩(Swedish Massage);一种欧式面部美容(European Facial)或尊贵面部回春驻颜美容(Epicuren Rejuvenating Facial);指甲修护和足疗以及热蜡脱毛等。就医疗项目而言,顾客可以选择高频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面部美容、激光脱毛、肉毒素注射以及激光静脉疗法等。顾客可以选择定期做Spa微晶脱皮术或增强型医疗微晶脱皮术,后者包括超声波和电流两种刺激,这两种物理疗法的结合功效显著,人们因此称之为微型除皱美容仪。
雷尼尤・莱瑟Day Spa馆主鲍勃・乌斯狄克(Bob Oosdyke)声称,“全部的Spa治疗项目均为斐济原汁原味技艺,即使用直接采用斐济岛的天然产物。Spa的理念完全源于斐济岛,甚至各种医疗项目也具有更多的斐济风格.”
乌斯狄克说:“Spa业务收入和医疗美容的收入约各占本Spa馆年收入的50%”。他使出全身解数吸引即将举行婚礼的新娘们以及热衷无害面部除皱美容的女性到他的Spa馆。12间房每天9个小时、一周7天的工作,全职和兼职的人员共22人,业务进展得如此之好,乌斯狄克希望不久就可以做特许经营了。
医疗实践和医疗Spa
皮肤学家布鲁斯.卡茨经营的朱瓦护肤和激光治疗中心(Juva Skin & Center)经扩大经营规模和扩充服务项目后成为纽约市最早成立的医疗Spa馆之一,新的名称为朱瓦医疗Spa馆(Juva MediSpa)。朱瓦医疗Spa馆看上去就像是一座顶级Day Spa馆,装修精美,环境优雅,馆内播放舒缓的音乐,还有技艺高超、团结合作的员工队伍。与Day Spa馆的区别在于它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护肤和按摩服务,没有诸如指甲修护和足疗、美容类服务等,而且一切医疗服务皆强调疗效第一。
一、调研准备与过程介绍
1.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升级,学前教育不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全面了解我市东坡区幼儿园的办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民盟高校支部组成调研组于2014年9月16日至18日对东坡区管辖的5所城区幼儿园和3所乡镇幼儿园进行了调查走访,以大家关注的幼儿园办园条件、办园理念与特色、保教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作为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
2.样本的选择
本次调研共选取了1所公办幼儿园和7所民办幼儿园作为调研对象。8所幼儿园中有5所位于眉山市城区,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一般园5所(城区园2所,农村园3所)。
在这8所幼儿园中,既有收费较高的高端园和办园规模较大、幼儿人数较多、社会口碑较好的幼儿园,也有地处农村、幼儿人数不足25人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本次调研在样本选择方面涵盖了办园性质、园所级别、城乡地理位置、办园效益高低、收费情况、园所规模等综合因素,选取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调研方式与过程
本次调研由民盟高校支部组织,得到了东坡区教育局幼教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实验幼儿园等8所公办、民办幼儿园采取了听取介绍、实地察看、访谈等形式,对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办园理念和特色、保教工作等方面向幼儿园负责人及部分教师进行了了解。具体调研如下:
9月16日,分别对同升幼儿园、苏南幼儿园和左岸幼儿园进行了调研(同升幼儿园为省级示范园,其余两所为一般园),共访问3名园长和6名教师;9月17日调研的是爱菲尔幼儿园加洲分园、实验幼儿园(两所均为城区省级示范园)和苗苗幼儿园(农村一般幼儿园),共访问2名园长及8名老师;9月18日调研了童祺乐幼儿园和新苗幼儿园(均为农村一般幼儿园)的2名园长和2名老师。
二、眉山市东坡区城乡幼儿园办园现状分析
1.幼儿园办园条件分析
本次调研对各幼儿园的办园性质、类别、教职工人数、专任教师的人数、学历及专业、保安数、幼儿园班级及设置配备情况、办学理念、收费情况等方面以座谈的方式进行了了解。见下表:
幼儿
园名
称 办
园
性
质 幼
儿
人
数 教职工人数 保
安
人
数 幼儿班级数 班级
配备 每学
期收
费
总人
数 专任教师 托 小 中 大 学
前
实验幼儿园 公办 900 79 63 3 0 9 8 6 0 两教
一保 2010元
同升
幼儿园 民办 317 42 22 2 0 6 3 1 0 两教
一保;
两教
两保 3500元
3100元
爱菲尔
幼儿园 民办 253 47 26 2 0 2 3 3 1 两教
一保;
三教
一保 8600元
4200元
左岸
幼儿园 民办 115 18 9 1 1 1 1 1 0 两教
一保;
三教
一保 3800元
苏南
幼儿园 民办 241 21 10 1 1 2 2 2 0 两教
一保;
一教
一保 2600元
童琪乐
幼儿园 民办 320 30 18 2 1 2 2 2 2 两教 1850元
心苗
幼儿园 民办 256 17 7 1 0 2 2 2 1 一教
一保 1800元
苗苗
幼儿园 民办 21 3 2 兼职 混龄班 一教
一保 1960元
从整体看,城区幼儿园在园所环境的绿化、环境布置、幼儿活动场地的类型、幼儿生活和教学配套设备等硬件设施及教师学历、专业、业务素质、接受不同层次在职培训等方面均优于农村幼儿园。具体来说,以下几方面表现出城乡幼儿园、公办园和民办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园舍不符合办园条件
尚义镇苗苗幼儿园现有幼儿人数21人,教职工人数只有3人(其中园长兼任教师1人,保育员兼任炊事员1人,配班教师1人),属于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利用自家用房作为园舍,幼儿活动室与寝室共用,室内空间狭小。同时幼儿午睡条件也很差,睡的是铺有泡沫垫的硬床板,且两名幼儿共用一张床,房间空气较差。幼儿起床后房间成为活动室,不仅房间光线不好,且幼儿活动场地极为有限。另外,幼儿园仅有的院子作为幼儿室外活动场地,除了在院子边上的一架小型秋千器械占用了院子部分面积后,本不宽敞的户外场地难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求。这些落后的硬件设施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多数民办幼儿教师在学历、专业等方面大大低于公办园,甚至有的幼儿园为降低办园成本,还聘用了不具备幼教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或保育员。从参加本次座谈的幼儿园骨干教师或保教主任的学历和专业可以看出,幼儿园骨干力量仅为中专学历或者非学前教育专业,具备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历在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鲜见。加上投入不足、教师工资待遇较低,以及多数中专或高中学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已成为民办幼儿园一个不争的事实。
4.“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园超前教育现象难以根除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不仅停留在中小学,而且已经延伸到了幼儿园。从本次调研中发现,“小学化”问题或多或少在每所幼儿园都存在,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过于重视孩子在园“诵、写、算”的学习,将小学的学习内容提前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多数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口味,在教育内容选择上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幼儿园超前教育现象(“小学化”倾向)理所当然地成为满足教育即时效应的有效手段;还有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更多生源,教幼儿20以内甚至50以内加减运算、背诵乘法口诀、读写汉字,成为个别幼儿园竞相争夺生源的有力手段;另外还有教师自身的影响,农村幼儿园大部分教师的文凭不高,而城市幼儿园甚至是办园条件较好的公立园,存在部分小学教师资格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在对于幼儿园课程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不一定能非常科学和清楚地定位与把握。
三、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与特色
1.对幼儿园办园理念的认识
从本次调研看,各幼儿园都能从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儿成长发展角度提出自己的办园宗旨、园训、管理理念。如家庭作坊式的苗苗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用“放心、热心、耐心、关心、细心、信心、爱心、开心”八个“心”解释办园宗旨。
2.幼儿园特色课程开设和使用情况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成为幼儿园发展的目标。在当前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背景下,幼儿园拥有较多的课程自。各所幼儿园目前使用的课程并不相同:同升幼儿园使用蒙台梭利课程和国学课程,爱菲幼儿园加洲分园使用蒙台梭利课程,左岸幼儿园使用幼儿体智能开发课程和礼仪课程,实验幼儿园使用幼儿体育课程,苏南、苗苗、童琪乐和心苗幼儿园没有自己的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类型出现多样化,是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适应时展的需要。但在调研中发现,特色课程“照搬”和“走样”的情况仍旧存在。以蒙台梭利课程为例,蒙氏课程提倡幼儿通过对教具的不断自我探索来获得发展,而实际情况却是教师对幼儿的探索活动干预过多。再如国学课程,读经方法过于刻板,教师的国学素养欠缺是目前国学课程等同于“填鸭式”教育的根本原因。
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尤其是招生和办学条件有限的城郊和乡村幼儿园陷入了对办学条件和质量好的城市幼儿园的模仿和追赶。以童棋乐和新苗幼儿园为例,这两所幼儿园均为乡村园中办学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但可惜的是,两所幼儿园都没有能够根据自身所处条件,有效利用环境和资料。水、泥土、树木等材料是乡村最丰富的资源,也是儿童最喜欢玩的“天然玩具”,对于幼儿的智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的发展作用是非常大的。但反而在两所乡村园中看不到可以让幼儿玩耍这些材料的游戏区,也没有用这些材料制作的教具和玩具出现。幼儿园内到处是硬硬的水泥地和橡胶草坪,教室内外堆积诸多买来的成品玩具和教具,在这些幼儿园中丧失了原本具备的“特色”。
四、幼儿园保教工作
1.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选用方面,各所幼儿园情况不一。公立幼儿园使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该教材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活动和整合为课程的建构形式,通过五个领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大部分民办园则采用不同的教材,有《幼儿园适宜性课程》《幼儿园建构课程》《幼儿园自主探究课程》等不同教材。总体可以看出教材的使用上呈现出多元化。
2.游戏材料与教玩具的运用
本次调研也看到了幼儿园在游戏材料和教玩具的数量、种类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公立幼儿园、收费较高的民办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和教玩具的数量和种类较多,收费较低的民办幼儿园这方面的投入就很少。游戏材料和教玩具是幼儿学习的载体,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而现实中多数民办幼儿园在这方面因资金的短缺对幼儿游戏需要的忽视,是不利于幼儿活动和学习的。
3.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39-01
一、调查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继承、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依赖于传统媒介,更借助于新媒体这一日益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微信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立足事实,深入的了解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获得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调查小组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不同职业的人群等多种方式,在全国多地展开,共收到纸质问卷215份、电子问卷136份及采访视频等。根据调查问卷及现场采访,希望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平台上的发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在大众使用微信的频率方面,在受访人群中,微信日均使用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46%左右,5小时以上占不到12%。微信的使用率普遍高于其他的网络方式;在微信各类消息普及度方面,使用微信的用户浏览信息多集中于时事新闻,而关注传统文化的用户比例在32%左右。
在传统文化关注度方面,54%的微信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一般,仅2.2%的用户对该领域完全不关注;在传统文化各种传播渠道产生的效果方面,通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目前效果一般,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仍然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在受众对待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中,受访者对通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普遍表示赞同。有93%的受访者认为,微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使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彩,增加了知识储备,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从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大家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来接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融合,作为文化发展的形式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现阶段效果一般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尚未成为主流。目前人们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书籍报刊、电视广播和课堂学习,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尚不深远。其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在缓慢中传承与进化,而微信的出现和发展则突如其来,二者之间的隔阂需要一定的适应周期。公众号的传播、朋友圈的转发、微信群的“家”文化与“红包”文化,已经是微信在传播传统文化中开始发挥作用的一种体现。
2.以微信传承传统文化有极大的潜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移佣说难杆倨占埃通过新媒体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人们埋首于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时间越来越长。而相对于其他新媒体平台,微信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功能综合,适合于各个年龄阶层的群体,优势日趋明显。微信的广泛普及意味着,传播传统文化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承方式,而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谋求新的发展方向。拥有广大用户的微信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用户市场。虽然传统文化尚未成为大众通过微信获取知识的主流部分,但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持赞同意见,他们普遍认为相比其他网络文学,传统文化更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饱腹感,更符合大众心理需求。
3.微信传播传统文化尚有不足之处
其一,微信对传统文化普及的审核和规范存在不足。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借传统文化的外壳在朋友圈大行其道,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二,微信的发展带来了便捷的生活、开阔的视野,同时也使人们趋向于快餐式的阅读与粗略化的思考。传统文化被不断简化、解构,甚至娱乐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快节奏的微信传播中难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三,传播传统文化的微信内容不够优质,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调查问卷和采访中,许多受访者建议对对微信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包装,打造古色古香、精致优雅的阅读体验,防止出现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三、提高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影响力的策略
(一)规范传播,确保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公信力
在虚假信息泛滥的今天,网络谣言过多地消耗民众的信任度,无论对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种打击。微信对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精神的准确性掌握是做好新媒体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前提。除了加强监管并限制微信中不实言论传播,还可以对微信公众号采取信用评级制度,评级结果公开显示在该公众号的首页上。同时,我们应当鼓励颇具公信力和专业素养的传统媒介敞开怀抱接纳新媒体,在新兴平台上为大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享受。
(二)打造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项目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微信的推送,在大众脑海里形成的是碎片化印象。将零碎的传统文化知识打造为深刻而系统的精品文化项目,也可以积累一批忠实的读者。
(三)提高传统文化微信传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厚重积淀,远不如时事新闻、娱乐八卦所能给用户提供直观的刺激和新奇的享受。世界日新月异,传统文化也需要推陈出新。结合时事热点,注重版面版式,提高微信产品的整体质量,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都能为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大量读者。在文化传播之余,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互动平台,提供传统文化爱好者交流探讨的园地。由此,微信因传统文化丰富了内在价值,而传统文化也将以其自身优势,投入新媒体时代的洪流,在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中焕发新的活力。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给予了一代代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滋养,国人承担着将文化宝藏代代相传的历史使命。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与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着重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微信这一媒介中传播发展的新思路。调查发现,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目前的影响力不甚强大,但发展的潜力无穷。即使微信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社会暴露出种种缺陷,但有效的对策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助力传统文化在微信上的传承与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期待,微信因传统文化增添了文化底蕴,而传统文化也因新的传播方式呈现出独特的风采。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直观地展示着中华民族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深典雅的审美意识,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着别样的光辉。19世纪下半叶以来,书画艺术经受了现代历史的各种社会运动和文化观念的冲击而岿然屹立,通过不断地丰富、修订自己的艺术理想和技巧而继续发展繁荣。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技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和当代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在中国的极速膨胀,包括书画在内的传统精英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书画艺术的生存发展环境和在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心里的感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传统书画艺术的继续发展和繁荣,非常需要了解当代经济、技术、媒介和受众心理的状况,因为它们是艺术发展的宏观基础。为此,我设计和实施了本次调查,希望以个案形式大略得知当代青年与传统书画的关系状况。
一、基本状况报告
1.调查方法
2011年3月间,我对杭州市下沙区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传统书画接受状况”的问卷调查,该调查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529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511份,有效回收率为93%。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个人表意媒介使用情况,艺术媒介接触情况和对传统书画的接受心理,以及其对书画创作、消费目的的了解等方面。
2.调查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数据
本次调查样本总共511份,其中大一学生238人,占46.6%,大二学生144人,占28.2%,大三学生129人,占25.2%;男生共156人,占30.5%,女生共355人,占69.5%,基本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在校情况。
(2)大学生个人表意媒介使用情况
书画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遗产之一,其表意和表现的基本媒介形式是手工的绢帛纸笔,这种自然状态的媒介技术使用期与传统文化的繁荣期大致对应,它们是传统文化表意和艺术表现的物质基础,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书画艺术蕴含深厚韵味的艺术形式基础,并在长久的表意和艺术欣赏传统中培养了民族的独特审美趣味。但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达至21 世纪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传统的媒介表意方式的地盘大为缩减,这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如图1所示,在回答“平时需用文字表达时你怎样完成”的多选题时,选键盘打字的比率是47.3%,选笔写的比率只有41.8%,显示现代的机械复制的表意方式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表意的主要方式,传统手写表意的感觉正在让位于信息传达的效率追求。而图2则表明,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有八年时间没再写毛笔字了(相当于小学毕业以后即将传统纸笔束之高阁)。如此传统书画的艺术表现和心理体验的物质基础正趋于流失。
图1用到文字表达时怎样完成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图2多少年没用毛笔写字了
与此同时,在被问到自己字写得不好的感觉时(多选题,图3),选择“有点遗憾,显得没文化”的比率是62.2%,选“没什么,反正写东西多用电脑或手机”和“无所谓,字写得好也没什么用”两项相加的比率为29.7%,不到前者的一半;反之,在被问到别人字写得好,自己的感觉时(多选题,图4),选“有内涵,个人形象比较好”的比率是51.9%,选“对个人发展有好处”的比率为32.8%,而选“书生气较重”和“没什么可炫耀”的比率分别只有10.4%和4.9%。可见,对汉字这种传统表意工具所展示的个人形象,大学生还是相当在意的。但显然这里有一个矛盾状况,即在行动上大学生们为实用目的而使用现代技术投入了现代生活,但在心理上他们仍以传统的文化形象为骄傲,而这正是传统文化及其艺术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图3自己字写得不好的感觉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图4对别人字写得好的感觉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3)大学生接触艺术媒介的状况
中国画作品在传统文化环境中,基本上是凭借着人际关系的接触而传播的,只是在明清以后,随着雕版印刷业的繁荣,一些画谱开始通过商业渠道得以较大范围地传播。书法作品虽较早已有拓印形式流传,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它与摹写的帖一道,也是以人际交流的形式传播的。自20世纪初以来,现代大众媒介成为几乎所有信息交流的必经渠道,传统书画作品的传播也深受其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人们接触书画的时间频率和空间场合上,而且表现在人们经由何种具体物质形式来实际感知体验书画作品,当代大学生的艺术媒介接触状况因此也有较大变化。
首先,是如何分配自己的休闲和审美欣赏时间的问题,从多选题图5 可见,上网、游戏的比率最高,为35.8%,户外活动和看书次之,分别为24.7%和24.8%,去艺术馆博物馆最少,为1.7%,看电视次少,为13.1%。可见在大众媒介上进行艺术体验和在户外进行身体活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文化审美形式。
图5业余时间怎样打发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其次,在何种场合接触书画,由多选题图6可知,在学校最多,为36.3%,因为这里报刊和画册最多且易接触,次之的是在博物馆美术馆,为33.6%,这令人惊讶,与上述“去艺术馆博物馆打发时间”的最少比率1.7%形成反差,可推知在此时空中接触书画机会之少了,由此类推在商店、家居和宾馆中则又更少了。
图6在何场所接触书画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最后,对经由何种具体物质形式来实际感知体验书画作品的问题,由多选题图7可知,影视和电脑多媒体形式最多,分别为19.5%和18.7%,在当代网络技术环境下,两者其实都说明学生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书画最多,其次则是报刊和画册,这属于较传统的大众媒介了,而工艺品以12.4%的份额位居第四,超越了传统书画形式的卷轴和镜框,这是颇值得注意的现象,说明大学生的书画消费形式与传统有了很大的不同。
图7以何种媒介形式接触书画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4)对传统书画的接受心理
中国书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其外在装裱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媒介形式,而且其艺术形象本身呈现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样式,表现着别样的审美蕴含。它与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占主流地位的西方写实绘画有着鲜明的不同,其根本差异在其书写性的笔墨形式,以及由此所表达的传统士大夫的人生理想和文雅情致。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及其所包含的独特韵味,当代大学生们的感觉和体验如何呢?
首先,如多选题图8所示,选传统卷轴装裱形式“太老旧,没感觉”的比率只有1.3%,反之选这种传统装裱形式“富有书卷气,很雅致”的比率为49.3%,同时选它们“富有中国特色,感觉亲切”的比率为46.3%,这三项相加占96.9%的比率,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是认同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的,与他们对待网络电子游戏及其他大众文化的态度一样,呈现出同样的热爱态度,这是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时这也印证了前述大学生个人表意媒介技术情况所反映的矛盾状况,即沉浸于大众文化的技术刺激和感官兴奋之中,同时在深心中又以传统文化为价值的根本。
图8对传统装裱形式有何感觉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其次,如多选题图9所示,在回答中国书画的价值何在的问题时,认为在于其中国历史文化蕴含浓郁的比率为28.5%,认为在于可以修身养性的比率为26.9%,认为在于笔墨功力深厚有意境的比率为22.8%,而认为在于造型逼真、色彩鲜明和表现了深奥哲理的只分别占10.1%和11.6%,可见对于中国书画形式与内容的大致特点,大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并非像表面的敬而远之态度那样一无所知。
图9你认为传统书画价值何在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最后,在回答不喜欢传统书画的原因(多选题图10)时,大学生们表示有28.4%的因素是自己修养有限,无力欣赏,有20.3%的同学认为是其形式太古雅,难以理解(与上述对传统装裱的肯定形成对照,显示大学生即使难理解还是喜欢其形式),还有17.3%的认为是可见的原作少,欣赏成本高(这与他们多数通过网络和电脑屏幕接触中国书画正相关联),还有一个因素(占12.7%)是大众文化丰富多彩,以致顾不上欣赏传统书画。其他如创造性少模仿多,脱离现实生活,功利性太强这些与专业创作问题有关的因素则不太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可见,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不足是大学生觉得书画太古雅难懂的主要因素。
图10不喜欢传统书画的原因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5)对近年书画市场繁荣原因的理解
传统书法艺术的理想是“书,心画也”(扬雄),人品高则书艺自高,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则是畅神而已(宗炳),“聊写胸中逸气”( 倪瓒),它们共同建构了传统书画艺术超功利的价值取向。虽然自明代以来,书画家出卖字画以取润格的活动得到了宋明理学世俗化乃至市民社会出现、商业市场繁荣等因素的支持,书画市场逐渐形成,但在传统的艺术格局中,实用功利的艺术经营观念和活动总是处于暗昧状态,或以癫狂的叛逆姿态出现,并不能取得正面的价值肯定,这种状态甚至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但在新世纪消费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对艺术,包括书画的态度显然已经有了较大改变。
图11近年书画市场繁荣的原因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图11的多选题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近年来书画市场繁荣的原因,有近四成的因素是大家想以此投资保值,分别有近二成五的因素是欣赏艺术和装饰家居,另有一成多的因素是用于人际交往。可见大学生对艺术的看法是比较现实而非浪漫的,这应是其大众文化的消费经验和对当代中国文化状况的了解使然,因为现实中的书画消费往往很实用,很少再有纯粹审美观照的机会。
二、反思和建议
1.从个人表意工具使用和艺术媒介接触的状况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度介入,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和感觉日益高技术化,而对传统艺术得以产生魅力的自然工具手段逐渐开始陌生和远离,这是对书画艺术发展的现实威胁。但尚处发展之途的中国需要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可遏制,好在大学生心里已经具有充分的传统文化根苗,这应该是拜多年的学校教育耳濡目染所赐。但中国基础教育的功利化(中数理化等而轻人文艺术教育课程)正在削弱这种文化根苗成长的土壤,这是比学生单纯偏好高技术效率和刺激更令人忧虑的。日本和韩国是协调传统文化保护和技术发展关系的良好榜样,应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目前来看,大学生投入技术性的大众文化和身心保持对传统艺术的敬仰还处于势均力敌的矛盾状态,但这种状态能长久保持吗?如果放任自流,技术的强大力量和它们在青年心中产生的惯性是否将把传统文化的根苗彻底拔除?切实的文化保护措施应该尽早地设置,比如学校是否应开设更多的人文艺术课程,城市公共设施中可否建立更多的博物馆、艺术馆,举办更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展示活动?
2.从对书画艺术的接受心理来看,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与20世纪初的争相留学以引进西方艺术观念和技法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这显然是由于20世纪末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有了巨大提升,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为大学生所清晰感知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对大众文化毫无抵抗力,而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内在意蕴虽心爱之,却表示它们太古雅艰难,自己修养有限无力接受,这真是让人扼腕的现实。问题出在哪里?是否还是在教育上,太表面化,太功利?教育改革如何补上这无实利但很重要的一课?
3.从书画艺术自身的观念和实践来看有无值得反思之处?对是否坚持文雅高深形式还是兼容通俗视觉表现之技,专业人士各有看法,但上述大学生以工艺品形式接触书画作品超过传统卷轴和镜框形式的情况提示我们,传统艺术形式在保留固有优雅气质的同时,如何因应时代氛围和受众心理,确实需要细心考察思索,以求有所改变和创新,毕竟现在是大众文化和消费时代,消费者的趣味和权力应该受到尊重,否则很可能就是作茧自缚,自我取消。
用户旅行预订模式有差异:上官网预订看重安全可信,商网站和购物网站预订依赖使用习惯,使用搜索主要图折扣。从预订模式上看,有48.3%的在线旅行预订用户使用通用搜索后预订;第二位的是直接上商网站预订,占45.5%;第三位的是直接上航空/酒店官网预订,有34.3%的用户选择比例;此外分别有29.5%和22.9%的用户使用垂直搜索后预订和购物网站旅行频道预订。用户使用不同预订方式看重的因素不同:使用航空、酒店官网最重要的原因是更安全、可信任(53.9%的用户选择比例);使用OTA网站的原因是“习惯使用”(41.6%)和“方便快捷”(38.5%);使用搜索网站最主要原因是“价格折扣大”(38.7%)和“方便快捷”(38.7%);使用购物网站最主要的原因是“习惯使用该网站”(50.7%)和“方便快捷”(45.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22-02
作者简介:谢莉琳(1979―),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初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偏重于技巧性、章法性的传授,学生写作缺乏真实体验,文字缺乏真情实感,大话套话屡见不鲜,造景造人干瘪乏味。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体验式写作教学这一新的作文教学指导思路可以打破学生“无话可写”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验式写作教学活动,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关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学生进入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关于“体验式教学”
“体验”一词来自于拉丁语,意为去证明或去验证,通常是指从感觉而非推理得来的信息。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体验”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概念,是形成认识、产生情感的基础,而写作是将自己的认识与感受传达出来的重要形式,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二)关于“体验式写作教学”
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它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案例和实践进程设计
2012学年,23世纪文学社以“味在西关”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写作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西关,可以说是广州市最为纯正、古老的地方。作为一所地地道道的荔湾区重点中学,笔者所在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区资源。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西关人,学生很自然想到挖掘西关本土文化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西关美食品种繁多,谈到美食,学生兴致很高,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探究话题――西关美食!
2.课题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西关美食这一主题,充分利用西关文化资源,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知识与能力: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搜集、筛选资料。
2.实践与方法:用比较法品尝美食并写成调查报告,自己动手制作美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其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三)活动阶段设计和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味在西关”这个主题活动,活动周期为1个学期,整个活动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动员和培训
1.把文学社的学生按年级和人数分成3个活动小组;2.选举社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各小组任务落实到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生活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3.组织学生学习一些进行课题
研究的基本知识,如如何品评美食并以文字形式描述;4.举办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资料搜集阶段: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西关美食的资料;2.反思提炼阶段:整理搜集的西关美食资
料,并制作成PPT展示;3.学生到西关人家实地调查西关美食,并写成调查报告;4.亲手制作西关名小吃“姜撞奶”,并写成制作感悟,编辑成快报;5.举行中期成果汇报,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1.举行结题报告,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2.资料汇总,编辑“味在西关”专题的学生刊物。
四、总结与反思
(一)对活动选题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是能否开展好是活动的关键。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做得好的选题都是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因此让学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是课题成功的关键。而讲到美食,学生的兴致很高,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美食最能勾起一个人的乡情,也容易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人情感的作品。
(二)对活动开展过程的反思
1.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常常只关注美食而对食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很少留意,所以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很重要。学生通过资料介绍,通过对美食文化内涵的了解,再把个人情感融入对美食的品尝中,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
因为有对西关文化的了解,学生在作文中懂得关注品尝美食的环境氛围,对有西关特色的景物进行描述,而不是仅仅关注所吃的食物。
2.设计美食品尝调查表,逐步引导学生记录感受。实践证明,有记录的小组写出来的活动体会比无记录的小组所写的体会要生动细腻得多。
“西关虾饺其形状像‘马蹄’,外面看是白里透红,透明似的面皮包着新鲜的虾肉。其虾肉也非常鲜美,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虾肉会爆出阵阵虾汁,原汁原味让人流连忘返。”――初二6班范诗琳
“最引人瞩目的,是先上的荣德麻蓉汤丸,麻香扑鼻,我选了这个来尝了尝,刚一咬,就特别爽口,有甜甜的味道,像是在咬棉花糖似的。本以为只是一个丸子,没想到里面还有芝麻馅,一阵清爽的感觉再次入口,这次不是先前的微甜了,而是又香又甜,甜而不腻。”――初一3班曾郡钦
3.美食制作过程讲求小组合作,学生有机会动手体验,兴致会很高。一个活动如果能设计动手环节,学生的情感体悟会深刻很多,活动后写成的心得体会内容也会丰富许多。
(三)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文学社在自评、互评等方面做得还不够,这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老师为主,听取个别学生的意见,实施等级打分,整个社团都还没有一种较为完善的自评、互评的制度。但新课程改革才刚刚实施,我们对体验式写作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探索。
参考文献:
[1]郝利红.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知行交融
[J].黑河教育,2010,(2).